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安静!”班主任“吴妈妈”迈入教室,将一张明晃晃的白纸在我们眼前挥了一挥,露出神秘的笑容。
屏气,端坐,我尽力让平静淡然写满自己的脸,但又确确实实听到胸腔里的心跳加快了节奏。这次该不会还是一样的结果吧?
“这次期末考试,我班成绩整体上升。”吴妈妈特将视线移至某个位置,“特别是我们班的年级第一,W同学,在全市位列28名,成功跻身前30。大家掌声鼓励!”
咯噔!我心里的一根弦断了。但我的手还是随着众人做着机械的开合运动。“第二名,Z同学。你只比W同学低了5分,成绩很稳定……”
吴妈妈后面又说了什么,我没听清楚。不,准确来说,我不愿再听。
我感觉到右臂的触碰,扭头,同桌用手肘碰了碰我,轻声在耳边说道:“继续努力呀万年老二,什么时候考次第一给姐妹们争争气,让大家都看看,我们理科女生不比男生差!”她半带着打趣意味。但我自己清楚,这“第一”和“第二”的差距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
是成绩单上永远排在第二行的名字,是光荣榜上不能位于最显眼位置的照片,是老师心目中其次想到的学生,是……我心中的一道坎。
新学期开学,我将座位选在W同学正后方,这样每天就能探个明白,我与这第一究竟有什么差距。
课堂上端坐静听,耐心记录;讨论课踊跃发言,积极交流;课堂后专注思考,偶尔离席……经过观察,我失望地得出结论:这个“第一”的学习生活和我也没有太多差别嘛。
差距究竟在哪里呢?
“时间!”这是我脑中蹦出的第一个词。一定是因为我在时间的利用上还不够充分,饭后,睡前,还有很多扩充的空间。
于是,我和W同学单方面地较上了劲。他不动,我也不动;他离席,我坐下接着学。就连早饭时间我也不去食堂,而是啃着上学路上买的面包,右手的笔在纸面舞动。睡前自不用说,我对自己用尽“苦刑”,只为多坚持半小时。
可我就像中了魔咒一样,小测验,大联考,还是同样,让我屈居第二名。
该怎么办呢?
这天,正前方那个一直低着头突然抬起,W同学直立转身:“同学们,你们看到我的英语笔记了吗?”后方几位同学一致摇头,我也附和道:“你再找找看。”但我的手触到抽屉里那个厚厚的硬皮笔记本。W同学失望地环视四周,我急忙低下头,不让涨红的脸颊落入他的视线。
在此之前的我一定没想到,我会用这种低劣卑鄙的手段去竞争那个名次。
只是我更加迷茫了。回到家后,我翻看W同学的笔记,字迹工整,批注细致。头顶的风扇呼呼吹动,在我耳边嗡嗡作响。
我还是推开了办公室的门。“老师,我要怎样才能进步呀?”和老师面对面时,我竟感到舒心了一点,“一直以来,我努力追赶,但怎么也无法考取第一。哪怕一次也好,我想要证明自己……”
班主任拉我坐下,轻声细语道:“孩子,老师一直不知道你会有这样的想法。你没有注意到自己一直以来的进步吗?刚入学,到今天,你踏踏实实地努力学习。在老师和同学眼里,你已经很了不起了。”我随着老师手指的地方看去,同学们每一次的成绩都被班主任保存下来,当然也有我的。一行行数字时有波动,但如平缓山地,逐渐上升,直到今天高度。
“名次不代表一个人所有的学习情况。你们在跑800米的时候,总有一个能力领先的‘领头羊’,一直跑在最前方。团队跟随着他的步伐,也能跑得又快又稳。”老师拍了拍我的肩膀,“而你,一直跟着领头羊奔跑,稳步向前,也一定能有辉煌的明天!”
我一时无言,用力地点了点头。回想最近自己的想法做法,只觉羞愧。
“你可以做集体的第二,但你一定要不断前行,做自己的第一。”老师这句话,一直留在我心底。
我将笔记本归还,向W同学道歉。他轻松地笑了笑,并没在意:“没关系,以后我们集体共同努力,大家最终目标都是一致的——高考。我也期待你超过我的那一天!”
我觉得长久以来的重担终于落下,心里那重石的压迫感也消失了。名次不代表一切,我在前进。
之后的考试,我不再为“第二”苦恼,因为我知道,我要做自己的第一!
“真的,我就是觉得你们班的同学都很懂事,我也是和你们班亲,而这是你们最后一节生物课,我以后就再也不能给你们上课了。”
——题记
“大家打开卷纸,马上就放假了,我再最后一次好好给你们讲一讲知识点吧。”她笑着说,但是从那笑容中,我读出了落寞。
那一整节课,她讲得十分起劲,十分开心,情绪十分高涨。在还有将近20分钟下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听歌,歌是早就准备好的,也不用一个一个去查找。我们听着那歌声,逐渐入了迷。老师坐在教室的最后,她捧着脸,用十分溺爱的眼神看着我们,不时有调皮的学生扭回头去看她,她也只是笑笑。阳光洒在她的脸上,闪着柔光,看起来那么美。
不一会儿,下课铃急急地响起,我们一下子都惊住了,原来45钟的时间是那样短。老师叹了口气,才缓缓起身,缓缓走到讲台上。她的步子不稳,仿佛马上就会摔倒似的。我们端正地坐在下面,一句话都没有说,大家仿佛也都想到了一块儿,内心都是极度的伤心。
就见老师的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她抽泣着,呜呜咽咽地说:“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就这样吧。”转而又说道:“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我真的希望你们都有一个十分美好的未来,你们在我的心目中总是最优秀的。哪怕我们中间有许多的矛盾,但我就是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喜欢你们班,你们一定要好好学,听见没?”我们都点头,没人用话来答她。说罢,她摆了摆手,走出了教室。教室十分安静。许久,许久之后,才有人走出去。
我也走了出去,去帮下节课的老师拿书。我走进办公室,看见她趴在桌子上,短发胡乱地盘起来,眼睛也有些红肿了。阳光照在她的身上,更加突显出了她的狼狈。我张口,刚想说些什么,上课铃又急急地响起,无奈,我赶快拿上书,走出去。
出门前,我看了她一眼,她也看着我。她那目光那样清澈,惹人怜,讨人爱。
没有春节不是流动的,也没有春节不是走动的。这是以往中国人过春节的常态,热热闹闹、走亲串户、朋友相聚,动起来的春节被视为祥和、欢乐的时节。
然而,这个春节,真的不一样。一个现实原因就是,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还在持续,全国人民为此揪心。应该以什么样的状态与心态,过好这个春节,值得我们细细思量。春节的流动、拜年的走动、庙会的人头攒动,这些人们已经习惯了的过年方式,在这些日子里恐怕需要改一改了。
此时,“动”的年节莫若“静”的岁月。人们越是大规模流动,越是大范围聚集,越容易增加疾病传染的概率。走动起来还是宅上一宅,理性人不难看透其中的得失,既为人也为己。事实上,不走动也能过好年。技术发达了,信息拜年、视频祝福、在线聚会,都不失为一种时尚,那些以往通过面对面完成的新春祝福,借助云端就能迅速直抵耳畔、身边,过年礼仪一样也缺不了。
此时,“动”的脚步莫若“静”的心意。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各条战线上的“勇士”都已经动起来了,他们为了更多人的生命安全,以这样一种方式过了个“动”的年,是真正的大无畏。相反,对普通人来说,如无特殊情况,宜静不宜动,什么自驾跨城回家、什么一定上门拜年、什么提前安排好的聚会等等,都不妨在冷静且理性地审视下做个宅男宅女,不远行、不扎堆、少聚会。现在,最好的祝福是以你我的安全距离为彼此送上健康祝福,最大的心意是以你我的实际行动护佑早日战胜疫情。
此时,“动”的冲动莫若“静”的责任。正视才能重视。充分认识人员流动对疫情防控的难度、充分认识人员聚集对疫情防控的压力,就能更加理性地看待过年与抗疫的辩证关系。现在,不少地方已经动起来,或是响起村里大喇叭,“各过各的节,没事别瞎串”;或是群发提示信息,“春节在家发微信,情到意到人安全”;或是普及顺口溜,“出门就把口罩戴,切莫随意乱吐痰”……这样的“动”不是冲动,这样的“动”既是行动又是保护,因为此刻,每个人的“静心”“静态”都是疫情防控的需要,都是对防病防疫尽的一份责任。
时间不等人!时间属于奋进者!我们正在全力与病毒赛跑、与疫情赛跑,也一定会战胜病魔、战胜疫情,需要争分夺秒、众志成城。每个人都是主体,每个人都有义务,每个人都应该以“静”致敬那些坚守的、“逆行”的英雄们。如此,我们一定会风雨无阻向前进。
七月骄阳,烤得大地直冒烟,建筑工地上更是闷热难当。
“这是百年大计,工程质量一定要保证,不可马虎……”带着草帽的王校长在烈日下一瘸一拐地巡视着,不时地嘱咐建筑工人拌好每一桶水泥,砌好每一块砖。
1990年暑假,学校需建一幢综合大楼,为解燃眉,王校长再一次将自家楼房抵押银行贷款,使得工程如期开工。王校长日夜奔波,一不小心,把膝盖骨摔裂了,医生嘱咐要卧床休养80天,可他只躺了三天。第四天就把铺盖搬到学校,座镇工地指挥了。
对王校长如此玩命办学,许多亲友又关切又不理解,因为大家清楚,在这之前他曾两次施行过胃切除大手术。大儿子、儿媳和几位亲友在国外都有产有业,现在退休了可以种花养鸟,垂钓旅游,享受天伦之乐,没想到他为教育事业竟如此拼命。
“你这样劳心劳累,究竟图什么?”亲友不解地问。
“能在晚年为家乡的教育发展事业做些事,让千家万户受益,自己劳累一点算不了什么。”王校长平静地回答。
用生命的激情,去照亮千家万户成才的路,这是何等的情怀!用生命的激情去书写生命的赞歌,这是何等的高尚!
郑老师,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师,在海边出生,在海边长大,大海赋予她激情,工作起来也象大海一样澎湃。该到谈婚论嫁的时候,学校规定“定婚”休假两天,她不享受,“结婚”休假五天,她同样放弃了,当第二天她激情飞扬地给学生讲课时,全班鸦雀无声,同学们都深深地被感动了:多好的老师啊,她把自己生命中最激情最美好的“蜜月”都献给了我们。
漆黑的夜,坎坷的路,他已经第五次在这条山路上奔走了,一位学生因家庭困难辍学在家,老师心中十分焦急,就一趟趟地上门做思想工作,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动员,学生终于回到班里。见他生活困苦,老师就用自己并不高的收入,使他完成三年高中学业并考上大学,后来这位同学在上海某公司担任了技术部经理,他每年都忘不了去探望自己的老师,忘不了激励他走上成功的殿堂的老师。
乌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多少回,多少次,陈老师都想去看看远在哈尔滨的母亲。自从九四年父亲去世以后,母亲就随大哥去了黑龙江,至今已有十多年没见到母亲了,今年暑假,他下定决心要北上,可他脱得了身吗:繁忙的招聘工作刚结束,又开始技师职称考试,紧接着是迎战台风、学生补习、下学期工作安排……“妈,请恕儿子不孝……”陈老师哽咽了。
忠孝古难全,憾事人人有,但生命的激情为事业而燃烧,那又是值得的。
星星因发光而璀灿,激情因燃烧而精彩。
这是高三年级教师座谈会,虽然时钟已超过了下午六时,但老师们都忘记了吃晚餐,大家还在认真分析着学生现状,热烈讨论着解决问题的方法……“用生命换学生。”怀有八个月身孕的王老师一语概括,话一落音,与会者一致赞同。
用生命换学生,”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表达了老师们的无比爱心和坚定决心。
“用生命换学生,”就是要捧出一颗心,用生命的睿智,为学生编织成才的梦想;用生命的激情,去熨平学生心中的褶皱;用生命的年华,去托起明天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