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思想随着这些闪耀的绿叶而闪耀着,我的心灵接触着这日光也唱了起来;我的生命因为偕了万物一同浮泛在空间的蔚蓝、时间的墨黑中,正在快乐着呢。”看遍了浮光掠影,在城市的桎梏下呼吸着单调又污浊的空气。泰戈尔的这句话就像一股新鲜的活水,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田。没有修饰,没有伪装,泰戈尔以最真实的形态将自己简单又纯真的快乐展现在了世人面前。包容万物,融于自然,思想的深远却丝毫不影响内心的单纯与透明。就好像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辉,笔墨不多却足以让这位伟大哲人的心如止水和真实豁达跃然纸上。
好似一只缤纷的彩蝶,它划破了周遭的灰暗和无力。它似乎带着一种难以名状的魔力,指引着我本已麻木的心走出阴冷黑暗的小屋,驰骋在思想的广袤沃野上。心儿追随着那只蝶寻找真实的自己。我所追求的何尝不是一种生活理想,一种现代人心中埋藏已久的返璞归真?
我的心早已远离了尘嚣。蝶带着我的心儿踏上了青石板的小路。在此,我的思想不受拘束,我的心也可以像沉默中的大海般平静而富有魅力。我喜欢这种青石板的小路,总让我感到厚重。宽敞的柏油马路太浅薄,是无法承载历史的沧桑的,只有风吹雨打过的青石板路,才能久经时间的侵蚀却只留下一个个积水的小凹槽,永远湿润带给人无限的清凉。
是那蝴蝶指引我的心儿来到这温婉的古城。最适合让人脱去一身伪装而享受内心宁静的也莫过于此。古城的一切都像镀了金,时而在余晖下安静地沉睡着,时而在淅沥的雨中传出“咿咿呀呀”的轻轻吟唱。它让我像无知的婴孩般迷醉地睡去,静静感受历史留下的余温。时光似水般从指尖恣意流淌而过,却没有人刻意去追赶。逝去的既然已不在,那就好好珍惜现在,享受现在的一切。
置身于狭窄而悠长的小巷,看夕阳笼罩下我的影子一点一点拉长,聆听老人与孩童的低语。身处散发着木质特有清香的茶馆,伏在老木根雕上一遍遍回味口中茉莉花茶清苦的余香。那蝴蝶带领我穿梭于时间的缝隙,去采撷一瓣历史的碎片,去望一眼那迷雾重重的铜镜,让我在悠闲与静谧中慢慢沉淀,去看一下真正的自我。远离桎梏与枷锁,让我真实而真诚地存在。
或许我们应该像泰戈尔一样,在宁静中书写下思想的篇章,在悠然中展现真实的自我。
或许我们真的需要一个简单的地方,只为能够让我们脱下伪装,荡涤心灵,回归真我。
我们要的不是穿山越岭去寻找那一方圣地,只是想要一个能让我们真实地活着能让我们时而驻足停下细细品味人生,品味自然,品味哲理的心灵世界,一方能让我们返璞归真的心灵净土。
也许,走不出小屋的原因,只是缺少了那一只飞过窗前的“蝴蝶”。
风,又刮得大了些。即便是玻璃前雨刮器在不停地左右摆一动,也挥不去大雨如潮水般上涨。
“慢点慢点”刚从医院吊完瓶的外婆虚脱着气,微微推了推手肘子示意着。不到十几分钟,妈妈便把车开到了家门前。我扶着外婆下了车,外婆如释重负,她伸了伸腰,摸一着我的头说:“还好有你一妈一这辆车,不然这大风大雨的,到哪找车去医院?”她又笑了笑,“不过现在也是,车啊,是家家户户都有,哪像以前。”
我已不止一遍听外婆这样唠叨了。从他们老一辈口中,我依稀描绘得出他们那个时代的交通工具。或许从某个小镇到温岭,要乘我们出海时才用得到的船,外公说他那时去买货物,船开得很慢,一直到半夜。天气冷飕飕的,加上他那时候晕船,整个胃都揪到了一起,他再也忍不住了,不管船上的人便探出身一子吐。吐完饭菜,吐苦水,吐完水便吐苦胆,再到什么都没得吐了,就干呕。回忆起这段经历,外公沧桑的脸上总会露出几分无奈。
爸爸这一辈的年少时光,是在自行车的闯荡下一路过来的。虽然路并不宽阔,也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石子,但一颗拼搏的心,总会护航着,使这两轮的车子,碾压过风霜的艰辛,把他们载到目的地,迎来富足的生活。
生在这个汽车喧嚣的时代,我自是无法感受到当时出行的困难。人,真的是缺什么,想什么。我面对这一条条宽阔纵横的柏油马路,看着呼啸而过的汽车,内心总莫名烦躁。尤其是车身摩一擦着空气发出的声音,夹杂着一阵阵急促的喇叭声,无时无刻不在刺痛着我的鼓膜。更何况,尾气又在肆意纵横着这片蓝天。出行时,汽车总能飞快地载着我到达目的地,可对我而言,似乎没有纯粹的远方了,更没有纯粹诗意的远方。试想,如果携一程尾气,风尘仆仆,又有何诗意可言?若没有了诗意,还有什么可向往的呢?
值得庆幸的是,绿色环保的出行神器隆重登场。忘了从哪一天起,我欣喜而惊奇地发现,城镇的边边角角都建起了公共自行车亭。车亭每个小区门口有,村子、学校、银行、派出所、医院、街道这些地方都至少会有一个公共自行车亭,来方便停放。从我家小区的西面门口出去,正对着便有一个,一个车亭约有二十多个车位。每一辆车子都被牢牢地锁着,拿出自行车卡一刷,便会有一个提醒取车的声音,然后自行车就会被弹出。还车时,只要把车子推进智能锁柱,然后读卡,听到“还车成功”,再拿走卡便可。最喜人的,莫过于公共自行车以人为本的设计了:实心车胎,不会漏气和爆胎;根据每个人的需要,可以调节座椅;前面有可放东西的挂篮,有时买菜回来,就会把拿不过的菜放在篮里。少数公共自行车后面还有儿童椅,上面绑着安全带。妈妈们骑车时带着小宝贝,一点都不用担心安全问题。虽然公共自行车亭二十四小时无人值守,但一出现问题,可随时拨打借车卡上面的电话,服务人员根据监控,以及电脑上的借还车数据,便可及时帮我们解决问题。我就曾亲眼目睹有工作人员,把坏了的公共自行车拿去维修。
每个曦光微露的早晨,都会有很多和我一样的学生选择骑公共自行车,享受清晨的静谧,甩去睡眠的惺忪,一精一神抖擞地骑行去学校;每个日薄西山的假日时光,我们一家,也习惯骑着公共自行车,来一次不给城市添堵的短途环村旅行。这样的生活,真的很美好。
爷爷辈、父亲辈、我们这一辈。两只脚,四个轮子,两个轮子。历史的车轮滚一动向前,快捷与方便自是不在话下。我不担心我出行的种种不便,但我清楚知道,在尾气膨一胀的天空下,绿色出行是一种时尚,是一种返朴归真。天会更蓝,水会更清,这不是梦。
亦舒在《圆舞》中说过,“一个真正的淑女从来不炫耀她有什么,因为她不自卑。”而随着科技进步,各种美颜神器满足了人们的爱美之心,备受推崇。朋友圈里的照片都是鹅蛋脸、水湾眉,千篇一律。其实人们应当活得真实些,回归自然淳朴,想要放下爱美的面具,就要做到不自卑,有内涵。
想做到返璞归真,首先要接受自己的不足。
《简·爱》里的女主人公简自小就清楚自己长得又瘦又小,不大受人喜欢,所以他选择了认真读书,并向自己的好友海伦·彭斯——知性而懂事的小姑娘学习。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因为其貌不扬,连找工作都成了难事,可他不气馁,自己创业并取得了成功。不足像海滩上的石子,每走一步,都会为难你,可是如果你捡起这些石子,欣然接受,每一步都无比轻松、闲适。
想做到返璞归真,还要沉淀自我。
《致橡树》的作者舒婷,因为貌不及名,受到了人们的嘲笑,她不生气,反而沉下心思来认真创作,真正做到了不攀缘,却依旧向阳而生。张爱玲因自己的名字过于俗气,相貌也平平,受到人们的诟病。可她却对文学中的爱情描写炉火纯青。她最喜爱的景象是月,作出了“月亮黑一搭,白一搭,像一具狰狞的面谱。”这贴合的比喻。而月亮也正是她的写照,铮铮玉骨,清辉满天,此时若是再论及皮囊,该是要显得焚琴煮鹤了。
而那些不能返璞归真的人,则把自己缩在美的囚笼里,沉迷于一个个不真实的梦,活在虚拟和欺骗之中。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超过了限度的爱美,就只剩下自欺欺人。而这种风气一旦传播,就会蛀蚀真实与心灵美,让那些“最美教师”“最美妈妈”的称号变成真正的选美。
《道德经》有言,“大辩若讷”。可是窗外人们急于证明自己的美丽的声音已经不绝于耳了,人心的浮动,社会的躁动,名利的驱使使这些声音愈加吵闹。
是时候返璞归真了,接受自己的不足,沉淀自己,让林下风气在社会上流传。我们不再欺骗自己,我们沉默而落落大方,我们本身就是玉骨梅魂,我们不再喧嚣,因为我们不自卑,很自信。
是时候该返璞归真了。
吴主任的五五法则,是针对教师而言的。他提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走下水示范路,读写结合路,说写并举路,周记教学路,回归常识路。学习时,我记下了他的一些精彩观点。例如:
1.不要总想着怎么描写,而要多想什么情况下用描写。
2.给学生教的作文方法越多,学生越不知所措,最终还是要记得:作文要有真情实感,要有生命活力。
在我看来,吴主任说了这么多,最让我有共鸣的地方就是:技巧不是重点,返璞归真,回归常识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举个例子,我们常常教导学生:考场作文要注意开头结尾写好点,多用排比、比喻、拟人等等。这些方法可以让学生作文得到二类、三类分,但永远得不了一类分。因为这类作文人工雕琢气太重,缺少自然生命力和真情实感,是一种没有创新,没有独立思考力的“新八股文”。
吴主任是一个出身偏远农村的作家。在文学方面,他已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一个令人尊敬的人。在一般人想象里,他的文章可能很高大上。但我们看看他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上的《故乡》部分文字:
“她的背比去年更驼,看见我仍是眯笑着眼睛:‘宝宝,你回来啦!’……于是她就去亲曾孙的小脸蛋,孩子没见过曾祖母,自然怕她,忙把身子缩回来,可祖母拉着孩子的小手亲个不停,孩子害怕得大哭大嚷,她却乐呵呵的。”
作者已过而立之年,是名满全省,威重一方的大人物,在奶奶口里还是“宝宝”;曾孙是城里娇娃,再娇气,也要用农村爱曾孙的动作来表现欢喜之情。温馨感人的天伦之乐,就在这接地气的文字中流淌出来,胜过一切豪言壮语和技巧。
我最爱的也是如李清照词般澄澈明净的文字,情感低回婉转,淋漓尽致,用主旨指挥技巧,成千古第一女词人。
树高千尺不忘根,回归常识是作文教学之本。
劳累了一周后,终于迎来了双休日,我和妈妈去乡下放松放松。
车上,我放下了手中的书,抬头望向窗外。秋风为我送来最新鲜的空气,深呼吸,我闻到了乡村的味道,那是一种阳光混着泥土的气息。刚收割的稻谷,焚烧后的稻杆,还有明晃晃的阳光,都是乡下独有的景象。风中嗅到了柚子的清香,我知道,目的地到了。
下了车,沿着卵石小路向上走,不一会儿就见到了藏在棵棵柚树中的小屋了。这小屋两层楼,不高,外墙用砖砌成,里面却是木头搭建。墙头上趴着一只大懒猫,正晒着太阳,好像快睡着了。
随手摘下一片清香的柚叶,轻轻地盖在猫儿身上,我抬脚跨进了门槛。
一进门,扑鼻而来的是木头的淳朴味道,门槛很高,门却很矮小,让人不由自主地放轻了脚步。通向二楼的楼梯很窄,没有扶手,却激起上楼的欲望。屋顶也矮,屋内空间狭窄,但却没有压抑的感觉,倒给人一种亲切和安全感。
妈妈说,像这样的小小房子多好,现在的人一味追求大房子,家里人口不多,反倒显得空荡荡,还不如小小的多温馨呐。
屋子的后门,紧挨着一条小溪,溪面不宽,随便铺一块石板便是桥了。大水缸就放在门前,竹排引过来的水不停地流向那满满的水缸,再从水缸里溢出,又融入溪水。
我最享受的,还是那横在门口的小木篱门,小巧精致,一见就让人心生怜爱。
住在老木屋里的老人,不太爱说话,但脸上总是挂着笑,他和这老屋一样质朴、简单。
是该走的时候了,回望老屋静静地沐浴在阳光里,两旁柚子树映衬着,微风送来淡淡的柚香,依稀可闻后山的鸡鸣。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好像理所应当,可我总觉得那是它们串通好的,就是想让我不舍离开。
这是自然无声的课堂,回到乡村,总能让我们这些城镇游子卸下伪装,唤醒心底最纯朴的那一面。
假期里,一本好书《回归真教育》与我相识相伴,让我拥有了诗意的假期,身体得以静谧,灵魂得以安顿,很惬意很享受。
这本书如若教育的“心灵鸡汤”,用一个个通俗的故事、鲜活的案例阐释一个个教育哲理,娓娓道来,发人深思,耐人寻味。让我的思想时时激起涟漪:教育究竟是什么?答案愈发明晰。
这本书用五个章节,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作者对教育的理解。
第一辑“总有一粒种子会开花”,与我的“相信每个生命个体都有他存在的别样价值”的教育理念非常吻合。一块地,总有一粒种子适合它。学生的个性不一,智力不一,那么他们对于教育的感受力、接受力、感悟力也是迥然不同的。我们绝不能用同一标准要求他们,而要允许他们的差异,允许他们的不同。
第二辑“个个争第一让教育走向何处”,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而唯一的,他们的发展注定不可能整齐划一,用同一把尺子去丈量孩子的成长,为孩子贴上看似平等的标签,其实却是对孩子最大的不公。教育应当最大可能地促进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让每一位孩子成为他自己。这辑内容的确给应试教育当头一棒,给“唯分论”当头一棒,观点明确,让人深思。
第三辑“打破关住自己的门”,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紧迫性、自主性提出了要求,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权,只唯专业的良知,教师要有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精神。也只有具有这种专业自主的意识,教师才能充分认识到自我的价值,体验到职业的尊严,收获到教育的幸福。
第四辑“寻找高效管理的‘标牌’”,高效的管理,应当“以人为本”,站在人的角度,激发人的积极主动性。学校管理者要通过一定的手段与技巧,对师生多一分赏识激励,少一些硬性压迫,多一些方向性引导,少一些硬性的要求。
第五辑“向上的种子成就魅力教师”。一颗种子之所以能够破土而出、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靠的并不是阳光、雨露与温度,而是其积极向上的力量。如不然,即使阳光再温暖,雨水再充沛,温度再适合,种子也终究会沉默,永久地尘封于土壤之中。教师工作的内驱力,积极主动性非常重要,那么如何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如何让老师拥有自主发展的意愿和空间?的确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去思考。
细细品读,这本书的味道愈发醇厚,让我时时联想到自己的工作,审视着,反思着,或谋划着。
有人说:“参加体育就是为了追求更高、更快、更强,而参加奥运会就是为了争夺金牌的。”非也,非也。正是因为人们对体育赛事的看法过于偏激,“金牌观念”过于深入,使一场场竞赛丢失了体育精神所宣扬的本真和核心。
何为体育精神?它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以追求和平与友谊为特征的精神,它更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身体锻炼增强人的体质,通过体育的社会实践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真正的体育不应该只有胜负。
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争强好胜的人必先会败下阵来,因为不够沉静。”这是对过度好胜的形容。其实不然,好胜并非一种横冲直撞的、鲁莽的、毫不自知的对胜利的追求,而是一种智慧的、积极的、懂得改善自身以达到最优的态度。事实胜于雄辩,在一次国际自行车比赛中,身为自行车界的佼佼者埃斯特万突发状况,其对手纳瓦罗却没有趁机赶超,而是紧紧随其后,最终于奖牌失之交臂。必须承认,在分秒必争的赛场上,面对即将唾手可得的名次、荣誉,纳瓦罗做出如此抉择,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如此的风度,如此的淡然,也使很多孜孜于荣誉、功名的投机者汗颜。所以说,适度的好胜是人通往优秀的前进动力,这才是最真实的、最令人动容的!
如今的体育界需要很多像纳瓦罗那样的运动员用行动去诠释体育精神。无论是选手还是观众,都不能只为胜利而战,只看到比赛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只懂得比拼不懂得尊重,只懂得利用规则而不懂得展示风度,比赛就有可能在不经意间滑向泥潭而不自知。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就忘记了当初为什么要出发!
茵茵菜园,万物葱茏;莽莽自然,奥秘无穷。当丝瓜藤与肉豆须纠缠错乱之时,我们又当怎样抉择呢?是绞尽脑汁分辨二者还是任其成熟享受果实呢?
英国诗人海涅有言:“生命的本质在于简约。”当我们苦苦纠缠于如何在大千世界中分辨两片相同的树叶之时,不如认清事物本质,抓住主流,在浮华躁动中享受返璞归真的乐趣。
提倡知行合一的王阳明是一位懂得返璞归真的思想家。他自幼天赋异禀却厌恶成为一名禁锢于经史子集中的腐朽儒生。他渴望冲破传统的束缚去追寻属于自己内心的桃花源。父亲的“圣人之言,长者之教”没有让他丧失天生的好奇心;家族的一心入仕没有让他丢掉善辩之思。枯了灯油,白了发丝。他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冲破了不适合自己的学优则仕的禁锢,于曲躁静疏中寻得了内心的清净。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先生是一位懂得返璞归真的文学家。百草园中的私塾没能改变他“叛逆”的性格,他放下了不适合自己的手术刀,擎起了真正医人内心的如椽之笔,在众生纷扰中找到了属于自己桃源。一句“公仆为民,道义成章”是对他最中肯的评价。他认清了人生的本质,让生命返璞归真。
相同之例,文学作品中也常有体现。
韩愈在《马说》中塑造的千里马是一位渴望返璞归真的追梦者。假如“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食马者能够认识其才并让其食饱力足,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奔跑之路,那么千里马又怎么会“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呢?
知行合一,探寻内心是王阳明的选择;以文愈人是鲁迅的选择;渴望物尽其用,一展胸怀是千里马渴望的选择……
孩童因为不懂得丝瓜与肉豆最终都要用来吃的本质而错误地去分辨两者的不同。正如海明威所言:“抓住主流才可享受自然的魅力。”在当下这个浮躁的社会中,我们只有抓住事物的本质,物尽其用,方可在大千世界之中寻得内心的本真与一方的宁静。
认清本质,返璞归真。
茫茫人海,在喧嚣的生活中,又是你可否会迷失方向,找不到前进的道路?面对金钱的诱惑,功利的驱使,你亦不知该如何定夺。从而最终选择像金杯玉盏喝水的人一样,散发着富贵的气息;并且瞧不起用瓷杯泥碗喝水的人。因此,你始终不能体会到用手喝水的痛快。如果真是这样,我发自内心地对你说一句,朋友,你选择了错误的人生轨迹。趁现在不晚,赶紧回头,回归真实的自己。
回归真实,是即使你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也不忘本,随意挥霍。勤于政事的周恩来总理我们人人皆知。而我们之所以爱戴他,不仅仅因为他一心为人民,切实关注老百姓利益;而且还因为他的真实和节俭。身为国家总理,所用的家具都是陈旧的,参加重要会议连件新衣服都不肯添置。我们敬爱的总理,没有身居高职而随意挥霍,反而异常节俭。因为他深深地懂得,只有不忘本,坚持本性才能得到人民的赞扬,只有节俭才能对得起老百姓的支持。总理他坚持做真实的自己,做原本的自己,结果呢?芳名流传、人人赞扬。如果他失去本真,又岂会得到举国上下的赞扬呢?
回归真实,是即使你一夜成名也要保持原本的作风。“大衣哥”朱之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靠唱杨洪基老师的《滚滚长江东逝水》名气暴涨。但即使这样,他依然坚持每次上荧屏上仍穿着大衣上场,每当主持人问他为什么不换衣服时,他总是憨厚的回答,其他衣服没有它暖和。这是人的本真。即使拥有很大名气,但仍然不忘自己是个农民,不必光彩照人。名人与普通人一样,他仍然需要厚实的棉衣来保暖。做真实的自己最快乐。朱之文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叫本真。回归真实的自己最快乐。
古人成大事者,必须放低身价,求贤若渴。刘备三请诸葛亮,齐桓公为任管仲也多次请求。陶渊明,厌倦官场生活,毅然辞官。“归去来兮,田园将荒芜胡不归。”纵览古今,事实都告诉我们,回归真实的自己是明智之举为何不享受甘甜的水入口的爽快和愉悦呢?所以,真心希望所有为回归真实的人,放下身价,放下包袱,做最真实的自己,做最快乐的自己!
随着国家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我国也随之也进入了小康社会,人民的收入也高了起来。但是在社会进步中,对地球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所以我在此呼吁人类,要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在我们的国家不断壮大的同时,有些工厂也在肆意开采着地下资源,对我们的国家造成了很大影响。如果我们的地球是个球形,但工厂把地下资源都挖空了,又用到了另一个地方,造成了高楼大厦,所以把地球都快挖成了一个椭圆形的球体,使地球不平衡,就会偏离了轨道,与行星发生碰撞,造成地震、海啸。所以我们不能再乱开采地下资源,如果开采完了,我们今后将无法生存。
现在,我们的国家大力提倡值树造林,但我们的家具等用品是树木提供的,在全晋城找一下,会找到多少家具城呢?再看一下地球上有多少个城市,就会知道我们地球大约每一秒钟都会有一棵参天大树倒下,那么一年就会死多少棵树呢?过度的砍伐使生态破坏,形成了洪水灾害。因此,我们要多种树,建设我们美丽的家园。
因此,我们应该多多为大自然着想,为我们的祖国多做贡献。
这两天在准备文艺汇演的节目,所以每天都很忙,除了后勤组的工作,我们还要写稿还要训练。每天都没有时间可以休息,但是大家都过得很充实很开心。
在小朋友的节目中,我们答应了给小朋友们凑钱买裙子。她们知道的时候,高兴地要欢呼起来。看到孩子们这么开心这么可爱,我们的心里也很高兴,其实,孩子们的世界特别单纯,这些裙子对于我们来说只是每个人一顿饭的饭钱,但是她们却会把这些当作天大的礼物。我们可能觉得没什么,她们却会异常珍惜我们为她们准备的每一份礼物。在我们长大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时候是别人从不在意你的时候,我们会不只一次觉得伤心难过,但是这对于别人来说也是无可厚非的,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义务去包容你,爱护你。所以在看到孩子们这么小心翼翼地去保护我们送给她们的礼物我们真的感到很满足。
此外,我觉得会因为一些小礼物而开心不已的她们,可以活的很快乐。这也是小孩子和已长大的我们的区别。小孩子的快乐的原因很简单,可以是一颗糖,一件漂亮的衣服,而我们却不是。我们一直在追求更好的,因为人类的贪念所以我们不会得到满足。其实有时候我们更应该静下心来深思一下,为什么我们就是无法做到同小孩子般快乐单纯。追求让我们更加强大,但是我们也会因为失败而受伤难过。所以我们在适当时候也要学会知足常乐,不要在任何时候都绷紧神经地往前冲。
虽然说我们是来这里当这些孩子们的老师的,但是有些时候我觉得我们也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向他们学习可以让我们返璞归真,享受生活。
小村庄在袅袅的炊烟中醒来了,远处金黄的玉米秆连成一片金色的海洋在秋风中翻滚着,门前那清澈的小溪好似草原上的一抹绿,依旧缓缓绕过村庄。只是在那溪水之畔,多了一个忙碌的小姑娘……那便是我,在忙着“捉虾”。
我专注的目光里,只有那么一群指甲盖大小的小虾米,在茂盛的水槽里嬉戏——这景象多么像齐白石老人画的《虾》呀!突然这宁静被“腾”的一声水声打破: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手“冲”入水面,伸手抓虾。结果当我的手刚一接触水面,小虾米就全跑光了。几次下来,我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就连袖子也湿漉漉的,已经不耐烦的我望了望袖子,又有些不甘的幻想虾米在自家鱼缸里嬉戏的场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我今天一定捉只虾米上来!”
正当我无从下手时,我的目光落到了那团水草上,一个“守株待兔,引虾上钩”的计谋浮现在脑海:“我何不用水草——它们的‘乐园’吸引它们上钩,然后……”我不禁笑出了声,“就这么办!”说着,我狠了狠心挽起了裤腿和袖子,小心翼翼的脱下鞋,赤着的脚一下便迈进溪水里,清亮的溪水刚没脚踝,缓缓滑过脚尖。我不禁一下打了个寒颤。“为了小虾米,不管了!”我一咬牙,蹲了下来,伸直了脖子将大团的水草都堆在眼前,之后我便屏息凝神的等待起来。我连大气也不敢出,生怕惊动了周围的虾米们。可不大一会儿,双腿便蹲的麻木了,没了知觉,就连牙齿也因在冰冷的溪水冻得上下打颤,我挺了挺酸疼的腰,对自己说:“再坚持一下……”1秒、2秒、3秒……终于一只虾米蹑手蹑脚地走进这个“新辟”的乐园,我高兴地几乎叫了起来:“再进一点,再进……”一边说一边一点点地伸直蜷缩了太久的胳膊,缓缓放入水面,小心翼翼地将手缓缓“挪”向虾米。“就是现在!”我深吸一口气,眼睛死死盯住虾米。“说时迟,那时快”我“蹭”的一下猛地伸出手,牢牢将手心里的虾米攥紧……“我终于成功了!”我激动得在溪水里上蹿下跳,弄得连裤腿也湿了。望着手里被阳光映照的晶莹、透明的小虾米,我乐得合不拢嘴……
那天,赤着脚,挽着裤腿,蹲在溪水里捉小虾米的画面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那个如田园山水画的小村庄里、小溪畔、田野旁,我收获了那种淳朴、质朴的乡间田园的味道,收获了那返璞归真的快乐。咦?这画面为何与我童年在乡下姥姥家的记忆那么相似?这也许就是童年的韵味吧!
当人们手中的纸质书被娱乐通讯工具排挤出生活,当“回归文学”的呼声湮灭在一场场娱乐盛宴中,当多彩绚烂的娱乐世界代替了人们眼中日益枯躁晦涩的文字,我们不禁担忧,文学该何去何从?
所以,当娱乐节目收拾起文学,明星作家打造文学的字眼跃入视野,我们是否能松一口气,感到些许安慰呢?
不!文学不能走上一条娱乐的歧路。我们要回归真文学,让智慧永恒。
回归真文学,时间会淬炼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文学唯有经过时间的打磨,才能承载智慧,书写不朽。
“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曹雪芹在清贫晚年呕心沥血,终成不朽巨著《红楼梦》;左思撰《三都赋》,游历岷邛,广范寻访,十年心血凝成字字珠玑;海明威作《老人与海》,数次修改,反复斟酌,人们才得以在字里行间感悟到他那颗光阴更迭下激情仍旧的赤子之心。
反观现代真人秀节目,冠以文学的名号,企图抓住观众与舆论的目光,但没有时间的打磨,没有用心的推敲,囫囵吞枣式的创作若也能被称作文学,又该置文学经典于何处?娱乐下的文学,变成了一场计时赛下赢得胜利的工具,反映着现代人浮躁肤浅的态度,唯有真文学,才能沉淀智慧,升华思想,怎能被淹没在娱乐潮流中呢?
回归真文学,真正的文学是情趣与生活的交织,是现实与理想的碰撞,甘甜饱满,令人回味无穷。
鲍吉尔·原野——“草原三剑客”之一,生于茫茫草原,心也归属草原。一颗质朴而善良的心,使他也化作一芥小草,历自然之荣枯,看光阴之蹁跹,尝尽人间清欢,便愈懂得人心善与美的弥足珍贵,因为有心灵至真至纯的触动,他的文字才如原上清风,山间溪流,潺湲蜿蜒,娓娓而来。
而娱乐节目秀的不过是没有情感的文字,是堆砌的词藻,是无病呻吟,同现在泛滥的网络文学一样,失去了心底最初的感动,文学便沦为增加收视率的工具,成为热门搜索上的标题,平白无味,生硬干涩,文学也不再谓之文学。
回归真文学,拥有文化传承者的责任感,在文学清池中淀,而非搅混这方宁静悠长,以搏一时惊叹瞩目。
瑞典留华学生——林西莉,在那个穷困潦倒的年代来到中国,却肩负着传承中华文化的重担。她深感《说文解字》的不足,四处研究寻访,十五年创作《汉字王国》,向世界展示汉字的博大精深,院角一片竹烟缭绕,案头一架“鹤鸣秋月”,她又用十五年写成《古琴》,重演清末琴音绝响。因有文化遗脉,文学才显其厚重深沉。
这一份责任与使命若是淡出人心,作家笔下将只是随性轻佻的符号,而所谓“文学英雄”的分量实在令人咋舌。
没有时间的锤炼,失去文学至真至纯的本心,加之无传承文化的使命感,娱乐下的“文学家”终粉饰不了其娱乐的本质。若要回归真文学,一场真人秀绝不应是其载体,只有当一群人,一代人的心真正沉淀下来,真文学才能延续,智慧才能永恒。
步入十月,就与秋天来了个拥抱。收获的秋天,到处都溢满着果实成熟的香气。我,也在一路颠簸之下,回到了被群山环抱着的家乡——藻溪镇严家山直坞。
回家的路并不好,颠颠簸簸的,但山路旁的景色却十分迷人。松树伫立在山崖上,如同守卫边疆的战士;竹子被风吹的左右摇摆,有几分“入竹万竿斜”的味道;山泉在路旁的小沟里流着,夹杂着落叶,如一个恬静的少女,悄无声息。山岚取一条白色的腰带,轻围在青山的腰间,青草香、鲜花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每每踏上这条路,我就会不由自主的放松下身心,回归大自然的怀抱。下了车,顺着山路一路向上,路上有不少陡坡,待到花生地,我们已是气喘吁吁.
歇坐在田边,在夹杂着泥土芳香的清风的抚摸下,只觉得满身的疲惫可以洗掉大半.山中的风,带着自然的味道。不一会儿,大伙儿便忙活开来了,该干什么的就干什么,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吆喝着号子,唱起了山歌,淳朴的民风在山间回荡。
山上,不需要任何的凳子,把采摘过的花生藤,在上面铺上一个塑料袋,坐下去,软软的,比沙发还舒服。我坐下来,拉过一株花生,便开始采摘。一开始还有些生疏,毕竟是一年才干一天的活儿,但不一会儿就驾轻就熟的摘下了一株花生。将花生藤随意地扔进身后的“绿色沙发”中,就又拿了一株花生。这株花生长的很茂盛,一粒粒的花生在根上密布着,将藤拎起,这些花生就犹如裙摆,垂在花生两侧,夹杂的泥土,就是花纹。我一粒粒地小心摘着,唯恐破坏了这大自然馈赠的艺术品。花生粗糙的壳在我的指腹轻轻划过,湿软的泥土随着我手指的滑动而掉落。将这一株花生麻利的摘下,拿着一粒嫩嫩的花生剥开,花生水就流了出来,放入口中轻轻吮吸,嫩嫩的果肉伴着甘甜的汁液,在口腔内弥漫开来,这是大自然的味道。
山间氤氲,流水潺潺,清风拂面,芳香扑鼻。不掺杂一丝杂质的的山,令久在都市居住的人,离了手机,离了喧嚣,离了如长龙般的车队,放下一切心事,敞开胸怀谈笑,与泥土为伴,与清风为友。
黄昏,青山在晚霞的映照下多了一分娇羞,我们走下山,走在路上,青山在背后注视着我们,流水依依不舍地吟诵着告别诗。望着眼前的美景,我们的心中反复响起一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