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我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这本书是于老师几十年教育的经验集粹,是于老师教学生涯的记录,也是于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袒露。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了他对教育,尤其是语文教育的感悟,语言平实,生动幽默,处处折射出理性的光辉和人格的魅力。
这本书四个篇章每篇都让我受益匪浅,领悟到了很多教育的艺术。在《教育篇》中,于永正老师以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教学实例给我们总结了很多教育教学的艺术,让人受益匪浅。如《书本是理论,细节是艺术》,让我懂得了在教学中要注意细节;《翘起大拇指》、《批评的'艺术》、《蹲下来看学生》,让我懂得了赏识教育的魅力。《忍耐宽容》这一篇开头于老师就说“花朵是色彩斑斓的,学生是五彩缤纷的”,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时,急躁处理又容易情绪上头。于老师说对孩子的教育企图“毕其功于一役”是不可能的。就如同于老师对待课堂上挑食的学生,他用微笑感染了学生,把矛盾融在这宽容形成的氛围之中。在轻松活跃、豁达调侃的和谐气氛中,把无声的斗争转化成温暖的文字。学生的素养是教育的一面镜子,折射出教育者的育人智慧和良好品质。于老师用他的忍耐和宽容化课堂干戈为玉帛,启示着学生养成怎样的品质,也告诫着我们读者:发脾气很容易,忍耐却很难,虽然,只需要几秒。
读他的《修养篇》,我懂得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位真正地好老师;《谁也说不准哪块云彩会下雨》让我懂得了想要成为一名好老师,要尽量让自己全面发展,技多不压身。读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懂得了“爱学生,要爱他们在碰到困难,受到挫折的时候;爱他们感到沮丧伤心的时候;爱在他们取得进步,沉浸在喜悦之中的时候”,一句话,爱在他们需要爱的时候。《童心未泯》让我懂得老师应该有一颗童心。有了童心,才能使自己变得年轻、变得活泼,使教学充满童趣;有了童心才能想孩子之所想,和孩子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一员;有了童心才能保持孩子般的好奇和探究精神。
看完《教海漫记》,我不禁掩卷沉思: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说,老师也是一本教科“书”,我们不仅要注重这本“书”的装潢,即仪容仪表,气质和精神状态,更要通过自己的潜心修炼,让这本“书”多涨知识,多长本领,这样这本“书”才能更有趣味,更有深度,更受学生喜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下决心以于永正老师为榜样,在今后漫长的教育路途中,我会一如既往地汲取于老师的教育教学精华。我想,《教海漫记》一定会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引领我去感受教育的真谛。如歌岁月中,我将乘风破浪,在这片教育的沃土上种下满园桃李。
有一本好书,值得我们这些当老师的反复阅读咀嚼,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读一遍有一遍的成长。这本书没有缤纷的色彩,豪华的包装,情趣却是清新雅致;没有曲折的情节、深奥的理念,内容却是丰富多彩,这就是《教海漫记》给我烙下的深刻印象。全书是于老师用一个个小故事,讲叙了他对教育,对人生的感悟,处处折射出理性的光辉和人格的魅力。书中每篇文章不长,却都有一个中心,几十篇文章又贯穿一个大的中心。内容平实,文笔流畅,像是跟读者娓娓谈心,又像是讲故事。许多生动的实例,不少幽默的话语,能让你忍不住笑出声来。我是在一次省级阅读展示课上有幸获得这本书的,我一打开这本书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它不是纯粹地说教、空洞的理论,让人望而生畏以至于半途而废,而是讲述了一些喜闻乐见的小故事,让人百看不厌,同时又得到不少启示。
无论是露一手,还是对学生的忍耐宽容;无论是借他山石,还是要做到堵截和疏导;无论是翘起大拇指,还是纸条的魔力;无论是批评的.艺术,还是尽在不言中;无论是蹲下来看学生,还是教育,有时候很简单……无不渗透着于老师的智慧、于老师的力量、于老师对学生的爱……读着这本书,我除了佩服于老师,还是佩服于老师,同时,也更加知道了应该怎样用平等的心去爱孩子,怎样爱才算是真正的爱。
仔细想想,面对不完成作业的学生,我们的严厉换来的是敬而远之,我们的苛刻换来的是冷漠敌视,我们的批评换来的可能是自暴自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的学生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希冀他们不犯一点错误,希冀他们完全按照我们的意愿发展,那永远只是一种理想。生命需要提醒,也需要呵护与尊重,正如于老师那样,当我们用一种宽容乃至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有失误的学生时,我们会发现每个学生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发现每个学生生命的亮点。
总之,再次拜读《教海漫记》,我再次被于老师对教育的热爱之情所感动,也被他对于问题处理方式的精妙所折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的教学道路还很长,我会一如既往地吸取于老师的教育教学精华,做一位时刻为学生着想、爱学生一切的教师。
这一严肃不打紧,一晃就是10年,直到于老师的这个微笑教学的观点让我幡然醒悟。老师就是学生的一面镜子,试想一个整天不苟言笑,喜怒哀乐都不善于表露的老师会对学生性格的形成造成怎样的负面影响呢?笑是最好的软化剂,笑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于是,我也开始试着按照于老师说的去做,笑着面对学生,课堂上讲解知识时讲到情动时带着眉飞色舞的笑,学生犯错误时给予善解人意的笑,学生和自己达成默契时,报以会心的笑,学生遇到困难时,投去鼓励的笑……
暑假里,仔仔细细地把《教海漫记》读了两遍。第一遍时囫囵吞枣,想全面地了解于老师——一个在我心中丰碑一样的人。第二遍则是细加揣摩,细细品味,想从于老师的案例中吸取“营养”,为我所用,提高自己。两遍读完,获益匪浅。于老师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好学和善思——“我从小喜欢读书看报。读初中时,语文老师夸我的作文有老舍的风格,飘飘然竟萌发了当第二个老舍的念头,更是读的如痴如醉。除了读,就是写,咬着笔杆瞎琢磨《月牙儿》式的故事。不允许眼皮打架,一旦出现打架的苗头,毫不客气的'拧开自来水龙头,让凉凉的自来水冲在脑袋上。星期天不允许自己逛街,只允许去图书馆硬是跟自己过不去。退稿信攒了一大箱,还是扶着脑袋写呀,读呀,读呀,写呀。直到1980年,才在《徐州日报》上发表第一篇小说《没脑子的人》,在《江苏教育》上发表了第一篇教学论文《选材与命题》,那时我已经39岁。”于老师之所以取得那么大的成就,和他长期以来坚持读、写是分不开的。
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的人们说:学高为师。可见,当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至少是学高,能传道授业解惑。具备这些也许只能做一个称职的教师,而能否做一个出色的、有成就的教师就另当别论了。所以,做一名出色的、有成就的教师,更应具备现代意识,读书,则是提高自己很重要的一个途径。现在的社
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作为教师,要想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更需要的就是读书了。
宋代的大教育家朱熹谈到读书的乐趣时说道:“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赏析文字的风景,感受文字的灵性,天地都在眼前,风景都在心怀,这就是读书最大的乐趣。的确,读书可以明智,可以培养一个人健康的生活态度。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相知的朋友促膝长谈,她知道你的苦恼、快乐,她陪你周游世界,带你穿越历史,解答你的疑惑,指给你前进的方向。想一想,忙碌了一天之后,打开床头的台灯,黄黄的灯光下,拿起一本书,徜徉在那些或凄美,或感性的文字中,那该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啊!读什么?可以是语文教学的专业书籍,还可以是消闲的小说、推荐学生阅读的儿童读物??总之,开卷有益。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以想象,当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文化底蕴达到丰厚的时候,那他个人本身就是一本书,值得学生去静心体会;他的出口成章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享受、一种氛围、一种感染,值得每一个学生去用心体会;他举手投足间所展现出的文学修养会每让一个学生深深为之折服。课堂上老师或讲解或感慨或旁征博引或引经据典,对学生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导向作用。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读书已经成为一名教师紧随时代步伐、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所以,愿更多的教师像于永正老师一样多读书,愿更多的老师成为于永正老师一样的隽永深刻厚厚的书!
一直听人介绍说着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撰写的《教海漫记》,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书。有人说:“读了书中的文章,你会感到中国也有马卡连柯,也有苏霍姆林斯基……”;也有人说:“这本书不亚于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果不其然,我一打开这本书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它不是纯粹地说教、空洞的理论,让人望而生畏以至于半途而废,而是讲述了一些喜闻乐见的小故事,让人百看不厌,同时又得到不少启示。
《教海漫记》是于永正老师的教学手记,集中体现了他几十年教学生涯的点滴思考和智慧。书中内容十分平实,像是一位朋友与你娓娓谈心,其中生动的实例,幽默的语言,总能让人会心一笑。掩卷沉思,觉得幽默风趣的行文中,除了一种历尽人生的沧桑的凝重感,还有一份沉甸甸的思考浸润与字里行间。
《教海漫记》按“教育篇、教学篇、修养篇、其他篇”的顺序编写,共计68篇文章,从他参加工作一直写到退休。每一篇文章都那么朴实,没有理论的说教,有的只是用心对教育教学成败的总结,很多地方,于老师还勇敢地把自己的短处披露出来了,让我觉得他就生活在我们中间,没有特级教师“特殊”、“不易接近”、“不可学习”的感觉。本书的68篇文章,可以用一个“爱”字来串联,即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正是这种爱,在于老师4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以教为荣,以教为乐。
教学篇是我感触最深的。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我学会了许多有关教学的方法,我就其中的微笑教学浅谈一下自己的感受。诗人说:微笑是阳光。教育心理学家说:微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润滑剂;老师带着微笑出现在课堂上,就会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就能让学生在和蔼亲切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乳浆。
有人说:于永正教学上的成功,多半归于他的微笑。这并不是夸大其词。于老师非常爱他的学生,很少对学生发脾气。在教学中于老师总是微笑这讲课,微笑着引导,就连学生犯错误也是微笑着来提示。就这样学生不再吧我老师当作局外人,而是当作好朋友在一起研究、探讨问题。孩子们在这洋和谐的氛围中没有压抑感,当然敢于思考,勇于创新,对语文学习自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学了,愿意学了,开始主动学了,那么学习成绩也就会有明显提高了。所以微笑教学是我们每位老师要学习的。
当然,纸上谈兵是在容易不过的.了,如果落到实处可就难了。要知道这种笑不是硬从嘴角和皱纹咯挤出来的,不是硬装出来的,微笑的背后需要有老师宽容的品格、善良的心地、宽广的胸怀、豁达的气度、开朗的性格、丰厚的知识、诙谐的谈吐以及端正的教学思想做支柱。微笑不是别的,乃是老师的美德懿、知识和能力的结晶。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付出相当的代价和艰辛。
于老师在教育教学方面付出努力是有目共睹的,那么我们年轻一代的教育工作者也要以于老师为榜样,努力完善自我,在微笑中教育孩子,在微笑中帮助孩子成人成才,成就他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