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有二分,春分和秋分。
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大部分地区昼夜均分。秋分过后,太阳向南移,北半球的黑夜一天比一天长,白天一天比一天短。古人说秋分有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雷声开始衰退,降水也开始减少。秋意渐浓,气温逐渐下降,蛰居的小虫子们开始用泥土封闭自己的洞穴,以抵御寒气的侵袭。刚好处在立秋和霜降中间的秋分,平分了秋天。
这个时节,最有秋天的气息,丹桂飘香,秋高气爽。古时在秋分这天可是十分热闹的',传统的祭月节便在这日。现在的中秋节就是由祭月节演变而来。在这天,人们除了祭月之外,还会设立秋社,奉上新收的农作物以祭祀土地神。秋社还是乡里宗族一次大型的集会,大家一起饮酒、游戏,或者请来戏班进行表演,热闹非凡。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秋天一直是象征着收获的季节,但秋天收获的不止是粮食,还有酿酒的谷物。八月黍成,可为酎酒,战国时期的《说林》就记载着农历八月,收谷物酿酎酒的事。
没有丰收年,哪有酒飘香。秋分这天,端起酒杯,为这满仓的粮食,为即将香飘四溢的美酒。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其意思有二,一是平分秋季,二是均分昼夜。此后,将昼渐短夜渐长。直至冬至。
秋分有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秋意虽尚浅,但是草木染青黄。红叶映秋山,正是畅游赏景好时光。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唐杜甫的《晚晴》。秋风送爽,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风筝满天,快乐就在一线牵。秋分到,蛋儿俏。每年秋分日,各地都有人做竖蛋试验。大人们也会乐在其中,肃穆之气已渐有。宜收不宜散,保持神志安宁。收敛神气以适应气候变化。
春种秋收,天道酬勤,秋日美好宜人。也是收获果实的时候,愿我们在收获喜悦的同时。积蓄力量,继续前行,不忘初心。
晚上吃饭的时候,爸爸告诉我们:“明天秋分。”“秋分?秋分是什么意思?”我问爸爸。爸爸说:“秋分是一个节气,具体的嘛,我也不是太清楚,我们还是去电脑上查查吧!”
我和爸爸在百度上打上“秋分的意思”,电脑上立刻出现了许多有关的文章。我认真地读了几篇,大概知道了一些关于秋分的'知识:秋分是农历中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是秋季时节的第四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日或23日,今年的秋分时间是9月23日凌晨4点44分零8秒。秋分之后,天气开始真正的转凉,降温也总是在下雨后最为明显,所以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秋分以后,白天逐渐变短,黑夜变长,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气温逐日下降,一天比一天冷,逐渐步入深秋季节。
看了这些知识,我想:秋天是真的来了,因为今天早上上学时,我都穿上了两件衣服了,感觉还有点冷。
“暑退秋澄转爽凉,日光夜色两均长。”9月23号3点21分,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的秋分节气。董仲舒的《春秋繁露》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昼夜平均,寒暑各半,秋分正是“平分秋色”之时。
秋天的天空很美,夜色更是如此。在秋分时节,闲下来,看看夜色,也是极美的。杜牧笔下的.《秋夕》,将所有美好尽藏于此,无论是银烛、画屏、小扇、流萤,还是天阶、夜色……都唯美自然,清新如画。
时间流逝得让人恍惚,还没有从夏天的炎热中醒来,台阶前的梧桐叶就已经开始在秋风中沙沙作响了。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风景和声音,环境不同,心境也随之变化。让我们静下来听一听这秋声吧,或许在聆听中,我们会对大自然产生更深切的感悟。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秋色铺陈,既有空山新雨也有疏林红叶。于是在诗人的笔下,同样的秋天既可以肠断天涯,带来羁旅之思,也可以呈现出一份秋日的豪迈。
秋分时节,天高云淡,气净风轻。在金色的田野里,我们共享丰收的喜悦,也为来年的播种做好准备。在这美好宜人的时节,我们迈开脚步,共赴一场秋天的约会吧!
今天是公历9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
秋分是象征季节变化的节气。太阳运行至黄经180度,太阳光几乎直射赤道,这就是“秋分”到了。当天早晨6:00日出,黄昏18:00日落。秋分后,气温下降速度加快,农谚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的`说法。秋分和春分遥相对应,这两天“昼夜均而寒暑平”。
一大早,我和爸爸去医科大学去游泳,走在马路上,我感到非常冷,爸爸说:“今天是秋分”。听爸爸一说我忽然想起一首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作的,诗名叫《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说巴山夜雨时。
秋分是一颗信号弹,告诉我们天气冷了,该多穿衣服了;秋分是一张小纸条,告诉我们秋天到了;秋天是一句悄悄话,你要是不仔细听,就听不到它在说什么。
看,秋分来了,它带着诗人般的气质优雅登场。
早晨,空气像露珠般的新鲜,轻轻的微风,飘逸的白云,走进顺峰山公园仿佛走进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小石径上轻轻地飘落着几片黄叶,给正睡着懒觉的'蛐蛐盖上了一层小毯。我轻轻地路过,生怕惊扰了这份安静。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花香,我尽情地呼吸着新鲜空气,自由地舒展着身体,感受着别样的秋高气爽。
话说“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初秋的晚上,我总是习惯在入睡前开一会电扇。不知什么时候,几分的凉意让我不由蜷缩起身体。心想:风扇若能自动停下来,毯子若能换成被子该多好……但想着想着又睡着了。迷迷糊糊中我觉得有一位温柔的姑娘为我关上了电扇,轻轻地给我盖上了被子,顿时感觉肩膀不冷、小腿也不冻了。第二天醒来,发现电扇真的关了,被子也暖暖的,原来梦境是真的。喜欢初秋的夜,因为在冷暖的温差中伴随着一份温暖的爱。
秋分是一个美好宜人的时节,它有着美景和硕果,它意味着成熟和丰收。在丹桂飘香、枫叶似火的小径旁,在金色麦浪的田野上,每一处风景无不在讲述“最美是秋分”。
中秋节晚上,碧天皓月,你一定会很自然地想起了“月到中秋分外明”这句谚语。为什么月到中秋分外明呢?这是有科学道理的。
入秋以后,由于太阳不断偏移向南,因而白昼渐短,黑夜渐长,气温逐渐下降,原来占统治地位的暖湿气团逐渐从大陆退回太平洋上;西伯利亚冷空气势力渐大,开始南下,占领了这片大陆。这种冷气团本身所含的水分非常少,加之又比暖空气重,总是向下沉降,互相挤压所产生的热量又把所含的水分蒸发了一部分,这就使得它本身更加干燥。造成在它所控制的范围内,云彩很难凝成,即使有一些,也是薄得像轻纱似的卷云。于是出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的所谓冷高压控制天气。
大家知道,空中的水气对光线的反射、散射可削弱光的亮度;既然是秋高气爽,空气干燥,月光被水气障碍削弱亮度的.情况就少,我们看上去就觉得它比平常更为明亮皎洁。
此外,空气中悬浮着的微尘本来就很多,在城市上空尤为显著,这也相对地障碍着光线的通过。在这种具有下沉性质的空气控制范围之内,高空悬浮着的微尘跟随气流下沉到低空,高空就会更加明净,月光就能更顺利地通过空间,发射出更皎洁的光华。这也是月到中秋分外明的原因之一。
明月当空,一片寂静。
一股秋风拂面吹来,好像在安慰着那些还未与家人团圆的人们,也在与那些坐在一起,吃月饼,观明月的人们庆贺。
坐在小院里,不禁想起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说的对呀!每当这一时节来临,有人悲,有人欢。悲在孤身一人在外流浪,欢在与家欢聚一堂。但,悲的总是悲,欢的总是欢,悲的只好把悲心传与明月。
在院里的人,时不时小声地唠两句,其他的一言不发,嘴里来了几口月饼,眼睛仰望天空,只见明月分外圆。老人把孩子们叫来,不断讲着月饼的由来:“传说起义军与元军作战,军师刘伯温让在元军城里的'百姓在饼里放“明”字符文……”孩子们非懂似懂,但又觉得这故事很有意义,咽了咽口中的月饼,打着蹦儿去写“明”字玩了。老人们也笑着念道:“天将降灾,黎民遭害。欲想免祸,神符护宅……”
明月好像听懂了,显得更加耀眼。越来越多的人没了困意,都走出院子。
又是和平的夜,人渐渐散了……
中秋月圆,桂花树下,浓浓的水果香和蟹香味弥漫了整个小院。孩子们在欢笑中追逐,大人们里里外外忙的不亦乐乎……
还记得在去年疫情期间,奶奶腿脚突然就不太好了,并且日益严重,以至于到了后来,都用上了轮椅。看到奶奶一天天生活很艰难,起居都需要别人照顾,爸爸也累的增添了许多白发,好像一下子苍老了许多,我心急如焚,但又无计可施。
今年一放暑假,爸爸就陪着奶奶到医院去了,他说一定要把奶奶的腿治好。以后的整整一个月,我都很少见到爸爸。但是在电话里,我听说奶奶找到了病因,并成功的做了手术,已经能下地走路时,我从未感觉到这样开心。终于,奶奶痊愈出院,我们全家心里的那颗石头终于放下了。经过两个月的'恢复,奶奶已经可以单独行走,能和大家谈笑风生了,院子里又想起了奶奶欢乐的说笑声……
今年的月亮更大,更圆,甚至在夜晚,都可以隐隐约约看到远处的群山。院子里灯火通明,大家围在一起,赏着明月,品尝着瓜果,听奶奶讲起过去的事情……
我望着月亮默默祈祷,愿奶奶身体健康,愿大家都平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