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这部影片是为了纪念1937年的那场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是为了让现在的人牢记历史,不忘国仇,下面便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南京南京》观后感500字,供大家进行参考和阅读。
有一个喜爱和平的国家,从未侵略过任何国家,名叫中国。从前,有一个土地小小的岛国,名叫日本。故事就发生在这里。1937年12月13日就是这个噩梦的开始,南京这个六朝古都经历了最悲惨的历史时刻——一声声悲惨的呻吟,连天的叫喊、哭号,日本在历史上的光辉形象从此倒塌,噩梦开始了……
这是超越人类忍耐极限的历史悲剧,牵动着中国每一个人的痛的神经。日本的征服行为违背了自己活也让他人活”的国际和平法则,这都是与他们的人生观有关系。菊花”与刀”是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菊花”是皇室的家徽,而刀”又是武士道的象征。日本确实是一个讲究礼貌的民族,与人说话时要鞠躬到90度,而且是不停地鞠躬,他们那里的坐下是跪着,所以客人来时都会跪着迎接。但骨子里却是侵略扩张,血腥残忍。把婴儿挑在刺刀上,杀人比赛……他们的性格是具有极端的双重性。这是与日本的耻感文化”分不开的,他们认为罪”是要靠内心来主动反省的,日本的孩子冬天会穿极少衣服在雪地里挨冻,我们的身体越累,我们的意志就越昂扬,我们的`精神就会凌驾其上。”这与中国儒家思想差别太大,真的特别不理解。
日本是一个岛国,这构成了日本人格中的那种特有的敏感、脆弱、悲苦和孤绝的色彩。日本人一生都在挤。想在一个80%的面积被森林和山脉覆盖的岛国生存下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这个岛国还拥有1.27亿人口,所以日本人从一出生就开始品尝拥挤的滋味,从摇篮刀墓地,一生都在与无处不在的拥挤抗争。
中国和日本隔海而邻,战争才是公敌,是全世界的公敌,为了不让噩梦重新上演,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建美好家园!
昨天,我和妈妈一起去萧山电影院看了《南京!南京!》。看完这部电影后,我的心情格外悲伤和沉重。
电影讲了日本欺负我们中国的事情。
电影首先讲了日本军队用大炮轰炸南京城,然后攻入南京城门。日本军在一间大房子里发现了很多中国人,中国人都害怕得举起双手投降,一个小女孩看见大家都举起手,也跟着举起手来。日本军官看见这么多中国人,心里也很害怕,偷偷地叫一个士兵去外面找援兵。
援兵到来后,日本军队开始了对南京人的大屠杀。他们用机关枪扫射,用火烧,挖坑活埋,用水淹。很快,南京城里全是尸体,血流成河。看到这里,我的心情既难过,又气愤,真想把日本人一脚踢到天上去!
日本人闯入难民营,让他们交出一百个女人去做慰安妇,否则就要毁灭难民营。一个很漂亮的妓女首先举起了手,说:我去!”接着,一个个女人举起手。她们为了很多人的生命,牺牲了自己。后来,这一百个女人只回来了五六个,其它的都被强奸而死。
日本军队当中,有一个有良知的人,他叫角川。他不跟日本兵一起杀人,而是偷偷地帮助中国人。最后,南京城里只剩下了两个人,大人叫老赵,小孩叫小豆子。他们本来被绑着,准备枪毙的,角川让他的士兵放了他俩,然后举起枪自杀了。
老赵和小豆子开心地摘下蒲公英,一起吹飞了蒲公英的种子。我想,这些种子到了明年春天,还会发芽、开花的!这说明:中国还有希望!
回望中国历史的漫漫长河,有多少恩恩怨怨,有多少仇恨绵延。陈年战事如酒,成败转眼如秋。是的,过去了,历史的车轮已经浩浩荡荡的驶过。凌空而上的天空如今写满了和平,可是,那历史留下的痕迹依旧清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它告诉我们,历史是不能被遗忘的。
黑白的镜头贯穿全片,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炮火肆意轰炸扫荡人群,一声、两声、一个人、一群人就倒下了。而我,而我们却只能像坐看枪毙的人,麻木的盯着屏幕看鲜血蔓延成河流,看日本军官那狂妄的变形了的脸庞,看整个南京沦为死亡之城······
愤怒,是的,这段中国的`屈辱史,作为后人的我们想起来,的确应该为之愤怒,为之愤慨。但我并不想,像如今的一些热心青年一样大喊着、叫嚣着:中国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之类的话。因为这没有意义!这不能唤醒长眠于地下的那些生命,也无法改变中国曾经的耻辱。我想,我们没有一个人有资格说这样的话。因为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因为我们过的比他们好、因为我们的心脏依然跳动着、因为我们活着!有人说,活着是痛苦的。是的,生活上的压力、社会上的舆论往往让我们难以承受。死,比起活着就容易的多了。可是,有多少人愿意,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去换取这种永恒的轻松呢?
学习历史、铭记历史就是要以史为镜、以史为鉴,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社会在进步、人类在进步。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南京大屠杀的阴影中,也不能忘记这段历史。
仁慈的地母啊,望你给长眠于地下的遇难同胞们一双黑色的眼睛让他们寻找凡世中的一丝光芒吧!
自从我看过了《南京!南京!》这场抗日片我就领悟到了日本鬼子是多么的残忍!他们常常以杀人为乐!一场南京大屠杀死伤无数!多少孩子颠沛流离,多少父母走投无路,多少老人无依无靠!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一场惨绝人寰的屠杀开始了,他们把杀人当作游戏,把百姓当作标靶。人们死的死,伤的伤,男人为了保家卫国,放下爱妻幼子,奔赴战场;老人为了守护家园,甘愿赴死。青春活力的孩子本该坐在教室里学习读书,玩笑嬉戏,却只能躲在防空洞里渴求那一点点的阳光,期盼着战场上的兄弟姐妹能够早日回归,可他们不知道等待他们的是杀戮与死亡他们几乎没有半点的抵抗能力,只能低头求饶,可灭绝人性的鬼子没有丝毫同情,一枪了结了他们的生命。其实对他们而言活着是黑暗与痛苦,死亡反而是解脱,或许他们心中早已等待这一刻的到来。
看完电影我最大的感受莫过于和平的重要,我庆幸我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杀戮,没有死亡,可以读书。但如今的和平却是千百万同胞用血肉之躯挡住敌人的大炮,卸下敌人的刺刀换来的`。他们有的已魂归梦土,有的已百岁老人白发苍苍,但他们不曾改变的是那份保家卫国,奋勇拼搏的决心和毅力,他们和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相信不论时代如何前进,历史如何改变,千千万万的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段历史,都不会忘记他们。
每年十二月十三日是我国南京大屠一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作为一名十二月十三日出生的我也看过了那沉痛的电一影片段《南京!南京!》节目一开始那行南京!南京!”几个大字和那令人揪心的片段带出了我深刻的感受。
1937年12月,日军闯入南京烧、杀、抢、掠,犯下滔天罪行。国民一党一当官的都跑了,只剩下一小部分一爱一国军人,他们用身躯铸成了一道道人墙,但敌人很快冲垮了人墙,用各种方式杀害南京人民,肉一体能堵住黄河,鲜血能洒满海面……
日军用各种手段残忍杀害南京同胞,机槍扫射、活埋、人肉槍靶……他们将小孩穿在刺刀上挥舞,看见妇女就强一奸一,甚至比赛一天之内谁杀的中国人最多。日本鬼子简直是不把人命当命看。我想:日本鬼子真是出卖人格,丧失人一性一,怎能有脸苟活于世?在当今社会别说人了,连只动物都很难被这样杀害。当时的日军真是畜牲。像这种肆意屠一杀是会遭报应的!”顿时气愤涌上我的心头:难道日本鬼子就没有家人吗?难道他们体会不到失去家人的痛苦吗?难道他们都不是血肉作的人吗?难道他们没有感情吗?”
影片中最感人的情节是上百名妇女高举双手,甘愿牺牲去当慰安妇,为安全区的民众换取粮食、物资。每一只高举的手都为黑暗的南京城撑起了一片蓝天,每一颗不怕死的一爱一国之心都发着热发着光如同数颗珍贵的钻石。多么伟大的举动多么感人的事迹呀,这与那些失去人一性一的日本鬼子对比多么鲜明呀!可见,在何等黑暗的南京城里,中华人民那颗一爱一国的宁死不屈的心还是那么明亮、洁净”。
如今,我国高楼耸立,科技发达,不再受外国人欺辱。但在这充满血腥味的南京城里,诞生的一件件感人事迹,一位位英雄人物,时刻提醒着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一烈,珍惜生活,创造未来!
《南京!南京!》,读这个片名,像是读一份加急电报:捧着电报的双手在不住颤抖,心跳激烈加速,浓浓的不详兆预感在撞击心鼓。当然,史实要这个譬喻残忍无数倍、紧急无数倍、恐怖无数倍,绝望无数倍,伤心无数倍。那种兵临城下的岌岌可危,那种家破人亡的深悲剧痛,那种辱妻杀子的莫大污耻,那种朝不保夕的极度忧惴,那种茫无涯际的杳渺切盼……是今人尽最大所能仍无法完全感受的。今人能做的是,静静坐在影院里重温记忆,劳劳记住曾经的腥风血雨,时时鞭策己身以国难家仇……
果真,这是一部叫人倍感沉重的影片。黑白的胶片、剧烈抖动的镜头,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感。你安静地坐在放映室的角落里,阴郁的氛围立刻席卷全身,将你拉回x年前那惨绝人寰的争战里头,然后你开始了观影之旅,因为身临其境的错觉,你随着片中的人物(中国百姓们)一起紧促呼吸、心惊胆战、悲痛哀凄。日军面对古城墙惊呼时,尚有一丝民族自豪感,但是眨眼间,随着震天动地的炮响,美好的感觉飞灰湮灭,转而为死亡逼近的惊恐不安占据。这是影片带给观众的,其实更是惨痛的历史留下的不灭印记。所以,真正为《南京!南京》赢得惊人票房的,不是导演陆川,不是宏大的演员阵容,不是独特的视角,也不是高水准的制作,而是南京大屠杀题材本身。架设在如此严肃、如此沉痛、如此宏大、如此刻骨铭心史的基础上,影片想不成功都难,想不叫座都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