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未,我来到了我家车库前观察蚂蚁。
发现蚂蚁是由头、胸、腹、三对足和一对触角组成。蚂蚁们正忙碌着:有的运着食物踏着成功的步走进洞里;有的两手空空四处走动,好像在寻找食物:还有的在用触角交谈着。看到这里,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了一个疑问:它们这么弱小,是怎样生存到现在的呢?难道有什么神秘人物保护它们吗?带着这几个疑问,我决定做几个实验来验证一下。我先拿了一个空纸杯装来满满一杯自来水,往蚁穴旁狠狠一浇,许多蚂蚁被冲进了“汪洋大海”里,可是它们好像一点也不慌张,只是拼命泔游在一起,好像在做叠罗汉似的。过了一会儿,它们竟形成了一个橡皮擦大小的蚁团,往它们的对岸游去。到最后,只剩下十几只蚂蚁存活下来。我被它们的精神给震住了。我又来到另一个蚁穴,撕下一小块蛋糕放在蚁洞不远处,不一会儿,几只蚂蚁好像是闻到了香味,连忙往蛋糕走去。可是蚂蚁太少了,对这个“巨型蛋糕”来说,它们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使出吃奶的劲也纹丝不动。只见有几只泄了气的蚂蚁朝回走。难道它们抬不动就放弃了?不是的,它们是回去找同伴,过了一会儿,只见一排整齐的蚂蚁兵队朝蛋糕走来,围住蛋糕扛起就走,一起努力把蛋糕搬回家。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千万年以来保护弱小蚂蚁的那位神秘人物是谁,那就是团结。同学们,要是它们彼此不团结,它们能那么好的生存下来吗?不能。我们应该向团结的蚂蚁学习。
星期六,我和妈妈去奶奶家玩。
一进门,我就看见几只鸡在院子里吃谷子,我数了数,一共有五只鸡。看着这些鸡,我脑子里一闪,想起了老师布置的周末作文——我发现了什么。不如就写鸡好了!
于是,我跑过去仔细观察起来。那观察起来。那几只鸡见了我并没有逃跑,还在津津有味地吃着谷子。你瞧,那只大公鸡头也不抬,拼命地吃着食物,好像在说:“别抢,都是我的,都是我的!”真贪心,我正想把它赶走,突然发现它把小石子也吃了进去。这是怎么回事?我忙去问妈妈:“妈,鸡为什么吃石子呀?它会不会消化不良,会不会死掉呀?”妈妈说:“这我可不知道,你再去看看吧!”我只好又去观察了。
这一次我看得可认真了,眼睛都不眨一下。咦,那只鸡还在吃石子,却安然无恙。我不由得猜想起来:是鸡眼睛不好,把石子当谷子吃?不对,我看它眼睛可好了,专挑大的谷子吃。是鸡饿极了什么都吃?也不对,鸡不可能每天都这么饿。
到底是为什么呢?我苦思冥想。最后,我跑进房间,翻出《十万个为什么》找了起来。因为我想快点找到,只是随便翻了翻,怎么也找不到。俗话说得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吸取了上一回的教训,认真地一页一页地看。最后,它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书上说,鸡吃石子是为了帮助消化。我这才恍然大悟。
我把答案告诉了妈妈,妈妈夸我是个聪明的孩子。我听了,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从这次的发现中,我明白了,许多事情都是靠观察得来的。我以后一定会睁大眼睛,好好看世界。
我发现了鸡吃石子的秘密
生活中,好多的发现都要我们去仔细观察,而我的这个发现却是一个无意中的发现。
一天,我泡了一杯冰糖水,因为冰糖还没有完全溶化,所以我拿了一支筷子准备搅拌一下,这时,我惊奇的发现插在玻璃杯里的筷子竟然“折”成了两段。我忙将筷子拿出来,咦!筷子怎么复原了?难道是我看花眼了?于是我又将筷子放进水里,筷子又神奇的“折”断了,等我再次将筷子拿出时,它依然完好无损。
我把这“怪事”讲给妈妈听,希望妈妈能告诉我谜底,可妈妈却神秘地笑笑,说:“那得靠你自己找答案”,“看我的吧!”说完,我一溜烟跑到了附近的书店,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疑惑终于在《十万个为什么》里找到了答案。原来当筷子在进入水中时,光线会被折射成一个角度,所以我们看到它想着断了似的。
从书中我还知道了:如果把筷子放进盐水里会出现“折”成三段的现象呢!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原来在杯子里,上层是清水,下层是盐水,筷子浸入水中后,会被折射出一个角度,而下层的盐水因为密度比水大,所以折射的角度更大一些。这样,在空气清水盐水这三种介质中,我们看到的筷子就好像是被折成了三段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发现呀!我不但了解了光线与筷子之间的奥秘,还懂得了“处处皆学问”这个道理。
今天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我在池塘边悠闲地散步,边走边看,看着美丽的风景,我的心情很是舒畅。
就在我刚想坐下休息时,我发现了一只绿色的大青蛙正蹲在一片和它一样的颜色的荷叶上。我仔细地观察着它,这只青蛙的眼睛大大的,身穿一件“绿大衣”,一副很悠闲自得的样子。这时飞来一只蚊子。它飞呀飞呀,那只青蛙突然一伸舌头,把蚊子卷进了嘴里,吃掉了。这只青蛙舌头伸了十几厘米长,可把我吓了一跳。就在我想继续观察时,这只青蛙跳进了水里,它溅起的水花还蹦到了我的脸上。
过了一会儿,那只青蛙又跳了出来,这时它的身后多了几只小蝌蚪。我想:难道这只青蛙刚刚是去找宝宝了?可是我刚才想好时就又发现了一只孑孓。要知道这孑孓可是小蝌蚪的最爱呀!果然这几只小蝌蚪很快就捉住了那只落荒而逃的小孑孓,当它们准备“吃饭”时,又有一只孑孓误闯“青蛙窝”了。很快小蝌蚪们又开始追逐那只小孑孓了,可小孑孓哪有小蝌蚪游的快呢?就这样,这群小家伙们狠狠地饱餐了一顿,并练了练捕食本领。这让我发现了自然界里的弱肉强食的规律。
回到家后,我又总结了一下:在自然界中,每种动物都必须有自己的“武器”,不然它是生存不下去的。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自然界的弱肉强食是残酷的,也是不能改变的,因为它是一个规律。
语文,有它的语言美、表现美;物理,有它的简约美、对称美;英语,有它的发音美、句式美······各个学科都有其不同的美,而我终于发现了数学的美。
第一美·构图美
数学当中的旋转、平移、对称总能把一个简单的图形变得多样,一个图形就可能有几十种不同的变化。甲秀楼是贵阳乃至贵州的名楼,它的构造是利用了轴对称的数学知识;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外闻名,气势宏伟,磅礴壮观,可又有谁想到它也是利用了轴对称构造而成的呢?
第二美·逻辑美
数学中的几何证明题,虽然在生活中没有广泛的使用,但当你解出一道道证明题时,当你看着你写的一长串证明过程时,你内心是自豪的,充斥着成就感。一道证明题可以有多种解法,有的稍简便,有的较复杂。在证一道证明题时,也有多种切入点——从第一个条件开始,从问题来反推,从······
第三美·计算美
数学在开始无非就是一个学计算而又多样性的学科。它的计算由简单到复杂,再到后来引进的各种简便计算,平时要写好几步又易错的题目,在利用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等计算方法后,使计算效率高而准,还节省了不少学习时间分配到其他学科上。
每个学科都有各自的特点,各自的美。它们的美无处不在,或许在生活中,或许在学习上。但无论它们的美在哪,都可以确定一点——它们影响着你的一生。
大千世界真是无所不有,有时侯解决问题的办法会很奇妙,往往这些奥妙会被一些有心人所发现。就用我来打个比方吧,最近我就发现了一个新原理,踩扁了的乒乓球遇到热水就会恢复原状。
上周日,我和妈妈来到体育馆打乒乓球。我们刚打到兴头上,可是不幸降临在我的头上,我发了一个高球,妈妈一个扣杀把球打到了球桌外,于是我去捡球,一不小心把乒乓球踩扁了。完了,完了,这可是我用积攒一周的零用钱买的“红双喜”三星球啊,再买一个又要攒一个礼拜了。妈妈走过来,看到我狼狈的样子,笑了笑说:“没事,没事,我可以把它再变圆”。我绝望地说:“怎么可能呢?都扁成这个样子了,肯定是没什么办法了!”妈妈开玩笑似地说:“你看着吧!我马上用魔法将它变回来。”说着拧开了装开水的杯子,将乒乓球放了进去,又说:“过一会儿你再看。”我将信将疑,但只有耐心地等待了。过了大概5分钟的的时间,妈妈把乒乓球从杯子里取出来,我目瞪口呆,刚刚踩扁的乒乓球奇迹般得变圆了。“这怎么可能?”我惊奇地问:“到底怎么回事,踩扁的乒乓球怎么会复园呢?”妈妈笑着告诉我原因。原来空气是会热胀冷缩的,水是热的,乒乓球里的空气受热一膨胀,固然会把乒乓球变回原形。
这就是科学的力量!
科学真是无处不在,它在生活中,它也在学习中,只要你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只要你有一颗留心发现的心,在生活中当一个有心人,科学往往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吧!从身边的每一个小细节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就让科学造福于我们人类吧!
我家门前是一条马路,原来两边光秃秃的,没有种树,去年春天,园林工人在这条马路两边种植了许多櫆树,小树发芽了,长叶了,我心里真高兴!
可盛夏时,我发现,有些小树枯萎了有些小树成了一根木棍,还有一些小树被人锯了,我觉得很奇怪,于是,我对小树的死因尽行了调查。首先我用步量法测量了树之间的距离和种树带的长度,统计新种树量,考察了周围的环境,还画了图拍了照。结果,我发现在300多米的道路两旁,每隔5米种1棵树,道路两旁共种愧树128棵,其中成活89棵,死亡39棵,四树大多集中在集贸市场上,其中小吃店前12棵,菜摊、肉摊前17棵,楼院门口6棵小树。
经过进一步调查,我发现小树非死亡的原因是因为有的个体摊往树坑里倒脏水,他们做饭的锅和火离小树不到一米,使小树受到水烫、火烧、烟熏而导致死亡。有的个体摊贩只顾用小树做重物的支架,使小树早承重,造成跟不稳而死亡。有的个体摊贩只顾眼前利益,为使自己的地盘大一些,就用水泥吧树坑填满,使小树无法呼吸水分而死亡。还有的是集贸市场上人多车多,许多小树被人和车辆碰撞致死。综合调查情况,我提出以下建议:园林部门与集贸市场管理部门加强合作,坚决制止毁树的不良现象,并与个体摊主定保护绿化成果合同书,制定一些具体措施,做到护树有奖,毁树必罚。
每次我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的时候,手上都会出现许多的小泡泡,在灯光的照射下,仔细观察这些小泡泡,我发现了一种很有趣的现象。有了光的照射,在小泡泡上竟然能看到五颜六色的彩虹。由于泡泡的形状不一样,在太阳光的照耀下,这些彩虹形状各异,有的呈现弯弯的月牙形,有的呈现直条形的,还有的一圈一圈的彩条像极了棒棒糖,更为神奇的是这些彩虹还会流动呢。
我还做过吹泡泡的实验,自己动手用在水里添加上适量的洗衣液或洗衣粉(洗发水也行),用吸管蘸上水,对着吸管慢慢地吹,能吹出许多透明的泡泡,在太阳光的照耀下,这些轻盈的泡泡也是彩色的,真是有趣极了!
每次做这种实验的时候,会有很多的疑问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为什么这些泡泡在灯光或阳光的照射下会出现彩虹?为什么这些彩虹还会流动?
爸爸妈妈也没能告诉我答案,我只好去询问我的百科全书,书中是这样解释的:肥皂膜本身是无色的,就像一张透明的玻璃纸一样,阳光在肥皂膜的正面和背面都会产生反射。当阳光穿过正面,遇到了背面,立刻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光线回到正面,又会引起一定的反射。阳光是由7种单色光组成的,如果在肥皂薄膜的某一处恰好使得两股反射回来的红光相互抵消了,在这个地方看到的就是失去了红光的阳光,看上去就是蓝绿色。而在另一部分,某种色光得到了加强,呈现出来的就是另一种颜色。肥皂泡就是这样把阳光分解,呈现色彩斑斓的图案。
通过动手做实验和查找资料,我不仅发现了这种现象的有趣神奇,而且还明白了出现这种有趣现象的原因。同学们,一起努力,让我们做个爱观察勤动脑的小小科学家吧!
一天,我正吃着早饭,早饭是一个鸡蛋和一碗粥。忽然,我想起科学课上老师做的一个实验,那就是把一个煮熟了的鸡蛋,放在桌子上旋转。于是,我就把鸡蛋放在桌子上转了几下,还真能旋转。我又在想:“既然这个熟鸡蛋能够在桌子上转动,但不知道生鸡蛋能不能?生鸡蛋比熟鸡蛋转的时间长还是短呢?”带着这个疑问,我放下筷子,走进厨房,从冰箱里拿了一个生鸡蛋出来。
两只鸡蛋转动的时候,我发现:生鸡蛋总是一会儿晃到这儿,一会儿晃到那儿,而熟鸡蛋总是在原来的地方旋转。另外,生鸡蛋比熟鸡蛋转的时间要长一些。
“为什么生鸡蛋要比熟鸡蛋转的时间要长一些呢?”我迷思苦想,就是想不通,愣在那里。
爸爸见我傻愣愣地望着那两个鸡蛋,就问:“军军,快点吃早饭呀,看着这两个鸡蛋有什么好玩的?再不吃粥就要冷了。”我听了爸爸的话,连忙拿起筷子,边吃边想。
爸爸见我魂不守舍的样子,问道:“怎么了,有什么问题?”我好奇地问爸爸:“为什么生鸡蛋要比熟鸡蛋转的时间要长一些呢?”爸爸笑着对我说:“因为生鸡蛋里面是液体,转的时候,里面的蛋白和蛋黄不稳定,会摇来摇去,熟鸡蛋可就不同了,里面的蛋白和蛋黄已经粘在一起,变成了固体,所以它在转动的时候,就不会摇来摇去了。”听完爸爸的话,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这个时候,爸爸又催促道:“快点吃,再不吃就要迟到了。”我非快地吃完了早饭,赶紧去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