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狂风怒吼,我穿着厚重的棉衣走在回家的路上,又想起了那一天在广场上卖报纸的情景,那真是一堂令我受益匪浅的“语文课”。
那个星期六的早上,我们小桔灯作文班的老师带我们去了戚城公园卖报纸。来到戚城公园大门口,同学们很快整齐的排好队,老师把我们分成了四组。
接下来,老师宣布现在活动开始,同学马上行动起来,我兴奋的拿着报纸,寻找推销卖报纸的.目标,我问过了许多叔叔、奶奶、阿姨,要么就是没带钱,要么说眼睛不好,要么就是买过了……多种理由拒绝我的推销。当时心里有多着急呀,看着别的同学手里的报纸都快卖完了,自己还没卖出一份。我看见一位叔叔正向我走来,我再一次鼓起勇气,礼貌的走过去问道:“叔叔,您好!请买一份报纸吧!这上面写着我们的作文,还有好多笑话呢!”叔叔笑眯眯地看着我:“多少钱一份呀?”我毫不犹豫的回答道一元一份,不贵的。叔叔爽快的答道:“好,我买一份吧!”我将一份报纸双手递给叔叔并从叔叔手上接过一元钱,同时对叔叔说:“谢谢您的支持!我第一份报纸成功卖出了!
虽然我一上午就卖出了一份报纸,不过我却悟出了一个道理:当我们坐在教室里困得想睡觉时,却有人在众星捧月时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当我们在温暖如春的教室里不好好学习时,却不知有人在寒风呼啸的天气做小生意;当我们抱怨零花钱不够时,却不知有人没日没夜的劳作却难以温饱;当我们不好好学习时,却不知有多少人因虚度年华而悔恨!
有了这次卖报纸的经历,我才能想这一番感悟真切的话语来,这也是一堂语文课吧,它让我铭记!
今天,张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有趣的公开课。
“有谁能不打破鸡蛋壳,分辨生熟鸡蛋的?”张老师大声问道。“我”“老师我会”“我又四种方法”,顿时教室里一片“手林”,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说道。“那位女同学”只见姜楠胸有成竹地走上讲台。她左看看右看看,拿起一个鸡蛋说“这是熟鸡蛋”。又拿起另一个,思考了片刻,支支吾吾地说:“嗯,这,这个也是熟鸡蛋”。说完,张老师拿起其中一个鸡蛋,正要敲下去,我睁大眼睛,盯着鸡蛋不敢眨眼,生怕鸡蛋会飞走。“咚、咚”蛋壳裂了,流出了透明的.白色粘液——蛋清,姜楠错了,不过我们并没有责备她,而是鼓励她,为她鼓掌,让她再接再厉。
接着,万佳成昂首挺胸地走上讲台,拿来两个鸡蛋竖着转起来,一个像一只陀螺一样飞快得旋转着。另一个则像一个醉汉,东倒西歪。这时,万佳成指着转得飞快的鸡蛋说:“这是熟鸡蛋”。说完,就拿起那个鸡蛋猛得一敲,我眉头一皱,眼睛一瞪,真为万佳成捏了一把汗,同学们也是紧张得张大嘴巴,连大气也不敢出。这时又听“咚”的一声,咦?难道……我赶紧睁开眼睛,蛋白露出来了,是熟鸡蛋。同学们笑了,掌声响起,热烈而有节奏。
接着,张老师就叫我们如何运用写作的方法,让我们写课中事件,经历了这么多谁还写不出来呢!看来,张老师还真有一手。
回到家,我就写下了这篇文章……
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知识,只要我们认认真真地去发现就一定能从中学到东西的。
由于我阅读差,于是我只要在家里一有空,妈妈就叫我给她读报纸,提高我的阅读能力。自从开始我就从来没有认真的做过这个“苦差事”。我每次都像完成任务似的,一点儿都没有专心,所以我的阅读能力一直都没有提高。
今天闲着没事,妈妈又叫我读了起来,我随手找了一张报纸,开始读了起来。这阅读真是枯燥无味,除了读还是读,妈妈却坐在一边认真的听着我读。“……另外一个则跌下铁索桥,丧了命,难道耳聪日明的人还不如盲人、聋人……”我读着。“等等,你刚刚读的.什么,再读一遍?”妈妈说到。我于是把我刚刚读的重复了一遍:“另外一个则跌下铁索桥,丧了命,难道耳聪日明的人还不如盲人、聋人?”“你说什么,耳聪日明,你一天到底在怎么读书的呀,叫你读了两遍你都还读错。”妈妈说。我也感到很奇怪,这样一个简单的错别字为什么读了两遍我还会读错呢?于是我把报纸再拿了出来,仔细地看了一遍。咦?报纸上清清楚楚地写着“耳聪日明”,我给妈妈说了,“把报纸拿过来我看看。”妈妈拿过报纸来一看,也很惊讶。
过了一会儿,妈妈说:“虽然是报纸上面出错了,但是也说明了你读报纸的时候没有认真,连这个都发现不了,难怪你的阅读能力还没有提升。”我想了想,确实也是,我从来就没有认认真真的去读过,我每次读,都像在读望天书一样,一点都没有认真。要是我认真地去读了,我的阅读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的。
画始,画末,无不包涵着华丽的词藻、多彩的句章。它——山水画卷给我上了一堂缤纷的语文课。——题记
山川·壮丽之辞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是何等秀丽之色可以止息一个人那狂躁不安的心。山川,那一座座巍峨高耸云天,青树挺拔,云雾遮掩,飘然胜似仙境。四季之山,或青翠,或深沉。千古文人墨客无不为之震撼。
听,山川出声了,那是壮丽的言辞。
流水·婉约之辞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寥寥几笔,淋漓尽致地泼洒出了一幅清新的水墨画,又平添了几分愁绪,亦或是几多伤感。水是山永恒的依伴,却与山截然不同。水,是阴柔,是清新,是淡雅,是婉约。水是万物之灵,江南有了水,才有了脱俗与清秀,才有了这烟雨缭绕的传奇水乡;大自然有了水,才有了那幅豪放而不张扬,壮丽而不失清新的美丽画卷……
听,流水出声了,那是婉约的言辞。
大地·淳朴之辞
“我全部的诗歌,总是与土地一脉相承。”艾青眼中的大地,厚重而淳朴,宽容而沧桑。大地是母亲,无论是华夏儿女,还是碧眼西人,都是大地的儿女。自然的一切都在大地上孕育,春夏秋冬,霜冻严寒,它,始终默默奉献着。它的`超凡脱俗少有人欣赏,人们看到的只有山水白云,但那些都是大地的美丽,还有更美的,是它的灵魂。
听,大地出声了,那是淳朴的言辞。
自然万物,不论风起风散,云卷云舒,它们都有属于自己的声音。当你用心去聆听时,你会发现,它们都包含了华美的词句。这——山水画卷,便是一堂语文课,陶冶了你的心灵,洗涤了你的魂灵。
山水画卷也是一堂语文课。
听听吧……
语文这个名词翻译一下就是语言的文化,语文一般都是老师站在讲台上,学生坐在下面听课,但课并不一定要这么上。生活处处有语文,在自己的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也上了一节语文课。
有一次,老师让我们交换语言的魅力,老师并没有带我们上课,但是我们已经上了一节语文课。那节课,我们讨论的内容如下:
在人类科技快速发展中,我们的语文知识的总量,也在迅速发展。在电视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许多有意思的广告语,那一条又一条的广告语,就是我们人类智慧的'结晶,有的广告商为了自己的产品销量更高,绞尽脑汁的想让广告语更有吸引力;比如:蚊香广告——默默无“蚊”,淋浴头广告——随心所“浴”,电动车广告——“骑”乐无穷……这些广告语是通过把成语中的字换成那个字的谐音字形成的,有的人认为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这玷污了祖国的文化,还会误导孩子;但有的人认为这样做没关系,还能做反面教材。其实无论是哪一种,都没有关系,因为这都体现了语言的魅力所在。
每一个城市都有它的地方方言,那些方言,体现了那个地域的文化色彩,我的家乡在宣城,这里的方言十分有趣,例如:昨个儿——昨天,更照——今天,明个儿——明天,不犯足——不可能……有的人反对我们有的时候用方言,其实我们是说着玩;有的人甚至写出这样的广告词:外语是可贵,方言价更高;学了普通话,两者皆可抛。其实他们不必这样做,每个地域的方言体现了每个地域的文化色彩,而这些美妙的色彩为语文这张图画添加了精彩的一笔。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只是在于我们是否善于发现它们。
语文,不只是在那三尺讲台,不只是在那一面黑板,而是在历史长河中,在生活细节上,在古代神话中,在世间大事上而语文,无处不在。
屈原曾说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下”不仅指毕生上下,更是指大道之上,生活之下。
这天,我便与爸爸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坐而论道。在书房里,我和爸爸面对面坐着,开始了讨论。我先问道:“老爸,你可知道,中国古神兽中有一异兽,名为鲲鹏?”“哈哈,当然知道。上天为鹏,入海为鱼。”老爸得意地回答。“老爸,那你知道吗,鲲鹏正应了古人的太极之说?”我向他发问。“这个……不太清楚。”说完,老爸挠了挠头。我接着说:“鲲为雌鱼,鹏为雄鸟。这不正是太极阴阳吗?”“对啊!”老爸一拍手,说道:“鲲为鱼,鱼入水为家。在家中温顺低调,一跃入天穹,化鲲为鹏。在天外,在外界,努力打拼,这才是鲲鹏啊!”
我喝了一口水,点头赞同道:“是啊,人年轻时有锐,但后来却逐渐被消磨殆尽。锐气,可以突破困难,获得成功。”“没错!如果有鹏无鲲,鹏有再多的锐气,也经不注消磨。有鲲无鹏,没有鹏的'锐气,鲲也无法崛起。正是由于它们的互相保护,它们才可成为一神兽。”老爸激动地说道。
我点了点头,若有所思地说道:“鲲鹏也意味着身体与精神的共同发展与成长。我太佩服古人了,竟用一只神兽将虚无而神往的一系列哲理和语文涵盖。”“是啊!”一头的老爸也赞同道。
在此时,我明白了这也是一堂语文课,也明白了,语文就是互相交换,互相学习各自的知识,从而合为一家之文采!
语文,绝不再拘泥于三尺讲台!
秋风萧瑟,落叶纷飞。我漫无目的的走在小区门口的街道上,无精打采,宛如行尸走肉。
是的,在不知道练习了多少次,写了多少张试卷之后,我的月考依旧如往日一般,凉得彻底。
我茫然地走着,脚步却仿佛被某种东西召唤一样走向那无边的浓绿。周围的景物不断变化,走着走着,眼前的视野变得开阔了。目光所至,无巍峨如山的'高楼,只有一片碧绿的田野,以及太阳照耀下劳作的农民。
我走过一条条乡间小路。在路的两旁有碧绿的芭蕉,有丰满的谷子,也有高挑的芦苇。但,在这些碧绿生命的衬托下,我心中的黑暗愈发浓郁。
不知多久之后,我累了,靠在一棵大树旁,闭目养神。突然一声苍老的声音传入我耳。
“喂,小子,过去一点儿,我也要坐一会儿!”我抬头看了看,是一张苍老的面容。“哦!”我无力地应了一声,老人在我的旁边坐下,很自来熟地拍了拍我的肩。
“看你的样子,是中学生吧!怎么,考差了?”
我自嘲地笑了笑,无声地肯定了。
“你看这片地,你看到了什么?”
“庄稼。”我答到。
“那下面呢?”我无语,没有答复。“那是些杂草。”老人又说。
“人的一生,就如这些庄稼和杂草一样,如果你只是表面努力那只会像杂草一样,只能在庄稼长出来之前出出风头。但如果你真的努力的话,即使无法马上看到成效,但也会像庄稼一样,有持久的积累才能碧绿无瑕,硕果累累。
这句话让我顿时悟了。明明是从一个农民的口中说出的,但却好像给我上了一堂语文课一般,教会我如何面对现状,如何发现不足,如何为扬花灌浆的明天努力奋斗。这对于我来说不也是一堂语文课吗?
语文,在生活中;生活,在语文中。
——题记
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浓黑的夜幕中,安详地吐洒着清辉,周围散落着闪耀的星星。
我、爸爸还有小我一岁的堂弟,漫步在一条小路上,闲聊着。兴许是没的说了,我们沉默了许久。
首先打破沉默的是爸爸。他指着天上那完美的月亮,笑着说:“天上的月亮像什么?”
我习惯地脱口而出:“像轮盘,像月饼,像橘子。”
“嗯。还有呢?”
还有什么?被惯性思维束缚的我怎么想也想不出来,倒是堂弟先开了口:
”像烧饼,撒了许多芝麻的圆烧饼,都掉到旁边了;像珠宝店里的圆金块,星星就是碎银;像一个没了齿的`齿轮,那些是它掉下的,还一闪一闪地和它玩捉迷藏呢。“
哗——我思想的闸门一下被打开了,被关上的想象力如潮水般奔腾而来。是呀,谁说月亮只能像轮盘、月饼、橘子?谁说只有这些才是正常的、正确的比喻?
这一次,也是脱口而出:
”像一朵变异的金黄蒲公英,风吹落了一些它的种子;像一只戴了黄色隐形眼镜的眼睛,瞪得又大又圆,都流出泪来了;像一锅正在熬的鸡汤,都溅出来了。“
爸爸赞许地看了我一眼。
堂弟不甘示弱,我也不想落后。我们两个针锋相对,你一言我一语滔滔不绝地说着,一直就没停过。一些绝妙的想法集入我们的脑海中。月亮像葵花,像鸟蛋、像瓶盖、像黄色灯光下得鼻孔、像变异人张大的黄色的嘴……
月亮似乎更皎洁更完美了,星星似乎更闪耀了,她们发出的光,成了我源源不断的灵感……
这,不也是一堂语文课吗?
感谢堂弟给我上了这堂最精彩绝伦的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