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门前有一棵桂树,这不是一般八月会极其旺盛的桂树,而是一棵四季桂,一棵四季飘香的桂,一棵满载着生命之诗意的桂。
在我印象中,树在春天会开出满枝繁花,如斑斓的花伞,如纯洁的浮云,如柔软松弛的棉絮。夏天总是树最辉煌的时刻,这时它会尽情舒展自己青翠婀娜的树枝,用浓密的绿荫掩盖脆弱的花草。秋天的树恰是一团赤火,清爽的风将它们从翠绿吹到深红,赤火盖住了秋天的悲凉却掩不住生命的激情。当冬日的寒风吹落树头的枯叶,当黄叶打着旋儿回到大地时,一切都回到了最初的原点。
桂树生来就不同与一般的树,“十里桂花香”诠释了桂树千古以来浓烈的芬芳。含蓄的桂花羞涩地躲在绿叶后面,如同一位害羞的女子,她极力想用宽大的绿叶遮住自己娇嫩的.脸蛋,但没有什么可以挡住她清秀的容颜,她诱人的芬芳深深浸入人的心灵,在观赏者心中烙下深深的印。除此之外便是绿叶,江南的桂树总是常青的,不论是春季嫩绿的新叶,还是夏秋翠绿的叶或者寒冬深绿的老叶,无不让人体会到无限的活力。
四季桂,没有真正属于它的花时,却从阳春绿到寒冬,以一缕幽香悄悄芬芳了每一个白天和夜晚。我并没有刻意闻过它的芬香,也没有真正赏过她的美,只在几次中秋佳节,它和着皎洁醇厚的月色袅娜而来,以淡淡芬芳将我萦绕,却让我不由得深深吸气,仿佛要把它们整个地吸进去。我相信我吸到的不只是四季桂的芬芳,更是它的那份低调隐忍的安然宁静,那份来自生命深处的浓浓诗意。
人生之中有太多的悲欢之事,往往看窗外花开花落望天边云卷云舒便能使我们百感交集。在岁月的长河里,这四季桂是独特的一道风景,“夜静春山空”的时候,它乘着月色而来,只为安静的人奉上一瓣心香。四季桂没有树的繁华,没有花的灿烂,但它却以淡淡绿意幽幽芬香散发着生命深处的美丽。它没有太多人的吹捧,也不需要人的夸奖与诗的赞颂,在平凡的生活中,她守着自己宁静的心,永远活得安闲,活得自由!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该守住自己宁静的心呢?也许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喧嚣纷繁之中找到自己回家的路。
生命可以像一条奔流不息的江水,在奔波中寻找充实的乐趣;生命可以像一朵娇艳的牡丹,在拼搏中寻找成功的喜悦;生命也可以像一棵四季桂,在宁和中寻找生命的诗意。
大自然是美妙的,在忙碌之中不妨停下脚步,享受一下恬静与和悦,听一听自己的心声,感受生命中宁静之诗意。
有人说,秋天是一年四季中最有诗意的季节,而冬天是最没有诗意的季节。可我认为冬天才是最有诗意的季节。特别是那个冬天。
固然,冬天是萧索孤寂的。我在寒冬中逆风而行,心也被这风吹得孤寂荒芜。我考砸了。卷子发下来的那一刻,我就傻了。一直自信的我在红色的分数下颓唐了。周围同学的欢声笑语仿佛如近在耳畔的讥笑,又像是远在天边的声音。
我晕眩地走出教室。冬日的夜晚来得很快,马路两边的路灯发出微软的星光。我失魂落魄地在雪地上走。在昏暗的灯光下,我更加晕眩了。周围好像一个人也没有,马路上也空荡荡的,偶尔飞驰而来的车把空气撕裂,风猛烈地刮在我脸上,伴随的还有刺耳的鸣笛声。就连风也要嘲笑我。没人,没绿色,没心情……我的心从落魄变成了对寒冷孤寂的不满,又变成了对冬天的'不满。“这是什么世道啊,考试考砸了还遇到这种鬼天气!”我低声嘟囔着,伸出冻伤的手擦了擦鼻涕。
“冬天,就是这么没有意思么?”
“你以为哪!”我对这句话有点气愤,不知是谁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跟我作对。突然,我意识到了什么,难道是……?
我猛一回头,还真是他。他当是没看见我注意他,还在那边站着装酷,如雪中的一座雕塑。
“你今天破例啊!”我不禁有点吃惊他出现在这里,又想打断他旁若无人的站姿。
“还不是为了你,这么晚不回家,考砸了也不用这样吧。早上出门前还吹牛,现在蔫了吧。”
“你怎么知道今天考试啊?”我好象突然想起什么,“哦,家校通干的好事。”
我与爸爸走在雪地里,父子间只有那么几句。他几次想打破僵局,被我冷淡的表情弹了回去。一路无语……
“你看灯下的雪花好美啊。”他冷不叮爆出一句话。我不想看,也懒得理他。“真的,你看嘛。”我有点好奇,又觉得他很好笑,就抬头看,算是给点面子,反正今天心情不好,不如随便看几眼。我抬头看,一团团,一片片雪花在一点点灯光下旋转,飞舞。有几片不小心沾到灯罩上,迅速消失了。这如梦一般充满诗意的景色,我怎么没发现呢!刚才只有昏暗的景色,我怎么没发现呢!刚才只有昏暗的光的灯,现在成了有魔法的神柱,在寒风中创造出梦境。我的心情一下子好多了,冰冷的心一下子迸溅出温暖的火花,如冬日的精灵,飞舞在诗的梦境中。
用爱心吐露真情,用爱心触动心灵,这一瞬是最美的诗意。——题记。
一阵绵绵春雨过后,新叶焕发生机,娇嫩欲滴。我走在公园里,来到一片安静的场地。一位老爷爷静静地坐在长椅上,他戴着一顶黑帽子,黑色的古旧的墨镜罩着眼睛。那墨镜透不过半点光亮,不觉让人想起墨镜下失神的眼睛。老人干瘦的手从衣袖里伸出来,握着拐杖,发黄的皮肤有几分憔悴。长椅旁边几步远的位置有个小女孩,她乌黑的头发高高扎起,眼睛大而传神,红扑扑的小脸格外可爱。她时而望着树叶上的雨珠,时而低头看停在小草上的蝴蝶,又时而追着麻雀跑。
一阵风吹过,老人的帽子在空中划了一个弧线,落在草地上。老人有些惊慌,用手在长椅上摸了摸,又用拐杖在四周划了划,但仍没有找到帽子。冷冷的风却丝毫不留情地吹着。他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脸上写满了无助。与此同时,那个小女孩正在追逐蝴蝶,恰巧跑到了帽子旁边。她看了看帽子,又看了看老人,然后拾起了帽子,蹦蹦跳跳地跑到老人旁边,拿起老人的手把帽子塞了进去。我清楚地看到老人微微一怔,无助的'表情慢慢融化了,漾起一片微笑,皱纹似乎都少了。小女孩也笑了,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大眼睛一眨一眨很是可爱。我想老人的心里一定能看到小女孩的笑吧,一定能看到她天真无邪的眼睛。温暖已通过帽子传递,我虽是远处的旁观者,却也受到了感染,微笑地看着这一切。
我从未想过一个小小的动作也能创造如此的美丽,使我的内心一直波澜未平。简单的动作也有深蕴,因为它包含了爱心与善良。我虽是旁观者,但内心却被一些东西撞击着、吸引着。
记得那一幕过后,太阳从云层中出来了,阳光轻柔地笼罩着他们。也让我心中春暖花开。那一刻,我发现了诗意——“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那是触动心灵的诗意。
教师点评:这篇文章从小处着眼,撷取了生活中感人的细节为我们展现生活的诗意。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善于感受美的心灵,我手写我心,抒写对生活的理解与热情。写人描写细致生动,能突出人物特点。景物描写恰到好处,增添了文章的诗意。
生活中并不缺少诗意的眼睛,而是缺少品尝诗意的心情,当我们稍息片刻用心去看眼前的世界时,你会发现恬静的心态、默契的配合、不懈的努力都可以称为诗卷中绚丽的章节。
清晨。
一抹阳光洒在窗台上,我用双手捧着这大自然最美丽的馈赠。不安分的阳光总是透过窗帘的蔓纱均匀的铺在地上,像一滩柔软的细沙,调皮地在我的指间穿梭往来。打开窗帘,和煦的`阳光跳跃在我的周身,微微的暖意包裹着我,全然的放松,使我在刹那间飘然欲飞。想象,窗帘、我、房间都镀上一层金色的花边,犹如一幅清新靓丽的油画吧。
倘有暖风拂过,更添诗意盎然。
走出房间。
看见母亲正为父亲系鞋带,母亲的长发从脸庞垂下,嘴角的微抿,勾勒出一道温柔的弧线,她纤细的手指在鞋带中穿梭,回旋,拉系,一个精巧的蝴蝶结便优雅的挺立在运动鞋上,父亲柔和的目光像一潭深邃的湖水,仿佛已然沉醉了千年。穿过空气中那些氤氲的阳光和浮尘,我望着他们。他们四目交错的瞬间,相视一笑,默然无语,只有灿若春天的笑脸。
那短短的鞋带传递了爱的真谛,这,何尝不是一种诗意?。
傍晚。
漫步于小巷中,西沉的红日,仿佛醺醺欲醉般,缕缕橘红染满天际。倏地,一阵悠扬的琴声随着徐徐清风轻轻飘进我的耳朵,循着琴声,我走到一间小屋前,正要屏着呼吸纵情欣赏着琴声时,叮叮咚咚之声骤然止住。我不禁向里张望,只见古朴的钢琴前,坐着七八岁的小女孩,可她的眼睛已经失去了同龄人双眸明亮的光彩,原来她……突然,我的心中像被某种张力压制着似的,难以置信,奏出如此动听的音符的她,脸上透出一种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坚毅。
夕阳映照她如花的笑颜,我的心中,被一种神圣而磅礴的诗意填满……
夜晚,我半倚在床边,星星点点的光亮透过细密的纱窗倾泻在我身上。我想,人为何要去深山高谷中寻觅诗韵?生活原本如诗,只是人的心灵被世俗填的太满。愈是贪心,愈是疲惫,才会更加远离诗意。
打开心灵,便能拥抱诗意。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静观人世悲欢,漫随天上云卷舒,任由月亮阴晴圆缺。
——题记
庭前之花开花落
入秋时分,天气微微凉,我独身伫立在园中庭前,望着那还有些许残存的花瓣附在树枝上,地上是零零落落的枯枝败叶。我心中仍有一心结未曾想个明白,心烦着,郁闷着,我不禁踩着碎叶,沉默地在庭前徘徊。一阵风吹过,树上的几朵花瓣被吹打下来,悠悠然地在空中旋着圈,可能是有些许不舍,良久,才静静地落在地上,一动不动。那一瞬间,我仿佛释然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啊,本是从泥土里孕育出来的,终究是要回归到泥土里。就算落得个“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又何妨?
人世之悲欢离合
人间世俗中有太多尘纷杂念,悲欢离合。过多地庸俗物质扰乱我们的心,迷茫前方的路。每天在名利竞争中奋斗,活得好累。我真想追随陶渊明的脚步,每天过着那“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悠闲生活,即使没有名利的纷争,荣誉的`享受,但只要不违背内心深处的意愿,像陶大诗人“夕露沾我衣,但使愿无违”便可好。
天上之云卷舒
我放眼望去,天上是一望无际的辽阔,像是涂上了大片大片的蓝色颜料。天上有许多千变万化的云,时卷时舒。我追随者彩云的步伐,奔跑了起来,妄想着可以超越它们。直到疲惫不堪之时,方才停下,虽心中有些许不服气,却又想到“不强求,随遇既安”“漫随天外云卷云舒”,随它去吧。放手,也是一种境界。
月亮之阴晴圆缺
夜时,我倚在窗前,周围是一片的冷清,我唯独带着满满的心事,与月亮为友,与寂寞作伴,真有一种“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感受。陪我说话的,便只有月了。望月,犹记得,儿时歌谣“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犹记得,“小时不适月,呼作白玉盘”的天真童趣。人无完人,月也有阴晴圆缺,我仿佛明白,对待某些事不必太过于执着,要想得开来。
生活中,有无所不在之感悟,有世间万物之精彩。何不让我们怀着一颗细腻的心,去感受那生活中的诗意。
在这偌大的世界里,四时之景,各有不同,亦皆有其诗意之美。
“不知细叶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天是一年中的大好时节,而在春天来临之时,杨柳便成了最好的使者。当被禁锢了一冬的种子冲出泥土的束缚,伸出它们倔强的头颅,好奇地注视这新新世界时,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远处山坡上的小草的绿意时隐时现,宛如微漾的水波;山篦下的各种野花绽放出她们美丽的.笑脸;小河上久封的冰雪开始融化……然而,在这百花齐放的时候,杨柳却以她不卑不亢的姿态迎接春天:当你跟随柳絮的脚步找到那树的时候,那似少女之垂发的柳枝怎能不让你浮想联翩?“引得春风渡玉关”的柳树将春天的讯息传递给了万物生灵,当我们从冬日的寒冷中解放出来欣慰地欣赏着一地春色时,你可曾注意到那身后的柳树却也满含粲然笑意?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孟夏紧跟着季春的尾声悄然而至:发觉春天那独有的温暖已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夏日的骄阳似火。蕃杂的花儿们低下她们高傲的头,此时却唯有出之淤泥而不染、濯所清涟而不妖的荷花婷婷玉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婷婷净直。”原来到了夏天才能更好体会荷花的深刻内涵。她们高贵而孤独的活着,或许在现如今这个社会里真正能懂得荷花并为之相伴的,非蜻蜓莫属了……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季似乎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季节,火一般红的枫叶却为这“悲寂廖”的秋天徒增一份喜悦,当杜牧为之驻足时,它们就注定了留芳千古。纷纷扬扬的红叶飘落,却洒下一地的寂寞,不要说她们从此结束生命,“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看着这满眼繁华,将自己胸中大志寄托在了这一片片归于土地的枫叶上,而那枫叶似乎也有了灵性,有诗人在萧瑟的秋风中无语凝望。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花落下,不甘寂寞地停留在了那一棵棵枯树上,军营中的岑参默默看着这一切,看雪成梨花,纵然是寒风凛冽,它们仍然将生命怒放在冬天。而生活中中原的雪刚静静地覆盖在瑟索的小麦上,当麦子们逐渐恢复了体温,却看见了冷之彻骨的雪花一层又一层的堆积成布衾……
原来在这世界里,春天的杨柳,夏日的荷花,秋季的红叶,严冬的白雪,各有不同,亦皆有其独特的诗意之美。
暮然回首,那一间破旧的老屋,照亮了我心底那份最深、最重的思念,而那一片美丽的蔬菜地,则成了我心中的永恒。原来熟悉的地方也有诗意。
回到那熟悉的老家,泛黄的白墙。乌黑的瓦砾,一切的一切让我的心无比激动。门前的大树早已茂盛,家养的鸡鸭在那儿叽叽咕咕地叫着,童年的一幕幕在脑袋里回放,四处张望,却不见外婆的身影,但当目光落在那一片田地上时,却看到一个瘦弱的老人正提着一个水壶,忙于蔬菜之间,我赶忙跑向外婆,我的内心像开了花似的。
来到外婆面前,却免不了有些尴尬,她那洗了有点泛黄的衣服上缝了几个补丁,一双沾满泥土的布鞋格外显眼,粗糙的双手上还绕了些胶布,瘦弱的身子仿佛一下就能被风吹倒,外婆朝我笑了笑,脸上的皱纹挤在了一起,皮肤黝黑黝黑的,依然散发着一份如泥土般的活力。
我小心翼翼地问外婆:“外婆,你在干什么?”“我在给蔬菜浇水呢,这蔬菜可新鲜了,一点污染也没有,等以后成熟了就带给你吃,保证让你长得健康。”外婆满脸自豪。我笑了笑,心理满是感激,对外婆说:“外婆,您也累了,咱们回家吧!”我拉了拉外婆破旧的`衣服,却被外婆回绝道:“回去什么呀?我不累,这蔬菜正好是长高的时候,必须每天让它喝足水才能长大,我看到这些蔬菜就想到囡囡,这些蔬菜不精心呵护,以后怎么给我们家囡囡吃啊?”顿时,鼻子不禁有些酸涩,这份酸叫感动,感动于外婆那纯粹的诗意般的爱。外婆就这样弯着背穿梭在田垄间。夕阳西下,粉红的晚霞与外婆构成了一幅诗意的画卷,那一刻,着画卷是一种醇厚的胜过琼浆玉液的爱。
天色渐渐暗下来,羊肠小道也有些看不清,我搀扶着外婆一起回家。“囡囡,回城以后,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好好学习,外婆在乡下给你种蔬菜吃呢。”外婆不断叮嘱道。又一次,我被外婆的爱所感动,那一片绿悠悠的田地,是对外婆最好的诠释。
月色填满了整个池塘,随着清风微微婆娑着飘渺的雾气,吹向毫无边界的地方,而我却被那片田地所深深吸引,对我来说那是多么有诗意的一幅真正属于我的画卷!
诗意是那熟悉的老家,诗意是那美丽的田地,诗意更是外婆对我那最纯真的爱以及这份爱中渗透着的对生活的乐观与坚定。
生活并不缺乏诗意,缺乏的是发现诗意的眼睛。
每一个季节都是美好的,春天的“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夏天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秋天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冬天的“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无一不体现了大自然的`美。其中的诗意,我们似乎都曾经体味过。
大自然给我们展示了许多风景,但我们却甚少发现其中的诗意,更不能如古人出口成诗。“诗意”,只有活在具体境遇里面的人,有所感悟,并达到美的情思境界,才能体味出来。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任何时代都会出伟大的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句传颂千古,他们发现的诗意,令我们千年之后的后生小子们都深受感染。有道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只要突破了那层神秘的膜,练出一双诗眼,就会发现其实诗意随处都有,作诗吟唱也是触手可及,并非登天之难事。伟大诗人的诗都取材于身边,有什么奇怪呢?那些格律、平仄,也都是从黎民百姓哼唱的小曲演变而来的,非常自然。我们在身边发现了诗意,也许也会变成想象中拥有高雅艺术的诗人呢。
于是,又想到了苏轼,他那豪放派诗词告诉我们,寻觅诗意,创作诗词,几乎都与生活密切相关,都是丰富经历和深厚感触迸出的火花。
我们周围的景色,被古人的一首首诗、一阙阙词描绘出了不同的精神境界,被赋予了伟大的品质。与其说是诗人的一种涵养,倒不如说是诗人的一种独特的视角,使一事一物具有了诗意。当我们在语文老师的启迪下,赞叹一首诗的手法之巧、功力之深时,却忽略了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仔细体会、换一种视角,我们也能够感觉出同样的或别样的情感,发现诗意就在我们的身边;如果抓住这束灵感火花,构思挥毫,诗作就出来了。
“当庭始觉春风贵,带雨方知国色寒。”只有充分理解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所作所为,所感所悟,才写得出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
诗意,从生活中来,从身边取材,从美去感受。让我们睁大眼睛,不断地去发现诗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