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四羊方尊作文(7篇)

时间: 2024-04-02 栏目:初中周记

四羊方尊作文篇1

一大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跟随着老师的脚步,来到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可惜天公不作美,外面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但这丝毫不影响小伙伴们的兴致。

进入展馆之后,随着一位专业讲解员阿姨的介绍,看着眼前一件件精美的宝物,我仿佛被带到了一个未知的青铜时代里。在参观中,我了解了很多以前陌生的青铜器知识,懂得了宝鸡是周秦故里。宝鸡境内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多达数万件,因此以“青铜器之乡”享誉世界。“晚清四大宝”大盂鼎,毛公鼎,虢季子白盘,散氏盘都是清代出土于宝鸡的青铜瑰宝……

在镇馆之宝“何尊”前,小记者们无不赞叹它的精美。“何尊”,1963年出土于咱宝鸡的贾村镇,是我国西周早期一位何姓贵族所做的祭器,是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之一,“何尊”的铭文中有“中国”二字,这是“中国”二字最早的文字记录。“中国”二字作为词组,首次在何尊铭文中出现,意义重大。

通过了解我国各个时期不同的青铜器,我们也逐渐读懂了一段商周时期的历史。这些青铜器凝聚着古人的聪明才智,并且出自我的家乡,我为之骄傲自豪,我更爱我的家乡了。朋友们,请来我们魅力宝鸡做客吧!

四羊方尊作文篇2

上周星期六,我们去了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参观。博物馆东接茵香河,西靠石鼓阁,南连秦岭,北望渭水。博物馆分为11个展厅,建筑占地面积3.48万平方米,整体建设以出土文物为素材为总基调。

博物馆内有许多文物,我最喜欢的就是镇馆之宝何尊了。何尊于1963年出土于宝鸡县贾村镇。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5千克,尊内底有12行、122字铭文,记述的是成王继承武王遗志,营建成周之事。其中“宅兹中国”是中国二字最早的文字记载。

角端突出于器表,体侧有四扉棱。铸造于西周早期。第二喜欢的是墙盘,墙盘高16.2厘米,口径47.3厘米,深8.6厘米。墙盘外附双耳,腹部垂冠分尾凤鸟纹,凤鸟有长而华丽的鸟冠,鸟尾逶迤的长度,为鸟体的二至三倍,此外,凤乌纹还表示吉祥。

第三喜欢的是1978年出土于扶风齐村的厉王胡簋,厉王胡簋高39厘米,口径43厘米。厉王胡簋又是簋中之王,上圆下方的造型喻意“天圆地方”。簋身上的纹如虎皮身上的斑纹,两耳飞扬跋扈,简洁又不失大方,神秘中透着狰狞。

沿着文明的长河溯源而上,我们发现了历史的真谛,它不断激励着我们前进。

四羊方尊作文篇3

今天我和妈妈来到杭州博物馆,正好遇到西周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展,我们兴致勃勃地参观起来。

进入展厅,首先看到是一把青铜刀和几个青铜酒樽。刀是薄薄的长条状,上面都被腐蚀了,锈迹斑斑;酒樽有方形的,也有圆形的,下面都有三个脚,做工精美。

再往前走,我发现了一排一模一样的鼎,仔细数了数,一共有9个。为什么会有9个呢?我心想。仔细找了找,我在墙上看到了一张关于鼎数量的等级制度表。原来在古代,鼎是盛肉的容器,鼎的多少也表明了主人身份的差异。天子有9个鼎,诸侯有7个,大夫有5个,高级的士有3个,低级的士只有1个。这时,我想到了一个词——一言九鼎,意思是说出来话非常有分量,原来也是从这里来的呀!

转了个弯,我们又看到了青铜编钟,从大到小的一排,保存得非常完好。还有楚国的升鼎,有很多复杂、精细的花纹和装饰。

这些青铜器都历经沧桑。因为古代没有机器,所有的工艺都是靠双手一笔一划雕琢制成的,凝聚了无数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汗水,是我们宝贵的历史财富,我们要好好珍惜它们。

四羊方尊作文篇4

穿过时空的隧道,越过时间的荆棘,我有幸看到了中华文化的瑰宝——四羊方尊。

隔得很远我就看到它,觉得它就是一个普通的青铜器,只不过多了四个羊头。它和大多青铜器一样,都是青色中透点淡黑。

我随着长龙般的队伍慢慢向前,一道道花纹映入我的眼帘,看得也越来越清楚了。细致的花纹均匀地刻在四羊方尊上,必须要非常仔细地观察,才能发现上面的鸟、龙、凤凰等动物。这些动物形象逼真,仿佛时刻都会从青铜器上跳出来。不过,最引人注目的恐怕还是那四只脚踏实地的羊了,它们有着弯弯的角,宁静中透着威严。

我终于来到它的跟前,羊的胸部和腿部都精心地雕上了细致又堪称完美的花纹,前腿上的长观鸟跃跃欲飞,似乎在诉说着四羊方尊坎坷的故事。更令人惊讶的是,在方尊的四周有四只首尾相对的龙头探出,相互缠绕在一起,恰到好处地给方尊增添了艺术色彩。方尊造型简洁,优美雄奇,似乎在动,可是它又是静止的,神奇地显示出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

馆里的讲解老师介绍,1936年,生活艰苦的姜氏兄弟在耕田时无意发现了一块青铜色的石头,弟弟觉得很漂亮,便继续挖。当他挖完时,大吃一惊,原来“石头”是一座方尊。哥哥想,如果把它卖了,肯定就成富翁了。正好,一位长沙古董商路过,姜氏兄弟就把方尊卖给了他。后来,方尊经过一番辗转的曲折经历,才归属于国家所有。

站在方尊旁,我仿佛触摸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悠久的文化,深深体会到了祖先们的`智慧。讲解老师还告诉我们,四羊方尊不仅是古代文化的里程碑,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当我听到四羊方尊将近一个世纪的传奇经历时,了解到战争的硝烟差点把祖先们的文明毁于一旦时,我真的为它捏了一把汗。

今天,我们应该更加热爱四羊方尊,保护四羊方尊,感受四羊方尊的文化气息,这就是我此次参观的最大收获和感受。

四羊方尊作文篇5

宝鸡是“青铜器之乡”。10月25日,我们来到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现在就让我们来参观这个神奇的地方吧!

这里的1500余件青铜器个个都是宝贝,你要问这些青铜器是在哪里出土的,那你就得跟我先去看看第一展厅了。多年前,在眉县有几位农民伯伯采土时意外发现了一个洞,洞里有许多从来没有见过的怪模怪样的东西,他们觉得很奇怪于是就联系了文物局,从此这些宝贝就这样展现在大家的眼前了。不过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青铜器刚做出来时可不是现在的颜色,经过千百年的岁月洗礼,它的容貌发生了变化。

这么精美的东西都是干什么用的?青铜器主要分为:鼎、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兵器、量器、铜镜这几类。它们各有各的用途,有的用来盛酒,有的用来盛饭,有的用来煮肉,有的还被做成了编钟,可以敲打出美妙的乐曲。这些造型精美的器物既漂亮又实用,谁会不喜欢呢?

在所有物品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何尊了,它是我们国家的国宝。我爱这些青铜器,也爱我自己的家乡。

四羊方尊作文篇6

湖南出土的商周青铜器中,以羊为造型的器物不仅数量较多,而且制作几近完美,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四羊方尊。四羊方尊形体的端庄典雅是无与伦比的,被认为是中国青铜铸造史上最伟大的作品,现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1938年,四羊方尊在宁乡月山铺(现为黄材镇龙泉村)出土。

说到四羊方尊,就想到一个关于四羊方尊的故事。一天,月山铺的几个村民去挖凉薯。挖着挖着,他们一惊,因为土里有一个“石头”做的羊头。后来,他们就在这样一次巧遇当中把四羊方尊挖了出来。这是一个小鼎,不过很重。当时正值战争时期,四羊方尊被存放到了长沙的一个银行里,装在一个箱子里。终于有一天,一些人到了那个银行,看见了那个箱子。他们正在打开箱子的时候,箱子烂了,有许多碎片掉了出来。后来,这些碎片被粘了起来,四羊方尊又复活了。

四羊方尊最杰出的地方就是它的精美。该器集中了绘画、浮雕、圆雕等多种成型技巧,把平面纹饰现立体雕塑融贯通,把器体与动物的形状巧妙结合。尊的四肩及腹部设计为圆雕的大转角羊,羊腿附于尊的圈足弯角上,羊首之间还有浮雕的且角形的龙,龙身蜿蜒在方尊的肩上。此外,在羊的胸腹处还铸长冠凤鸟,圈足上饰夔纹。这件器物被认为是传统泥法铸制的巅峰之作,由于这件杰作达到的水平令人难以置信,一度被人误认为采取了新的铸造工艺。羊成为青铜重器着力表现的对象,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羊的善良知礼、外柔内刚,跪乳习性,被引申出许多象征意义。非常受子民爱戴的周文王,就被誉为“德如羔羊”。

四羊方尊的出土,有力的证明了宁乡悠久的历史。四羊方尊充分展示出了我们祖先的智慧,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心血的结晶。

四羊方尊作文篇7

石鼓阁观览结束以后,东道主便安排我们一行人去宝鸡博物馆参观。走出石鼓阁时,由于阴雨,天已经有些擦黑。大家赶忙奔博物馆而去。

宝鸡博物馆的造型及建筑很雄伟壮观。其主体展馆的顶部圆圆的,像是一个巨大的日晷。而其周围的梁柱却是四四方方的石柱,棱角分明。远远望去,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和鲜明对比。笔者不知是否故意这样设计的。这种主观感觉是否领会了设计者的意图。

这时已经临近关门时刻了,许多参观者陆续离开,博物馆再也没有放参观者进入。大概东道主事前给博物馆打了招呼,所以我们一行人很顺利地进入参观,并且安排有讲解员给大家解说。

面对博物馆里的一尊尊青铜礼器,笔者看得眼花缭乱。这一尊尊青铜礼器,真是制作精良,其铸造及镌刻水平令人啧啧称赞不已。难怪孔圣人当年发出“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的惊叹。

这些青铜礼器上的文字,笔者大都临摹过。这令笔者不由想起当年在北京中国书店、荣宝斋等处找寻《金文编》、《西周吉金文字》等书的艰难经历。

笔者为了拍照下难得的珍贵资料,没有跟随讲解员去听她的讲解。而是选择了自行参观拍摄。跟笔者一样选择拍摄的,还有来自四川新津的喻光明先生。

走出宝鸡博物馆时,笔者忽然想起了家乡宜昌以及楚地的一句方言“不服周”。这句话,大大地有违孔圣人的教诲。现在有很多人也没有解释清楚这句话的含意。笔者推测,盖出于不知其源流也。

不服周的故事出于楚庄王,他是一位颇有作为的楚王。

周、楚的关系,渊源已久,因为联合的问题而产生裂隙。楚国在周国伐商之初,尚牵制商军,支援周;牧野之战后,楚国见到周的强大,渐渐中立,甚至支援商王,因此引起周的愤恨,埋下了千年的仇怨。周得天下后,仅仅封楚国为子爵。对于楚,周始终记恨在心,而对于周,楚国也始终若即若离。其后数百年,周盛于北而楚兴于南,双方相安无事。

周昭王时,楚国基本并吞南方,频频用兵于南方周的属国,周王大怒,召集天下军队,大战于楚,最终,周朝联军败于汉水,周王溺毙。周败,不敢用兵于楚,于南方封申、邓、息三国专事抗楚,自此,周、楚相安。这是楚国“不服周”的开始。回来周朝东迁,国势衰败,楚国并吞申、邓、息三国,公然将战火烧到郑国边境,并自称为王,公然的不服周,欲取而代之,做中原诸国的领袖。

楚庄王八年,他率领楚军进攻地处伊洛地区的陆浑之戎,顺势将大军开进周王室的国土上,列好阵势,以观周疆。周定王忙派大夫王孙满前去慰劳,楚庄王却向他打听周王九鼎的大小轻重。九鼎是王权的象征,楚庄王问鼎的大小轻重,用意甚明,是企图取周而代之。王孙满知庄王的用心,于是就用话去折服他,说:“在德不在鼎”。并批驳他说:“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庄王听到王孙满的话来得很硬,而楚国当时也无力取周而代之,于是就退兵回国。不服周这一句话就在楚地传开了,成为一句楚人表示“不服气”、“不服输”的代表语言。

战国之后,楚屈败于秦,至此周、楚之间近千年的积怨遂告完结,但是“不服周”的脾气,却被代代相传,保留至今。而对于秦,楚国仍然不服气,民间放出话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后有楚怀王号令诸侯反抗暴秦、楚霸王项羽和刘邦的中原逐鹿。楚人也终于灭了秦。这也是不服周的表现。

看来,楚国人从来是不肯服输的。所谓“不服周”,终究是一种精神、一种志气。

扯远了,就此打住。

    【初中周记】栏目
  • 上一篇:高一话题作文(6篇)
  • 下一篇:勤俭节约的人作文(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