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让它化凶为吉。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朝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春节就是农历新年,是华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降临,万象更新,象征着一年的开始;标志着人生的另一个起点。
春节之所以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日,是因为通过这个节日的庆祝仪式,能加强家庭联系与亲情。诸如吃团圆饭、向亲友拜年送礼等等,这些习俗都在提醒人们,家庭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世界各地凡有华人聚居的地方,无不隆重而热烈的庆祝这个节日。春节的`庆祝活动,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到农历正月十五,一连15天。
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因此历代元旦月日都不一致。汉武帝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
历代皇室庆祝“春节”的场面往往反映出那个朝代的强盛、稳定与繁荣,国家越富强,庆祝仪式就越隆重。
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家家户户都在节日前把住家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些家庭还在门上贴上春联,写上吉祥联语,祈求好运,年年丰收。
春联在我国华人社会已逐渐简化了。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人们把象征吉利的
“春”“福”等单字当作装饰品挂在门上或墙上,有者还特意把这些单字倒贴,那是因为“倒”与“到”谐音,表示“春到”、“福到”的意思。如:爆竹声声三羊开泰羊群来鞭炮阵阵万马齐喑马儿过
我的家乡在陆丰市东海县,每逢过年,我们一家人都会回老家过春节,看望爷爷奶奶,一家人团团圆圆地过春节。
岁月匆匆,春节临我们越来越近了。照家乡老规矩,快到春节之日,都得进行一次大扫除,将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整装换发”。这一天大家可忙了,有点钱人要清洗一大间屋子,富有人要清洗两三层楼,较贫困人也要清洗,虽房子较小,但那里洗一下,这里下一下,也会累得满头大汗。较大一些孩子也要帮忙提水桶,帮忙擦东西,总之一些琐碎活就让孩子干,较麻烦就由大人来干。爷爷奶奶呢,就去帮忙买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把除夕菜都预备充足
除夕真热闹。人们都一大早起来,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香味,馋得孩子垂涎欲滴,都迫不及待地想吃了。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对联。在吃年夜饭之前,我们要先把做好饭菜放到大桌子上,点上香烟,跪在地上祭拜老祖宗,保佑家人团团圆圆、身体健康、孩子学业进步!。等香烟烧完了,我们才能开始吃团圆饭,大人喝酒喝酒,小孩子玩耍玩耍,热闹极了!在外边做事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店铺多数除夕到初五关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
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三与除夕的光景截然不同:人们都睡饱了才起床,如果有人来拜年,我们才赶忙起床,接待客人。等聊完天,要走了,客人就会给孩子们包红包,祝他们学习进步。大人们带着小孩子子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老人在家中接待客人。较大一些的孩子就想留在家里,写写作业,做点事情。
多数铺户在正月初六开张,不过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唯有卖文具的店铺生意最好,伙计们都忙得团团转转,孩子们都会前赶来买文具,为开学做准备。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初四结束了。过完年,大多数人人还要去青云山定光寺拜神,祈祷。去的时候,青云山已挤满了一大群人,熙熙攘攘。
学生快要去开学了,大人们快要上班了,在外地住的人就背着包裹,拖着行李,心里带着不舍的心情回家了。
如果你问我:“你最盼望什么节?”我会回答:“春节!”你问我印象最深刻的活动活动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赏烟花!”
在正月十五之夜,皓月当空,银光洒在漆黑的大地上。我正在家里吃着元宵,看着电视。这时,门外有人急切地向楼顶跑去,还不时说道:“烟花……五分钟后……开始……”我一听,连忙关好家用电器,叫上父母急匆匆上楼看烟花了。
父母刚上楼顶,便听到人们不时传来几声欢声笑语,每个人的脸上都红光满面,共同期盼着烟花的到来。“砰砰”两声炮响响起来了!
“太好了!放烟花咯!”不知是谁说的,大家很快被那喜气洋洋的气氛感染了,不停地欢呼起来。烟花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变幻着不同的图案:一会儿是红绿相间的“蛇”;一会儿是红色的“囍;”一会儿是似瀑布一样的金黄色星星……人群兴高采烈地观赏着五光十色的.美丽烟花,人们仿佛年轻了好几十岁,笑声在夜空里传递得很远很远……
离春节已经有将近一个月远了,但那种人和人之间的气氛和快乐依然在我脑中不时浮出,久久不忘。
春节是我国最热闹、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在我国人们都把春节称为过年。据说“年”是一个猛兽,每当腊月三十,都会残害百姓,以人肉为食,后来人们知道了“年”怕红,怕光,怕响声。于是,过年就有了贴春联、贴福字、放爆竹、守岁等习俗。
贴春联是过年的重要习俗,每年的腊月三十下午,人们都会去买春联贴在家门口,以示迎春之意,每年我和爸爸都会去买春联,预示来年有个幸福生活。瞧!人们故意把“福”字倒着贴,是希望幸福快点到来吧。
放爆竹就更有过年的气氛了,给孩子们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每当小朋友放爆竹时,总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让已沉睡的人们清醒过来。也让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名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大年三十晚上,全家人一起吃年夜饭,准备丰富的'美食,共同享用,吃的当然要数饺子了!忙碌一年的家人团聚在一起,有说有笑,小朋友们迫不及待的伸手向爸爸妈妈要压岁钱。饭后大人们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等待新年的钟声,这就是人们说的守岁吧!我们是注定熬不过去的,在迷迷糊糊的睡梦中又长了一岁。
我喜欢过年,爸爸告诉我过年的习俗还有很多,让我们慢慢去发现吧!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又要来到了,想必每个小孩都很急切地盼望着过春节,都有一些让自己喜欢的事情吧!例如:收到长辈给的压岁钱,四处逛街买新衣服,去亲戚家串门拜年,去旅游等等,而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放鞭炮和烟花了。
每到过年,我都会缠着爸爸带我去放鞭炮,现在城里都不能放鞭炮了,所以爸爸只好带着我到郊外去放鞭炮。
每次我们都会买很多不同种类的鞭炮和烟花。
我们将鞭炮插在土里,用香点燃引线,我双手紧紧地捂住耳朵,躲在大人身后,探出半个脑袋,看着嗞嗞燃烧的引线,心里想:我到底是将手放开,跳到前面做出一副勇敢的'样子,还是就像现在这样害怕的样子呢?我还在犹豫中,鞭炮已经“嘭”的一声爆炸了,顿时纸屑四散,尘土飞扬,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硝烟的味道……我也高兴得大叫起来!
当然,最壮观的还是晚上放的烟花。有的烟花放上天像一朵盛开的菊花,有的烟花放上天先是一个小圆圈,接着像水波一样一圈一圈地放大,而且每一个圆圈的颜色都不一样呢!有的烟花放上天就像喷泉一样“哗”地散落下来……各种五颜六色的烟花交织在一起,此起彼伏,五光十色,将夜空妆扮得如同灯火辉煌的宫殿一样,十分美丽……
看着满天的烟花,听着四处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热热闹闹的新年又来到了!
“过年了。”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非常亲切的三个字。我喜欢过年,具体我也说不出为什么,虽然现在年味越来越淡了,但是对我来说过年依旧像从前那样喜庆。
朋友都笑我“嘿,过年有什么好的呀?回家又要被’调查户口咯~‘”我也只是报以一笑,我才不在乎呢!那又怎样?我就是喜欢过年的时候一家老小团聚在一起,这是我们家唯一一个人员都到齐的节日了,我会在我的老家呆上好几天,我很少去那里,一是没时间,二是路途遥远,不可能总是去拜访。
过年,人啊,越多越好,这样才热闹,我和伙伴在厨房里闹腾,弄得一团糟,被父母数落时,外婆外公总会形式的附和着训斥我们几句,然后又恢复慈祥的笑容,帮我们劝说父母。你知道吗,这可是一件超级幸福的事情,我可以感受到家人的爱。
开始吃年夜饭了!大鱼大肉端上来,我们这些小馋猫早就忍不住了,一只只小手拿着筷子在桌上搜寻,要是搛到了一块大肉,还会“咯咯”笑上半天呢!
春节联欢晚会开播啦!还在吃饭的'大人们对此并不感兴趣,他们继续拨弄碗里的饭菜,聊着天,而孩子们可不一样,关上了卧室的门。打开电视,嘿!节目刚刚开始,脱了鞋和外套,房间里暖和极了!在床上蹦蹦跳跳,拿出零食来吃吃,边看电视边啧啧的称赞评价。等到不爱看的歌舞节目,大家就围成圈做游戏,快乐溢于言表!
门开了,大人们进来了,“严刑拷打”的时候也就来了。嘿,拿出手机,装作打游戏,纠结的表情和忙碌的样子,大人们也就不问什么了。总说“这孩子老是玩手机,算了算了。咱们出去吧!”欢乐的时光就又回来了。
往年如此,希望今年也是。春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