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的春节我过的丰富多彩,不仅让孩子增长了见识,对家乡的春节风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且也给我及我的家人带来了很大的欢乐。
儿子今年是第三次回山东老家过春节,以前因为年龄小好多事情记忆模糊,再加上我平时很少和孩子谈及老家春节的礼仪和风俗,所以,因为对家乡风俗的不了解和有关春节知识的匮乏,儿子这次过春节闹了很多很多有趣的笑话,因此也给家中的老人带来了别具一格的欢乐。
我的家乡是山东省郓城县,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老家的春节习俗,最关键的是讲一下发生在我儿子身上的趣事。先讲一下老家的风俗吧:
我老家的春节是除夕夜前半夜(12点之前)睡觉,过了午夜12点就可以起床,谁家起的早,谁家就生活的好,挣的钱多。家里必须是男人先起床,男人起床后第一件事情要放鞭炮,先放几个两响炮(二脚蹬),再放一挂长鞭炮。接着家里的'女人和孩子要起床,女人起床后第一件事情是烧元宝给家中敬请的神仙送钱(用火纸折叠的元宝),即要给天爷爷(四个大元宝、一炷香、跪地磕四个头)、财神爷(四个大元宝、一炷香、跪地磕四个头)、财神奶奶(两个大元宝、一炷香、跪地磕两个头)、灶王爷(两个元宝、一炷香、跪地磕两个头)、门神爷(两个元宝、一炷香)。忙完这些后,还要在厕所的门前烧元宝,而且除夕夜至初一早晨太阳出来前不能使用厕所。
都忙完之后就要开始煮水饺,男人点火煮水,不能使用风箱,要烧芝麻桔,还不能折断,这预示来年的生活节节高。锅里要放上高层枣糕(至少四层的)。水开后煮水饺时,再放一挂长鞭炮。水饺煮熟后先摆供品,即先把盛好的水饺端给天爷爷、财神爷、灶王爷吃,还要多盛出几个碗(预示着家中人丁兴旺),然后家人一起吃饺子,家里的孩子除了要吃水饺,还必须要吃栆糕的顶层和蒜(吃栆糕的顶层预示着孩子将来可以进入到社会的顶层,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吃蒜预示着孩子聪明、会算账、数学好、记忆力好。)吃过年夜饭之后,晚辈要给长辈磕头拜年,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给自己家里的长辈拜年之后,要到村里各家各户去拜年。天亮之后,即使很困也要等到天黑才能睡觉,如果睡觉家中地里的庄稼就会歪倒。
老家还有很多的古老风俗,我就不一一说了,之所以详细的介绍以上的风俗,是因为我儿子因为这些风俗,给我家带来了阵阵的欢笑声,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孩子的纯真。和大家分享一下:
除夕夜儿子起床后,我带着儿子跟着奶奶一起烧元宝,儿子好奇的问:“奶奶,您烧这些干什么啊?”奶奶说:“这是给神仙送钱,他们保护着我们。”没想到儿子说:“奶奶,他保护您,这是您给他发的工资和年终奖金吗?”奶奶不知道怎么回答了,哈哈大笑起来,把我也逗笑了。
煮好饺子后,奶奶把饺子盛到小碗里做贡品摆到贡桌上后,家人才开始吃饺子。儿子感到很好奇,感觉为什么没人吃,还要在外面桌子上摆着饺子,就开始问:“奶奶,没人去外面吃饭,为什么把饺子放到外面的桌子上啊?”奶奶说:“那是给神仙吃的”。儿子说:“神仙怎么不来桌上吃啊?”这句话又把全家人都逗乐了。正吃着,儿子跑了出去,可是又立刻回来了,继续吃饺子,我也没在意。奶奶让他吃栆糕和蒜,说吃了以后会更聪明记忆力更好,没想到儿子说:“奶奶,让我妈妈多吃点,提高她的记忆力,因为她答应给我买玩具的事情老忘记。”这句话把我噎了半天,呵呵。
吃过饭后,儿子跑到外面突然又回来大声说:“奶奶,我刚才吃饭时数了小碗里有4个饺子,现在还是4个,神仙什么时间来吃,都凉了,妈妈天天说我吃饭磨蹭,神仙比我还磨蹭。”全家人被他这句话逗得快把肚子笑破了,这时我才明白刚才吃饭时他出去原来是看看小碗里有几个饺子。这孩子还真好玩。
吃过年夜饭后,晚辈要给长辈拜年,当然也要给家中的祖先和敬请的神仙磕头,我带着儿子一起给家中的祖先和长辈们磕头。而且儿子也收到了压岁钱。可是过了一会儿,儿子又过来问我:“妈妈,给谁磕头,谁就给我压岁钱吗?”我说:“应该是吧,但是给不给,应该看人的心意,你接到压岁钱后要说谢谢您之类的话要有礼貌,不能要,明白吗?如果你没收到妈妈给你补上。”儿子回答:“知道了。”大约过了一两天,儿子突然对我说:“妈妈,奶奶的没忘记,奶奶家的神仙忘记了,您给我补上吧。”“哈哈,”笑声再一次在奶奶家的院子里响起来。
最有意思的是老家的农村风俗是除夕夜到初一太阳出来之前这段时间不能使用厕所,儿子的生活习惯是每天早晨必须大便,这下把儿子给难住了,我说:“小孩子没事的,妈妈陪你去厕所”。这时奶奶故意逗儿子说:“大孙子,太阳还没出来呢,还能等一会吗”?没想到儿子说:“奶奶您不知道人有三急啊,这厕所还罢工,您刚才不是给他发工资了吗”?哈哈……
孩子虽然长大了,但对春节的文化风俗了解的太少了,我决定给孩子详细的讲解春节的文化礼仪知识与各地的风俗习惯。这对孩子的成长将有更大的帮助。
我今年的春节就是在和孩子的逗笑声中度过的,都说:“笑一笑,十年少”,这句话还真不假,和孩子一起过春节,虽然自己又长了一岁,但是心里却感觉很年轻,仿佛自己又回到了童年时代。和孩子一起回老家过春节感觉真好。
春节又称大年初一,是我国最隆重的节日。在那天,人们载歌载舞,尽情欢呼,什么耍龙灯.扭秧歌.放鞭炮等等等等,好不热闹。
春节这股暖风即将吹来,这时家家户户都搞起了“装修运动”。然后所谓“装修运动”可是是把家里打扮一下,好迎接春节。啊!还听不懂?“装修运动”就是贴春联.福字.门神等。看着邻居家“装修”得花花绿绿,我们家不甘示弱,也开始了“装修”。可是老天却非要和我们作对,他派“风老大”来到乱。一会儿他来“偷”对联;一会儿“拿”尘土“攻击”我们;一会儿她又来“捉”横披······几经周折,“装修运动”走算是结束了。走进我家一看,大脑里的词语都净化了,只剩下一个字:红。
“噼哩啪啦,噼哩啪啦。”我被一阵阵莫名奇妙的声音惊醒了,开始我还以为是闹钟,心想:“这天怎样试这铃!”睁眼才反应过来,这天是春节,那声音是烟花爆竹声。有的像开在天上的花儿,有的像切成一半的`西瓜,还有的像一张可爱的笑脸,各种各样的形状,美极啦!
吃完早饭,我和弟弟就迫不及待的起程了。去干什么?当然是去拜年了!然后说一句辞旧迎新的吉利话,还会有不小的“收获”呢!“我长大了,压岁钱不要了!”见一位aunt要给我钱,我连忙表示不要了。哪知他却说:“长大啦?好呀!再来10元!”春节这天,家家户户披红挂绿;“噼哩啪啦,噼哩啪啦”烟花爆竹声不断;节目也开始啦!这天的空气中除了节味儿,就是年味儿!
春节这股暖风来得快,走得也快。春节虽然已过,但余波仍然存在。然后节时的那股年味还未散尽,但新的太阳已经升起,应对我们的是新的一天。
春节,它让我明白了自我又长了一岁,职责又多了一成。新年新气象;新年新挑战;期望在牛年里我会“更牛”
扫一扫,摇一摇,咻一咻,这几个经典微信词,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
今年春节,我带着妹妹去堂哥、表哥家拜年,拜完年后,我们正要走,堂哥说:“你们为什么不在看会儿春晚节目呢?”我说:“好呀!”
节目再好看也不吸引人,咻一咻的图片最吸引人,只见堂哥拿出平板,三下五除二地打开一个页面,大家都围过去,干嘛呢,肯定是咻红包了,顿时房中传出一声“耶”,在另一间房中打牌的大人,也进来看了一下,但不知为什么,他们只看了几秒钟就走了。不管了“咻”重要,只见一个个“红包”正在向我们走来,我们又继续耶起来……
我的手指都酸了起来,好像越来越痛了,但我顾不了那么多,只想继续“咻”。
“咻、耶;咻咻、耶”无限循环足以让人心烦,但在我们的'眼中,那却是无限的快乐,虽然此时的我,手指早已酸痛难忍,但却忍不住那个耶字,与腹中的哈哈二字,“咻咻咻……”
虽然那天我的手被弄伤了,但却在“咻”中获得了无限的快乐,所以,这天是我一生中最烦恼而又最快乐的一天。
“啪嗒,啪嗒。”新年到了,大家都穿着新衣服,冲冲忙忙的赶到自己的家乡,放鞭炮,吃团圆饭。
晚上,我们吃过团圆饭,到外面放鞭,这时,我的表哥走了过来说:“等大人打牌的时候我们偷偷的到楼顶探险怎么样?我犹豫了一会儿,因为有一次白天的时候我在楼顶上去看究竟,就被吓的晚上睡觉尿裤子,更何况是晚上。接着表哥又悄悄对我说:“我们上去以后来吓新月,我们先走到底,然后喊鬼来了就马上往下跑。”
新月是我的妹妹,才7岁特别胆小。既然她就答因上去,那我也不能比她差。
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里,我们拿着手电筒,慢慢地走着,我的心里布不知怎么搞的一直想着一些妖魔鬼怪和可怕的事怎么也忘不掉。突然,手电筒被我的表哥关了,新月大声喊:“有鬼,有鬼,”我的心又一炸起来,我的表哥又打开电筒一看,原来是衣架挂着衣服,我说:“不要一惊一炸的.好不好,我都快得心脏病了,”我们又笑了起来,忘记了可怕的事,快到底了,旁边的事物更是恐怖,我已经做好了逃跑的准备。“鬼来了”我听到了口令后飞快的往下跑,新月哭了,她一声一声的喊着妈妈,我不知如何是好,心想又要进“军法处”了。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事使我终身难忘。
大家应该都知道过年要吃什么吧,不必多说,当然是香喷喷的粽子,当然,吃粽子前还有一个步骤,就是包粽子。
今天,我学会了包粽子,包粽子可不是件容易事,刚学包粽子的我就连包一个小粽子都要花费好多时间。下面,我就来讲讲怎么包粽子吧。要包粽子,材料是必不可少的,我与爷爷先准备好一片片大叶子,一条条绳子,一大碗米,一小碗肉。然后就可以开始了。爷爷先用两片叶子组成一片大叶子,弯一弯,弯成一个弧形,我也学着爷爷的样子,拿了两片叶子弯一弯,可是不管怎么弯,下面的弧形都太大了,爷爷说:“你可以将一片叶子往外拉一拉,这样后面留的叶子会长一点,这样稍微均衡一点。”我按爷爷的方法做了一遍,果然见效,爷爷继续包:只见他将米与肉倒进弧形里,将后面的叶子翻过来,封住前面的'口,“还有。”爷爷说“手一定要拿紧。”第一次,我拿的太松,米都掉了好多,第二次,我拿的太紧,把叶子都压破了,第三次,我不松不紧,终于成功了。最后,爷爷在粽子上系了一根绳子,然后说:“系绳子时要注意了,手必须要一直都拿着,不能松,绳子也要系紧。”我第一次把绳子系得太松,手一放,米全漏出来了。第二次,我系得很紧,米总算没漏,一个粽子在爷爷的指导下终于诞生了。
包粽子这件事真是看来来简单做起来难啊,当然,只有你亲手做,才会领会其中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