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是提高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本文将主要从小学语文自主阅读的教学策略入手,以期提高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我国素质教育基础且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其主要教学目的是为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断的提升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而自主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还能帮助小学生提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并为以后的写作课堂积累写作素材。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新颖的教学策略,不断激发学生对自主阅读的兴趣,在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自主阅读的真正魅力所在。
一、小学语文自主阅读的教学策略
1.课堂导入形式新颖
小学生大多处在十二岁以下的年龄,其心智发展还未成熟,上课时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注意力。因此,为了吸引小学生注意力,激发小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不断的丰富课堂导入形式,充分利用新颖的课堂导入形式,在第一时间内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自主阅读的课堂之中。
2.积极重视文章朗读作用
有数据显示,大声朗读课文不仅可以使小学生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还可以提高小学生对语文文字的理解能力,除此之外,大声朗读课文还可以加深小学生对文字书写的记忆能力,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书写能力。通过大声朗读优美范文,不仅可以为小学生未来的写作课程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还可以帮助小学生掌握不同句型的表达方式,进而可以提高小学生造句、书写段落的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积极重视文章朗读的作用,可以通过自身卓越的朗读功力,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模范作用,进而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3.注重开发学生阅读思维
事实上,从看到第一个文字的时候,小学生的阅读思维就已经被启动了。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小学生的阅读思维活动可以用一个阅读循环来表示:对看到的文字所提供的信息产生疑问――对这个疑问积极进行推理――带着疑问和自我推理对阅读产生无限的期待,正是这个阅读思维循环的存在才使得小学生的自主阅读不断的向前进行。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阅读思维循环,通过积极引领学生走进阅读,注重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思考。
二、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1.丰富课堂导入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5年级教材中《埃及的金字塔》这一课时,为了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在第一时间内抓住小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工作者可以设计与金字塔相关的趣味问答,比如通过让小学生在课前搜索一些关于金字塔的传说故事,激起学生对金字塔好奇心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新颖的课堂导入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阅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便利,通过播放埃及金字塔、木乃伊等课件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也能提高自主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
2.重视文章朗读作用――积累写作素材
为了充分发挥大声朗读课文的作用,教师在自主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积极使用多种多样的朗读形式,比如跟随录音朗读、教师引领朗读、学生集体朗读、小组分角色有感情朗读等形式,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声朗读。比如,在学习苏教版5年级教材中《谈礼貌》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形式,分别选取不同的小组,将人物角色依次分配,首先让学生跟随录音体会不同人物其感情色彩的转化是如何通过朗读形式体现出来的,其次教师再对不同角色依次进行分析讲解,然后再让小组分别进行练习,最后由不同小组分别进行朗读表演,再由教师和学生一起选出朗读效果最好的小组。通过这样的朗读课程,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还可以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提高自主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
3.开发学生阅读思维――提升学生阅读思考能力
为了能够不断的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打破局限,将阅读的关注点放在整体而不是具体章节或段落,还要不断提升学生快速准确捕获关键字眼、文章主要矛盾所在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正确提出疑问、解决疑问的能力。比如,在学习苏教版5年级教材中《郑和远航》这一课时,教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远航”,并培养学生正确提出疑问――郑和为什么“远航”?除此之外,还要积极引领学生快速找出文章中的矛盾所在。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也可以提高自主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
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所在,但更是提升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学工作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教学策略,通过丰富课堂导入形式、积极重视文章朗读的作用、不断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等策略,在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兴趣的同时,提升小学生的自主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蔡梅芳.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策略浅析【J】.阅读与鉴赏:上旬,20xx(12)
【2】钱璐.含英咀华;亲近文本――如何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J】.启迪与智慧(教育),20xx(02)
摘要:语文教学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读环节对于学习一篇课文来说犹如万丈高楼平地基,地基不牢,地动楼摇。但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初读教学”正在有意或无意地被弱化,出现了严重的教学缺失。近年来相关的研究也实在太少,初读教学效率低下,已经严重影响了语文学习的整体效益。为了扶正初读教学弱化现象,构建有效初读教学课堂,在“学习资源包”概念的启发下,“初读教学策略包”应运而生,有效地整合可以进一步优化初读教学课堂。分析初读教学被弱化的现状及原因,探讨提高初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初读教学;弱化现象;策略包
一、浅析小学语文初读教学的现状
现状之一:僵化
近几年,我们学校敏锐地发现了语文初读教学模式化的倾向,即大多数教师的初读教学无非是“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初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梳理文章脉络—概括段意—生字词教学—抄写生字作业。”几乎每篇课文的初读教学都这么上,学生不用听就可以猜出老师下面要干什么了。不同的教师,不同的课文,不同的学生使用同一种方法展开教学。初读教学陷入模式化的僵局,教师的教学失去了激情,学生的学习失去了兴趣。
现状之二:越位
初读教学没有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就匆匆引领学生去探究文章内涵、品味语言文字、学习遣词造句,结果读书尚不正确、流利的学生很难真正深入文本品评文字、体会情感,总感觉就像在煮一锅“夹生饭”.这样的初读教学越位包办了精读教学的部分教学任务,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善优化“初读教学”,所以只能说“治标不治本”.
现状之三:失控
因为预习时布置学生要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于是初读教学变成了资料展示汇报课;因为要教学生字新词,要指导学生认真写字,于是初读教学变成了书法指导课;因为要求学生必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因此,初读教学变成了专门的朗读指导课。这样就使学生游离于文本之外,没有了重点,失去了重心,使综合、丰富的语文变得单一、狭窄,语文课失去了“语文味儿”.
现状之四:缺位
传统的初读教学就是扫清阅读障碍,把生字教熟。因此,即便是三、四年级学生,教师在导入新课后便开始教生字,一整节课,围绕着几个生字不停地认读、练写、造句,忙得不亦乐乎。而阅读教学的其他两项任务——读通课文、整体感知也因前面花时过多不能涉及,或刚刚开始便下课。这种脱离文本孤立识字的教学,既枯燥乏味,又无多大实效。
二、开发:初读教学理性回归的策略包
为了扶正初读教学弱化现象,构建有效初读教学课堂,在“学习资源包”概念的启发下,“初读教学策略包”应运而生,有效地整合可以进一步优化初读教学课堂。
初读教学策略包
策略一:“未成曲调先有情”——明确初读教学目标
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不一样,每个教学环节的子目标也不一样,但每个教学环节都有自己的“责任田”.作为语文老师应有明确的目标观,把初读教学这块“田”种好,让学生有所得。我们有不少前辈反复强调:初读教学,还是应该紧抓字词的教学,在引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帮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掌握生字新词,为精读教学做准备。我想,这应当是我们初读教学的总体目标,要使初读环节发挥应有的效用,初读目标与要求的设计就要有层次,要能切合学生的实际。如,《掌声》初读环节的设计:(1)轻声读课文两遍以上,读后标出段落号;(2)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段多读几遍;(3)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掌声的句子,用波浪线画下来。再想一想:两次掌声各表示什么意思?
细细解读这一设计,我们可以感到:初读环节目标明,要求清,层次显,操作易,是有效的。
策略二:“天光云影共徘徊”——整合初读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先声夺人
文章岂是无情物,师生更是有情人。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导入语的精练、简洁,要符合文体精神内核和学生学习特点的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教学情境中,接触到文本的精神内核,借此求得实效。
如,《圆明园的毁灭》的新课导入时,新课的开篇,师生一起一个字、一个字地书写课题,“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写一个解释一个,再重复读几遍;然后把词语连起来说:“就是这样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在1860年却被两个强盗的一把大火毁灭了。”此时,我们从师生严肃的神情中,分明感受到学生内心的情感波澜,这就成功地铺设了情感基调。
2.字词教学,扎实基础
小学生的语感培养,一靠自身的大量阅读和实践,二离不开课堂教学中教师引领下的有效的词语学习和语感分析。初读课文,学生会遇到一些生字新词,学习生字新词,落实识字任务,完成字词教学是初读教学的一项突出的任务,教师要务必舍得花时间,把识字学词抓细抓实。
如,在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的生字“删”时,我边用课件播放“删”字演变过程,边讲解:古时候,在纸还没有发明之前,人们就在兽骨和龟甲上写字,后来还在竹片上写字,写完以后用一根绳,把这些竹片串起来,就成了一“册”书,古人要是写错了字怎么办呢?就要用小刀把它挖去,这种方法就叫做“删”.所以你看,这“删”字就是什么?学生回答:一个“册”字加一个立刀旁。
我利用汉字的演变,向学生展示了中国汉字的渊源,使学生将“删”字的形与义紧密联系起来,生动形象,有效!
3.读通课文,其义自见
张田若先生也说:“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首先看全班学生是否把课文读熟了。”因此,初读教学,要拿出成块的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初读教学的课堂应是书声琅琅的。我们更应该落实初读教学中“读通课文”环节,努力达到每一遍读都有明确的目的,采用最恰当的阅读方式;每一堂课的读都能体现一定的层次性,真正引导学生从读会到会读,从浅层次的阅读迈向深层次的阅读。
4.留下悬念,余音绕梁
“一曲终了,余音绕梁”,会引起人无限的遐想,给人更多的艺术享受。初读教学,教师要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对文本有初步认识。在有效初读后,进行对话交流,述说感受,形成整体印象。在此基础上再适时切入重点,设置疑问,抛下话题,启发思考,留下悬念,这样既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又达到课虽下、味还在、趣仍浓的效果。
如,在教学《自然之道》一课时,初读课结束前,我抛出了一个问题:海鸟掠杀海龟,对吗?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认为海鸟对,有的认为海鸟错。可惜这时下课铃响了,我要求他们在文中找出有力证据,在第二课时开个小小辩论会。下课后,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在书中找证据,还面红耳赤地互相辩论呢。精读课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
策略三:“巧把金针渡与人”——优化初读教学方式
1.注重实效性
一般来说,“课文导入”“词语学习”“内容理解”是初读教学的一些基本环节,它们的教学效果影响着教学目标的达到。在这几个环节中,如何在短短的40分钟之内,把阅读和字词教学结合起来,创造“湖光秋月两相和”的美妙教学境界。这就需要教师对文本作深入的解读和适当的取舍,精心设计,在教学中采用简便而又实用的教学方法。
2.增加趣味性
小学生天真活泼,童趣横生,引领他们进行初读课文,除了要保持内容的丰富之外,还应注意学习形式的新颖,教学情境的生动有趣。教师可以通过巧妙的设计,利用多媒体技术,借助实物,开展游戏等方式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和欲望,使学生对深入研读文本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让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综上所述,初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看似简单,实则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通过“策略包”优化初读教学课堂,就可以把初读教学琐碎的学习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发挥,基本训练得到落实,真正体现了本色语文的精神。虽然本次行动研究的时间不算长,“初读教学”还有待于进一步地研究和探索,但笔者坚信,只要扎扎实实地开展初读教学,初读教学的有效性必将会逐步得到显现。
参考文献:
杨九俊。小学语文课堂诊断。1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xx-11.
陆志平。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师研修教材。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08.
张庆。倡简、务本、求实、有度:深化语文课程改革之我见。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05.
于永正。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10.
彭萍。对语文课堂教学现象的思考。广州教学研究,20xx(11)。
一、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现状分析
首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活动中,许多的语文教师很难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的束缚,使得教学模式一直处于僵化阶段,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上课听为主,教师只是负责讲解,这就与新课程的改革形式大不相符,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加的不利于学生能够主观能动性以及创新性思维的开发;其次,小学语文教育是整个语文教育的基础阶段,如果不能在这一阶段培养师生交流方式的新形式、教师不能培养写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那么,就会使得教师严重忽略了挖掘学生学习潜能的机会,启蒙工作也起不到它应有的垫脚石作用;最后,目前大多数的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化的知识水平并不高,导致教学方法也很落后,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严重降低了教学的质量与效率,特别是一些语文教师并没有深入的研究课本教材中的内容,很难对知识的全面性进行详细了解,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完全,影响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
二、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措施
(一)小学语文教师灵活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教师都是根据课本上的内容进行讲评,教学知识的内容较为单一,很难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不高。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小学的语文教师能够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语文课堂教学的学习中,通过调查显示,如果语文教学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所有感知器官,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与创新能力,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知识,将图、文、像等形象的结合在一起,学生在观看完课件之后,教师要适当的给学生提供一些开发思维的空间,使学生充分的发挥想象力,独立的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多媒体技术的创新性不仅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而且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多媒体技术能够将书本上的抽象知识及难点问题更具体化、形象化,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书本知识,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高质量。
(二)小学教师合理整合书本知识,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很广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充分熟读教材,整合教材的内容,将所有的知识点和难点详细的罗列出来,有重点性的介绍给学生。同时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一切的教学资源来丰富课堂内容,优化教学质量,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另外,现代语文教学活动主要突出强调培养小学生的自身主体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细心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尤其是学生进行语音训练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最后小学语文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一视同仁,不能因学生成绩的好坏差别对待,这样不仅能够鼓励后生积极上进,还可以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能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对于积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的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三、结束语
总之,创新性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开展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实现,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小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教学的专业化水平,不断地发扬创新性教学的优势,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健康蓬勃发展。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人们逐渐意识到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然而,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课堂失去了情趣性变得枯燥无味,学生感到语文学习很沉闷,因而缺乏积极性。基于快乐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让语文课堂洋溢着情趣和快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语文,善于学语文,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的和谐发展。
1快乐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1.1快乐教育的内涵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权威地位,单一的教学手段以及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到压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他们认为学习是一件枯燥痛苦的事情,并没有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近年来人们针对传统教育的弊端而大力提倡新课改教学理念,为了有效地践行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情感体验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注,快乐教育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快乐教育的思想渊源流长,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体现了快乐教育的思想,让学生以学为乐;宋代的朱熹、明代王守仁、明清之际的王夫之等人认为课堂教学要顺应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而英国的斯宾塞是从理论上第一次提出快乐教育的人,认为“孩子在快乐的状态下学习是最有效的。”他的快乐教育理念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
关于快乐教育的内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阐述,有学者认为“所谓快乐教育,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3还有学者认为“快乐教育就是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在享受趣味中成长。快乐教育理念让教育的空间豁然开朗,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传统教育带来新鲜气息,让学生们真正领略到了全方位发展的自由与轻松。”再有学者认为“理想的教育应是在师生和睦、融洽、轻松、愉悦的教育情景下,培养和形成学生积极的情感,这是“快乐教育”的应有之意,也是最基本的层面。”综上所述,快乐教育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一种和谐民主的氛围中,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的教育。
1.2快乐教育的特点快乐教育主张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教师快乐地教,学生快乐地学,师生关系和睦融洽,注重学生的情绪感受,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结合快乐教育的内涵,笔者认为快乐教育有五个特点:其一,趣味性是快乐教育的重要方面。教师应该在备课时细心挖掘“趣味之源”,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等方面设计小学语文课堂,把有趣的因素融入其中,让学生能在趣味学习中感受快乐。其二,愉悦性是快乐教育的突出特点。并且应该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快乐教育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情的舒畅愉悦。其三,和谐性是快乐教育的基本条件。课堂教学要实现师生关系和谐、生生关系和谐,教师在融洽的人际关系中才能有效实施教学。其四,开放性是快乐教育的重要条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体会收获的快乐。其五,发展性是快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教师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创造有益于发挥学生潜能的条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是课堂的“表演者”学生是课堂的“观众”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内心需求,小学语文课堂缺乏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且教师在教学时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快乐教育,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教学方式单一,缺乏趣味性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要采用“传递一接受”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一味地讲授课文,学生也只是盲目地抄写笔记,并没有真正消化知识,教师采用最多的是“粉笔+黑板”的教学方式,而很少运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不符合小学生生动活泼的性情,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而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趣味,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
2.2教学言语评价不当,忽视学生的内心情感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因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而发怒,甚至用过激的言语严厉批评学生,这一做法会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的内心情感。
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上提问,如果学生说出的答案与教师所想的答案不一致,有的教师会一味地否定学生思考的结果,有的教师则不给予评价,这些都是教师的教学言语评价不当的表现,忽视了学生的内心情感,任何小学生都期待在课堂上得到老师的认可和鼓励,即使学生回答问题有偏差,老师也应该表扬他们善于思考的态度,学生内心会感到愉快,因而学习的积极性增强。
2.3师生关系不和谐,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师生关系不和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师生之间的主导和主体关系不和谐。课堂教学侧重于教师的主导性教,忽视了学生自主性学;课堂教学完全给予学生自由,让其自主学习,忽视了教师对学生适当的指导,这两种情况都是师生关系不和谐的表现。
二是师生之间人际关系不和谐。教师教学时语言缺乏生动幽默感、面部表情过于严肃、带着负面情绪上课以及师生互动没有积极的情感共鸣等因素都会影响师生关系。
2.4学习氛围沉闷,压抑学生自主性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大多采用讲授法,教学组织形式主要以集体教学为主,导致语文课堂学习氛围沉闷,学生的自主性受到压抑,这种单调乏味的教学形式不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特点,难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暂,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因而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另外教师要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自由自主学习、自由讨论探究。
2.5教学过程忽略学生个性,阻碍学生发展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关注学生所学知识的多少,只注重学生智力方面的发展,却缺乏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看不到学生其他方面的长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看成是训练的对象,只是一味地让学生读写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在这种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无法体会到学习的快乐,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学生也不能充分发挥自己某方面的才能,因而个性受到压抑,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3快乐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为了把学生从传统的教育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是件轻松愉快的事,快乐教育理念应该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忽视了学生快乐学习的问题并且结合快乐教育的特点提出以下教学策略:
3.1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在趣味中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就要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学生的兴趣点是让学生快乐学习的关键“兴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力,是对学习的热爱和自觉需要。兴趣可以驱使人接近自己愿意接近的对象,探索和钻研事物,进行创造性劳动,是智慧活动及创造活动的重要保障和动力源泉。”教师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丰富多彩的图片、符合意境的音乐等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快乐,例如在小学语文的拼音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把字母与图片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边看图边读,这种直观的方法不仅会增加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而且会给学生美的感受,学生学习积极性自然高。
3.2善用鼓励性言语,激发学生的快乐情感快乐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经常性地鼓励学生,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内心敏感,积极的赞赏性的言语能激发他们快乐的情感,鼓励性言语包含着对学生的信任和积极期待,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多鼓励,少批评。小学生得到鼓励时,即使答错了,也不会感到挫败感,而是在老师的鼓舞下进一步思考,鼓励性言语如“你能行“你真棒”“真不错!”等,这些评论不仅会给学生精神上的激励,而且让学生心情愉快。教师善用鼓励性的言语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利于逐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信心,学生会因受到教师的鼓舞和表扬,心里感到很快乐,从而更加努力学习。
3.3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公平对待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快乐教育的重要内容,要让学生在充满爱的快乐环境中成长,教师要以一颗真挚友爱的心去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基础差的学生更要耐心指导。教师在教学中既是学生的教导者也是学生的好朋友,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教师要给予学生真诚的祝贺。除此之外,教师要在相互平等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讨论课堂问题,给学生一种亲切感,让学生乐于学习。只有建立了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对教师有亲切感,并且自己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乐于向教师请教,快乐教学才能顺利地进行。
3.4营造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还学生自主权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依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营造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在趣味中学,而“‘做中学’‘玩中学’‘创中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将随着新课程、校本课程的实施,课堂变得可唱、可跳、可玩。教师也要放下架子,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以欣赏的姿态容纳学生的不同观点、兴趣和习惯。”例如,在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可将生字编成有趣的儿歌,通过吟唱儿歌学习生字,课堂气氛会变得活跃。对于小学中、高年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给学生自主学习探讨的时间,让学生在成功解决问题中体验快乐。
3.5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快乐教育理念注重个性发展,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把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挖掘学生某方面潜能,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在课堂上要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才能,让每个学生能展示自己的风采,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有的学生字写得好,可以让他带领学生练字;有的学生普通话标准,可以让他教学生朗读课文;有的学生能言善辩,可以让他组织辩论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要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每一位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并有针对性地培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而快乐自信地成长。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情感,其中趣味盎然,引人入胜的情节,隐含着作者的审美情趣。如何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拨动情感之弦,使抽象语言文字的学习变得情趣盎然呢?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形象、激发情感的方式笔者主要采用以下几种。
一、语言感染
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情感可以感染、相互影响的,从而产生相同的情绪体验。因此,教师要用爱憎分明的感情,真挚的语言和恰如其分的表情动作,去扣击学生的心扉,激起他们的感情波澜,从而使深刻的道理渗透到学生的心田。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时,在导入本课时我饱含激情地说:“为了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为了给中国人报仇,有许多英雄抛头颅,洒热血。其中就有一位放牛的小英雄献出了自己幼小的生命。”当学生们看到放牛郎被日本鬼子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上面的那一瞬间,我又对学生说:“虽然王二小被敌人杀害了,但他奋勇歼敌,英勇顽强的壮烈场面却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他那热爱乡亲,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我们这一代人。同学们让我们再读一读课文,再去细细体会王二小坚强不屈,英勇豪迈的伟大精神吧!”每位学生听了我饱含深情的语言,他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振奋精神有感情地朗读起来。
二、音乐渲染
将音乐恰当地引入课堂也是拨动学生情感之弦的好方法。因为,音乐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调节学生情感,使人产生共鸣,能激发学生想象,启迪学生思维。在教学《快乐的节日》一课时,揭题时,我先播放一首《快乐的节日》的歌。当播放完这首明丽、愉快的歌曲,学生还沉浸在优美动听旋律中时,我关掉录音机,问道:“同学们,刚才听的这首歌美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参加这些快乐的节日,你们高兴吗?”(读题)。这样的导入不仅新颖别致,而且创造了热烈的课堂氛围,奠定了课堂基调,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在理解“花儿向我们点头,白杨树哗啦啦地响。它们同美丽的小鸟,向我们祝贺,向我们歌唱。”(教学论文)这个拟人句时,我出示课件:花儿在风的吹拂下摇摇摆摆和白杨树在风的吹动下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学生通过听看理解白杨树哗哗地歌唱。使学生感受到作者把白杨树和花儿当作人来写,突出了它们的亲切、可爱。接着指名读、齐读、师读,最后闭上眼睛听录音读,让学生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中,受到美的熏陶。学生正是在音乐的渲染下,不自觉地进入到语言文字描述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人文教育。
三、画面渲染
小学语文课文中的画面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日月星辰,山川湖海,花鸟鱼虫,古今建筑,风土人情,人文故事等方面,它们无一不是经过精心挑选的珍品。这丰富多彩的自然世界,赏心悦目的艺术世界,美妙神奇的童话世界和绚丽多彩的现实生活无不引导学生畅游其中,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画面去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学《欢乐的泼水节》一课时,我通过运用自制的“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欢乐、热闹的场面”和配乐朗读相结合的方法,以画面展示,语言渲染,音乐烘托来展现课文内容,从而创设出一种“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情境,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傣族人民过年的喜庆。把学生的想象带入到傣族这个令人向往的地方。《歌唱二小放牛郎》一课,通过适时播放电影《歌唱二小放牛郎》的部分场景,二小为了保卫村民的安全而被敌人杀害的悲壮场面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深刻地理解了王二小的英勇行为和崇高的精神世界。
四、实物演示
一幅幅画面吸引着学生,如果把生活中的事物呈现给学生观察,就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在引导学生阅读“我想变透明的雨滴,水在一片绿叶上。”“我想变一条小鱼,游入清凌凌的小河。”“我想变一只蝴蝶,在花丛中穿梭。”“我想变一只蝈蝈,歌唱我们的生活。”等句子后,将小学生想要变的这些事物,用实物投影仪呈现后,再让学生在原文中标画出相对应的句子,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并由对现实的感受转移到对语言文字的赏析上,学生朗读这些句子时,充满感情,沉浸在语言文字描述的美的情境之中。
五、表演体验
体验指的是少年儿童通过自身的经历和实践,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语文课堂中尤其是作文教学中引进体验教学思想,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倾吐真言。如在一次口语交际课之前,教师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模拟在具体情境中扮演一个社会角色。如:老人、妈妈、售票员、路灯管理员等等。体验其中的苦与乐。学生们兴趣浓厚,纷纷按要求不折不扣的完成。口语交际课上,学生们争相表演,表达了内心要讲的话,抒发了请求、抱歉、赞扬、悔恨等感受,整个课堂被一片真情包围着。课后,他们一气呵成,写出来的文章构思精巧,情节迭宕起伏,发人深思,引人入胜。
总之,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课堂中也可以综合展现。但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说,一定要重视整体感知、感性体验和直觉感受,这样才能拨动学生情感之弦。
小学语文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精选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精选15篇)
摘要:在我国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不仅要求学生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逻辑能力以及词汇运用能力,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在写作中充分表达自身情感以及对生活的感受体会等。因此,老师要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出发,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而在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前提下,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前言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学生写作水平以及能力上不去,不仅受自身语言运用能力的限制,同时,这一阶段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少,严重缺乏丰富多样的写作素材,使他们的作文内容单一、空洞,没有逻辑性。针对这一现象,老师应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写作教学中注重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不过不断探索,来摸索出新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对小学阶段学生写作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求他们能灵活运用常见的写作方式,来用文字表述自己的真实情感以及对生活的体会。然而在实践中,很多学生却连这一基本要求都无法做到,导致这一问题发生的原因,不单单有老师的因素,学生自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较为常见的弊端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2]
第一,学生自身的写作态度。很多学生去进行写作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将它当作是一项无动力、无意义以及无趣味的机械式行为。特别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学生的大部分精力以及时间往往会放在各种电子产品上,对写作也采用敷衍了事的态度;
第二,学生缺乏写作素材。小学生受自身年龄限制,这一群体的生活经验要远远少于其他阶段学生,而他们又没有花费大量时间以及精力去进行课外阅读及观察,无法从实际生活中获取以及积累写作素材,使所写文章单调乏味;
第三,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多学生由于自身能力较弱,很难清晰完整的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用文字表述出来。与此同时,一旦在写作时遇到阻碍,很多学生常常会不通过思考就从网上查询相关资料,东拼西凑,使写出的文章空泛且没有真实情感,从而影响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优化策略
1.调动学生的真实情感
想要让文章出彩,就必须要确保它拥有真实的情感,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做到这一点较为困难。他们的生活阅历少,对写作的内容、结构以及语言也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同时也缺乏对写作行为交际语境的正确认识。面对这些问题,老师应该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在人际交往中感受自身的喜怒哀乐,与此同时,老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每周固定的周记以及观后感或读后感的形式,来用文字表达自身内心的真实感受,实现文字与情感的相互交融。目前,在新人教版教材中,会有很多贴近生活的习作练习题目,打个比方来说,“难忘的第一次”就是一个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题目,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实际,比如第一次洗碗、第一次购物以及第一次扫地等,来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验来完善写作内容,并将当时的感受以及体会在文章中充分的表述出来。通过这种途径,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就会大幅度提升,一旦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那么所写文章也就拥有了丰富情感,进而打破原有单一枯燥的写作模式。除此之外,学生还能在这一过程中,对写作的格式及其相关知识等有一个深刻印象,并从中获益,另外,将写作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到一起,还能促使学生积极地去探索、去发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不断的写作来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
2.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锻炼以及培养
写作,简单来讲可以将它看作是一个观察与表达的过程。在写作时,首先要确定写作的目的,也就是“写什么”,通过观察来积累素材,从而为自身真实想法的表达奠定基础。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造成学生无从下笔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在平时没有对周边事物进行观察,也就不会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就算勉强完成一篇习作,整个文章的内涵以及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此外,有些学生尽管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储备,但是这些写作素材如果不能在写作中被及时的调出或者组织起来,那么也会增加写作的难度。所以,为有效缓解这一问题,老师要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或者观察,来积累自身的知识储备,并积极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以此来为写作提供保障。举例来说,为了让学生有料可写,老师可以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一些与题目相关的读书会或者讨论会,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向同学以及老师分享自己的生活体会,也可以通过倾听他人的感受来得到新的体会,从而实现学生观察能力以及生活经验的有效提升。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在拥有一定生活经验以及观察能力,且写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的前提下,就要去考虑怎样真实表达自身情感的问题。目前,有些小学生受自身知识以及能力所限,常常不能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完美地表述出来,相应的习作水平也得不到提升。基于此,老师应该在鼓励以及引导学生通过文字来表达自身内心感受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指导。与此同时,老师要对每一位学生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充分了解,并通过开展一些活动,比如头脑风暴、文化活动以及辩论赛等,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以及积极性。另外,老师应该制定一个公平公正的作文评判标准,避免因主观因素而影响到对学生作文的准确判断。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作文评判过程中,老师不能用过激的语言或行为去批评学生的文章,应该以维护学生自信心以及自尊心为原则,做出公正的评价并提出修改建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写作能力作为检验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重要参考依据,它的教学质量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所以,为了缓解或处理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老师就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在锻炼以及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推动我国教育业整体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存霞.当习作遇到"微信"--"生活"理念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的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xx,(4):封4.
[2]刘艳辉.论述关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的几点分析[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xx,(3):228.
[3]刘小平.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xx,(1):222.
[4]陈锦艺.妙笔生辉生动写作--探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J].读写算(教研版),20xx,(5):284-284.
真正有意义的语文课堂是快乐的,能够带给学生享受,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和思考,徜徉在语文的海洋里,而不是将语文学习当作是一项任务来完成,这样一来,教学效率自然而然会提高。那么,实施小学语文趣味教学有哪些具体措施呢?
一、互动教学的实施,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同时又活泼好动。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课堂更不应该禁锢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而应该成为学生彼此沟通与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实施互动教学,一方面能够迎合新课改提出的生本理念,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也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其中,互动教学包括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首先,教师要淡化角色意识,正确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自己只起到引导的作用,鼓励学生勇敢地表达;其次,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多布置一些诸如讨论、分角色朗读、游戏等互动环节,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进来;最后,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时,教师要想方设法融入其中,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实现和谐的师生互动,并且能够完善师生关系。例如,在讲授《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时,我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师范读,而是采取了分角色朗读的方式,由学生自愿挑选角色,担任小壁虎、小鱼、老黄牛、燕子和妈妈的角色,而我担任旁白部分的朗读,这样一来,我和学生共同完成这篇课文的朗读任务,配合默契,也使朗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带有新奇之感。
二、设计充满趣味的导语是成功的一半
万事开头难,成功的导语能够有效地将学生注意力从课间活动中转移到课堂,并且为这节课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如果教师不能够在课堂伊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活动难以顺利进行。因此,在进行导语设计时,教师要格外花费一些心思,选设计充满趣味的导语。首先,教师在教学之余,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做到充分了解,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从实际出发;其次,在设计导语的过程中,教师可将一些充满趣味的元素恰到好处地融入其中,与教学内容完美契合;最后,夯实基础,对教学内容做到全面、系统地掌握。例如,在讲授《借生日》这一课时,为了增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我事先为学生准备了小礼品,设计了如下的课堂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一场比赛,答对的同学就可以得到老师准备的神秘礼品。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自己的生日吗?第二个问题: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呢?在提问第一个问题时,学生纷纷举起了手,但对于第二个问题,知之者甚少,寥寥无几,于是自然而然地进入到这节课的教学中。
三、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
简单来说,一堂语文课是由一个接一个的问题组成的,巧妙设疑是教学的关键,而如何让课堂提问充满趣味性而又有意义,从真正意义上促进课堂教学,则需要老师思考的问题。课堂时间有限,在设置提问时,应该让问题简练精当,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出发,服务于教学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深入体会教学内容其精髓,能够提出有效的问题。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抛出来,自然会活跃课堂气氛,成功地吸引学生注意力,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胖乎乎的小手》这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分别设计了以下问题:(1)这双手有什么特点?是谁的手呢?(2)这双手做过什么事情?我们一起去兰兰家看一看好吗?问题与问题之间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呈递进关系,学生也更容易理解。此外,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更应将目光从自身转向学生,引导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主动提问,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解决,而不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才能有问有答。
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
学生对课堂活动的热情永远高于他们的求知欲望,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原本就是解放天性、释放自我的年龄段,如果小学语文课堂能够将二者合二为一,那将是再完美不过的一件事情了。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不妨组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不知不觉间实现了学习目标,教师也完成了教学任务。例如,在比较枯燥的复习课上,我常常会在课堂的中间部分插入几分钟“打气球”环节,将事先准备好的气球随机打出去,再由学生之间互相传球,被气球打中者回答问题。在此过程中,我参与其中,学生也玩得很开心,这个游戏也成为我课堂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趣味教学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从真正意义上为学生个人的发展考虑,使学生在快乐中进行思考和学习,使语文课堂不断焕发新的光彩,取得了显著成效,是值得推广和借鉴的,也会拥有更广阔的提升空间,不断完善和发展。
摘要: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有的教师上课,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教学效率高,教学效果好;有的教师上课,学生听得枯燥无味,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原因何在?作为一名教学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师,笔者认为这主要是教师教育方式的问题,本文对小学语文教育进行研究,望同行指正。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艺术性教育方法
1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尊重学生,营造和谐的气氛
对于小学生,尊重特别重要,然而很多老师忽略了这一点,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事物的判断还有些懵懂,在平时,老师是学生前进中的方向标,教师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可以影响到学生的一生,更何况是课堂,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大量事实的研究表明,当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以“绝对”权威自居时,往往会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或者行为来对待学生,从而加重了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使学生产生情绪紧张、焦虑和缺乏自信心,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学习语文,以良好的心理正确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不仅是老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而且还是协调师生关系,保证良好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尊重学生重在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不能把自己的话当作“绝对的真理”,正确看待学生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利用业余时间与学生谈心,鼓励学生发现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提出建议。有的学生不善于用口头表达,可以用局面的形式,譬如用纸条之类的方式,让学生写出自己心里的想法和对老师的建议,这样,可以及时收到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可以把这些意见和建议归纳整理,以便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加以权衡和改进。即使学生的语文成绩很差,相信在相互尊重的语文课堂环境中,也会收到良好的效益,促使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化虚为实,提高教学的艺术性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我们在课题研究中,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总结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途径:一是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用暗示激励学生,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欣赏的话语,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允许学生提出无价值的问题,不轻易否定。二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如: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注意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组织汇报讲座,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开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三是重视对问题的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
3加强情感教育,走进学生世界
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任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这就不禁使人想起哲人说过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这种健康的学习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行为、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语文教师尤其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更多地秉承着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结晶。这一文化体系本身就对知识分子的人格提出了较高的规范和要求。语文教师作为这种文化的直接传播者,更应该向这种规范和要求看齐,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在学习过程中,语文学习活动更多的是一种开放的群体活动,因而多个参与学习的个体之间的交流、沟通在学习中的作用至为关键。个体之间寻求心灵的契合点,从而形成一种以自主为前提,相互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深入人心并广为实施。语文学习是一种内化知识从而陶冶情操的活动。对于同一文本的体验而言,个体之间势必存在差异,甚至比较巨大;当几个学习者在一起进行交流、探讨后,可能每个学习者的体验就会更深一层。不同的学习者因性格、爱好、情感、阅历、知识储备的不同,学习中势必产生效果的不均衡性,这就需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诱发和激励学生的良好的情感体验,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可以说,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综上所述,小学教师们,请勿看轻学生们的年龄,我们肩负重大使命,我们是学生成长中重要的路标,尊重学生,化虚为实,增进情感交流,提高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成长。重视课堂教育,重视课堂的分分秒秒,发觉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高学生的感悟和理解能力,达到我们共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