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最为隆重的节日,我的家乡满洲里更是有不少讲究,“年味”十足。下面就让我带大家过一个“东北味”十足的春节吧!
“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扫房子……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这首民谣道出了家乡春节的习俗。春节前,家家户户要打扫卫生,购买年货。购买年货是最让人激动、兴奋的事了。到了周末全家总动员,吃的、穿的、日用品,一直买到大家都拎不下为止。虽然家里碗筷已有很多,可在置办年货时,为了人丁兴旺的彩头还是会买些碗筷。
转眼就到了年三十这天,全家人都早早起来开始忙上了。看,奶奶和妈妈准备丰盛的午餐,有鸡,有鱼,有排骨……哇!好吃得可真不少。爸爸和我正忙着贴春联,爷爷哼着歌给奶奶打下手。我们一家人一直忙到中午,饭桌上已经摆满了好吃的,看的人眼花缭乱,直流口水。这顿饭意味着阖家团圆之意,预示来年丰衣足食、事业兴旺。席间,老少互相祝愿,推杯换盏,尽情享受天伦之乐。饭后,大家开始打扑克进行娱乐活动,一家人其乐融融。
到了晚上八点,全家人围坐在电视前,边看春晚边包饺子。这年三十的饺子来历可真不小,因为我们过年要“守岁”,到了半夜12点,新年钟声敲响后要放鞭炮,吃饺子。而且有一个饺子会放进一枚硬币,谁若吃到有硬币的饺子就意味着来年一年财源广进。每次我都能幸运的吃到这个饺子,嘿嘿,原来是大人们吃到这个饺子都会偷偷地放到我碗里故意让我吃到。看,我家人对我多好,我会拿这枚硬币换压岁钱。
吃完饺子,伴随着外面漫天的烟花,我该开始拜年了,盼望好久的压岁钱终于要来到了。将近凌晨一点大家开始休息了,因为明天初一还要继续去拜年呢!
这就是我家乡春节的过法,怎么样?是不是又热闹又开心呢?
我的家乡在北京郊区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爸爸妈妈是在那里长大的,现在爷爷奶奶还住在那里。每逢春节时,我和爸爸妈妈一家三口都会回到老家看望爷爷奶奶,和他们一起过春节。
无论是在外面工作的、学习的,都从四面八方赶回自己的家乡和家人们共度佳节。往日平静的小山村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到处充满着欢声笑语,一片欢腾景象。
春节老百姓俗称“过年”,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我们的家乡还延承着传统的过节方式,听爸爸讲“真正的过年是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的,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
从腊月二十四开始家家户户开始扫房、杀猪、宰羊、做豆腐、炸年糕、准备年货,家家户户挂上红灯笼,大人小孩都穿上新衣服高高兴兴准备过新年。
我们回去的时候爷爷奶奶已经把年货准备齐了,就等着我们回去过年了。可是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赶上二十九贴春联,爷爷奶奶看到我们回来了,可高兴了。三十儿晚上他们做了我最爱吃的菜—炖排骨,爸爸妈妈也做了几道拿手好菜。
晚饭后,我们一边看春晚一边包饺子,我也学着和妈妈一起包饺子,每年包饺子的时候,都会把一些花生糖果和清洗干净的硬币包到饺子里。谁吃到得越多,象征着谁幸运吉祥。爸爸一边包饺子一边和我解释,这只是一种民俗,自己的命运还要靠自己的努力来决定。虽然我明白这些道理,我还是希望初一早上能吃到更多包有硬币的饺子。
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新年的钟声马上就要敲响了,爸爸带我到院子里放烟花,五颜六色的烟花在空中绽放,漂亮极了,鞭炮的声音震耳欲聋,这个时刻小山村更加沸腾了。
第二天早上,我被妈妈从睡梦中叫醒。热腾腾的饺子已经煮好了。我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拜年,他们每人给我一份压岁钱,我的心里别提有多美了。
吃过早饭,我和村里的小朋友一起到街上玩耍,放鞭炮、做游戏,小山村里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我们的笑声在山野里回荡。我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