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得是一种人生的态度和智慧,但不是舍与得的日常计较,而是拥有超越境界来对已得和可得的东西进行决断的勇气、力量和情怀。
舍与得就如水与火、天与地、阴与阳一样,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存于天地、在于人世,制于心间。
舍弃,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有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放弃。想拥有一切,而不想放弃一切,最终只会一无所有,这是生命的无奈之处。
得是一份快乐,舍是一片悲痛,得意为着自己一直获得,“舍”意味着永远不再拥有;得是一种本事,“舍”是一门哲学,没有能力的人取不来,没有通悟的人舍不得。
人生只有一次,一次舍与得的选择,做出了因图谋地位、荣誉、金钱,为了种种无限、令人眼馋的'利益而做出的非德之为,很有可能会被毁了自己的一生。只有在第一次的抉择中做出了道德之为,才会有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两碗面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如果只想取而不想舍,挡不住各种诱惑,坚定不了信念,那么到头只会心浮气躁,一无所获。
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二者不可兼得”。选择了勤奋,必然要放弃清闲;选择了拼搏,必然要放弃安逸。
舍与得,并不只是两个普通的动作,平常的行为,更是一种人生的态度,道德的抉择。
在道德面前,要按规定行事,在有人无人情况下,都不能谋利益而做出卑鄙之为,道德实践是靠自觉的。在道德前,在舍得面前,必须合理取舍。
万事万物均在舍得之中,才能达致和谐,达到统一。你若真正把握了舍与得的机理和尺度,便把握了人生的钥匙和成功的机遇,要知道,人生,也不过是一舍一得的重复。
走进菁菁校园,在这儿实现自己的理想,完成自己的学业,必然要放弃一些休闲和自由,没有付出哪来收获?
有一则寓言讲有一天,小猴去种豆,一不小心掉了一颗豆子,他就把手中的豆子丢了,去找那颗丢的豆子,那颗豆子没找着连那把豆子也被鸟吃了。
读完这则寓言,不由得引起我的深思,为什么小猴不懂得舍那颗小小的豆子,得来的将是满园的豆子,难道他不懂得因小失大的道理吗?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至远”三国的诸葛亮他舍弃喧嚣,避开红尘世俗的诱惑,避开尔虞我诈,退隐山市,怡然自得,最终刘备发现了他,三顾茅庐,请他辅助自己争夺天下,再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他以明志,淡泊为人处世,发明了“诸葛连弩”,“木牛流马”,创造了军史上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真不愧是“功盖三分国”他舍弃的'是暂时的冷落,得到的是永垂不朽的一世英明。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宋朝的抗金英雄文天祥被俘时,面对忽必烈提出种种利益诱惑,他软硬不吃,他抱着“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必死的心态,最终他的死重于泰山,为后人景仰,垂请于史。
鱼,亦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得”既是一种生活的哲学,更是一种处世与做人的艺术。实无所舍,亦无所得,舍与得就如水与火,天与地,阴与阳一样是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概念,相辅相成,存于天地,存于人生,存于心间,存于微妙的细节,囊括了万物运行的所有机理。万事万物均在舍得之间,达到和谐,达到统一。要得便须舍,有舍才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