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
滚滚黄河流过了万里江山,孕育了华夏五千年古老璀璨的历史与文明;经史子集流传了千秋万代,造就了炎黄子孙光辉灿烂的古典国学。从先秦诸子百家,到当今的国学著作,无一不将“孝”视为一种美德。
孔子曾说;“父母唯其疾之忧。”还记得xx年感动中国人物田世国吗?田世国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但他把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爱已经坚如磐石。
古语道:百善孝为先。孝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品质。只不过,有些人的孝心被生活的飞尘掩盖了。在我们同学中,不孝敬父母之事时常发生,有些同学厌烦父母的唠叨,殊不知,那一声声语重心长满载着父母的爱;有些同学视父母的爱为理所当然,殊不知,甘于奉献的父母也需要爱……乌鸦能反哺,羔羊会跪乳,而我们,新时代的高中生,难道真的不如乌鸦,不如羔羊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孝心,并非是长大后才有的责任,也并非是用金钱就能替代。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所以,孝心的终极奥义是爱。孝心其实很简单,比如,为家里清扫一次房间;为母亲倒一杯水;为父亲捶一次背„„这是多么平凡。但是这些小事,却能让父母感动很久很久。孝不需要山珍海味,同样也不需要千万豪宅,也许你的孝心不豪华,只是一次满分的作业,一张百分的试卷。但是,我相信,父母一定会欣然接受它,因为,这里满载着真诚的爱!这才是给予父母最好的礼物!
也许,每一位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一天,可以从容尽孝。可惜你们忘了,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忘了树欲静时而风不止,子欲养时而亲不待的痛苦。
有一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世上有些东西可以弥补,有些东西永无弥补。“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岁月间隙的承接,“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追悔,“孝”是生命与生命交接处的链条。
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做起吧!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建筑心中永恒的爱的神殿,共同在繁忙的学习中,抽出一点时间,把孝心带回家,让父母沐浴在温暖的爱的阳光下,把孝的种子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谢谢大家!
1、约十二时(王)
2、舌头没有了(古)
3、后羿介绍拿手功夫(张)
4、上面小山,下面才是山(岳)
5、多一画教书,少一画带兵(帅)
6、头在海里游水,尾在天上发光(鲁)
7、左边绿,右边红,右边怕水,左边怕风(秋)
8、二画大,二画小。(秦)
9、短一些,再短一些。(此)
10、劈岩移山,修田植柳。(石榴)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最早的姓氏都是女字旁或底,如姚姓。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传说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皇天以大禹治水有功,赐姓为姒。此外,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任、荀、葴、僖、姞、儇、依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芈等八姓,史称祝融八姓。
随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氏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脚步在迈进阶级社会。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
夏、商时期,贵族皆有姓氏。姓的分支为氏,意思相当于家或族。夏王室为姒姓,另有霸主昆吾为己姓,己姓中有苏、顾、温、董、豢龙等氏。商王室为殷姓,另有霸主大彭、豕韦为彭姓。商代还有条氏、徐氏、萧氏等十三个姓。
周代是中国姓氏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姓氏制度见于记载者较多。周王为姬姓,周王所封建的各诸侯国之君和卿大夫有同姓和异姓的区别。到东周春秋时,可考的有姬、姒、子、风、嬴、己、任、祁、芊、曹、董、姜、偃、归、曼、熊、隗、漆、允等二十二姓。百家姓的`排名只是名义上的,虽然有字面上的这么多姓,因为某些姓氏虽然在字面上不同,实际上部分姓是从某姓衍生出来的,比如姚姓,据20xx年在湖南零陵召开的全球华人公祭舜帝大会上的最新统计,由姚姓衍生出的姓氏达60个之多,如陈、王、胡、孙、虞、田、袁、车、陆等姓氏,流布于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五帝之一的舜有生于姚地(今河南濮阳范县),便以姚为姓,其后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因舜帝居姚地,有子孙以姚为姓,称为姚氏。舜在当帝之前,有搬到妫河边居住,他们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便以妫为姓。舜帝登帝位后,仁德荣耀,有子孙以帝名舜为姓,禹封皇舜长子商均于虞,至始祖四十三世孙妫满封于陈,官拜陶正,谥胡公,其子孙或以国号陈称姓,或以官号改称陶唐氏,或以谥号胡称姓,或以尊讳满称姓,演变至汉朝,姚氏衍生出:妫、舜、虞、陈、胡、田、袁、王、孙、陆、车等六十种,繁姓同根,异氏同源,是一家亲。在中华姓氏中,妫、陈、田、姚、胡五姓同根同源,其血缘先祖同为舜帝姚氏。郑樵《通志·氏族略》言:"虞有二姓,曰姚曰妫。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因而史称妫、陈、田、姚、胡为"妫汭五姓"。
虽然周代贵族有姓,但只有女子才称姓,未婚女子如齐姜、宋子,齐、宋为国名,姜、子为姓。已出嫁女子,如江芊、栾祁,江、栾为夫家国、氏名,芊、祁为女子本人的姓。当时有同姓不婚的习俗,故称贵族女子的姓以示与夫家之姓有所区别。
周代实行宗法制,有大、小宗之别。一个氏的建立表示一个小宗从大宗(氏)分裂出来,另立门户。建立侯国要经周王认可,卿大夫立新家要得到君主允许,称之为“胙之土而命之氏”。
一人善射,百夫决拾
一以当百
一传十,十传百
一倡百和
一吠百声
一呼百应
一呼百诺
一唱百和
一尺水翻腾做百丈波
一掷百万
一树百获
一泻百里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一百二十行
一笑百媚
一致百虑
一通百通
三百六十行
三百瓮虀
三百瓮齑
丑态百出
举一废百
九流百家
事半功百
五十步笑百步
人一己百
人百其身
以一儆百
以一奉百
以一警百
八百孤寒
劝百讽一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千了百了
千了百当
千伶百俐
千依百顺
千回百折
千回百转
千奇百怪
千姿百态
千娇百媚
千峰百嶂
千方百计
千灾百难
千疮百孔
千疮百痍
千磨百折
千补百衲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千金用兵,百金求间
千锤百炼
千随百顺
南面百城
变态百出
四体百骸
四百四病
四肢百体
四肢百骸
回肠百转
坐拥百城
垂范百世
堂上一呼,阶下百诺
声价百倍
多方百计
存十一于千百
富面百城
崇墉百雉
悬鹑百结
惩一儆百
惩一戒百
惩一警百
愁肠百结
拥书百城
摊书傲百城
摊书拥百城
教一识百
斗酒百篇
本支百世
本枝百世
杀一儆百
杀一利百
杀一砺百
杀一警百
柔肠百结
柔肠百转
正经八百
此地无银三百两
死乞百赖
死求百赖
歼一警百
流芳百世
海纳百川
漏洞百出
熊罴百万
瑜百瑕一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百万雄兵
百万雄师
百丈竿头
百下百全
百下百着
百不一存
百不一贷
百不一遇
百不为多,一不为少
百不失一
百不当一
百不获一
百世一人
百世不易
百世不磨
百世之利
百世之师
百世师
百世流芬
百世流芳
百业萧条
百中百发
百举百全
百举百捷
百了千当
百事大吉
百事无成
百二关河
百二山川
百二山河
百二河山
百二金瓯
百代文宗
百代过客
百伶百俐
百依百从
百依百随
百依百顺
百八真珠
百兽率舞
百凡待举
百务具举
百动不如一静
百卉千葩
百发百中
百口同声
百口莫辩
百口难分
百品千条
百啭千声
百喙一词
百喙如一
百喙莫辩
百喙难辞
百喙难辩
百城之富
百堕俱举
百堵皆作
百媚千娇
百孔千创
百孔千疮
百宝万货
百家争鸣
百密一疏
百尺无枝
百尺竿头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百岁之后
百岁之好
百岁之盟
百岁千秋
百川归海
百川朝海
百川赴海
百巧千穷
百巧成穷
百年不遇
百年之业
百年之后
百年之好
百年之柄
百年之约
百年偕老
百年大业
百年大计
百年好事
百年好合
百年树人
百年谐老
百年难遇
百废俱举
百废俱兴
百废具举
百废具作
百废具兴
百废咸举
百废待举
百废待兴
百弊丛生
百忍成金
百念皆灰
百思不得其解
百思不解
百思莫解
百怪千奇
百感交集
百战不殆
百战无前
百战百胜
百战百败
百折不回
百折不屈
百折不挠
百折不摧
百折不移
百折千回
百拙千丑
百无一堪
百无一失
百无一成
百无一是
百无一用
百无一能
百无所成
百无是处
百无禁忌
百无聊赖
百星不如一月
百步穿杨
百死一生
百炼成刚
百炼成钢
百福具臻
百端交集
百端待举
百紫千红
百纵千随
百结悬鹑
百结愁肠
百舌之声
百舍重茧
百舍重趼
百般刁难
百般奉承
百般折磨
百般抚慰
百花争妍
百花争艳
百花生日
百花齐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百虑一致
百虑攒心
百衣百随
百计千心
百计千方
百计千谋
百读不厌
百谋千计
百足不僵
百足之虫
百足之虫,断而不蹶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百足之虫,至断不蹶
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百身何赎
百身莫赎
百载树人
百辞莫辩
百里之命
百里之才
百里挑一
百闻不如一见
百顺千随
百顺百依
百鬼众魅
百鸟朝凤
百龄眉寿
破绽百出
精神百倍
精金百炼
经史百子
绳一戒百
罚一劝百
罢黜百家
舛讹百出
行百里者半九十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讽一劝百
诸子百家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赏一劝百
距跃三百
身价百倍
身经百战
长命百岁
问十道百
阖门百口
鬼计百端
鱼肉百姓
鱼龙百变
鸷鸟累百,不如一鹗
有人说,我们中国人缺少信仰,但是,在这个星期六,阿宋给我们全班诠释了什么是中国人的信仰。
有一个人,其貌不扬却改变了中华民族教育传统,有一本书,是这个人的语录却被称为治国之道。这个人是孔子,这本书是《论语》。于丹教授在理解《论语》上很有自己的心得,而阿宋给我们看的就是《百家讲坛》中于丹《论语》心得的第一集《天地人之道》。
在这一集中我明白了天、地、人之间的联系。盘古开天辟地后,上面是天,下面是地,盘古就在中间,所以天地人在境界上是一样的。人只有真正感悟到了天地至理,才能纳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于自己胸中,使自己成为天地间最为强大的存在。孔子是凭借什么感染其他人的,正是凭这浩然之气。
孔子有一个“仁”的思想,这大家都知道,可你知道什么是“仁”吗?孔子的弟子就曾经问过他,什么是“仁”?孔子回答:“爱人。”又问,什么是“智”,又答:“知人。”多么玄奥的两个字,孔子就以此作答。原来“仁就是爱人,智就是知人。”
孔子还有一个故事让我深受启发。有位弟子问孔子:“老师,我们向你学了这么久,是想以后能当大官,你说有什么条件,才能治理国家?”孔子的话依旧简短:“足兵足食民信之矣。”学生不甘心,问:“去掉一条的话,您去哪一条。”“去兵。”孔子认为没有兵力也行。“再去一条。”孔子很严肃地回答:“去食。”人在世上,难免一死,可怕的是国家因为没有人民信仰而崩溃。信仰的力量是那样伟大。
最后,我感动于孔子的一个字:“恕”。对自己宽容一点,对别人宽容一点就是“恕”。有了这个字,我们就可以过好一辈子。
我深深地被孔子的智慧所打动。
中国两千多年以前出现的以儒、墨、道、法为代表的诸家学派“百家争鸣”,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后世中国人的心理、观念、习惯、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汉民族独具的文化传统。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变动的时代,在剧烈的社会震荡中,在历史的夹缝中,学术界和学者获得了相对充分的自由。自孔子开始,私人讲学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渐渐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学派齐流并进,相互批评辩难,这就是所谓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其中政治思想观点鲜明、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儒、墨、道、法四家。
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礼和仁,其中仁的学说使儒家突破了旧的传统,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孔子所说的仁包含有血缘基础、心理原则、人道立场和理想人格,后被提升为人情日用之常和每个个体内在自觉意识。孔子的学说得到了孟子和荀子的继承和发展,经后世不断修订,成为在中国具有普遍和长久影响力的学说。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墨子特别强调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并建立了自己的“兼爱”学说。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老子的学说为后世中国人的处世之道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庄子则主张追求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是韩非,他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各家观点不同,主张各异,但却殊途同归,都是在为统治者设计治国平天下的方案,这种关注社会,积极参与现实的风尚形成了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实用理性。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焚书坑儒,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结束了。后来到了汉武帝,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新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此时的儒家思想已经过改造,将儒、道、法、阴阳诸家学说融为一体,相互吸收、融汇合流。其后,儒家学说又不断被改造,出现了宋明理学、陆王心学、乾嘉朴学等,这些都对中国人的心理、观念、习惯、行为方式产生了较大影响。
受这些思想的影响而产生的人道精神和人格理想,重视现实、关注社会、主张经世致用的理性态度,乐观进取,舍我其谁、勇于奉献的牺牲精神等等,都曾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感染、教育和激励过无数仁人志士,是值得珍视的文化瑰宝。
但由于这种文化长期处于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地位,也不免带有专制主义、禁欲主义、等级主义的色彩。至于不偏不倚、明哲保身、怨而不怒、逆来顺受等在中国人中常见的的心理特征和处世之道,更是长期受到传统文化熏陶的产物。由于过于强调入世现实,便相对地忽视、轻视甚至反对科学的抽象思辩,这对中国科学和思维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迟滞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