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都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我的家在农村,这可是一块风水宝地,盛产各种瓜果蔬菜,尤其是茶叶,一到茶叶的采摘期,街上就人山人海了。我们家自然也不能落后,匆匆收拾东西,赶忙上山了。
一到茶园,妈妈便迅速地系上小篮子,可我呢,慢吞吞的,恐怕是比蜗牛还慢了吧。“快点!”妈妈一声令下,吓得我差点连魂也没了。
采了第一朵茶叶,捏在手里,清新的绿色萦绕在指尖,鼻子悄悄的靠近,一阵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久久难以忘怀,那是茶叶的味道,也是大自然的味道。这股味道环绕着我,与此同时,也轻叩开我心中的记忆大门。那是小时候,也是一个采茶旺季,我跟随着妈妈一起上山。年幼的我一边采一边稚气的.数道:“一、二、三、四、五…九、十。妈妈,我应该有一斤了吧?”妈妈哈哈大笑:“要是这样,我们不早就发财了!”现在想起来,可真是可笑。
我开始慢慢地摘起来。没过一会儿,就听见妈妈在和别人聊天的声音了,可一看,四周都是参差不齐的茶树,哪里有人哪?我想他们应该是用声音来辨别是谁的吧,因为采茶叶的时候总会这样。听着大人们一句又一句的对话,他们似乎就在面对面的交流,可你到最后会发现,实际并不是这样。
我发现了一株又大又肥茶叶的茶树,我自然不会放过“盘中餐”,弯下腰,埋头苦干。正当我采得正欢时,一条肥肥胖胖的小青虫在两片叶子现身了。当我看见它时,就像老鼠看见猫似的,只不过我没逃,但我尖叫了:“虫子!”那虫子应声而落,而妈妈则一副见怪不怪的样子:“虫子嘛!真是大惊小怪!”
正午了,我篮子里的茶叶也大概有一斤了。头顶的太阳“太给脸”了,晒得我快变成干了。风悄悄地来了,微微吹动着路边无名的小草,但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并不大,头上的汗珠依然大颗大颗往下掉。
这还真是块风水宝地,对面那座山的情况看得一清二楚。树在风的伴奏下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杜鹃花则把树映衬得更加美丽。太阳伸了个懒腰,正慢吞吞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叫着回家,可妈妈说:“还早,再采一下。”等妈妈喊我回家时,西边的云已染成了橙色,像一大块彩布挂在天上。
晚上,我做了一个甜甜的梦。乐在茶中。
我们总是过于匆忙,以至于连喝茶的时间都没有了。其实,喝茶是一种仪式。茶在岁月之中,人在草木之间,期待着那一种相遇和苏醒。我们生活的时代,都是钢筋水泥,缺少草木之气。
人生是一锅沸水,要看你拿什么放进去。一种是生鸡蛋,时间久了,就变硬了,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的心肠是变硬了,总是在感叹人心不古,世道黑暗。一种是胡萝卜,从开始的鲜亮色泽,变成了最后的.稀泥,这就是被生活“煮”软了。变软的人比变硬的人还要多,这就是无处不在的老好人。还有一种选择,就是干茶叶,茶叶吸收了水分,变得丰润而自信,并且把无色无味的水变成了一锅香茶,这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儒道释在人生境界上是一致的。
中国有三种思想:儒、道、释。在人生的终极境界上,那是达到一致的。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到了七十就达到了内外合一,社会与人的内心达到了一致,就如同茶叶一样。
儒家用了“从心所欲、不逾矩”七个字,道家只用了五个字:“外化内不化”,这是庄子所说的。外化,就是不要横眉冷目,在社会上要融合他人,“化”入社会。而“内不化”,则是内心不妥协,不会找不着自己。
佛家就更为简单,就是两个字:“觉悟”。这不是外在的标准,其实就是“见我心”,我们看到别人,却看不到自己的心。
我们需要把心找回来,心并不遥远,就在明月之上,烟花之中,三月的微笑瞬间,心永远都在那里,等着你的唤醒。
儒家教会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样才能安身立命;道家教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样才能滋养身心;佛家教会人与自我的关系,这样才能沟通心灵。文化从来就不是艰涩难懂的古文,而是一阵风,一轮月,一场微笑。
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窗前,细细地品茶,入口有种淡淡的苦涩,慢慢地就有一丝丝馨香蔓延在口中,在舌尖。我喜欢看茶叶在杯中浮浮沉沉,看袅袅白烟翻腾而起,闻幽幽茶香萦绕鼻尖,挥散不去的不仅是手中的温热,还有记忆深处那久久不曾散开的茶香……
“外婆,其他地方都有茶卖,您为什么不直接去买罐回来呢?”清晨的阳光暖融融的,透过绿叶照射在槐树干上,光影斑驳,绿意渐浓。树下是外婆卸下的箩筐,以及盛满了两箩筐的茶叶,茶叶上的露水在阳光下莹莹生辉。我百无聊赖地趴在槐树之上,风渐起,伴随着的是我的阵阵哈欠声。外婆不知何时起已在满园春意中,摆张木桌,放块木板,挽起袖子,揉搓、按压,鲜绿的'汁液便溢满了手指缝,一丝丝若有若无的清香飘散在空气中,与春风泥土分不真切。"为什么要去买呢?自己做不是更好吗?丫头啊,外婆想亲手做给你喝……”外婆轻吁一口气,又时不时望着我,眉目慈祥,黑亮的面颊漾起笑意,我轻应一声,终是在外婆动作微定时,慵懒的`眼睛里泛出笑意,轻呼一声:“炒茶去咯!”
小学放学回家,刚下完一场小雨,大门微敞着,透过围栏杆的缝隙,依稀可见屋檐下,青草边,老人身下摇椅在微微摆动,伴随着屋檐雨水有节奏的滑落,还有那一地的落叶芬芳。我轻推门,小脚步,依然在小石混着水泥的路上,留下一个个泥脚印。不想打搅摇椅上外婆的浅眠,却是端起微凉的茶杯轻抿一口,茶香四溢。“又在偷喝呀?”熟悉的声音响起,我心中一凛,对上一双充满笑意的眼眸。“哪有……”搬张板凳坐下时,却见一杯新茶递来,“茶呢,要喝热的,家中的茶啊是最暖的……”在外婆的喃语中,我久握茶杯,默看院内菊花频频点地……
台灯亮着,心中有些许烦躁,今夜的知了似乎格外恼人,作业上的字看不真切、昏沉、迷茫。思索着该做些什么,却忽然瞧见桌上的那袋茶叶,烧水,洗杯,看茶叶在水中翻滚,晕开,“家家没有一样的茶,这包是给你的,自家的茶叶是最香的……”抿着茶,耳畔响起外婆的呢喃,脑海里又浮现出外婆慈祥的面容,只觉无限温馨,心仿佛沉静了许多,坚定了许多。
人啊,要念旧,要爱家!在世上,只有家才是最温暖的,最能慰籍人心的。常忆起那褪色窗花快要脱落,忆起那雕花的门窗框架不再鲜亮,忆起那不曾打扫的檐角爬上了蜘蛛网,还有那记忆最深处的一抹恒久不变的茶香……
人是漂泊的船,家是温暖的岸,这氤氲茶香,将伴我一路前行!
漫漫的长夜,但陪伴我的只有寒冷和孤独。月亮冷得躲在了云层里,星星累得眼睛不眨了,连平日里晚睡的寒风也睡了,世界安静了,唯我依旧挑灯夜战为人生中第一次的古诗文竞赛做准备。
古诗的世界,何其的浩瀚?我读着朗朗上口的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味。可是,古诗的世界再美好,终究掩盖不了我寒夜一人的孤独感。一阵寒风吹过,我打了一个寒噤。
不久,一阵沉重的呼吸声进入我的耳畔。随即,一阵气息温暖了我暴露于空气的颈脖上,暖暖的,很舒服。
“女儿,学习了那么久,是不是累了?”母亲略带疲惫的声音响起,“来,喝杯茶,提起精神!”母亲把手上端着的.热茶,轻轻的放在了桌上,似乎怕打扰我学习。一会儿,房间里就弥漫着阵阵茶香,我重返现实世界,看见桌子上的茶,转过头,只剩母亲的背影和关门声。
淡淡的喝了一口,又投入到学习中去。随着夜渐渐的深了,茶凉了,我的复习也结束了。我睡觉了,茶仍在桌子上……
这件事,就像燕子掠过水面一般,带给我的不过是几丝波纹。“唉!妈,好累啊,今天体育考试,累死了!我先回房休息!”一天的下午,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躺在柔软的床上,不久,母亲进来了,依旧端着一杯热茶,放在桌子上,轻轻地说:“你很累了吧?喝杯茶,提起精神!”迷糊地睁开眼,桌上的茶,冒着腾腾的热气,茶香弥漫房间……
现在越长越大了,母亲的那杯茶依旧,而我也依旧没能喝完。不管我是学习累了,还是面对困难气馁了,母亲仍会为我沏上一杯热腾腾的茶,总会不厌其烦地对我说:“喝杯茶!提起精神!”而有时候,任性的我总是不能理解母亲。但也渐渐的明白了,母亲的爱,很独特;母亲的爱,很温暖;母亲的爱,无时无刻都在。母亲沏的每一杯茶,都是爱,可我却每一次都让它变凉,最后倒掉。我到底忽视了母亲的爱多久?转过头,母亲刚刚沏好的茶,这次,我没有让它变凉……
一杯茶,装载的不仅仅是水和茶叶,是爱!茶会凉,而爱不会!茶的香味,因为时间而逐渐变淡,直至消失。而爱,因为时间而慢慢沉淀,直到永远!而我,再也不会让那杯茶凉掉……
成长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是多么熟悉而又陌生啊,如今的我们不仅在身体上成长着,也在心理上成长着。想着我们刚步入校园时还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毛头,但如今,却各个奋战在题海中,埋头苦学,看着现今的我们和当初的自己,倒真想发出一声“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感叹!
小时候,看着爷爷天天抱着一个青花瓷茶杯,里面泡上一把青绿的茶叶,冲上一壶热水,看着升起袅袅热气的茶杯,不知名的香味钻入我的鼻子,挑逗着我每一丝好奇的神经,我想着这散发香气的东西定是极好的,趁着爷爷不注意,急忙偷喝了一大口,本想着这东西尝起来定似琼浆玉露,不想苦涩异常,只好急忙把水吐了出来,怏怏地跑到一边玩泥巴了。
过了几年,当我长高了不少,再次和爷爷坐到阳台上,爷爷品着茶,我在一旁画我的小人图,这时爷爷发了话:“丫头,你可还记得的这茶的滋味儿不?”我抬起头,看着爷爷冒着热气的茶杯,好像那天水里的苦味又回到了我的嘴里,爷爷又笑道:“你可想再尝尝,这时的味道肯定比当时好了不少啊!”我将信将疑地捧过茶杯,小心地喝了口,嘴里还是当初的苦味,但细细品着,倒是品出了一丝香味,但只是在舌尖停留一会,剩下的便又是苦了。我迷惑地看向爷爷,他只是向我神秘一笑,便又哼着婉转的京腔,品着他那杯让我捉摸不透的“茶”了……
不久前,我又去了爷爷家,爷爷那个青瓷花茶杯早已被父亲送给爷爷的一套茶具所代替了,当我再次和爷爷坐在阳台上,爷爷坐在蒲团上,抬起头闭着眼睛享受着窗外的阳光,我低着头奋笔疾书,爷爷突然说:“丫头,还记得那杯茶吗?还想再尝尝吗?”我抬起头,愣了愣,点点头。于是爷爷从柜子里又翻出了那个让我熟悉的大清花瓷茶杯,熟练地放一把青绿的茶叶,冲一壶热水递到我面前,我闻了闻,只觉得茶香好似更浓了,细细的品了口,茶中苦涩早已不像前两次的`那样多了,的是被我之前品出的那种香味所取代,并在口中停留的时间更久了,用一个词来概括我当时的想法:苦尽甘来。望着冒着热气的茶水,我思忱着,茶叶还是当年的品种,茶杯还是当年的茶杯,只是由于我现在的心境不同了,自然品出了不同于之前的滋味了
通过“茶”我想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总是在成长的,即使你再不想长大,但当你品着这杯“茶”时,你也就自然明白了何谓成长的味道……
你喜欢茶,尤爱清茶。
你说,茉莉花茶太过平淡,铁观音过于浓烈,唯独青茶,不轻不重,苦中带着点幽香。没有茉莉那么花哨,没有观音那么沉重,纯正的绿色带着纯正的苦味,刚刚好。
起初,我不懂你的意思,因为我不喜欢茶,因为我不想要“苦”。小时候,奶奶还住在乡下,你常带着我回去看她。因为老家是在大山里,到了集市还要走半个小时的山路。每次,我都会将前几天偷偷藏好的钱拿出来,揣在荷包里,等下了车去买甜甜的糖,路上吃。那一次,老板出远门了,商店除了棕黄色的木门就剩棕黄色的土墙,没有我要的雪白的糖。我吵着要吃糖,那是你第一次听到“农村是苦的”这几个字从我嘴里冒出。你瞪大了的两眼射出冷冷的目光。最终还是妈妈包里的糖把我的嘴给黏住。可半个小时实在太长,田埂上无处不留着我的抱怨。你为了不让奶奶听到这些话而伤心,偷偷拉我到屋后的橘子林。抬头望,被夕阳染红了的天空已成了深绿色。周围挤满了铺满灰尘的绿叶,就像裹着一层厚厚的被子,压得人喘不过气儿。稍不注意,就会与叶子亲密接触,白嫩的肌肤立刻出现了几条深绿色的划痕。“呀,好脏!我要回去洗脸。”你让我别说话,仔细看。只见你轻轻地将那团深绿分散开来,一个个橘黄色的挺着大肚子的.橙子就露出它们的脸蛋。我兴奋地乱窜,早已将干净抛到九霄云外。你摘下一个,利索地将它剥开,把多汁儿的果肉放进我嘴里,一股酸甜在我口腔里涌动。“好甜”你看着我,淡淡一笑:“不要怕吃苦,其实哭就是甜。只要稍稍将苦剥开,甜就在里面。”我似懂非懂,捡起地上的橘子,奔向屋里,“奶奶,橘子好甜。”
后来,你开始让我接触清茶。你说“只需将茶叶放些进去,冲上开水,盖上瓶盖泡一会儿就可以喝了。”于是,我开始每天都泡清茶。有时,我和你一起看电视,当你拿起茶杯时,总会顺带说:“喝口茶吧。”我笑着接过。到了学校,我早已习惯了每天泡茶。于是我也开始每天都手握一茶杯,于是我开始每天都品清茶,于是我渐渐与清茶融合。
我开始领略那句话:做人也要像清茶那样,简单朴素,带有苦味。生活也要像清茶那样,苦中有甜,纯朴自然。我知道,你就是清茶,你也正在培养下一位清茶。
谢谢你,我的清茶。
看到一家茶企微博上关于父亲节的征文,突然之间,就想起年少时光,对比现在对茶、对生活的感悟,生出一些感慨。我想,大概很少有人能够清楚地记得初次喝茶的感受吧?假如仔细想来,恐怕除了“苦”,不会有其他更为深刻的回忆了。或许,大多数人的初次喝茶是像我一样,在懵懵懂懂之中完成的——忘记是好奇,还是无意,抑或是在外面和小伙伴们疯玩一天嗓子冒烟之时,回到家不得已动用了父亲的茶杯。
但是——是的,在这里转折了,或者就是由此,我的人生开始多了一味良药。茶,一旦进入了我的世界,渐渐随着岁月增长,就越来越发掘父亲话里的含义:甘蔗、蜜糖原来只是生活中的插曲和点缀,而苦,才是生活的本真。
对于任何人来说,初次喝茶都应该被看作生活中某种转变的特殊标识:少年向成年的转变,单纯向成熟的转变,无忧向多虑的转变,无所需想有所求的转变。现在每每想起父亲喝茶时,常常由于思虑而紧锁的眉头,宁愿这种转变还是来得晚一些好。
这种转变是具有象征意义的。很多时候,喝茶已经不同于单纯的解渴,就像孩童时曾在某个特别的场所或特别的时间央求父亲准许把融入糖或蜜的水、或者干脆就是所谓饮料拿来品尝,更像是一种精神层面的`需要。由甜到苦,意味着一个人对口味、人生以及社会有了新的理解,能适应于“苦”和习惯于“苦”,也许就说明你已有资格、有理由、有条件接受真正意义的生活。
到今天,我最感谢的还是我的父亲,是他教会了我,人,生来就要培养出吃苦的本质,而生活之苦对人而言不一定是坏事。奋斗之乐,其乐无穷,完全源于“苦”的客观前提。一穷二白是家财万贯的起点,无名小卒是成名成家的前奏,羸弱多病是强身健体的理由,年谷不登是神往丰收的诱因,而苦雨凄风则是奋斗搏击的动力。
依旧是那个熟悉的大瓷杯,依旧是淡青色的茶水;一切如旧,人却不在。
——题记
爷爷专门用一个杯子。说是茶杯,其实是一个白色的大瓷杯,有七八十年代的味道。一年四季,都见爷爷拿在手中,时不时喝上几口。
奶奶会泡茶,每次都帮爷爷泡好。枯绿的茶叶投到热水中,瞬间就有了生机,尽情舒展着自己的身躯。茶叶在水里打转,散发出清香。热气升腾,茶杯上空一片迷蒙。爷爷接过茶,在椅子上闭眼小憩。奶奶便拿起今天的报纸,一字一句慢慢读着……阳光洒在他们脸上,多么温馨呀!
可是自从爷爷去世以后,一切都不一样了。
那只大瓷杯,被奶奶放到了柜子中,任它落满了灰尘。家里人闭口不谈爷爷的`事。我曾经打开过柜子,灰尘扑面而来。奶奶是真的放下了吧,我想。
清晨怎么也睡不着,我起来准备写点作业。可走进奶奶的卧室,我却闻到了淡淡的清香。那香味让我一震,唤起了我心底的回忆。似乎,是遥远的过去……
拉开一条门缝,果然,奶奶已把那个大瓷杯洗得干干净净,拿在手中。屋内雾气一片升腾。奶奶是背对着我的,我没能看清她的表情,却能听到她的喃喃自语:“老头子,你喜欢喝茶,我给你拿来了。家里人都很好,很孝顺呢……”奶奶轻言细语,将家里的大事小事一一道来,自然也提到了我。阳光如往常一般,洒在地上是梦幻的颜色,似乎一切都未变。
轻轻掩上门,这份独属于奶奶的静谧,我不该去打扰。真的,再次闻到这茶香,我恍若隔世。脑海中又浮现出爷爷的音容笑貌,那是藏在心底的回忆。
我想,对于这件事,我一生都无法释然。但至少,这是我对爷爷的爱。爷爷也爱我呀,不然,为何我总是闻到,一缕淡淡的茶香呢?
中国人喜品茶,我也喜欢饮茶。
一杯绿茶,若颜色深绿,闻之留有清香,品之尝有幽香,味回荡在口中,则为上品。而红茶则略显不同,若色呈暗橘,浓郁留口,也为上品。一杯好茶,需多种环境,才可能早就。
武夷山脉,地处东南,空气湿润,阳光充足,适宜茶叶生长。好茶,首先从茶叶开始。好茶叶,需天时、地利、人和,而武夷山脉,恰恰满足。即便如此,种好的茶树,要采摘完整的叶片,在尚还新鲜之时,用中火慢慢炒制。非有经验之人,绝不可能把控好炒茶叶的方法。炒制好的茶叶,也必需迅速处理。有以上几点要素,才可能有上等茶叶。
要造就好茶,还需一位泡茶的好手和中国人特有的精神——静,若心神不宁,上好的茶叶,也会一塌糊涂。
我也曾尝试泡茶。泡茶时,先将一切琐事抛于脑后,使人心神安宁,再开始泡茶。将杯碗洗净,茶叶过水,洗去染尘。再将茶叶“请君入瓮”,装于器中。将热水倒入,慢慢使茶之芳香融于水中,让茶叶“感化”那沸腾之水。待茶之芳香四溢之时,装入杯中,慢慢品味。掀开碗盖,闻着茶香,看着茶色,品茶之美,无与伦比,令人将一切烦恼一一化解,抛于脑后。
品茶之时,切勿过急,需小口小口的饮,才能得其三味,操之过急,乃饮茶大忌。先闻茶之味,其能将芳香直入心沁。次再饮之,品尝之时,一点点微抿,则能品之精华。其味,初品似无,细品味芳。其能使人神清气爽,令人愉悦,让人感到轻如飞燕。饮一次,终生难忘,将成一人之爱好。
茶蕴含之茶文化,传承千年,无人能比。唐代伊始,茶即闻名于天下。白居易曰:“无由持一皿,寄于爱茶人”,可见其知名度。唐中期,茶愈加出名,先后传于高丽、日本、印度、波斯,这些国度无一不对茶产生敬佩之情,融入他们的文化。宋代,茶文化到了鼎盛时期,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处处修建茶馆、茶栈、茶肆,像茶碗、瓷杯更是在景德镇铸造辉煌,创造了伟大的瓷器时代,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笔传奇的文化宝藏……,到了明代,茶叶跟随瓷器、丝绸开创了陆地、海上丝绸之路,使华夏文化闻名世界……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是中国的神来一笔!
茶,赋予我们神奇的神话。我们饮茶、品茶之时,更需要让茶文化源远流长。
“银针静悬水中央,青丝碧落壶底藏,心思嫩芽两叶静静舒长……”指间是茶杯的温暖,轻抿一口温润的茶水,耳边的《茶女》拉着我的思绪慢慢飘远……
犹记得年幼时第一次喝茶时的情形:滚烫的水冲进茶壶发出悦耳的轻喃,倒进茶杯那淡淡的绿色中有几缕鱼一般轻灵的深绿,空气中飞舞着的茶香让人心旷神怡。迫不及待地捧起杯子的我,被滚烫的茶杯刺得差点摔破这个罪魁祸首。待到茶水温度稍稍下降些许,我喝了一大口进去,那苦涩的味道让我把它又吐了出来,在暗暗发誓再也不喝茶的`同时把口腔中缭绕着的清香抛在了脑后。
时光飞逝,现今的我想起那时的情形只余一抹轻笑。品茶,就如同在细细地品味人生,先苦后甜。沏上一壶茶,捧起一本书悠悠一抹斜阳,在这忙碌的下午,偷得一丝清闲。时间缓缓地在身旁滑过,好像整个世界都为我放慢了脚步,茶香在身旁、在齿间嬉戏,这是何等的惬意!
中国人的生活可以说与茶息息相关。客人来访要以茶相迎、新媳妇进门的第二天一早须给公婆敬茶、文人墨客们吟诗作对时时不时会以茶对饮……而自唐朝陆羽编写了一本写茶的书之后,茶文化达到一次发展的高峰,甚至远传海外。宋太祖赵匡胤是一位嗜茶之士,在宫廷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民间斗茶风也随之兴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变化。而明清时期出现了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而泡茶技艺也随之有别,茶具的样式也多种多样。张大复说:“世人品茶而不味其性,爱山水而不会其情,读书而不得其意,学佛而不破其宗。”讲出了茶之道。
“饮一杯就忘了春夏,再一杯就激起了牵挂,下一杯就潇潇暮雨空山和泪下。那异乡不眠的人啊,他遥望着远方,心若飘倦了,魂牵梦萦是茶乡。”中国人以茶养生、以茶代酒、以茶为礼、以茶益思、以茶为友,受益无穷。茶,是中国人骨子里的味道。有这样一句俗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的重要性。在异乡飘荡的中国人,闻到那一股茶香时,都会有一种想回归祖国的冲动,那是中国人的根,也是“茶乡”的依靠。一壶茶在手,中国人便可以走遍天下。
空气中,茶香缭绕……
我爱喝茶。不仅是爱它的香浓、它的苦涩、它的甘甜。还是因为每一种茶,就像人生中的每一个场面……
铁观音——苦尽甘来
快要考试了,一篇篇的课文,一本本的要点,都要我记住。十一点了,夜早已深透了。平时的我早已睡熟了。但此时此刻的我,还在紧张的复习中……
第二天考试时,我总感觉没信心。发成绩单时,一个大大的99分映入我的眼时,我流下了激动的眼泪……这真是苦尽甘来啊!
花茶——忘记烦恼
每一次心情不好时,郁闷的我总会来到一片常年开满鲜花草地上,坐在那里静静的思考,让花香包围着我。花香渐渐沁入我的心扉。通常这时,我会喝一杯香气扑鼻的花茶,让全身心立刻放松下来,所有的烦恼便一去不再返。
苦丁茶——苦却能解渴
每一张成绩单上的分数映入眼前时,如果是高分,还没有什么体会。但若是低分,心中比灌了许多苦丁茶还要痛苦。可每一次痛苦过后,迎接我的并不是失落,而是加倍的信心。从错误中寻找原因,下次做类似的事时,小心曾犯过错误的地方。先苦丁茶一样,虽然付出的代价是苦,但让自己不再干渴。
普洱——暖心
当你陷入困境时,当你在麻烦时,当你在烦恼时,没有什么比一句鼓励人心的话语更令人暖心了。正如我们在烦恼中,喝了一杯让人暖心的普洱,一杯让人充满动力的普洱!
红茶——甜滋滋
每一次被表扬时,妈妈都会奖励我一小包我最爱吃的糖果。吃的时候,不仅嘴里甜滋滋的`,我的心也是十分的甜滋滋。
人生就像各种茶,有甜蜜,也有痛苦。苦尽甘来是人生中遇到次数最多的。在苦中,不要总记着烦恼,要学会忘记烦恼,从而迎接新一波的挑战!
茶就像我们的人生。在他们包装前,还要经历火烧、锤压等的磨练。人生也是要经过层层磨练,方才成功!
茶,我一生、一辈子的好友!
品茶,在许多人看来是一件很高雅的事情,不同阶层的人对此都怀着不一样的态度,或羡慕、或鄙夷……但事实上,生活就像是一杯茶,温热或香或苦,都需要自己去品味,慢慢变浓,变香,变得越来越有味道。
几个月前,舅舅从宜昌寄了一包当地现摘的茶叶给父亲,父亲接到后直夸好茶,而我却觉得这种茶极苦。看着父亲有滋有味的品着茶,甚至将大伯父家一套专业泡茶工具都搬回家里,我实在是既无奈,又无法理解。
大伯父有个茶友,喜欢收集不同种类、不同味道的茶,喜欢将那些茶逐一品尝,当他听大伯父说起我家这一包茶时,嚷着要来尝。
父亲将茶滤了很多次才给他品,他眯着眼睛,小心的端起瓷杯,用茶盖在茶水上轻刮几下,又送到鼻下用力嗅了嗅,最后很轻很轻的啜上一口,那表情像是在享受人间美味,小小一盏茶,他足足喝了十几分钟。
我坐在一旁,被热腾腾的茶味熏得头晕脑胀,随口嘟囔了一句,这么苦的茶怎么喝得下去!
那人看了看我,微微笑了一下,有些局促而后就又自然了,他端起茶杯说:“丫头还小,这茶啊!品的时候要用心而不是味蕾,一口茶的味道就像走过的大半辈子的'味道,浓、香、醇,有味。有时甚至有些百感交集啊!”
他是个成功人士,但从他脸上的皱纹来看,他也是个吃过不少苦的人。在缭绕的`香雾中,他脸上的沟壑仿佛是被岁月一刀一刀刻上去的,有一刻我为自己刚才说的话而羞愧不已。
临走时,他送给我一盒茶,故作神秘地说很适合我。那茶有些甜有些凉,的确很适合我,但我认为它更适合我人生中这一段酸甜有味又有些单薄微凉的青春。
品茶,品的不仅是茶,品的是那人生的经历。我仍然不喜欢父亲的茶,但我却可以理解他为何如此爱茶。在我看来,人生就像泡在水里的茶,或五味陈杂或单调乏味。当年华逝去,人生走过的路无法回头之后,不如尝试着品品茶,也许能够让一颗历经风霜的心找回一丝暖人的情意。人生愈长,回味愈浓,就愈能让人生变得有滋有味。
三口一品,一个是嘴,一个是心,一个是感觉。当三者兼备,必有一个回味悠长的茶香人生。
我的老家在婺源,那里盛产茶叶。采茶时节,到处洋溢着悠悠茶香……
——题记
我的老家是处于婺源的一个小山村,这里的茶叶闻名中外。每当我端起一杯碧绿的香茗,都会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年幼时的快乐时光和那香飘百里的悠悠茶韵。
我,一个土生土长的一个婺源孩子,从襁褓时期到孩提时代直至今日,最大的乐趣——品茶,从不改变。
孩提时期,一次偶然“误喝”了自家茶园的“半成品茶”,这一切缘于表哥的恶作剧,虽然说我当时还是个大字不识的小孩。令我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茶叶从此成了我“一日不喝,便感心头难受”的充满魔力的奇物。我从此过上了“一日不喝茶,百事尽荒芜”的生活。
上了小学,我开始帮着家里采摘茶叶。每次爸妈提出“采茶三人行”时,我都会一蹦三尺高,然后连忙提起篮子,抢在爸妈之前,跑进了茶园。我善于爬树,总是先爬上家中的那棵巨大的月桂树上极目远眺,获取了足够的情报后,再像猴子一样径直奔向茶叶长势最旺盛处。爸妈弯腰采茶,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只见爸妈的手指如蜻蜓点水一般,新鲜、嫩绿的'`茶叶便纷纷落入了篮子。可我的手太短,总是要踮起脚尖才能够到,甚至有时还得像兔子似的上蹿下跳,茶叶便自然而然地“缺胳膊少腿”,撒了一地。爸妈看着我笑了,我也跟着笑。就这样,我与茶的关系又亲近了一步。
步入了青春期后,我最享受的事就是泡一杯清香四溢的绿茶细细品味,使自己沉浸于那种沁人心脾的芬芳之中。我喜欢端坐着欣赏碧绿色的精灵在杯中如狂舞般翻腾,然后渐渐趋于淡定。我凝视它们在杯中徐徐舒展开来,亦如花一般绽放,慢慢地只见杯中绿了起来,幽幽的清香也蔓延开来。轻轻地喝一口茶水,这一刻我若有所悟,精神也为之一振,好似受了教益与鼓舞。怪不得爷爷常说,喝咱们家乡的茶,不仅可以延年益寿,而且能启迪人生,因为“人生如茶”。
现在,我已离开了家乡。可每当我品味着一杯香茗,都会想起那个盛产茶叶的小山村,还有那香飘百里的悠悠茶韵……
手中瓷壶慢倾,充满质感的绿缓缓流下。虽慢,却没有一点粘滞的感觉。倒在瓷碟里没有半分溅出,像一小滩融化的翡翠。
——题记
黄帝出游,于后晌歇一村中。命仆人烧水以饮,有叶落于壶中,至沸。壶中水皆褐,闻有异香,黄帝饮之,心泰神宁。仓颉连夜造字曰:茶。
五千年前的茶,朴素而简单。上至帝皇,下至平民,皆可饮之。神州大地一片茶香,这是茶文化的开始,像一簇刚刚点燃的火苗一般,有力的升腾着。
一淡妆女子,慢慢的将茶粉倒入茶壶,注水,轻摇片刻,手中瓷壶慢倾,充满质感的绿缓缓流下。虽慢,却没有一点粘滞的感觉。倒在瓷碟里没有半分溅出,像一小滩融化的翡翠。手中木刷在瓷碟里慢晃,发出惬意的沙沙声,然后双手捧着瓷碟两边,缓缓递上。不消品,只看就已经让人沉溺在这茶道之中。空气仿佛也被茶香感染了,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香。天地间舍茶之外,已别无他物。这已然是宋朝了。这是的茶早已不再是解渴的饮品,而是一种道,茶道。何为道?《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一种思想。茶道便是从茶中悟出的思想。这时的中国,虽不是茶香处处,但有茶香的地方无不是馥郁无比,香气四溢。
历史这辆车的驾驶员品行十分恶劣,行驶时总是把一样样东西抛出车窗,看着它们渐渐远去。茶就是这不幸的东西之一。
现在的人们大多都手持各式各样的'瓶装或罐装饮料,茶就像一本被扔在床底下的书一般无人问津。深邃内敛的茶道经常得到五个字“没那闲工夫”。人们喝着激爽的碳酸饮料,体验着汗湿的身体像被一桶冰水当头浇下的畅快淋漓,不由的惊呼:“爽”。那表情仿佛瓶子里装的是毒药也值得。时间久了,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再喝时腹部的灼烧取代了原先的爽快。于是为为以前丢了那本书而懊悔不已。
现在,神州大地上的茶香就像荒漠里的炊烟一般,寥寥几缕,若隐若现。
望历史这辆车的驾驶员能想起茶的可贵,掉头将它捧回车上吧。
窗外的雨还是那么大,打在玻璃窗上发出清脆的响声,我闲来无事,便擅自动用了父亲的茶具,泡了一杯芳香四溢的西湖龙井。才小小地品了一口,那熟悉的味道便将我的记忆唤醒,四面八方地朝我涌来。
那也是一个雨天,出门忘带伞的我只能在大街上奔跑着回家,雨淋湿了我的衣裳,刺骨的寒意让我不禁阵阵打着哆嗦。忽然,我看见了一家店铺,想都没想,就冲了进去。“进来躲雨啊?”一个柔和的.声音传来。我抬头,一个约摸三十岁的妇人正微笑着看着我。“嗯。”我淡淡地回了一声,她倒也没在意,脸上还是一派温柔,可我总觉得气氛好像有些尴尬。
“对了。”她像是想起了些什么,赶忙站了起来,从货架上拿了一瓶矿泉水,放进身旁的热水器里加热。水很快就热好了,然后她拿出两个小玻璃杯,利索地放了几片茶叶进去,最后倒上了热水。她把杯子递给我:“刚刚你在外面淋了雨又吹了风,喝点热水暖暖身子,等雨停了再走吧。”我缓缓地接过杯子,热水正冒着白气,几片茶叶回旋在杯子里,时上时下,很是漂亮。“这是什么茶啊?”我下意识地问。“西湖龙井,你尝尝。”她又轻声笑了笑,打了个手势示意我喝一口。我把杯子凑到唇边小小地喝了一口,水是热的,温度从口中传入,顺着血液直至心脏,我整个人都被温暖了。
她盈盈一笑,唇角上扬,眉眼上扬,整张脸仿佛是一朵绽放的桃花,朴素而美丽。“我的家就在西湖湖畔,茶叶是自家种的,价格不比外面,味道却一定好上很多!”我点点头:“是很好喝啊。”她笑得越发开心了,不知不觉间,气氛变得如此融洽。
外面的雨也不知什么时候停了,天空一碧如洗,美得令人心神恍惚。“我该回家了。”“是呀,这雨来得快,去得也真是快。”“再见。”我转身欲走。“下次别忘了再到我这来坐坐。”她热情地向我挥了挥手。“嗯。”我答应了她,回头向她挥手的一霎那,我又看到了她如花的笑靥。
喝着手中的龙井,我不由地想:其实一颗心与另一颗心的距离并非那么遥远,只需一杯淡淡的茶,一抹浅浅的笑,一句甜甜的话,便可以依偎在一起。
“清明月假回家吗?”妈妈不经意一问。说者无心,听者有心。我想了许久,终于说出了“回去”二字。
自从我家去年在长沙买了房子后,本来每次月假都回衡阳老家的我渐渐少了回去的机会。衡阳那间屋子就只剩下了哥哥和爷爷奶奶。然而最近哥哥去了技术学校,一间近400平的房子只剩下两位老人居住,便倍感空旷,但我想更多的是两位老人的孤单。
上次回家,是两个月前了。鼻前茶香似乎还在萦绕。
那次我们回家没有通知二老。开门时爷爷脸上洋溢着掩盖不住的惊喜与快乐,那时我未见爷爷已半载有余了,渐渐模糊的画面在一开门的一瞬间又清晰起来——黝黑的方脸,浑浊的双眼,还有笑容掩盖不了的满脸皱纹——一切都和记忆中相差无二。
进门后,爷爷兴奋地忙着跑去告诉奶奶我们回家的消息,电视还放映着天气预报,而不是他的`最爱CCTV-11。
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刚回家就感到口渴,顺手就拿起桌子上的一个杯子,便喝了一口,冲下肚的是苦味,是浓茶水特有的`苦味。
这茶杯的年龄差不多和我的年纪一样了吧!我端详着这个杯子,不太保温也不太好用,上面的漆早就被爷爷粗糙的手磨得面目全非了。
打小我就知道,爷爷有三个嗜好:听京剧、练书法和品茶。爷爷对于茶是深爱的,宁可食无米饭,不可喝水无茶。小时候我不爱喝茶,受不了茶水的苦味,总是品不出爷爷口中的茶香,每当我喝下茶水做出难受的的表情时,爷爷只是笑笑。
一次生病了,吃药时我刚喝下水就喷了出来,弄得满地都是,原来爷爷不小心把白开水和茶水混淆了。由于当时又病又气,立刻发作起来:“你这是干什么,不知道我不讨厌和茶叶水啊?”爷爷低着头不说话,只在一旁清理着地板,脸上不知是自责还是伤心。
每每回想起这件事情,我心中便充满的内疚,直到现在。
看着眼前被我一口饮尽的茶杯,仿佛闻到了里面十几年积韵下来的沉香,这也许十几年爷爷也不肯换茶杯的原因吧!
一缕茶香仿佛从记忆深处飘了数来,我豁然开朗。
我又一次坚定地答下:“回去!”
“嗒嗒,嗒嗒,嗒嗒,”马蹄声由远及近,马背上的铜铃清脆的撞击声回荡在高山深涧与皑皑白雪之中。
一匹又一匹的马从远方而来,在雾气中渐渐显现。马背上驮着的茶叶装载着满满的南国的故事与情调,那些来自南国的商人们,在狂风飞雪中是否一边走,一边正展开那些小城故事,思念烟雨江南?
在茶马古道上,茶成了任飞沙走石而不改其性的来自南国的玛瑙。她细腻而多情,令人想起小桥上撑着油纸伞凝望碧波的花季少女。捏起一撮茶叶放入水中,浮起的迷雾而沉静的香气缭绕在鼻间。
那些遥远的思绪,穿越了古朴的茶灶,一直,一直,飘扬到茶马古道上;纹波轻游,心中的情思立刻被搅动起来,一波一波地荡开去,直至心底——江南,故乡,小桥,少女。
渐渐地,香气开始淡去,水微凉,绽开的茶叶似一朵莲花,茶水变的如玛瑙般湿润而妥帖。澄澈而非无色,一如君子,清明而有志,他人之意旨,不可强加。
茶来自故乡,应知故乡事。应该怎样去形容这一刻的情感?想象一下,当那些身处异地的来自茶香的旅人,那些出身南方而贬鏑荒岭的文臣武将,喝到来自故乡的一杯清茶时,内心喷薄而出的,究竟是喜悦还是辛酸,是激动还是伤感?只有茶知道,游子旅人的茶是先苦后甘,还是先甘后苦;只有茶知道,文臣武将的茶,是苦一阵子,还是苦一辈子;只有茶知道,自己放弃清分细雨的柔情,放弃花园牡丹的情调,来到这片高原,是为了让马头琴的琴声流入中原,让纯白的哈达绽放江南。自己就像是民族之间的纽带,就像黄河与长江,如血流一样能让各种独特的'文化涌动起来。
然而物欲冲击的今天,纯真的茶香飘散,纯美的茶韵渐远。酒足饭饱后,只有在逃避交警的“酒驾”严查时,才会抓起茶壶猛灌,也会有人买上好的茶叶与茶具,去泡一杯以为蕴透古典文化的上好的碧螺春。然而茶,变了味;人,也只能算“附庸风雅”。
坐在办公室的人们,又怎能领会茶马古道上朝阳午雨昏雪夜风?面对唾手可得的茶叶,谁还会对它抱有敬意,欢喜地载歌载舞?云游四方之土,谁又能品味出茶来自故乡,还是地方?我们再也难找回那缺失的东西。
耳边依然回荡着那清脆的铜铃声。在茶马古道上,商人凝望茶叶的深沉,藏人接受茶叶的欢喜,而旅人喝茶时饱含的热泪,文臣武将品碧螺春时内心的激荡,如四散茶香,让人们再也抓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