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食物,比如:各种零食、油炸食品、蔬菜、水果……等等。
生活中有许多对我们身体有利的食物,也就是蔬菜和水果。比如蔬菜中的胡萝卜可以益胆明目、利膈宽肠、健脾除疳、增强免疫功能、降糖降脂。胡萝卜又名金笋、黄萝卜、葫芦藤、胡菜藤、山萝卜。并且含有大量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叶酸、钙质及食物纤维等。水果中的苹果可以预癌、降压、减肥、补血、抗氧化、保护心脏、预防便秘、美白美颜、清洁口腔、延缓衰老、强化骨骼、宁神安眠、降低胆固醇、预防佝偻病、提高免疫力等功能。并且含有15%的碳水化合物及果胶、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和抗氧化剂等。
但是生活中也有很多对人体有害的食品。比如零食薯片,薯片的营养价值很低,还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能量,多吃会破坏食欲,容易导致肥胖,还是皮肤健美的大敌。如果薯片吃多了,那么危害就更大了,会导致血压增高,因而肾脏血液未能维持正常流量,而造成糖尿病。汉堡会让人肥胖、有心脑血管疾病。性功能衰竭。潜在致癌、性早熟等。最显性的就是身体会发胖,这种胖是虚胖,会伴随头脑迟钝,身体笨拙,盗汗等等。
对我们有利的食物不能多吃也不能少吃,有害的食物要尽量少吃。
今天中午,我看了家里的《健康时报》,大为震惊:现在人们还能吃什么食品呀!几乎没有让人们放心的食品了。
自从三鹿奶粉—中国免检产品中检测出了超标的三聚氰胺,每买回一种食品,我们全家都要议论一番:这种食品是否可以吃,安全不安全。
一天,妈妈买回一瓶“蒙牛大果粒酸奶”,我们就开始看这里面是否有很多添加剂。奶奶拿起放大镜,一字一顿地念道“柠檬黄、日落黄、卡拉胶、稳定剂、安赛蜜……”她摇了摇头,皱起眉头:“以后要少喝加果粒的酸奶,最好喝原味的。”哇,蒙牛的酸奶里也加这加那,太不可思议了吧!
到了中午,我们每人吃了一根大油条。大家议论纷纷。爸爸边吃边看着油条说:“这油条真香!”妈妈则不以为然地说:“不知道卫生不卫生。”爷爷担心地说:“这油条炸得这样直挺,有可能是加洗衣裳粉的油条。”……姨奶一拍桌子:“对!现在街上到处卖洗衣粉油条。可是……”“这油条味道不错,不一定加了洗衣粉。”爸爸再次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我也加入了讨论的队伍:“还是小心谨慎一点好。油条是油炸食品,吃多了也不好。油条还是少吃吧!”
下午,我和堂妹、表妹在一起吃水果。堂妹咧着嘴说:“我这个苹果太难吃了,一股怪味。可能是没洗干净吧!”她洗完回来接着说:“或者是农药还残留在上面。”我也有些担心:“会不会为了让苹果保鲜,特地加了延长苹果保质期的药了呢?一定对人体有伤害!”
一天早上,爷爷吃了一盘豆芽菜。这豆芽也太特别了吧:生出的芽又粗又长,活像一群巨型蝌蚪。奶奶十分惊讶:“这豆芽如此之长,会不会加化学药水了呢?”爷爷肯定地说:“不会,不会!虽然不是自家生的豆芽,但是我跟卖菜的老板是熟人,他怎么会卖给我劣质豆芽?”“报纸上都登了,有的无良商家想多赚钱,把小豆芽都放进药水里泡,小豆芽才变成这个样子。”奶奶也不甘示弱,跟爷爷开起了“辩论会。”
我越来越糊涂了:现在的食品到底哪些安全,可以食用?希望食品经销商和食品制造商凭良心经销,生产让人们吃着健康、营养、安全、放心的食品。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食品的种类不断丰富,现代餐饮服务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现阶段食品安全问题愈发严重,已经威胁到了人们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如何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食品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已经在北京等地的餐饮服务单位开始实施,实施效果如何还有待于进一步调研。本文首先介绍量化分级管理在食品药品监管中的重要性,其次介绍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最后对优化与完善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食品安全已经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息息相关,已然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热衷的话题。食品的基本功能是满足人的日常能量和营养所需,食品的安全直接影响广大群众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国家的决策、餐饮企业的自觉和社会的监督对于促进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有着重要的作用,而食品安全量化分级在食品安全评价、防范与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目前,国家正在制订科学的监管制度并采取有效的监管模式来努力重塑国人对餐桌的信任,通过合理责任分担来有效实施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对餐饮安全进行动态评定与结果公开,意义十分重大。
一、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的意义
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量化分级管理是杜绝食品安全隐患,确保食品安全的良策;
(2)量化分级管理是提高餐饮企业自律,增加行业信誉的必然要求;
(3)量化分级管理是保障用餐者的知情权、健康权,引导消费者健康消费、安全消费的重要举措;
(4)量化分级管理是科学配置餐饮监督手段,提升监督水平的有效方式。综上所述,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的意义十分重要。
二、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我国各地食品执法监督员素质参差不齐,对量化分级管理认识的不同,各地的评级方式也不一致。一般的,食品主管部门只重视A级单位的评定,个别地方仅仅公示A级餐饮企业名录,为A级餐饮单位悬挂牌匾。这种做法使餐饮单位误认为A级的授牌是一种评奖评优行为,而对被评为B、C级餐饮企业则抱有无所谓的态度,丧失了活动的初衷。而对于消费者来讲,由于相关宣传工作不深入、不到位、不全面,使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仅仅被餐饮企业知晓,据1000份用餐顾客的网上调查显示,知道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比例仅有不到2%。也就是说,因为不知道食品安全监督存在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所以顾客在用餐时要考虑餐厅的分级情况。
2、加重执法负担
在我国,基层食品监管部门数量较少,人员不足,因此全面落实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比较困难。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合并后,部分地市主管餐饮的食品监督员只有不到10人,而地级市的餐饮企业平均有5000~8000家左右,加之城镇单位、学校、社区的餐厅、食堂数量庞大,对餐饮单位进行监督检查的频次较多,工作量较大,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实施后,更加加重了执法人员负担,使执法人员心有余而力不足,加大了食品监督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心理负担。
3、量化标准欠缺
目前,我国对于餐饮业评级标准的评分指标是唯一的,对于餐饮业的特殊情况和不同特点(规模、经营项目、周边环境、经营年限等),不宜适用相同标准。另外,评分表中关键监督内容比例过高,在实践中很难严格按照关键项目进行测评,量化标准不够细化,测评难度较大。
4、法律依据缺乏
在餐饮行业实施一项大规模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法律依据是十分必要的。对于实施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而言,在我国的《食品安全法》中确找不到相关的法律依据,因此执行此项制度的效力明显不足。
三、解决措施
1、建立诚信档案
诚信是企业生存的黄金之路。餐饮行业的诚信影响着企业的信誉和生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乃至社会的稳定。因此,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可以通过与国家征信系统有效衔接,把评级较差的餐椅企业及其负责人列入企业“黑名单”,建立信用档案以增加违法成本,建立食品安全企业“红黑名单”制度及行业退出机制。
2、加强企业自律
企业监管固然重要,但餐饮企业才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者,因此加强餐饮企业的行业自律十分重要。在日常管理中,餐饮企业应以知责、守责、尽责为己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应该坚持社会效益,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的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承担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3、加大信息公开
信息不对等是目前餐饮企业量化评级管理的关键问题。餐饮服务企业是否诚信,最佳办法就是公开透明的进行公示,发挥“红黑名单”的作用,让不诚信的餐饮企业及时曝光,让违法行为在公众面前无处躲藏。加大信息公开也有效遏制了违法行为,使餐饮企业更加自律,无形中也发挥了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营造出了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
4、完善法律法规
在当前阶段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正处于改革阶段,现阶段食品安全监管相关法律法规始终还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针对于此,国家要切实结合我国食品行业发展状况,同时结合当前时期社会和人民对于食品安全的需求,以此来制定出完善的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如此一来,有了专门的法律法规指导,餐饮企业日常工作的开展也就有了方向,同时也可以震慑那些不法食品企业。
5、加大惩处力度
根据笔者的观点,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猖獗的根本原因在于相应的惩处不够严厉。故此,笔者认为在处理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时,必须要进行严惩,即加大处罚分量。在当前阶段,很多食品安全惩处措施已经和现实社会脱节了,难以起到严惩违法犯罪的作用。故此,执法部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法力度和执法广度,一旦发现违法行为,要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严厉的惩处。如此一来,方可使得其他不法分子安分守己。
6、加强舆论引导
广播、电视、报纸的传统媒体和手机、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宣传作用不容忽视。应该充分发挥媒体监督作用,让广大消费者知晓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政策规定,了解食品安全相关常识,发挥自媒体作用,通过媒体和自媒体曝光评级低的企业,广泛宣传评级高的餐饮企业,树立媒体的监督责任意识,促进消费者自身合法权益的有效维护。
7、畅通举报渠道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投诉热线是“12331”,而不是“12315”。能准确快速说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投诉热线的公众非常少,所以在日常监管中要加强投诉举报电话的宣传,公众知晓专门的投诉举报热线,让投诉举报热线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可设立网络投足等多种举报通道,使投诉举报渠道多元化,从而形成合力,共同净化餐饮服务食品市场。
四、结语
综上所述,餐饮业量化分级监管人员要开拓工作思路,扩大服务内容,坚持思想务实、工作落实、作风踏实。秉承优良传统,摒弃老旧观念,改变工作作风,改善管理流程。通过建立科学、完善、规范的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评价标准和程序,构建科学化、规范化、高标准、严要求的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准入制度体系,可以进一步优化、改善、提高本地区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等级和监管效能和水平,让监管资源得到更为严重科学合理的配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餐饮业量化分级水平。
参考文献
[1]刘骥。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研究[J]。江苏商论,2016,(30):75-76.
[2]马龙江,孔祥伟。实施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7,(6):17-18.
[3]佚名。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北京市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J]。中国食品,2015,(5):136-137.
有幅对联说得很对:“人品、食品、品品相照;苍生、民生、生生相联”,生命只有一次,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财富
在人的生活当中,衣食住行,样样缺不得。特别是食品,它是与我们每个人紧密相连的,是我们每天的必需品。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所以我们更该关注食品安全。
记得六年级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16岁的学生,由于小时侯吃了太多了垃圾食品,已经身患绝症,现在他还十分的后悔。我们要记住这个悲惨的教训,()看看这些厂家,都已“金钱第一”“利润最多”的道德观念做出发点,为了市场上的竞争,竟全然不顾消费者的健康。想想苏丹红,想想因便宜食物的诱惑的人在病床上如何的后悔
现在改革开放好,人民富有了,跟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家家都是独生子女,一个个受父母的宠爱惯了。
[论文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
[论文摘要]转基因食品已经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食品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随着今年来转基因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农业生产应用范围的扩大,转基因农产品和其安全性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转基因食品是基因修饰生物体(geneticallymodifiedobjects,GMO)中的一类,又称基因修饰食品(geneticallymodifiedfood,GMF)。GMF是现代生物技术的产物,它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它们的遗传物质,使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它们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这种以GMO为食物或为原料加工生产出的食品就是GMF。现阶段的GMF主要以GMC为食品(比如转基因番茄)或以GMC作为原料而加工的食品(比如利用转基因大豆生产的豆奶)。转基因技术既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危险。
一、GMF发展概况
1994年,第一例进入市场的GMF(转基因番茄)在美国诞生。现在至少有13个国家种植了GMF,其中美国的种植面积最大,达3030万公顷,68%;其次是阿根廷1000万公顷,23%;加拿大300万公顷,7%;我国50万公顷,占1%。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确定的GMF品种达43个,有60%以上的加工食品有转基因成分,GMF的销售额达百亿美圆;有调查显示,美国、加拿大两国的消费者大多接受了GMF,仅有27%的消费者我食用GMF可能对健康造成危害。
我国已批准了6种GMF的商品化,其中食品3种:抗病毒甜椒、抗病毒番茄、延迟成熟番茄。随着我国对GMF的研究和开发,我国的GMF品种会越来越多。目前,研究重点是开发转基因水稻、转基因鱼等食品。
根据GMF的来源可以将GMF分为植物源GMF、动物源GMFH和微生物源GMF。现阶段的主要是植物源GMF,涉及的食品或食品原料包括: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番茄、转基因油菜、转基因马铃薯等。全球转基因种植中,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最大2580亿公顷,占全球GMF的58%。
二、转基因食品的'特点
GMF与传统的食品比较:传统食品是通过自然选择或人为的杂交育种来进行。虽然转基因技术与传统的以及新近发展的亚种间杂交技术相比,在基本原则是并无实质差别,但生产GMF的转基因技术着眼于从分子水平上,进行基因操作(通过重组DNA技术做基因的修饰或转移),因而更加精致、严密和具有更高的可控制性。人们可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并且可以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种。比如,可以杀死害虫的食品植物,抗除草剂的食品植物,可以产生人体疫苗的食品植物等。其具有如下特点:
(1)成本低、产量高。成本是传统产品的40%60%,产量至少增加20%,有的增加几倍甚至几十倍。
(2)具有抗草、抗虫、抗逆境等特征。其一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其二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2000年的GMC达4420万公顷,其中抗除草剂的有3280万公顷,占74%;抗虫性状的有830万公顷,占19%;抗虫肩抗除草剂的占7%。
(3)食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提高。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提高谷物食品赖氨酸含量以增加其营养价值,通过转基因技术改良小麦中谷蛋白的含量比以提高烘焙(bei)性能的研究也取得一定的成果。
(4)保鲜性能增强。例如,利用反义DNA技术抑制酶活力来延迟成熟和软化的反义RAN转基因番茄,延长贮zhu藏和保鲜时间。
三、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1998年,英国苏格兰研究所的ArpadPusztiai教授用转基因马铃薯喂老鼠,1998年秋在电视上宣布大鼠食用后,引起器官生长异常,体重和器官重量减轻,免疫系统受损。此事引起国际轰动。这是对转基因食品提出的最早的,有所科学证据的质疑,并在英国及全世界引发了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大讨论。虽然,英国皇家学会于1999年5月宣布此项研究“充满漏洞”,从中不能得出转基因马铃薯有生物健康的结论。
1998年3月,美国专利和商标局批准了一项由美国农业部和DPL(DeltaandPineLand)公司联合申请的所谓“终结者”技术(terminatortechnology)专利,“终结者”技术获得专利后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因为该技术不是一般性技术,利用这个技术可以使作物第一年种植获得的种子不育,在第二年种植时,种子会自动死亡。“终结者”技术是将一种终止子基因插入到作物基因组中得到转基因作物种子,种子公司在种子出售前,在种子表面喷上一种诱导剂,农民播种后,种子可以长成正常的植株,结出成熟的种子。但是在诱导剂的作用下,插入的终止子基因会在种子成熟时激活启动,产生毒素杀死种子胚胎,因此收获的种子在第二年再种植不能正常发芽,但这种种子在油脂、蛋白质等方面完全正常。
美国农业部发言人声称,“终结者”技术是为了保护基因工程技术的知识产权。1998年10月,国际农业研究磋商小组(CGIAR)在华盛顿召开会议,明确提出禁止“终结者”技术,理由主要有:外观上不能辨认终结者技术生产的种子,易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通过花粉非故意传播造成生物安全风险。
1999年5月,康奈尔大学一个研究组报告,一个斑蝶食用了转苏云金杆菌的杀虫蛋白基因(bt)玉米花粉后44%死亡,表明GMF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此事引起科学家对GMF的广泛争论。Bt玉米中的杀虫晶体蛋白CryLA是特异毒杀鳞翘目害虫,斑蝶属于鳞翘目昆虫,自然会受到bt蛋白的影响。事实上,Science、Nature拒绝发斑蝶的文章,审稿人认为,这并不反映田间的情况,最后在Nature上以简讯的形式报道。但该事件却成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今日美国》等报刊的头版消息。最后,该事件被科学界否定。
2001年7月9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承认,GMF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它们可能把自身的基因传递给相关物种,产生超级杂草,也可能会对其他植物或动物产生意想不到的有害影响。有关GMF和GMC的潜在危险和安全性的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才能下结论。因此,对GMC和GMF的种植于市场化要慎重,否则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虽然目前没有发现GMF对人类健康有害的案例,并不表明没有危害,因为它进入人类的时间还太短,其潜在危害在短时间内不会表现出来。直到目前为止,人类长期食用是否安全仍然成疑,而科学界对这些食品是否安全也没有共识。世界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及经济合作组织这些国际权威机构都表示,人工移植外来基因可能令生物产生“非预期后果”。即是说我们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足够的科学手段去评估转基因生物及食品的风险。国际消费者联会(成员包括全球115个国家的250个消费者组织)表示“现时没有一个政府或联合国组织会声称转基因食品是完全安全的。”目前大量的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但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仍可以看出,转基因食品目前还没有可以评估的安全性,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时间上的验证。
参考文献:
[1]徐宗良,刘学礼,翟晓梅。生命伦理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沈铭贤。生命伦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论文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预防
论文摘要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进行了讨论,阐述了其对人类的直接影响和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对转基因风险的预防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但是,转基因食品领域的安全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居世界第4位,排在美国、阿根廷、加拿大之后,虽然我国已制定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进口安全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但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经常有法律法规较为先进而执行不力的现象,更何况在这方面的制度还做得远远不够。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有其特殊性,因为它较少引起急性中毒而带来轰动效应,而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局限于知识、财力、时间,不可能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只能依靠现行漏洞百出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捉襟见肘地应对出现的情况与问题。前些年关于转基因水稻的那场讨论,已暴露出某些学者和官员已成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因此,加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研究和控制,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对人类的直接影响
转基因食物对人类本身将带来一系列直接或潜在的安全影响。
1.1没有经过长期的安全性研究
转基因食物从1993年出现到现在仅10多年,改变了人类食品的自然属性,未经过长期的安全性试验,没有人知道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我们知道许多认为安全的药物可能数年后才显示出隐患,食物的效应应更为长期。
1.2减少食物的营养价值或降低食物中重要成分
转基因食物的主要动机是满足某种商品价值,如更高的产量、更好看的外表,而食物的某种成分的改变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如美国有报道,在具有抗除草剂基因的大豆中,异黄酮类激素等防癌成分减少了。
1.3引起人类过敏反应
转基因技术会在生物中产生不能预见的变态反应源。如把巴西胡桃的基因移植到黄豆上去,结果却使一些对胡桃过敏的人在吃黄豆时产生过敏反应。
1.4产生对人类不利的毒素副产品
转基因作物产生不可预见的生物突变,使原来的毒素水平提高,产生新的毒素或副产品。1999年Losey等试验发现,在一种植物马利筋叶片上撒有转基因Bt玉米花粉后,普罗克西普斑蝶食用叶片减少,长得慢,4d的幼虫的死亡率变为44%,而对照组(饲喂不撒Bt玉米花粉的叶片)死亡率为0%。转基因作物产生的杀虫剂毒素可由根部渗入周围,但尚不清楚会产生何种影响。
1.5产生抗菌素耐药性细菌
基因技术采用耐抗菌素(如抗卡那霉素、链霉素等)基因来标识转基因化的农作物,这就意味着农作物带有耐抗菌素的基因。英国的研究显示,转基因作物中的突变基因可能会进入到生物有机体,突变的基因如跨越种群和转移至细菌,其结果可能会导致新的疾病;如出现无法治疗并广泛传播的、对生物造成严重威胁的疾病,其后果不堪设想。
1.6直接引起人类急性中毒
有些基因在治病同时可能引起某些人急性中毒效应。如《南方周末》2006年10月19日报道,美国一名病人在接受生物药品临床试验的过程中死亡,导致当时正在进行的12个基因治疗项目全面遭禁。后来其他的一些病人也因为新增的基因而患上癌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下令中止此类试验。
2对生态系统(包括环境)的影响
生态系统是各种动物、植物与环境的一种动态平衡系统,而转基因食品是人为对特定物种进行干预,改变其性状,因而也改变了该物种在食物链和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引起一系列不可预料和复杂的变化。
2.1转基因技术本身的不足
虽然基因技术发展可以将DNA进行切割,将一异源基因引入另一生物,但不能完全准确地预见作用后产生的新的蛋白质的性状是否完全吻合我们的要求。
2.2物种多样性的破坏
基因技术加上商业营销将使某类作物如超级水稻为某一公司垄断供应种子,使原来多个品种减少为同一基因的单一品种,当真菌、病毒、虫害侵袭这种植物时,会发生严重的产量减产,也引起生态平衡的变化。
2.3基因的污染
转基因技术可能使某些基因流入自然界,引起难以预料的影响;基因化的生物、细菌、病毒等进入环境,保存或恢复是不可能的,其较化学或核污染严重,危害是不可逆转的。
2.4引进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种
转基因技术可能使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种出现,如超级杂草、超级昆虫等,可能对地壤、野生近缘种、普通作物、相邻的植物及环境造成破坏。
2.5环保的影响
有资料证明,基因化的农作物对除草剂具有抵抗力,实际耐用药量高于正常的3倍,农民知道其对除草剂有抵抗力,会直接或不直接地提高除草剂等化学药物的使用量。
2.6生态系统的破坏
转基因技术使某种物种的性状改变,如A昆虫以B植物为食物,我们认为改变B植物为转基因抗虫植物,提高了B植物产量,但A昆虫因缺乏食物使虫的密度大幅下降,引起以A昆虫为食物的天敌C生物的生存危机,进而引起整个生态平衡的破坏,将来可能暴发某种虫害大面积流行等。
3对转基因风险的预防
3.1严格控制境外转基因食品进入
对国外转基因食品进入我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审批,可以在WTO框架下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进行限制,这方面检验检疫系统应有较大作为空间。
3.2加强国内市场控制
虽然我国农业部已发布一系列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措施,但是我国国内市场的管理是较为混乱,如转基因水稻还未批准上市,但有众多报道转基因水稻已流入市场。因此,必须完善这方面的法规,严格执法,重罚甚至采用刑法严惩不法商人,当然这也依赖于整体执法环境的改善。
3.3加强转基因生物的检测技术研究
目前国内有众多机构对转基因生物的检测技术进行研究,但食物加工从原料到成品经过多个加工环节,要严格区分转基因成分存在较大困难,可采用以下检测方法:
①检测转基因成分所独有的DNA序列。采用人工检测或仪器检测对碱基对进行测定,可精确确定转基因成分。
②采用PCR技术进行检测。《国门时报》曾报道,检验检疫科学院采用“亲合吸附-PCEHyb-ELISA”检测方法,能特异的检测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核酸系列,这2种核酸系列存在目前已知的绝大部分转基因成分中。
③基因ID法进行检测。由JohnB.Fugan于2000年提出的新方法,或采用异酸胍盐抽提法以避免DNA的降解和污染。
④农作物身份识别系统。美国ADM公司称他们建立了一套农作物身份识别系统,可以保证向国外供应农产品时,不含转基因作物。
3.4加强对转基因作物投入商业应用的安全性评价
在关系到生命安全的事情上,必须慎之又慎。加强审批程序,要求特定品种转基因作物上市前必须做好必要的科学研究,提供相关材料,进行必要的安全性评价、风险评估。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外加点心零食,我们为身体所提供的食物已远远超过我们的想像,也许你自己都要吃那一惊。可是你们是否考虑过食品的安全呢?
就拿我们身边的例子说起吧。很多小学生都喜欢到小摊上、小店里买零食吃。那些零食大多都是膨化食品、油炸食品和一些垃圾食品,都是不健康的食品。我们经常可以在新闻中看到,一些辣条工厂的制作让人触目惊心——满地爬的老鼠,没洗干净的锅等等,十分不卫生,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大的危害。
食品的威力说小就小,说猛就猛。误食也许还会涉及到你的生命,想想,一生能有几回?生命无价,健康比什么都重要。最近几年食品安全事件也在不断发生,近几年的“多宝鱼致癌”“苏丹红”“问题奶粉”“病虫橘”等等事件,令人闻风丧胆。因此,我们要吃得安全,这样既可让你吃遍天下美食,又可在美味的伴随下健康成长,何乐而不为呢?
那我们应该怎么注意食品安全呢?首先,我们要不要去小摊、小店里买垃圾食品;其次,也要控制住自己的嘴,不能吃的垃圾食品,坚决不吃;接着,买食品之前,仔细看看食品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最后,要选择干净、卫生的饭店吃饭,不到无证经营的店里吃。
食品安全无小事,从现在开始,我们要把食品安全牢记心中,为明天做好准备,随时绽放生命的光彩!
【关键词】食品安全,政府监管,责任
作为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政府要对影响力巨大的公共安全事件负责。在食品安全链条中,市场监管的环节是政府应当履行的责任之一。
政府监管食品市场不力的原因分析
首先,法律体系不完善、执行效力不足。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以《食品安全法》为主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近20部,食品安全方面的管理条例近40部,但与《食品安全法》配套的法律、法规仍需完善。总体来说,虽然我国这方面的法律建构还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梯形状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关键的问题在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实际上,将问题食品生产者向司法机关的移送率很低,判刑的更少,形同虚设的法律无法起到有效的威慑作用。
其次,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上部门职责不清。2009年《食品安全法》的颁布,我国形成了在食品安全委员会协调下的“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食品安全多部门联合监管模式。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主体包括食品安全委员会、卫生部、农业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质检总局、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环保局等相关部门,这些主要监管部门之间衔接不畅。当某一项执法活动波及众多部门时,相关执法部门会因为害怕影响其他部门利益而裹足不前,也会害怕引起重复执法的嫌疑而畏首畏尾。除此之外,地方政府的政绩观形成了地方保护主义,公然无视食品安全。如在已经查处的“”中,石家庄政府在维护当地龙头企业的过程中就存在着带有地方保护主义色彩的行为。
第三,食品安全监管技术支撑薄弱。首先,我国食品标准不统一。如卫生部、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等都设有各自的质检系统,但是这些系统的大多数资源并未共享。其次,食品标准的制定缺乏公信力。利益集团的运作使得我国食品政治出现更加错综复杂的怪相,也使标准监管这一技术手段难以落到实处。
第四,缺乏风险管理、信用体系。目前,我国尚未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机制,传统的食品安全管理更多地倾向于事后管理,以致形成了一种“媒体曝光—相关部门迅速行动—有关责任人表态—偃旗息鼓、风波平息—迅速遗忘—下一事件曝光”的逻辑怪圈。近年来,这种管理方式已愈来愈不能满足现代食品安全管理的需要,弊端逐渐出现。据专家指出,要将监管的关口不断回溯,建立起基于风险管理理念的“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监管。除此之外,诚信体系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食品问题的泛滥。
第五,社会公共监督机制的缺失。近年来我国重大的食品安全问题大都由媒体曝光开始,各种和食品安全有关的行业协会在食品安全监管的过程中近乎于集体失语。行业协会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应发挥以下作用。通过行业自律强化行业内部管理;与政府沟通,传递行业资讯;联系消费者,依据消费者的需求来完善行业内部的管理。但从其实际操作效果来看,并未达到预期目标。
消费者缺乏食品安全知识,尤其是城市低收入居民、农村人口存在收入少、信息交流不畅等问题,由于举报机制不健全,对举报者的保护不够,奖励不能兑现,群众主动举报的积极性不高,未能充分发挥公众的协同监督作用。
完善食品市场监管体系的对策建议
首先,完善法律体系、提高执法效力。从立法、司法的角度来看,我国的《食品安全法》与原来的《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亟需将各个法律法规统一起来。一是制定产品责任法。现有与食品有关的法律都没有明确食品安全责任的归责原则,这不利于激励食品供应者提供安全食品。二是应当加强食品安全配套法律法规的制定工作。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加快补充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配套法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特别是在部门职责细化、行业准入标准、违法责任追究、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出台更具操作性的法规政策。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不力的重要因素,急需建立失职、渎职问责制度,需修改现行消费者维权法律,受到问题食品伤害的消费者可以要求失职、渎职的监管部门承担责任。
其次,协调监管机构。目前,国际上通行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主要有“分散模式”和“集中模式”两种。“分散模式”指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主要由多个部门负责“。集中模式”指将所有与食品安全有关的监管职能集中到一个部门。我国采用的“分散模式”虽然表面分工明确,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往往容易产生职责不清、职能交叉、效率低下等问题。
从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角度,首先需要合理归并现有监管机构职能。只有合理归并现有监管机构的职能,对监管中存在交叉处重新分工,或者干脆采取一竿子插到底的“集中模式”,才能彻底解决重复监管的问题。
其次,扫除缝隙监管的空白。目前的监管体系在某些环节存在着无人监管的盲区,对此必须明确具体负责监管的机构,并严格实行问责制度。再次,要统一食品安全标准制定权。可以考虑在食品安全委员会下设立食品安全标准委员会,负责拟定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收回其他部门的国家标准制定的权,行业标准也必须与国家标准保持一致。
第三,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技术支持。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中,要以食品质量标准和卫生安全标准为核心,完善国家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提升检测能力,以期建成覆盖全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监测网。首先,加快建立独立、权威、公正的食品安全实验室,提高食品污染检测水平,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加强快速检验设备的配置,使大范围、短时间的食品安全检测成为可能;其次,在全国范围内,尽快建立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的监测站,并保证监测站所采集的样本能够体现全国的平均水平;
再次,设立专门的技术机构,负责国家食品安全监测工作的协调、数据处理、统计分析、信息交流等工作。
第四,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管理。2010年,卫生部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在全国启动了风险监测工作,对粮、油、米、肉、蛋等,还有一些日常消费食品,都列入了监测的范围。各级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进行食品安全的风险管理,初步预计要在省一级的政府部门建立危险评价机构,该机构负责通过预报模型以及其他方式,推动食品危险性评价的进一步发展。积极组织科学家加强前沿问题的研究,通过合作研究、技术咨询等形式,使之为食品安全风险性管理服务。同时要重视与国际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国际联合流行病机构等)保持密切联系,从中吸取国际上最先进的风险管理经验。
第五,进行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定期公布质量抽检结果,及时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建立食品营养信息数据库。此外,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企业也应尽力提升产品的质量并及时公布产品的质量信息。由于食品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存在,政府亟需建立一个信息披露体系。政府可以通过这个体系及时向公众告知市场中食品的状况。
在此基础上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对食品质量安全情况实行跟踪监测,渐渐形成优胜劣汰的淘汰机制。
第六,加强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首先,强化行业协会的建设。政府应鼓励食品企业、相关部门、人员组建行业协会。政府的管理工作重点可转至行业协会的资格评估、对其披露的信息和推荐的产品实行监控。此外,还可委托其制定、修订食品质量安全标准,并为消费者提供相关的食品安全信息,进而大大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其次,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应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使消费者知道该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
1高校学生食品安全知识的现状
1.1学生缺乏食品安全知识
当前,高校大学生面对较大的学习压力,加之在大学校园中各种各样的活动较多,大部分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饮食都讲究以简餐为主,对于食品的安全性问题缺乏关注度,更无从谈起对食品安全性问题的了解。同学们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多是来源于网络和媒体,但是网络环境开放的特性造就了一些虚假消息的盛行,而大学生在缺乏相关知识的前提之下就无法对这些消息进行正确的判断。
1.2学校周围环境不尽人意
由于高校学生人数众多,食堂的数量和容量都无法满足所有学生一次性就餐,加之食堂的菜式花样并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口味。因此,学校周边小摊点或小餐馆的生意就显得异常红火。然则,这种低成本的经营方式过度依赖于经营者本身的道德素质而无法保证食品安全的稳定性。学生对于就餐地点的选择往往是偏向于口感以及经济实惠,而对食品的安全性却是最容易忽略的环节。
1.3包装食品的容器不卫生
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了极大的方便,同样给当今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化的购物思想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学生群体中带来最显著的影响就是外卖的盛行,“123外卖网”、“饿了么外卖网”和“美团网”等外卖订餐的优惠举措更是将大学生的三餐网购活动推到了另一个高峰。由此带来的最大问题便是一次性餐具的卫生问题,学生们往往会被一次性餐具洁白的外表所欺骗。另外,当代大学生的作息时间一般都偏晚,因而,早餐多选择打包带走另择时间解决的方式,这就出现了许多利用纸袋子做为打包袋的现象。但是纸包装袋也有可能会出现污染、包装纸涂蜡使其含有过高的多环芳烃化合物、彩色颜料污染和挥发性物质、农药及重金属等化学残留物的污染等问题。
1.4食物的搭配不合理
现在,大学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忽略较多,加之学生不规律的作息时间和饮食方式造成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偏差,特别是肠胃问题。如果不注意食物的搭配就容易造成腹泻等问题,如:牛奶与葡萄、橘子共用或蜂蜜与豆腐同食等。而大学生由于缺乏独立生活的经验,往往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另外,对于一些常见的有毒动植物等常识也应进行普及。
2加强食品安全知识普及,提高学生食品安全意识
当前,国内高校中关于食品安全教育的形势不容乐观;相对来说,大学生是受教育较高的群体,他们对食品安全的认识和态度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食品安全的教育水平。大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不仅关系到身的健康,还将对他们将来服务的人群产生广泛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具体普及方法有以下几种:
2.1开设《食品安全》公共选修课,是一个最佳的方式
公共选修课是适应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是高校教学计划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为了对高校在校大学生加强食品安全相关知识传播,使大学生对食品安全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和清楚地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对“吃”的要求不在仅仅局限于口感和经济上考虑。有必要在高校中开设《食品安全》公共选修课对非专业学生进行普及教育,特别文科生在高中分文理科后就甚少涉及生物化学等相关内容,其在面对食品选择时更盲目,所以可利用公共选修课的课程对食品安全中涉及到的食品的污染因素、食品添加剂和转基因食品等问题进行教学,另外可适当补充一些食品营养学得内容来丰富课程,如: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种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膳食宝塔等。以此来让高校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食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2.2充分利用校园微信,推动普及食品安全相关知识
信息数字化的发展,推动了手机的应用。微信做为一个大众化的聊天工具,已经普遍出现了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微信朋友圈是一个分享个人心情、经历的平台,更是传播知识的良好平台。利用微信及微信朋友圈平台,将食品安全相关知识与学校周边的环境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去发现学校周边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提高高校在校大学生的饮食安全。
2.3调动各级学生协会,举办多种形式活动,有力促进食品安全知识的提高
在高校中,学生会做为一个特殊的存在,管理学生又服务于学生。在高校中进行食品安全教育也应充分利用学生会这个群体。在大学里,各种各样的活动丰富多彩,学生会也应定期举行一些活动来传播食品安全等相关知识,如:制作海报进行食品安全宣传;举行食品安全知识或生活常识小竞赛,既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定期举办厨艺大赛,让同学们自己动手DIY食品,借由这个过程让同学们了解食品的加工手段、加工过程和食品加工过程中涉及到食品添加剂等,同时在比赛的过程中进行食品安全的教育。除了学生会,还有各种学生协会。可建立一些与食品相关的协会,如:食品营养协会等,以此来吸收一些对食品感兴趣,对食品安全较关注的同学。以协会的名义举办一些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对网络上报道的一些食品安全问题进行解析等;包括一些专业交流会,让同学们就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碰到的食品问题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当然,在协会当中必然要有一些食品相关专业的同学或者是老师,以便负责对一些专业问题进行解答,对日常饮食习惯进行指导。
2.4组织参观食品工厂,亲身实践和参与
平时大家在超市买的食品大多是成品,然而对于食品的加工过程一无所知,一包泡面有多种调料,但是泡面是怎么制作?调料又是如何调配?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观感,就不容易在根本上对食品形成全面而又理性的认识,也就造成了大部分人都会有许多的误区,如:食品添加剂就是不安全的标志等等。组织同学们去食品厂参观具有非常强的实际意义。在食品的生产线上,对食品的原材料、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有了一个全面透彻的认识之后,学习食品的理论知识时得心应手定是水到渠成的事,同时对食品的安全也会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参观结束后,理应做好总结,详细记录下自己的见闻,以便在日后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3总结
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高。良好的身体素质必然会使步入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健康的饮食方式和饮食条件是造就良好身体的前提,高校只有在饮食上先行保证安全才能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后勤集团管理好食堂的原材料进货、清洁加工以及提供干净卫生的用餐环境;学校定期组织举办相关活动并开设《食品安全》公选课进行普及教育;学生除了要学好自身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把握一切机会尽自己所能学习一些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尽量养成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购买食物懂得关注保质期、食物配料表,而不再是关注价格和品牌以及过分相信广告的宣传效果。只要做好以上几点,相信在高校中及周围必要会有一个良好的食品环境,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必然会从某种程度上得到一定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