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这个年龄,活泼、阳光、快乐早已是浮云。现在的我们只留下背单词。做作业和复习。
当我们进入初三时。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们必须舍鱼而取熊掌。当我写作业时偷偷开了小差时。爸妈的唠叨声又在我耳边响起。“孩子啊,你现在是初三的人了,马上就要中考了,注意力还不集中?赶快做做作业,做完好复习功课”。
进入初三的每天早上不再是听到初二时的打闹声而是听到那一遍一遍的读书声。受他们的渲染,我也不由自主的从书包里拿出课本来开始新一天的学习。
初三不由的感叹到:“时间过的好快!每天都很充实!”原来的耳朵里听的全是带劲的`重金属,现在听得全是枯燥乏味的英语单词。现在我算是明白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啊!”
初三的测验比我们上的厕所的。次数还多。两天一小测,三天一大考。每次发卷前内心忐忑不安、发卷后只是失望。试卷上那鲜红的交叉,那无情的分数,一道道的红色条构成了初三生活中一道无可奈何的亮丽的风景线。人在初三身不由己但是初三的日子有的风雨大作但也有晴空万里,有烦恼也有欢乐。但我上了初三我才真正意义上明白了馅饼不是天上掉的。只有努力才能达到目的,只有拼搏才能赢得胜利。
可是刚开学的我学习成绩的不如人意把现实和理想拉的越来越远,我体会到了学海无涯与艰辛。我会痛定思痛拂去昔日的浮华,做一个一时像踏破红尘的老者。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灿烂的阳光,随着绚丽的彩虹,疼痛终将会消失。
我在初三,我懂得了竞争,也尝到了失败的苦涩。我在初三找到了人生字典中重要的词汇“奋斗”,只有奋斗未来就是我们的。
人生,就是一个苦涩与幸福交织的过程。然而,苦涩总是先于幸福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所以要想进入幸福的天堂得到快乐,我们必须先迈过苦涩这道门槛。
钱钟书曾在《围城》中把人分成两类:如果得到一串葡萄,一类人先吃好的,再吃坏的;还有一类人先吃坏的,后吃好的。如果你要问我选择做哪类人,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后者,因为后者虽然先品尝了苦涩,但却笑到了最后;而前者最后却在品尝自己一开始就丢弃的苦涩,其两难境地可想而知。不吃,腹中空;吃,腹中苦;何必把自己搞得这么狼狈呢?倒不如先品尝苦涩,最后在甜蜜中度过。所以我们要享受苦涩。
我们无须拒绝品尝苦涩,这是你必须经历的过程,你无论逃到天涯海角也是躲不掉的。芸芸众生,寂寥微尘,一个人的幸福与苦涩,对于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来讲,根本无足轻重。那么很多时候,我们又何苦因为逃避现实的苦涩,而把自己逼入死角呢?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惊涛骇浪里,才能铸就真正的英雄。所以无论何时,都不要拒绝生活中的苦涩。
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尝尽苦涩最终走向成功的事例可谓数不胜数。司马迁忍受宫刑,受奇耻大辱,他怒作《史记》,洋洋洒洒写下三千年历史,被世人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海伦·凯勒,在无声、无光、无语的世界里,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成为一代伟人,她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更是震惊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研制电灯,经历数百次失败,终于研制成功。这一代又一代的伟人,为我们印证了人生只有先享受苦涩,才能品尝最后甜蜜的永恒真理。
在生活中,攻克一道难题,开始的'棘手,毫无头绪,绞尽脑汁,费尽心思,几经周折,奇峰突转,渐入佳境,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攻克后的这种感觉恐怕不能用简单的兴奋来形容。是啊,正如喝杯醇正浓郁的咖啡,初觉苦涩,过后却令人回味一样。苦涩的作用就是这样神奇,这样刺激,这样美妙。当你在疲惫的时候,为你注入一支兴奋剂。人生是条路,没有荆棘,没有坎坷,我们不需要走;人生是本书,没有痛苦,没有凄伤,我们不需要翻;人生是杯酒,没有苦涩,没有烧灼,我们不需要喝。苦涩是人生中的一种经历,一种体验,无须逃避。我们要享受人生中的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