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来到西安不去看兵马俑,就等于没有去西安,我也一样,来到西安,一定要去看看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兵马俑。
今天一大早,我和妈妈乘车去看兵马俑。到了兵马俑参观馆,我和妈妈请了一位导游,带领我们去参观这世界的奇迹。首先,我们来到了一号坑,它是至今考古学家发掘出秦始皇最大的一块墓地,导游阿姨告诉我们,虽然是发掘最大的,但只占了秦始皇墓的一小块。我听了很震惊,心想:这位皇帝怎么为自己修了这么大的一座墓呢?来到大厅,我看到了一排排整整齐齐的陶俑武士,它们一个个有真人大小,穿着战袍,脚踏战靴,仿佛就像活人在操练一样。导游阿姨告诉我们,别看它们都是陶俑,一个个最少也有一米七六,最高可达一米九六,体重三百多斤呢。听导游阿姨说,这些陶俑在挖出来的时候,脸都是粉红色的,战袍是红色的,上面还描着鲜红的红缨,因为那时技术不够先进,这些颜色一两天就氧化了,成为青黑色。而且这些兵马俑千人千面,每个人的表情都不一样的。我一听,仔细地一看,真的呀!这些陶俑果然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不一样,有喜,有乐,用唯妙唯俏来形容真不为过。再看兵马俑头上发丝都一缕缕刻出,真是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我接着参观了二号坑,三号坑,那里的场景让人感到强烈的震撼,仿佛又回到了战火连天的战国时期,只见秦王一声令下,统一华夏的壮观景象。
走出博物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为能生长在这个有着灿烂古文化的国家而无比自豪。
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西安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小吃文化也是很著名的。
关中人最基本最普通的面食,除了蒸馍,恐怕就是biangbiang面了。(因为这个字笔画繁多,所有字典里都找不到),这种面有些像凉粉,滑滑的。
还有用大米粉做出的凉皮筋,这种凉粉薄、细、软,具有独特风味。在塔楼餐厅,我有幸品尝到了这美味,凉皮加入了青菜、小豆芽等,调入佐料,好的口味全在辣椒油上,辣里透香,我本来是选择了别的口味,但看到这种凉皮之后我立马改变了立场。调好的凉皮全呈红色,辣气四溢,和山东的不一样,好似宽宽的面条,口感润滑。我十分喜爱,在西安也深受欢迎。
牛羊肉泡馍是西安市著名小吃,肥而不腻,营养丰富。用优质牛羊肉加调料入锅煮烂,汤汁备用。在西安最著名的泡馍是“老孙家”羊肉泡馍,已有百年的历史。在店里,服务员把烙好的馍放在一个青花瓷碗里交给我们,让我们掰成碎块,然后他再拿去加上羊肉和辅料煮制。当再端来时,已是肉烂汤浓、粘绵韧滑。可尝了之后,我反倒觉得没有想象中的美味,反而成了一碗普通的高汤,也许是众口难调,也许是老孙家有名无实吧,总之食后给我留的印象就是——平凡。
陕西小吃有肉夹馍。明明是肉夹在馍里,可为什么名字不叫“馍夹肉”呢?原来在古文中记载的肉夹馍是“肉夹之于馍”,为了简化名字,就叫肉夹馍了。
肉夹馍馍里夹着酱肉,但比一般酱肉滋味鲜长,由于选料精细,火候到家,使用陈年老汤,因此所制酱肉食后余香久不散,回味无穷。
中国传统食品煎饼,是用小米、白糖等制成,还要加一些咸菜、鸡蛋等,也可以在煎饼外涂番茄酱,将其抹匀,烙熟后,煎饼色红,味道甜,口感突出。西安的特色“贵妃饼”相传是杨玉环吃过的,因为其觉得好吃,所以叫“贵妃饼”。精选了蜂蜜、花生、核桃仁、芝麻、杏仁为原料,采用传统手工艺精制而成。色呈淡淡的土黄,但传到今天,我实在是认为它并不“鲜甜爽口、风味独特,堪称‘陕西一绝’”,而是“苦涩无味,硬的像砖”
西安的小吃就先介绍的这里,欢迎大家前来品尝!
有一次,我在看一部电视剧——《神话》,在里面我看见了许多用泥做的陶俑,他们看起来高大威猛,栩栩如生,妈妈告诉我——这是西安出土的兵马俑。我非常的好奇:是谁制造了他们呢?又为什么要埋在地下?他们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这些问题一直回绕在我的脑海,也让我对这个神奇的地方充满了向往。
今年春节,爸爸带着我们全家来到了这个神奇的地方——西安。听导游介绍说,西安是历史悠久的古城,有十三个朝代在这里建都,听了这些我对西安更加向往了。
第二天,我们很早就起了床,乘车直奔兵马俑博物馆而去。由于游客太多,我们经过二小时的行车才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顾不上疲劳,购了票就冲了进去。我们首先参观一号馆,我终于看见了向往以久的兵马俑。他们一排排、一队队,有的跪着、有的站着,数量非常多,远远望去就像一支强大的“军队”在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对敌作战。听导游讲解,最前面的是步兵,在作战时他们最先发起冲锋,这让我想了电视中的“敢死队”。步兵后面是骑兵,看着一匹匹“战马”身批盔甲,威风凛凛,仿佛是在等着一声令下,就以箭一般的速度冲向前方。骑兵后面是战车方队,它们可以快速冲进敌营,打乱敌方的阵型,并给敌人带来严重的伤害。看了这些,我对古人的战术佩服得五体投地。
不知不觉我们就参观完了整个博物馆,原来这是秦始皇制造的,把他们埋在地下,是为了等他死了以后能在地下保护他,虽然我觉得这很可笑,但是也感谢他留下了这么壮观的奇迹!
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到西安去。虽然相隔万里,却止不住我火热的心,想尽早到哪儿去。
西安,历经了几世几朝的沧桑,见证了多少风风雨雨,王朝更替。如今斯人已逝,而西安却依然屹立于历史的风口浪尖,继续他永无止境的使命,傲视世间一切兴衰荣辱。
寒冷的银光从天际倾泻下来,流淌在西安衰颓的城墙上,让本已斑驳的萧墙更觉触目惊心。风沙袭来,他岿然不动,一任自己的身躯接受风暴的洗礼。所以,西安是有心的,而且他的心是那般空明纯净,让人仰止。
孤雁南飞时,冰冷寂静的荒原上,会有低沉的埙声响起,那是西安的魂灵!埙声在西安传起来最是空旷和雄浑,让听的人心悸魂绕,仿佛终日不绝于耳。现在想起绕梁三日的鄙陋,埙声应该会绕梁三年也不绝,直到海枯石烂地老天荒。
西安,是西安人的西安,但也是我的西安。如果说故乡是我现实的故乡,那么西安就该是我梦中的故乡,我一直追寻的方向!没有必要解释,不需要理由,一切,都应该那么顺理成章,理所当然!
我想念西安,想念他的风沙,他的月光,他的城墙,他的埙声,他的魂灵!
我想站在那寂静的荒原上,抬头看灰色的苍穹,任强劲的风吹散鬓发,吹到脸上,也吹走一切的怅惘,吹走世间一切兴衰荣辱,只一个人静静的看碧空云卷云舒。
我想站在沧桑的城楼上,俯瞰苍茫大地,看风过尘起,感叹人生须臾,感叹风华不在,吹一曲红萧,吟得意诗文。
爱西安,梦西安,念西安……
在古城西安,有一个世界上有名的古代文物,它的数量多,制做技术高超,每一件都堪称完美。它就是两千多年前的地下大军——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一共出土7000多件,每件雕工都非常精美,神态各异,无一雷同。此外,它气势宏伟,规模巨大,使人惊叹不已。
所有来西安的外地人,外国人,都要亲自去参观雄伟的秦始皇兵马俑。我站在坑旁,观看着下面的兵马俑,不禁想像起它们的制做过程:有的人在做泥条盘制的胎;有的在精雕细刻;有的在烧制陶俑;还有的在给兵马俑上色。看着它们,我也仿佛看见了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正在指挥着千军万马,进行着统一全国的伟大事业。
此时,我的心情十分激动,是啊,在古代,那些人用双手,一件一件地雕刻,做出震撼世界的伟大精品。一种自豪感油然而升。
兵马俑,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是古代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这一伟大的艺术品,正是代表了中国的创造力,这使中国这只昂首挺胸的大公鸡永远屹立在世界之巅!
西安樊记腊汁肉历史悠久。相传,唐朝时期,长安城东有位姓樊的官宦人家,为人正直。那年陕南遭受水灾,不少人逃至长安。樊家开仓放粮,救济难民。一天,樊老爷拜朝回府,行至东门外,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小伙跪在一尸体旁放声痛哭。经打问,才知他随母逃难至此,不幸母亲身亡,无法安葬。樊老爷十分同情,命家人帮助安葬了老母,并赠银百两,让其谋生。
十年后,小伙经营腊汁肉发了大财。为报樊府之恩,借樊老爷80寿辰之机,用百株花椒树木料,做成棺木。再从10头生猪身上剔下500斤精肉,烹制成上等腊汁肉放进棺内,密封后送进樊府。樊老爷寿辰吉日,客人甚多,对棺木没有在意。由家人抬入后院柴房,一放就是几年。
后来,樊老爷冒犯了朝廷,被削职为民,满腹怨恨,一病离开了人世。没过几年,家产也变卖一空,樊家生活日趋艰难。这时,家人禀告老夫人,柴房内有一棺木,可变卖度日。不料几个人去抬棺木却抬不动。樊夫人有些诧异,命人打开察看。原来是满满一棺木腊汁肉。香气四溢,色泽鲜嫩。她让家人拿一些上街去卖,一时便卖完了。吃到的赞不绝口,没吃到的感到遗憾。这消息不胫而走,登门买肉的越来越多。樊家就在门口开了户门面,生意非常兴隆。眼看棺木中的腊汁肉即将卖完,生活又将没有着落。樊夫人出了个主意:买些鲜肉,用棺木中的肉汁(汤)煮成新的腊汁肉,仍然保持着原味。樊家便长期开起了腊汁肉铺,名气也越来越大。
肉夹馍之用肉亦有三种,纯瘦,肥瘦,肥皮。卖家只需看你点名要哪一种,就知道你吃肉夹馍的历史和道行。一般的年轻人,以女子居多,喜欢吃纯瘦;有些个食馍年头的,要肥瘦,这东西要肥瘦均匀才香;骨灰级食客,是要吃肥皮的,顾名思义,就是肉皮和它下面的少许脂肪,肥而不腻,胶糯香滑,是腊汁肉中的精品。
肉夹馍遍及西安大街小巷。咬一口外皮松脆,其内绵软的白吉馍。满嘴香醇可口的腊汁肉和白吉馍的诱人味道,不由你不唾液横生,真是人生一小快乐。
经常见食客吃肉夹馍时,竖持而食,淋漓满手,实在可惜喷香的肉汁。正宗吃肉夹馍的姿势为水平持馍,从两侧咬起。水平持馍,可以使腊汁肉肉汁充分浸入馍中,不致流出;如从白吉馍中间咬起,腊汁肉会从两侧挤出。陕西有个词叫“扎势“,有故作姿态的意味。中国是茶叶故乡,国人喜饮当年新鲜绿茶,香气芬芳,清新宜人;东洋人喝半发酵的乌龙茶,因为稀罕,发明了装腔作势的茶道;西洋人路途遥远,只有消受发酵的红茶,还要加柠檬汁,方糖,视若享受。在老陕的眼里,这是“扎势“,还是“笨狗扎个狼狗势(东施效颦之意)“。吃肉夹馍有点必要的讲究,不是“扎势“,是正确享受这一美味。每到一地,初涉新奇事物,当入乡随俗,留意请教。这样不仅增长阅历,更可体验地方风土人情。
提起陕西的小吃,泡馍,肉夹馍,凉皮,黄桂柿子饼等,大家都是很熟悉的了。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一种面食,我自己特别喜欢的面食---菠菜面。
菠菜面的做法:将新鲜去杆菠菜叶入开水稍微蒸一下,晾凉后与适量面掺揉,记住,千万不要加水噢,揉面团完全变成绿色,稍微“醒”一会,再揉一会,擀好,依个人喜好,切成宽或窄的长面条入开水锅煮熟捞入碗中,撒上适量盐,辣椒面,蒜末,以滚热菜油浇入面上,再调入鸡精,酱油,醋就可以吃了。
菠菜面的特点是面条翠绿,筋滑鲜香,而且含有人体所需的叶绿素和维生素,弥补了单吃面食的不足。
我推荐西安美食-菠菜面。
文化的延续并没有结束
曙光初透。
列车穿梭在山畔野间,承载着一缕缕香甜的梦,到了一个积淀了三千年长梦的城市——西安。
我坐在车窗前,望着外面的景色。一面是八百里秦川天险,一面是无垠的平原。我思索着,思索着将会见到的景色,是秦汉胜迹?还是隋唐遗篇?
到了站,下了车,兴冲冲地走进西安。
却大失所望。火车站十分普通,门外是摩肩接踵等着接车的人,新奇的不过是顶上的两段古城墙。再远望,是路边的麦当劳、吉野家、小商铺,是路上绿白相间的出租车流,是漆成蓝色却已有些许剥落的过街天桥。
这不是我想要的西安。
西安似已沦陷在现代里。古都似结束了它的生命。
到了旅馆,未歇脚,先去历史博物馆。馆外领票人排成了长队,不乏老师领着一队队小学生,他们稚气未脱的脸上露出的是无尽的期待。后来才知道,西安的所有小学都曾有组织地参观历史博例馆。馆内珍品琳琅满目,从数千年前古人类部落的石器,到周朝精美的青铜器,再到秦汉的玉制品,乃至隋唐冠绝古今的陶瓷。西安数千载的历史,就存活在工匠手下的光华之中吧。出了历史博物馆便立刻赶往碑林。行走在黑色的大理石石碑间,抚摸着隔着层玻璃的碑身上的字,感受着威严肃穆赋予的重压。依稀可见,那石匠伏在碑石且,手拿着刻刀,一笔一画,坚定地也是吃力地在石上留下他的痕迹。他的名字叫历史。
出了碑林,我不禁想:文化还活在博物馆里,这也好。
下午,暮色掩映下我们来到了明代古城墙。我和父母一人骑一辆自行车,在城墙上行进,享受着御风的快感,还不时停下来拍照。夜色降临,城墙上的灯笼、敌楼檐角的灯都亮了起来。停在城墙的一角,城内外万家灯火熠然,令月光失色,看身旁几个金发碧眼的外国青年骑车疾驰而过,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神采,大声欢呼,我心旷神怡地点头:文化还活在西安的城市之间。
晚上大雁塔广场有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表演,我们住得又近,便去看看。广场上人多而不杂。有的倚着雕画的柱子在拍照,有的伴着喷泉和音乐翩翩起舞。洗却了一天的劳累,人们脸上净是放松、愉悦的神情。绕着雁塔广场,是各式各样的挤满了人的小商铺,是几步一盏的镌诗幕灯,是唐风迥然的“不夜城”。漫步其间,有时还能听到纯正而悠长的秦腔,如同空气一样穿透全身,沁人心脾。我陶醉了:文化活在每个西安人心里啊!
睡前躺在床上,我回想着这一天:西安仍被文化浸透着,三千年的梦今朝更加绚烂。不只是秦汉胜迹,岂止是隋唐遗篇。历史勾勒出西安的轮廓,今人为它上色;历史埋下了鲜花的种子,今人使它绽放奇葩;历史沉淀成文化的底蕴,今人将它蒸腾出云霞。
文化的延续并没有结束,历史不尽,文化不竭。
文化何在
这是一趟寻访古典文化的旅程,也是一次心灵成长的旅程。文化是什么?小作者在旅程的最初是失望的,因为他觉得这貌似与其他城市无异的西安没有他梦中的汉唐风韵。然而当参观过博物馆后,他意识到文化的瑰宝得以保存;当游览过古城墙后,他发觉文化的风采依然魅力不减;当深入体验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后,他欣喜地认识到追求文化、享受文化的生活姿态依然完好地保存在人们心中。那么文化到底是什么?它不仅仅是具象化的碟碟碗碗、城墙塔楼,更是一种人们精神中的寄托与信仰。由此,小作者的思维比启程的时候更加宽容,更加深刻,更加深入事物的本质了。这,就是成长。
西安位于陕西的中南部,那里历史悠久,还是中国的六朝古都之一。这次寒假期间我去那里了。
那天,艳阳高照,我们吃了一顿丰盛的早餐,然后乘上大巴车到古城墙,城墙上积满了雪,最深的有三十厘米厚,我们在城墙上打起雪仗、堆雪人,好不开心。
接着我们要坐观光车,前先我是很开心座观光车,可是后来,我真想吃下十片后悔药,坐在观光车上景色倒是一览无疑,但是因为城墙上寒风刺骨,手都冻红了,寒风像刀子一样刺到脸上,好痛。
终于下车了,我立即回宾馆,结束今天的行程。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西安历史博物馆,馆内陈列的是原古时期到清朝的历史文物,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就像是重新打开历史的大门,回到过去。我们听得津津有味。
第三天,我来到我最想去的地方——秦兵马佣,到了一号坑,我立刻呆了,它的面积有一万四仟二百六十平方米这么大,兵和马也非常多,一共有三仟多个,是世界历史文化之精髓。
接着我们看了二号坑和三号坑,三号坑还没挖出来,怕它被养化了。
秦兵马佣里的主人是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这一次我在西安,感受到历史的大门向我打开了,它带给我的快乐,让我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