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课题结题报告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创新课题结题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20xx年9月~20xx年9月,我校参与了市级科研课题——《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实验与研究》,探索在“小学生自主创新”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如何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改变传统的“教师本位”的教学模式,遵循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提高学生素质为原则,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目前开题报告中的研究目标已初步实现。实践表明,对提高教师素质,改革教法及学生终身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背景
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中发现,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还一定程度上受传统落后观念所左右,教师“讲”,学生“听”,以“教”代“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革,还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着课堂教学。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其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不能得到较好的培养,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是彻底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二是建构符合教育新理念,适应教育新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用新理念、新模式主导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是指在特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完成某种教学任务而表现出来的具体且相对稳定的教学结构,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桥梁。随着素质教育思想的逐步确立,建构怎样的教学模式,使素质教育的目标真正落实到课堂中去,这是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我们参加了黄冈市教研室组织的《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实验与研究》课题的研究活动。
(二)指导思想
进行“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实验,旨在探索改革和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以“构建小学数学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为主题,更新教育观念,改革课堂教学的目标、结构与形式,改进课堂教学策略与评价标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参与性、合作性,使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三)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这种建构有利于知识技能的迁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能“举一反三”,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
2、主体教育理论
教育要培养主体性的人。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其主体性的品质与能力主要表现在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三个方面。小学教学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学生的学习行为由“带着教材走进教室”转变为“带着问题走向老师”。通过双向互动,体现以人为本,人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教育教学都必须以人为中心,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
3、创造性教学理论
创造性教学是本世纪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体系,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表现能力。
创造性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它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强调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操作获得知识,注意帮助学生扩大思维范围,提高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能力,优化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创造性教学是一种主体性教学,它主张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课堂上给学生充分活动和思考的时间。创造性教学是一种问题解决式教学。教师为学生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激励学生独立探索,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启发和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创造性教学是一种动态性教学。它引导学生自己独立探究形成结论、了解规律、发现真理,其教学程序往往是“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再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由个别到一般,由部分到整体,由继承到创新,同中求异,异中求新,新中求优,是一个不断前进和不断深入的动态过程。
4、探究学习理论
最早提出在学校科学教育中要用探究方法的杜威,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最基本的方式,人类正是在对求知领域的不断探索中获得发展的。
5、潜力学理论
在人的体内蕴藏丰富的自然,社会的精神禀赋和潜能,即“沉睡着的潜力”,这种潜力是强大的、无穷的,如果能唤醒它,则能让人奋发向上,提高智能,达尔文的“进化论”也足以为证。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一切实验研究工作的基础。开展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实验与研究,参与人员必须以丰富的知识和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克服形式主义,扎扎实实以科学态度和方法对待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确保实验研究成果经得起科学的验证。
2、主体性原则。要求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智力潜力,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其规律,努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充分地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调动内在的发展潜力,努力为学生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
3、创新性原则。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品质,多给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支持学生标新立异,注意培养学生求异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触角在更宽、更广的知识领域里探索。培植创新的根苗,用创新教育的思想观点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4、灵活性原则。在课题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难以预计的情况。因此在系统执行过程中,根据实施结果,随时修正课题实施方案。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在课题设计中,我们希望通过课题研究达到三点目标:
1、认知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时的自我监护和调节能力。包括明确目标、质疑问难、主动探求、合作讨论、反馈检查、反思总结若干环节,以其最终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性、简捷性、灵活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2、情感目标:通过认知过程中师生、生生交流,营建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使学生始终保持愉悦的学习情绪、强烈的求知欲,最大限度的发挥个性潜能。
3、发展目标: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不断释放潜能。在学习中,发现和掌握学习方法,立足不断超越自己、超越老师、甚至超越教材,培养学生标新立异、富寓创新的精神,这是自主发展的归宿和终极目标。
(三)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研究文献活动,全面、正确地了解、掌握所研究的问题。
2、实验法:在实验的不同阶段对实验对象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测评,将实验班级学生成绩进行横向、纵向对比。该实验在四、五、六年级进行,在现有各年级选出一个班为实验班,同年级的其他班作为对照班。目前,各班学生均为40—50人。
3、行动法。在实验过程中,对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修改和补充。
(四)课题研究的阶段
探索与实验过程主要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0年9月——2001年3月(前期准备)
学习黄冈市教研室小学数学“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及方案,成立课题组,制定与论证课题方案,采用文献法组织课题组人员参加理论学习和培训活动,对实验班学生进行调研,通过调查、测试、座谈等形式了解他们喜爱的学习方式,有的放矢地制定实验计划。
第二阶段:2001年4月——2004年5月(实验阶段)
以实验班为基地,课题组所有教师积极参与,边研究边完善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尝试,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并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技巧。在研究中,注意收集整理研究的原始材料,进行归类分析,撰写研究论文,进行优秀论文和课件的评比。
第三阶段:2004年6月——9月(阶段性总结)
对课题研究的整体情况做细致的分析、总结,形成了“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和形式,以教学实例、课题报告、教师在实验中的心得体会、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成长经历作为成果汇报形式,并推广应用。
(五)课题研究的条件
1、我校是首批全国现代化教育技术学校、湖北省示范学校。。
2、黄冈市教研室以及学校的大力支持为课题的研究铺设了“平台”。
3、学校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4、课题组成员均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教育观念新,研究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三、研究结果
(一)构建了“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有利于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是本实验研究的核心内容。研究宗旨是以学生为主体,真正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全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水平。
经过四年多的研究,根据我校学生素质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辨证统一,我们形成了这样的“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情境、诱发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师生互动、共同归纳——应用创新、评价总结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诱发参与。
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及心理特点,将教材中抽象、单一的教学内容转化成学生身边熟知的、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并提出数学问题(即本节课要自主探究的问题),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动机和欲望。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上一阶段提的问题,借助一定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进行个体自主探究(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经过类比、分析、归纳),得出初步结论;然后,在小组内或班集体范围内进行合作交流,通过同伴间的相互启发,丰富自我,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师生互动、共同归纳。
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有目的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代表本小组进行发言,让学生的自主探究思路和方法进行充分地展示,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评判、反思与改进,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
4.应用创新、评价总结
学生自主探究成功之后,应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不同的问题:基本问题,如教科书里的“做一做”和课后练习题等,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变式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认识同一问题,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提高其应变能力;综合问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接下来,.教师应帮助学生回忆探究经历和体验,评价自己的探究过程。从数学思想方法上总结自己的经验。提高其策略水平,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能自主明确教学目标和探究的问题,并且把将要进行的数学活动作为意识对象,发挥自身的自觉性、能动性、独创性,寻求达到学习目标的手段和策略,对学习进程及时反馈、检验和修正,发挥学习目标对认识的导向、推动、激励、评价等作用。能通过学具,把操作和思维联系起来,对新知识有个“再发现”,并讲解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及思维过程。能欣赏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体验到“再创造”的成功喜悦,并对成功的原因进行归纳,激励自己进一步发现,探索创新,延伸了自己的创新意识
(三)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课题实施前,课中能质疑问难的只是少数几个尖子学生,且质量并不高。课题实施后,90%的同学都能主动质疑问难,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依据课文所学以及课外阅读提出了高质量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已把向同学、向老师质疑问难当成了一种习惯,将今天你向老师、向同学提了几个有质量的问题作为衡量自已学习水平的重要标准。而许多的有着独立见解的标新立异的问题正闪动着孩子们创造性的火花。
课题实施前,课堂发言比较多的现象是后面的学生往往会顺着前面的同学发言的思路,不善于发散及求异;课题实施后,一个问题往往会探求到多种答案,课堂上充满了生机活力。
(四)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积极吸纳现代教育思想,钻研新课标和新教法,注意教育理论、教学规律和新的教学思想的研究,注意对教材、教法的研究,使自身的教育观、质量观、评价观、教学观适应课题实践需要,同时在实践中通过课题研究,反思、调整、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这样,在实践与理论交互作用下,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得到切实提高。’
四、实施“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策略
1.创设情境.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人情入境的教学.能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学生创设乐于自主学习的氛围,实践证明,富有启发的故事、联系紧密的生活实例、动手操作、媒体演示、合作交流等.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氛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习氛围的营造.创设情境。如:“问题情境”、“动态情境”、“实验情境”、“讨论情境”、“归纳概括情境”、“应用情境”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提高自主学习效果。
2、创设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经历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素材,提供恰当的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发挥多种器官参与作用,突出自主性。要营造宽松的探索氛围,使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学习,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才能,要有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建立平等、信任、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基础,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身体距离和心理距离,在行动上参与学生的探索活动,与学生开展交流、合作,在心理上要有“无知”心态和儿童心态,当学生的学习伙伴和朋友,与学生同忧、同悲、同喜、同乐。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每一次成功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学生每次热情的参与都要给予真诚的鼓励;对学生每一个错误和失败.都要给予耐心的引导和帮助,从而为学生自主探索营造良好的氛围。
3、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发展的质量。
除了激发学生参与的动机、创造参与机会外,还必须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参与,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必须以知识教学作为载体,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获得一般思维(如: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和数学方法(归一法、转化法、切割法等)以及数学思想(集合思想、化归思想、对应思想等),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因为“唯有深深铭刻于学生头脑中的数学观念、数学所教给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以及使用数学的意识等能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身”。另外,在思考观察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要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动手操作时,要按步骤要求进行,动作要规范、准确。既要动眼看、动手做,还要动脑想,动口说等等。
五、探索“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评价标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要求评估的内容由仅仅关注知识、分数的单一层面拓展到对学生能力和基本素质的主体层面关注;不仅评估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评估他们的能力与情感,变单一评价为综合质量评估。为此,要建立两个评价体系:一是对学生的评价;二是对老师的评价。
1.对学生的评价。
(1)对评价内容的改革。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即基础知识、能力和情感。
基础知识的评价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一些主干知识,即最基本的框架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的内容不宜过细、过偏、过难。
能力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情感的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意志等方面的评价。
(2)考查形式灵活多样。
①评价方法多样化。除常用的卷面测验外,还可采用口试(表演、问答)、动手操作(制作、实验、模拟)、调查等多种方法相结合,这样评价的结果比较全面,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②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改变由教师包办评价的倾向,增加了学生自评、他评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信心。
2.对教师的评价。
(1)能否灵活的改造教材、使用教材,能否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丰富教材资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从内容上提供保障。
(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情况如何,即能否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否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3)组织形式是否灵活、实用,即课堂组织形式要灵活多样,同时要有实效性,不唯形式而形式。
(4)师生关系是否平等和谐,能否营造一种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一种心理安全、自由舒畅的环境。
(5)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怎样,即能否发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是否达到了“课已尽,思未了”的境界。
(6)是否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虽然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取得了大量成果,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由于时间所限,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如在课题研究中,个别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学中,给予了学生过多的自由,而小学生自我约束力毕竟有限,偶有课堂失控现象。因此,如何把握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的约束程度,仍将是我们继续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只有充分认识到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意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有可能充分开发,才能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对数学的情感。
“创新思维与作文教学”课题结题报告“创新思维与作文教学”课题实验已于20xx年11月获得了延边州结题验收。由于本课题具有更大研究价值,经全国中语会创新协作研究会的批准,于20xx年晋升为国家级实验课题。经过两年多的继续实验,于20xx年10月结题。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目的、原则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是当今教育的宗旨和使命。在学生接受基础教育的阶段,学校教育应该为青少年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以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语文教学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时代的要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时代呼唤创新人才,而培养人才离不开创新教育。现代的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如何,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2、现实的要求。据调查,相当一部分初中生对作文有畏难情绪。作文能力存在三个不足:
(1)观察理解能力较差;
(2)分析概括能力不强;
(3)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作文构思雷同,无特色,分析问题习惯于一种固定模式,写出的文章缺乏生气和个性。这种封闭性的作文训练,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挥,扼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张扬。
3、20xx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教育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作文是用文字、口头语言表达思想的活动,是发展学生智力、创造力和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重要活动。它本身就是学生的一种创造实验。可以这样说,创新思维与作文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创新思维是作文教学基础,作文教学是创新思维的体现。审题、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造句以至修改等技能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载体,而学生的创新思维则使这些基本技能增华生辉。
基于以上的思考,提出“创新思维与作文教学”这一课题并于20xx年进入实施阶段。
(二)实验目的
1、“创新思维与作文教学”的实验旨在改变以往作文教学重视作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习惯方法,探索作文基础与创新思维相互并重的方法模式,充分发挥作文的育智功能,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联想与联系思维)和潜意识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水平。
2、通过该实验,探索学生作文水平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的多种方式与途径,实现作文多元化的“树人”、“立人”之目的,使作文的实践过程成为学生深化思维,升华情感,发展个性,陶冶和教化过程。
3、通过实验的研究,促进和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意识,加强学习,并在教学实践中全面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
(三)实验原则
思想性原则:本课题立足于提高学生读写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但我们认为升华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关注社会变迁,社会时事是本课题的目的所在。
科学性原则:本课题立足于心理学、生理学等有关思维训练理论,立足于作文教学的一般性理论指导,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以更宽阔的视野去观察世界,描述世界的能力。
实践性原则:学生的作文能力、创新能力离不开实践,否则它们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了解民生,关注时事,写出具有真情实感,有独到创意的文章,是本课题的重要原则。
创新性原则:本课题不创新思维与作文教学相联系,这是一个课改实验的新领域,把作文教学与创新思维通过学生的作文相联系,没有现成的理论和经验可借鉴,这就是需要参与实验的教师有开放性的思想和实践能力,不拘泥于现成的模式,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开放的教学方式,把教学创新、作文创新、思维创新融为一体,创新是本实验的核心。
二、课题的实施过程
教育的功能,归根结底是训练人的脑,让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活动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结合,而发散思维是构成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创新思维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不同的发明家和创造者对创新思维的过程有不同的结论。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英国心理学家瓦拉斯提出的“四阶段”理论,他认为一个创造性过程大体要经过准备、酝酿、豁朗和验证阶段。
创新思维在展开之前,必须有一个充分准备的阶段,作文从某种意义上讲,虽然不能说是一种完全的创新行为,但它又包含了众多的创造性行为因素,要写出一篇立意新颖,构思巧妙,语言生动的作文是需要一个积累升华过程的.。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烹调待客,手艺固然重要,但最要紧的还是要有“米”下锅。
(一)探索新途径
万丈高楼平地起。作文的创新来源于平时对生活的观察,对生活的感悟,对生活的思考。如何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呢?夸美纽斯说:“如果人们吃饭没有食欲,勉强地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是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去,那它就会乐意接受并很好地消化它??”要让学生有“食欲”,有“饥饿”感,捕捉学生思维最佳状态,巧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思考、写作状态中。
1、留意身边生活。写出切身感受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写日记,这是记录生活的最好方式。可以记录生活的最好方式。可以记校园生活,也可以记家庭生活,还可以记社会生活,因为生活是最好的教材。
2、善学语言、巧用语言,方可文情并茂,语言是文章生辉的最重要工具。只有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思想表达出来,才能引起共鸣,方可产生影响。为此引领学生利用晨读背诵了许多古代诗词和文质兼美的短文,体会语言的音韵美、形象美。利用课前演讲,口头作文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把握住课堂,扩展到课外,让学生涉足大社会,感受生活的丰富深刻。提出了三必看:一是焦点访谈、新闻联播必看;二是有关时事的报纸材料必看;三是“四大名著”、《读者》、《青年文摘》必看。意在让学生找“米”。以课堂为阵地,以教材为载体,摘抄好词好句、精彩片段,并练习仿句、造句、扩句练习,训练语言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思维的流畅性,可谓一举两得。
(二)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是构成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它具有灵敏、迅速、思路广阔、能随机应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特点。
1、用创新法训练辐射思维。辐射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发散性思维方式。同题作文,可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上立意,拓宽写作思路,突破思维定势,独辟溪径,标新立异。
2、用质疑法训练多维思维。引导学生运用多维思维来解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造就不迷信、爱思考、敢创新的学习主人。学生根据已有的信息,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避免千篇一律的现象。
3、用演讲法训练创新性的抽象思维。创新思维不是脱离于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之外的别的东西,它寓于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之中。利用每节课的前5分钟开展演讲活动,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发表独特新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