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桐城,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在城的中间,有一条蜿蜒曲折的龙眠河,在河的上面横跨着一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叫龙眠桥。
这座桥大约有一百米长,三十米宽,两边是由无数根钢管焊接而成的高高的桥栏,让
人无忧地在上面走。桥的声体由六个粗大的桥墩支撑着,桥的两侧对称地装有好几盏大路灯,到了夜晚,路灯齐放,闪闪烁烁,从远处看去,就像一条美丽的彩虹横架在大河上,美丽极了!站在桥上往桥下看,河水清清的,偶尔有几条小鱼在水中欢快地嬉戏。河岸两旁的垂柳垂得好低好低,就像害羞的姑娘正对着河水梳装打拌呢!
这座桥连通着城的东西面,是过往行人的主要通道,每到中午放学的时候,桥上人来人往,汽车川流不息。汽车的喇叭声,人们热闹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支美妙动听的交响曲。
我爱你家乡!我爱你龙眠桥!
我的家乡有座小桥,每次上学放学都要从那里经过。
这座石桥横跨在溪上,看上去很陈旧了。但是很坚固,桥的两边有普通的石栏,有一处的栏杆都倒了。桥长20多米,有8米多宽,但行车道和人行道没分开。这么长的桥都是用奇形怪状的石头造成的,两边没有桥墩,只有两个拱形的大桥洞。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我喜欢过桥,更喜欢在桥上把一些小石头扔到小溪里,还喜欢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
我的家乡在桂东南的一个小山村里,村子有条小河流淌而过,河上吊着座木桥,家园在这边,学校在那边,孩提时代,我们上学往返,得走这座桥。
走木桥如走钢丝把戏,及至春汛,河水暴涨,把桥冲坏。我们茫然立在河边,内心总生些许酸楚。那时却懂得了,没有桥,我们不能上学,乡亲不能到那边种庄稼……桥,在幼小的心灵深处,即便小桥,也给人展望。
桥冲坏了,重修,许多回的修修补补,年轮在不知不觉中转又转,我从一座座木桥上走出家乡,走向而今的都市。
前些天,一脚踏进乡里,当年简陋的木桥呢?青苔屋呢?统统的不见了,代之是水泥公路的大桥,一幢幢农家新楼……一切都变了,容光焕发的堂叔当了村长,他说:“乡亲们集资建路建桥,把家乡特产运出去,很多乡亲发了!
那晚,我兴奋得久久不能入睡,哦!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这座无形的桥冲进了我们边远的小山村,我的勤仆的乡亲抓住机遇,敢想政干,终于告别狭窄的陋木桥,走上了富裕的新桥。
我的故乡在江南。江南水多,桥也多。桥连着一个村庄与另一个村庄,连着一户人家与另一户人家。
家乡的桥大多是石桥,造型千姿百态。最简单的是过户桥,一块长石板,把两家连接起来;最漂亮、最有气派的数单拱桥,桥洞和它的倒影像个大圆饼。夜里你撑条小船从桥洞过,会使你怀疑是不是进了月亮婆婆的家呢!
家乡小桥的名称也美极了。千岁桥、如意桥、震龙桥、元宝桥、娘娘桥、骆驼桥……这些桥名,很有讲究:元宝桥、骆驼桥是人们根据它们不同的形状叫出来的;而震龙桥、娘娘桥,则跟民间传说有关;至于如意桥,是从唐朝大诗人王维的诗句“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中撷取来的。有趣的是,在青石上凿就的桥名,或篆,或隶,或楷,或草,都是著名的书法作品。家乡的桥多,有关桥的故事也多。如果你坐船,听船工讲故事,足足可装一条船。
家乡的桥是我们的乐园。在桥头下棋、猜谜、讲故事;把桥当跳水台,比跳水本领;在桥边钓鱼、摸螺蛳……
连做梦都想家乡的桥!
今天,我看了一本叫《筑梦路上》的书,里面好多小故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章中的内容。
书里面讲到了我国的科技已经十分发达。但以前的飞机还需要向别的国家购买。现在,我们不仅自己就能造出飞机了,而且还是一款绿色排放、适应环保要求的先进飞机,这让我十分自豪。而且祖国不光科技进步了,在医学上也进步了。书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我国的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她发现的青蒿素使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让我国在医学上更进一步。
在书中,还提到了五个理念,这五个理念让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家乡丁桥——智慧小镇。我小时候,丁桥还是落后闭塞的地方,交通工具还在用三轮车出行,许多人靠卖菜为生。等我上小学了,我再回来一看,发现这里有了新的变化,老旧的房子换上了新衣,原本的老房子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个美丽动人的少女,人们的交通也方便了不少。我三年级时再回来看,发现丁桥的变化更大了,原本的新城广场[]脏兮兮的,那时候人们的垃圾都随手扔进草丛,放眼望去,整个草地里全是白花花的垃圾,就像满天的星星一样。现在,人们的手上只要有垃圾就会扔进垃圾桶。草地又变得青翠欲滴,连蝴蝶也高兴的在旁边翩翩起舞。这让我感受到了农村经济发展的迅速。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祖国的强大和进步,我们要好好学习,争取做祖国未来的栋梁!
富阳的苋浦河上有一座古老的桥,联结着两岸的人民。在北宋时期,它原是一座木桥,曾屡次被洪水冲毁,又屡次被重建。直至明嘉靖年间才修建为石拱桥,就是今天的恩波桥。恩波桥修建至今,已经有四百五十年的历史了,是家乡一道古朴的风景。
恩波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七米,宽六米,横跨在四十九米宽的苋浦河上。这么长的桥,全部是用石头砌成的。桥面上的石板大多数是横着铺的,中间却有两条竖着铺的,整个桥面被分割成两旁窄、中间宽。我据此猜测:在古时候,恩波桥也像赵州桥一样,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恩波桥是一座三孔联拱式拱桥,两个桥墩将三个拱形的大桥洞连接在一起。桥墩上还各有一个拱形的小桥洞,桥顶下方的桥墩两头尖尖,就像是一艘停泊在这里的小船。平时,河水从三个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能从桥墩上的两个小桥洞流过,下方桥墩的船头型设计,自然将水流向两边分流。这种设计,大大减轻了流水对桥墩的冲击力,和赵州桥的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据史书记载,富阳曾发生过两次五级以上地震,恩波桥却依然屹立。
恩波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已有些凹凸不平,有些地方甚至长出了青苔,显得有些沧桑。栏板中间的望柱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数量最多的要数莲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露出了两三片花瓣,有的已经完全盛开,还有的似乎已经枯萎,只剩下一个莲蓬。所有的莲花都是形态逼真,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最有趣的,是桥正中的望柱上那三只小狮子。其中一只,脚按石球,左顾右盼,似乎是在思考把球抛给哪位同伴。另外两只,一只张牙舞爪,一只龇牙咧嘴,生怕对方先抢到球。栏板外侧生长的一些树木,已经窜到栏板上来了,那红的、黄的枝叶随风摇曳,更是给恩波桥增添了一份古韵。
恩波桥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们宝贵的历史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