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向来讨厌虫子。
扑火的飞蛾,因为无知而燃烧殆尽;垃圾处的小蝇,由于肮脏为人厌弃;美丽的蝴蝶,也无法掩盖身为毛毛虫的事实。虫子的命运似乎都是悲哀的——它们总免除不了被扼杀的命运。不过,我认为这不值得同情:毕竟这是它们自己导致的。
这种想法一直持续到那一天,我遇到那只飞蛾。
彼时,我正在阳台上看书。正当我沉浸于书中优美的段落,一阵烦人的“嗡嗡”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只灰色的飞蛾正飞向我身边的一盆杂草。它那毛茸茸的翅膀上分布着几条粗拙的花纹,快速扑打着,两条腿像弯曲的细线,隐藏在它那瘦小的身体下,让我感到有些厌恶。我不愿让这些小虫停留在我家任何一盆植物上——哪怕只是一盆杂草。不想再多耽误时间,我用手挥了挥,试图再次沉浸到书中。可这只飞蛾却灵活地调了个弯,避开了我的“攻击”。
“敬酒不吃吃罚酒!”我愤然!于是,我顺手抄起一边的扫帚向它打去——“左勾拳”、“右勾拳”,再配上一个“上勾拳”,一通猛挥。一般的飞蛾见识了我这套“必杀技”之后,必定会“落荒而逃”,可是飞蛾看似小巧,却并不敏捷;被打中的几率很大。但是很明显,这个飞蛾不一样。它不断地闪避着,翅膀扑打的速度越来越快,直至我的手都扑酸了也没被打中。
我只得暂且停战,而它又伺机向杂草飞去,仿佛挑衅一般,这更加激怒了我。于是我取来一个喷壶,准备实行“水攻”,这时,那只飞蛾刚落到一片草叶上,不停扑棱着翅膀。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家伙!我立刻出击,臂一扬、指一按,伴着“呲”的一声,一阵水雾便笼罩了它所在之地。飞虫可是最怕水了!果然,水打湿了它的翅膀,耷拉在身体两侧,再无力飞翔,只是伏在一根草叶上微微颤动着身躯,却仍活着。“只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我说道。
可是,接下来看到的这一幕却让我久久无法忘怀。那只飞蛾缓缓地动了一下身躯,奋力将翅膀抬起,颤了颤,紧接着排出了一些白色的小珠子——卵!是卵!随后,它像是完成了一项伟大的任务,如枯叶一般,飘落到了土里。
它死了。
我目瞪口呆,良久说不出话来。有一股愧疚之情涌上心头——这是我第一次因为杀死一只虫子感到难过。原来虫子也有情感,它们和人一样,会为了自己所珍视的东西付出一切代价,甚至生命。
我再也没有讨厌过虫子。这只虫子告诉我要敬畏生命。
一棵芦苇会思考吗?会的,只要赋予它生命!——题记虽然现在只是一棵幼苗,只要不怕风雨,终会长成参天大树的;虽然现在只是涓涓细流,只要永不懈怠,终会拥抱大海的;虽然现在只是一只雏鹰,只要跌几个跟头,终会占有蓝天的……
是的,生命是有价值的,要实现其价值,就要让它闪熠光辉,绽放光芒,演绎人生的精彩!
天地万物,大自然赋予了生命,它们各自以其生命的姿态,装点着这个美丽的世界,诠释着自己,用独特的方式热爱着大自然,热爱着自己的生命。
蜗牛,背着那重重的壳,一步步地往上爬……无论有多远,无论有多高,她都不会甩弃自己的家,永远都拉着它向前迈步,向上攀登……生命对于这个小动物来说,也许只有不断地前进,才是她绽放生命之光的方式,用这种生命的姿态来诠释。
如果有人问我:“你希望你下辈子成为什么?”我或许看着远处的那片绿,告诉她:“我愿意成为一棵树。”绿是生命的颜色,我爱它的奋发向上,充满蓬勃的生机,也爱它绿得可爱!在我印象中,树永远都是长着繁茂的叶子,撑开那翠绿的大伞,为人们提供一片荫凉。树爱的是绿,绿也爱的是树,所以,当叶子逐渐变黄,树就会毫不留情地让它飘走,从不挽留……也许,只有绿才是诠释树的生命的一种表达,也只有这样,树才能绽放它的生命之光……
风告诉我:“其实我是有生命的。”哦!我知道了,我见到你在向叶儿招手,向花儿微笑!雨也告诉我:“我也是有生命的。”哦!我也看到了,你在向草儿弯腰、点头!我感觉到你们的存在,你们都传递着生命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来轻轻地告诉我,春天到了,生命绽放的季节来到了!
原来,生命是如此的微妙,它的光芒是如此的闪亮、耀眼!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生命的伟大和质朴,体会在荒凉生命中的温情,一起来敬畏生命!你生命长河里有多少颗闪亮的珍珠?也许,它还在等待我们去发现,期待着我们去寻觅。
生命的光芒,应该是五彩缤纷的,闪亮夺目的!在我们的心灵里,有多少颗令人痛苦的沙子?请把它们一一挑拣出来,让阳光射进潮湿的心扉,让心灵再次看到阳光——生命的阳光!
如果人生是一次采集,那我就会把最美,最甜的果子采下,酿成一壶醇醇的酒;如果人生是一次酿造,那我就会去寻找最鲜,最美的蜂蜜,去酿出生命中最好、最甜的蜜糖;如果人生是一串珍珠,那我就会小心翼翼地将每一颗珍珠都擦得晶莹透亮,因为它们是我的生命之珠。我要让自己的生命绽放七彩的光芒!
爬山虎开花了。
我站在那面“墙”前,双眼中充溢着满满的绿色。那绿意无限地蔓延着,渗入了每一个斑驳的裂纹里,老屋的小院,无声间竟已成了绿色的海洋。那爬山虎笑着,嫩叶在空中欢快地飘舞;而那一簇簇淡黄的小花,从重重枝蔓间探头探脑地向外看着,数也数不清,点缀在绿色之间。
印象里,这个不速之客不知何时来到这里。或许是一个寂寞的雨夜,它便乘着风扎根在这个角落里,不过三四年光景,已成了这般模样。往日里抬头,也不过是墙上的“杂草”,而心中或许还在思虑着,这么多,若清理又要费多少精力罢了。
无意间,爬山虎竟然开花了。
我站在院子里,心中的震撼无以复加,从未想过,一片“杂草”也能这么美。大片大片的小花都开好了,站在这一墙的绿色间,不由感到了自己的渺小;那深沉的绿意沉默而不张扬,带着荒古时的潮湿之气扑面而来。心中最后一份随意与轻视也终于消逝在绿色里。走上前去,爬山虎的脉络是如此清晰,仿佛有水在枝叶中流动似的,一瞬间,院墙仿佛活了过来,在初夏的微风里泛着层层涟漪。我伸出手去,是一簇簇的小花灿烂的微笑着,拨开另一片,竟又是一丛丛烂漫的绽放。它们一起探出头来,迷乱了我的双眼;而这究竟是繁星点缀于夜空,还是无尽生命的尽情盛放?
我摘下一朵小花,用充满敬畏的眼神注视着它。不过是一朵再也普通不过的小花,花开六瓣,柔黄的花蕊在风中俏立着,花瓣几近透明,水晶般光泽流转。可正是这一朵朵普通的小花,却组成了这如此震撼的风景。生命的壮观也不过如此了吧。看着眼前这无数柔弱的生命在这个小院里默默地绽放着,心中顿时有了一阵愧疚:为自己对生命的随意以及忽视了那一份久违的精神上的崇高。
它们在这个角落里绽放,不为喝彩,不为路人的伫足流连,它们只是在绽放,从绿意间脱颖而出,为了生命而展现最美的笑颜,这样的生命,不应该以最纯净,最敬畏的姿态在心中欢欣鼓掌吗?
每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都是有着属于自己的使命,无论高贵,无论卑微,每一个生命都值得我们去敬畏。常怀一颗敬畏的心,便不会漠视身边小小的美好;常怀一颗敬畏的心,自身便也因此而升华,在生命中感悟一切的真谛。或许,这便是古时的文人墨客,于枯叶落花中黯然神伤的真正原因吧。
抬眸,爬山虎的绿意依旧在心中渲染,那一朵朵小花也依旧迎风怒放。常怀敬畏之心,看生命在这天地间无限的蔓延,无声地滋长……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19世纪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儒勒·米什莱在《大自然的灵魂》中说:“万一他们明天死了,人类就要成为孤儿。”这里的“他们”是指大自然,山、水、动物、植物,地球上的一切,也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如果大自然不复存在,人类将何以栖身?
人类依附自然而生存,自然是人类物质的源头,精神的大后方。大自然慷慨地赐予我们食物、空气、水、阳光和一切美好的事物。当我们生病时,心情烦闷时,会跑到自然中,借助大自然巨大的力量来疗伤,平复情绪,找回本我,回归到正常的轨道中去。
起伏的山峦,涌动的白云,婉转的鸟鸣,跳跃的松鼠,欢唱的溪流,用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慢慢体味大自然的美好意蕴,感受大地的厚实,感受生命的顽强,体味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秘密。
然而,自然的美好却喂不饱人性的贪婪。我们常凌驾于自然之上,把动物圈养进笼子里,用一个生命的屈辱装点另外一个生命的快乐。我们没有学会敬畏生命,敬畏自然,如何能学会敬畏自己?
如果你没有见过雪山苍鹰,你一定见过孔雀开屏;如果你没有见过蝙蝠夜行,你一定见过大雁南飞;如果你没有听过虎啸龙吟,你一定听过莺声燕语。那些原本应该腾跃在山野丛林中的动物,那些原本应该飞翔在蓝天旷野的鸟类,它们不再灵动美丽,不再霸气逼人,而是被盛在了精致的瓷盘汤碗中。
我们是不是要的太多了?是不是太贪婪?无度索取,缺乏一颗敬畏之心。米什莱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在全宇宙之爱中,所有的一切都是伟大的,都是重要的,都是平等的。”大自然不仅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也是各种动物、植物的家园。
我们从来都不缺乏悲天悯人的情怀,我们只是在前行的路上迷失了自己,以至于越走越远。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说到底就是遵循世间万物的规律,遵从宇宙间的“大道”,从而做到天人合一,和谐共处。
地震、海啸、瘟疫、雪崩等等,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而卑微的。所谓的人类文明和自然的关系,不应该是对立矛盾的。在人类实践活动中,我们应该清醒地认清自己,我们只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世间万物的主宰。敬畏自然,爱护自然,索取有度。否则,打败我们的人,一定是我们自己。
“敬畏”,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词语。熟悉在于人们常说要怀敬畏之心,陌生在于没有多少人能将其付诸实践,持之以恒。时至今日,人们才发现常怀敬畏之心是多么的迫切与重要。
常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才能明白永恒。
从古至今,无数国内外文人用自己的笔书写着自己对自然的最高敬畏,当然也包括了艺术家。他们将生命扎根于自然,追求灵魂艺术与自然的永恒结合。“扑向自然的画家”梵高,将毕生倾注于在大自然中作画。他喜欢到田间画画,一画就是一整天。他不断地观察身边的花草、鱼虫、稻田,逐渐被自然的强大所折服。厚重的油彩是他向自然表达的敬畏,灿烂的向日葵是他对自然热烈的爱。英年早逝的他把自己大部分的生命刻进了大自然的轨道里,他的画作也被世人视为“永恒”。
但愚昧的人类还在肆意践踏自然的尊严,他们还没有看见自然的怒容。砍树、填海、捕杀动物……人类的傲气凌驾于、自然之上,没有尊敬,没有畏惧。结果,换来天灾不断,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空洞……走向末日的时钟一下子拨前了三分钟。人们这才明白对自然常怀敬畏之心,才有永恒的基石。
常怀对人生的敬畏之心才会懂得珍惜。
刚刚离世的传奇人物“台塑大王”王永庆有一句名言:节省一块钱就是多赚一块钱。他这句话被国内外许多商界人士奉为“经典”,除了因为它能使人致富,更重要点是它参透了人生的本质――珍惜。九十多年的人生经历,从一个米店学徒到全球知名商人;从贫穷困窘到富可敌国,王永庆始终不变的是对生活的节俭。几十年来,他坚持让子女记账用钱,哪怕是买支牙膏也要记录下来。但对于慈善事业,他毫不吝啬,捐钱建医院和希望小学。人们问他原因,他只是淡淡地说:“财富是上天给的,它并不真正属于我们。”他懂得生活来之不易,因此王永庆用一生保持对人生的敬畏之心。这让他看到了值得珍惜的一切,这让他懂得了该如何去珍惜。
常怀对历史的敬畏之心才可赢得尊敬。
国内著名史学家、法学家瞿同祖在中国的史学和法学界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他一生只出了四本书,这些书却对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晚年,人们希望他能批准著作再版,可他却以其中两本书没有准确再现历史为由婉拒了。这表现了一位九十多岁老人对历史始终怀有的敬畏之心。这使瞿同祖老人在史学界获得了更大的声誉。
敬畏之心其实就在人们心中它并不陌生,只是被掩盖了。只有常怀敬畏之心,它才会变得熟悉,内化为人生的精华。
巍峨挺拔的泰山,一任风吹雨打,昂然屹立,沙丘心中敬畏;滔滔不绝的长江,一任三峡阻隔,奔腾向前,溪流心中敬畏;枝繁叶茂的胡杨林,一任风沙肆虐,威武不屈,小草心中敬畏……
做人,更该存有敬畏之心。
我抬头仰望天空,心中萌生一种情,我低头俯视大地,心中感发一种怀,我立于芸芸众生间却总有些耀眼的名人将我的目光吸引,让我仰望……对于这一切,我总有种莫名的情怀,因他们的高伟而生发的敬,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度让我久久仰望而不可企及,我由此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思想在在徘徊和失意中让我萌生了畏。这些令我敬畏之物如美丽的千纸鹤,在生命的天空里踩着云朵飞过,却又深深烙印在我的心中,思考的越深入敬畏之情越是扎根于心中,于是,我懂得了何为敬畏之心。
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在沿途我曾看见特雷莎修女蹒跚的脚步在风雨中定格,我看见她低下高贵的头颅,只为恳求瑞典皇室里每一位高贵者省下诺贝尔午餐的六万英镑,只为用温暖的春风吹散苦难者脸上所有的泪花;当我们看见她被疾病缠身时,却获得所有苦难者最深情的祝福,我们会油然而生对她由衷的敬畏之心,而因此,我们亦明白了什么是善良与邪恶,明白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内涵,她用一生践行了对生命的敬畏。
沿途中,我看见任长霞扫恶打黑的铁面无私,看见她救济百姓的柔肠百转;也看见黄花满地,挽幛如云;一位弱女子,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她成了百姓心中永远的丰碑,而因此,我们亦对其高大的人格产生了敬畏之情。她用一生践行了对责任的承诺,对法律的敬畏。正是这些让我心生敬畏之人真正的向我诠释了敬畏,亦让我学会了如何敬畏生命,怎样敬畏法律,于是,我懂得了自己为何要常怀敬畏之心。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常怀一颗敬畏之心,我们会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我们也会有陶潜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之超然,敬畏亚里士多德的威望,伽利略做了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敬畏先人的成就,牛顿完成了力学三定律,“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前进是历史的必然,超越是这必然的先决条件,因为这敬畏使然,是敬畏让我们仰望,让我们超越而让他人敬畏,于是,我懂得了应如何怀有敬畏之心。
书页泛黄了,记下的文字活了;故事少了,感悟的道理多了;冥想多了,心中的敬畏之情重了,在成长的道路中,唯有怀有一颗敬畏之心,方能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做人,就该常怀敬畏之心。
检摄于外,整齐严肃,持守于内,主一无适。主一无适便是敬,敬者是无时不敬,无时不慎的沉稳,是恭敬炎敏坦然悠远的收敛,敬是一种人生态度,他不是黎明即起,勿多勿恋的日常习惯,也不是一书未点完,不看他书,专一治学的勤奋,它彰显一个人的境界和格局,灵魂因此而升华,心亦幻彩。
敬畏之心,是如履薄冰的谨慎和虚怀若谷的态度,因为有了敬畏,纵使身居高位也能明晰心中经纬,才能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得意忘形,贪得无厌。曾国藩曾说,人生最好的状态是花未全开,月未圆,因为时时秉持这样的理念,在攻下南京,剿灭太平天国,手握重兵,他才能抵御诱惑,不为所动,从容写出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这样境界高远的诗句,才有勇气将自己的号改为涤生,洗涤掉过去不好的东西,重获新生,才有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的境界
敬畏之心,是步履从容的沉稳和宁静致远的心态,现代人大多失了敬畏,他们在社会网络上,肆意用道德绑架毒害他人的心灵。他们用最漫不经心的笔触随意的宣泄着自己内心的戾气,他的不可一世,他的满心浮躁,记得那些对中国女排的声讨吗?记得那些对明星秘闻亮起的眼睛吗?记得在葬礼上那些不合时宜的玩笑吗?庄重的场合少了静,生命的厚度便被削弱,心也浮华起来,当世上所有人把欲望当理想,把世故当成熟,把油滑当智慧,那么社会的底线已被击穿,所以我们弘扬工匠精神,它不只是创造制造业精益求精的态度,更应成为我们的处世哲学,心怀敬畏,潜心明志,沉稳,就如修补古籍的高慧云,闲看堂前花开花落,云卷云舒,陈浅优雅。
敬畏之心,是天人合一的超脱和永恒的和谐思想,云山苍苍,江水茫茫,在这广阔的浩瀚的大千世界中,人生而如一根芦苇,却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命运,现代科技和大工业浪潮的冲刷下,打磨掉了我们心中敬畏自然的信仰大厦。而中国古典老庄哲学,天人合一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最好诠释,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怀一颗敬畏之心对待自然,才不会有那愈演愈烈的生态预警,就像余秋雨先生执着追寻的生态文化一样,人类本应把一切都放下,放下在山河之间,因此我们也就找到了终点,价值的终点和生命的终点。
孔子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知天命而不畏者,狎大人无圣人之言,常怀敬畏之心,才会时刻有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感觉,才会走向崇高,一路朝圣。
正如张丽君说过:“畏惧才是真正的怜惜与恭敬。”一个理智的人,过分大胆无畏,有时只是暴虎冯河,我们应当明白:有所畏惧,收获的将会是柳暗花明的结果。
韩信甘受胯下之辱,他的畏惧其实是以退为进的一种智慧。能在如此短的时间中,想起张良临别时的告诫与自己灭秦雪耻的理想,明白拔刀杀人与受胯下之辱的后果的轻重,最终隐忍不发以了却一场不必要的纠缠,难道称不上是善谋略吗?不知是那位哲人说过:无论怎样学习,都不如他在受到屈辱时学到迅速、深刻、持久。只有忍辱,才能负重。那些曾经讥笑、嘲讽、辱骂甚至落井下石的人,其实也充当了我们奋发向上的动力。畏惧并不是面对挫折时的退缩,而是在权衡再三后适当的低头,将风险与错误减少到最低,而此时的畏惧是一种智慧。
我常在听音乐时产生一种如履薄冰的畏惧。当那天籁般的音乐响起时,我可以感觉到自己的魂魄都被摄走,我不敢大声呼吸,不敢发出响声,我唯恐一丝杂音的产生,会使那美妙的音乐在瞬间消失。于是我总是怀着敬畏的心情静静地聆听,从中解读出音乐里所表达出的美丽、快乐、深沉与忧郁。
记得亲戚家的小孩子出生时,在窗外看着那个粉粉的可爱的小生命,我突然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述的畏惧,生命的延续竟是这样的庄严神圣。小心翼翼地触摸着孩子的身体,心头涌起一阵难以言语的感觉。我生怕因为自己的动作过大,而伤害到那个美到极其娇嫩的生命。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看到她,我都不敢大胆地搂抱她。
不知何时,我渐渐有了自己的审美观。岁月在我身上沉淀,而我一直在满怀畏惧地寻找着属于我的美丽,畏惧被那华丽的事物所痴迷。当我读着戴望舒的《雨巷》,心中也会希望自己能与那个带着忧愁的,像丁香一样的姑娘擦肩而过。如此美丽的女子,走在悠长的雨巷中,撑着一把油纸伞,该是多么朦胧又唯美的画面啊!仿佛时间也停下了匆匆的脚步,细细的咀嚼她的忧伤与彷徨。因她是真诚的,真诚地吐露出心中的忧愁,宣泄不满。我也会想像徐志摩一般,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追寻那最纯真的梦。溶在水中,随着那点点涟漪,一圈圈的荡漾开来。
已故的著名作家、学者戴英在遗篇文章中阐述过这样一个观点:“人,应当有所畏惧。”他认为这是一种对自我理性的约束。畏流言蜚语,从而提高自身修养;畏落魄苦难,从而不断勉励自己奋勇前行……我认为这是对自身真正负责的体现。
所以,畏惧并不是懦弱者的退缩,而是另一种迎接挑战的姿态。
敬畏之心应该是指一个人对他人、法纪和职业,以及自然和社会规律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敬畏之心具有自省与自律作用,有利于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言行举止,对于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促进作用。
孟子者,也要用“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以表明自己对天的敬畏之情。
中国古代有一种天能“赏善”而“罚恶”的观念和信仰,这一信仰在孔子以前非常重要,在孔子以后也长期流行于民间,如同敬鬼神的传统一样。但这不是对某一具体的神,如山川土地之神的信仰,而是对最高神即天神的信仰。民间所信仰的天神似乎是人格化的,人的一举一动天神是能够“看”得到的,就是说,天神是有意志的,天神的意志就是使人作好事而不作坏事,作善行而不作恶行。人如果作了好事,天会行赏;人如果作了坏事,天会惩罚。
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永远不能穷尽,永远不能达到“终结”真理的一天。在人与自然界之间,除了认识关系之外,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关系。因此,对于自然界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不能仅从认识时去考虑,,即不能只是如何认识而制服之,还要从更深的层次上去思考,去对待,要从人与自然之间的生命和谐的价值意义上去考虑。这样,人类不仅能够完成德性,“参赞化育”,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能够从某些异常现象中进行反省,保持警惕,始终不忘对天的敬畏,而不致作出愚蠢的事,否则,很可能受到“惩罚”。
没什么比“敬畏之心”更珍贵的了!
私家车司机面对急救车的不断鸣笛,果断违反交规,为生命让出通道。在我眼里,这不是一个胡作非为、漠视法律的司机,而是一个敬畏生命、彰显大爱、舍己为人的英雄。在我看来,私家车司机最值得我崇敬。
广大网友强烈呼吁取消处罚,让我们看到了正能量的传递;交警查看监控特事特办取消处罚,让我们看到其弘扬正气、执政为民。相比较下,私家车司机的让道,让我们看到了其对生命的敬畏。他本来完全可以坐在车里无动于衷,以遵守交规为由安慰自己,但他即使面对罚款与处分也要遵从大义,为生命让出通道,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美的光辉,这便是我最崇敬他的地方。
私家车司机、广大网友、交警,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在生命面前,一切都应当退让,这便是对生命的敬畏,这就是人间的大爱所在。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曾经在报纸上看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北京的一名孕妇因难产生命垂危,被其丈夫送进医院,两人身无分文,医院决定免费为其入院治疗,而其丈夫竟然一味迷信顺产对孩子好,拒绝在剖腹产手术单上“签字”。在医生、护士、病人、110警察和精神科医生劝说下,其仍然拒绝签字。院方只好请示上级领导,得到的答复是:“家属不签字,不得进行手术”。就在人们束手无策时,一个医生站了出来,毅然说道:“我来为她做手术,所有的责任我来承担!”一旁的护士大惊失色,连忙说道:“医生啊,这可万万不行啊,您这样违反了医院的规章制度,而且如果手术失败了您可能会面临巨额赔偿,甚至可能要承担医疗责任啊。”医生挥一挥手:”就算违规我也不怕,在生命前面,这些都不是理由。”几个护士见状也跟着站了出来,与医生一同进行手术。经过了数个小时的紧张抢救,病人的生命保住了。医生不顾自己可能面临的严重后果,不昧自己的良心,一心想着挽救患者的生命,他既是对利己主义者的反讽,也是敬畏生命的代表。
不管是上面的那位私家车司机,还是这位舍己救人的医生,都是驱散社会阴霾的一股清流。曾几何时,有人在马路上看到摔倒的老人不敢去扶,怕被老人讹诈;有人看到深夜醉倒在路边的人不敢去问,怕惹上麻烦……但是,在保护这些人的生命与自己受到讹诈之间,孰轻孰重,不言自明。况且受到讹诈也只是小概率事件。如果我们都能以人的生命为重,该出手时就出手,那么这个社会肯定会奏响爱的协奏曲,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更加和谐,充满幸福与欢乐。
心态决定一切。谨慎、敬重之心让人沉稳,踏实,因而洞若观火,宁静致远。因此,这份敬畏,应当在每个人的心中立起旗帜,因为,它将引领你克服艰难险阻,穿过迷雾,去迎接黎明的曙光。
常怀敬畏之心,能够纠正、克服自身的骄傲与躁动。一代帝王唐太宗,傲视天下,豪迈不羁,本是多么的争强好胜。正是在长孙皇后的劝说下,唐太宗怀着这份敬畏之心,去看待谏官魏征,俯身聆听百姓的心声。这份敬畏,让太宗卸下了高高在上的权威,耐心听魏征讲述君舟民水的关系;这份敬畏,成就了这位善纳逆耳之言、爱惜百姓的明君;这份敬畏,让唐皇朝步步为赢,终以“贞观之治”的繁荣展现在世人眼前,成为历史上熠熠的闪光点。
常怀敬畏之心,能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对待世界,能够向别人看齐,从而充盈内心。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因而,我们须常怀敬畏之心,向我们的榜样看齐。风靡一时的电影《杜拉拉升职记》中,拉拉从一个小小的人力部小职员,迈向人生高峰。当她第一次踏进公司的大门,当她看到严苛的老板与冷淡的员工,她带着如履薄冰的谨慎对待自己的工作,怀一份敬畏之心,向其他人学习,终以充实的状态,崭新的面貌,迎来人生的飞跃。
常怀敬畏之心,需对内心的邪恶保持警惕,步履从容,因而宁静致远。“毒奶粉”事件风波,让我们的奶粉企业形象轰然倒塌,在许多人的心中蒙上了阴影。“三鹿”的前景,令人担忧。而这一切的根源,便是商家们对生命毫无敬畏之心,对膨胀的私欲无法节制,乃至无法回头。三鹿集团想重整旗鼓,东山再起岂是易事?
常怀敬畏之心,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虚怀若谷的态度,我们才能更好地剖析自己,戒骄戒躁,向别人看齐,因而充盈自己,找到心灵之根,在行为上有所节制,才能步履从容,化蛹成蝶,从而宁静致远。
常怀敬畏之心,这是人生的一种艺术,教你如何走向成功。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这种素质,从而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鸟,为什么可以在天上飞翔?人很羡慕,于是有了飞机。鱼,为什么能够在水里游刃有余?人觉得很新奇,于是我们知道了潜艇。人类的先祖,曾经蜷居于洞穴之内,树叶裹身,与自然万物同生共处,与天地万象亲密接触,对自然界充满着敬仰与赞美,对动物界充满着膜拜与信服,对一切生命、生灵充满着敬畏之情。他们和平共处,相互依存。而当我们汇聚了天地之精气,承载了自然之光华,以站立的姿态爬上了生物链的顶端,在走向自我文明的演变中却渐渐疏离了自然。于是,冷血、凶狠、残冷便记录在了人类文明的词典中。
动物以死亡的方式接近人类,人类却以遗忘的方式抛弃过去。在优胜劣汰、适着生存的游戏规则中,人类越来越不信赖自己,以致于彼此之间需要一段段关系来不断地验证与固定。然而,这关系往往太过脆弱,不堪一击,以致于我们徘徊在不断地伤害与受伤的边缘。曾几何时,人类是如此自信:在人定胜天的口号声中,我们削山、填海、围湖、造田,林立的工厂覆盖了田园牧歌,钢筋水泥盘剥了绿色大地,潜水艇开进了龙王的殿堂,宇宙飞船驶向了嫦娥的枕边。人类变得为所欲为,认为自然界不再神秘。可正当人类沾沾自喜地享受着现代文明成果的同时,洪水、火灾、地震、干旱、沙尘暴,还有许多来不及取名的疾病,伴随着自然界的种种惩罚不期而至。人,是应该心存敬畏的。心存敬畏,就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心存敬畏,就是要有战战兢兢的体察心情;心存敬畏,就是要有小心翼翼的戒惧意念;心存敬畏,还应该有如负泰山的神圣责任。因为心存敬畏,我们三思而后行,不再莽撞;因为心存敬畏,我们审时度势,永远谦逊平和。
人类真正的强大,不在于战胜了自然,而在于不断地克制自己。“人定胜天”不过是人类极其无知的盲目自大,“天意难违”则更是人类懦弱胆怯的搪塞借口。茫茫宇宙,孕育了世间纷繁万物;滚滚红尘,蓄养了人间万千生灵。所有的困惑,不过是人类内心的嗔念所起,事因何起,也能因何而灭。人,是应该心存敬畏的。只有心存敬畏,才可能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审视、自我约束和自我节制;只有心存敬畏,才能够抵制和克服困惑、困难、诱惑、犹豫、踌躇和羁绊。心存敬畏,让我可以和自己对话;心存敬畏,让我们的生命疆域更加宽阔;心存敬畏,让我们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得以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越走越远。
曾读过林清玄的一篇文章,文章末尾有这样一句话:“每日清晨,当手捧蓝山咖啡的那一刻,我都期待如许”读完后,一种暖暖的情谊,溢上心头,禁不住会心微笑。
清晨,从温暖的睡梦里醒来,瞧见阳光一脸恬静地从窗帘后探出头,贴在玻璃上,朝屋子里张望,我“哗”地一下扬开窗帘,她惊了一下,继而那笑容仿佛瞬时跌落下来,屋子内外破碎了一地笑的音符,我心里不觉被感染,迫不及待的打开窗户,与她撞个满怀,而风儿却赶着趟儿溜进,一一拾起阳光的笑意
我探出窗外,深深吸了一口气,远处,呈现一幅春日明媚的景象人们已早早的起来,在微凉的风中开始劳作,看,那被一条条田间小路自然勾勒的田园岂不是春姑娘的画个衣裳?听,人们彼此淡淡的话语岂不是她胸前“叮铃”作响的银铃?还有,几只小狗在悠哉地闲逛,它们的脚印莫不是春日信封上的邮戳?我内心的一种情愫慢慢升腾,渐渐汽化,水蒸气般的充盈着周身每一个细胞,我闭上眼睛,默念着一直盘旋着的一句话:“我期待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忘却昨日的辉煌与黯淡,整理行囊,重新面对。
中午,太阳的脾气变得火爆,火星儿乱溅,杨柳枝儿似乎都要点燃,而人们心里的导火线也一触即发你可曾望见,那个在商店门前嘟囔着的老板?你可曾望见,门院里的那只猫?缩在树下,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若它有眉毛,想必也是皱着的,你可曾望见,路旁行色匆匆的行人?斜跨着包满脸焦虑地盯着前方,鞋子似乎挪不动,怕是被融化的柏油粘住了,风凝固在了一起,如一面望不见顶的高墙兀立在眼前,透不过气但,树下还有摇着蒲扇的老人,孩子,他们极自然地谈笑风生,仿佛与这午后的炎热了无关系,还有啊,戴着草帽的农人在田边惬意地休息,谈着收成,鸟儿安然的钻在树枝里,叽喳的侃着大山。
同一个午日,同一片蓝天,却生活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我感叹,期待在每一次逆境里,正确选择,正确把握,也要学会随遇而安。
傍晚,夕阳如一帧绝美的画卷贴在地平线上,万物都归于平静祥和,没有了白日的喧嚣,看着这个曾经繁忙的世界,我的内心渐渐平和如水,在一天的末了,我也似乎明白:人生的所有名利功勋,最终会烟飞云散,一颗蝉翼的心,才能洞察这世间的虚实,我又期待:愿每一个人都能明白其中奥妙,明智取舍。
心怀期待,将看见更多美丽与哲思,只有心怀期待,才能更好的领会人生。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而这里所谓的畏便是敬畏。南怀瑾说:“只有两种人可以无畏,一种是第一等智慧的人,一种是最笨的人。”敬畏是人生的大智慧,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行为准则。
来到大名二中实习不知不觉已经有50多天了。已经快要迎来他们得期中考试,在教她们的这两个月中有了不少的收获,但也有很多的无奈,而我发现最严重的就是他们的自觉性很差。真的是太小一点都不懂,没有敬畏之心。
还记得第一次在上课时间有同学要去卫生间我同意了,但是后面在这节课中有四个同学也跟我说去卫生间。这种状态,我很生气但是我又不想强制他们,于是我想着找个办法让他们不去卫生间遵守上课纪律。于是我就在他们去卫生间,回来时让她们在讲台上唱歌,也当是给他们娱乐放松一下。但是我发现这根本就没有用。该去卫生间的还是去回来一副我就是不唱歌,你能怎么地。大不了我站一节课,实在不行,我就不在班里,去外面站着也可以,你总不管了吧.我真的没有办法了,于是我就采取强制上课一律不准去卫生间。他们现在这种状态就是没有一点敬畏之心。
由他们的表现,我不禁想到了我们上初中的那时候。老师一说让我们怎样,我们就按照老师说的要求。不管是做什么,就是不会唱歌也唱,不管是不是会跑调,会丢人,因为我们怕老师。虽然也知道即使不唱,老师也拿我们没办法。但就是会怕,这也就是所谓的敬畏了吧。
就在昨天,因为老师要录课。所以在班上借了50个学生去录课室。而班上还剩下50来个学生。由于走了一半的学生我也不能讲课了就给他们发试卷做题。上课了我拿着试卷去班上结果发现由于同学们去录课的,座位空着很多,他们就自由换座位了。我便感觉学生太不尊重我了,于是我说“知道什么是上课吧!谁允许你们换座位了?都给我回去!”其他同学都回去了,但是有一个就是不回去。就跟我说老师就这一次,我在这儿保证好好学习。因为他在班上就是不学的学生,我也没有办法,所以我就没有再强制他回座位。但是过了几分钟他在那儿说话我就很生气,我就让她回座位。他还是不回我便让他站着她站起来还是在那儿不回我也很没有办法。然后我走过去,他就趴那儿睡觉了。完全不理我。他们现在没有一点的敬畏之心。所以他们在学习上不会有好的成绩。
看着他们做题,我又不禁想到了我那时候,记得有次我和同桌没有听课,在那儿打闹,被老师发现了。当时的心里便是很怕,而老师并没有打我俩,让我们俩到讲台上去挠墙。我们俩没有敢拒绝就蹲着那儿挠了一节课的墙,想想那时候,等下课指甲里边都是墙上的粉末,现在觉得自己还挺好笑的。因为我们怕老师,所以我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因为有了敬畏之心,所以有了我现在的成绩。
对于他们的这种表现,我觉得敬畏之心真的非常重要。不说其他的就是在学习中,他们的这种状态,学习上的成就肯定是很差的。也许以后他们可以走他们的路,但是现在对他们的影响也至关重要。常怀敬畏之心,有敬畏才会努力去做某件事,认真的去完成某件事,才会有自己的成就。我有敬畏之心,所以我会努力的从事教学工作,争取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听艺术家刘兰芳播讲的评书《杨家将》,刘兰芳大师的语言是抑扬顿挫、慷慨激昂的,很有感染力,她对忠臣良将的铮铮铁骨、侠肝义胆的赞美,对奸臣小人奴颜卑膝、蛇蝎心肠的痛恨演绎得入木三分,听后极为过瘾。这种快意恩仇,天理昭昭,报应不爽的主题,时至今日,已然隔了二十几年,却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我记得有一个精彩情节叫《寇准夜审潘仁美》,潘仁美被关押之后,仗着自己是皇帝的老丈人,对所做坏事拒不承认。寇准心生一计,让人扮成小鬼,自己扮演阎王爷,半夜提审潘仁美,潘仁美以为自己坏事做尽,去阴间见了阎王爷,吓得将自己所做坏事全招了。小时候听到这一段,心里特佩服寇老西的聪明才智,还感到特别解恨。现在想来,是因为心有所畏,潘仁美这样的坏人在特定的场合也能说实话;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心有所畏,一定会对我们的行为举止起到规范作用。
我奶奶是一名农村的接生婆——就像当下正热的莫言的小说《蛙》中的姑姑一样——十里八村的妇女生孩子都会请奶奶去。有一年,爷爷因为肺病病危,父亲和叔叔正紧着送爷爷去县医院抢救,而就在这时,邻村的一位妇女临产,也急着请奶奶去接生,我的奶奶二话不说,选择的是毫不犹豫的先去给人接生,忙完之后才赶去医院照顾爷爷。那一次出现了奇迹,病危的爷爷竟被抢救过来,之后又多活了好几年。父亲说,这是奶奶的善心把爷爷从阎王爷手里抢了过来。我并不是一位唯心主义者,但常常会为这些惊人的巧合所震撼。我奶奶常说的“举头三尺有神明”,俗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些民间朴素的信条令我常怀敬畏之心。
常怀敬畏之心,会令我感到当老师是一个“良心活”,我可以没有成就,可以不成功,但不可以没有事业心;我必须尽职尽责的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否则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常怀敬畏之心,让我不敢放弃自己班里的每一个孩子;心中常想,如果我的孩子上了中学,像我现在的学生一样顽劣,我会允许他的班主任放弃我的孩子吗?常怀敬畏之心,让我做每件事之前都要认真思考,我这样做会不会伤害到别人?如果别人这样对我,我能接受吗?莫言的小说《蛙》中的姑姑,在中国强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特殊时期,违心的引产了2000多名胎儿。晚年的姑姑心中充满了愧疚与罪恶感,她口述着胎儿父母的摸样,让自己的丈夫郝大手捏出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泥娃娃,姑姑将这2000多个泥娃娃供在家中,以此来减轻自己年轻时迫不得已犯下的罪过。
有人说,现在的中国人做事情没有底线,是因为没有信仰。我常想,对于个人、社会信仰的形成是需要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的,而常怀敬畏之心,却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常怀敬畏之心,努力做好我们该做的,彻底抛弃我们不该做的,我们才会走得更远,走得更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