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弟子规的第一天,蔡老师教我们背诵弟子规的总叙。其中“有馀力,则是学文。”这句话中蔡老师给我们做了解释。
蔡老师说这个“则”字看得出有更积极的意义。“则”是“就是”的.意思,是说一有余力,就立刻去办“文学”的事。孔子曾说“质胜文则野”,一个人本质虽然很好,若缺少礼仪才艺的熏习,就不免租野鄙陋。有一次,孔子的大弟子子路,向孔子问道:“南山有一种竹子,天生就很直砍下来当作箭,可以射穿犀牛皮。本质好就可以了,何必再学习呢?”孔子说:“如果箭尾再加上羽毛,箭头装上箭簇,射入皮草不是更深更准吗?”这说明有好的本质,再加上羽毛箭簇的修饰,就会有更好的成绩。所以,孔子对学生的期望是成为“文质彬彬”的君子,也就是“文”和“质”的均衡发展的君子。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弟子规》让我从中受益很多,如同一汪甘甜的泉水,滋养着我的心灵。
《弟子规》中的句子很简短,背起来琅琅上口,但是蕴含的道理很深刻。当我读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时,我有很深的感触。以前我看见电视上有些孩子,妈妈一说他,他总是一脸的不耐烦,有的大哭大叫,和家人顶嘴,有的甚至离家出走。自从看了《弟子规》,我觉得他们的做法是不对的,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养育大,很不容易,他们却这么任性,他们应该理解父母的苦心,做一个好孩子。
《弟子规》不仅教我懂事,还在培养生活习惯方面教会了我很多。“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这短短的几个字,很细致地告诉我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以及做一名学生应该注意的仪容仪表。现在,我一放学回家先是把手洗的干干净净,衣服叠的平平整整,上学的时候穿上整洁的`校服,收拾的精精干干的,妈妈直夸我的习惯好,我在心里偷着乐,都是《弟子规》教我的呀!
我爱读《弟子规》,因为它让我明白了很多事理;让我在点点滴滴中培养生活好习惯。《弟子规》陪伴我成长!
今天,天空阴沉沉的,太阳躲到云彩里睡大觉了。我拿起了《弟子规》这本书,细细地品读起来。读到“父母叫,须静听;父母责,须顺承”时,我深受启发。
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让父母生气、伤心。读到这里我感到非常惭愧。平时,每当爸爸妈妈教育我怎么做人处事时,我只会一只耳朵听,一只耳朵扔,把它当做耳旁风,根本不放在心上。我要是做错了事,爸妈说我,我会想尽一切办法为自己辩护,把黑板说成白板才罢休,有时气得爸妈哭笑不得。
总之,通过学习《弟子规》使我受益匪浅,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以后要做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再也不让爸爸妈妈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