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对于我来说,一直是个很陌生的词。
这次一回东阳,便去参观那所老宅,青瓦石墙,泥沙路,风拂过,扬起阵阵尘土。那真是一所老宅。石墙缝里杂草丛生。斜屋顶上却还有雨水滑过的痕迹。
小爷爷推开那扇红铜色的木门,“吱呀”一声。宅子不大,中央是一口天井,天井的周围部分隔着种菜的园子。这里大抵是荒废了吧,已无人种菜,小爷爷用来养鸡。
宅子里的木雕,是小爷爷的“宝”。梁上盘旋着的,那一只是金龙,那一只是猛虎。线条的曲度,优美地恰到好处。龙须,虎爪,凤眼,每一只兽似乎都被赋予了灵魂。门框中的牡丹,热烈而深沉。拂去灰尘,木雕透出一阵淡淡的凉,像是岁月为它添上的深沉。小爷爷知道每一个木雕的`名字,名字很雅,可惜我已忘却。爸爸说:“小时候一直觉得院子很大。现在想来,不过如此。”
小爷爷笑着说了很多。太爷爷的做酒铺子,大抵是那时,他和爷爷就去铺子里帮太爷爷干活。奖赏是一把花生。可惜那家铺子早已是换了店主,改了店名,不过时间让小爷爷继续选择了做酒,那所老宅,就在铺子旁。三代人,在这里生活。
姑姑出生在这所宅子,爷爷毫不犹豫地指向那个已经堆满废木无法打开的房屋。爸爸曾在这儿钓鱼,养鸡。这里的确仍有鸡,肥大而灵活,但不怕人,它们鸣叫着,飞扑着,闹腾着,样子虽有些滑稽,却显得格外活泼亲切。我逗它们,它们也来啄我。四只鸡一冲过来,扑打着翅膀,羽毛落了满地,看着它们神气昂昂的样子,我赶紧落荒而逃。
晚上,小爷爷烧了瓦罐鸡,那是从太爷爷手里传来的。那鸡,是从老宅里捉来最肥最大的那只。只用土锅,侯水焖煮,直至皮滑嫩肉,无需任何调料,一勺盐,足矣。香是从油里钻出来的,毫不吝啬地继续钻进我的鼻尖。晚风被揉进土鸡的肚子,肆无忌惮地游荡。我急于品尝,小爷爷让我耐心等待。时间是这里最充足的东西,也是最宝贵的东西。
时间如夕阳下最后的那道晚风抚摸着老宅,那扇红木门“吱呀”一声,关上了。青铜锁也已关上了。这里很快就会拆了吧。曾经的曾经都会被时间上锁。木雕,其实很多被人撬去偷走了。老宅也已破旧不堪。可是,这些不重要,木雕还留着些呢,瓦罐鸡和曾经一样的有味。几只鸡依旧毫无顾虑地飞奔着。人在,情就在。岁月更迭,变与不变,很难述说。曾经的那些,我已感受不到。可现在,故乡在,情在,时间在,我也在。青瓦石墙,泥沙路,风拂过,扬起阵阵尘土,带来浓浓的乡情。
一条清澈的河上架着几座低低的小木桥,几块秃兀的石头慵懒的卧在河边,石缝中传出的婉转的虫鸣。小桥穿过时光隧道夹杂在斑驳的回忆里,沉淀在往事的剪影中。噢,我的故乡!
激动的用怀念串起往事的痕迹,泪眼模糊后又重新换发出新的光亮,时刻在心中那片艳阳高照的土地上演绎着绚烂的色彩,生存出如薄烟又似浓雾般的感动,交错而又清晰……
日薄西山,行人三三两两。天,这不可一世的家伙似是被那轮散发着诱人红晕的'夕阳给印的害羞了,嫩白的双颊竟忍不住涨得绯红。这一刻属于黄昏,属于故乡。
小桥
故乡恬静的小桥。那曼妙的姿态如少女在风中轻舞,婀娜的身子似飞虹在涧边饮水。余晖普照,小桥却显得沧桑衰老,斑斑锈迹是历史的沉淀,累累伤痕是岁月的烙印。春去秋来,世事变迁,一切都如过眼云烟,唯有你--历久弥坚。残阳如血,杨柳依依,掩映着水中的点点碎光,微波粼粼;炊烟袅袅,清风徐徐,迎接着晚归的倦鸟。鱼儿欢愉的在桥下闲游,人们愉悦地在桥上漫步。这一刻,小桥被夕阳定格成了一幅画。
流水
黄昏时分,小桥显得那样安逸,血红的夕阳把河水染得通红。鱼儿的窃窃私语激起阵阵欢快的涟漪,还有那各色通亮的鹅卵石,光着脚的孩子们在水中嬉戏打闹。小河悠闲地哼着动听的民谣,像是给家乡围上了一条鲜红的围脖。河边,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翁慢悠悠地收拾着渔具,吟着小曲,满载着收获的希望。这一刻,流水被夕阳谱写成了一首歌。
人家
朴素纯真的家乡人有着诗一般的律动。明眸皓齿的农家少女,操着一口清脆的乡音,美目盼兮,巧笑倩兮,就着汨汨而过的流水,跳起了优美的“浣衣舞”。农人结束了一天的辛勤劳作,伴着夕阳卧在小山坡上,枕着手臂,叼着根狗尾草,静静的望着无垠的稻田,心中总是怀着一份对丰收的企盼,于是,一切的疲倦都化成了恬然的微笑。炊烟徐徐,直升九霄。这一刻,人家被夕阳演绎成了一篇诗。
当我眺望天高云淡的远方时;当我嗅到那熟悉的泥土的芬芳时;当我听见故乡的黄鹂鸟甜美的歌喉时……我都会想到--这,是故乡!被毛笔勾勒似的古民居,浓墨重彩的青砖黛瓦,明镜似的碧波潭,喷香的油菜花,朦胧烟雨,青蛙的鼓噪,老牛的低哞……这,是故乡!
我爱我的家乡。
那里群山环绕,潺潺的流水在山间流淌,时而唱歌,时而弹奏;山间的鸟儿与流水应和着,演奏出一首首委婉动听的曲子,在山里回荡。
初春的清晨,天蒙蒙亮,走进山里,群雾缭绕,新鲜的空气和一阵清爽的风迎面扑来。
一轮红日从山那边徐徐升起,当第一缕阳光射在山上时,雾散了,只留下清脆的鸟叫和清晨的露珠。
一场春雨过后,远处的山上,轻软的雾轻轻地飘动着,像一层神秘的面纱,遮住了搭讪的面貌,宛如仙境。
大山初春的清晨真美!
春天不知不觉地走了,夏已经来到。
天刚亮,公鸡就大声鸣叫,在叫醒人们,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早晨,各家厨房的烟囱里飘出一阵炊烟。
吃过早饭后,人们便各忙各的事去了,大人们要下地干活时,就让小孩儿看家,顺便嘱咐他们给家里的牲畜喂食物。
快到正午的时候,如果有的大人还没回家,小孩儿就会提一壶凉水到地里找大人。归来时小孩儿替大人扛着锄头等工具往家跑,急切的让大人们给他们做饭。
午饭后,大人们和小孩都去睡午觉了,又安静了下来,只有知了还在树干上热的直叫。晚饭过后,别家的小孩儿硬拉着大人到别人家去玩。后来,大人们一边用扇子驱赶蚊子,一边吃着西瓜讲述着这一天的趣事,孩子们做着游戏,场面很和谐,很热闹。
就这样,忙碌的一天就在这样和谐的场面下结束了。
转眼,又到了庄稼丰收的季节——秋季。望着稻田里黄灿灿的'稻子,还有树上那诱人的果子,农民们咧开了嘴,高兴地说着:“今年又是大丰收啊!”
很快,进入了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白雪皑皑的冬季。
寒风呼呼地吹着,大人和小孩儿都躲在屋里烤火,唠唠家常。忽然,外面下起了鹅毛大雪,小孩们兴奋地大声叫着:“下雪喽,出去玩喽!”
不一会儿,地上、房子上、树上、山上都铺了一层雪白的毯子,美极了。这时,跑出家门的小孩子已经开始玩了起来,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的,即使被雪球砸中了,也很开心。
一年就这样在忙忙碌碌欢欢喜喜的日子中度过了。
我爱我的家乡,这样和谐的景物与乡邻,使我眷恋!
酸菜笋是一道十分美味的菜肴,在家乡人的饭桌上,更是餐餐必备。暗青色的酸菜交织于淡黄的竹笋上,星星点点的还有一些金色的三层肉,单是色相上就足以让人垂诞三尺,而味道上更是让人着迷。鲜嫩的口感以及甘苦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若是连汤汁也一滴不剩地混杂在白米饭中,足以让你多吃上一碗。家乡竹笋独特的美味,无疑是我嘴上的“乡情”。
老家房后的大山上是一片绿油油的竹林,那是全村人种植的地方,也是我儿时的乐园。那儿,不仅带给我舌头上的美味、儿时的乐趣,还有整个家的温度。那里,荡漾着我浓浓的乡情。
记得小时候经常和奶奶扛着大锄头上山去挖竹笋。山上的竹子并不是整整齐齐地排开的,而是东倒西歪、无穷无尽的`,可我反倒更喜欢这样,因为上山就能东窜西钻的,非常有趣,偶尔被横卧在脚下的竹竿绊上一脚也是常有的事。奶奶可是个好手,总能一眼就看出哪个地点有新生的竹笋。嫩的鲜笋一般都只露出一小角,或连一丁点儿的小角也不露,可奶奶总能用慧眼发现他们,我们常常不一会儿就能收获满满。
而我呢?则是满山跑,“研究”着各种各样的东西——或是摘上几片竹叶放入溪水中,看着它们顺水飘向远方;或是钻进竹林边的杂草丛,迎接那种能粘在衣服上的神奇植物鬼针草,让裤腿粘满小刺。最好玩的就是在林中找昆虫了——把石头翻起来挖蚯蚓,或在层层叠叠的黄竹叶中寻找蚂蚁窝,有时连打蚊子也成了乐趣,我总是喜欢拍得满手是血,在奶奶面前炫耀……阳光透过层层绿得晃眼的竹叶,星星点点地撒在我傻傻笑的脸上。那片竹林写满了我浓浓的乡情。
一年中,村子里总会飘着一股酸酸的笋味。春天,常听奶奶说“几场雷过后,就有雷竹笋吃了”;夏天有毛竹笋、绿竹笋;冬天吃冬笋;即便不是竹笋的季节,还有笋干、腌竹笋。有时候竹笋挖得太多,兄弟几个要回自己的小家时,会分着带回家去。每当过节,父辈们都会约在一起回老家,那是老屋子最幸福的时刻。热气腾腾的火锅冒着白气,把屋子烘得很暖,大家围坐一起,吃着奶奶收获的竹笋,聊着家常冷暖。在浓浓的竹笋香味中,我感受到了大家的乡情。
今晚又吃笋了,可我并不觉得腻,因为它含着浓浓的家乡味儿。
家乡,永远是最熟习又最怀念的中央……
赣州地道的早餐店是早上最繁华的中央。从清晨五六点到九十点,这小店仍是一座难求,奶奶之前常说赣州人图繁华,越繁华的中央常常会愈加繁华。有年岁大的老赣州人,吃惯了这传统正宗的赣州滋味;有年轻人,来追想儿时的滋味;有小孩子,大多是被爷爷奶奶带来的。大家拼在一桌,操着口赣州话很聊得来,都是住在左近的,下次街上碰见打个招呼便成熟人了。这几十年的`小店依旧只是最简单的木桌和长木凳,或许桌面并不平整,或许风扇叶轻轻泛黄,但都没有关系,大家来吃的是滋味,是一份情。这份正宗传统的滋味是多年后仍能回想起来的滋味。往常大街里这种地道赣州早餐店越来越少了,忆起三块钱一大碗的拌粉拌面,五毛钱一个的肉包菜包,装点着几颗枸杞的小碗炖肉饼汤,金黄的油炸米果……耐人寻味。
记得小时分最爱去赣州公园玩。那有繁茂碧绿的大榕树,有长廊凉亭,就是夏天也不会闷热的。最喜欢在那棵大榕树下吃那位老婆婆卖的热豆花,那位老婆婆每天挑两木桶豆花来公园,木桶盖用棉布包着,木桶里的豆花总是烫的。简单的白色泡沫碗盛上三大勺白花花的豆花,加两小勺白亮亮的糖,这份滋味,至今难忘。老婆婆总是脸上笑眯眯,和蔼地问我:”孩子,糖够甜不?”我总是笑着点头应对:”够,够,谢谢婆婆。“当然更难忘的是那份情,回想起总会笑容绽放。
小时分,幼儿园门口的奥林匹克广场上有几棵白玉兰树,待花开时节,放学爷爷总带我去树下玩,我就伴着花。惚谋奶跳,跑来跑去。偶尔风刮得很大会吹落几朵小花,我喜欢捡那种似绽未绽的花苞,希望等候它能只为我一人绽放,等候花开的那一瞬间。我总会当心翼翼地放在口袋,用手护着这柔嫩的花苞儿,等把手伸出口袋,手上良久良久都是芳香。白玉兰树在赣州是常见的,这种幽香芬芳是不需刻意去寻觅的,待花开它自然会毫不吝啬地赠你一抹乳白色的香,无需回馈,你只需珍藏便是最美好的事了?
乡情融于一份份滋味之中,我最难忘的也便是这一份份滋味了……
毕业后,就外出工作了。常年在外漂流,工作之余,养成了听音乐的习惯。每当听到一首歌曲的旋律与自己思乡的心灵碰撞交汇时,心中那淡淡的忧伤便随风而去。
故乡有童年太多的回忆。家乡的小四合院,母亲那长长的秀发。记得每当母亲解开盘在头上的长发,我便淘气的拽着母亲的长发转来转去,母亲又是气又是笑又是爱的.将我呵斥一边,或指示我去拿梳子给她。还有那满地的野花飘香,蜜蜂嗡嗡唱着曲儿,忙碌着来回飞。村前那弯弯的小河清澈见底,一群群小鱼儿追逐着逆流而上。
每当夏天临来的时候,村后那片片桑园绿油油的,一串串桑葚酸酸的甜甜的,有红的有紫的。这时几个小伙伴溜进桑园,不多时小肚便吃的圆圆的,看看自己的手指被桑葚染得红红的紫紫的,再抬头看看伙伴的脸上唇上,被桑葚染得奇形怪状,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伙伴们便排起队来,平举双手,一步步跳着,学着电影上的僵尸一路回家。回到家大人们看到都笑弯了腰。这时母亲总是生拉硬拽着我到水井旁,用甜甜的井水不厌其烦得一遍遍洗去脸上手上的染色。孩提时代的淘气,不知让母亲伤了多少心费了多力啊。
长大后,离开了父母,独自在外漂流。一封封家书,是母亲对儿的牵挂和叮嘱。而我手捧家书,看着母亲的叮咛与思念,我的心里酸酸的,眼睛也模糊了。儿行千里母担忧啊。
如今母亲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那长长的秀发变成了又稀又白的银丝。每当去看望母亲,母亲还是像年轻时那样唠叨,不厌其烦的叮嘱,好好工作,好好照顾好自己的家庭自己的老婆孩子。母亲更是一个热心肠的人,谁家有困难,母亲总是毫无私心的帮助别人。邻里关系相处的非常融洽。母亲是多么朴实慈祥善良,虽然平平凡凡却又是多么的伟大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是我一生精神的支撑。母亲是我一生永远难忘的幸福回忆。
童年的记忆总是那么美好,故乡总是那么美丽。儿时的伙伴你们过得可好?愿世间真情与美好常驻,愿天下儿女都孝敬老人,愿天下父母幸福安康。
涛涛渭水诉不尽秦皇汉武的威仪,连绵山峦、葱郁林木绘不完她俊美秀丽的容颜,当我一踏上这片厚重的土地,浓浓的恋乡情思不觉充盈心间,我要高声对着天地呼喊:“咸阳,我的挚爱的家乡!”
这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不必说秦汉文化的发祥地,十一王朝的国都京畿,历代文人墨客情涌如涛,史载宫殿楼宇蔚为大观;也不必说杜甫笔下咸阳桥的斑斑血泪,李商隐诗中“郁嵯峨”的写意描绘,杜牧文中“蜀山兀,阿房出”的工笔重彩,单是咸阳湖风景区,就让人无限沉醉!虽为人工,置身其中足可感受当年盛世王朝下的雄浑,亦可领略细柳婀娜烟雨中的诗情画意,可谓历史与现代相溶,自然与人文互渗。
背靠武陵源,融汇渭河、沣河水系,形成的大湖气势恢宏。驻足而观,水域广阔,水源丰润。滚滚渭沣河,逝去的是千百年来古人的片片足迹;静谧的咸阳湖,留下的是新时代下今人的`点点欢欣。站在湖边,到处是嫩草鲜花,到处是暗香浮动,到处是温润清风。我是一个爱水之人,水能让我的灵魂愈发宁静,特别是家乡的水,承载着秦汉的风韵,承载着我对家乡发自内心的欢喜和自豪。
春天,水面初平,小草萌发,柳条拂绿,暖阳照人,平静的湖面上映照出亭台楼宇的影儿,更显得湖水灵动;夏天,十里烟波浩渺,清凉的水汽扑面地吹来,让人感觉发自心底的凉意袭身,站在清渭楼上,放眼望去,蒹葭杨柳似汀州,让人心胸非常豁达;秋冬季,叶落湖面,白雪覆盖,为湖面穿得花衣,盖得新被,也展现出一种别样的美。微风过处,水面波光粼粼,像白银,似碎金。鱼儿在水中畅游,它们彼此嬉戏,好像人们之间的逗乐。阳光的余晖将水天刷成了金色,美丽至极,我不由得捡起一块石头想去一探究竟,随着石头沉入水中,水面上亦溅起层层波纹,我的心中也荡起道道涟漪。咸阳湖的一泓碧水,浸润着古城,也浸润着咸阳儿女的内心!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吃过晚饭,三五成群,分享一天的生活,交流劳作的经验,共同商量,一起解决,相互学习,小孩子也在一旁叽叽喳喳,这是多么一幅和谐的生活图景!
不知不觉中,星星爬上了天空,漫天的星光洒向了这片土地。我望着星空,默默的许下一个愿望,希望我的家乡能一直这样美下去,也希望自己能学习更多的知识,用更加优美的词语来描绘我的家乡,让更多的人认识她、热爱她……
一座风景如画的山城:悠悠的梅江水,古老的梅江桥,婉转动听的客家山歌,还有郊外那古朴雅致的围龙屋,那满山金黄诱人的柚子.......这就是我的故乡——梅州。
这里有世界“客都”之称,是有名的“文化之乡”、“足球之乡”、“华侨之乡”、“金柚之乡”、“单丛茶之乡”。这里人才辈出,古有爱国诗人黄宗宪、丘逢甲等,今有开国元帅叶剑英,热心公益的企业家和慈善家田家炳等。
这里青山绿水,空气清新,是有名的宜居城市。“”体闲到梅州,享受慢生活”!游览的景点众多:有千年古刹灵光寺,雁南飞茶田,雁明湖,客天下,千佛塔,客家公园等。每处景色秀丽迷人,各俱特色,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当你站在装饰一新的梅江桥上,脚下是宽阔的梅江河,放眼望去,不禁会惊叹客家人的勤劳和智慧。两岸坚固的长堤,守卫着一江两岸人民的安宁,两岸高楼林立,热闹繁华。沿江半岛,沿江金岸,东山教育基地,亲水公园,院士广场…….当你慢慢地走在亲水公园的河堤上,看!清澈的河水中一群群小鱼在水中互相泼着水,在嬉戏打闹着。大理石构建的河堤栏杆光洁明亮,路边相见的鹅卵石特别好看。路旁一颗棵柳树在舒展着自己美丽的长头发,一群群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一只只小虫子在草丛中开舞会……走着走着,我来到东山教育基地,那里有一排排整齐的学校,幽雅的环境,宽敞的街道,到处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院士广场正中的喷泉配上轻柔的音乐,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一群群白鸽在广场上飞来飞去,吃着休闲人们给的食物,欢快的叫着。不远处,可更热闹啦!老人们在下棋,打太极拳,小孩子们在玩滑板车,踢键子,捉迷藏…..到了晚上,霓虹灯的装饰让这里显得更加绚丽,人们在广场上尽情地跳舞,唱歌,在公园散步……
最后我们再一起去尝尝我们客家美食。梅州最出名的美食有:客家酿豆腐,盐焗鸡、梅菜扣肉,客家酿酒,梅州腌等面等。还有醇香的客家酿酒,喝了肯定会令你深深地陶醉……
故乡,你是如此的美丽,你像巨龙一样腾飞。我现在一定好好学习,将来要让可爱的故乡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