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林占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6篇)

时间: 2024-02-03 栏目:观后感

林占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1

11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忆起20多年前一件往事。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接待了来访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省长拉法纳玛。“我向他介绍了菌草技术,这位省长一听很感兴趣。我就派《山海情》里的那个林占熺去了。”

电视剧《山海情》中的农技专家凌一农,原型就是林占熺。那次会见之前,菌草,正是在习近平的推动下,为“闽宁合作”打开了一扇门。那次会见之后,林占熺很快远赴南太,由此书写了“小小一株草,情接万里长”的佳话。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林占熺是谁?电视剧《山海情》和他背后的故事有何联系?从福建推广到宁夏,从中国推广至全球100多个国家,一株小小的菌草,是如何走向世界,成为造福当地人的“幸福草”?

“闽宁草”,点草成金的致富草

2024年10月,林占熺在宁夏石嘴山市宝丰村的丰收现场向老乡介绍菌草。林良辉摄

“完成了闽宁镇菌菇发展任务,凌一农计划悄悄离开。但他推开大门,竟来了一群送行的村民,手里拎着东西,眼里饱含不舍。”这是电视剧《山海情》中的一幕。

林占熺,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他是菌草技术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菌草技术之父”。

1983年,林占熺到福建省长汀县考察。当地民众希望依靠香菇种植脱贫致富,但砍树种香菇不仅没有让长汀人富起来,反而造成当地生态恶化、土地沙化、悬河高耸,进一步加剧了贫困。回到学校后,林占熺专心寻找林木栽培的替代方案,即“以草代木”的菌草研究。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战,1986年,林占熺成功发明了菌草技术。

随后,菌草技术开始由福建向全国各地推广,先后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推广项目和国家级星火重中之重项目,被中国扶贫基金会列为科技扶贫首选项目。

1996年,福建和宁夏启动对口扶贫协作。1997年4月,在银川召开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二次联席会议上,菌草技术被列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

林占熺和团队一起跋涉千里,带着6箱菌草草种,前往固原市彭阳县。他在古城镇小岔沟村挑选了27户农户,将废弃的窑洞改造成简易菇棚,用玉米秆和小麦秆栽培蘑菇。半年内,参加试验的农户,每户收入达2000元。收入最高的农户,在不到50平方米的菇棚里种平菇,纯收入达1万元,比种植27亩小麦的收入还高。

到2007年,宁夏已有1.75万户参与菌草生产,兴建菇棚1.75万个,创造产值近亿元,种菇农户年均增收5000多元,菌草业成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一个重要产业,一大批农户通过发展菌草生产告别贫困。

有位当地的老人编了一段顺口溜,流传至今——“菌草菌草,闽宁草,幸福草,还是社会主义好,还是共产党好。”

1986年至今,菌草技术已被推广至全国31个省(区、市)的506个县,帮助数以千万计的农户脱贫致富。而且,“以草代木”培育香菇一项,全国每年就可以少砍树2000万立方米。

“中国草”,扶贫援外的友谊草

1999年,林占熺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做菌草技术重演示范,村民喜获丰收。图片来源: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在南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菌草被当地老百姓称作“林”草。因为林占熺姓“林”,这是他们对中国专家的一种感激之情。

2001年,菌草技术援助项目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落地,掀开了菌草技术国际合作的序幕。20年来,林占熺秉持“发展菌草业、造福全人类”的坚定信念,置生死于度外,多次前往国外,传授推广菌草技术。

回忆起中国菌草推广团队刚到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时的情形,林占熺感叹道,“困难重重,甚至有生命危险”。但他们没有退却,因陋就简、因地制宜,使菌草落地生根,很快利用当地野生菌草栽培出了各种食用菌。

宣告成功时,当地召开了五千多人参加的庆祝大会,升起五星红旗,奏响中国国歌。喜获丰收的菌农欢乐地呼喊着“中国,菌草”!

2001年至2019年,林占熺先后22次前往巴新组织实施菌草技术项目。如今,菌草、旱稻技术已推广到巴布亚新几内亚8个省16个地区累计8600多农户,3万多民众因此受益,还创造了巨菌草产量每公顷853吨的世界纪录。

建设示范基地、开展教育研究学术交流、实施培训推广、推进商业合作与组织会议参观……以援助巴布亚新几内亚为发端,从南太到非洲,从南亚到拉美,再到联合国舞台,菌草带着中国人民的大爱和友谊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2019年,林占熺在卢旺达指导当地农户菌草种菇。图片来源: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菌草技术是一项着重扶贫、保护生态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技术。如果说把菌草技术看成是‘鱼’的话,我们在援外中不仅给鱼,还提供了养鱼、捕鱼、加工鱼的一整个产业。”林占熺说。

至今,菌草技术已传播至世界106个国家,还被列为“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重要项目。中国先后举办了270期菌草技术国际培训班,在国内外培训了1万余名学员。为培养菌草技术专业人才,中国政府还资助11个国家的留学生在福建农林大学完成菌草技术专业学习。

今年9月2日,菌草援外20周年暨助力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开始不久,在主办方的隆重介绍下,与会人员用热烈的掌声向林占熺表示敬意。

在当天的论坛上,已是78岁高龄的林占熺对菌草技术的未来充满信心:“我会为了菌草事业继续奋斗下去,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和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林占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2

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以他专注的菌草技术,阐释了匠心应有的模样。

林占熺回顾了恩格斯说过的一句话,“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菌草技术正是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有技术。

上世纪八十年代,食用菌成为福建山区贫困地区农户增加收入的短平快项目,但由于香菇、木耳、灵芝等食、药用菌的传统生产方法,是以木材为原料,大规模发展以后,菌业生产与林业生态平衡之间产生了“菌林矛盾”。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1983年,林占熺开展了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的研究,克服了种种困难,发明了菌草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经近40年的不懈努力,现在菌草技术已经发展成为菌与草交叉的科学研究与产业发展的新领域。经援外与国际合作,传播到世界106个国家。

林占熺表示,2017年,菌草技术被联合国列为中国-联合国和平发展基金重点项目,向全球推广,为世界减贫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林占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3

林占熺出生于1943年,现任福建农林大学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联合国菌草技术项目首席顾问、福建农林大学博士生导师,是菌草技术发明人和学术带头人。

“我是从闽西大山林里走出来的农民孩子,从小立志学农。1964年高考的时候,我填的志愿全是农业院校。福建农学院毕业后,我插过队,从事过行政、党务和科研工作,为了让老少边穷的贫困乡亲,能够开拓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我放弃了从政的机会,开始了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的研究,1986年获得了成功。”林占熺说。

30多年菌草技术扶贫的经历,有许许多多的人和事都让林占熺铭刻在心。1997年福建省和宁夏自治区把菌草技术列为对口帮扶宁夏项目,1998年他带着小组在“地上不长草,天上不见鸟,风吹石头跑的戈壁滩上建起了地下1米多深、半地窖的菇房。获得成功以后,又采取一对一、人盯人的方式,组织了全村200多农户进行菌草生产。“这个项目一直延续至今,今年我们又继续帮助闽宁区的同志发展以草代粮发展畜牧业,取得了好的成效。”林占熺介绍。

多年前工作结束要回福建的时候,第一批菌草生产取得成功的14户农户要请林占熺和队员们吃饭,但因为有“不能拿群众一针一线、不能到群众家里吃饭”的规矩,他们婉拒了村民。后来开发区主任浦振儒告诉林占熺说“你们必须去,不能伤了他们的心”,他们才接受了农户的邀请。

“邀请去吃饭的时候,他们14个农户围着我们7个队员,看着我们吃饭。等我们饭吃完以后,给我们赠送了锦旗,欢送我们回来。我们当时感觉到,这种感情不是用我们的语言能够表达的,这个是当地的乡亲朴素的感情,这种对我们的感激之情,我们感觉到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林占熺回忆说。

林占熺的菌草技术帮助了很多农民脱贫致富,脱贫攻坚完成以后,他和团队总结经验也提出了几个新的思路,要把发展特色产业和生态治理结合起来,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起来。他给在场记者分享了几个好消息,今年4月份,宁夏石嘴山建了产业园,在盐碱地上种植菌草。通过改革开放期间走出去的华侨来投资建立这个产业园,帮助附近居民就业;今年6月1日,他们在内蒙古磴口县推动第二个菌草科技创新产业园的启动,在沙漠锁边、生态治理的同时综合发展植物、动物、菌物“三物”。本月,他们还准备在延安南泥湾建立菌草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在河南武陟县建立菌草科技创新产业园,以后还将在全国各地建立各产业园,推动生态建设绿色发展,服务乡村振兴。

“有一次一个美国华侨农场主给了高薪让我到他的牧场工作,我没有去。因为我当时在指导51个县的贫困农户脱贫。如果我到美国去,只是我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团队的致富,我不能因为小家而不顾大家,我应该继续为贫困农户服务。也正因为我当时的这个正确选择,也使得菌草技术能够在我国14个深度贫困区都得到应用,而且传播到全国各地。我当时这样的选择,从现在看,我认为是对的。”林占熺说。

林占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4

“完成了闽宁镇菌菇发展任务,凌一农计划悄悄离开。但他推开大门,竟来了一群送行的村民,手里拎着东西,眼里饱含不舍。”这是电视剧《山海情》中的一幕。

林占熺,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他是菌草技术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菌草技术之父”。

1983年,林占熺到福建省长汀县考察。当地民众希望依靠香菇种植脱贫致富,但砍树种香菇不仅没有让长汀人富起来,反而造成当地生态恶化、土地沙化、悬河高耸,进一步加剧了贫困。回到学校后,林占熺专心寻找林木栽培的替代方案,即“以草代木”的菌草研究。

经过1000多个日夜的奋战,1986年,林占熺成功发明了菌草技术。

随后,菌草技术开始由福建向全国各地推广,先后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推广项目和国家级星火重中之重项目,被中国扶贫基金会列为科技扶贫首选项目。

1996年,福建和宁夏启动对口扶贫协作。1997年4月,在银川召开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二次联席会议上,菌草技术被列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

林占熺和团队一起跋涉千里,带着6箱菌草草种,前往固原市彭阳县。他在古城镇小岔沟村挑选了27户农户,将废弃的窑洞改造成简易菇棚,用玉米秆和小麦秆栽培蘑菇。半年内,参加试验的农户每户收入达2000元。收入最高的农户,在不到50平方米的菇棚里种平菇,纯收入达1万元,比种植27亩小麦的收入还高。

到2007年,宁夏已有1.75万户参与菌草生产,兴建菇棚1.75万个,创造产值近亿元,种菇农户年均增收5000多元,菌草业成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一个重要产业,一大批农户通过发展菌草生产告别贫困。

2024年7月,林占熺在宁夏菌草种植地向来宾介绍菌草技术

有位当地的老人编了一段顺口溜,流传至今——“菌草菌草,闽宁草,幸福草,还是社会主义好,还是共产党好。”

1986年至今,菌草技术已被推广至全国31个省(区、市)的506个县,帮助数以千万计的农户脱贫致富。而且,“以草代木”培育香菇一项,全国每年就可以少砍树2000万立方米。

03

“中国草”,扶贫援外的友谊草

1999年,林占熺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做菌草技术重演示范,村民喜获丰收

在南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菌草被当地老百姓称作“林”草。因为林占熺姓“林”,这是他们对中国专家的一种感激之情。

2001年,菌草技术援助项目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落地,掀开了菌草技术国际合作的序幕。20年来,林占熺秉持“发展菌草业、造福全人类”的坚定信念,置生死于度外,多次前往国外,传授推广菌草技术。

回忆起中国菌草推广团队刚到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时的情形,林占熺感叹道,“困难重重,甚至有生命危险”。但他们没有退却,因陋就简、因地制宜,使菌草落地生根,很快利用当地野生菌草栽培出了各种食用菌。

宣告成功时,当地召开了五千多人参加的庆祝大会,升起五星红旗,奏响中国国歌。喜获丰收的菌农欢乐地呼喊着“中国,菌草”!

2001年至2019年,林占熺先后22次前往巴布亚新几内亚组织实施菌草技术项目。如今,菌草、旱稻技术已推广到巴布亚新几内亚8个省16个地区累计8600多农户,3万多民众因此受益,还创造了巨菌草产量每公顷853吨的世界纪录。

建设示范基地、开展教育研究学术交流、实施培训推广、推进商业合作与组织会议参观……以援助巴布亚新几内亚为发端,从南太到非洲,从南亚到拉美,再到联合国舞台,菌草带着中国人民的大爱和友谊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2019年,林占熺在卢旺达指导当地农户菌草种菇

“菌草技术是一项着重扶贫、保护生态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技术。如果说把菌草技术看成是‘鱼’的话,我们在援外中不仅给‘鱼’,还提供了‘养鱼’、‘捕鱼’、‘加工鱼’的一整个产业。”林占熺说。

至今,菌草技术已传播至世界106个国家,还被列为“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重要项目。中国先后举办了270期菌草技术国际培训班,在国内外培训了1万余名学员。为培养菌草技术专业人才,中国政府还资助11个国家的留学生在福建农林大学完成菌草技术专业学习。

今年9月2日,菌草援外20周年暨助力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开始不久,在主办方的隆重介绍下,与会人员用热烈的掌声向林占熺表示敬意。

在当天的论坛上,已是78岁高龄的林占熺对菌草技术的未来充满信心:“我会为了菌草事业继续奋斗下去,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和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林占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5

热播电视剧《山海情》中,有宁夏闽宁镇群众在福建专家指导下用菌草种植蘑菇脱贫致富的情节。从福建推广到宁夏,从中国推广至全球100多个国家,菌草背后究竟有怎样的秘密?《山海情》剧中名为凌一农的农技专家原型是林占熺,此前,10月29日,林占熺教授在人民日报撰文详细科普了菌草。

以草代木解决“菌林矛盾”世界难题

在国际上,菌草的英文名字就是汉语拼音“Juncao”,因为菌草技术是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技术。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上香菇、木耳、灵芝等食用菌和药用菌人工栽培基本都以木材为原料,在我国每年仅栽培香菇一项就要砍伐阔叶林1000万立方米以上,由此产生了严重的生态问题和“菌林矛盾”。为了保护珍贵的森林资源,同时寻找到一条能让老百姓脱贫致富的菌业可持续发展新路,我国开始了“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研究。1986年,终于成功培育出可做栽培食药用菌培养基的草本植物——菌草,并逐渐摸索出一套运用菌草栽培食药用菌和生产菌物饲料、菌物肥料的综合技术。

菌草技术有效解决了“菌林矛盾”这一世界难题。在菌草技术研发之初,利用分布广泛的芒萁、类芦、斑茅、五节芒等野草作为培养料栽培食药用菌。之后,经过30多年系统选育,已经筛选出高产优质菌草草种49种,可栽培58种食药用菌。菌草栽培食药用菌周期短、效益高。菌草种植后3~6个月就可采收,3吨鲜草可以产1吨鲜平菇,成本比用木屑低10%~20%,而且栽培出来的食用菌营养丰富、品质好、风味佳,药用菌有效药用成分含量高。

综合利用发展菌草循环产业

从最初的栽培食药用菌,拓展到菌草饲料、菌草菌物饲料、菌草菌物肥料和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开发等领域,围绕“植物—菌物—动物”三物循环生产,我国开展了系列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菌草生长快、产量高、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可直接用作牛羊猪鹅鹿兔及鱼类等的饲料,经发酵可生产优质高蛋白饲料,解决畜牧业发展中饲料紧缺问题。

菌草在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开发中也有用武之地。以草代煤发电,每公斤巨菌草热值为3580大卡,碳排放与燃煤相比大大减少。菌草也可用于生产乙醇、生物柴油,是可再生能源。

今天,菌草技术已在31个省区市506个县推广应用,并传播到全球100多个国家,为我国脱贫攻坚和国际减贫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2017年5月,菌草技术被列为“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重点推进项目向全球推广。

改善生态成为生态治理的先锋植物

菌草技术为保护生态环境而发明,巨菌草、绿洲1号等优良品种作为生态治理的先锋植物,生长快、生物量大,而且根系发达,保水保土、防沙固沙效果好,适应性强,无生物侵害性。

其中巨菌草富含内生固氮菌,可在坡地、沙地、盐碱地、贫瘠土地上快速生长。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布和沙漠实验基地,2013年种植的巨菌草收割后,其根系至今已9年,仍有良好的固沙作用。种植巨菌草和绿洲1号后,沙地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58.97%和197.43%。经研究,巨菌草等品种还有吸附重金属、改良盐碱地等功能,可有效改良土壤、净化水质。

目前,我国已在沿黄河9个省份40多个县市建立示范基地或产业园区,形成了黄河上中下游不同类型生态脆弱地区菌草生态治理的系列关键技术和多种产业发展模式,为建设黄河千里菌草生态安全屏障和菌草新型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菌草技术仍在不断创新发展之中。

林占熺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6

作为菌草技术发明人、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一直致力于菌草援外,当天的论坛上,他受邀上台致辞,介绍了菌草技术的创新及其应用的最新进展。已是78岁高龄的林占熺对菌草技术的未来充满信心,接受记者专访时他说,自己会为了菌草事业继续奋斗下去,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和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林占熺与在论坛现场展示的巨菌草和用菌草技术栽培的菇。林清智摄

上世纪80年代,中国菌业迅速发展,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农户大量砍伐树木用于栽培香菇、木耳、灵芝等食药用菌,主产区树越砍越少,导致菌业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产生了矛盾。1986年,林占熺成功发明了菌草技术,此后,该技术从“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拓展到畜牧业、生态治理等领域,并“以草代木”生产板材、纸浆等,开辟了菌与草交叉的科研新领域。

“菌草技术能够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离不开习近平主席的关心支持。”林占熺说,习近平主席十分重视菌草技术的国际发展合作,亲自推动菌草援助项目于2001年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成功落地,开启了菌草援外的新元年。至今,菌草技术已传播到世界106个国家,培训国际学员一万余名,还被列为“中国-联合国和平发展基金”重要项目。

20年的实践中,林占熺带领团队创新了菌草援外项目实施模式,以减贫为目标,将技术本土化、简便化、标准化,让农户“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做就成”;创建“示范中心+旗舰点+农户”的模式,带着技术进村到户,让当地最穷苦的群众也能参与,数以万计的村民增加了收入,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致富带头人、企业家和技术骨干,为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基础。

调研、讲学、谈合作、建基地……为了推广菌草技术,林占熺到过50多个国家,其间,既有奔波万里的辛劳,也有见证丰收的喜悦,他欣喜地看到,菌草技术在国内外扶贫、促进社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次论坛的召开让林占熺对菌草技术的发展前景更加充满期待。在他看来,“菌草”是新的农业资源和生物材料,而对新事物的了解、应用、发展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隆重召开相关论坛意义非凡,有利于普及菌草知识,有利于推进菌草技术在全球推广发展,有利于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对整个菌草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菌草是新的农业资源和生物材料,菌草产业的发展潜力非常大,菌草不仅可以代木栽培食用菌为人类提供优质菇类食品、为畜牧业提供优质饲料,还可以产业化、规模化生产相关产品。本次论坛是菌草援外新的里程碑,开启了菌草事业发展的新篇章。”谈到未来,林占熺表示,自己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他还要抓紧进行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加快技术创新步伐,筹建国际菌草研究中心等,来为菌草援外和可持续发展服务。因此,他不能停下奋斗的脚步。

林占熺坚定道,他将坚持“发展菌草业、造福全人类”的宗旨,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让菌草成为造福全人类的“幸福草”。

    【观后感】栏目
  • 上一篇:海底两万里读书笔记800字大全(3篇)
  • 下一篇:2022《朝花夕拾》读书笔记600字作文(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