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小满小满,江河渐满。”这句话形容南方地区降雨量大。而“小满小满麦粒渐满。”这句话则是指北方的麦子开始变饱满。而小满时节与饮食有什么关系呢?
在我的家乡有这么一道菜叫酸菜苦瓜排骨煲。它的外表很平常,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因为小满前后的天气不稳定,忽热忽凉。你一不留心就可能会感冒,所以这道菜里面的苦瓜就发挥了它的作用。苦瓜本来就能降火,再和排骨酸菜搭配在一起,这样,排骨里面有一丝恰到好处的苦,而苦瓜也有一点酸菜的味。这样排骨吃起来不会腻,苦瓜也不会很苦。就算是不喜欢吃苦瓜的人,也不会拒绝它。关键是它还能降火。
有一天我在散步,突然下起了雨。雨虽然不大,但还是因为一热一冷生病了,从回到家午睡我就一直都在咳嗽,于是吵醒了爸爸妈妈。但是当时车又被借走了,最近的药店走路也要很久。就在所有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爸爸忽然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吃苦瓜。
他把这一想法告诉妈妈的时候,妈妈也恍然大悟。随后,他们做好了酸菜苦瓜排骨煲。我问妈妈:“不是只有苦瓜的吗?为什么突然又多了那么多菜?”爸爸说:“这道菜本来今天就要做的,谁知道你突然生病,这不就提前做好吗?反正早做晚做都一样。”
随后,我吃完了酸菜苦瓜排骨煲,就睡了一觉。当我醒来时,突然感觉神清气爽。太阳已经出来了,天气又变成了往常那样。没想到我睡了一觉就感觉自己已经康复了。拿体温计一测,果然没错。我已经康复了。
从此,酸菜苦瓜排骨煲,一直都是我的最爱。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小满,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
此时,阳光温暖但不焦灼,雨水丰沛却不泛滥,既没有乍暖还寒时候的难以将息,也少了春雨绵绵几时休的惆怅。只穿一件单衣,随便去哪儿都是一处独特迷人的风景。院子里,黄瓜、蒲子兴高采烈地爬上瓜架,开了喇叭一样的小花,使劲招呼蜜蜂们前来采蜜。墙角的枇杷刚一黄熟,贪吃的小鸟便迫不及待跃上枝头啄食。火红的石榴姑娘大方地展现自己妖娆的身姿,好似碧波中的珊瑚。田野上,麦粒们穿着绿中泛黄的衣裳,顶着细长的麦芒努力生长。许多白的、黄的蝴蝶翩然起舞,红的、绿的蜻蜓随意停歇。让我不由得想到了范成大的诗句: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小满时节农事忙。农民们早出晚归给稻田放水、喷洒农药,茶农抓紧时间采茶炒制新茶,果农要趁天晴给杨梅剪枝防病虫。蚕农们也不得歇,蚕儿们胃口大开,现在桑叶正肥,需精心照料它们,好让它们结出莹亮饱满的茧子来。对孩子们来说,桑树上有更吸引我们的桑葚熟了!休息天,通往丁宅果桑采摘基地的车子排起了长队。人们拎着篮子,有说有笑地钻进桑树林。碧玉般的叶子底下,躲着一颗颗或紫或红、半青半粉的果子,散发着诱人的香味,让人忍不住摘下品尝。人们一边吃,一边睁大眼睛搜索最大、最紫的桑葚放进篮子。回去时,谁的嘴巴不是可爱的紫红色,谁的手上不是满载而归?果农们殷勤招待,身体虽辛苦,心里乐开了花。忙碌好啊,现在的汗水换得的是收获的幸福与喜悦。
我一直不明白,为何妈妈每到小满总让我吃苦菜,我很不喜欢它的味道。妈妈总说苦菜对身体有好处,清热去火。假期里,我学习和研究了二十四节气后才有了新的认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个时候农作物青黄不接,而苦菜却漫山遍野,人们为了充饥便挖苦菜裹腹。小满吃苦菜有很久的历史了,《诗经》上记载:采苦采苦,首阳之下。据说红军长征时,也靠苦菜勉强填肚子,艰难地度过了一个个难关,苦菜又叫红军菜。我觉得,吃苦菜其实是为了让人们忆苦思甜,吃得了苦才能过得上好日子。妈妈告诉我,小满就是要自信知足,不可骄傲自满,因为人的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明智的人一定懂得水满则溢,月盈则亏的道理。小满,也是人生最好的状态。没想到,一个节气居然蕴藏着这样深刻的哲理,古人真是智慧!
朋友们,愿美好的日子里,小小的充实和淡淡的满足充盈你的小世界。
“小满食苦菜”。苦菜三月生,六月开花,如小小的野菊,漫山遍野都是。若是不小心碰断了它的茎,立即就会流出白的乳汁,自然,味道是苦的。有的孩子,喜欢去捣野蜂的窝玩,被鳌了,要赶紧用这苦汁涂。
苦菜的叶子像锯齿,吃在嘴里,苦中带涩。
不过再苦,小满之日是必要吃的。吃也不能耍滑头,若是在苦菜里拌了蜜吃,会得一种奇怪的病。如果吃惯了,苦菜也是一盘好菜。
李时珍说久食能“安心益气”。也有醉汉用它醒酒。戏台上的王宝钏,住在寒窑里18年,靠吃苦菜才活下来,终于等到了薛仁贵。
但也有人坚持不吃苦菜。“采苦采苦,首阳之下。”首阳山有很多苦菜,可是隐居在这里的伯夷、叔齐,还是活活饿死了。他们为了明志,不食周粟,只肯吃薇啊、苦菜啊这些野菜。后来,有个刻薄的女子碰到他们,嘲笑说,你们立志不吃周朝的谷物,这薇啊什么的,不也是周朝的植物么!这两人没法,只好绝食。屈原也不喜欢苦菜,他在《九思·伤时》里感慨地说,苦菜长得倒是茂密,香草衡芷却很凋零。在他看来,香草是“君子”,苦菜是“俗人”。
可就这样一个“俗人”,竟充当了一段浪漫爱情的“红娘”。周穆王西()征,在会见西王母之前,为了示好,停止了一路的耀武扬威,“于是休猎,于是食苦”。
用苦菜赢得爱情,这恐怕算是空前绝后了。这位酷爱游猎的穆天子,姓姬名满,不知“小满食苦”的风俗与他有无干系。
我比较相信,小满吃苦菜,是预示着农人即将开始辛苦劳作。“嚼得菜根,百事可为。”先吃顿苦菜,下面的苦就能挨了。“小满动三车”。从这天开始,“丝车、‘油车、水车”都要忙碌起来。蚕妇把老蚕结的茧,丢到锅里去煮,抽丝剥茧,日夜不停。“蚕过小满则无丝”。丝车是一种脚踏的木床,不过如今欲知晓它的模样,只有去看南宋楼铸的《耕织图》了。而油车,在某些偏僻山区的岩洞里,也许还有些许遗迹。沈从文先生倒是亲眼见过,他说:打油人,赤着膊,腰边围了小豹之类的兽皮,挽着小小的发髻,手扶了那根长长的悬空的糙,唱着简单而悠长的歌,旬的撒了手,尽油褪打了过去。
缫丝、打油,毕竟是补贴家用,而地里禾苗的长势,却是一家人吃饭的根本。所以,架了水车车水,是大事。
小满之日,要祭水车神。水车神是白龙。大人们说这条白龙是一位缪氏夫人所生,山顶上还立着龙母庙,白龙每年都回来省亲。龙来了,自然会带着雷雨,也就不用车水了。祭祀它,大概是想让它多回家看看。
孩子们却宁愿相信这条小白龙,就是那个驮了唐僧到西天取经的龙王三太子。不管怎样,小满这天天不亮,村子里就热闹起来。人们打着火把,把水车一字排在河岸上,摆上鱼肉、香烛还有一碗白水,磕头拜祭。
完了,把这碗里的水,一定要泼在自家的地里。水车边上,人们吃着麦糕、麦饼,只等年老的族长一声锣响。
锣响了,人们就如飞地踩动水车,整齐的号子,一下子掀翻了天。水像一条条小白龙,从河里,经过水车,向各家的地里飞奔而去。
然而踏水车是最辛苦的,“车轴欲折心摇摇,脚跟皲裂皮肤焦。·堤水如汗汗如雨,中田依旧成搞土”。
对于这苦,农人是不抱怨的,甚至不会去追求一个十分圆满的结局。“小满”的意思是,万物生长稍得盈满,还没有全满。“小满”之后,没有节气叫做“大满”,不需要。最老的史书《尚书》里说:“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易经》里说:“天道亏盈而益谦。”都是这个意思,太满了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