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辽宁省博物馆参观记

时间: 2021-01-03 栏目:一年级作文

辽宁省博物馆参观记

今天,天气晴朗。妈妈开车带我去市政府的辽宁省博物馆参观,我喜出望外。那里人山人海。参观的人排起了长龙。我们排了约一个小时,才进入展厅。

中国青铜时代钟鼎的纹饰,主题大多与天文天历相关(见《说钟鸣鼎食》),辽博展出的两件铜鼎亦是如此。这里只计算一下它们上面的乳钉(或圆泡)纹的数量关系。其一,鼎为四方,每面乳钉布设呈“凹”形。每面下方横列乳钉20×3=60个合六十甲子之数,四方计240合十年的节气数。单面左右侧竖列各为6×3=18个合计36为十月太阳历一月的天数,如果不计角上与横列重复数,则单面左右侧竖列共计3×3×2=18数,四面合计72数为十月历一季两月天数。其二也为方鼎,乳钉布设呈“凹”形。单面乳钉14×3+(3×3)×2=60个合甲子数,四方计240合十年的节气数。单面左右侧竖列计6×3×2=36个为十月历一月之天数,不计角上重复单面下方横列8×3=24个合一年的节气数。两件铜鼎乳钉纹的数量设计都与表现十月太阳历、六十甲子、二十四节气等历数相关,而每面乳钉纹的凹形布设则可寓意北斗斗魁。辽博展出一组没有“枚”(即乳钉纹、圆泡纹之类)的铜编钟,这在中国古代铜钟、编钟里是很少见的。
  辽博展览中介绍的辽东石棚值得一说。石棚在中国山东半岛、浙江、四川、西藏等均有分布,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以及欧洲大西洋沿岸的英、法、西班牙等国也有类似巨石建筑,但以辽东半岛石棚最为密集。其中辽宁营口盖州石棚高2.6米、长8.6米、宽5.7米,堪称亚洲第一。辽博展出图片中有盖州石棚、瓦房店台子屯石棚、金县小关屯石棚、海城析木城石棚等。其中析(si)木城石棚由五块巨大的白色花岗岩石板组成,盖石巨大,呈长方形,南北长6米,东西宽4.94—5.2米,厚0.3—0.45米,地铺石板,前有挡石,是辽宁地区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一座石棚。关于析木城石棚还有一个传说:现存石棚在析木城镇姑嫂村南山上,而山脚相距350米处原来也有一个石棚,当地人称之为“姑嫂石”。相传很久以前,有户人家嫂嫂很贤惠,而小姑很难伺候。有一天嫂嫂不堪忍受辱骂和折磨,跑出家门化作了石棚。过后,小姑面对嫂子化成的石头,忆起嫂子的种种好处,追悔莫及,就跑出门,在大雨倾盆、雷电交加中也化作了石棚。
  还有一种剔犀工艺作品,也值得介绍一下。剔犀,又名云雕,属于雕漆的一种,兴盛于元代至明朝前期。据展板介绍,“其制法是以两种或三种不同颜色的漆,按照设计分层更替髹涂在器胎上,当达到需要的厚度时,再以刀锋斜下的方式雕刻如意云纹或香草纹” 。展览图片上的一件作品为五瓣式“剔犀”漆盒,其盖、身均为五瓣式。据盖缘,每瓣有三组纹饰,每组纹饰结构为:黑地上为朱红色的半圆(且为椭圆形)形如天盖,其下为阴阳交午图形“ ”的变式即两个直边三角形变为弧边三角形,两侧对称分布两个自内至外反旋的涡纹且其尾端正与半圆形天盖相连。所谓“云雕”、“云纹”应指天盖式半圆形和其下两侧的涡纹。据笔者理解,这些纹饰其实源于中国青铜时代、新石器时代,其原来的内涵表达是与天文历法及古人的天文历法知识相关的。天盖下的阴阳交午图式寓意立杆测影,两侧涡纹寓意太极同时也源于立杆测影,直边三角作弧边则与表达和寓意心宿三星授时有关,这些纹饰及其内涵表达在仰韶时代已经很普遍。盖顶及器身纹饰大多与盖缘相同相类或作变式,难以详述。

去博物馆参观,使我对古代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关键字:辽宁省 博物馆 参观记
    【一年级作文】栏目
  • 上一篇:我的梦想
  • 下一篇:我的小制作——手推车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