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可是却总听见大人们在说现在过年的年味好像越来越淡了,都没什么过年的气氛,我不知道年味到底是什么?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绍兴的安昌古镇,听说是个很有年味的地方。刚一走进古镇,我就发现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都挂起了红红的灯笼,特别喜庆。还有家家户户的'门前、空地上、屋檐下,凡是眼睛能看到的地方都挂满了一排排整齐的腊肠、酱鸭、鱼干、鹌鹑……虽然这些平时也都见到过,可是这么壮观的场面却是第一次见到。腊肠一根连着一根,弯成一道道波浪线,连绵不断,它的表面已经被阳光晒得透出黑亮的光泽,看上去就非常美味;一排排的小巧的鹌鹑,随风一起摆动,还有肥美的酱鸭、酱排骨……看得眼花缭乱,我想只有过年才能看到这种热闹的景象吧,这就是年味吗?
在古镇里,游人很多,好吃的东西也非常多,现做的生姜糖、南瓜薄饼,当然还有进古镇就看到的酱鹌鹑、酱鸭、腊肠,一一品尝过来,都非常好吃,特别是这些酱鹌鹑、酱鸭的肉经过阳光的照晒,十分结实又很有弹性,当然也和腌制的酱油离不开关系。古镇里有一家很老的酱坊,里面黄豆酱、甜面酱、酱油一应俱全,都是天然发酵而成,所以酱出来的食物也特别的美味。
看到古镇里热闹的景象,还有那些挑选年货的人,我突然想到精心准备的食物,只为过年的时候一家人能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享受家人亲手制作的美味,所以过年的味道也许就是团聚吧!
年越来越近了,到了去集市买红纸,写对联的时候了。解放前,父亲念了两年的私塾,解放后又念到小学毕业,在那个年代,父亲已算是知识分子了,所以家里的对联都是父亲写的。记忆里,父亲总带着我去赶集,置办年货。一到集市,就感觉过年的气氛,那卖年画,卖红纸的摊位比比皆是,花花绿绿摆了一地,任人挑选。父亲总是先挑,写对联的红纸,要颜色鲜亮的那种红纸,总是看了几个摊位,才决定买,还要计算好买几张。接着挑一些年画,买毛笔,一瓶墨汁,当然也会买日用品,每次都是满载而归。
父亲总喜欢在大年夜前一晚写对联,晚饭过后,父亲就会拿着红纸,放到八仙桌上,先酌量着,怎么裁,因一张红纸很大,裁好了够两扇门贴。麻烦的.是堂屋主门对联的红纸,不但要裁成长长两条,还要叠方格字印,这样写的字就不会斜。父亲运筹帷幄,几下就把家里所有门红纸裁好。
开始写对联了,父亲总是翻阅一些书,然后自己想想,结合一下,自己编一副主门对联,每一年对联都不一样。父亲写毛笔字的姿势煞是好看,字写出来,那叫一个龙飞凤舞,后来大了,才知道父亲的书法,为草书,而且是狂草级别的,那字经常受到别人的称赞。他每写一个字,我要帮忙把对联纸往前平拉,避免墨汁流动,防字迹模糊。幼小的我,一边牵着纸,一边看着父亲写对联,心里膜拜啊!是的,过年的年味,还有父亲写对联的墨香味。
盼望着,盼望着,年的脚步声近了。我们换上新衣,冲出家门,去寻找年的足迹,细品年的味道。
看,江南新区正在举办“金鸡迎春”灯会,每个灯雕上都有两只高傲的大雄鸡。大树上挂满了彩灯,像是披了一件件五彩缤纷的衣裳,大街小巷,火树银花,漂亮极了。要是阿婆家的大雄鸡看见这般姹紫嫣红的景象,再瞅瞅自己身上光秃秃的羽毛,一定会酸溜溜的叫起来。
看,年在家里,家家户户挂起了春联,贴上了福字。听老人们说,年前家里要做大扫除,寓意“除旧迎新”。大年三十儿晚上,孩子们聚到院子里放鞭炮,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看春晚。妈妈给老辈们发着福包,给小辈们发着压岁包,孩子们拿着压岁钱心里美滋滋的,脸上笑得甜甜的。
看,年在路途中,外地打工的人背着大大小小的.行囊,带着给家人的礼物。他们有的坐飞机,有的坐火车,有的坐汽车,还有自己骑摩托车回家的。路途的艰苦,丝毫挡不住他们想要回家团聚的心。
看,年在大街上,到处都挂着火红的大灯笼,有的灯笼上写着“幸福”,有的写着“平安”,还有的写着“团圆”,这火辣辣的一大片都是为了迎接新年的来临。
原来,年味无处不在,它的“酸甜苦辣”真是让人回味无穷。小伙伴们,你们感受到年的味道了吗?
过年啦!几乎每个地方都炮竹声声,震耳欲聋。每家每户都贴上窗花、贴上红对联。大家都着急探亲访友,拜年、烧香、拜财神、求平安、求发财······
烧香拜佛是每年过年人们都在做的民间习俗。每到过年,去灵隐寺里烧香的人不计其数,人们去寺庙烧香大多是求财神让他们发财、求菩萨保他们平安。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在门上贴红对联,在室外放鞭炮,热闹非凡。关于过年贴红对联和放鞭炮有个传说,让我给大家讲一讲吧!
很久很久以前,每到除夕,村里就会来一只叫“年”的怪兽,每次来都会吃掉很多无辜的人。有次在除夕的前一天,一个乞丐来到这个村子里,他对一个老婆婆说,只要借她家住一个晚上,明天就可以让“年”再也不敢进这个村子。老婆婆让这个乞丐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年”来了,而村民们早已逃到山顶了,就剩乞丐一个人,他在每家每户的门上贴了红对联,再在地上放了几个鞭炮,一点燃鞭炮就“噼里啪啦”地响,“年”被吓得不敢往前,逃走了。村民们得知“年”走了就下了山,回到村里。老婆婆说起了乞丐的`诺言,后来乞丐说“年”最怕红色,也怕鞭炮的响声。从此,“年”再也没去过那个村庄,而习俗却留传了下来。
我说的年味是不是很有趣呀?你们也去寻找寻找不一样的年味。
我最喜欢过新年,人们在过年时,贴春联,看春节联欢晚会,放鞭炮,放烟花,吃火锅……新年真热闹!
到大年三十,吃完丰盛的年夜饭,就该看春晚了。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一家人准时地围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精神集中,口里不时地跟着哼着,手里不时地跟着舞动着。晚会的节目丰富多彩,有相声、小品、唱歌、跳舞、魔术……每一个节目都博得大家的称赞,喝彩,笑声。晚会接近尾声,主持人高呼:“十、九、八……二、一”新的一年开始了。
新年初一,经常是要出去游玩的。我们全家来到了莆田最繁华的地方——步行街,逛了“地一大道”。然后又去了莆田的名胜之一“凤凰山公园”,走时光隧道、看冰雕、享受美食……玩得不亦乐乎。
初二经常是不出门的,所以只能“窝”在家里,做作业、看电视……
接下来几天,除了初四要过大年。其余几天都要去亲戚家串门,在亲戚家吃吃饭、聚在一起好好玩玩。有时间就相约一起去逛街,挑些新衣服、买些年货……
新年初四也是很热闹的.,晚上,边吃饭边看电视。初四晚上的饭是比大年三十还要丰盛的,从6。7点开始一般要吃到8。9点才够。也就是在8点多,许多人家都会放烟花、鞭炮来庆祝这个特别的节日。那烟花简直是漫天飞舞,把天空点缀的多姿多彩。
新年好玩多多、好看多多,好吃也多多。
羊羊羊,洋洋得意;羊羊羊,扬眉吐气。在五彩斑斓的烟花中,在恭喜发财的音乐里,羊年大步流星地向我们走来。爆竹“嘭嘭嘭”的声响,窜向云霄,带着人们的祝福,转瞬即逝。孔明灯借着东风,摇曳直上,带着人们新年的愿望,若隐若现地消失在黑暗的夜空。
拥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朔门街,挂起灯笼,灯上春联,虽然有些年味,但是顾客稀少,只有稀稀落落几家店开着,不怎么热闹,一条街冷冷清清,居民们都躲在家里或走亲访友,原本热闹的街市在过年反而显得冷清许多。
红色主题登上霸王之位,成为新年主角。红灯笼、红春联、红衣裳,全家围在桌边吃着年夜饭——意为守岁。红色的高脚里碗盛满鸡鸭鱼肉,还要添上几片红萝卜点缀。厨房的香味早已在屋中弥漫,桂花糕是经久不衰的当头炮,桂花象征着香气永远笼罩着家庭;而年糕则象征着年年高,也是一年更比一年高。有鱼谐音有余,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能够年年有余……五花八门的菜肴有着各自的意义粉墨登场。当然收红包才是我们小孩子重中之重的主场——意为压岁。
过春节,猜灯谜必不可少,从古至今,猜灯谜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和提炼,留下来很多精华,她闪耀着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灿烂的'光芒。一条一条的灯谜纸上,记载着古代劳动人民辛勤的汗水;一道一道的灯谜纸上,流传着文人墨客动人的故事;一张一张的灯谜纸上,凝聚着古代帝王将相无穷的智慧。
中华是一个朴素的古老民族,无论从古老守岁,压岁或猜灯谜,无不承载着对未来的祝福和期待。
腊月二十九……
在外打工的人们都陆陆续续回来了,其中也包括我的父母。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大家都在精心置办年货,瓜子花生小糖、烟花爆竹、春联……
爸爸带着我来到一个外表看起来不起眼的小店里,那里卖的全是适合孩子们玩的小烟花爆竹,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琳琅满目,看的我眼花缭乱。我们挑了许多好玩的小东西,其中有今年最畅销的“小金鱼”、“黑虎炮”、“小猫烟花”……爸爸告诉我,他们小时候最开心的莫过于此,在二十九这天拿着平时节省的零花钱,到街上买点自己中意的小炮竹,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那真是最难忘的年味。
年三十……奶奶和妈妈在厨房里忙活了大半天,终于听到妈妈的口令:可以吃年夜饭了!哇!明炉小火锅、各式各样的腊味、红烧肉、红烧鱼……看的.我两眼放光,口水直流。爸爸吃着红烧肉回味着说:小时候家里穷,一年到头难得吃几回红烧肉,即使偶尔吃一次,也只能浅尝辄止,只有过年这一天能敞开着肚皮吃。每每想起这幸福的年味还是意犹未尽!
年初一……
清晨,“起床了、起床了、拜年去咯”,爸爸大声喊到。还在睡梦中的我立马清醒过来,以光的速度把衣服穿好,别问我为什么这么快,因为等下有一件很有意义的事等着我做:那就是拜年!
首先给爷爷奶奶拜年。听爸爸说,他们以前给爷爷奶奶拜年是要磕头祝福的,现在到我们这里都省略了。但是有一样最重要的却不能省,那就是红包!每年给爷爷奶奶拜年,他们都会包个大红包给我。红包不管大小,那都是长辈给予我们的祝福与希望,也是过年之必不可少的年味!每至年底,踏上归途,寻一口年的味道!
新年已经过去了,但在过新年的那一段时间里,我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儿:你是找年味儿。
以前过新年,我认为十分平常,因为每一年都是这样过的。正是因为人们有这种思想,年味越来越淡了,所以我今天去寻找年味儿。
记得大年三十的晚上,我经不住瞌睡虫的诱惑没看几会儿春节联欢晚会,睡着了。正当我睡得正香时,“啪啪!啪啪!”的声音把我吵醒了,我一看手表,原来十二点整了,都在放烟花呢!哦,原来放烟花儿是年味儿。
新年了,当然要穿新衣服,爸爸带着我和妈妈去了开太百货,为我买了一件运动服,为老爸挑了一件衬衫,为老妈也买了一件大衣。商场里的人真多呀!每个人手里都大包小包的,有的'甚至拿也拿不过来,而且商场里的东西真是琳琅满目,真叫人眼花缭乱啊!原来,购物是年味儿。
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有着鲜艳的大红灯笼。我们一家去了菜篮子里。哇塞,龙虾四百多元一斤呢,真是贵哦!我连忙拉着老爸的衣服走开。对以我一个小学生来说,已经是天价了,这些菜之所以这么贵,一定是大家像炒房一样炒起来的。原来,摆正月酒是年味儿。
……
年味其实不用刻意去寻找,在乡下,在城市,到处一片热闹的景象,人山人海。
年味儿不是很好找吗?是啊,年味儿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