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所称颂传扬的美德。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正是想告诉后人:一个人只有学会了宽容别人,才能使自己的心灵更加辽阔。
然而当今社会上所涌现的却往往是一些缺乏宽容所导致的现象:因一点小事争得面红耳赤的路人,因一些小摩擦而发生的纠纷,甚至是出于某些误会而导致的“复仇”行为……这让我们在感叹人与人之间不那么和谐的关系的同时,难免会探寻这种局面产生的原因:缺乏宽容,让人的'心胸变得狭隘自私。因此,我们要学会宽容。宽容,让心灵更辽阔。
追溯历史,清代文学家郭晖远的妻子,正是一位懂得宽容的人。有一次,郭晖远寄家信匆忙之中忘记把信装进去,却误装了一张白纸。妻子收到家书后,不但没有责怪丈夫,反而以宽容的笔调回了丈夫一封信:“碧纱窗下启缄封,尺纸从头彻尾空。应是仙郎怀别恨,忆人全在不言中。”相信这份宽容,一定会让妻子的心灵更加辽阔,而正是这份难能可贵的辽阔,也回报了她自己家庭的和睦。
对亲人要宽容,对自己不熟识的陌生人也同样应当如此。
放眼现代,著名音乐家李斯特给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有一天,李斯特在一张海报上看到一位声称是自己学生的姑娘宣传她的音乐会。李斯特仔细回忆,对这位姑娘竟没有一丝印象。于是他在演出前找到了那位姑娘,姑娘抽泣着请求他原谅。然而李斯特并没有立即指责她,而是让她当即弹奏一曲并加以指点,然后爽快的告诉她:“现在你已经是我的学生了,晚会的最后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就这样,李斯特用自己的宽容接纳了一个追求音乐却苦于生计的陌生姑娘,他的心灵也将因此而更加辽阔。试想,倘若他当时严斥了那位姑娘,也许今天,我们根本无法看到李斯特卓越的音乐才华背后,那闪烁着人性光辉的一面,而正是一个辽阔的心灵带给了他更多的美名和赞誉。
正如材料中那匹国马一样,国马用宽容忍住了伤痛,原谅了骏马并与它和谐共处。也许你会认为他这么做不“值得”。然而,这却让它拥有了一个更加辽阔的心灵,而这样的心灵会让它在往后的生活中收获许多。那些宽容了别人的人不正是如此吗?
所以,让我们铭记“比天空更辽阔的是人的胸怀”。学会宽容,让自己的心灵更加辽阔。
宽容,是一种美德,懂宽容的人,就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有句话说道:“谨慎使你免于灾害,宽容使你免于纠纷。”我们待人理应如此,要学会宽容别人。如果我们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不伸出援助之手,那你的生活将毫无意义、一片空虚!因此,人生需要宽容的存在,需要宽容的呵护,需要宽容的滋润。
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一段台词说道:“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的确,宽容使两者都可以获得福气。宽容的人用一颗宽恕的心去原谅了这一切,也原谅对方;而被宽容的人得到了对方的谅解。难道这不是好事吗?
有这样一则寓言,说的是两匹马同行,一匹将另一匹的脖颈咬伤了,结果被咬的反而主动安慰因咬伤自己而羞愧不安的那匹马。故事虽小,却揭示了天地间动人的品德,那便是宽容。寓言中动物的宽容是以德报怨,佛教中弥勒的宽容是“肚里能容天下事”,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怎样来理解宽容呢?其实,宽容是一种境界。
有时候,人们会认为宽容离自己很遥远,捉也捉不到、摸也摸不着。但是,只要你用一颗宽恕的心去对待每一件事,那你不仅会得到别人的认同,也得到从未有过的快乐。反过来想:如果那匹被咬的马没有宽容这件事,后果会怎样?后果就会令双方的友谊化为乌有,从此就不会和睦相处。
生活和待人也是如此。宽容别人,其实就是宽容我们自己。多一点对别人的宽容,其实,我们生命中就多了一点空间。孟子的《离娄下》说得对:“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宽容了别人的过错,等于给别人大海般的原谅。
朋友们,像大海一般宽容吧!宽容对每个人都会有益处,希望宽容能一直保持在人们之间,人需要它,因为它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快乐和温暖。
宽容是什么?宽容,是忍耐,是别人做错事时对他的谅解,并且不追究,不计较,尽量地包容他人。不过,宽容可不是纵容,宽容是有规则的包容;纵容是无论别人做什么都是对的,就是那种无私的包容。爱因斯坦曾说过:“宽容意味着尊重别人的信念。”可见宽容有多么重要。
记得有一次,我跟我的朋友在小区里玩。嬉闹的时候,我的胳膊肘不小心撞到了他的头,正巧旁边有一个消防栓,他的头便撞到了消防栓上。他倒在地上,头上还渗出一滴一滴的血。我哭了,立刻向路人求救,他被送上了救护车。
我到医院去看他,到了病房门口,我想:他一定会骂我的,算了,骂我也活该……我走进了病房,坐在椅子上,我料定他会责怪我。但我想错了,他并没有骂我,反而还友好地跟我打了一声招呼。我又哭了。
他说:“姐,别哭了,我不是没事了吗?再说了,医生说还好抢救及时,不然我真要死了,多亏你及时向人求救啦,姐,你就别哭了,我看着难受。”“好吧,不哭了。”我抹了把眼泪,但眼泪并没有停止,反而哭得更严重了。这一次,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宽容的力量。
还有一次是我宽容别人的事。当时家里就我跟我闺蜜俩人。我打算削个苹果给她吃,结果削的时候,她不小心碰到了我,害得我削到了手,我的.手被划出了一个口子。我并没有哭。
她着急了:“怎么办?要不,我把我的手也划出一个口吧,这样就平等了!”我说:“别!先去抽屉里把创可……”我还没有说完,她就已经划了。我说:“唉,你咋那么笨呢!就不能去拿创可贴吗?”她说:“那也是哎,我现在就去拿!”话音刚落,她疾步走到抽屉前,拉开抽屉,取出了里面的创可贴。但是创可贴只剩一个了。她问:“怎么办?伤口是我弄的,它给你吧!”但我拒绝了,并把创可贴贴在了她的手上。我不仅没有生她的气,还把创可贴给了她,心里反而感到了一份温暖。
宽容对一个人的人品来说真的非常重要。假如你从小就不懂得宽容别人,那么以后,也没有人会宽恕你。还记得马克吐温说的那句话吗?“当你将一只脚踩在了紫罗兰的花瓣上,它却将香味留在了你的脚上。”做人要懂得宽容,不计较,不追究,少一点烦恼,多一份笑容。
何为宽容?度量宽宏,处处能容。史搢臣说:“容得几个小人,耐得几桩逆事,过后颇觉心胸开豁,眉目清扬。”他的这句话一语道破机关,言出宽容之益处。继而仰望历史的天空,颇有收益。
清朝张英在外做官,收到家人来信希望他动用关系打赢家中争地官司。谁料张英浅笑而回信并附诗一首: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收到信的家人便按照信中所说退避三尺,邻居见状,也跟着做了。这便有了“六尺巷”,方便了后人。
“六尺巷”这个故事耐人寻味,而其中张英的所作所为更值得我们学习。宽容方能成功。一个真正宽容的人不会因一点得失便怒目嗔视。这种精神在彭思永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彭思永应举时,持金钗数只住在旅馆。同考者数人来拜访他,请他拿出金钗来玩。其中有一个悄悄将一只金钗塞入自己的袖中,彭思永瞧在眼里,却不言语,别人都不知情,惊找失物。彭却回答:“就这么几只,并未丢失。”众人离去时,偷金钗的人作揖告别,抬手不慎将金钗落在地上。众人此刻都钦佩彭之大度,彭某不肯当众出他人之丑,宁可自己在财利上损失,确是厚德大度之举。当然他也绝不是想助成偷者之恶,这是不待多辩的。
尹荣方先生言道:“度量不是先天就有的,它关乎人的德行,也关乎人的.见识,有德,有识者方能度量,德识则需不断学习,修行才能获得。”
那何为修行?曰:“修炼,行习。”
一个有度量的人,必定是一个宽容他人的人;一个能站在他人角度去理解前因后果,用一种善意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的人,必定是一个个左右逢源,行为得体的人。
负荆请罪的故事家喻户晓。试问:若无蔺相如的大度宽容,哪来的刎颈之交?哪来的赵国争霸?蔺相如对廉颇是人格上的尊重,即使廉颇有错,蔺相如仍是能让则让,不予与廉颇争列和引车避匿,尽量不起纷争。体现了真正的宽容精神。
想起那句话: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做一个伟大的人,做一个宽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