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承载了漫漫岁月中最美的景和最真的情:《村居》中的草长莺飞、《钱塘湖春行》中的乱花醉人、《饮酒》中的悠然望山……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它们在岁月中沉淀,在历史中留香。而我们也在这浓浓的书香中沉醉。
那时候,我读李白。
月光如水,天空如同被泼了墨水一般深邃。我仿佛看到他,风度翩翩,月下独酌。他与一轮明月对酒当歌,随口吟出了“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千古佳句。清风袭来,吹来了她的绵绵乡愁,吹来了他“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羁旅愁思。
那时候,我读《水浒》。
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也就是在那样一个灰暗的背景下,一百零八位好汉不甘压迫,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英雄盖世,替天行道。血染沙场,英雄本色。他们曾许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可谁知辉煌后竟是一片荒凉。兔死狗烹,群雄散尽,人走茶凉,曾经轰轰烈烈的梁山泊起义,如今却辉煌不再;曾经的豪迈英雄,如今却鸟兽散尽。
梁山的辉煌就此落幕,曾经的光芒也不复存在,逆着风闯荡,生死茫茫,任遗憾荡气回肠。
《水浒》的结局虽不尽如人意,但却令我百感交集。好像人的一生,有的人再重要,总会在某个路口走失,一别两宽。红尘美酒,风雨人生,最终都要回归心灵。旅途一起走过,早已不负一生。
那时候,我读鲁迅。
他跨过两千余里的距离,不远万里回到了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本以为能找到多年前的人情与气息,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时间真的是能使一切面目全非的凶手!
阅读伴随我成长,在阅读中,我领略到最美的景,或让我热泪盈眶,或让我荡气回肠。阅读,曾令我如此感动!
我恋恋不舍地合上那本《绿山墙的安妮》,心却沉浸在安妮丰富的想象力中,安妮是不幸的,她只是个孤儿院的孩子,只不过是马修领养错才阴差阳错到她们家。刚开始,没有人喜欢这个又瘦又小,长着一头红头发,整天胡思乱想的小女孩。但安妮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他们,靠着努力与坚持实现了梦想,成为了一个亭亭玉立的花季少年。走出书本,心中有一丝莫名的感动。一星陨落暗淡不了灿烂的星空,一花调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只要心中有梦,再大的困难又算什么?
沉迷书中
曾以为没有什么比母亲的唠叨更烦的了,直到那天学习了《我的母亲》,胡适饱含深情地为我们刻画了一个隐忍,坚强,善良的母亲形象,他高度赞扬了母亲。而我的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每天起早贪黑地照顾我的起居生活,但从不喊累,我似乎明白妈妈的唠叨是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沉迷于书中,我懂得了母爱如水。
沉醉书中
曾看过一篇名为《宽容是金》的文章。未段处写到:“生活中的摩擦,不快和委屈时常有的事,我们不能以针尖对麦芒因为怨恨就像一只气球,越吹越大,最后会膨胀到无法控制地步“。的确,”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得饶人处且饶人,于是我明白了宽容,谅解。
沉思书中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诗中有雨,雨中有诗,相映成趣。‘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诗中有风,将风融于诗,用诗描绘风。‘沧海月明珠如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诗中有奇景,奇景如诗秀。诗,是华夏千年文化的不老传说,是古文化绚丽的亮点。读诗,诗人生。
让我们为书而迷,为书而醉,为书而痴!、
阅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阅读,使我的心灵得到了升华:阅读,让我感动永远!
古人说人生有三乐,其一乐便是阅读了
——题记
书是幸福的港湾,泊在幸福的港湾中,看旖旎风光。每当我翻起书时,仿佛置身于宁静的湖泊中,就连身旁吹过的风也是甜的,荡起幸福的涟漪。
《红楼梦》
一曲红楼,万声赞叹。《红楼梦》是我的最爱,红楼女子的才情亦令我折服。“满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一曲《红豆词》写出了宝黛二人无尽的相思。这场充满泪水与真情的爱恋,终究是个悲剧。黛玉作为绛珠仙子的转世也完成了她前世的承诺。
黛玉与宝玉之间凄艳的美,催下了我幸福的泪水,令我感动。
《呼啸山庄》
那个曾经辉煌靓丽的呼啸山庄,在希刺克厉夫报仇的时候,变得那么不堪入目。一个不羁放纵的小男孩成长为一个沉熟稳重的男士,期间所经历的痛苦与磨难,想必都是为了凯瑟琳吧。但凯瑟琳最终还是死了,死在那个她认为很幸福又很痛苦的画田眉庄里。她死的时候神志不清,几度昏厥,这个曾经活泼开朗惹人喜爱的女子却徘徊在生死的边缘,实在令人惋惜啊。希刺克厉夫依靠在楼下的一棵树旁,冷静的接受着他最不愿意接受的事情。
实际上,凯瑟琳与希刺克厉夫的感情已经超越了生与死。那种感情是至高无上的。这种超越生死的感情,催下了我欣慰的泪水,令我感动。
《兔子的月亮》
国王把月亮赠送给了快乐的兔子,这极大的荣誉却并没有是兔子感到快乐。相反,兔子却整天的在担忧,担心云朵会遮住了她的月亮,担心别人偷走了她的月亮,担心月亮会离她远去......。兔子变得患得患失。最后,兔子决定把月亮和大家一起分享,让快乐传播到每个人的心中。
懂的分享的精神,催下了我快乐的泪水,令我感动。
不同的书里,有着不同的情感。他们陪伴着我们一生,让我们的生命更加和谐动听,倘若没了他们,我们的生命将会如同一潭死水,毫无意义。
阅读,曾让我感动。
阅读带给我的,更多时候,是一种错觉。
一日倥偬,孤月寥星,推开宿舍的门,除了刻意不关的电脑跟趴在纱窗的飞虫,杳无声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一个人,我们和熟悉或是曾经熟悉的人们,通过或大或小的屏幕,借着浮夸造作的字句彼此联系。不知是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人生阶段,忙碌于职场却疏离于人世,从躲藏在长辈羽翼之下,到倔强出走独自面对世界,开始有人揣度你的用心,开始有人抱怨你的缺席,豁然发现自己既够不着当年许下的宏图大愿,也抚不了心爱人儿的孤零委屈。那些给予关怀的好心人,也会忙起来,也会失去耐性,而那些曾经在离别时拥抱洒泪的知交,也被时间消磨了记忆。我们需要一种不那么孤单的错觉,人各有异,游戏、剧集、壮游、美食,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当然也会有人选择阅读。
那是种有人相伴的错觉,也是种自由的错觉。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拥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把自由寄托在几行代码模拟出的异次元,更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被带入一个一个层出不穷的角色与画面。有些时候,自由就是有权利挥霍和浪费,阅读终究也不过是百无一用的消磨之一。很多崇高的阅读者觉得自己在穿越时空的界限和那些伟大的思想碰撞,似乎高估了自己,每每掩卷都油然升腾起的成长,也是阅读带来的美妙错觉之一,如果阅读是如此实用主义的事,如果有用成了阅读的动因,那它也势必短暂,因为成长的错觉之后很快就将是成熟的错觉乃至成功的错觉。当我们不再为一月一年读过十几几十本书所束缚、不再为书旁的笔记染上多少真知灼见所束缚的时候,我们才在阅读中找到了一丝自由的错觉。
如果,只是如果,如果阅读从未给我带来感动,这样的题目该如何下笔?当阅卷者面对几百篇人名书名连缀起的动人作文却想着每篇要在两分钟内批改完成的时候,阅读真的只能是“曾”令人感动了。感动,终究也只是种错觉。为风花雪月洒泪的姑娘,可能在做着小三认着干爹,为铁血与革命感动的壮士,可能刚在酒桌下递过只信封。感而后动者,几希。动而持之者,几何!感动的时候,我们容不得周遭对这错觉的质疑,日久之后,我们找也找不回往日心境时,才不禁惶惑,当时当日的感动,若非错觉,所去何踪?
阅读,曾令我感动。因为发现,一代又一代的人,和我有过类似的困惑和同样的错觉。
阅读曾让我充实,阅读曾让我欢快,阅读曾让我感动!——题记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告诉了人们,阅读和书籍的重要性。在阅读,名人着作之时,仿佛是在与他们交流,交心。
在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我好像与他从游那个避秦时乱的室外桃园,在阅读刘禹锡的《陋室铭》时我仿佛是与他谈笑的鸿儒,在阅读诸葛亮的《出师表》我仿佛感受到,他的忠诚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在阅读曹操的《观沧海》我感觉到了曹操雄心壮志和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阅读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感受到了高尔基对当时俄国黑暗社会的鞭挞。阅读他们的书,不单单让我,打发了那枯燥无味的时间,更多的是让我感动。那村人们的热情好客,曾让我感动,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让我感动,那忠贞不二,欲以身殉国的高尚品质,曾让我感动,那份一统天的的决心与勇气让我感动,那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里,曾让我感动。在阅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时关羽的忠义曾让我感动,曹操那爱才之心曾让我感动,貂蝉的舍身为国曾让我感动。第二天早晨,天刚亮,他就拿着把小米来到鸡窝旁,拉开鸡窝门,一边“咕咕”地叫,一边撒着小米,鸡一听他在叫,马上有次序地跳出鸡窝,争先恐后地吃起米来。我看到他这一手,心里十分惊奇。
早饭过后,他把剩下的菜汤、剩饭、菜皮、糠拌在一起,倒入猪圈的槽里,他“噜噜”地叫了两声,把肥猪马上停止了睡觉,乖乖地跑过来“呼噜呼噜”地吃起猪食来。
表哥的兜里经常装着花生、玉米粒,我以为是他自己吃呢,可我从没看见他吃。原来,他是给那些家畜吃。
一天,我和他在院子里玩,他从兜里拿出一把玉米粒,往马嘴边一送,那马便伸过长长的舌头一下吃到嘴里。“咯吱咯吱”的嚼起来,还不时地用长嘴拱他,表哥笑着拍拍马头,他每天都这样喂。我不解地问:“你不烦吗?那匹马踢过你吗”“这已经习惯了。我的好朋友怎么会踢我呢?”
“书籍是幼年人的导师,是老年人的护士,在岑寂的时候,书籍使我们欢娱,远离一切的痛苦”在我伤心的时候书籍是我的开心果,在我失败,气馁时书籍是我的朋友是我振作。那书中动人的篇章曾使我感动!
天亮说晚安,记忆中的我们还是稚嫩无猜的孩子,被寂寞留在时光的原地。蜷缩在温暖的火炉旁,一边听那些永不老去的故事,一边微微皓首,感动着那卷卷墨痕下所镌刻的温暖。
——题记
他在《对酒》中潇潇洒洒留一句:“幻世如泡影,浮生抵眼花。唯将绿醅酒,且替紫河车。”那是白乐天,我为他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而感动。犹记在怀念情意漫漫却偏偏错过的湘灵,他“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为歌颂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真挚和专一,他轻轻呢喃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在看淡了世态炎凉,一心愿过淡泊平和、安逸悠然的生活,他写下了“何必悠悠人世上,劳心费目觅亲知”;因聆听一曲灵动而美妙的琵琶曲,似逢知音人,夜梦往事孤寂伤感,他慨叹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千觞过后,世上再无居易。
数不清的赞歌,叹不完的智慧,一切的一切都在其中彰显。一本《三国志演义》,我为那个人才辈出的乱世中的浮名英雄所感动。声东击西、借刀杀人、瞒天过海、以逸待劳,各式奇招,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曾经沧海难为水,阴阳权谋才辈出。道一挽权计垄断,品一段仁义忠善,饮一斛酌酒泪流。三国,尽矣悲歌。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那是“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的宝黛,我为他们的爱情而感动。一本《风月宝鉴》,写满了虚幻悲啼、真情痴嗔。金陵十二钗簌泪浸纸,诉尽衷肠。他痴,他嗔,他狂,万般皆是为她;而她,真诚敬爱,执着护爱,甚至愿为段“木石前盟”而尽终薄命,从此红颜香消玉殒。他们赢了时间,赢了对方的心,却输给了所谓的“金玉良缘”,所谓的金钱权贵。那最后一句挣扎而含糊不清的“宝玉,宝玉,你好……”更是让多少世人因心酸而落泪。人们慨于“一缕香魂随风散,三更不曾入梦来。”的凄惨结局,感动于唯美悲恸的宝黛爱情。满纸荒唐言,辛酸泪脉自解自尝。
我们微笑着停留在时光的原处,温暖得像个孩子。我清楚地意识到,那些文字曾一次次触碰我的心弦。透过那一缕墨痕书香,我看到了你眸子里最闪亮的光芒,那种温柔能让漫天的繁星尽为陨落、黯淡无光。谁说你未曾因阅读而感动过?苍生之大,总有份是专属于你的文字。而如今,我在发现,我在寻觅,我在流连,我在因为阅读而感动……
阅读,曾让我感动徐州一考生生活是本书,它很长,如同儿时家门口的那条小道,一眼望不到尽头,一路上有风雨有阳光,有只属于我的感动。
记忆慢慢回到那个冬天,大片大片的雪花,挣脱天空的怀抱纷纷飘落人间,凛冽的寒风嚣张地在宣告它对这片土地的主权。奶奶如往常一样提着菜篮子向风雪中走去,她今天起来得似乎格外早。那时的我,貌似正在温暖的小屋里与周公下棋。
“叮咚”,我睡眼朦胧地打开门,奶奶今天的头发似乎格外的白,不知是调皮的雪染白的,还是我从未注意到她的苍老。菜叶上稀稀疏疏点缀着一些雪花,我知道这样的菜才鲜美。但为了这新鲜的菜,奶奶又是几点钟起床,又是怎样冒着这么大的风雪来回的?这几棵菜,第一次让我读懂了“懒”的可耻,“爱”的可贵。
饭菜的香气充溢着整个房间,勾起我肚子里的馋虫。我迫不及待地赶到桌前,洁白的瓷盘搭配绛色的香肠,周围配了一圈绿色的香菜。很快盘中的菜便被“消灭”得一干二净,之后我便酒足饭饱地去看电视了。无意间瞥见了奶奶在吃我昨天的剩饭,我瞬间僵住了,想说些什么,嘴张开却迟迟发不出声音,我的心如被风雪袭击过,凄神寒骨,我第一次读懂了“凯风自南,棘棘我心”的含义。
夜深了,寒风依旧不断地拍击着窗户,仿佛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我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蹑手蹑脚走进奶奶房间,小心翼翼地打开房门,奶奶安详的面孔和满眼花白的头发直逼我的眼球,我吸了吸发酸的鼻子,轻轻关上门,终于抑制不住地哭了,我第一次读懂了什么叫懊悔,什么叫感动。天刚破晓,我提着奶奶的菜篮走在街头,寒风如刀刃一般在我脸颊上划过,我却感到那么幸福。我想奶奶亦是吧,眼前不由得浮现出一幅画面:奶奶晃着颤巍巍的身子,哼着一成不变的京剧,雪地上只有她的脚印在延长……生活是本书,读起来处处充满感动。
天下阅读是我最喜爱的一本书里面有许多令我感动的美文,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预定60年的花这则小故事。
这则小故事讲述了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个名叫卢比的小男孩向一位店员预定了60年的花,每年的9月22日都要送一朵康乃馨。店员以为小孩只是玩玩的想不到,男孩竟然当真了。第二天,小卢比又来到花店给店员画了一张画像。可之后,他就再也没有来过了。终于,到了送花的日子。店员来到他家后才从他妈妈的口中得知:“卢比患了白血病,三年前的今天是妈妈的生日,卢比送了一束康乃馨给妈妈,他很开心,并约定每年都送花给妈妈,但他却不幸患上了白血病。于是,他便预约了60年的康乃馨送给妈妈。
看完这则故事,我有很大的触动。在卢比这个年龄时,我们却还是依偎在妈妈的怀里撒着娇。卢比却要面对这可怕的白血病,但他还是不放弃对妈妈的承诺—60年的康乃馨。60年的康乃馨也就是卢比对妈妈的爱。虽然卢比去世了,但妈妈在接收康乃馨时,依然能体会到那份爱。
这篇文章也让我感到惭愧。小小的卢比应该要比我小很多,但他却在死神的威胁下义无反顾地爱着她的妈妈。而我,一个比他大许多的大姐姐,还总是对爸爸妈妈提出无理的要求。和爸爸妈妈生活的一分一秒,对我们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卢比来说简直就是高贵的奢求。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和爸爸妈妈生活的一分一秒,爱着自己的爸爸妈妈,不让他们心寒,心酸。
我们比卢比幸运,但我们不能随意浪费妈妈的爱。我们一定要向卢比学习。爱着自己的父母们,把自己所有的爱给予他们!
隔着三毛朦胧泪眼的文笔,我仍记得那如血残阳下,斜影伫立的感动。我心中的三毛,她便是那枯藤老树下斜倚的一抹幽清俏影。她轻合的双目,微微颤抖着,淡淡写下那刻骨思念——《梦里花落知多少》。
挚爱的荷西离去,泪光中,她轻颤的唇角抿出强颜欢笑的弧度,在家中,她温柔地安慰着父母,她的安适恍惚间令人们忘记了她才是最需要安慰的那个人。面对家人的争吵,她望着夕阳迤逦的远方,嗓音透着喑哑的疲惫:“连荷西的死也没有教会你们一个功课吗?人生如梦。”我想,她一定希望眼前的一切是一场梦,待到黎明时,或许睁开双眼,便能看到丈夫。然而,残忍的现实,令她无法进入那个臆想中的梦境,荷西墓前令人断肠的斜长倒影,是她深夜最颤栗无助的梦魇。
然而,三毛没有就此搁笔。她是一位感性而情思细腻的女子,面对那断肠的愁绪,她选择了短暂的离去。她忍不住走到荷西墓前,轻轻放下手中新鲜的花束,抚摸那冰冷墓碑,静静地落下泪来。三毛是个隐忍而坚强的女子,她的洒脱令她为了那前世的乡愁而流浪去了遥远的撒哈拉,她想要的不过是在斜阳中度过分分秒秒的岁月静好,可命运却夺去了她一生的伴侣。她表现出来的并不是伟大而豁达的气度,她笔下的自己更多的是一个小女子的多愁善感。可这样的三毛却令我感到真实,让我感动。她痛彻心扉中的平静更是令人心疼。
三毛在结尾处写道:远方有什么人在轻轻地唱歌——记得当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风在林梢鸟在叫,我们不知怎样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
读到此处,我莫名地,有几分哽咽了。
风卷开书页,雨悄悄地点在窗上。
他生在贵族奢华的宫殿中,呐喊在冰冷的国土上,死在绝望与迷惘之中。
“列夫?托尔斯泰”我喃喃道。一位身躯与思想的苦行者,文学使他的思想更脱凡。
雨使整个城市昏昏沉沉,汽车轧过水洼,沉积的雨水再次扬向天空,片刻后再次洒在路牙石上,郁郁寡欢地再次扎堆,电线的常客垂着头躲在风雨吹打不到的地方,一只流浪的猫飞一般地穿过广场,抑郁的黄眼睛发出微弱的幽光。
我站在阳台上,忍受着雨声,为百年之前的文学泰斗轻轻叹惋。他的文学鼓舞了世界,却鼓舞他自己。他曾经穿过一个西伯利亚,经历过战争,苦难,找到了他心中的理想社会,最终却痛苦地发现,这理想中的社会永远无法真正的出现……
窗外的雨已经停了,路灯亮起温暖的光,我定定地望着它,却突然看到一只肥胖且灰不溜秋的东西,在等边不停地飞舞,我有些厌恶地挪开了目光,寻找那颗属于托尔斯泰的星,书里的他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却又被现实所羁绊,他绝望地死去,却将精神留在了人间。
忽然,“铛铛”声传入了我的耳中,我望见了那只飞蛾,开始一下又一下地撞向路灯。“可笑”我看着它无畏地一下又一下撞击着灯,却永远够不到那一份热,可它还是执着地,不假思索地冲击着,朦胧的“当当”声对我却似乎相当有力,一下又一下地撞在我的心里。列夫·托尔斯泰我突然想到了他,他就像那只愚蠢的飞蛾一样,挥舞着翅膀——他的笔,一下又一下向光明进军,执着的精神使他穿过西伯利亚,穿过战争与苦难,穿过黑暗面前,可他却被迫停止了,却无法超越。最终,他含着痛苦逝去。一只飞蛾让我认识到了他,而他的精神又着实令我感动。
桌上仍伏着那本书,而清晨的阳光则照亮了伟人的名字。
我心随书,徜徉在那方净土,脚步,从未停止。
——题记
童话,最美的梦
我爱书,早在牙牙学语时,就流露出了对书的爱。
儿时,我深深迷恋上了一本书《安徒生童话》。我喜爱那位丹麦作家,喜爱他创造出来的每一个人物,喜爱他笔下的那个美好的世界,同时也深深陶醉于每一个故事。我为美丽的小人鱼之死深感惋惜,同时也仇恨白雪公主那恶毒的后妈;我被多罗西的坚强勇敢智慧深深折服,同时也不得不赞叹快乐王子的善良;我曾为皇帝的新装大笑三天三夜,同时也为卖火柴的小女孩暗自神伤……
童话,是我的一位启蒙老师,教会我勇敢善良,童话,编织了我童年美丽的梦……
名著,指明的灯
渐渐地,我成长了,我不在仅仅满足于小小的童话,我把目光投入了名著。
我为小海蒂的单纯善良深深感动,同时也赞叹海明威笔下那位坚强的老人;我亲眼目睹了那个与世纷争的三国,同时也为花落人亡两不知的那曲红楼一梦无限悲伤;保尔柯察金,海伦.凯勒与命运抗争的坚强令我颇有收获,爱斯美拉达的善良与简.爱的不卑不亢同样令我感触极深;我感叹穆斯林家族命运的悲惨,我为韩新月之死和楚雁潮的钟情悄然泪下……
它们,为我的语文打下了深深的基础,它们,教由我为人处事的道理,它们,为我的人生之路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诗赋,醉于我心
很幸运的,在一位老师的引导下,我开始大量接触唐诗宋词,开始体会它们的美。
以前,我背过的诗词寥寥无几,上了初中,只是一首简单的《鹊桥仙》,让我深深爱上了我国古代的一种文学艺术——宋词。
有人说它凄美,说它处处生悲,而我,却偏偏独爱这份凄凄惨惨的缠绵情怀。我醉心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思乡之情,我也陶醉于长亭古道,别梦依依的凄凉,我沉醉于那句春花秋月何时了。也赞叹那句天涯何处无芳草,我欣赏那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以及那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我寄情与那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我也喜爱那句庭院深深深几许,我为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豁达佩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亦是我的最爱,满地黄花堆积倒也毫不逊色……
因为这些,我领悟到了中国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诗赋,醉于我心……
我爱书,无论是彼岸花开的时节,霜落乌啼的暮夜亦或是红缨伤逝的瞬间,我对书的追求都从未停止。
阅读,让我感动……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多好的一句名言!阅读不同的书,会有不同的心得,有的书能让我们获得知识,有的书能让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更多的书则是让我们感动,使我们受益一生。
我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叫做《母爱,在风雨中与我们一路同行》。这篇文章讲的是五位丈夫被问到同一个问题:假设你和母亲、妻子、儿子同乘一船,这时船翻了,大家都掉到水里了,而你只能救一个人,你救谁?
理智的丈夫说:“我选择就救儿子。因为他的年龄最小,今后的人生道路最长最值得救。”现实的丈夫说:“我选择救妻子,因为母亲已经经历过人生,至于儿子——有妻子在我们还会有孩子,还会是个完整的家。”聪明的丈夫说他会救离他最近的一个。滑头的丈夫说:“我救儿子的母亲,至于是我自己的母亲还是我儿子的母亲,你们自己去猜好了。”
最后,老实的丈夫不知怎样说,只有把问题转述给儿子、妻子、母亲。儿子的年龄使他乐观,“我们这里没有河,怎么会全家落水?”妻子认为丈夫必然有能力担起责任,“亏你问得出口,你当然得把我们母子都救起来。”最后,老实的丈夫又问母亲,母亲没等他把话说完,已大吃一惊,抓紧儿子的手,带着惊慌说:“我们都掉水里了,孩子你不也掉水里了吗?我要救你!”老实的丈夫顿时泣不成声。
这篇文章的结局令人深思,最后母亲的回复深深感动了我。在儿子、妻子、母亲之中,最终最爱最担心丈夫的是无私的母亲。即使深陷灾祸时也毅然决然先救儿子。在风雨中,在受伤时,在所有艰难困苦的岁月,总有母爱支撑着我们,保护着我们。在每个人的人生路上,都有一片天空,那里总是阳光明媚,晴空万里,这就是母亲用生命为我们撑起来的天空!
纸页薄薄,载满了温柔的情爱,情思淡淡,漾开了深重的悲欢离合,笔法浅浅,铺开了无言的情路条条……记得每次捧着厚厚的书籍在皎白灯光下一字一句细细斟酌,心中总会弥漫开一种噎在心头化不开的感觉,一片静默中,将心分分厘厘填满感动。
曾阅读过一本书,没有散文行云流水般的华丽措辞,没有诗词歌赋的气势磅礴,它的平易真挚,却给了我第一份文字带来的感动。那是一个从孤儿院里被领养回来的女孩,她目睹着这个家是怎样因为自闭症孩子的到来而枯萎脱水的,她始终站在记忆中笑意盈盈的母亲身后,努力地体会母亲奋不顾身的爱。那位母亲即使被现实逼得步履维艰,无路可退,仍旧不愿割舍下自己患有自闭症的儿子。她放弃了本该朝朝暮暮、长长久久的婚姻,亲手舍弃了除了儿子以外的爱的回馈。她选择了对着那个不会说话、不会微笑、不能拥抱的孩子微笑,还好,母亲最终得到了儿子一个亦轻亦重的拥抱。
我曾经一次又一次在字里行间寻觅感情的足迹,泪水总是打湿眼眶,深觉幸福来之不易,书页间漫溢开来的泪痕点点是当年的自己被深深感动的印记。时间打马而过,琴棋书画演绎成了柴米油盐。那位母亲拖着疲惫的身躯奋力地奔跑,然而没有人能够替她挽住岁月,没有人知道她会对一个连一点点感情都不能回馈给她的孩子喃喃细语:“妈妈不会放弃你的,有妈妈在,谁也不能伤害你。”温柔的呢喃荡漾在空中,与空气如暗潮一般遥相呼应。这是母爱的力量,这种力量让我震撼,让我感动。
那些饱蘸情意的字字句句点染心头,仿佛从未离开过,可在书上落满的尘埃足以证明那段渐行渐远的岁月,那本书安之若素地沉淀在书海之中,我看到它便会蓦然忆及,阅读,曾让我如此感动。
伟大的思想家高尔基曽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也这样想。书籍就像湛蓝的海洋,我愿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书籍就像神秘的大森林,我愿漫步在写满文字的绿叶上;书籍就像美如仙境的花海,我愿开放在充满了诗情画意和无限想象的花海中……
我与书有着一种不解之缘,好像从小就与它结下梁子。我爱书,更爱读书,爱这些充满感情的方块字。在幼儿园时,我对书籍最初的认识是写满了带有拼音的童话故事的小册子,我每天睡前,我就会央求爸爸给我读一个睡前小故事。童话故事从此走进我的记忆里,伴我进入梦乡,我开始喜欢这五颜六色的小册子。
后来,上了小学,我能认识更多的生字了。于是妈妈便给我买了不带拼音的书,让我一点一点试着看。再后来,我就开始尝试更厚的古典名著。在如饥似渴地阅读中,我情不自禁地拿起了手中的钢笔,一笔一划的写下我看书时的感悟。渐渐地,我迷上了阅读,每天放学做完作业我都会迫不及待地冲进书房,拉开我高上一头的大书柜,翻找着那本还没有读完的书。一本书没读完,心理总是想着它,我就像是饥饿的婴儿,正允吸着知识的乳汁。在阅读的世界里,我又觉得自己是一个淘金者,正在挖掘着那精美丰富的“宝藏”。
我就这样不断地挖掘着阅读的魅力,阅读就好似一把烫金的钥匙,带领着我打开了那扇神秘的知识的大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就带着这样的心态,终于,领略到知识大门里的世界风采《西游记》中孙悟空让我感受到他的率真刚强、敢作敢当;《爱的教育》中卡隆、克莱谛等人物让我领略到做人应当知错就改、乐于助人;《红楼梦》中的唯美场景,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黛玉葬花的凄美画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的坚忍不拔、勇敢坚强更是让我为之动容,记忆犹新……
阅读就像在品味一杯清茶,淡淡清香,值得回味。阅读就像在欣赏一幅画卷,诗情画意,全在画中。向着匆匆往事,仍然忆起阅读时一件感人的故事潸然泪下瞬间,一段优美的语言使我不由得会心一笑,在心中我大声说:阅读,我曾因你而感动!
当鸟儿心动于浩渺的天空;当鳄鱼畅游在向往的河床;当麦哲伦完成了环球的旅程……曾几何时,阅读是那样令我感动。
上幼儿园时,那是我收到的第一本图画书,封面那花花绿绿的漫画引得我爱不释手。不认识汉字的我,任性地拉着妈妈,让她为我读书。几分钟便读完了,我不禁为故事的短暂而叹息。故事中那坚持找妈妈的小蝌蚪找到了青蛙妈妈,我不禁为蝌蚪变成了青蛙而感到惊奇,更为为小蝌蚪的执着而感动。
那年,坐在爷爷门前的桂树下,听着爷爷滔滔不绝地讲述《水浒传》,心中是那样地崇拜和向往。于是,我在生日时收到第一本名著《牛虻》,那是爷爷收藏很久的书,封面字页也已泛黄,我原可以买一本崭新的书,可爷爷说,读书,重要的是内容,你看外表有何用?爷爷的《牛虻》是他最珍贵的书,虽然泛黄,却无一点折痕。我细翻那厚厚的《牛虻》,读着书旁爷爷做的批注,不禁为爷爷那认真的阅读精神而感动。
爷爷成了我儿时阅读的偶像。
跨进初中的大门,我开始阅读历史读物。秦始皇那统一中国的丰功伟绩令我惊叹;诸葛孔明惊人的才华与机智为刘备鞠躬尽瘁;李白政治前途茫然却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远大政治抱负……我不禁感动于古人那忠心爱国的强烈情感。
去年暑假,我阅读了《青铜葵花》,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我热泪盈眶。哑巴哥哥青铜在芦花丛中与来自城市的葵花相遇相识,演绎着人间真情!小小的乡下发生各种感人的故事,无论是住在学校的张奶奶,还是放着牛儿的青铜,其真挚纯真的感情令我感动。
阅读伴我成长,阅读使我充盈,点点滴滴地积累带我领略书的海洋。我如一条自由的鱼儿,游向那令我感动的大海,除了阅读,还有什么能让我如此感动?
阅读带给我们知识,让我们变得智慧,可有一种阅读让我感动,那是……
两个月前,一向健康的外婆病倒了,还病得不轻,不久便住进了医院。从此父亲母亲又多了一份负担,两个人在单位和医院之间来回奔波,很是辛苦。由于工作的繁忙,他们能陪伴外婆的时间不多,而我每天要去上学,早出晚归。孤单占据了外婆的内心,渐渐地外婆变得寡言少语、性情烦躁。
一天晚上我去看望外婆,顺便把药送过去。走在医院的长廊上,有些昏暗,月光无力地洒在墙上,有些惨白。走廊上只有我的脚步声,外婆应该睡了吧,这样想着,我不由得放轻了脚步。咦,外婆的病房怎么还亮着?我加快脚步走到门前,听见一个柔和的女声正在读书。她的声音似水,温柔,清澈,令人心旷神怡。谁会在这儿读书啊,轻轻推开门,看见母亲坐在外婆婆的身边,床头柜上有一盏灯,灯光似水波漾开,映在外婆的脸上,外婆居然是笑着的,脸上洋溢着幸福。一位认真地读,一位静静地听,她们的影子融在一起,这个画面好温馨。
两个星期以来,母亲每天坚持在外婆临睡前为她阅读,因此每天早上我总看见母亲在打哈欠,“妈,累的话就别每天晚上读书了。您都忙了一天了,歇一歇吧。”我心疼地说。母亲的眼眶有些泛红:“我小时候一生病,你外婆总会给我阅读。现在外婆老了、病了,我也要为她阅读,现在轮到我来呵护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可不想在那个时候后悔。”呀,原来这就是母亲每晚都为外婆阅读是原因!
是啊,母亲的阅读已不是那么简单普通,这种阅读没有深刻的道理,没有丰富的知识,没有独道的见解,只有母亲对外婆的爱和回报。正如母亲说的那句话,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错过了,可能再也不会出现;有些事结束了,可能再也不会开始;有些人走了,可能就再也不会见面。有些心意没有及时表达,可能再也送不出去了。现在的母亲就是通过阅读来感恩外婆。想到这里,我心中为之一热,泪水溢满眼眶。
阅读,不一定是为了开拓眼界;不一定是为了增长知识;不一定是为了陶冶情操。它可以是对母亲的感恩和爱,可以是为了传达爱的一种媒介,可以是打动人心的一种行为。长大后,我亦要为我的母亲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