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开篇振聋发聩地呼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不论是三国烟云,南国对峙,直至五代十国,莫不以统一作结,因为只有统一才能融合,而只有融合是世界发展的趋势,更是人类进步的奠基。
郑板板博杂地学习各家书法,在渗透的基础上加以融合,内化为自己的艺术,终于独创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板桥体”。古今大家,无师自通者少之又少。唯有博采众长,无元合一,内化升华者才有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书法、绘画、文学创作种种艺术行为,往往在对过往经典“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融合中幻化为新的经典,伟大如《论语》亦有男尊女卑等糟粕,受人鄙夷的《金瓶梅》者亦有“天下第一奇书”之誉,必有其可取之处,唯明辩者可融而出奇。
语言、文化、流派等也于融合处见真谛,英语广纳西班牙语、韩语、日语、汉语……所以能成就其无与伦比的包容度和亘古不绝的新鲜活力,得以在世界的每个角落熠熠生辉。故言:“泰山不让土石,故能成其高;江河不辞小流,故能成其深。”而海派文化更是“杂”的象征,其他民族的文化在上海寻到了一席之地,外来文化更内化为上海的文化底蕴。以开放的胸襟,融合起大江中散落的珍珠最终铸就了海派文化绚烂夺目的珍珠项链,闪耀于东方之巅。一瞬间,仿佛回到唐代长安的繁花似绵,海纳百川。不知如果没有明朝的“海禁”,清朝的“闭关锁国”,融合会不会从不间断,而推动中华文化汩汩而前。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各种文明虽然各有短长,但仍以达观之心接受外来文化,并且将自身文明的魅力展现于世界舞台之上。自此,欧洲的先进文化制度不断冲击着美洲的原始落后,而美洲的农产品创造也在欧洲的日常生活中找到了位置。不问优劣,以全球的角度来看各个文明应以平等之姿相互交融,再合力并用,创造人类文明的昨天、今天、明天。
融合的精萃在于,让多元的东西置于同一平台,不论先进落后,先进者可补益,正如中华文明中,汉文化先进,但仍可从胡文化中引进胡床、胡食,畜牧业技术等,为自身的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而落后文化则可以不断寻觅追赶的方式,鞭策自己奋然而行,继而共同推动中华文明的前进。
时至今日,融合的步伐从未停止,一颗博大的胸怀是融合的前提,如果永远自负于自身的天下无双,盲目拒绝与自己相左的异质文化,那么此人,此文化,此民族,此国家,此世界断然无前行之路。当然,人有个性是好的,融合得完全没了自己的特色,只成芸芸众生中最平庸的一个也并不可取。自己的特色不可失,别人的长处要学来,直正做到融以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