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概万千的此刻!这一刻,坐在课室看见孩子们正在努力看书,拼命地记语文的知识,我心怀欣慰。虽然我不能预测明天会考什么,但我知道就算考出来的成绩不理想,我也不会责怪任何人。因为他们尽力了,当然除了一些"无药可救"的孩子,在很早之前就发现这群人已经完全放弃了。这让我很纠结,甚至纠结到最后的日子里。一直都在尝试啦他们回到我的“身边“,回到语文的学习上,但到最后发现我是无法将它们学语文的心拉回来的,这也只能说明我一直都在做“无用功“,真够悲哀的。
虽然一模时两个班的成绩对比上期末的情况有所波动时,11班退了一点,十班进步了一点,但整体还算不错的,然而面对中考,我还是很担心,要知道我还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出生老师对初三我没有任何的教学经验,有的只是一股横冲直撞的冲劲。如何做才能让孩子们考到更理想的语文成绩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让我感到压力山大,越近中考越紧张,虽然我这两个班的语文成绩还不算很差,但是如何才能让孩子们在中考中脱颖而出呢?我真的为此费尽了心思和精神!不仅尽心尽力做好备考工作,还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一心只求考出个好成绩。
回首走过的昨天,总复习中,我遵循备课组的统一安排,一周内要复习到基础知识古诗文阅读的内容,具体的结束语时间安排有个人自己制定。但在这个大安排下,我又根据自班的实际适当做了一些调整。一模后,我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答题能力和技巧,同时我又非常注重出一些小测题给学生做,主要考察他们的基础知识,让他们在小测试试验中和反思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同时也提升他们做基础题的速度和准确率。通过我自己命题的小测,他们在反复的训练中不断强化和巩固自己的知识,另外,我在每次的大考中都强到考试的注意事项和应试心理的调整,力求让他们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考试上,做到考试顺利,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总复习过程中当然的,也是必须的,强调以《中考指导书》为主要的思想方向指导,以《中考备考指导书》为具体的复习指引,结合备课组所引发的试卷,进行讲练结合。课前小测,课后布置适量的`作业进行巩固这样,力求保证每天都让学生有所收获,并且感到充实。还有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原来理清学生的思路也很重要,因为一天所复习的知识太多,有时学生复习了这门就忘了那门,所以在复习过程中除了要反复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之外,还要帮助他们理清复习的思路,才能更好定让他们牢牢的记住复习过的知识内容,真正的做到有效复习。
展望未来的中考!明天孩子就要面临中考了,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却非常的残酷,它不仅决定了孩子们一人生的第一次转折还可能会改写一些人的命运。总之,这场战役虽然没有身体的碰撞与为武器的交锋,但却能竞争的比狂风暴雨更猛烈。孩子们!语文是你们的第一场战争,我期待着这一场你们能顺利的拿下,对于我对你们的祝福和鼓励一样,一鼓作气开门红,语文考好能成功。此时此刻,尽管我感叹万千都不想再说了因为我只能做的就是期待,诚心祈祷,希望孩子们都能取得理想的语文成绩,从而充满信心顺利地完成其他科的考试。说真的,不管出到什么试题,我都对他们充满信心,就算我的排名是最后的,我依然对他们充满信心,一直一直都充满着……
好了,总结也被写成不像总结的总结了,无所谓吧,反正就说说我自己的感受而已。教了一年初三真的让我感触良多啊。现在不管学校安排我教什么年级,我都不会太担心了,不是说我有多厉害,只是觉得我心中有一些"底气"。因为我的脑子里经过初三一年的洗礼,好像多了一些什么东西,那就是所谓的“知识的系统性“吧。感谢学校领导对我的信任和支持,让我有幸教初三,让我成长了许多,现在我真正的体会到了周校的那句意味深长的话“不教初三,枉当老师,人生不会成长!"
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卡耐基说过“天才就是无止境的刻苦勤奋的能力”,这些名言告诉我们勤奋才能成才!
我有一个好朋友小左,可以说他是数学鬼才!
一个天才的背后离不开一个勤奋的故事,没有不努力的天才,只有不努力的笨蛋!
我经常去找小左玩,通常他都是跟着我出去玩。又一次,我还是像往常一样,去他家找他玩,我都快把门敲坏了,小左也不理我,可是他你明明在家里啊?原来那天小左在家里埋头苦学,根本没听见我的敲门声,后来我又有好几次,我都是敲好久,他都没理我!
期末开始来临之际,以前成绩都比他高的我竟落在小左之下,然后接下来好几次考试,他都比我高。我就在想,他也经常玩吧?为什么总能比我高啊,原来他玩的时候认真,学习的时候更认真!我要以小左为目标!小左,我会努力的,绝不落你之后!
那个天才的背后都离不开勤奋,真是没有不努力的天才,只有不努力的笨蛋!加油吧,少年!勤奋起来,才能有更好的明天!
昨天有幸听了秦望老师的讲座,他讲了如何开一次迷人微班会,其实他的口中的微班会就如同班主任上课前的训话一样,主要的目的是让班级的秩序变得更好,让学生在规范中行走。在平时的教育生活中我们的班级也经常会出现一些状况,一般主要是教师说教,没有和学生对话,这样一来,真正的教育就变得枯燥乏味,现在坐在这里去反思,感慨颇多。
首先,要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丝教育机会。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学生不经意间说出的一句小话,孩子们生活当中的流行语,其实都在想老师展现孩子们现在的生活和精神状况,这些都是我们进行德育的素材,作为老师要有敏锐的感受力,抓住每一份改变,让学生的改变成为教育的契机。
接着,跟学生对话。其实在教学过程中,作为班主任的我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我抬眼望去班级里面各种小问题不断,搞得老师焦头烂额,自己烦学生为什么状况百出,学生也觉得老师烦,处处管教。下课时间学生在走廊上玩耍,本来是同学们之间的无忧无虑玩耍,可能在地板上磨蹭,也可能是互相打闹,出于教师的安全本能,只能第一时间选择制止,可是对于学生来说,这可能是他们枯燥学习生涯中的些许乐趣,我不禁在想,怎样在微班会的设计当中让他们明白他们所做的事情是有不好的影响的,老师不是为了管教他们而制止的,而是为了让他们的状态更佳才采取措施。
其次,不过高的期待效果。其实班主任的说教有时候可能有一些强制性,如果开成了微班会,在和学生进行对话之后,我相信和肯定会有一部分学生明白老师的苦心,进而去控制自己的行为;当然也会有同学一犯再犯,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孩子只是孩子不可能像成年人那样对一件事情有着坚定地执行力,那么允许自己班会的真正意义没有完全实现,则是教师放过自己,也是放过学生的最佳方法,因为要时刻牢记一句话,办法总比困难多,相信这一次解决不了总会能解决。毕竟我们的班会是让大部分的孩子遵守班级的约定,只要收到这样的'效果就可以了,几个别的学生可以采取别的方法再动员、感化。
最后,用真心对待孩子。孩子是这世界上最敏锐的动物,他清楚地知道你的关怀来自真心还是假意,是带有目的还是真情实感,当你真心地去关怀他,我相信每一个孩子都会被感动,唯一的使我们劳累的就是耐心,因为教育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没有办法保证给与某一个学困生的时间是全部的精力,所以我们在没有时间去细致的关注他时,需要明确自己的态度,或者跟孩子沟通,但是坚决不能使用敷衍的态度,因为你的态度完全可以被孩子感受到,然后他会根据你的态度来选择合适的态度应对你,哪怕他的应对态度使你暴跳如雷。
总之,教育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教育又是一件那样简单的事,简单到生活里的每一件小事都成了教育,就如同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生活即教育”,作为教师就是把这些生活变成教育,让每一棵小树都能够在阳光下,在暖风中茁壮成长。
人作为肉体凡胎投生到这个世界,总会遇到不尽如人意之事,这就需要用一种心态去面对,那就是宽容。
曾经,由于受生存环境的影响,渐渐养成了爱憎分明的个性,对什么事有自己明确的判断,对与错、美与丑、好与恶、黑与白,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分明,眼睛里容不下一点沙子,还感觉自己很了不起。
然而,生存经验的积累,让我又渐渐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不可能独立存在,也就自然会产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于每一个人的生存环境不同,成长经历不同,学识修养不同,在为人处世方面,也自然都会有自己的特点。正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也会时时处处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来。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别人的喜好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你,当然,也会有你不喜欢却需要接受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宽容。
宽容,能化解不必要的误会。由于每个人行为习惯不同,对于情感的表达方式不同,有时候,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令自己不开心的事,甚至是难以接受的言行,每当此时,心中的不快自不必说,往往会很不开心,对于偏激的言行,如果小不忍,还会造成不良的难以想象的后果。其实,当事人也未必就希望对方不开心,有时候是无心之过,如果站在言者的角度去体会,宽容一点儿,就不会去追究细节,误会可以消除在萌芽状态,自然也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何乐而不为呢?
宽容,会让人心中充满快乐。对于别人的不当行为,如果时刻牢记在心,自己会很生气,感觉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呢?然后,越想越生气,心情自然也好不起来。也许别人真的有负于你,但对于无法挽回的事实,如果紧追不放,再想着怎么去对付别人,心里的压力可想而知,每天心事重重的,怎么能够快乐的'起来呢?曾经看过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其中依萍对于父亲的行为很是生气,对于陆家给她以及母亲造成的伤害,更是无法谅解,而她妈妈则对她说,心中如果充满仇恨,是难以开心的,也就谈不到幸福。深爱着依萍的何书恒也希望他面对的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依萍,而不是充满仇恨的依萍。其实,每一个人都如此,对于别人的过失,在适当的范围之内,给予宽容和理解,那么,心情自然会好起来,日子也会过的更快乐。
宽容,显示出一种高雅的风度。当人与人之间遇到一些小摩擦时,往往也是考验一个人的休养的关键时刻。有的人可以冷静地面对所发生的一切,事情往往会顿失前嫌,化险为夷,一切风平浪静;而如果不依不饶,得理不让人,往往会火上浇油,小事变成大祸,后果难以设想。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有的人大打出手,甚至陪进身家性命,往往都是一些小事引起的,如果双方遇事时能够冷静一些、宽容一些,都让一步,那么则会海阔天空,什么事情都不会发生。宽容,显示出一个人良好的休养,更显示出一个人一种高雅的风度。
宽容,可以让社会变的更加和谐。社会的不和谐,往往都是因为有的人不遵守社会的各项规则,做出了有损于别人的事,从大到小都是这样。人与人交往,若能够在事情发生时,对别人宽容一些,别大事小事都得理不让人,学会得饶人处且饶人,那么,就不会有不应有的后果发生,也不会有不和谐的事情发生了。可以想象,社会将会因此而变的和谐、美好,生活在这样的生活氛围中,人们的心情也会更加舒畅,当形成良性循环的时候,构建和谐社会也将成为现实。
当然,宽容是相对而言的,这里所说的宽容,应当是指在可以宽容的情况之下应有的态度。如果说别人严重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那么,在人们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会拿起相应的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不会逆来顺受,不分清红皂白地一味去宽容。
宽容是一种美德。当可以宽容时,请多一些宽容吧,为了他人,为了自己,也为了社会。相信多一份宽容,社会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最近,农村里正是农忙的季节,既要收割到手的成熟庄稼,又要准备着施肥下种。别看平时那些人挺闲散的,但真正忙的时候,也几乎不分昼夜,一日三餐都很难安心的坐下来,慢慢的去品尝。
今天是星期日,太阳火辣辣的炙烤着大地。站在阳台上,透过严实的窗帘,看着外面似火的骄阳,也感觉一鼓热气透过玻璃钻进了室内。
这样的温度,这样的天,呆在家里最舒适最安逸了。
可是,我还是在下午四点多,和女儿一起去了她爷爷奶奶家。两个目的,一是让孩子趁双休日出去透透气,可不是么,这两天时间还没走出家门呢。二来,给公公婆婆备了一些荤菜,也顺便让孩子亲眼看看农村里忙碌的季节是个什么样子,让孩子看看她的爷爷奶奶是怎样辛苦劳作的,我想,对她的成长是有好处的。
本来,还没出发的时候,女儿的兴致很高,曾多次提醒我早点动身。可是,待到上路以后,感觉着拍面而来的一阵阵热浪,以及阳光烤在身上的闷热,女儿终于说出:真热啊,怪不得妈妈不肯早出来呢。
到家的时候,婆婆正在家门前的水泥场地上拍打菜籽。看到我们回来,婆婆颇为意外,赶紧拿了小凳子到巷口,说那里有风,凉快些。
女儿虽然人小,但是特怕热,满脸通红通红的,一听牛奶转眼功夫便下了肚。
和女儿坐在巷子里通风的地方,可以看见婆婆在一边忙碌着,场地上还晒满好几排刚刚从地里拔上来的蚕豆。婆婆一边拍着菜籽一边对我们说着,得抓紧时间把所有的菜籽收上来,然后把枯熟的蚕豆再收上来,再过几天,田里的麦子就可以收割了,只等着收割机到呢。场地紧张,还怕下雨。这眼看到手的庄稼,只有收好进了屋子,才能算数呵。
是的,这个道理我怎么会不懂呢。记得在我还小的时候,有一年麦子收割的时候,连续下了好几天的雨,结果,那些没赶得上收割的麦子,全泡在水里发芽了,那一季到手的庄稼就这样损失了。
夏收麦子跟秋收稻谷不一样,麦子黄了说收就得收,时间一拖,麦穗便会枯萎凋落到田里。前天,回来时看看麦子还有点青绿色,这两天功夫,已然全黄了。麦子收好后,就得耕地、施肥,准备着下秧苗了。
这个季节,是一年中最忙的时候。看看那些顶着烈日,挽着裤腿,在田间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们。他们辛苦劳作着,为的是一季的收获,为的是一季的播种,为的是最后能有一个好收成啊。
叫了女儿,让她看看在她的.视力范围内她能够看到的。女儿说:“妈妈,我看见好多人在太阳底下干活,难道他们不怕热吗?”
“傻孩子,他们怎么会不怕热呢?他们也是人啊。但是,为了赶时间,那些农活必须得有人去做啊。那也是他们的工作嘛。就好比现在的你,你的任务就是学习,掌握知识,为你将来走上社会打下基础。如果,你现在不好好学习,考不上好学校,那将来你就会跟那么人一样,凭力气干活,即使烈日炎炎,也得去做啊。”
“那爷爷奶奶当初也是不好好上学的吗?”
“不是,孩子,爷爷奶奶生活的年代不同啊。他们小的时候,连吃饭穿衣都很难满足,哪来的金钱和精力去学习呢?可是,你不同,你现在不愁吃不愁穿,到了你们这一代,温饱早已不是问题,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得有知识才能立足。就象你表姐,通过考学留在了大城市,有了不错的工作,这就为她以后的幸福生活打下了基础啊。如果,你也想象表姐那样,那就一定要从现在开始,认真学习。这样,你才能够实现你的理想,做你自己想做的事业,实现你的人生价值啊。”
孩子沉默不语,抬头看看挥汗如雨的奶奶,似有醒悟。
感觉自己的话起作用了,我便不再多说。孩子转身拿了牛奶,给她奶奶喝,并拉了她奶奶去巷口休息。
晚上,在饭桌上,孩子说,那些种田的人真是辛苦,以后再也不浪费粮食了,并随口吟出一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然后,进房,对我叫道,得为她的将来做准备了。呵!看样子,有效果啊,这个下午没有白费哦。
某日,我心血来潮,煞费苦心地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只等妈妈回家,希望能换回一句赞赏。当听到妈妈的开门声时,我的心都快提到了嗓子眼,我想妈妈一定会眼前一亮,然后敞开口夸我一顿。但是,大出我所料,妈妈进屋后,不以为然,只顾自己忙东拣西。我急了,连忙对妈妈说:“我把屋子打扫了一下,你看干净吗?”不料妈妈却淡淡地说:“这有什么,本来就应该这样!”唉!“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嘛,我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耷拉着脑袋,一言不发。过了几天,我和朋友们玩,把家里搞得狼狈不堪,正忙着收拾时,妈妈推门进来了,她一眼就看了出来了,生气地说:“我就知道新建的茅厕香不了三天,你就知道给我添乱子……”哎,妈妈难道就只看到我的缺点,一味指责,给孩子一点点赏识就这么难吗?
不,赏识其实是轻而易举的,有时甚至只需一个动作。我曾听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当兵不久的儿子,给家里写了一封信,表达了强烈的孤独感,最后特别写道:“周围没有一个人看得起我,我活得没一点儿意思,我不想继续当兵了……。”母亲了解儿子从小身心就到了伤害,极度自卑,于是凭着与部队首长老朋友的关系,求助于部队首长。一个月左右,儿子来信了,说:“好消息,首长到我们连队来了,唯独拍了我的肩膀,好像要重点培养我,我还想继续当兵。”从此,这个儿子扬起了自信的风帆,努力奋斗,终有所成。这个故事不就充分的说明了赏识并不难吗?
赏识就如精神生命中的阳光、空气和水,是人性最本质的需求。赏识虽不是万能的,但不赏识是万万不能的。那么生活中该怎样赏识孩子呢?我就自身而言,提几点浅薄的见解。
一提到赏识,很多父母便习以为常地把它理解为表扬、奉承,其实这是大错特错。赏识教育既反对一味地指责、抱怨,也反对一味地表扬、夸奖和奉承。赏识的本质,用俗话说,就是看得起,适时地予以肯定。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写过一首诗,叫《小儿不小歌》,小儿小的只是生理生命,不小的是他的心灵,是他的.精神生命。吃穿是孩子有形生命的需要,而内心世界的满足和愉悦是所有孩子无形生命的需求。有形生命的需求是有限的,无形生命的需求是无限的。可是,有的父母忽视孩子的无形生命,不了解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是什么。把养育孩子看成简单的传宗接代,只要孩子身体健康便心满意足了。所以,作为父母应多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这远比物质需求更让孩子能欣然接受。
天才,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与莎士比亚、爱迪生、贝多芬一样,每个正常孩子都有着一段潜能蕴藏,有望成为天才的时期,而开发与否,大抵决定于赏识与否。因为就算孩子们表现再出众,如果没有人赏识,他们就会疑虑这样做是否有意义、有价值,就不会持之以恒,形成燎原之势。德国的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他在念书时,认为自己缺乏数学才能,毫无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数学考试常常不及格。峰回路转,他有次出乎意料地解出了一道在同学们眼中很难的数学题,受到了老师的赏识。这次以后,他改变了对数学的态度,潜能迸发出来了,结果他成了数学尖子。因此,如果把潜能比作一根称杆,则赏识就如称砣。
赏识的前提是爱孩子,但不是溺爱,对优点予以赞扬,对缺点也不能姑息迁就。家长们要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有自己的权利,家长还要懂得发掘孩子身上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家长要信任自己的孩子,正确的发展每个孩子的独特个性。家长要发现孩子的长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短处,都有缺点,家长要正确提醒并用适当的方法来教育,没个孩子都免不了犯错,家长要遵循“士可杀不可辱”的原则来对待。
可怜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希望家长们按照孩子成长的生理、心理特点,不拔苗助长,也不守株待兔,让孩子们在赏识的沐浴中快乐成长。
我们每一个人,从脱离母体呱呱落地,降临人世,作为一个社会成员,首先进入家庭生活。家庭是每一个小孩子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家长,其中特别是父母,是小孩子不可任意选择的首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接受教育的开端。婴幼儿的头脑象一张白纸,很容易涂上各种颜色。在小孩子生活的早期,家长和家庭生活对他们实施着各种各样的影响,这些影响在他们的心灵上留下极为深刻的烙印,很难消失。家长实施的各种教育,他们终生不忘,成为他们一生成长的基石。
最初的言语是从父母那里学会的,最初的感情是受父母感染的,小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接受着家长的影响和教育,是父母手拉手教小孩子迈出人生的第一步,是在父母指导下进入社会生活,了解社会的。小孩子小时候,是形成习惯的最佳时间,良好习惯的形成在人的一生成长中起着打基础的作用。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说早期形成的习惯象是与生俱来的一样稳固。
在儿童阶段,小孩子们的思想尚未定型,“心知未有所主”,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兴趣广泛,对于周围的一切都感兴趣,善于模仿,有很强的感受能力,有惊人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儿童时期,小孩子们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父母的照料,在生活上和心理上对家长有极大的依赖性,他们的活动能力和活动范围有限,主要是在家庭,在父母身边同家长朝夕相处,家长的影响和教育几乎天天都在强化。由于父母和子女有天然的血统关系,在朝夕相处的生活中建立了十分真挚深厚的感情,家长在小孩子心目中很有威信,小孩子十分信赖家长。因此,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自然成为小孩子们效仿的榜样。家长的教育成为小孩子生活的准则,家长对周围人和事的评价标准,成为小孩子道德评价的标准,甚至父母的作风、习惯、气质、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都深深地影响着小孩子。
家庭生活和家庭教育对于每一个人的德、智、体的发展起着奠基的作用,特别是对人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的形成,甚至可以说是起着型塑的作用。有人说:“小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小孩子是家长的翻版”,这种说法,都说明早期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对子女身心的发展水平有决定作用,马克思说过:“法官的行业是法律,传教士的行业是宗教,家长的行业是教育子女。”革命导师的教导十分深刻。作为法官,必须执行法律,否则就是失职;作为传教士,必须以传播宗教为本分,否则就是不虔诚;同样,作为家长,必须以教育子女为天职,否则就是不称职的家长。做父母的,必须象法官传教士那样忠于职守。
小孩子们在入学之前,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里渡过的。入学以后,每天仍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家庭里,在父母身边的时间远远超过在学校的时间,再加上双休日、寒暑假,小孩子接触家长的.时间、机会要比接触教师多得多。因此,尽管小孩子在入学后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但家庭教育仍然是经常起作用的重要因素
小孩子在入学之前所受到的家庭教育起着打基础的作用。但学龄前家庭教育并不是家庭教育的全过程,而是家庭教育全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应当承认,小孩子入学以后,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知识的增加,社会经验的日渐丰富,他们遇事有了一定的独立见解,不象小时候那样听话了。但家庭教育还在继续发挥作用。以到小孩子们长大成人,走上社会,独立生活,仍然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着家庭教育的影响。
小孩子到了初中,就进入了青春发育期。他们独立活动能力增强,社会活动范围扩大,要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周围环境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这一时期,正是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小孩子在思想和学习上开始分化。同时,这一时期,也正是小孩子和家长重新调整关系的时期。调整好了,家长就可以继续保持教育的主动权;如果调整不好,把关系搞僵了,就要丧失教育的主动权。因此,小孩子进入学校以后,家庭教育不但不能放松,反而更应当抓紧。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体育教师,承担的是人们所谓的“豆芽科”教学,但我从未忘记过作为教师最基本的神圣职责——“教书育人”。工作中,我时时提醒自己,不忘教师身份,处处用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影响学生、感染学生,使学生打心眼儿里认同我、佩服我。
记得那是去年秋季刚开学的一天,我在操场上满怀信心地等待着刚接手的四年级学生前来上课。没想到,上课铃响过三四分钟后,学生才三三两两从教室慢腾腾地来到操场。面对此情此景,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一股
“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涌上心头。我下意识地认识到,这节课我又得从课堂礼仪教起。
待体育委员整队完毕报告人数后,我恭恭敬敬地向同学们行了一个标准的45度鞠躬礼,并大声说:“同学们好!”随后,便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体育课该不该有课堂规矩?该有哪些规矩?”
顿时,操场上沸腾起来,同学们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说体育课要规矩干什么,有的说有没有规矩无所谓,也有的说课堂规矩纯粹是形式,还有的说体育课就是要自由……总之,说什么的都有。
我看时机差不多了,便因势利导说:“同学们,我们四年级是一个集体,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集体中的一员。要想我们的集体成为一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必须要有规矩。这个规矩就是课堂礼仪。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没有礼仪社会就不能文明前进。这是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在实践中总结出的至理名言。”
听到这里同学们开始慢慢停止窃窃私语、交头接耳,自觉地把目光投向我。我便提高嗓门说道:“刚才,就是因为我们事先没有定规矩,不懂得课堂的基本礼仪,大家上课有的来得早,有的来的晚,显得我们的班集体松松散散、懒懒散散,没有朝气、没有活力,使得本来40分钟的课只能上35分钟、甚至30分钟了。”
说到这里,我看见不少的同学面红了,慢慢低下头开始沉思。“现在,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我们的课堂该有哪些规矩?”我说完便环视四周,见同学们再没有七嘴八舌的了,开始学会举手发言。
何志航说:“上课不迟到,应事先到操场等待上课。上课铃响,应自觉列队恭候老师的到来。”
龚礼楠说:“上课不迟到、专心听讲,是对老师的尊重,也是对同学的尊重。”
“对,尊重是做人最起码的礼仪。它是讲文明、有礼貌的前提。只有尊重他人才会赢得他人的尊重。”我一边表扬一边竖起大指拇。此时,我看见同学们自觉地向何志航、龚礼楠投去赞许的眼光,并为他们鼓掌祝贺。
“同学们刚才的表现非常好。因为欣赏他人、赞美他人、鼓励他人,既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美德。你们在尊重别人的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美德。老师祝贺你们,为你们的'进步感到骄傲。”说完,便鼓起掌来。同学们见状也自觉地附和着热烈鼓掌。
通过我的循循诱导,最后大家一起拟订了四年级的十条体育课堂礼仪。
1.上课不迟到,应事先到操场等待上课。
2.上课铃响,应自觉列队恭候老师的到来。
3.上课要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4.老师提问,要积极举手发言,不七嘴八舌。
5.尊重老师,自觉遵守课堂纪律。
6.要尊重同学、欣赏同学、鼓励同学,不嘲笑同学的过失。
7.着装要符合体育课教学需要。
8.如遇迟到要喊“报告”,待老师同意后入队参加体育活动。
9.如遇特殊情况需离开,应先举手说明情况,待老师同意后离开。
10.下课后,应列队鼓掌感谢老师。
这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进一步懂得了“教书育人”的真谛,和时时皆教育、事事皆教育的道理,特别是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影响人生的深刻。也让我看到了每个学生的骨子里都流淌着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血脉,他们打心眼儿里希望做一个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学生。这个希望更让我看到了云阳建设“中国礼仪之乡”的希望,中国实现伟大复兴梦想的希望。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教育人必须时时谨记这句名言,并努力践行他、实现他。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他们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精髓,使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美誉名副其实、代代相传、响誉中外。
在我们育才学校教学楼的墙面上,有几个大字:“改变始于阅读,终于习惯。”这几个大字每天迎着朝阳,伴着朗朗的读书声,和育才学校的师生们一起开启黎明,走向幸福。
——题记
少年时代的我忙于学业,埋头于题海,根本不懂得什么叫阅读。步入师范的大门后,我看到学校的藏书,看到同学们因阅读而悲喜的表情,我也加入了这个队伍。从此,我开始了漫长的阅读史。
可是那个时候,我却从未涉足教育方面的书籍,只是跟随着那些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们,遍访琼瑶、席慕蓉、席绢等作家的作品。临近毕业前的半年,我突然对杂志的兴趣大增,所以,晚自习的时间,我大都呆在阅览室,用《女友》、《青年文摘》、《小小说》等来打发我百无聊赖的日子。可现在,我把这些统统视之为流氓作品,是因为它们对于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实在没有多大用处。
真正让我开始理解教育的,是《小学语文教师》(原来叫《小学教学》)的闯入。由于工作需要,我来到了一所离家较远的小学任职。开学没多久,校长送给我几本书,“你晚上没事看这些书吧,这些书对你的教学有帮助。”校长走后,我带着疑惑和好奇浏览起这几本书,没想到,书中精彩的教学设计深深地吸引了我,我还有幸认识了于永正、王崧舟、窦桂梅等小语大师。潜移默化中,我的授课艺术有了提高,孩子们也喜欢上我的课了。后来,我迷恋上《小学语文教师》,以至于每期必看,甚至还搞起了收藏。只要看到谁的办公桌上有这本杂志,我都会欣然借走,读完后,如果同事不向我要,我就佯装不还。因为有了这些书的陪伴,我的语文课堂才逐渐由启而不发向充满活力转变。
但作为班主任,仅仅看这样的书是不够的。也是闲暇之余,我又认识了两位朋友——《教育时报》、《河南教育》,它不仅让我及时了解到现代教育新理念和最新的教育动态,还让我从中学会了许多班级管理方法。后来,我又借阅了《班主任》这本杂志,上面的班级管理方法都是一线教师的教育智慧,对于我这样的无名小卒非常实用。通过阅读《班主任》,我学会了用爱心和冷静来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学会了用耐心和等待来善待那些被娇惯坏的“温室之花”。
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教授曾说: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这句话为我漫长的阅读之旅开启了新的征程,我如饥似渴得阅读教育理论书籍。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我先后阅读了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川的'《教育的智慧和真情》以及我市教育局长张丙辰的《无章集》等教育理论。在校领导的号召下,我又阅读了雷夫老师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卢梭的《爱弥儿》等。在这些教育著作的熏陶下,我也越来越理智地面对各种教育纷争。最近,我准备向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进军,阿莫纳什维利著的《孩子们!你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
在家教方面,我一直以教师身份自居,没有认真的研究。后来,同事给我介绍了一本《发现母亲》。记得同事借给我书的时候曾叮嘱我:快点看,我借别人的,我怕人家跟我要。真应了“书非借不能读也”那句话,从拿来书的第一天开始,我便废寝忘食的阅读,有时上厕所,我也随身携带。终于在短短的10天时间内,我读完了这部家庭教育名著,给我的家教经验注入了一剂新鲜的血液。
认识新教育以来,我拜读了多位教育大家的著作。也正是这多次的拜读,使我逐渐领悟了教育的真谛。我知道了,自己需要有终生学习的意识和毅力,还要博采众长,吐故纳新,才能厚积而博发;我还知道了,自己要有“长流水”的渊博知识,要拓宽“活水”渠道,才能让学生放心地拿桶来挑。这些新的教育方法、新的教育理念为我提供了有效的教育理论基础,助我在教育管理的舞台上大展拳脚,助我在教学战线上喜获意外。
我不禁要感叹,阅读真的让我更理解教育!
校外,你不难见到一些男孩子边叼着香烟边哼唱:“何不游戏人间,管它虚度多少岁月……”之类的通俗歌曲;马路的一隅阴影里,你也不难见到,十五六岁模样背着书包的一对男女中学生,耳鬓厮磨如胶似漆做难分难舍状;当然你更不难见到与人稍有争执便满口污言秽语的学生,被老师说几句竟敢吹胡子瞪眼,闪着那种满含仇恨而又不敢大肆发泄的眼光……因此,我们认为:在学生中间进行“爱己教育”已是刻不容缓。爱己教育,即做到自尊、自重、自勉、自信、自强、自立;对己负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积极向上,有益他人,从而真正有益自己。自私自利、自满、自馁、自毁、自弃。进行“爱己教育”的首要一点是帮助患有孤独、冷漠症的学生克服该症,以健康的心理、饱满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据国家教委刚刚结束的心理调查分析显示:中国有50万儿童患有孤独症,问题十分严重;在大学生中有心理健康问题的男生所占的比例是24.72%,女生占11.88%。14-18岁的中学生中,17岁年龄段存在的问题最为严重。95年12月沈阳八中的7名学生集体服自杀,他们自杀的唯一理由是:活着没意思。
在严重的孤独冷漠症中,许多学生像失去了免疫能力一样,稀里糊涂地上贼船、破罐破摔。“九龙一凤”、“八大金刚”之类的青少年犯罪团伙由此生焉。
据国家统计,中小学生犯罪率已达青少年犯罪的72%,这是一个多么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
其次,帮助学生克服厌学症,这是实施“爱己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济宁市教委去年下半年的调查结果是中小学患有厌学症的学生比率高达47%,即有近一半的学生讨厌学校、讨厌上学、讨厌作业、讨厌老师。厌学症的原因种种,虽不外乎社会影响、家庭影响及同学间的互相传染,但作为学校,我们完全有责任加大力度帮助学生克服这种“病症”。学生连学习都不爱,这可算是最大的“不爱己”!
第三是进行劳动教育。有资料显示,很多国家注意给小学生安排一定的劳动时间,美国为平均1.2小时,韩国为0.7小时,法国为0。6小时,而中国只有0.2小时,即每天才让孩子“劳动”12分钟,而且城市的.许多父母甚至连1分钟的劳动时间都没给孩子安排。我们要记住:劳动教育就是劳动品质的教育,而且是关系到公民将来生活水平及幸福的教育。应该认识到:无忧无虑、一帆风顺的童年环境是使一个好端端的孩子变成懒汉的最合适的土壤。所以我认为,劳动教育是使学生热爱劳动,体会劳动的艰辛,从而珍惜青春、珍惜学习机会也珍惜自己的很有效的“爱己教育”。据美国最优秀的教师说:“最好的学生都做家务!”
第四是思想政治课绝对不能放松。鉴于青少年犯罪呈较大幅度增长的趋势,教师有义务采取适当的方式向学生灌输法制观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前几方面好理解,而现在着重提一笔的是,能否以适当的方式向青年学生传授高尚的爱情观,这是新时期教育所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新的难题。据《文汇报》的资料显示:全国性犯罪的最低年龄是14岁,最小的性病患者年龄只有17岁!
向一些早恋的学生做调查,其“爱情信条”居然是一句流行歌曲: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仅1990年结束的两万例性调查表明:全国的中学生有性经历的比率约为0.9%,100余万人,而6年后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为写长篇报告文学《中国灵魂风景线》而做的半年多的采访调查中,我碰见过这样一位高二的男生,“亲密得啥都有了”。最后还要再说句“老生常谈”:不要放弃“差生”,不要“一棍子打死”。在许多学校里都存在着“分流、分层”等处置“差生”的方法,往往使后进学生产生自卑感,泯灭了上进心,很难教育。天津大学的东福和教授说: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分快慢班是保了一批舍了一批,委实不可龋实施爱己教育,最重要的一点则是振作起后进学生的勇气,使他们重新树立远大的理想。《学记》中把前人的教育谋略总括为“长善救失”,后进学生更需要爱,需要更深的爱。“欲成就人材者,不患其禀质不美,患夫师学之不明也。师学不明,虽有美质,无由成之也。”让我们记住程颢的话吧!
“爱己教育”,刻不容缓。
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话说起来就非常简单易懂。虽然也饱受争议,但认真一想,里面却包含着家庭教育中的许多哲理。因此,经过我们家的三次议会,最终这话成了我家的礼训。
在家里
我家中最讲究礼,人人都有权利反驳任何一个人,只要谁说得对,就听谁的。
记得又一次:那是一个很冷的冬天,谁也不敢在街上逗留,我与弟弟片在家里看电视,之后就引发了一场争频道风波。
干嘛!怎么不看动画片!弟弟烦恼地说。不好看呗,还不如看体育比赛,这才更有刺激,激情。我抢了遥控器并调了节目,理直气壮的喊道。
不,看动画片。弟弟撒娇地说。我也假装撒娇地说:不,我要看体育。好,你瞧!话音刚落,弟弟便张牙舞爪地向我扑来,我也不甘示弱与他拼博,于是就是你一拳我一脚,乒乓&&乒乓地打起来。干什么?爸爸从房子里出来。
没什么。我和弟弟异口同声地说,见爸爸不发出声音,又开始争夺电视的权力。最后,由于手身强力壮的我胜了,当我正在乐呵呵地看体育时,爸爸突然悄悄地迈过来,见客厅乱糟糟的,便说:这就是你们的杰作,究竟干什么,老毛病,你俩又犯了。
呼的一声,窗户漏了点风,垂在我的脸上直痛,脸上刚被弟弟转了一下,风在吹了一下,正如伤上加盐,使我心如千万剑穿梭。
爸爸见此,便晓得了七分,我不是跟你们讲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吗?家中只有一台电视,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最终都看不成。奇灿,你做为大哥,应该有大哥样,应该让小的。爸爸语重心长地说。
可……我……我似乎有苦说不出,那天,我一个人呆在房里想着这个事,的确,是我错,不应该与弟弟争电视,孔融能让梨,而我就不能让电视吗?
事后,我俩兄弟都被爸爸罚站门口,寒风刺骨,我和弟弟都知道错,在饥寒交迫上交谈了一个下午,虽然已被风吹得皮绽,但我们已和睦相处,不在争什么电视了。
这就是我们家的礼,我的理解是一种规矩,使我们兄弟和睦,而且也让我们学会如何更好的相处。这一点是我大彻大悟,这种礼不仅在家里使用,在学校同样适用。
在学校
做学生要有学生的样。这是爸爸经常劝诫我的话。
我家里甚少用家法处罚,更多的是以自己或朋友的事例告诫我们。
那一次,我在学校一边趴在桌子上,一边写着练习册,不知道爸爸什么时候进来的,见我如此的坐势,爸爸便不顾一切地跑到我面前,而且不顾我的面子,当作全班同学对我训说:在家里我不是常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吗?你现在做学生,要有学生的样,坐有坐相,学习时要专心致志,否则后悔也来不及。
当时,我羞愧极了!爸爸不管我的面子,然后又说了他朋友的一则故事:讲他朋友年轻时,由于家庭贫困,父母在外打工,便把他与他弟弟放在叔叔家中。当时他叔叔是河南高级工程师,随时能把他们兄弟培养成才。那时他是一名中学生,习惯不好,做学生没有学生样,整天在课堂上与同学讲话,特别在吃饭时一边嚼着饭菜,一边看电视,有时还把饭喂到鼻子里。他叔叔见到便劝告他,可他屡次不改,他叔叔没法子,就这样这些坏习惯就伴随着他。而他弟弟习惯好听叔叔的教导。长大以后,他弟弟已成了百万富翁,而他却在做建筑工人。
爸爸劝告响彻了教室,虽然当时很不好意思,但是我从害羞中领悟出了道理。
这就是我家的礼,毫无保留面子,却重在训诫,警示着正在误入歧途中的'我。
而现在
回想往事,我觉得父亲当时的做法是正确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虽然我们现在不是封建的社会,没有那么多的三纲五常,但是父父、子子的关系依然存在。子不教,父子过,而作为儿子也应遵循规矩,做好自己的本分,这是不变的礼节。这一点我永远铭记在脑海中,提醒自己。而且此话如镜,时时照照自己,若有不好的行为,便会及时改正,因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家家都有自己的方法治理家,我们就是以礼中的一句作为家训,从而是我家变得更健康,更完美。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我会取其精华教育自己,正如《论语》所说的: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那天像往常一样上网就挂上QQ,之后准备潜水,只见图标一闪,有人留言了,是去年毕业的学生,现在在一中分校上高一。赶快打开看看吧,“老师,昨晚我梦见你了,感觉很亲切。”这一句话说的我心里暖暖的。我不觉又回想起去年和学生在一起的日子。
平时我总喜欢课余时间把学生单个叫出来谈话,那天,我叫出来崔某(也就是给我留言的这个学生,因涉及到学生的隐私,所以我不说姓名),刚说了没几句,就发现他脸色发白,身体稍微向前倾,我赶紧去扶他,就这就差点儿没扶住。他还直摇着头,努力地睁大眼睛,我慢慢地让他先靠着墙坐下,一面问他有什么不适,一面准备送他上医院。“你怎么了?哪里不舒服?用不用上医院?”“不要紧,就是感觉有点儿头晕,眼前一下子什么也看不见了。”“你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出现两三次了。前两天我一个人在家里搬板凳时就突然头晕了,也是什么都看不见,我在地上休息了一会儿就没事了。”“那你前两次是在什么时间出现这种情况的?你家里人知道吗?”“不知道,我没有给他们说过。那两次是在年前了,之间大概隔有一个月吧。”“那也就是说你现在出现这种情况的间隔时间短了,要不我领着你到医院去检查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真的不用了,老师。”崔某不想去,我就把家长通知过来说明了孩子的身体情况。
家长领着孩子在几个地方做了相关的'检查,所幸并无什么大碍。这之后我对崔某的关注就更多了些,多关注身体情况,多进行心理疏导。崔某倒也快乐无事。现在看到他的留言,我感到平时对学生的爱得到了学生的回报,呵呵,他们能经常想起我。可见,只有爱才是教育的根本。
爱要以尊重为前提
尊重学生,并不能取代教育本身,但剥夺了学生的尊重,就谈不上任何教育。相传文坛才女三毛数学很差,她有一次把数学书都背了下来,取得了好成绩,可数学老师却断定她是作弊抄来的,然后,故意当场出几道极难的题考她,三毛得了零分,老师得意地在三毛的眼眶上画了两个大圆圈并让她在学校的走廊里走了一圈,结果三毛从此厌学,并自闭八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的露珠那样,极为小心地对待孩子的自尊心。”该老师不仅不信任学生,还让学生当众出丑,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导致了不该有的结果。作为教师,任何时候都不能带着有色眼睛看问题,不能做出伤害学生自尊,有辱学生人格的事情。
要深入了解学生
爱学生,就要深入了解学生,了解的家庭情况、身体情况、兴趣爱好、性格习惯、优缺点等,哪些学生擅长画画,哪些学生喜欢舞蹈,哪些学生是体育健将,谁思维活跃,谁做事认真。了解途径可以是多渠道的,可以通过平时观察,可以和其他老师沟通,可以和家长结合,还可以通过学生日记了解。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够因材施教(当然,这绝不是偏爱),才能做到“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才能把爱落在实处。如单亲家庭的孩子、离异家庭的孩子、留守儿童、孤儿、爱上网的孩子等我们就应该区别对待,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般来说,对于品学兼优的学生在肯定其长处的同时,要帮助他找到不足之处,以促使他获得更大的进步。对于问题学生,则要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放大他们的优点,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更好的向优秀靠近,这些都是爱的表现。
要多走进学生
“亲其师,信其道”,平时多主动与学生交流沟通,可以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可以是下课后和几个人一起聊天,也可以是课余和单个学生谈心,还可以是与学生书面交流。我把日记作为走进学生内心、与学生情感对流的一个平台,每接一个班,我都要求学生写日记,日记内容不要求很多,只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行。在日记里,学生可以说是无话不谈,同伴关系,与老师的关系,学习及家庭的问题等我们都说。渐渐地我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即使那些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也开始主动和老师说话了。如果我因有事哪一天没有给学生上课,学生就会在日记里写下“今天老班不在……”
爱的形式千千万,只有尊重学生,了解学生,走进学生,才能让每个学生在教师爱的呵护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回顾曹玮明同学的学习过程,我谈几点不成熟意见,与各位家长共勉。不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海涵。
一、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人格。同学们学习的目的最终要进入社会,与人共处,干事创业。健全的人格是一个人一生学习、成长、工作的根本保证,人格直接影响一个人待人接物、事业成败。要协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懂得将来要为社会做点有益的事。让孩子阅读一些激励人生的书籍,了解名人成功的经历,如贝多芬失明而专心于音乐,肯德基失败28次到65岁最终奠定自己的事业,拿破仑的'冒险精神等事迹。平时多与孩子交流、谈讨,包括多个方面,如对当前一些社会现象的看法,一个人的看法,某个人的人生经历,青少年生理、文学、科学等等,让孩子知道每个人一生的现实都是怎样的,是怎样度过的。培养孩子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品质和同情心,家长要诚实守信,为孩子做好榜样,鼓励孩子去帮助别人,孩子做了好事要表扬,对社会弱势群体要同情。良好的人格是对社会的负责,是激发孩子努力的力量所在。
二、学习上注重兴趣和方法。成功等于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恰当的学习方法。没有兴趣,一事无成,大凡成名之人,对某一事物都有独特的兴趣,兴趣是人大脑里分泌存在的一种对某个事物需求的物质,象饥饿感的产生一样,大脑产生了一种神经递质,只有吃了食物,才能对抗这种递质,消除饥饿。兴趣是人脑活动的本能,这种本能促使一个人不断地去完成某件事,留心于某个事物。有同学说我没有兴趣,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就象吸烟一样,开始吸不惯,慢慢地吸得多了就有了烟瘾。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美好的文章、段落,向孩子讲解其中的美学,让孩子联系实际,体会语句的优美,鼓励孩子解答一些难度较大的题,和孩子一同感受做出一道难题时的喜悦等都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书山无路勤为径。事实是有路,路就是方法。恰当的学习方法能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所谓“念书”就是要记忆,要背诵,语文、英语、历史、地理都需要记忆,数学、物理、化学定理、概念也要记忆。有同学说我就是记不住,能记住我还念不好书吗?我告诉你一个截径,就是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要把好课堂关。每一节课都是老师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经过精心备课,把要掌握的重点,把解题思路都贯穿在课堂上讲授,抓住课堂这几十分钟,等于掌握了所学知识的80%。听说上上界有个同学,平时也不认真学习,不做家庭作业,但课堂上听讲特别认真,学习很好,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所以一定要在课堂上体会老师讲课的思维,方法、路径、广度。省得三更起五眠。
三、注重锻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人生的基础。要合理安排学习、休息、锻炼时间。人学习、思考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高度紧张,脑血液流量增大,需要消耗大量的卵磷脂、氧气等能量,当这些能量不足时,记忆力减退,学习效果不好。休息时,通过血液循环,大脑将工作时产生的代谢废物排出,又将新的能量和氧气补充足。所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是养精蓄锐,俗话说“磨不误砍柴功”。会学习的人一定会锻炼,体育锻炼时大脑放松,各种运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判断能力,既有利于健全体质,又有利于加速大脑信息传递,增强记忆能力。
上面是我的一点浅见见解,由于平时没有与老师勾通,也不知道曹玮明同学在学校里的情况,确实没有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从平时交流谈话以及生活表现来看,曹玮明有许多坏习惯。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只停留在上课听课,下课敷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甚至应付、抄袭,没有锲而不舍、一丝不苟的好习惯。生性也懒惰,自制能力差。尤其贪睡,星期六、星期天总要睡到中午才起床,有点时间,不是玩耍,就是上网、看小说,自制能力太差,很少主动学习。真心希望各位老师和我一同严格要求曹玮明同学,用老师的好经验、好方法和智慧教育曹玮明同学,改正这些不良习惯。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