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场棋,局里局外,黑白相间,有人看透全局,步步为营;而又有人窘迫交加,走投无路。举棋,落定,一场华丽的赛局便在这星星点点,简简疏疏中拉开帷幕。
棋逢绝境智者胜。内突外围,合兵夹击,以掎角之势包揽全局,这就是智者;沉稳自信,运筹帷幄,不言弃不落泪,看淡输赢的智者。
成为智者,你需有一颗沉稳平静的心。诸葛亮也是沉稳自信,端坐西城高楼,手抚三尺瑶琴,不费一兵一卒,击退司马懿的豹虎之师,投以敌手一个淡定从容的笑。危境中的安之若素,冗杂琐事中的不厌其烦,足以显示智者厚积薄发的风度。面对少好凌气的柳开,张景唯袖中藏一轴,金榜题名。面对俄国力士的铁拳,霍元甲冷静从容,纹丝不移。智者沉稳如冰壶清水。
智者懂得放长线,钓大鱼,深谋远虑,决胜千里之外,一举一动凌驾着骀荡的东风。
智者如庄子,以巨匏为船,大锷成荫,于落崖惊风,沧海霁月中选择了青山绿水,“吾将曳尾于途中”,道出了看破全局的高妙。人生如棋,智者敢于激流勇进,也懂得以退为进。
卡耐基和柯立芝教会我们如何成为懂退让的智者。在他的“肥皂水”哲学里,他们要取得你的利益,必先以一种退的方式处处为你着想。让你在温情脉脉的情绪中接受他人的意见,从而以退为击,以温柔的方式克胜敌人,谋取合乎情理的利益。这就是智者,懂得纷繁冗杂的局面中化被动为主动,化退让为前进。
人生如棋。一棋招来腥风血雨,一棋惹来夜雨阴沉,一棋点出雁落鸿惊,一棋引来白荻劲风。因此,智慧的人永不会缺乏的是如钢铁般坚硬的意志与决心,勇往直前。
智者同样懂得坚守阵地,筑基意念的堡垒。麦凯恩说过:“当你在旋转时,世界很大,而当你勇往直前时,世界很小。”在困难的巍巍高山前,要有“踏破铁鞋”的决心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傲骨,方可去领略“黄尘清水三山下,变更千年如走马”的美景。在智者的眼里,冰雪堵塞的黄河,飞雪垅断的太行山道只不过是又一项富有刺激的挑战。“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当然与朋友的结伴而行也不容忽视。
人生如棋,智者搏弈。日朗晴空,正照当头,品上一口甜酒,铺好棋盘于绿蘋枝头,开启一段智慧无穷的棋海之旅吧!
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老舍的作品:笔尖上能滴出血与泪来。我觉得这不仅是对一部作品的评价,更像是对全部经典的定义,是经典远超于肤浅的娱乐文学的特征。所以,只有阅读“严肃”经典,才可以真正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并带给我们百分之百的美的享受。
《平凡的世界》就是一部经典作品,这样的鸿篇巨制或许令人们头疼,但是当我们静下心去阅读时,便可以感到一种纯粹的美从文字里渗透出来。书中孙少平的一句“生活不能等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不知鼓舞了多少深处逆境的年轻人!经典就是这样,带我们进入了另一个用深邃文字构建的空间和世界,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让我们看清自己,看清未来,帮助我们朝着高尚、高贵的方向成长。
《我与地坛》是一部讨论生命的经典,它的作者史铁生年纪轻轻就只能靠轮椅行走,他可谓是经历了常人没有经历过的苦难,但他却靠自己、靠自然,参透了人生中的苦难,他的精神世界如此豁达,如此深邃,让我们感佩不已。书里不仅有伟大母爱的记录,也有“死亡是一个必将来临的节日”“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等哲理来引起我们的深思,这样美好与深刻的协奏曲是只有阅读经典时才能看到的。
《红楼梦》可以说是一部旷世经典。在《红楼梦》里,有人性的复杂,也有作者对人生的参透。我们看到了真诚与虚伪,单纯与世故,也看到了一切皆空的本质,于是我们虽只在这世上活了一遭,却仿佛历经了千千万万的人生一样,这大概就是阅读经典的意义。但是,严肃阅读绝对不代表着晦涩难懂,经典可以很美丽,如《红楼梦》里的一句对联“绕堤柳借三蒿翠,隔岸花分一脉香”,就是一种多么清秀的美呀!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太过注重娱乐享受,而忽视了严肃阅读的重要性,正如上世纪二十年代美国上层社会“荒原时代”的精神面貌带给我们的启示一样:对娱乐追逐的梦想是终将幻灭的梦,没有一个社会能够仅靠娱乐消遣去长期维持人们的生活意义,而严肃阅读是拯救我们的良药。
作家余秋雨先生曾说,他希望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于是我说,我保证阅读经典可以使你得到美的滋润之后的敏锐,增长见识之后的博大,明确目标之后的勇气,不断成长之后的喜悦。
书,人之挚友。当今社会中,书的种类繁多,看书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各种“小清新”“鸡汤”慢慢占据了我们大多数时间,而真正那些思想深刻、构思巧妙的经典著作往往被拒之门外。究其原因,大家都以为经典严肃、古板、沉重、深奥,不敢面对。其实,经典著作也可以读得很“有趣儿”。
要想将经典著作读的有趣味,首先要抛开我们对它的偏见与恐惧。有时候,大多数人在听到名著的名字时,就已经在心理上给了自己消极的暗示。美国加州一所大学研究显示,一个人百分之八十四的恐惧都是由于多虑与消极的自我暗示。可见,我们对名著应该抱有积极求知的心态,不要人云亦云,通过自己的实践感受其中的趣味所在。有志者事竟成,“严肃阅读”也可看作是一种挑战,我们应勇敢跨过那道阻碍我们的桥梁,享受阅读带来的趣味。
寻找名著中感兴趣的部分侧面切入,无疑是一种好办法。也许你会对《红楼梦》中几大家的兴衰没落史倍感厌烦,但你可以从其他角度去品读著作,“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等优美的词藻可以为你打开一扇新的大门;“香菱”“晴雯”“霍启”这些名字中蕴含了哪些特殊含义,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中究竟出了哪些问题,《红楼梦》的写作意图由到底为何……这一个一个的新视角,会让你从严肃阅读中找到独一无二的乐趣。因此,当你翻开一部严肃的名著之前,先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会给自己一个顺利的开端。
从严肃的阅读中得到精神的升华也是一种趣味。《平凡的世界》中那一代代人为摆脱命运枷锁的拼搏,为“抬起头来”的无懈奋斗,时刻激励着我们在成长中永不言弃,照耀着我们迷茫的未来。经典阅读能让我们从中得到对人生更深刻的思考,对生活更美好的感悟,这个过程能让我们的精神得到满足,这也是一种高雅趣味的体现。《论语》等经典著作能指引我们更好地实现自我的价值,诚信待人,在名著阅读中成长,能遇见更好的自己,更乐观幸福!由此可见,严肃的经典名著并不是那么乏味,反而对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莫大的帮助,给心灵提供了一片净土,让我们遨游在梦想的海洋里。
严肃阅读其实饱含趣味,希望你能去接受它,把它也当作自己的挚友,永不止步,一路相伴而行!
五一小长假期间,热爱历史的我重读了一遍战国的历史,并仔细的看了一遍一个战国的著名战役—长平之战,从这段历史中,我看见了一个不一样的赵括,一个应受人敬仰的赵括。
长平之战大概是这样的,公元前261年,秦国大将王龁进攻韩国,而韩军在上党的守军就投降了赵国,可后来王龁又把上党围困住了,上党太守冯亭没办法,带着百姓出城逃跑,遇到赵国的廉颇带人来支援,后来廉颇等人就退回了阵地,准备打消耗战。而秦国的范睢则用了一出反间计,使赵括替换了廉颇。后来,白起诱敌深入,40万赵军困守了四十六天后投降,全被坑杀了。
刚开始,我和所有人一样,十分讨厌这个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认为就是因为他才使赵国从原先的强大一下子变得衰弱,正是因为他的刚愎自用,才导致赵国被坑杀了40万大军,元气大伤。我觉得都怪这个不会打仗的赵括。
但在这次的重读中,我又理智的思考了一下,既然赵王已经中了“反间计”,认为必须要进攻,且秦人就怕赵括,那么,赵括就算主张进攻,那也是与赵王的意愿相符合的,不能全怪他。廉颇不就是因为主张防守才被“下课”的吗?所以赵括也不能主张防守。
此外,我还看到了一个看似不重要但很重要的细节,赵军乘胜追击,被白起围困了四十六天,这个四十六天很重要,为什么?因为赵军当时是乘胜追击,所以不可能带太多的粮食,最多也就带五天左右的粮食,而赵军困守了四十六天,里面的情形就不用说了,肯定饿死了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而赵括带着他们一直没有投降,最后在突围中被乱箭射死。赵括死后,剩下的赵军就投降了。
那么,白起埋的40万赵军应该只有一部分是活人,其他的都饿死了。白起可能是埋了很多死尸。
必须承认,赵括的确不应该主张进攻,但赵括不应该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丑角,因为在被围困的四十六天里,他宁愿带兵突围也不投降,这难道不是体现出了赵括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崇高的爱国情怀吗?要是赵括打赢了长平之战,他有可能是另一个岳飞呢!
长平之战,我看见了另一个赵括,一个虽然会纸上谈兵但有崇高爱国情怀的赵括。
春深夏浅之间,云雾笼罩苍穹。是谁,在高悬明月下品味秦淮的香艳?是谁,在苦思冥想中参透了京华的烟云?何时落霞孤鹜?何处衣香人影?何地花月双清?一切都在于是否拥有一颗理解之心。有了理解之心,才能在理解中了悟人生;有了理解之心,才能在理解中感悟生命。
因为有了理解,生命便不再苍白无力。挣扎在风雨之中,我们便能理解风雨为我们人生带来的苦难,这样才能欣赏风雨后那高挂天际的绚丽彩虹;独坐在大海的一叶孤舟之中,我们就会理解大海为我们制造的寂寞,这样才能看到黑夜破晓后的最美日出。
因为有了理解,人生便不再孤苦伶仃。伯牙与子期,因理解而结为知己;千里马遇伯乐,因理解而驰骋大地;马克思与恩格斯,因理解而名垂千古。佛说: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若理解也是一种爱,一种福,那么善于理解,必定会收获更多的爱。
因为有了理解,历史便不再是那泛黄的书页。岳飞正大至刚,文天祥舍生取义,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因为有了世人的理解,他们的精神才并未随时间消逝于滚滚的历史洪流中,而是沉淀成历史的丰碑,屹立于人生的慢慢长途中,指引着人们前行的方向。如若不能理解先辈的精神,又何来后世不朽的思想和灿烂的文化,中华民族又何以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因为有了理解,所以中华民族虽历经风雨的砥砺,却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理解,如一泓清泉,荡涤着人们纷繁芜杂的内心;理解,如一阵清风,唤醒了人们迷茫无知的大脑;理解,如一杯浓茶,振奋了人们慵懒的内心;理解,如一盏明灯,让人们在黑夜中看到希望。
春深夏浅之间,云雾笼罩苍穹。能理解的人,不会惊艳于秦淮的香艳,如杜甫,如杜牧;能理解的人,在苦思冥想中参透了京华的烟云,如鲁迅,如林语堂。
中国的文人以他们独特的眼光,理解了人文,理解了历史,理解了生命。就让那不朽的思想在你我之间伸展蔓延,在历史的洪流中奋勇向前。让后世敢于在理解中奋发,让民族在理解中坚强。让理解如夏花般灿烂,如秋叶般静美。
现在是我们最美好、最青春的年龄,我们是花季、是雨露、是甘泉,在生机勃勃的中国大地上,团结友爱,一起走在宽广无垠的大路上!———题记
“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这歌声来自20__年12月31日的花园弘正班成立仪式上,在台上我们是如此的星光熠熠,常言道“台上一分钟,台上十年功”,现在回想起我们为弘正班成立所做到的努力,不仅感概万千。
“我们成立了花园弘正班,要举行一个成立仪式来见证我们的成长,我们要表演节目,要评出你心目中的“各路英雄”,并写出你的颁奖词。我们还要邀请我们班的家长来和我们一起见证,同学们要积极参加呀!”郑老师话音刚落,班里面立即就热闹起来,同学们兴致勃勃,跃跃欲试。有的报名参加独唱,有的弹钢琴,有的弹古筝……我也想参加,可一想到要来那么多家长,那么双眼睛盯着我看,我的心里直打退堂鼓,我还是安安静静的吧!
就这样,我差不多和舞台擦肩而过,但一件事却峰回路转……
一天,我们班民主推选我们班的“各路英雄”爱学习的、帮助同学的、爱集体的……老师让我们写颁奖词,谁写的好就有幸成为“颁奖嘉宾”,这也是一次登上舞台的机会,我要把握住。我静下心来,过去的点点滴滴都转化成我笔下美丽的文字。文稿经过评选我有幸被选中,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
成立仪式上的重头戏就是我们的大合唱,台上我们的精彩就要有我们台下的努力,我们日复一日的利用课下时间来练习,不停的编排动作、手势,我们的指挥———亓文迪更是不辞劳苦。嗓子都沙哑了,嘴上都上火了,但我们毫无怨言。
终于12月31日这天到来了,随着主持人一报幕,花园弘正班成立仪式正式拉开帷幕。我们用沉稳、坚定的步伐走上舞台,面对台下的家长和老师我们思绪万千,灯光洒在我们的脸上,明亮而且温暖,看到台下爸爸妈妈们鼓励的眼神,我们更加自信!
悠扬而又美丽的歌声传出,同学们的歌声在空中交织,团结的力量是这么不可思议,观众们洋溢在我们的歌声之中,陶醉,忘我。欣赏的表情和认可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欣慰。
也许没有太多的掌声,鲜花,但是有这首歌,有同学们,老师们陪在我们身边再苦,再累的练习,也会感觉心里很满足,很满足……
真是项苦差事!我看到床头一个神秘包裹上的贴条后,暗自感叹道。父母出了远门,竟然要我在半夜里把包裹送到一个郊区地址,写的似乎是在某一座山里面。我抱怨着去摸手电筒,但是摸了几次竟没有摸到,不知是不是掉到另一边去了。我瞥见床头似乎有一盏老式的金属提灯,就点起里面的蜡烛,一只手挟了包裹,出了门。
楼道里跺了几脚,却也不见声控电灯亮起,难道又坏了?我举起提灯,借着昏黄的灯光费力的向上看去,那里却一片漆黑,似乎整个楼顶都是用灰浆抹平的。该不是物业把灯拆了吧,我一边想,一边小心翼翼的把提灯伸向前方,生怕失足踩空。好不容易摸索着出了楼门,我却呆住了:路灯呢?汽车呢?路边树立的黑色路灯杆,如今却一根也看不见了,远处马路上曾经光亮夺目的红、黄汽车灯光,竟也像是被一只铁锅扣住一样,什么也看不见了。
我刚刚吃力的走上空无一人的马路,就几乎绊了一跤。低头眯起眼睛一看,我发现这柏油路装修的非常粗劣,一步一个鼓包,五步一处塌陷。我只能以很慢的速度前进,以免摔倒。周围没有任何路灯照明,这寂静的冬夜更是显得寒气逼人。我提灯的手不住的哆嗦,里面摇曳的烛光更加飘忽不定。黑暗空旷的马路上,一阵阵寒风吹来,把我全身横扫了一遍,冻得我的手几乎失去知觉,只是凭借本能把提灯紧紧握在手里。很快,提灯的防风玻璃上也结了一层白霜,透到外面的光亮更是几乎不可见了,而且洒在我脚下的光,也开始呈现出微弱的惨白色,正如我的脸色一样。在狂风的击打下,灯罩的玻璃在铁框中战栗着,似乎随时都可能被吹飞出去。绝对的黑暗中,飘摇的烛光映射在坑洼不平的地面上,形成一个个诡异苍白的影子,好像黑夜中的幽灵一般。
就这样,不知走了多久,我终于到了郊区的山间。那目的地应该就在这附近了。我正要舒一口气,突然听见草丛里一阵窸窣的响声。我警觉起来,正要去探个究竟,突然草丛里一个什么东西就猛扑了出来。我大惊,下意识地伸手去挡,劲风过处,只听哐当一声,提灯粉碎,碎玻璃溅了我一身。瞬间烛光闪烁了一下,映出了对面一只红色的眼睛,紧接着就沉入了无边的黑暗。真见鬼了,这里难道有野兽?我扔下提灯就跑,可是没跑几步就脚下踩空,跌下悬崖。我大叫着,向黑暗的尽头坠落……
“醒醒,今天期中考试!”我一惊,从床上坐了起来。原来是场噩梦!我惊魂未定地环视着周围明亮的灯光,心才稍微放下来了一些。没有电灯的世界真是可怕啊,还是多珍惜身边点点滴滴的光明吧!
关于阅读的动机,之所以会存在争议,我想是社会对人特定的需求与人的心灵渴望的“矛盾”所引起的。事实上,内心的'诉求影响着阅读的过程。当我们循序渐进,走“心”去阅读,使心灵积淀深厚,包容万物,那么阅读艰涩的作品,便恰似旅途中的一处风景、一次际遇或一次邂逅了。
曾几何时,我也幻想自己像王勃一样六岁著文章,九岁注《汉书》,是个天资聪颖的少年英才。然而当我自信地翻开《传习录》,研读《东周列国志》,批注《资治通鉴》而未果时,我意识到我的心灵并不接受这些东西---它还太年轻,太不成熟。是的,有时候我们为了读书而读书,书中的脉络与精髓,作者艰辛的思考与觉悟早已被搅得支离破碎,不成气候。致用之时,不由得混淆纲目,全然不见阅读的作用。
我认为阅读是获取知识最快的方法,并且能带给你知识以外的东西。但这么好的方法,也要伴以循序渐进的过程,急功近利则一事无成。因此当你意识到自己不愿接纳一本书,那就放开它,去寻另外一本能使心灵振奋,切实得到积淀的作品。王阳明说:“外吾心而求物理,则无物理。”阅读便是如此。拿我举例,在经历了上文所说的打击后,我开始了探索。从埃德蒙·唐戴斯的人生信条中感受人对命运的不屈;在地坛中寻找那个与生活和解的摇轮椅的人;去瓦尔登湖畔享受大自然的原始和野性;到“未来”的1984年惶恐、孤独、消失。这一切,仿佛令我的心灵洗尽铅华的一泓水,我切实感受到了心灵在阅读中增长的力量。很多作品对我筑起的“柏林墙”不攻自破。
当然,心灵的诉求不是漫无目的的。若是你的心灵一直叫你追求“娱乐”阅读,摒弃名著佳作,那一定是你误解了它。需知有生之年,皆学之日,不学无术的阅读动机是对一颗高尚心灵的辜负和玷污。
说了这么多,似乎走“心”去阅读这件事有多么的复杂。其实,阅读与作诗一样,是人类感情的自然流露,是生命中最高尚的旅程。所谓的功利化,娱乐性都只是对不良动机最勉为其难的解释。因此,去读就好了,心灵会指引着你,去你所向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