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名言也许谁都知道,鲁迅先生爱护书的事例或许大家都知道。但你们都不知道,书,却燃起了我心中的一盏明灯。
记得在五年级下半学期,发完新书,回到家里,那天晚上,我迫不及待地拿出新发的语文书,坐在我的书桌旁,看了起来。当我看到《海伦·凯勒》这篇文章时,我被主人公那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
拉开窗帘,窗外万籁俱寂,月光如牛乳般倾泻在大地上,桌上的闹钟滴答滴答地转向10点钟了。而我却坐在桌前,一遍又一遍毫不厌倦地读着《海伦·凯勒》这篇文章。当我读到“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泪水不禁模糊了我的.视线,使我想起了闻名中外的优秀作曲家贝多芬,他虽然双耳失聪,但他不知创作了多少老少皆知的音乐精品······我的脑海里仿佛出现了他俩咬紧牙关战胜困难的坚毅神情。
与他们相比,我真是自叹不如。还记得发生在三年级的一件事:在体育课上,老师让我们练耐力,让我们饶跑道跑七圈,我不情愿地跑了三圈,最终跑不动了,我想起了体育老师说过:实在跑不动可以走。我就和几个同学慢慢悠悠地走了四圈。现在,我读了《海伦·凯勒》这篇文章,当时的行为让我突然觉得很惭愧,不就跑七圈吗?与海伦的双目失明,双目失聪又能刻苦学习相比,这些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我应该学习海伦的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每当我在遇到困难与挫折的时候,是海伦那种精神激励着我,让我奋发图强。书,燃起了我心中的一盏明灯。
我新的开始是一个迷茫,为我照亮了行进的道路,让我充满自信,坚定信念,为父亲这盏灯创一番成就,父亲也带领我走向黎明,迎接新的明天。
题记
在我眼中,父亲是一个严格的人。在生活中,原本幼小的我想与朋友们玩,但父亲却以为“天色已晚”为由,不让我去。在学习中,每当我三心二意的时候,父亲总是给我讲大道理。虽然父亲是农民,文化水平不高,但说出的大道理比哲学家的名言还深厚,令我不得不收敛“无所事事”的心。
在生活中,父亲为家忙碌的身影让我充满自信与力量。在夏日炎有点酷暑天,父亲扛着锄头到田里除草。在家中闲悠吃着雪糕的我,心血来潮想给父亲送雪糕。来到田中一切都让我惊呆了:父亲大汗淋漓,仿佛是在洗澡,但他仍坚持着。我哭了,我哭的很痛快,我哭得很彻底。我跑上前去,想代替父亲,乎的发现父亲老了;眼角皱纹多了,头上的白发多了,手边的粗糙了,眼睛也早没有了往日的光辉。父亲原本应该是一个年轻的中年男子,却因为我和姐姐而早已衰老,父亲为我和姐姐操啐了心,而我们……想到着,父亲的一句话更让我感动。“孩子,只要你和你的姐姐好好学习,将来创就一番事业,我在衰老也无所谓。”“爸爸,我和姐姐一定好好努力,不会让您失望。”父亲满意的点头、微笑。只点夕阳衬托着妇女的感情……
父亲是家中的顶梁柱,家里不开他;父亲是儿女的'榜样,儿女离不开他;父亲是母亲的依靠,母亲离不开他。
父亲正如春蚕牺牲了自己的青春,为我开辟成长的道路。父亲——我心灵的寄托,是您,引导我走先光明,是您让我信心百倍,是您,让我有了避风的港湾。父亲,我不会再淘气,不会在撒娇,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不辜负您的希望!
父亲——我心中的启明灯,永远明亮而又闪亮!
老年人的一生总是勤勤恳恳,循规蹈矩。有时候守旧的行为,会让人觉得陈旧迂腐。但正是这种踏实或者说笨拙的思想,才造就了他们身上一种可贵伟大的精神。我的祖母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具备的品质和精神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她就是我心中的一盏明灯,在我迷茫困惑的'时候指引着我。
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小时候和祖母一起去亲戚家。
亲戚家很落魄,他们家过年都不买春联和鞭炮。我和祖母到他们家时,恰好桌子上有一盘酱牛肉。那时候我不懂事,眼巴巴地看着,用眼神告诉祖母我想吃。亲戚了解我的心思,对祖母说:“孩子想吃,我去给他加工一下。”说完就端起盘子去了厨房,祖母极力地阻止她:”孩子小,不懂事,你不用理他!”亲戚没有听祖母的话,仍然坚持要去厨房。她们两个人争抢着那盘酱牛肉,只听啪的一声,盘子碎了。连带着酱牛肉掉在了地上。
那女人“啊呀”叫了一声,祖母看见已经脏了的酱牛肉和碎了一地的盘子,她连忙地道歉,并且责备着我。那人满眼的不舍,说这几年才能吃上酱牛肉,这是朋友带的。祖母轻拍着她的后背轻声安慰她,并温柔的说:”今天的事全都是我的错,孩子太嘴馋,我现在回家一趟。”那女人不好意思地说:“咱们是一家人,不用在意那几块肉,我心疼的是孩子没有吃上肉。这肉洗洗我们还能吃,但不能给客人吃了。”祖母不容分说,拉着我回了家。
祖母飞快地赶回家,从家里拿了两只鸡和别的东西,连口水也没有喝,马不停蹄地又带我赶去亲戚家送东西。当把一大包东西一股脑给了那女人后,她的神情是满满的感激。激动的两只手不知放到哪里。
这件事让我对祖母更加敬重,祖母虽然是个农村人,她做了一辈子农活,她不喜欢尝试新事物,但她却能守好自己的一份田。也许送鸡这件事别人会觉得很渺小,但在我看来,这正是老人身上最可贵伟大之处。急人所急,想人所想。她像一盏明灯一样照耀着我幼小的心灵,祖母身上那份质朴善良一直感染着我,教会我用纯真善良去看待这个世界。
老师,就像一盏明灯,总是在黑暗中大放异彩,老师总是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老师总是无休无止地教育我们做人的道理,无怨无悔!
我们的班主任总透着淡淡的幽香,散发着浓浓的墨水味儿,还掺杂着微微的孩子气,她美丽大方,却总刀子嘴豆腐心,总是舍不得惩罚我们,她就是我们心中独一无二的王老师。
有一件事让我终身难忘,使我感动,让我流泪。
那天风和日丽,天气晴朗,我的心情格外舒畅,仿佛小鸟在对我唱歌,小花在对我点头。我来到教室里,端端正正地坐下来。不久,我看见王老师抱着一堆卷子,迈着沉重的步伐缓缓走来。进教室后,老师一直用那双难以置信的眼神盯着我,我不知做错了什么,但我似乎已经猜到了。我竟有一种说不出的难为情,脸渐渐地红了,头深深地埋了下去。老师轻声念了我的成绩:“85分”,连我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平时比较优秀的我怎么会考成这个样子?班上的同学齐刷刷地望着我,就像猫目不转睛地盯着老鼠一样,360度的无死角,让我感到无地自容,真想找个地洞钻下去!这一刻仿佛时间静止了,空气凝结了。我静静地坐在位置上,等待着老师的批评,可是我错了,老师只是笑了笑,说了一句简单的话:“别灰心,总结原因,继续努力。”听完王老师的话,我真想抱着她大哭一场,我非常后悔想对她说:“王老师,我一定好好学习,下次考一个好成绩!”
看夕阳的`余光静静地撒在回家的路上,是面颊上滚落下的那滴不争气的泪珠。我在思考我那糟糕的成绩!路上,仿佛鸟儿在同我忧伤,小花在同我悲哀,小草在唉声叹气,大树在批评我,质问我,仿佛大地上一切都死气沉沉!
四度春风绸缪,几番秋雨洗鸿沟。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蚕丝吐尽春未老,烛泪成灰秋更绸……没错,这就是老师,那盏让我在黑暗中大放异彩的明灯。
红花有了绿叶,才艳美;大海有了溪流,才广阔;泥土有了种子,才更丰硕;而我有了老师,人生才更出彩。我敬爱的老师如一盏黑夜的明灯,照亮了我人生的路,把我引领到春光无限的百花园。
临近中考,每个人的心都绷得紧紧的,全班都进入了一种临战的状态,班级安安静静的,同学们都在书中遨游着,一片浓浓的复习气氛。可独独我除外,我怕英语考不好,我怕语文考砸了,我担心数学考不出好成绩,我更怕越担心考不好就越考不好,我心里越来越不安,中考的压力使我难以全身心投入到复习中去。
面对一次又一次模考,学习成绩一向不错的我不知怎么了,一次考得不如一次,我的心情糟糕透了。
老师也发现了我的“异常”,我便顺利成章地被老师请进了办公室“喝茶”,我担心我得被“收拾”了,哪个被请进“喝茶”的人不是笑着进去哭着出来呢?
本以为今天死定了,一定会有去无回的,我周围同学们都带着“太子送荆柯”的眼神,目送我走出教室。可令人意外的是老师并没有批评我,而是微笑着轻声说道:“来,进来孩子”,她那真诚的一笑,就如一盏灯,瞬间点亮了我那颗不安的心。
老师拉着我的手,语重心长地说:“老师理解你,想考好成绩说难但也不难,如果你不畏它,它便向你示弱;你若怕它,它便乘势欺负你。你一定要记住,从容应对才能取胜。”说完,从桌上拿起一本发黄的书递给我,她告诉我,那是她钟爱的一本书《名人传》,许多名人的学习方法也许是值得我学习和借鉴的。
从此,老师的.话便印在我的心中,老师的那本书为我领航,明灯般为照亮我前进的路。即使前方再难再险,只要心怀不惧,从容向前,我相信我也一定会乘长风破万里浪,直挂云帆济沧海的。
装一盏明灯在心中,老师的爱将伴我前行,它会伴我走过漫长岁月,走进美好的明天。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指引人生轨道的明灯,但这盏明灯可以轻如鸿毛,也可以重于泰山;可以是一句话,一封信,一个举动,是一份责任,或是一份情。
升入初中以后,我来到了另一座城市,离开生活12年的家乡,与六年的同学分别。开始非常不适应新的生活。但久了也就适应了,也渐渐的对原来的'生活释然了,开始了新的生活,适应新的环境。可是那一次过后,我却再也无法忘却属于我过去“情”。
一天晚上,我坐在爷爷奶奶的身旁,陪二老看电视,奶奶突然对我说:“乖孙子,奶奶回老家几天。”听闻便好奇地问:“没事,去吧。但是您要去那做啥?”“去同学聚会啊,等了10多年了老同学们终于可以团聚了。”看着奶奶激动的神情,我怔了怔但也没有说什么,就笑了笑。第二天奶奶就走了,这一走就是一周。
奶奶回来后只见手上抱着一本像相册一样的册子,一问果不其然是她的同学纪念相册。晚上,她不再看电视而是目不转睛地盯着相册,时不时摸一摸上面的头像,可见她有多珍惜。我心想:这么久过去了,奶奶还是深深地记着他的老同学,而我却就这么快想与我的老同学扯开关系。我便问奶奶:“奶奶你为什么还对你的同学们记忆犹新呢?”奶奶便笑着说:“傻孩子,班上六十几个人,这六十个人分到一块是一种缘分,肯定要记一辈子啊!”我便怔了下,是啊,这是一种难得的缘分啊!
自那之后,我就再也没有忘记老友,而且很快的融入了新的群体,结交了新的朋友,原来的点点滴滴也都铭记于心。
奶奶的这小小的举动成我心中最亮的明灯,指引我前进的方向!
让我们与书相约,让阅读成为我们终生的承诺,让书香滋养我们的心灵,让心中永远有一盏指路明灯。
——题记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被妈妈抱在怀里,捧着绘本,听妈妈为我读儿歌、讲故事。
我朦朦胧胧地感觉到,书真好。
再大一点,我常听见“书香”这个词,我很疑惑,书怎么会有香味呢?我一本书一本书地打开轻嗅,只有淡淡的纸张和墨的气息。怎么闻不到“书香”呢?带着疑惑,我走进一本本书,去叩问、去追寻、去聆听......
一位位先贤圣哲、志士仁人在历史的尘烟中向我走来,一幅幅画面在我面前徐徐铺开,为我打开了一扇门,向我展现了一个多么广阔而又丰富多彩的世界。在书里,有大漠尘沙,也有江南烟雨;有金戈铁马,也有曲水流觞;有人无私奉献,甘受清贫,也有人汲汲于名利......我打开一本本书,指尖轻轻拂过一个个文字,轻轻地嗅着。书里有不染纤尘的兰香;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荷香;有陶渊明亲手栽种傲寒盛开的菊香;更有从一个个高洁的灵魂中散发出来的生命之香。书香一缕,胜过世间最名贵的香料。缕缕书香,凝聚成一盏明灯,为我指明前行的方向。
我最喜欢看的`是沈石溪爷爷的动物小说。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不禁潸然泪下。我的感情随文中主人公而波动。当我喜欢的人物受到伤害时,我不禁非常担心,当他们遇到开心事时,我也开心起来。读书让我收获了成长。
正是我对书的热爱,出版了文集,在多种刊物上发表过许多文章。我喜欢写作,因为他总是带给我无穷无尽的遐想,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每次都有好多收获。当我的稿子被选中并发表时,当我收到邮局第一张汇款单时,当我拿到样刊时,我收获了成功的快乐。
亲爱的朋友,让我们与书相约,让阅读成为我们终生的承诺,让书香滋养我们的心灵,让心中永远有一盏指路明灯。
明灯,在黑暗中为人们指明方向;而心中的明灯,则在人们迷茫的时候给人鼓励,催人奋进。
我心中的那盏明灯,就是书籍。
小时候,我是一个喜爱读书的孩子,总缠着大人给我讲故事,还经常抱着书而废寝忘食。听姥爷说,不到三岁的时候,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等童话故事,我就耳熟能详了,经常受到大人们的交口称赞。现在听姥爷津津乐道,我也感到十分自豪呢!
我心中的那盏明灯,它可以带给我自豪。
还记得,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局里的课外知识比赛,我和同年级的几个同学被选拔参赛。这不仅是代表班级,更是代表学校的荣誉!从那以后,我便开始读了更多的书,为了给自己、班级、老师和学校争光,比赛前一天,又把我看过的书温习了一遍。经过一周的备战,感觉自己的知识又增长了许多,竞赛中,凭借着书籍带给我的知识、经验和信心,我便胸有成竹地答完了试卷,并获得了局一等奖。
我心中的那盏明灯,给我知识,给我经验,给我成功,也给我喜悦。
记得五年级时,是我的一段低谷时期。那时突然换了新的数学老师,由于不太适应新老师的授课方式,加上自己的粗心、马虎,成绩一落千丈。那时的我心里郁闷、难受。于是我把注意力转向了书的.海洋,书籍告诉我:忧愁于事无补,不如早点接受现实,适应现实。于是我便不再忧愁,而是改变心态,学会适应。终于,一段时间后,我适应了老师的讲课方式,很快就迎头赶上了。
我心中的明灯,能在我低谷的时期,为我指点迷津。
现在,我仍然喜爱读书,徜徉在唐诗宋词的怀抱,感受古代王朝的兴盛与衰败;品味《上下五千年》,浏览中华文明古国的悠久历史;阅读《名人传》,感受榜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