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的高速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除了物质生活外,还应日益关注自己的精神追求。文学泰斗巴金老先生就曾说,他晚年有三种痛苦:一是为什么不可以拿着笔死去?二是深爱的人一个个离他而去,三是生命失去了奉献的意义。巴金老先生正是在这种精神炼狱中最终完成了自己独立人格的历史选择。我们追求进步勇创一流,不甘平庸,这是远大的志向,更是生存之道。慢步意味着落后,停步意味着出局,敢于超越,攀上高峰,争当新时代的优秀领军人物,走向一流人才的主旋律。我们珍惜荣誉,把诚实守信作为立身之本,信誉至上,一诺千金,让老师放心,让家长放心,让自己放心,在跌宕起伏的社会大潮中,我们应致力于做最信赖的人。在投入现代潮流的同时,我们要有所坚守,坚守那些永恒的精神家园和人生价值,一个不能投入的认识落伍者,一个无所坚守的人是随波逐流者,前者令人同情,后者令人鄙视,也许有人两者兼硕,成为一个高瞻远瞩的弄潮儿,当然就是令人钦佩的了。人还是要有物质追求,但是精神的完善和精神才是最重要的,不要否定任何一种制度,因为任何一种文明都会创造辉煌。记得有位哲人说过:“时代的列车在转弯处,常常会出一部份人,这部分人都是灵魂浮躁的人。”人生中没有比自己精神家园更重要的了,社会在变,灵魂不浮躁,诱惑再多,步伐不乱套。人生就是这么简单,坚守精神家园,始终保持人生的理性。
又是草长莺飞的时候,窗外是明媚的阳光,天是蓝蓝的,风是轻轻的。
很久没有以这样超然的心境去打量身边的校园了,尽管我每天都在这“三点一线”中生活。它依然如故,宁静安详,可在沉默中又隐含着难仰的躁动。
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小原本应是一方心灵的净土、精神的家园。莘莘学子在这里耕耘劳作,位了博取成功女神的微笑,我们不倦的追求着。
然而,生活在校园的我,却分明感到几分无奈,诚如钱钟书先生所言:“生活在围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在与外面世界的对抗中,校园不知不觉地俗化,尽管他仍在坚定的固守。
曾几何时在激烈的竞争中,在复杂的人际关系的碰撞中,外面抛弃了儿时的纯真,犹如被湍急的河水磨平棱角的卵石。外面学会了在竞争中不择手段的保护自己,习惯戴上一副假面具,去面对师长学友,而将真实的自我掩藏。我们学会了圆滑处事,学会了左右逢源,甚至学会了察言观色,勾心斗角。这一切也许就是世俗化在我们身上留下的无奈的烙印吧!
生活上,我们也习惯于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开始学会用名牌服饰来包装自己,以为只有时髦的衣饰才能维护自己的尊严,这也许就是浸透了金钱意识的商业运作,在校园文化背景上添上的沉重又无奈的一笔吧!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一位伟人曾经这样说过。是的,一代英杰不久将在我们这一代人中脱颖而出,建设祖国的重任就会担在我们肩上,我们没一个人将来都要在社会人生这个巨大的坐标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然而,社会所需要的,决不是一个沉迷于物质享受的纨绔,决不是一个个被金钱俘虏的奴隶,更不会是一个个勾心斗角,耍弄权术的阴谋家。
我们不能如此蹉跎自己的人生韶华,长此以往,它只会使我们抛弃学子的纯真,甚至导致我们道德伦理人格的扭曲,乃至整个社会的沦落。校园应该是一方心灵的净土,它不应该成为金钱意识的跑马场,不应该成为勾心斗角的场所。校园呼唤纯洁,呼唤恬淡,呼唤真实。
面对外面世界五光十色的诱惑,我们应该理智的拒绝、疏远,面对人际关系的紧张,我们应该大度地谅解宽容;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应该坦然承受,面对现实。
戴着面具生活太累了!盲目追求享受太累了,充斥着尔虞我诈的竞争太令人厌倦,掩饰自己的举动太愚蠢。还我们真实,还生命以纯洁。
让我们少一份虚伪,多一份真实,少一份世俗,多一份真诚,永葆学子那份纯真吧!尽管学海泛舟不会风平浪静,但我们最会找回一份深蕴的真情,寻回那份失落的精神家园。
窗外是一片透明的蓝天,我想能与这蓝天相映生辉的,应该只有校园这块心灵净土吧!
人行走的时间长了,便渴望有个落脚的地方,渴望有人等候、记挂着他。于是人有了一个小小的家。同样,人的心疲倦了,也渴望有个放松、歇息的去处。于是我们便有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生活中,能带给我心境平和的、灵魂沉淀的、思维冷静的不是单纯的一桩事抑或是一件物,而是一种复杂而又简单的状态——独处。
其实我并不是那种“孤芳自赏”的人,身边的朋友过从甚密。可我仍喜欢独处。
喜欢在六月淅沥的雨后,翻看亲切的书,捧着冒着热气的茶,静享一个人的快乐。于是精神上的疲倦渐渐退去,生命被还原成当初简单纯净的模样。
喜欢在阳光洒满房间的下午,铺开雪白的纸,拿起熟悉的笔,写下心灵的独语,或是抄几句新近看到的精彩的诗与文章。于是,心情的焦躁慢慢抚平,思维出人意料地清澈与敏锐。
喜欢在深夜躺在床上,听着那些旧唱片里萨克斯管的缥缈、小号的诙谐以及黑管的低吟
浅唱。就这样躺着,什么都不做,这难得的品味享受。
我喜欢独处。
生活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城市中,我们忙碌、拼搏,有时甚至忘了自己为何要拼搏、奋斗,只是别人不停地推挤着你,环境不时地提醒着你。我们被动地盲目地前行着,而这种非主观意愿上的行动定会造成精神上的倦怠,生命的意义也被涂抹得面目全非。我独处,我观世。只有这时,我才能将思绪沉淀下来,冷静地审视自己,理解自己,爱护自己,并从别人的精神中汲取力量;在对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中获得力量。这种力量是一种安定,一种放松,一种升华。
告别独处,就好似游子暂别家乡,尽管已离开家园,但家的温暖已深深植入心间,尽管会有一段离别,但终究要归来。
在独处的时候,我与别人交流着,通过文字;我与自己交流着,通过心语;或者我与谁都不交流,只享受这难得的空白。那是怎样的轻松与自由啊!
曾听说过一句话:眼睛是心灵的缺口,夜晚是,白天的缺口。那么我想独处便是精神的缺口。有了这个缺口,我们才显得真实而可爱,心中潜藏的柔软部分才得以呈现,被钢筋水泥固化的性情才得以复苏。从而调动一切感官体会自己,体会生活。这种抽丝剥茧后的袒露才是深刻而冷静的。
我喜欢独处,我喜欢看到自己真实的心情,真实的笑容。
独处像家一样包围着我,那份舒畅与惬意,轻松与简单只有家才能给我。
于是隔了些日子,便褪下“外套”,认认真真地独处一回,归“家”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