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葵花子后青铜就一直打不起精来,他就像丢了一个妹妹一样,心里空落落的。他12岁了,年纪不小了,再耽搁就上不了学了,家里坚持让他上学,可他不肯。一天,他回到家里,看到母亲脸上的皱纹和渐渐佝偻的腰,他跑了出去,站在金黄的麦地里,似乎下定什么决心,他望着远方的太阳,眼睛里似乎有什么东西在闪闪发亮。
六年后,青铜考上了大学,拿到手里通知书后,他哭了,是那种很开心的眼泪——他考上了葵花所在的城市,时间不会让人把人渐忘。与此同时,在火车上的女孩笑了笑,眺望着远方的麦田。
第二天清晨,大麦的人们在秋天的忙碌下看见了这个女孩儿,她长得很美,一看就能看出是城里的姑娘。一个老人咂巴着嘴:“这姑娘长得真俊啊!”也不知道是谁大喊了一声葵花。葵花看着大麦地,大麦地还是那个大麦地,葵花长了一双大眼睛,长睫毛白皮肤,小嘴巴,长的.水灵灵的,在她想事的时候,一声葵花打破了她,只见一个少年站在清晨的白露中,向她跑来。
青铜会说话了,六年不见,也变化了不少,长的更健壮了些,带到家里,妈妈一会儿摸摸手,一会儿又摸头,最后竟哭了起来,在飘着麦香的季节里,正是团圆的好日子,妈妈拉着葵花的手开始唠家常:“你哥哥他啊六年前不知开了什么窍……”
青铜哭了,葵花也哭了,他们抱在一起,在飘着麦香的季节里,真是团圆的好日子……
已经快入冬了,地上已经隐隐约约有一层薄薄的霜,芦苇片片已经枯萎,旁边的泥泞竟是比秋天还要冷上了三分,树上还剩下了被北风留下的五六片叶子,在朝阳里闪着金光。
青铜知道,离葵花回来的日子不远了。没有妹妹的日子,他整天茶不思饭不想,每天早上就坐在河边大草垛的房顶上,痴痴地望着河边,努力从嘴里发出两个字“葵……花”全村的人渐渐不能理解青铜了,只有青铜的父母心里默默地为青铜悲伤。
在县城,葵花也同样思念着青铜一家和大麦地的一切,她的期末考试成绩很好,可她没有一丝喜悦,整个人的'脸就像掉入了墨缸,黯淡的,这是她这个年龄不应该有的表情。
黄阿姨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深知葵花每天都在思念大麦地,她有时都听见葵花在睡梦中呢喃:“哥……”她也知道,快到了一家人碰面的时间了。
一只船缓慢地朝大麻地驶去,葵花那颗归家似箭的心扑通扑通地跳起来,像怀里揣了只青蛙。她现在多么希望自己能马上看到那片充满着许多美好回忆的芦苇荡,看到他们一起搭建的金光闪闪茅草屋。
船突然在一片苇荡那停了下来,葵花的脚刚一踏上土地,就被青铜紧紧地抱住。过了好久,青铜才松开,葵花赶紧打量青铜。几个月不见,哥哥瘦了,也高了。颧骨突出,整个人就像一片薄薄的纸,好似风一吹就能刮跑。葵花又何尝不是呢?
葵花和青铜来到了那片承载着他们美好回忆的葵花田,太阳的光芒照射着葵花,形成了金色的海洋。看着眼前的美景,青铜和葵花忘却了微微刺骨的寒风。他们肆意地在葵花田里奔跑,嬉戏。
突然,他们有默契地停下了,一块儿扬起了因寒冷而冻得发红的小脸,张开双臂,面对着阳光,共同许下一个诺言——下一个假期,我们还会在大麦地相遇。
自从葵花走后,青铜整个人都显得十分落魄,天天在草垛上坐着,看着葵花离去的方向,望眼欲穿。妈妈和爸爸也很想葵花,但是他们更担心青铜。随着日复一日的等待,青铜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人也渐渐瘦的皮包骨头。夫妻俩看着青铜干着急却没有任何办法。妈妈看着青铜心疼道:“要不让葵花回来吧,让他们兄妹俩聚一聚也好啊!”爸爸紧皱眉头,抽了一口旱烟,缓缓吐出一口浓浓的烟雾,说道:“不行,我们不能打搅到葵花学习,至于青铜……”他咬了咬牙,“如果他再不下来,我就上去陪他坐着。”
第二天,无论父母如何劝说,青铜就是不下来。见此,爸爸默默地爬到了草垛上,与青铜并肩坐着,一起凝望葵花走的方向,是久久的`沉默。夜晚,爸爸拍了拍青铜的肩膀,对他说:“青铜,咱们回家吧。”青铜用眼神示意:不,我要等妹妹。爸爸无奈长叹,“青铜,咱们回家好不好,葵花一定会回来的,但不是现在,我们一定要以最好的精神面貌去迎接她,对吧?而且葵花寒假才回来呢,我们一定要在葵花回来之前给她一个面目一新的家。”青铜听了,点了点头,随着爸爸,蹒跚着步子回家去了。
过了几个月,秋天到了,青铜家的一块块地都用那一朵朵金色的葵花隔开。风一吹,葵花摇动着枝叶“沙沙”作响,把香气带给了远方劳动的人们……
不知从何时起,雨雾又覆盖住了灼热的阳光,水珠一颗一颗不急不缓地落下。
青铜呆愣地仰望着天空。
他强迫自己不去想,努力从记忆里把她的身影抹去;尝试着去说别的什么分散注意力,但是除了“葵花”二字,其它什么也说不出来。
爸爸妈妈听到青铜止不住地低喃,把他们的心也一下子揪紧,痛得几乎窒息。
“青铜,可怜的孩子,不要挂念葵花,她本就属于大城市……她在那里,一定会快乐……”
青铜没有回应,只是苦涩地笑笑。
大白船日夜兼程地赶路,终于到了繁华的大都市。葵花静静的,也不说话,就只是一个劲儿地向远处眺望。
换上新衣裳的葵花越发亭亭玉立,可使原本红润的小脸上没了往日的笑容,平添了些许苍白。
额前的碎发扬起,在阳光的映射下金灿灿的。趁着无人,葵花偷偷离开。
傍晚,码头上人影独立。
油燃的灯被她小心翼翼地提着,那不算崭新的小船轻轻摇曳,像在对葵花发出无声的邀请。
月光的银辉与暖黄的灯光交织在一起,编成美丽的梦,伴随着葵花随深深印刻在心的线路航行。
清晨的第一束阳光忽明忽暗地照在葵花身上,暖洋洋的.。她轻按着怦怦乱跳的心脏,走过那片她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葵花田,任由风在脸上肆意吹拂。泪水顺着脸颊滑到颈脖,用手一摸,却是前所未有的温热。
不久,流言四起。刚回到城市的小女孩葵花掉到水里淹死了。不少人都很惋惜。
不知道是不是晃了眼,妈妈看见远远的斜阳余晖下,女孩和男孩背靠着背,沉沉睡去……
青铜奋力喊了一声“葵花--”声音不大,但确切的发出了,嘎鱼吓了一跳,赶紧在村旁吆喝“青铜会说话了,青铜会说话了!葵花回来了,葵花回来了!”
葵花看见了青铜,葵花大喊:“哥——哥——”青铜听到了,大声的喊:“葵花——”吐字并不是很清楚,但是青铜听到了,葵花也听到了,这就足够了。
葵花急急忙忙的跑了过去,青铜拉着葵花跑回了家,一路大喊:“葵花回来了,葵花真的回来了!”村里人纷纷的跑了过来,大家议论纷纷,哑巴青铜竟然会说话了,青铜的妈妈看到了哑巴儿子——青铜,会说话了,高兴万分。
葵花从此回到了大麦地,大麦地从此有了俩宝——哥哥青铜,妹妹葵花,他们一起上学,一起回家,大麦地从此又有了活力,每天早上都可以听到青铜葵花的歌唱,哑巴会说话了,这是大麦地的奇迹。
也不知过了多少年,有一个地方,那里有着开的最旺盛的葵花——大麦地;那里有两个唱着民歌出名的少年——青铜、葵花。
人们不曾知道,大麦地曾经是一片贫瘠的土地;人们不曾知道,那个民歌唱得倍儿棒的.男孩,曾经是个哑巴。
人们也不会知道,在很多年前,有两个孩子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离别,有两个孩子,多年后经历了重逢的喜悦,他们的名字我们铭记,他们的名字叫青铜、葵花。
夕阳渐渐西下,大麦地又过了一天,夕阳照在葵花上十分好看,十分耀眼,大麦地的人心里知道,那里升起的将是一轮新的朝阳。
青铜会说话了!这个消息像风一样传遍了大麦地村,大麦地人都替青铜感到高兴。青铜的父母知道后,与青铜的舅舅商量让青铜跟他去学一门手艺,出去见见世面,免得孩子在这个穷地方受苦。当他们跟青铜说这件事的时候,青铜也很乐意,他披上件外衣,围着村子发疯般地跑。自出生以来,青铜还没有去过县城呢,这突如其来的机遇让他欣喜若狂。青铜的妈妈看他那高兴劲儿,轻轻地叹息了一声,眼中满是不舍之情。
青铜要去学艺了,村里很多人来送他。
妈妈一边给青铜干粮,一边嘱咐他:“到了城里一定要听你舅舅的话,当心一点!”
“妈妈放心,我一定会很好的!”青铜哭了,他扑进妈妈的怀里,妈妈慈爱的抚摸着他的头。
一直在一边沉默的爸爸突然走上前,把事先准备好的一叠毛票塞进青铜手中。
“爸爸!”青铜从妈妈怀里抬起头望着他,在一刹那,他发现一向坚强的爸爸眼中有晶莹的泪珠在闪动。
爸爸转身离开了人群……
青铜带着妈妈给他的干粮,在众人的目光中跟舅舅离开了大麦地。河旁的芦苇那碧绿的叶子在风中摇摆,发出“沙沙”的'声音,像一个个举着剑的武士在列队欢送。青铜望着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不由得又一次落下泪来,这一别,不知何时他们能再相见。船下的河水推动着船前行在蜿蜒的河道中,远处,是一片望不见边的芦苇荡,天地之间,有说不出的孤寂。在孤寂中,青铜又想起了妹妹葵花,又想起了那一片美丽的葵花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