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有许多让我印象深刻的事,但是那一刻,那一件事,那一瞬间,我愤怒了。
去年暑假的一天,天气炎热,知了在树上唱歌,闲来无聊,便找邻居陪我去海边,上了七路车,车厢里异常拥挤,大概都是去海滩玩的吧,我正想着,突然一个急刹车“啊——啊”的声音在车厢上空回荡,所有人都皱起了眉头。
这是,一位老爷爷,满头白发,额头上一个大大的“王”字,衣衫褴褛,洗得发白的蓝衬衣,一条黑色的大长裤,一双拖鞋,他缓缓离开座位,走到售票员那里,说:“请问这里离海水浴场远吗?还有几站?”司机可能是因为刚刚的刹车而生气了吧,用不耐烦的口气随口说了句:“还有几站吧!”“那到底是几站呢?”老爷爷又问,“我说你这个人怎么这么罗嗦呀!我都告诉你快到了快到了,你还催啥!”,说着便不再理睬老爷爷,自顾自的开起车来,车上不少人在窃窃私语,可谁也没敢多说什么,几站过去了,老爷爷又急了,走到司机那里问“到了没?有没有一座大桥?我朋友在那等我!”“行了行了,到了到了!”“可是……可是我还没看见大桥呀!”“到了到了,快下去吧!”说着就就让老爷爷下去。那一刻,当司机把老爷爷狠狠推下去了时候,我愤怒了,在场的所有人都愤怒了,我看见老爷爷一个踉跄,朝司机望了一眼,是满眼的悲哀,而司机,则瞪了一眼,朝老爷爷说了一句:“在往后走,就要再收一元钱了!”“我……我真的没钱了”“没钱?我可不管!”说这便把车门关上了,所有的人看到这一幕都愤怒了,纷纷指责司机,可谁知他则说:“再说,你们也交钱!”
世界这么大,什么人都有,但是,如果每个人都向司机那样,岂不乱了套?人与人之间相处?难道真的只缺那一点点和谐吗?
这一刻,深深烙在了我的心中,那一刻,我愤怒了!
愤怒是一种潜伏于每个人身上的因子,在血管中流淌着,在脉搏里跳动着。君不见,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愤怒”害了多少英雄好汉?吴三桂也算个血性男儿,可他“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军入关,成为千夫所指的罪人,这个教训够深刻的吧?
日常生活中,我就有亲身体会。本人性子有点急,小时候,遇事不顺心,就爱动怒。一次做数学题,本来信心十足,可反复计算也没“搞定”。好嘛,这下本人可愤怒了,拍案而起,狂批“题海战术”……嚷了半天,声嘶力竭,口干舌燥,直觉无聊,只得静下心来检查。嘿,怎么……怎么抄错题啦?怪不得算不对呢!我只能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嗨,白愤怒半天了!要是刚才冷静点多好!我敢断言,一切因愤怒吃过亏的前辈们、朋友们,都曾抱有与我此刻相同的心态——于是乎,对“愤怒”产生愤怒,进而群起而攻之,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愤怒不好,那就制怒吧!丁聪曾给自己写了“制怒”两个大字挂在书房里,告诫自己凡事要三思而后行。和名人一样,本人就曾在卧室中挂了一个大大的“忍”字。天天看,时时看;坐着看,躺着看,制怒效果还真不错:见了难题不怒了,丢了东西不怒了,坏了钢笔不怒了……凡事总是哈哈一笑,静下心来找对策。不过,听见脏话我怒,见了小偷我怒……这是咋回事?不是已经制怒了吗?
忽然觉得“愤怒”也不是一无是处。没有“怒发冲冠”,就没有岳飞的名垂青史;没有“怒向刀丛觅小诗”,就没有鲁迅的雄文壮语;没有“天兵怒气冲霄汉”,就没有朱毛红军的惊天动地……
斯汤达说:活过、爱过、写过。我想,还得加上一个:愤怒过。为生活而愤,为人世而怒,为不幸和不公而愤怒。以作家名义生存的人,如果终生不愤怒一回,那么它不配称为思想者。假如明天就死,那么今天我们应该愤怒一回。
所以,“愤怒”的身上也会闪烁出光芒,当它为了捍卫存在的价值,当它为了验证永恒的信仰,当它为了寻找希望的曙光。如此种种,不免让人想起鲁迅先生的那句名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对于我们愤怒的情绪也是一样,若为日常琐事,请一笑而过;若为上述种种,请勇敢爆发!
佛家禁怒,崇尚心平气和,万事皆空。我觉得这种理念值得商榷。
愤怒是人的正常情感,是与欢乐、悲伤、忧愁、喜悦同等的感情。而所谓“戒怒”用意何在?无非是避免因怒伤身,追求长生罢了。那么,我不禁要问:当怒不怒的结果会是什么呢?可以肯定地说,那是很可怕的。当年蒋jie石面对日本帝国的入侵选择退缩忍让,致使祖国大好河山惨遭日寇铁蹄践踏,华夏民族面临被灭亡的危险。这就是当怒不怒的严重恶果。
我珍惜从内心深处发出的每一丝微弱的情感,自然也就珍惜具有强烈激情的愤怒。在竞争激烈而又崇拜权钱的中国现代社会,愤怒被压抑。司机不敢对交警的乱罚款表达愤怒,因为愤怒的结果只能是接受更高数额的罚款;普通职员不敢对老总的非礼表达愤怒,因为愤怒的结果只能是被炒鱿鱼;老百姓也不愿对社会的丑恶现象表达愤怒,因为愤怒的结果可能会给自己招来麻烦……
这是多么可悲的事啊!鲁迅说过:“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所以,我主张学习水浒英雄,“该出手时就出手”,该愤怒时一定要愤怒。愤怒是人类最纯洁的情感,它使人性得以最完美的展现。愤怒是金,是无价的宝藏。失去了愤怒就意味着失去了人性。当年岳飞登楼远眺,看到北方山河落入敌人之手,愤怒喷射而出,推动他肩负起收复失地、驱逐胡虏的重任。那怒发冲冠的神情,足以使侵略者望而生畏,足以使军心为之振作,足以使天地为之震撼。这怒火,燃烧了一切悲伤,燃烧了一切绝望,燃烧了一切私念,用充满希望的纯洁心灵,谱写了一曲反抗外族侵略的'英雄乐章。
然而,这如此珍贵的愤怒却在现代社会的重重压迫下喘不过气来,它被现代人残酷地消磨、镇压,它隔着现代文明的牢笼向人类社会咆哮着、呐喊着,它要重新回到人们心中,重新燃起人们的斗志,使人性回归最自然的状态,使社会呈现最和谐的境界。
珍惜愤怒,就是珍惜那一腔热血,就是珍惜反抗压制的权利,就是珍惜所拥有的一切。这一切就是亲人、朋友与祖国。不想失去他们,就要有足够的能量去保护他们。这能量从何而来?从愤怒中来!
人的愤怒不可缺少。尤其是那种大爱大恨的愤怒,它直指社会的黑暗和残酷,揭示人性的软弱和卑劣。“朱门狗肉臭,路有冻死骨”是杜甫的愤怒,“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是岳飞的愤怒;龙应台对中国人的软弱卑怯痛恨不已,横眉怒责;白杨对中国国民的劣根性咬牙切齿,竖目呵斥。正因为有这么多叫人动容动心的无私愤怒,才使得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经受住了五千年的风吹雨打而依然傲立于世界之林,其中属鲁迅的愤怒最为经典。
那是个怎样的时代啊!无知与愚昧,暴力与侵略,沉沦与堕落,叫人无法忍受,于是鲁迅出击了!他以笔代剑,直刺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他以字代声,呼唤沉睡国民魂兮之归来,他那双在黑暗中因愤怒而发亮的眼睛,如此锐利地穿透迷雾,照亮了整个时代。
我看鲁迅的愤怒,那是忧郁的最高形式。在那样一个罪恶的时代,“忧郁”一文不值,“忍受”只能成待宰羔羊,唯有愤怒,才能激起国人的斗志,唤醒国民的尊严。于是他借雷峰塔倒掉的怒笔谴责社会的极度荒唐,讥讽几位大师捧着几张国画在欧洲一路挂过去“发扬国光”的丑恶行径。
我看鲁迅的愤怒,那是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面对蒲团上穷困酸腐的孔乙己,面对茶馆中愚昧憨实的老栓夫妇,面对在未庄欺软怕硬,高度自尊又绝对自卑的阿Q,鲁迅的眼中充满了同情、酸楚和痛苦,但是他深知,这些情感对生活在那时的他们是毫无意义的,所以他把同情、酸楚和痛苦都化为了“恨其不争”之愤怒,他希望这些愤怒在文章中咆哮、在字里行间燃烧,能惊醒关在黑房子里的灵魂,从而使痛苦的人民在黑暗中看到属于自己的光明。
我看鲁迅的愤怒,那是伟人出离于痛苦的极致。面对刘和珍们的惨死,面对柔石们的鲜血,他已深味着“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了,而面对侩子手射向徒手请愿的学生的黑枪,特别是面对“几个学者文人阴险的论调”,他出离愤怒了!他再不能钢牙紧咬,而是悲泪横飞,仰天长啸:“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那是怎样的一种愤怒啊!“愤怒”,这时成为这位身处乱世与国难抗争的猛士唯一能找到的表情,它最大限度地表达了一个世纪伟人的大爱和大恨!
这,就是鲁迅的形象,也是鲁迅的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