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悉达多》读后感(整理3篇)

时间: 2024-06-22 栏目:优秀作文

《悉达多》读后感篇1

上周读完悉达多后,我一直处于精神富足的状态,我第一次感到精神世界的充盈和平静感,心情也一直保持着乐观,积极,当时的我很想直接写下读后感,但被琐事耽误一直拖延。快两周过去了,现在的我心情趋于平静,精神世界也少有波澜,现在的我再来回味这本书,并写下我客观的评论,似乎也是个不错的时机。

在读这本书的伊始,我就被他诗一般的语言和简练而优美的文字给迷住了,如果不是它简明线性的描述了悉达多的故事,我甚至以为我在看一本诗歌,那些整齐的排比,精美的词汇,充满哲理的语句,让我一下子着了迷,我坦诚之前的我从没有读过这样特别的书,也是第一次我感受到了诗意的魅力,感谢我读的这版书的译者姜乙,将这本德语书的美通过中文展现了出来。

悉达多,印度婆罗门之子,这本书讲述的就是一个简单的故事,一个悉达多从一个贵族成为沙门,从沙门成为世俗者,从世俗者成为船夫的故事。书只有小小一本,但这段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充满了悉达多对人的思考,对自我的思考,对世界的思考。黑塞描述了悉达多从出世到入世,又出世的.传奇经历,通过他每一次重大抉择前的契机和内心的思想历程,为我展现了一个宏大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里面有太多佛家,道家和西方哲学的思考,我觉得,和很多文学作品一样,这个世界里,爱依然是核心中的核心,这个精神世界展现了太多形式的爱,对自己的爱,对亲人的爱,对世界的爱,对世人的爱,让我动容。

思绪良久,我实在难以形容这本书对我的思想冲击有多大,囿于词穷,我很难表达他是怎样影响我的精神世界的,这有些遗憾了。但是在我读完这本书那天的晚上,我在睡前闭着眼推导了一遍悉达多的一生和他的心路历程时,我从心底感到震撼,感动,感到一些东西被打开了,让我对这个世界和人生有了一些新的看法和见解,那种感觉实在美妙,让现在的我依然能回味。我敬佩悉达多,我爱这个人物,我折服于他的思想,当然也折服于这部作品的作者,黑塞赫尔曼,看完这本书后我感觉我似乎找到了人生的新标杆,让我迫不及待去了解黑塞这个人,想去读他更多的作品,感谢这个伟大的作家,用这么美好的文字,描述了这样一个美好的故事,在我二十多岁的时候,给了我极大的精神力量。

我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推荐了悉达多这本书,当然我也知道并非所有人都能沉浸在这个故事中,可是我实在太喜爱了,难以抑制自己想要分享的欲望。这本书有太多内容值得回味,因此我会再看第二遍,等再次读完或许又有新的见解,届时我会再次记录下来,细细品味。

《悉达多》读后感篇2

万物既是确存也是虚妄,既是未生也已湮灭,既存善也藏恶,万物即“唵”。

悉达多初登场便是一个“完人”——“他已学会体认内在不朽的阿特曼,同宇宙合一”,“他将成长为伟大的贤士和僧侣,成长为婆罗门中的王”,“所有人都热爱悉达多,悉达多令所有人喜悦,所有人都对他兴致勃勃”。这三句话概括了青年悉达多在精神、修养以及社会地位方面的卓越,从当代社会角度来说,悉达多的起点无疑是所有人想达到却达不到的终点。可是,他自己却不快乐。他无法回答自己内心的疑问,他的灵魂得不到满足,他难以获得真正的宁静。于是他抛弃了婆罗门的身份,成为了一个沙门,去寻找“阿特曼”(即自我)。

第一站·受苦

沙门的生活带给他的是“忍受苦难”和“无我”。悉达多经受暴雨、酷暑、饥饿、奔波等现代人难以忍受的苦修,获得了身体的坚毅,可是他的心灵依旧未得满足。因为悉达多逐渐意识到受苦不过是暂时的麻痹自己,从而达到“无我”的状态;与此同时,“我”却消失了。他所经历的一切与他想要找到自我的的初衷有所背离。他也开始怀疑“教义”的意义。他看透了反复品读经书以图得道方式的局限性。在乔达摩这里,他印证了自己的看法,于是,他决定摆脱经书,身体力行去悟道——去体验、感受、拷问,无论是幻灭还是永生,他直面自己,决不逃避。

第二站·沉沦

他放弃僧侣的身份,踏入俗世生活。他经名妓的引荐成为了一名商人的文字官,他逐渐开始富有。他一开始抱着学习的态度体验一切,但财富、酒色终于腐蚀了他曾经坚毅的心灵。多年以后他回首过往,发现自己已经是一个平庸粗俗的中年人,他对自己感到恶心,他想到了自杀。

第三站·重生

在河边他意图寻死,却被“阿特曼”的觉醒所救:他意识到自己的灵魂选了一条与一般人不同的`道路——从智慧到愚昧,从坚韧到堕落。这条道路引他自杀以便造就他的重生:因为经历,才能厌倦,才能摆脱,才能参透。因为他不再是一个“完人”,所以他才能成为一个完人。他彻底自由,“他的胸中沸腾着喜悦”。在他的青年时代,在他见乔达摩之时,他即决定摆脱所有的圣贤法义,追寻自己的内心;数年之后,在他破败不堪的中年时代,他终于做到了。

第四站·佛陀

自此以后,他就栖息于河边。他彻底摆脱了修习经义,从凝视万物中获得启发和力量,尤其是凝视流动的河水。在他漫长的老年时代,在他栖居于河畔的数十年里,他彻悟到了时间和爱的奥义。时间并非一去不回,它是过去也是现在;爱并非是占有,也是包容、放手;最重要的是,万物既是确存也是虚妄,既是未生也已湮灭,既存善也藏恶,万物即“唵”(即圆满)。领悟至此,一位完人成为佛陀。

《悉达多》读后感篇3

有多长时间没与自己对话了?

乔达摩·悉达多本是同一个人,在本书里前者是第一位佛,是悉达多尊敬的佛,而悉达多一路从婆罗门儿子到沙门到商人到摆渡人到圣人,经历了世间的爱恨情仇,享受过金钱的诱惑、爱情的滋润和赌博的快感。他天生聪慧、外貌英俊,总能很快学会知识,却永远得不到满足。他一次次超脱,一次次自我对话,终于在他儿子离开他后,在又一次聆听河水的声音时,他明白了,醒悟了。

本书教会了我几点(当然我相信,下次再阅读,又有新的收获,毕竟,我还未来得及跟自己对话):

1、智慧是学不来的.。

智慧是不能言传的。一个有智慧的人如果想要把智慧讲给别人听,那些话一旦说出口来,反而会让人觉得很愚蠢。

语言无法将思想完全表达出来,思想一旦被语言表达出来,总是会与心中的原意有所不同,有所曲解,显得有点愚蠢。

2、成长,是自己的事。

没人可以限制你的成长,没人能够阻碍你的成长。想学时,就努力去学;不想学时,就放空自己。

为别人成长,最终只会成长为别人的俘虏,少了自己的思想。

3、有爱,才能真正释然。

刚进入城市的悉达多,对所有人都心存包容和理解,但却不是真正的佛,因为他心里没有爱。

当一个人什么都不爱的时候,他怎么能真正做到理解、体贴别人呢?

戒斋,戒欲,并不是不接触,而是你尝试过了,理解了,而能脱离出来,才能真正做到释然。

4、你是一切,一切是你。

怎么才能断定地上的石头就是石头呢?从形状?从成分?

这是一块石头。一段时间之后,它也许会化为泥土,它又会由泥土变成植物、动物或者人,从前我一定会说,这块石头仅仅是一块石头而已,它没有价值,它属于玛耶的世界,不过也许由于处在变化的循环里,它也能变成人和神灵,因此我也认为是重要的。这是从前我一定会想到的。可是现在我是这样想的,这块石头是一块石头,它也是动物、神和佛。

在不停地变化之中,你与一切,都不能分离。

5、不要在寻求某事物时而不去关注其他事物。

人们在有目的时,往往会忽略身边的其他事物,因为人们的身心已被那个目标占据,除此之外的事物都毫无价值。然而事实上,可能这些事物跟你的目标息息相关。

会思想,会等待,会斋戒。

如此,甚好。

与天和地对话,与自己对话。

    【优秀作文】栏目
  • 上一篇:暑假里的一件事作文(收集2篇)
  • 下一篇: 秋天的梧桐树作文(收集7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