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渐渐深了。窗外,每一幢楼房里,家家亮起了灯,恍若一颗颗忽明忽暗的星星。
原本你也已经准备休息了,只是手机还是不停地翻阅着手机屏幕。
不知道你到底是在学习还是工作,还是只不过是百无聊赖,无所事事而已。
我们现在都越来越依赖手机,以至于一旦离开它,就不知应该做一些什么。
有人说,这是一种无法面对自己内心的行为,与此同时,手机中那越来越多的讯息,让我们越来越满足于有即时反馈的东西,然后心越来越浮躁,越来越无法真正地安静下来。
翻几页书,就觉得看不下去,做一会运动,就觉得很难坚持,可一刷手机,一两小时过去了而不自知。
留下的是一种关上手机屏时的空虚感,貌似你一直在接收信息,可是真正地又记得了多少,其中又有几样是真正对你有用的呢?
我们陷入了即时的快乐与满足,渐渐地不懂得真正能让我们有成就感与满足感的东西,都是需要一定的付出、努力,一定的汗水与坚持。也许最开始是很难,但是只有去做到了,才会懂得其中真正意义上的快乐。
这是一个我们现代人都要去面对的话题,不同的选择,也会是不同的人生走向,不同的幸福感。
昨天上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分享了一个记录自己专注力的小软件。
这是我一直想要改善的一点,所以特地记下了名字,课后就去搜索了一下。
我发现,任何一个新的工具或者软件,都是需要一个适应过程的。最开始都不懂的时候,觉得自己很笨拙,不晓得从哪里着手。于是有时候就直接上网查相关的操作指南,有的实在找不着,就自己在慢慢地摸索。
在这个过程,每当有一个新发现都会让我不由地开心起来,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
然后,随着反复的了解,再去探索,渐渐地熟悉与掌握了大致的使用方法之后,真的有一种特别强烈的成就感。
当有同学知道我对这个小软件比较熟悉之后,他们也都过来向我请教。
我觉得这很像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当我们对于一个新知识还不太了解的时候,如果能保持热情,反复地研习,坚持,只要学会了,就会有自信,就越会想去学习,而当你的成绩好了,自然会有人想向你学习与请教,这是一个正向循环。
所以,还是要在学习上面多下点功夫多点耐心。
一个人的力量也许并不算大,但是也不能说是小。
这就像是我们常比喻我们的工作如同一颗螺丝钉,看似小,但也必不可少,同时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有时候会过于贬低自己的力量,却忽视了每一个人都是强大的,只要你愿意自视自己。
不要以为平时做的一些小事很不起眼,其实换个角度来看的话,就会有不同的意义。
放学回家,把书包摆放好。在爸妈做好晚饭之前,帮忙摆好餐具,帮忙整理一下饭桌,这都是一些琐碎的小事,但无形中也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同时如果你不做,他们就要去做,而你只是举手之劳去帮忙了,无形中也会给他们减少一些琐事。
还有就是平时帮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打扫一下卫生,把脏衣服扔进洗衣筒,帮忙晒一下衣服。这样一件件小事,你帮做一点,他帮做一点,而不是只是集中在一个人单独去做,这样就会分担了不少的压力。
所以有时候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哪怕只是生活中的琐事,只要你肯定自己的力量,有心去帮家人朋友解忧,就会有所发现,有所改变。
一连几天都没有动笔,居然也成了一种习惯。可见,想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不容易,但要放弃一个好习惯,显然并不用花费多少气力。
这个时候,就是看自己的初衷了,觉得自己想要继续找寻那些向上的目标,还是随波逐流。
虽然我可以为这几天的懈怠找出不少的借口,但还是人是没办法欺骗自己的。我们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不管你有没有去实践行动去做,心里还是有一根标尺的。
所以,再一次想到那些小目标的时候,我还是选择让自己再次行动起来。即使这些在他人看来可能是微乎其微,但每个人的需求背景都不相同,我们没有必要和他们去比较,而是和自己比,和自己内心的渴求相比,和过往的自己相比,只要有那么一丁点的小小的进步,就是值得欣喜的。
人要学会知足,同时也要学会鞭策自己,不一定要借助外力,虽然有时候还是很有效果的,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内心的力量。
不知不觉,花了两个多小时了解了两位很欣赏的优秀者的成长故事。
有点出乎意料,和不太熟悉的人相互不苟言笑的他们,在私下是很搞怪且风趣的,而且都有各自的兴趣爱好。
有喜欢唱歌的,也有喜欢跳舞,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特别地爱笑。
从他们的成长经历中,我也看到了一个值得思考的品质,那就是目标坚定且努力刻苦。
很小的时候,他们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在成长过程中,他们所付出的努力都是在为了那一个既定的方向。
虽然对于个中的辛苦,他们只是寥寥数语地去带过,但看到他们如今所展示出来的实力,就可以窥见一二了。
没有人是可以随随便便地成功,即使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如今看似云淡风轻的表面,但实际上都是在那些日日夜夜地坚持与努力中一点一滴地积累出来的成就。
这也是特别值得思考且去学习的。
本来这两天是因为那些莫名其妙的评判数据,整得没有了热情,明白的有些懈怠下来。
一是觉得就当是给自己放放假,不那么地苛责自己;另一个也是想给别人多一些发展的空间;同时因为太过饱合的状态,也会使得同样的质量就会被更严格地挑剔,并不一定会得到原本应有的收获。
时间是过得很快的,只是这样想,也过了几天,似乎不做为,也成了一种习惯,但心里总觉得不能因为这个外在的因素而放弃一直在坚持的东西。
也是那一道清脆响亮的声音提醒了我,自己真正要做的是什么。
可以因为外在的竞争环境而有所变化与调整,但不是直接就把自己赶到懈怠区,毕竟自己需要这些努力,也只有我们自己去付出,才会有一定的收获,哪怕只是很小在他人眼中的不起眼。我们要考虑的是,对自己有没有用处,有没有帮忙。
所以,还是要学会坚定自己内心的选择,不要太过于容易被外界所干扰,要明确自己做的事对不对,如果是正确的话,那埋头努力就是了。
很久没有见面的一位亲戚,碰面的时候总爱说些规劝的话。
可能是从一开始就对于她会有这样的态度有戒备,所以,对于她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会自然而然地带了滤镜,就会觉得不是在挑刺。
冷静下来的时候,不由地思考到:明明她做了不少事,费了不少力,为什么只单单记得她的那些责问的话呢?
说到底,就是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了。
所以,不然她说什么做什么,都沾染了色彩,带上了有色眼镜一般,变了味。
其实,客观地来看,从她的角度,她真的是很认真地尽己所能,但没有意识到,有时候一些好的语气和话词会给那些努力添加魅力,同样的一些不太友善的语气容易抹去她的付出。
从我的角度来看,别人的行为举止,我们可以提出意见,但没有办法改变,所以最多就去层次去理解,从更为积极的方面去看待。与此同时,也要提升自己的能力。
一个人喜欢对于另一个说教,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觉得对方在某一方面是不如自己的。
所以,与其争辩,不如从自身出发去做一些改变。
昨天翻到了一篇诗词解读,甚是喜欢,然后看到作者发表的那些个人想法时,不由地也激起自己的不同的意见。
于是也打开笔记,洋洋洒洒地写了数百个字,想着不如发给朋友们看看吧,有没有同感的,这样似乎也增加了一点儿的小成就感。刚发出去不到一分钟,我自己还在看排版以及配图好不好看的时候,就有朋友直接就点了一个赞。我当时有点慒,觉得人家是不是已经习惯了看到新内容就赞,而根本就不曾真正地去那些文字。现在大家似乎都有点儿吝啬自己的评论,一个赞,仿佛就代表了认可,只是这种秒赞还是无法让我觉得释怀,毕竟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认可。后来陆续的有朋友点个赞,只有一个朋友留言了,还附上一句,这么长的文字我居然给看完了。看到这样的评论,我也有点儿尴尬,也许是真的写的没有什么吸引力吧,看完只需几秒但现在大家更喜欢把注意力花在那些短视频上,即使有的很无厘头,没有多大的营养,但总比看我写的这类像鸡汤的文字有趣吧。也难怪现在很多人都在写迎合市场的风格,很难静下心来研究内容,但那其实是真的浮躁。
还是跟随内心的选择,好的内容还是会受欢迎的,但要足够优秀。
这几天,我揽下了一个新的任务。当然本来这也是可以花点钱交予别人帮忙完成的,但基于时间以及其它的一些考虑,于是自己先揽下了。
这意味着我一天当天要多花一个小时的时间在此任务上面,而这个过程中,我也可以看看书,不过更多是碎片化阅读,因为有时候中途要去照看任务完成的进度以及质量,如果看长文或者是写作就容易被打断。
就这样,用计时器大概地估量了一下花费的时间,然后反省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是如何地利用碎片阅读。真的是有反省才有觉察,才有进步。
我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我接了一个电话,同时还有朋友聊了一会天,看了三四篇文章,而关键是我看文仍是一种散漫地态度,没有带着分析思考解析的一种学习研究的态度,这样的阅读,其实就是有点在浪费时间。
现在渐渐地觉得,不管是看书,还是短文,都要学着带问题去看,才能有自己想要的答案,也不至于在看完之后觉得空虚,好像一无所获。
正是因为发现了这样的一个现象,这样在以后同样的时间段,可以有适当地改正,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时间。
当收到朋友的询问的信息时,我有些惊讶。等到她开始一字一句地把事情的原委告诉我之后,我也能从字里行间中感受到她所说的焦急的情绪。原来,当大家怕到这一类自己掌控之外的事情时,都是这样的一种状态。
一直以来,自己就被这些事情所困扰,时间久了,原以为会淡然,结果没想到其实是一种积压。可无可奈何,我们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去面对,去解决。我也很感谢她,让我更明白,其实我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当我身处困顿中的时候,一次次地徘徊,我以为是我自身能力的问题,由此产生了很多负面的自我抵毁的情绪。我想着,是不是自己太过于柔弱,别人都做得比自己好。
后来才明白,其实不是的。他们的淡然,有的是因为根本没有处在我的境地而已。这世上本来就很少有感同深受,只有冷暖自知。当他人同样遇到自己所面临的难题时,也不一定就表现的特别地淡定。所以,我也更加明白,有时候真的没必要内耗,也许自己的表现并不是最佳的,但也是自己能力范围内所能做到的最好。我要提升的就是自我的认知,自我的包容。
早上听到一个关于贫穷的评判标准,说是一天收入不到0.99美元的就算。
对汇率不太了解,那应该就是指一天不到七八元的收入吧。
看似这个好像有些荒诞,但这个是属于全球的一个标准,有的国家里,这些钱还能买个15根的香蕉呢。
当然放在我们现在的这个物价,估计能买个五六根差不多。
只是对于这个数值,突然想到,平常人好像一般都可以达到这个收入吧。前提就是你要走出去,去打工,去付出,用自己的体力脑力去换取可以明码标价的数额。
如果只是身在乡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最原始的自给自足的生活,那可能真的一天收入不是很多。最有可能的就是把多出的粮食蔬菜拿去售卖,应该也不仅只是那些收入吧。
换个角度来说,如果一个人都不去行动,去付出的话,整个懒散的状态的话,那即使是这点看似不起眼的小收入也会是一个小小的门槛呢!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所以也要提高认知,不要只是禁锢在自己的原有的不变的认知里。
很开心看到昨天的成绩,可以说是给了自己一些信心,这也说明正反馈的重要。
看到一句话”如果你不够热爱的话,那么一次失败或者挫折,就很容易让你放弃!“
我其实也不太懂算不算得上是热爱,或者说仍只是在追寻探索的路上,所以才会一次次地因为外在的影响,时不时地迷失,然后按下暂停键,再一次次地重启。
这个过程中,耗费了我太多的心力,半途而废的杀伤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
而一次次地重启,更是让我明白了那一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原本已经推动的车轮,如果能克服惰性,克服困难,完全是可以一直坚持下去。
偏偏我每只是做到了第一步,遇到一丁点的阻碍,就开始内耗自责,损耗了心力,选择了最为简单的放弃,过后又再后悔。
也别小看所谓的放弃,其实也对自己内心的一种伤害,因为做抉择也是要用一定的力量的。
所以,只想说,如果真的喜欢,那尝试着去坚持,看看它是否属于你的热爱。这个过程并不会很轻松,但是如果你能做到,一步一脚印,学会收集过程中那一点一滴的正反馈,哪怕只是一丁点,也是支持的力量。也许,你会收获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
夜晚的时候,眼皮马上要粘上了,可是手机还捏在手头。
“叮咚”,一声信息惊醒了已有点儿迷糊睡意的你。
看了一下信息,原来是有亲戚明天要过来。一时说不清的情绪,不知是要推诿还是欢迎,因为你也有着自己的生活计划,而且最关键的事,这些天,你感觉自己真的有点儿疲惫。
但还是不忍心让对方失望,而你从来就是一个不懂拒绝的人,所以你应允了下来。
第二天的早晨,你果然还是没能用一夜的休息赶走疲惫,所以当收到约定出行的时间时,你的心里是抵触甚至带着不该有的小小的愤怒。但你知道,这愤怒,更多地是对自己的无能,以及曾经的任性导致的不太如意的现状。
理智还是能控制着你,把握着自己的情绪,尽可能地不让对方被你的负面情绪影响。
你安排了时间,然后想先趁着空闲的个人时间,把原本的一些计划尽快地先完成。然而,只一会,他们便来了,你有点儿无奈,但是看到大太阳的天气中,他们被晒红的脸,你的无奈变成了心疼与自责。
尽可能地让与自己相处的人感到舒适,这是你与喜欢的钟哥一样的价值观。
尽管很累,但你力所能及地做着应该做的事。其实更多只是一种陪伴给他们心安,你明白自己做的并不多。可是当你有点内疚地给予点小补偿时,你没想到自己反而收到了更多。
推搡之间,你突然为自己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心态感到无地自容。
以诚相待,你能从中感受到幸福。
这两天,天气有些阴沉,是不时是乌云密布,有时是狂风再撒点雨滴。
站在窗前,看着窗外的风景中,那被大风所不停摆动的树枝,以及耳旁那呼呼声。我就不自觉地取消了去锻炼的计划。
等看书有点累了,站在窗边活动筋骨的时候,我惊讶地发现,路边有好几个正在散步锻炼的身影。
其中还有一个我经常碰见的阿姨,大约五六十的年纪。想想几乎每天的早晚都能看到她一个人在那健步如飞的锻炼。
没想到,这种天气,她居然也没有放弃呀。
我的心里不由地也被激励了起来,觉得自己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就找借口,不由地很惭愧。
于是也下了决心,可以先换了鞋去锻炼看看,如果风实在大的话再做决定。
等我真正地到锻炼场地的时候,我发现其实这风是一阵阵的,而且是看某个路段,有的刚好是过道的风口,有的被建筑挡着,几乎就没什么风。所以完全可以自己选择路线。
从这件事情,我明白,凡事不要轻意地给自己放弃的借口,有时候,只不过因为站的角度不同,自己的认知还不够的问题,所以还是要多多地提升,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在学习方面。
最近因为习惯了周边人的呵护与忍让,竟是变得有些矫情起来。
其实人就是这样的,一旦习惯了舒适区,就会不知不觉地娇气起来,即使自己内心也很明朗怎么做才是最正确的,但不得不否认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可是我们都明白,没有人能够一直不求回报忍气吞声地付出,总还是会有情绪的时刻。于是在你又开始发表一番伤春悲秋的言论时,还是激怒了身旁的人。
一番教导喷薄而出,原以为只是数句就并不多会收口了,没成想是一字字一句句,一发不可收拾说了好几分钟。那种感觉受教者是特别地难受的。好几次想出口反驳,但还是隐忍住了。毕竟谁心里都是跟明镜似是,若不是长久的委屈怎会一下说起这样多的大道理,不过也是找了个出口发泄一下而已。同时那些道理都是相通的,都是懂得的,只不过平时互相不捅破那层窗户纸而已,而如此这般地讲出来说开了,也是很好的一个契机。沉默、自省、无奈与委屈。最后对方说累了,彼此无话,却是突然来了一句道歉,说忽觉自个说重了。
这也是成年人发泄情绪和自省的一个方式吧。
有时候,真的会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会很不自信,对于一件事情的处理会变得有些唯唯诺诺,生怕自己做不好,又要引起非议。
可是经验就是在经历中慢慢地积累的,如果一直不敢去尝试、去行动,那只能是原地踏步,越来越胆小,是一个恶性循环。
就像第一次去兼职打工,因为是新手,所以有的事情处理的不是很好,然后就会被说教。
其实就是自己的内心想法转变的问题,如果觉得人家是针对你,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被说两下就委屈不敢也不愿再去学的话,那吃亏的只是自己。
相反,如果换个角度想,人家说的没错,自己是做的不够好,但没事,自己正处于学习阶段,没有人天生就什么都会做,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说教你的人,曾经也是这样过来的,只不过有的人会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有的人则不善于总结,只觉得当初别人也是这样说他的,那他自己同样的这样教,没什么不妥。要是玻璃心,那也只是个人的事情。
所以,当我们正确地看待一件事情的时候,得到的内心的反馈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可能都不在意他人的话语,但要懂得从中提炼出对自己好的一部分,至于其它,就努力地把它们当成耳旁边风。
这是需要练习的,但也是很值得的一个方法。
昨天晚上,舍友告诉我,他帮朋友介绍了一份工作。
听了那职业和待遇,很是喜欢,只不过目前还不是很适合。
即使是了解了这个情况,心里还是莫名地有些不舒服,夹杂着羡慕或者说有那么一丁点没有必要的嫉妒。
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因由,选择着不同的生活,不同的工作。
其实当真是没有必要去羡慕任何人的。
刚好昨天看到一张图,很是扎心,因为很真实。
那是一张冰山样式的图,浮出水面上的冰山是我们看到的他人的风光无两,有钱有权有闲有颜;冰山下的是我们没有看到的大量的自律、煎熬、锻炼、学习,以及各种压力等等。
我们大多数时候并不一定不知道别人背后的努力,只是人性使然,总是倾向于去看别人的“轻而易举”,却不细思他人的不容易。
如果一直是这样的心态去揣测与看待世界与他人,那懊恼的还是自个而已。
这也是我们必须要自我改变思维,懂得从不同的层次维度去看问题。就像舍友帮他人介绍的新的工作,我们只看到了表面的风光,但也要想到具体哪一个人去做,他们的具体要求,路程情况,工作时长,以及工作量的简繁程度。
不要太过于盲目地对一件事下定论,学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