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去参观了碑林书法,在跨进大门的那一刻,映入我眼帘的是清凉宜人的小池塘,绿油油的树木,看不出一丝秋天的寂寞,这种境界令人心旷神怡,一看就是个书法圣地,我迈着轻快的步子走进去,将身心全部投入这“书法圣地”。
我们进去参观的第一个文物是一座大铜钟,它重达两吨,高达两米多,真是宏伟壮观,上面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腾云驾雾,有牛、有凤凰、有仙鹤、有老虎,上面端正有力的楷书还写着,这样的`钟我从没见过,听说他还获得世界明钟大赛第二名呢,接下来我们正式参观书法,我们看了颜真卿正直铿锵有力的楷书,还欣赏了王羲之优雅又舒畅的行书,还看了康熙皇帝亲自书写的菊帖,还有的书法家用了古叙利亚文字来点缀,让它看着更饱满,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碑林的镇馆之宝它就像一个高高的玉玺,神圣的矗立,上面写着柔美的篆书,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祖国书法是无价之宝,是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我会认真的享受它学习他,将它永远牢记在心。
10月5日下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游览了西安碑林博物馆,感受了书法艺术的魅力。
西安碑林博物馆共有七个碑石陈列室,每一个室都有不同的主题,陈列着不同的碑石。有些石碑呈长方形;有的是竖长方形,顶端还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或花纹;还有比较特别的棱柱体形状。为了保护这些石碑上的文字,大多数都被玻璃罩住了。因为年代久远,游人众多,很多文字已经被抹平或者损毁,看不清楚了,真是遗憾啊。
这么多室中,我更喜欢第三室。第三室主要陈列的是各种书体的珍贵石碑。有篆书《美原神泉诗序碑》;有隶书《熹平石经》残石;还有草书《怀素千字文》等等驰名中外的书法碑文。这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这块《熹平石经》残石了。这块碑被破坏的很严重,从背面还能看到胶粘住的痕迹。虽然被玻璃罩住了,无法触摸,但石碑上的文字挺拔、秀丽,又很整齐,极有气势,漂亮极了。石碑的顶端刻着15个大字,丰满流畅,雄浑有力,我觉得在写的时候一定用了不少力气吧!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尤其是像我一样的小学生,都趴在玻璃上,认真地感受着我国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这些石碑,让书法艺术的魅力一直流传下去。
参观碑林,让我在书法艺术的海洋中遨游,既增长了知识又开拓了视野,这里真是一个好地方。
西安碑林博物馆,是全国最大的石质书库,它之所以叫碑林,是因为它里面碑石如林,藏石达3500余件。
碑林里,有数不胜数的碑刻,年代不一,高低不同,大小各异,有些是行书,有些是楷书,有些是草书,还有些笔法笔体很难认,碑上记录的事也是五花八门,有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家的杰作,也有皇帝和许多名人的笔迹。
我印象最深的是《石台孝经碑》,这块碑是由唐玄宗亲笔书写并注释的。它形式独特,四面都刻字,碑冠刻的是青龙腾空,它还有三层碑座,每一层都都刻有精美的图案。那石碑上都画上了一个个格子,格子里是用楷书工工整整的刻上了每一个字,格子旁边的小字是对该字的注释。
还有一个文字游戏《画里藏字》碑,乍一看,是一幅漂亮的竹子,可走近仔细看,却是一个个字,还是一首诗呢!画即是字,字即是画,字画合一让人叹为观止。
我们最后去的一个展室里的碑全是原来放在国子监给学生作范本,用处类似于现在字典一样的碑。之所以有这样的一些碑,是因为当时还没有印刷术,学生们的.课本都是他们自己用手抄出来的,你抄,我抄,他抄,难免会有些笔误。有了这样一个范本,学生们有了一个校对的地方。这块碑上,用正楷端端正正地刻上每一个字,字字都工整准确,让人肃然起敬。
参观结束,我认识到书法艺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了解到西安碑林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驰名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