一个微风的上午,我们在公园门口等张阿姨来接我们去吃饭。突然我看见一个木箱上插着一些五彩的东西,爸爸赶紧把轮椅推过去,原来那是一面人摊儿。
这个艺人叔叔有一小绺辫子,我正在奇怪,爸爸说:“好多艺人都有辫子。”我说:“原来是这样啊。”叔叔的手很巧,一小块白泥他捏几下就做成了一只小羊,活灵活现的。然后我看见了一个“姜太公钓鱼”,我要了那个,叔叔说:“我再重给你做个吧。”我同意了。在做“手”时,叔叔拿出了一把坏梳子一压,“手”就做成了。爸爸说:“这宽窄不知道算了多少呢!”一会儿,“姜太公钓鱼”做好了。我不管怎么看,“姜太公”都像在笑。
叔叔除了会做人物、动物之外,还会做许多卡通人物,像喜羊羊、小熊威尼等等,我们都在赞叹他捏得像,他却说:“这是简单的。”我们都吃了一惊,这要是简单,难的得有多难呀!他从箱子里,拿来了一个他做的“自己”,做得很像,就连帽子上的标牌都做得很像!接着他又拿出来一条龙、一个千手观音,他做“自己”用40分钟,龙和观音都用了好几天呢!叔叔可真行。
姜太公钓鱼做好了,阿姨也来了,爸爸没去吃饭。吃完饭,我回到家,问爸爸:“面人呢?”爸爸向鱼缸一指,我一看,爸爸把面人插在鱼缸和墙的缝里,爸爸真有创意。
我们老家少不了的就是糖画,我们老家有一位技术高超的老师傅,他做糖画一共做了十六年,而这位老师傅就是我的伯伯。
我几乎每年都会和我伯伯在集市上做,这个东西会吸引许多年幼的孩子,我们一到,他们那些小孩子就会跑过来,而我们的糖,也不够那些小孩子分,所以每次都有许多的小朋友买不到,而我和我的伯伯看见了,有许多小朋友没有,就会在明天的糖锅里面多熬一点,好让那些小朋友能吃到,但是,每每都会有小朋友买不到,为什么我伯伯的糖画比别的好吃呢,这是因为我们的配料有红糖,白砂糖、少量的蜂蜜,白细糖,和一点面粉,这是为了避免在做的时候沾住了拿不起来,我伯伯做出来的比别的地方要好吃。
我伯伯做的一点都不腻,也不会沾上牙齿,一入嘴巴就化成了蜜一样,很好吃,而外面的,就拿杭州来说吧,杭州的糖画是吃了一口就不敢吃第二口,让人吃不下去,而我伯伯做的一口可以吃好几个,吃一次还想在吃第二口,第三口,吃到十几个也不腻。
有的时候,我的伯伯会变换一种花样,:就是让小朋友在一个管子里吹气,然后告诉我的伯伯想要什么样的图案,就是要听我伯伯的口令,什么时候要停下来,伯伯做这个的技术比做糖画要高超的多,这个,含在嘴里,就会如蜜一样。有时我的伯伯也会有几弟子在那里学艺,也为了让传统不失传。
传统手艺是每个地方都有的,但每个地方的传统手艺是不同的,也会把一些手艺传承下去。
糖画,顾名思义就是糖做的画,它不但好吃还好玩,民间俗称“倒糖人儿”、“倒糖饼儿”,这一种工艺,从明朝距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上次在南塘老街玩时,我看见那儿一位爷爷在进行绘制糖画之前的熬糖。熬糖前先准备一块大理石板,上面刷上油,油刷得很薄,这样可以防止糖粘在大理石板上。把一个铜锅放在火上,加上水,再放入白砂糖,然后轻轻搅动一下,防止粘底。水温在逐渐升高,不一会儿我看见糖液开始起大泡了。爸爸说这是因为糖液中的水分少了,糖的张力就大了。待颜色变黄,泡也变小了,火候就差不多了,趁热把它倒在大理石板上后就会冷却、凝固。等糖凝固后,爷爷就用小勺舀起桶中的糖稀,以腕力带动勺子运行,随意挥洒在光洁的大理石板上,一会儿提,一会儿顿,一会儿放,一会儿收,速度飞快,一气呵成。随着糖液缕缕洒下,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栩栩如生的花鸟虫鱼等形象便呈现在众人面前,尤其是威风凛凛的游龙和绚丽多姿的彩凤,真是令人拍案叫绝啊!我看着看着,口水直咽,多想咬一口啊!最后我忍不住也买了一根,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啊,真是既美味又可口啊!
糖画是一种民间传统艺术,因为它们惟妙惟肖,又有趣又好吃,所以深受大家的欢迎。我很开心,因为我终于尝到了糖画的滋味。
我从小就吃着糖果长大,可最让我记忆犹新的糖却是--糖画。
糖画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糖画那千姿百态的形态。那甜蜜的开始、那古老的制作方法、那无人不知的意义、那白黄色的丝线……印象最最深的还是那次自己做的糖画。
那次,我到金雁公园玩,一进去就发现了一个卖糖画的老爷爷,可是,我没有向妈妈申请吃糖画,所以,我白白错过了一次吃糖画的机会。
终于,等来了第二次机会,这次我不会白白错过好机会,所以我马上就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吃糖人嘛!”“好吧!”妈妈果断的回答说。前面有一个哥哥,他转到了一条龙,我惊呆了,因为以前我转了很多次,也没有转到龙。做糖画的老爷爷看到了,立马就用勺子舀了一勺糖浆,然后,龙飞凤舞的画起来,大约过了三四秒钟,一条龙出现在了我的面前,我情不自禁的说:“好厉害!爷爷,我可以画吗?”“不可以,这样要烫到你的,既然,你这么想做,我就给你做一个搅搅糖吧。”“好!”
这一次,我又一次看到那红红的糖,融化了,变成糖浆。突然一个勺子从融化的糖浆中舀出一勺糖浆,倒在冰冷的板上,然后,把两根竹签放在糖上面,之后,等糖有一点定型了,再把它拿起来搅,一直搅到糖从红色变成黄白色为止。
这一次,我知道了糖可以做各式各样的糖画,但它们都有一个统称叫糖画。所以,尽管你长成什么样,在哪个地方,我们都是中国人!
那天中午,我听到楼下传来断断续续的“咔嚓咔嚓”声,就好奇地探头住外一望,哟,原来是一个画糖画的老伯伯!我顾不得午睡,一口气跑出了家门,到了老伯伯的面前,说:“伯伯,我要一个!”老伯伯的脸上露出了慈祥的微笑,说:“好,好,小伙子,你等一等啊。”
说着,老人拿起了一个搪瓷碗,把里面的糖稀倒进了一个闪着金光的大铜锅里,开始熬糖稀。只见他挽起袖子,手拿木匙,在铜锅里不停地搅拌着。糖稀的颜色慢慢发生了变化,从一开始浑浊不清的黑,到稻谷般的淡黄,再到与那铜锅融为一体的金黄。时值盛夏,天上似火的骄阳正无情地炙烤着大地。老人的脸上不住地淌着豆大的汗珠,汗珠很快蒸腾成水气,与锅底飘出的热烟混一起,向天空升起……
糖稀总算熬好了。老人拿起一根竹杆,用他那满是皱纹的手熟练地挑起一扦糖稀,放在砧板上。果然是“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老人用盛糖稀的小勺不停在砧板上勾画着,不一会儿工夫,他用小铲子从砧板上一铲,一只漂亮的“凤凰”诞生了!这只“凤凰”一双大大的翅膀显得神气十足,仿佛要振翅高飞;眼睛更是神采飞扬,老伯伯这手“画凤点睛”真是出神入化。老人把“凤凰”递给我的一瞬间,我虽然馋得直流口水,可怎么也舍不得把这只好看的“凤凰”咬掉一块儿。
画糖画这项民间传统艺术虽然用料简单,但制作工艺可需要硬功夫呢。此刻,那“咔嚓咔嚓”声又回响在我的耳边,那慈祥的笑容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天气灰蒙蒙的心情也像这天气一样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雾,但是我今天要参加一个有意义的活动糖画制作。
今天溢清书画院请来了一位糖画传承人——张云萍张奶奶来教我们亲自制作糖画。
首先张奶奶给我们讲了糖画的故事,糖画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起源于唐朝,有一位名叫陈子昂的年轻人进京赶考,由于身无分文而无法赶考,无奈之下只好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画糖画。因为他画的谈话,继续儒生,不管是飞禽走兽还是花草树木对他来说都易如反掌,因此引来了许许多多的小朋友,很快这件事便传到了皇上的耳朵里,皇上让陈子昂进宫给他封了个大官,之后陈子昂告老还乡,回到了村子里便将这门技艺传承了下去。
我们听了就更加的迫不及待想看看怎么制作糖画了。
紧接着张奶奶先做了几个翩翩起舞的蝴蝶,呆萌可爱的小猪佩琦,娇艳欲滴的玫瑰,终于轮到我来做了,张奶奶又跟我说,画糖画一定要做到心手合一,如果做到一半还没想好怎么画,那他就凝固了,意思就是心中有其物,我告诉张奶奶:“我想画牛。”“好嘞。”张奶奶爽快地答应了,张奶奶握着我的手开始绘画了,首先要奶奶从锅里舀出一勺糖浆,慢慢往铁板上浇,接着便画出了一只小牛,最后奶奶把话轻轻铲起,在上面粘了一根小木棍,又美味又好看的糖画就完成了。
我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到骄傲。我为身为一个中国人而骄傲!我要努力学习,知道更多的传统文化的东西,我也要传承下去。
北京的烤鸭,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山东的煎饼……都是闻名四海的美味。但我最喜爱甜甜的糖“画”。
今年暑假,妈妈带我去南京夫子庙。嗬!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只见不远处围了许多人,啧啧称赞声此起彼伏,我们怀着好奇之心来到近前,透过缝隙,我发现,原来是一位老爷爷,只见他把一小快糖放入锅中,用温火熬着;然后,用一把刷子轻轻地刷一块平整的大理石板,没多久,老爷爷就把火关了,随手拿出一把勺子,从锅里舀出已经熬成的糖水,微微倾斜,信手在石板上画来画去,时高时低,时快时慢,一会儿,一条栩栩如生的“龙”便出现了,引得众人一片掌声。此刻,老爷爷却不慌不忙,又用一个薄薄的的尖尖铁片,在“龙”身上雕过来,雕过去,随后,顺手按上一根竹签,接着,就用一把小铲刀轻轻一划,就拿起了“龙”。啊!那“龙”在阳光中闪闪发亮,在风里不停作响,那“龙”昂着头,吐着舌头,瞪着眼睛,翘着尾巴,横卧在“云”上,真是威风极了。
看到这,我连忙挤了进去,“老爷爷,我也要一个。”“好,小朋友,别急,这就给你做。”
当我很快地拿到“龙”时,我仔细地端详了许久,真不忍心吃了它。我一直把它带回了家,整天地看,真让我垂涎三尺,实在是忍不住了,我就轻轻地咬了一小口,啊!顿时满口香甜,酥脆,好吃极了!
我真爱吃糖“画”,更爱那糖“画”技艺!
今天,妈妈说要带我和妹妹一起出去玩,我听了一蹦三尺高!过了一会儿,我和妈妈就出发了。
在路上,妈妈说:“要先去新华书店买一本书,然后去当湖公园转一圈。”我本来是不想去当湖公园的,而是想去东湖。可是买完书,我在新华书店门口看见一个小妹妹手里拿着一个用糖做成的画,它是一只蝴蝶,它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真像活的一样,一阵风吹过,好像在翩翩起舞,真漂亮啊!我看那个小妹妹津津有味地吃着,感觉看上去应该很好吃的样子,不,应该说就是超级好吃的样子,我真想也买一个糖画,尝尝这种甜滋滋的味道啊!
我看了看周围,没有人在卖糖画,难道已经卖光了,人也走了吗?这时我想:那应该会在当湖公园里吧。我马上叫妈妈带我去当湖公园。到了当湖公园,我找了好久也没找到,最后在一个人群里找到了。我看见叔叔先把冻成冰块的糖放到热锅里,然后拿一个勺子盛满,最后把它倒在玻璃上,不一会儿的功夫一条龙就画好了,它真像活的一样,好像马上要飞到天上去了;一会儿又画了一匹马,瞬间,一匹黄色的马就出现在我们眼前,它在草地上开心地奔跑;一会儿又画了一只凤凰,它飞起来的时候尾巴后面还有七彩的光。但我买了一只兔子,它在吃萝卜,好像在说:“萝卜真好吃啊!你要不要尝一尝?我想你吃一口心里肯定甜滋滋的。”
我吃着甜甜的糖画,高高兴兴地回家了。我们一路吃着,笑着,不知不觉中把兔子吃萝卜吃得变成了恐龙吃西瓜,真是厉害啊!
糖画,就是用糖做的画,它是糖也是画,可以观赏可以食用。糖画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而我对龙的糖画印象尤其深刻。
记得有一次,我去宣化门逛街。逛着逛着,我发现有一个摊位人非常多,我也想去凑个热闹。于是我挤入人群中,看到摊位上方端端正正地写着“糖画”两个字。只见糖画师傅拿出一个装着橙黄色液体的盆子,然后舀了一勺,让勺子在空中轻轻摆动,让滴下的液体在大理石上慢慢形成了一条龙。
看着这活灵活现的糖龙,我太喜欢了,于是我对糖画师傅说:“糖龙能给我吗?”“转盘转到龙才能得到糖龙”糖画师傅说。我手握着转盘的指针,心里想着:“必须转到龙,转到龙。”于是我深吸了口气,轻轻拨动指针,指针飞快地转动起来,看着指针一次又一次地经过龙的位置,我的心紧靠张地“砰砰”乱跳,我多么希望它能在龙的位置停下来啊。过了一会儿转盘的指针开始慢慢地减速了,在这短短的几秒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钟里,我觉得真是太漫长了啊!又过了一会儿,指针终于停了,让我高兴的是它竟然停在了龙的位置,我开心得不得了。周围人也都纷纷说:“你的运气太好了,居然转到了龙。”这时糖画师傅不得不把他心爱的糖龙给我了。
我仔细端详着这条来之不易、栩栩如生的糖龙,它的眉毛又大又粗,张开着大嘴,仿佛它要去铲除坏人,阻止一切恶行。这条糖龙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在了我的心里。
我爱糖画,更爱糖画中的龙,它代表着正义,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华民族的守护神。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民间艺术,糖画就是其中之一,她总能勾起我甜甜的回忆。
记得那次我们去看灯展,说真的,灯展并没有引起我多大的兴趣,我却被灯下的糖画摊吸引住了。糖画,顾名思义是以糖来作画,这道挺新鲜的,我连忙走过去看个究竟。那个糖画人四五十岁,穿着一件朴素的'灰色外套,身旁围着许多人。他用小汤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手腕轻抖,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一气呵成,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一匹栩栩如生的骏马就诞生了。它四蹄生风,鬃毛飘扬,好似要绝尘而去。围观的群众立刻发出“啧啧”称赞声。我旁边一个小不点看着看着,口水流了出来,不知到他是馋了还是看得入了神。这时,我着急地说:“我要一只蝴蝶。”糖画人手腕又轻抖着,眨眼间,一只飘飘欲飞的蝴蝶就“画”好了。它的一对翅膀薄的透明,翅膀上的花纹也异常清晰。就好似金丝线勾勒而成!我小心翼翼地拿着它,生怕一不小心就弄坏了。可是走着走着,糖画香甜的味道就勾起了小馋虫,我忍不住咬了一口,甜甜的味道直沁心田。
糖画惟妙惟肖,但糖画艺人的绝技更令人惊叹,虽然他们的职业很卑微,但是他们用一双灵巧的手,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和幸福。
天气阴沉沉的,天空这会儿又暗了下来,期中考试的成绩下来了,我一脸沮丧,我又没有考好,而我身边的同学考的都比我好,老师还要求试卷带回家给家长签字,我心想;老师肯定是故意的,知道我考的那么差,还要给家长签字,哎……
我拿着那张满是叉叉的试卷,独自一人走在路上,脑海中满是家长的混合“双打”,想着想着便走到了一个卖糖画的小摊边。摊主是一位老爷爷,爷爷见着我便问了起来:“唉,小姑娘,你要不要来一根,甜滋滋的可好吃了。”我见着心想:可能吃完了心情就变好了,也正好今天带了一些钱,便对老爷爷说:“行啊,那你给我做一个小花篮吧!”老爷爷笑眯眯的对我说:“那你可能要等久一些了。”我点了点头,有些失落的看着老爷爷,老爷爷发现了,便询问我是怎么了。
我顿了一下,又跟他聊了起来:“哦,那个我考试没考好,回家肯定不是被打,就是被骂,唉!”老爷爷听了,又“呲呲”笑了起来说道:“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我也是这样过来的,之前我刚开始学画糖时,老是手抖,被我的老师又是打,又是骂,那时我是院里最差的一个。后来,我不泄气啊!我花的时间比每个人都多,也正是因为我的努力,我的收入比我们院里的每个人都多。你呢,也是一样,你要比其他人更加努力一些,你也会比别人更好的。”说完便把我的小花篮给了我。
回家的路上,那位老爷爷的话一直在我耳边回响,那句话就好像一团火焰一样照亮了我的心灵,永远印在我的心中。
我国的传统艺术有很多,有剪纸、糖画、捏泥人、陶瓷……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糖画。糖画它亦糖亦画,可观可食。
有一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宝龙广场吃饭。只见饭店门口有一位做糖画的老爷爷,他的身旁围着密密麻麻的人,大家都被这独特的传统艺术吸引了。
我刚挤进人群,就看到一个小妹妹手里拿着一只糖蝴蝶,我感到很吃惊。那蝴蝶惟妙惟肖,张开的翅膀仿佛在花丛间翩翩起舞。小妹妹高举着糖画挤出人群好像是在炫耀自己的成果。
我迫不及待地叫爸爸也给我买一个糖画。走到做糖画爷爷面前,只见老爷爷拿出一个转盘,转盘上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老爷爷叫我亲手旋转转盘,指针停在什么动物上就画什么动物。我手指猛地一转,指针转了几圈后停在了一匹骏马上。老爷爷立刻以勺为“笔”以糖稀为“墨”快速勾勒,不一会儿,一匹骏马的轮廓就出来了。接着他在糖画中间放上一根又细又长的竹签,等糖画完全冷却后,老爷爷用铲子小心翼翼地把糖画铲起,递到我手中。果然,老爷爷勾画的骏马栩栩如生,骏马抬头挺胸,仿佛在辽阔的草原上奔跑。在大家的羡慕下,我举着糖画走出了人群。虽然我对这匹骏马爱不释手,但最终还是依依不舍地把它融化在我嘴里。
后来妈妈告诉我:“现在会制作糖画的艺人越来越少了,今天你真幸运,居然可以遇到做糖画的艺人。”我真希望学习这门艺术的人渐渐多起来,将来我也想学做糖画,为人们带来更多亦糖亦画,可观可食的糖画。
在古色古香的东关街有各式各样的美食,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一位留着长白胡须老人所制作的糖画。每次来到他的摊位前,我都思索着,是叫他爷爷亲切一点,还是尊称他师傅显得更加贴切一些。
一来到东关街,我就飞奔到他的摊位前。迫不及待地问道:“请问,轮到我了吗?”“是的!”一个洪亮、慈爱的声音给了我肯定的回答。我抬起头,仰视着这张慈眉善目的脸庞,温暖得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松下来。老人浑厚的嗓音再一次响起,“想画什么动物呀?”“小花狗!”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老人抚了抚长须,用长柄木勺舀起一勺黏稠的糖浆,左手托住右手腕开始作画了。一股细细的糖浆在石板上左拐右弯,或快或慢,有粗有细,有空有满,有深有浅。那柄盛满糖浆的木勺忽高忽低,老人的表情也随之变化,一会紧锁眉头,一会舒展笑容,如同在完成一副杰作一般。一时间,摊位前挤满了围观的人群,他们目不转睛地看着,不停啧啧赞叹,此时此刻等待已成为一种欣赏,一种乐趣。
过了些许时间,老人完成了他的作品。一只小狗伸着舌头,歪着胖乎乎的脑袋,正向我微笑。老人将糖画拿在手中仔细检查一番,直到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后,才将糖画递给我,我感激地向老人递上五元钱。
每一幅糖画都凝聚着老人的心血,凝聚着老人的智慧,更凝聚着老人非凡的工匠精神!
糖画,顾名思义,就是用糖做成的画。亦糖亦画,可吃可观。民族俗称“倒糖人儿”、“倒灯影儿”和“倒糖饼儿”。这就是四川的特色,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了。它还是明朝的民间艺人演化出来的。
记得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带我去买糖画。我看见卖糖画的老爷爷身边围着密密麻麻的人,我挤进去一看,“哇”架子上摆着摆着各种各样的糖画。有的像翩翩起舞的蝴蝶,有的像展翅高飞的老鹰,还有的像一只呱呱直叫的小鸭子。
我也让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只见卖糖画的老伯伯先拿出一个有指针的转盘,上面画了很多小动物的图案。老伯伯让我拨动指针,看看拨到哪个图案。我一拨就拨到了一只金凤凰,好开心啊!老伯伯就开始做金凤凰了,只见他以勺子为“笔”,糖稀为“墨”,蘸了糖稀在石墨板上快速勾勒,一气呵成,不到两分钟,一直金凤凰就在爷爷的“笔”中跃然“纸”上。老爷爷又在上面放了一根长长的竹签,等到糖稀完全冷却后,才小心翼翼地用铲子把糖画从“纸”上铲下来,递到我手中。那只金凤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我拿着它,走了半天都舍不得吃掉。这糖画真神奇啊!
在路上时,妈妈和我说:“现在会做糖画的人越来越少了。”我心里想:“最好学糖画的人能多起来,能让这个传统艺术世世代代传下去。”
生活中,我们处处能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我们有精美的民间艺术,如剪纸、陶瓷;我们有古老的民族艺术,如戏剧、国画;我们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书法了。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书法主要分为五大系,有:篆、隶、楷、行、草。把书法练好了,写出来的字就像一副画一样。楷书横平竖直,规矩整齐,就像一座华丽的建筑一样。隶书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像五线谱上的音符一样。草书连绵环绕,奇变百出,就像一副大气磅礴的山水画一样。
书法虽然看着很简单,想要写好却很难。一支小小的毛笔看着很轻,想要控制好笔画可是很难的。我国有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如颜真卿、柳公权、王羲之……王羲之还有一个传说,有一天他正在刻苦的练习书法,家人叫他吃饭,他因为太专心所以没有听见,家人给他端了进来。他随手拿了一个馒头蘸了一下就吃了,家人都笑了,原来他把墨汁当蒜汁吃了。
我喜欢书法艺术,以后我也要成为大书法家。
新安江边有许多卖糖画的叔叔,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一个个晶莹剔透、薄薄的糖人。这个最受欢迎的民间工艺,我当然也要去看一看啦!
“卖糖画喽!”小摊贩吆喝着。这时,有一个小朋友来买糖画。只见糖画叔叔拿出工具,画糖人的工具十分简单:一勺一铲,糖浆和石板。虽然这些工具十分简单,可这糖画人的手艺可不简单。
知道了顾客要的是什么,糖画叔叔就飞快地从锅里舀出一勺热乎乎的、粘粘的、焦黄色的糖浆,滴在石板上。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手拿勺子左摇摇,右晃晃,勺子仿佛变成了神奇的画笔。他时而快笔疾书,糖丝儿细如发丝;时而像涓涓细流从石缝中流出,糖丝缓缓落下,粗如手指;时而轻轻一点,像羽毛落到地上那般轻柔。糖画叔叔画天书般地画着,没等糖浆受冷凝固,再赶紧放上一根竹签,一个漂亮的蝴蝶就做好了。“哇――”我不禁长大了嘴巴,敬佩起这位糖画叔叔来。
过了一会儿,糖浆变硬了,凝固了,就到了最关键的一步――铲糖人了。坚硬的铲子放在糖人底下,铲的角度尤其重要,角度不对,糖人要裂开;铲子铲的位置不对,糖人要裂开;铲的力度太大,糖人要裂开。拿着坚硬的铲子一铲,谁能让薄薄的糖人不裂开?糖画叔叔左手扶着竹签,右手拿着铲子轻轻一抖,整片糖人便完全和石板分离了。
糖人做好了。看这糖人晶莹剔透,放在眼前横着看一看,好似一张纸;再看正面,花纹细致,惟妙惟肖。这手法、这技术,真可谓是“糖画达人”啊!
今天刚放学,我跟妈妈到商店买完东西回家时,我发现在街上有一位卖糖画的老人。
我眼前一亮,连忙跑了过去。外面围着一群人,我好不容易挤到里面。老人看起来已经退休了,脸上布满了皱纹,看起来很瘦,矮矮的个子。只见老人的手不停地在桌面上摆动,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凤凰”便映入我的眼帘。周围的人都啧啧赞叹。
我觉得很有趣,就让老人为我做一条“龙”。老人微笑地看了看我,先把衣袖挽上去,接着又俯下身子到桌子底下的一个小桶里拿出一些糖,借着微弱的灯光,把糖小心翼翼地倒入一个大锅里,再加入一些水,然后用勺子搅拌着,糖慢慢变成了糖稀。我仔细端详着老人,他神态坦然,两只手不停地左右摆动。我看着老人那熟练的动作,心里不禁发出赞叹。
糖稀弄好了,老人又把弄好的糖稀装到另一个罐子里,再用勺子舀上一勺,麻利地往白石板上一洒。先轻轻地雕凿好“龙”的身子,再在头部画上眼睛、龙须,然后在身子上画上龙鳞、爪子,最后画上龙尾,整条“龙”呈一个“S”型。就这样,一条栩栩如生的“龙“就画好了。
老人把“龙”粘在竹签上,笑眯眯地对我说:“喏,小伙子,你的糖画做好了。”我高兴地接过糖画,说了声“谢谢”!
我舍不得吃,因为这条“龙”画得特有魅力,至今我都难以忘怀。那淡淡的香味,至今令我回味无穷!
一天,我到月牙湖公园门口玩,刚跨进大门,就看到一群人围着什么东西,里三层,外三层,好不热闹。我见了,想凑个热闹,就硬是挤了进去。
噢,原来是一个艺人在做糖画呢!活泼可爱的小兔,仰天长啸的马儿,威风凛凛的老虎……看着这些惟妙惟肖的糖画,我垂涎三尺,缠着妈妈给我买,妈妈经不住我纠缠,只好同意了。
那个艺人是个笑吟吟的老爷爷,他见我走来,便指着转盘说:“小朋友,你来转个动物,我给你做。”我轻轻拨动指针,指针飞速转了起来。快要到我的生肖了,我紧紧盯住指针,急切地说:“停!停!”那个指针像是能听懂我的话似的,竟停住了!我高兴极了,在老艺人旁边蹦蹦跳跳。
接下来就该做了,这是最关键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只见老艺人撸了撸袖子,拿起勺子,舀了一勺糖稀,把勺子移到大理石板上,微微地倾斜。糖稀像丝线一样流到了石板上,他的手在大理石板上来回地挥动,不一会儿,一条蛇的轮廓就出来了。他又拿了一根竹筷在蛇上轻轻一滑,蛇身上的花纹就显现出来了。旁边的人不禁拍手叫好,我也赞叹道:“真是巧夺天工!”最后,老艺人拿了一根竹筷按到了糖画上,用铲子一挑,一只活脱脱的蛇就呈现在了我的眼前。
我连蹦带跳地跑到妈妈身边,大口大口地咬了起来。“嘎嘣,嘎嘣”,真甜啊!
如果你问我:“最欣赏并喜欢的民间艺术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糖画。”
正月十六是一年一度的糖球大会,会场内热闹非凡。街头巷尾挤满了游客,两边的叫卖声此起彼伏。有各地的美味小吃,有琳琅满目的物件,还有许多民间艺人在施展才华。画糖画的、捏面人的、剪纸的、吹糖人的,各显神通。
“又漂亮又好吃的糖画,快来看一看、尝一尝喽!”叫卖声吸引了许多小朋友,我也突出重围挤了进去。只见一位老爷爷慈眉善目的,看起来60多岁的样子,穿着老式的中山装,还带了一副白色套袖,干净整洁,正准备做糖画。
老爷爷用的是铜勺,勺身闪闪,一看年代久远,又用的很频繁。他从身边的糖锅里舀起一勺糖浆,神情专注,将铜勺轻轻一侧,随着糖浆地流出,他左挥右勾,像变魔术似的画出了一个马头,上抬下行,最后马尾一挑,一匹日夜奔腾的千里马完美呈现,好像唐僧的白龙马。老爷爷拿起一根竹签放在马上,用小铲子轻轻一铲递给了旁边等待小弟弟。
看了老爷爷的神作,我也蠢蠢欲动,征得妈妈同意后我请老爷爷给我画头小猪,因为是猪年,我的属相也是猪。老爷爷几笔就画好了,“爷爷,您好像忘记画猪尾巴了?”我不惑地问,老爷爷慈善地说:“你要不要来试试呀?”“好啊!”我小心地拿着铜勺,老爷爷握着我的手,最后落下那点睛的笔画,我拿着精致的小猪给妈妈看,“真是一只小福猪,真形象。”妈妈赞不绝口道。
我拿着糖画,宝贝似的捧着,不舍得吃。再看老爷爷,又被小朋友围着作画了……
一看到涂红画绿地脸谱,你一定会想到戏曲;一提到戏曲,你一定会想到舞台上勾画五彩脸谱、身着各色戏衣的人物。脸谱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每个历史人物或某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
京剧脸谱的来历有四种说法:一是古代用来吓唬敌人;二是演员将自己的眉鼻眼口画成他需要演的角色的样子;三是以前画妖魔鬼怪就按豹精画豹头,猪怪画猪头这种方法来画;四是古代盗贼为了防止别人认出来,常常将自己的脸涂得乱七八糟,就成了脸谱。
京剧脸谱与角色的性格有关:红色表示忠勇正义,如关羽;黑色表示刚烈正直,如包拯;蓝色表示桀骜不驯的人,如窦尔墩;白色象征阴险狡诈的人,如曹操。
脸谱的图案也非常丰富,包拯黑额头上有一个白月牙,表示清正廉洁;雷公脸谱中有雷电纹;赵公明面画金钱,表示自己是财神爷。
关于京剧脸谱,还有一首歌呢:“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紫色的天王托宝塔,绿色的魔鬼斗夜叉,金色的猴王,银色的妖怪,灰色的精灵笑哈哈。”
我很喜欢京剧脸谱,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回忆童年,最让我念念不忘的零嘴便是糖画了。
小时候,那个卖糖画的艺人常到我们家附近转悠,他操着一口地道的河南话大声吆喝:糖画唉!好吃好玩的糖画唉——每一听到这陌生却又熟悉的声音,我便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到楼下,可每当我倒是都已经有几个小朋友在哪儿聚精会神地观看了,我也会把头凑上去,去欣赏那位艺人的糖画。
仔细回想,他先是在小铜锅里岛上相等比例的糖和水,然后再小炉中加上许多木柴,火一把地变大了,同时他拥着一把铜勺在糖水中不停地搅着,烟熏着他的眼,他毫不在乎,眼睛眨也不眨的盯着铜锅,渐渐的铜锅中泛起了泡泡,糖水也由透明转金,由稀转稠了,他立马端起了铜锅,从中舀取了一勺糖汁,他便开始作画了——
他稍稍把勺子倾斜了一点,糖汁便缓缓地从勺中向下落了,在接近木板的那一刹那,他挥动起了勺子,勺子在他的手中左摇右摆,糖汁也随之摇摆,在他的手中糖汁如同一条蛟龙在空中尽情舞蹈,又如同一只毛笔,他握着“毛笔”在木板上放怀挥毫,那时的他潇洒程度绝不在王羲之之下,他仿佛已经融入了那浓稠的糖汁,在糖汁中遨游,不到一分钟栩栩如生的龙、狗、鸟便呈现在我眼前,这时,我往往选龙,看着手中的龙,令我赏心悦目,舍不得吃,可吃起来却又没个够,不愿停下嘴……
回到现在,我咽下蠢蠢欲动的口水,思索着——什么时候才能再次品尝到那色、香、味儿俱全的糖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