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展示的机会,参加本次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同时感谢在这个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各位老师。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该如何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应该尽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前认真备课,精通课程内容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备课是上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备好一节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以保证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点。
二、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教学效率。在授课中,要用饱满的激情去授课,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心智参与度,条理清楚,深入浅出,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待每一节课。
1、要注重新课的引入。好的新课引入,应该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打下基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
2、课堂教学要精讲精练,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师在授课时,必须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难易程度,精讲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引导学生思考,把握教与学的共鸣,激发创新性思维。
3、要加强师生互动,注重双边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的互动性性,让学生自然地参与和融入课堂,对老师的讲解进行思考或提出疑问,然后老师对学生的各种回馈作出进一步的反应,从而在老师与学生的不断互动沟通中把课堂推向前进。
4、针对实际合理使用教学手段。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采用以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结合为主的教学方式。课件中显示主要的教学内容、图片等,而对于重点、难点内容则以板书形式详细讲解,从而有效的补充多媒体教学的不足。
三、在讲课的过程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语速适中,抑扬顿挫。语速过快,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容易产生听觉疲劳。语速过慢,学生思维不集中,不连贯。因此,在课堂上应该调整好语速,留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
2、要善于维持课堂秩序和气氛。通过举例、发问、变换语气语调等方式进行秩序的维持,还要严肃课堂纪律。
3、适当的距离。在适当的时候离开讲台,拉近和学生的空间距离,不仅可以舒缓课堂气氛、提高听的效率,而且可以让教师自身的心理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
4、要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我们要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不歧视差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心态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犯错的学生要多一点理解和宽容。
四、今后要学习的地方
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除了要勤于翻阅各种教辅资料,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虚心向有经—7—验的老教师学习,学习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把握教材重点,难点、如何处理师生关系等等,看他们如何驾驭课堂的,吸其精华。
但通过公开课以及同事们的交流后得到的东西,自己感觉才是最沉甸的。备课的这个周期,我也曾经碰过许多的钉子。不过有经验的同事总是一直鼓励着我,为了我的课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其实从备课的第一天起,自己就开始慢慢得到收获。自己的教案不完善,各位老师集思广益,梁老师给我提了不少有用的建议,让我吸取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增长了自己的见识。自己的教态不完美,就通过各位老师的亲身示范去改正。自己的语言不够简练,就尝试灵活运用实用的教学用语。总之,通过向其他老师的学习,让自己一点点完美起来。
通过这次公开课,自己先是谈几点自己发现的差距:
第一、老师的指引要到位。这是自己课后的最大感受,但也是最深的收获。通过听课老师,以及和自己的课作比较。我发现自己的课在引导学生方面做得还很不足。老师讲课突出的是引导,虽然自己的话不多,但是却能引导学生从一个问题走向另一个问题,一步一步很有层次和节奏。而且孩子还可以在课堂上一直保持很好的积极性和精神状态。同事的这种引导,可以让孩子一下子打开思路,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实现能力的提升。
而回想自己的课堂,讲用乘除法两部计算解决问题时,放佛自己在唱独角戏,很多时间内其实是在牵着孩子的鼻子走。自己带到哪里,学生就跟到哪里。想放手让学生实践,但是缺少必要的经验和方法。孩子一节课的积极性,根本保持不了很长的时间。同时,学生的学仿佛就是在固定的模板中,缺乏发散的机会。同样是教,同事是引导,而我却是在指挥。所以,今后自己还要多向别的有经验的老师课堂学习,通过自己的观察去实现自己的领悟。在向老教师的学习中,抓住引导的时机、关键词,同时借鉴不同专家的教学实例进行学习和对比。在对比中抓住相同点,反复琢磨、反复感悟。
第二、教师用语上的问题。教师的用语对于教学有很大的意义。学生回答问题,你就要有明确的回复;学生回答错误,你就要有及时的引导。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课堂用语上的丰富和合理。细腻的课就需要如诗般的语言,慷慨的课就需要激昂的用语。课课不同,用语也大不相同。而自己这方面做的还不能让自己信服。
第三、课堂操控性的提升。原先我认为自己的课堂操控性还可以,但是和学校的老师一比,自己是很差的。自己的课堂虽然可以实现控制,但是还不可以收放自如。所以不科学的'操控,就很可能导致学生在学习中该认真时不认真,该放松时却提了一股劲。这样一来,一节课上下来学生一头雾水,仿佛凑热闹一样,学习知识的一些关键之处也许就没有抓住。
第四、我体会到备课这一个环节,是有效上课的前提。我的问题就是没有备好课,备好学生与教材,复习导入时学生对补充平均分的问题掌握不好,自己也没有能采取措施应对这种突发情
况。其中,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第五、板书出现了错误,可能太紧张,也暴露了自己没有提前设计好板书,哪些随写随擦,哪些板书需要留到最后。再来谈谈自己的收获。
通过这次公开课,我感触颇深,也明确了自己的不足,同时我要更加努力地工作。而自己的下一个目标,很明确,就是为着成为优秀实习教师而努力。看似简单,但是我的确不知道自己要付出多少,积累多久。不过,我已经做好了准备,毕竟有这样一个信念的支撑,我的奋斗也将更加坦然。
月21日,在唐主任的带领下,我有幸到重庆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深化课程改革,推进课堂转型,实现以学定教”研讨会的学习。聆听了来自全国名师的杜琳,黄爱华,高众,贲友林,唐彩彬,潘小明,张齐华演绎的经典数学课,心中激动不已。名师们的幽默风趣、激情睿智深深地打动了我。他们给我们呈现了纯天然的原生态课,用自己的课诠释了“只有属于孩子们自己的课堂才是最有魅力的课堂”。听他们讲课你会不自觉地失去时间观念,好像听多久都不累。真的,听着名师们亲切的声音,看着孩子们快乐的表情,瞬间发现:“哦,原来做数学教师原本可以这样幸福。原来数学竟然这么美,原来数学课堂就是爱的音符与美的旋律的完美结合。”
各位名师通过示范课、讲座、现场辩课等多种形式的研讨为我们诠释了“以学定教”,即在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如何让所有的学生都获得发展,如何让各有差异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让教学回归儿童,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抽象的知识转为学生火热的思考,让学习变成探究知识的旅程。接下来谈谈这次重庆学习的收获。
一,体现主动性学习,重视学生的能力的培养。
慧之花开在孩子们的手上。老师们重视孩子的动手操作,重视孩子的手脑结合,俗话说:心灵手巧。要想真正的学好知识就是要孩子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杜琳老师执教的《重叠》—17—时,一改传统的课堂教学,每个学生将在自己充分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展开与同伴的学习分享,实现从“我到新我的循环学习提升。在学生独立思考时,专心记录自己的想法,写完自己所有的想法。小组分享时静悄悄的,并分好工,做好上台分享的准备,杜老师巡视,充分收集叙述材料,抓住有效资源。小组上台分享时声音响亮,各抒己见。这堂课体现了三大亮点:一,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表达的空间和对话空间。二,始终关注学生学习形式,学习方法。三,注重课堂礼仪教学,培养学生文明礼仪。
二创设趣味情境,导入数学课堂
情境是教师进行教学,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在创设具有“数学韵味”的情境时,不仅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开展积极的数学活动,促进数学知识建构,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广泛应用。这一切都是为了达成“有效导入”。本课从认真钻研教材、优化预设与生成、精心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参与度四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情境创设中如何增强导入的.有效性,真正发挥“有效导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方程的意义》中,黄爱华老师从“=”入手,用双手打比方,左边等于右边,左边和右边相等给“=”重新定位。接着以“编故事”的方式讲述文本中的四幅图,孩子们兴奋的融入了课堂,同时黄老师要求学生在讲述中依次用到“平衡,如果,式—18—子,等式”四个词语,为理解方程的含义打下基础。黄老师用他的智慧与幽默,提问,思考,总结,谱写了一堂精彩的课。
黄爱华老师为我们带来讲座《“大问题”教学微格研修》。讲述了什么是“大问题就”教学,学科和学科教学的核心问题与基本问题。核心为学生在前,老师在后。黄老师的课和讲座让我感受到:1,根据学生需求,有效整合教学内容,导入文本。2,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数学教学生活化。
3、整体把握教材,抓好教学核心概念。三新颖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为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而来自南京的贲友林老师给我们带来的《圆的认识》让我耳目一新。贲老师利用研究单让孩子们在课前独立自主完成,课上以练习纸为主,进行交流讨论,研究学习。老师不教画圆,学生自己用圆规试画,组织学生观察画圆时注意什么,怎样找圆心。什么是半径。什么是直径。在尝试中锻炼了孩子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贲老师让学生通过对待学习内容的研究学习,在小组与全班的交流过程中,分享各自已有的想法,在交流质疑,补充,总结,提炼的过程中,学生丰富各自的已知。贲老师将探索的课堂转型方法展示给我们,新的教学模式更关注于学生,只要给孩子空间,孩子就能还给你精细。
贲老师的课体现出新的理念。1,学会倾听学生的观点,正确引导。2,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3,—19—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研究,相
信学生的能力。
贲友林老师的讲座《“以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让我收获甚多。他解读了“以学为中心”的本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不是教师的表演,教的质量,最终要通过学的质量来反映。“教”是为了“学”,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贲老师出示了女儿的绘画:课上,爸爸高大英俊的站在讲台上挥舞着教鞭,黑板上板书几个方程式,下面坐着的孩子们只见一点点后脑勺,都齐声说到“懂了”。可见,在孩子心目中,这只是爸爸的舞台。我感慨,我的课堂是不是应该转型了。
如何“以学为中心”,我的理解为:1课前研究,让学生走在教之前:2课堂互动,充盈学生的“声音’。3教师之教,服务于学生的学。4,练习设计,针对学生之所需。
四体现新课标的精神,重视营造愉快课堂。
通过这几节课我看出每位名师都在向我们传递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看到每位名师都体现了这点――重视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来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接受者,施与者和容纳者;而是现在课堂中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20—导者与合作者。
张齐华老师的《认识负数》中,没有借助任何多媒体教学,充满磁性的声音,幽默的语调,时尚的言语,设计的巧妙,给我们传授了一堂愉快的数学课。从生活实际入手:生活中哪儿见过负数。学生列举:电梯的—1层,温度计上—2摄氏度,海拔—65米,卡上欠费-35元。小组内讨论几个负数分别表示什么含义。独立用图表示出来,并解释图意。在互动中,不断的补充,交流,提问,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最后张老师联系生活实际,谈到儿子体检身高为—2cm,这是为什么呢。孩子们完全抛开课堂的束缚,你一言,我一语,想法是五花八门。终于有孩子猜测到是比平均身高矮2厘米。最后张老师以自己的身高为0,为负数的学生起立,负数再见。真实,愉快,魅力,精彩,返璞归真等词语是所有在场老师评价张老师的课堂。
从张老师的课堂中我感悟到。1,语言力求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
2.营造
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3,课中多运用激励性语言,鼓励学生不断进取。
五,新颖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转型
张齐华老师的讲座“《先学后教》教学实践与操作要义”,清楚的写实了南京的课改。张老师为我们讲述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流程,以及如何落实研究单的制作,学生怎样完成研究单。
1什么是“先学后教”。所谓“先学”,就是在课前,学生按照教师揭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看书、自学、练习。所谓“后教”,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生教生,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在生生、师生、文本与教师、文本与学生的多向互动中,学习新知,巩固知识增长点。
2先学后教分为前置研究,组内分享,全班汇报,实践运用4个流程。3制作“研究单”时体现整合性,研究性,开放性,差异性。
4学生完成研究单时,学生的方法多一点,思考深一点表达异一点,质疑有一点。进行课堂示范,对家长要培训,给孩子多点激励。
5如何组织“组内交流”。建立制度时有仪式,口号,流程,顺序。表到倾听时有指引,注视回应和评判。互动对话时要进行纠正,补充质疑,探究。准备汇报时要排序,有分工,完善,总结。全班汇报时,教师适当引导,介入,阻止,放大,激励。
张老师的讲座使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学改革的艰难,无论是建立制度,还是组织交流汇报都是一个漫长的实验过程,只有经过不断的完善和改进才得到同事们的赞同。课堂改变,教育才能改变。课堂改变,学生才能发展。我们如何才能真正的实现课改。我认为,一、改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
二、真正树立学生是教学活动主体的思想。三、注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
这次学习,感受到了我和名师之间的差距,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教学模式早已落后,也深感教学改革的任务之艰巨。如何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发展,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这次研讨会为我们的课堂转型指明了方向,我会借鉴名师的方法,逐渐改变教学方式,实现“以学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