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走过的日子,有你,也有他的加入。在这个大家庭中有欢笑也有泪水。
忧郁的情景、无言的酸痛曾伴随着你我走过人生一意孤行但很丰实的日子。同桌的微笑仍荡然于我的心中。浅浅的,与周围的环境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你撅起的小嘴给你我呈现一道动人的孤线。短短的发丝飘逸着你昨天淋浴后的清香。那双尖尖的一直被我认为炸着最好吃的手指描绘着我们美好的未来。无限的遐想,无边的梦幻,从来不希望会有一双大手挡住我们的去路。也许曾有一团执拗的阴云挡住了你我的视线,但在一天月明风清的夜晚我们背靠背找到了属于我们的北极星,找回了属于我们的方向。记得我曾答应过你,会一路北上,即使路上风雨交加,即使浓雾挡住了北极星,我也不会停止我的脚步。你的微笑、我们共同的期待成了我前进中最大的动力。
我一直都不想看到自己发狠的样子,我记得那次躺在被子里的发的誓言。我无法再一次回忆起你的泪珠以及金属落地的声音,再也没有勇气去揭开我心中最痛的那处。你亦然,小心呵护着这个伤口,永远……
一起走过的日子,真的很美。我们曾不止一次因路上任何一道动人的风景而改变前进的意图。
在无数个残风秋月的.夜晚,永恒的孤线,迷人的微笑成了我的恒一。默默地祝福对方的旅程,我希望这更多的不是无形的索链。只是盼望有若干年后的重逢,奇迹般的相遇,永存的你我,以及我们可爱的狗狗……
理想是风,唤醒沉睡的大地;理想是土,长出鲜艳的花朵;理想是雨,滋润干涸的心田;理想是歌,唱响生的希望。人人都有理想,我的理想则是当一名老师
老师传授我们知识。我的幼小心灵中便产生了一个这样的理想—当一名平凡又让人崇高的一名教师。这个理想只是一粒种子种在了我的心灵中。现在,我已经在六年级了,这颗种子在我的心灵中已经吸收了五年的营养成分,现在终于要萌发了。等他长成了一棵大树的.时候,我也即将成为一名教师。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每一位老师的写照。我有这个理想,是因为我想将我学到的知识,传授给祖国的花朵,使它们成为栋梁之才,实现他们自己的梦想。
为了这个理想,我必须现在努力学习,让我的知识更加的丰富起来。为了我的理想而不懈地努力,扎扎实实学好每一门功课,一步一个脚印朝这个目标攀登……而且我还要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有正义感的人,感染着学生们。当然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拿到优异的成绩,然后考一所好大学,再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如果我当上了一名老师,登上那三尺高的讲台,向孩子们传授知识,带领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那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情啊!让他们从故事中领悟真谛,从如诗如画的诗歌中领略枫桥的钟声,大漠的的孤烟。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五彩缤纷的梦,都有自己的理想。理想好比是一盏指路的明灯,它会指引你到达成功的彼岸。
理想是一个深渊,从跳下那一刻起,就逼迫你奋力搏击。要么,大鹏展翅,扶摇而上;要么,石沉渊底,再无声响……我会努力奋斗,向自己的理想一步步迈进!
我在久置不用的箱子里摸索着,试图找到一些我想要的书,蓦地触碰到一个质地冰凉的物件。我费力地把它掏了出来。呵,竟是个古朴的香炉,这着实是个惊喜。我小心翼翼地回房,偷偷拿了妈妈珍爱的化妆用的小刷子,一点点地掸去香炉上的灰尘。露出带着金属特有的锐利光泽。我把玩着这陈年的香炉,轻摄些许木屑点燃。幽蓝色的烟气向上盘旋,我坐上爷爷最爱的略略泛黑的黄藤椅,为自己沏上一壶热茶,开始了一天的阅读。
不知为什么,总不大爱看同龄人所喜爱的言情,有同学曾推荐过此类书籍,我略微翻翻,满纸的语法词语错误,情节过于失真,细节处理太粗糙,要么过激有失逻辑,要么过简难以体会要领。这样的东西是经不起时光冲刷的,我想后人将它拾起,是不会像我珍视香炉一般珍视它的。也许只会成为再生纸的`原料。我所喜爱的,是各类诗词。至于原因,我自己也想不出,也许是因为《花间词》中一个个明眸善睐可人可心的女子,抑或是《婉约词》中细腻婉转复杂多变的感情,无论哪一样,都充满了魅力,这些当下被时光冲淡的东西,拂去尘土,依旧有夺人心魄的光彩。不仅如此,更兼具流失岁月所赋予的沧桑感,平添了它的艺术魅力,最是令我心醉。
对着古词,心神有些飘忽不定。“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内佳人笑。”苏老学士年轻时与伊人的微妙感情,如何还在吗?突然忆起一阙特别的花间词“浣花溪上见卿卿,脸汲明,黛眉青。绿云富绾,金簇小蜻蜓。”如今的浣花溪旁,可有这娇羞中带着活力的少女呢?恐怕多的是穿着时尚大胆开放的新时期少女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日子终究是湮灭在时光的长河中,我所喜爱的伊人,早已难觅。我遗憾地喝了口茶,看向古香炉,炉壁螭龙纹仍在,而有些东西却已不在。
我并非是认为老的都是好的,只不过欣赏东西好的那面罢了,可惜许多好的东西都未曾传承下来,失去当初还鲜活时的灵性。即便中国文艺传承时形式有所改变,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尽管形式一变再变,但它独有的味道却未曾失去,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便是此理,可如今,这味道却一年比一年淡,正如我手边这壶茶,只会一次比一次凉。
放下泛黄的书卷,我吐了口气,躺在藤椅上,窗边的雨声轻敲瓦片,叮咚作响。我嗅的香燃尽了,摸着早已变凉的茶壶,好似下定了决心,起身再烧热水,重沏热茶。
20xx年10月11日,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在人们的紧张的揣测和期待中诞生了。他就是中国作家莫言。作为中国人我由衷的感到骄傲与自豪,就在人们的眼球还停留在这份荣誉上时,我却早已迫不及待的等候着莫言的获奖感言,原以为他至少会用一些华丽的辞藻来感谢那些给予过他在创作上帮助的人,可结果却与我的猜想大相径庭。他只用了寥寥数语就表达了自己获奖后的感受,而那些本就千金的字更是被其他人概括成了简洁的词。
在莫言的发言当中令我感想十分的应当属惶恐吧。当时莫言在致辞时说他绝不会为了名利而创作,这句话在我们的记忆中或许早已是滚瓜烂熟可还是深深地撼动了我的心灵。当今社会上这种不为私利的人可真所谓是凤毛麟角了。
我相信我们或多或少听过关于升官发财之类的事,从古至今人们就将升官与财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如果想要知道它的历史的话恐怕要追溯到几千万年前了吧。人们都渴望要一个清官来治理国家,可是往往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却又将升官与发财联系在一起。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何叔衡留给我们一句话绝对不能为一身一家升官发财以愚懦子孙!在何叔衡壮烈牺牲70多年后,这种精神激励着他的后人:自食其力,友善待人,坚守勤勉家风。而我觉得这种精神更应该在大众之间传承下去——不为名利。
或许当官这样的话题说出来对我们没有切身的体会,那么我再来讲一个比较具有普遍性的小故事。有这么一个人,因为羡慕昔日同窗们都因为写作而都小有名气了,自己便也试着写作,可是他一味的想着获奖成名所以写出来的文章并不十分吸引人。就在他气馁的'时候,他的一个朋友请他替自己写一篇学术性的文章,于是他就抱着不可能被录用的心而写出了一篇随便的文章,可是出乎预料的是这篇文章竟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而作者的名字确实他的朋友!看完这件事后,我相信为他抱不平的人肯定不计其数,而笑话他的铁定也数不胜数,而我却觉得他十分可笑。俗话说得好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如果他在写作时能将名利之心改为无心的话,那么我想许多比较有意义的文章早已问世了。
人这一生不会永远光芒四射,也不会永久黯淡无光,我们不应该把目光停留在狭隘的名利之间,有时候一点小小的努力便能帮你走向成功,我们不必追求撼动世界的理想,也不奢望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有时候少一点私利之心就行。
题目让我想起了两个故事。
第一个发生在三国时期。赤壁战后诸葛亮用计夺了荆州死赖不还。吴国都督周瑜献计,趁刘备之妻丧,用联姻之计,诱刘备到东吴扣之,然后逼刘备还荆州。这原本是一个很妙的美人计,但不想诸葛亮看出破绽,利用吴国太爱女之心与孙权孝母之道大做文章,使得吴国太处处护着刘备,使孙权周瑜投鼠忌器,最后落得个“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场。
第二个发生在春秋时代。一个落难的公子流落齐国,齐王给了他一个美女做妻。十余年后,那个公子的国内发生内乱,他的部下都认为这是回国夺位的良机,纷纷劝说这位公子回国争位。但在奢糜的生活中,公子不愿离开优越的待遇和美丽的妻子,断然拒绝。但他那位目光远大的妻子,虽然心里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却也在灌醉了丈夫后,让家臣把他送回国了。后来,这位公子夺位成功,成了春秋时代赫赫有名的霸主,而他也将那位目光远大的妻子接回了国,让她做了夫人。这位公子就是晋文公重耳,那位妻子就是齐姜。
我们不妨讨论讨论这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中,吴国太根本就是妇人之仁,为了自己的爱女,不顾吴国的霸业,使诸葛亮之计得逞。更重要的是,她将周瑜——吴国优秀的都督的话当耳边风,结果使得诸葛亮二气周瑜成功,加快周瑜的病情恶化,使得他英年早逝,也使吴国元气大伤。试想一下,如果吴国太目光放远,使刘备被吴国扣留,交还荆州,这不但使吴国国力大增,而且蜀国必定因此受制,吴国的霸业就指日可待了。一念之差,差之千里,最后吴蜀被灭,也是天意。
第二个故事,齐姜真的可以称为英雄了。她没有被眼前的奢华迷惑,她想着的是丈夫的霸业,宁愿自己与丈夫离别也不愿耽误丈夫的前途。平心而论,晋文公的'出现与她的高瞻远瞩是分不开的。如果她也只是一个平庸的女流之辈,那历史书上就永远也没有晋文公这个词了。大胆说一句,她的决策甚至已经英明到了挽救整个晋国!
其实我们都体会得出,感情往往会迷乱理智的视线,人在感情漩涡中是很难用理智去思考问题的,因为理智作出的决策往往与自己的感情相悖,而要违背自己的感情办事却要下很大决心才办得到的。其实,能做到这样的人并不多,某些还因此受人耻笑。武则天为当皇后不惜扼杀自己的新生儿,后人评价说她心狠手辣,但若不是这样,哪还有唐朝女皇的传说?哪还有唐朝的兴盛富强?
感情与理智是两个对立面,而要对某个事物进行正确的认识只有靠理智去面对才行。
多用理性才能立足于大千世界!
这篇作文以历史故事为切入口,穿越时空,纵连古今,紧扣“感情与理智的关系”来讨论故事,得出“要多用理性才能立足于大千世界”的结论。虽然没有过多的笔墨涉猎当代社会,但通过作者理性的分析,睿智的见解,哪点不是在点明时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