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利泽”号中的三个冬眠舱缓缓开启,又要有三个人结为小组,继续这漫长的旅程了。而这从地球前往格利泽的长达20亿光年的旅程,已经持续了四百年。
宋义支撑起僵硬的身体,麻木感侵袭了他的全身甚至大脑,尽力保持清醒的他有些茫然的看向周围,却看到了同样茫然的陈启明。
‘嘿,终于要开始了!’,宋义说道,并露出了他苏醒以来的第一个笑容。
‘远行’号飞船正顺利的航行在无边无际的宇宙中,银色的舰体在黑色的背景下显得格外孤单和渺小。陈启明向窗外望去,试图找到那熟悉温暖的蓝色星球,但窗外的一切都是看似斑斓却千篇一律的,它们都不是家。
飞船就这样稳定的航行了五年,这五年里,三个合作者由开始快要到达格利泽星球的兴奋变成了等待的沉默。五年的合作中,三人已然心意相通,只要一个眼神就可明白对方的意思,一丝的声响都变的突兀和让人紧张。而这样的气氛,只是把旅途变得无目的的漫长。
顾宇看向宋义,宋义在一瞬间就读懂了他曾无数次展现的眼神。
我想回家。
宋义也以一个无数次展现的眼神回应。
完成任务就回家。
顾宇没再回应,默默转过头去,却突然喊道:‘格利泽星球正在向我们发信号!’
两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大声响镇住了,五年的沉默让他们几乎忘记了声音的存在,短暂的反应过后,宋义突然露出了惊惧的眼神,用尽量平静的声音问道:“确定吗?”
“确定,这是有规律的却不同于自然发出的信号,我敢肯定这不是星球自己发出的!”
“你再仔细看看,确定这是从星球上发出来的?”
顾宇详细的处理起了数据,可接下来的发现却令他震惊。
“不是星球上发出的,是从星球后面发出的,而且他们的信号源,与我们的一摸一样!”
“难道那上面存在文明?可怎么会一模一样!”宋义微小的声音没能掩饰住他的惊讶,短暂的思考过后,他和顾宇不约而同的开始了工作:回复信号。
回应信号很快发射完毕,宋义还特意在信号里加了一句加密的文字,检测出并翻译就是:你们是谁?
回复比他们想象的'要快也令他们更为震惊:
你们怎么有我们的文字和技术?
你们也是地球发射的?
我们是四百年前发射的。
我们也是。
宋义和顾宇对视了一下,眼里都是藏不住的疑惑和恐惧。顾宇飞快起身,叫醒了陈启明,宋义则继续与对方交流:
你们好,我们是“远行”号的,我叫宋义。
真巧,我也叫宋义。
气氛有些缓和起来,却又突然变得更加诡异。对方先做出了反应:
你的同伴是谁?
顾宇,陈启明。
你到底是谁?
我是宋义。
宋义有些不敢相信,而这时陈启明将航天日志递给了宋义,宋义翻到了折页:
第一个折页被勾画的句子是:沉默了十年的孤独之旅,终于结束了。
第二个折页只有一句话:这是一个巨大的黑色漩涡,末日在咆哮,我们会死吗?
第三个折页写的是:我们做到了!
宋义合上日志,他似乎看到了另一个星舰上的自己在做同样的事情。而此时,无言是最大的默契。
宋义微微闭上双眼回味,然而顾宇的喊声再次叫醒了他:“又有信号了!我确定这次是从星球上发出来的!”
点评:本文文笔流畅,条理清晰,在情节的叙述上比较紧凑,引人入胜,能够抓住读者的眼球,但在末尾的处理上略显突兀,不够连贯。在中心思想的挖掘上还有所欠缺,发散不够。
生命的钟摆在日出与日落中摆着,在起点和终点间摇着,看见时间流逝,莫惶恐。转瞬间,生命的质量掘出时光,无穷。
叹时光易逝,怅光阴转瞬。的确,低头,指尖不断地刷屏中漏下缕缕光阴,换得一缕叹息。的确,等待,球迷用一个又一个四年,影迷用一部又一部影剧丈量时间,发现时间,微乎其微。
握不住,于是慌了,于是怨了,溜走的时光,为什么如此匆匆?赶不上的步伐,剩下的灵魂躯壳??
时间之短,短在她的易逝,更短在你的漫无,你的生活。
其实,时间可无穷,如果你用生命的质量去填充。
当拿破仑进城时,窗内,黑格尔看着他,写道:这位世界精神,骑在马背上,眼睛集中于一点,真让我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现在的我们看来,转瞬的时间中,黑格尔让“马背上的精神”作为自己的哲学符
号,绝对精神的符号,存之久远。在转瞬的时光中,黑格尔用思想扩充生命的质量,以生命的'质量掘出了时光的无穷与无尽。
从浩荡历史中徜徉来,看孔子之心,观庄子之气,何不是用有限成就无限,在时光的冲刷与涤荡中,思想的星光不暗,不灭,永无穷尽;转而,看普契尼蝴蝶夫人忧伤的项圈,看莫泊桑笔下璀璨的项链,在时光中亦是熠熠,无穷无尽。
大家大师,用立言填充了生命质量,让转瞬的时间显出无穷无尽的价值,其实平凡如你我,不必立德立功立言,也可在转瞬的时光中成就无限,享受无穷无尽的时光。
因为时间之长,长在她的无穷,更长在你的所为,你的生活。
农人捂着自然的时钟,在土地上年复一年,泛着土地香的踏实,浸着汗水的收获不是转瞬,诠释着生命质量的充实,透着时间的无穷。
倘若你也用目光爱抚一朵花,闻稻香一片,望星空灿烂,以热忱的心去爱生活,便也握紧了时光。
握紧时光,用生命质量成就时光无限。时间非流水,而是绵延不断的念珠??生命的钟摆在摇,不停。
关于梦
我一直在做同样的梦,梦到同样的人,梦到同样的场景,梦到同样的故事。它们执意追随。老人说梦是一种暗示,能够唤醒心中沉睡的,或是你不愿承认的一种心境。
在梦中,我从一个人身边走到另一个人面前,如此变幻,最后只剩下我一个人。遇见的温度瞬息冷却,就像柔柔的风穿梭指尖,握紧双手,却什么也没有。没有不甘心,只剩下无奈。在梦中,那些我以为属于我的幸福却一种一种成群结队叫嚣,离开。那一刻,心和温暖同时沦陷。我知道我究竟想要什么,可是我不知道该如何获得,书上写巨蟹座是一个非常需要爱与安定的星座。我有很多爱,来自朋友,来自父母,可是我没有安定,我的生活,有些乱,有些措手不及的黑暗。
也许我一直都不安,那些变化的事情让我茫然无措,就像在梦里,我总是没有办法留住身边的人。我不喜欢身边突然空了,填上了一丝寂寞的风。
关于文字
有一段时间,我迷上了颓废的文字,我喜欢那些用大片大片美丽的字句去描写难过和悲伤。“烟花绽放在深蓝的天空是极至的美丽。”然而下一句却是“割裂了天空的伤”。一种隐约的疼痛在眉间扩散。从那句话中我仿佛看见了一个微笑掩藏悲伤,少许脆弱,看不见希望却不肯绝望的倔强执着的孩子。我告诉妈妈我喜欢这些文字,用不甘平凡的奇异句子在抗议生活的无奈,妈妈笑了,她说,一种文字代表了一种心情,不用刻意追求什么,等你心情好了,不愉快的事情过去了,你会喜欢上另一中充满阳光味道的文字,妈妈终究懂了我想说什么。
我看过别人写的随笔,清新雅致的词在她的笔下绽放,在她的文章里如婉约的女子温柔地笑着,很美,很协调的意境,而我却没有这个能力。我固执的用我简单的口语来表达我所想要说的,词人独一无二的感悟,而我没有,可是我很佩服她,因为她会用,而且恰到好处。
关于天空
郭敬明说仰望天空是一种寂寞的'姿势,如果一个人很长很长的时间保持这个姿势,那么他一定会悲伤。安妮宝贝在《八月未央》中写到:我觉得天空像绒布,一块掩盖了所有痛苦的绒布,没有真相。
我在16岁时学会了仰望,开始喜欢上那些成片成片的蓝色,大朵大朵的白云,替那片蓝色作了些点缀,所以天空不寂寞。仰望天空,我的心变得空了。仿佛记忆突然停业,渗出了一大片空白,黑色的眼珠里留下的明亮倒影,忘了思考,暂时的宁静让我舍不得低头,所以我懂了,寂寞的是人心,痛苦迷惘的也是人心。天路上的藏族人,他们跪拜,他们朝圣,虔诚是他们自心中涌出映在脸上的唯一表情,在长长的天路上,有多少浅窝与足迹,有多少艰辛与渴望,他们头顶上的天蕴含了无限的希望。
仰望天空,也许我在朝拜我心中的神,无关寂寞。
不是渴望,只是让自己不绝望。
人在世间行走,不能失了希望,倘若没有希望,那么让自己不要绝望,人心盛了太多的不幸与悲伤,失了曾经的快乐,所以我丢了执着,凡事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