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能理解故事《床边的“小太阳”》并能依据幼儿用书讲述故事。
2、了解镜子反射太阳光的现象。
3、在活动中教育幼儿学会动脑筋,想办法帮助有困难的人。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5、知道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活动重难点:
1、重点:听故事,理解《床边的“小太阳”》故事内容。
2、难点:了解镜子反射太阳光的现象。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床边的“小太阳”》。
2、小镜子,手电筒若干。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教师出示一面小镜子,一个手电筒,让幼儿说出其名称。
2、教师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和小镜子做“反光实验”。
①师:请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出现了?(镜子的反光)。
②师:镜子反光出的影子像什么?(像一个小太阳)。
③师:小朋友真聪明,会想到镜子反光的影子像个小太阳。有一个故事叫《床边的“小太阳”》。想知道故事内容讲些什么吗?好!请小朋友静听故事内容。
二、活动拾导
1、听讲故事《床边的“小太阳”》
让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床边的“小太阳”》边听讲故事。
2、讨论
①教师:老鼠奶奶为什么想到泥洞外去晒太阳?(泥洞里边又暗又泠,老鼠奶奶想到外面去晒晒太阳)。
②教师:小老鼠开始想了那些办法,让老鼠奶奶能晒到太阳?(想在老鼠奶奶的泥洞上挖个洞)。
③教师:在老鼠奶奶的泥洞上挖个洞能行吗?为什么?(不行、雨水会漏进洞里的)。
④教师:最后小老鼠想到了哪些办法让老鼠奶奶晒到了太阳?(用小镜子对着老鼠奶奶的洞口,太阳照在小镜子上,反射出一束透亮的阳光,照在洞里)。
教师小结,小老鼠真会开动脑筋,想出这么好的办法,让老鼠奶奶晒到了太阳,做了一仲有益的事情,很高兴。小朋友也想做一做、玩一玩小实验吗?
3、做一做
①教师示范:拿一个手电筒(模拟太阳)和一面小镜子,做“反光实验”,让幼儿理解故事《床边的“小太阳”》的意义。
②幼儿分小组做实验。
③启发:如果要让老鼠奶奶一天都能晒到太阳光,小老鼠该做些什么?让幼儿直观看到手电筒一动,手电筒的光线就照不到小镜子了,一天中太阳是会运动的,要让老鼠奶奶一天都能晒到太阳,小老鼠就应在洞外不断变换小镜子的位置。
④德育教育:故事中的小老鼠很会开动脑筋想办法,帮助老鼠奶奶能晒到太阳。在日常生活中,小朋友也要开动脑筋、想出好办法帮助有困难的人好吗?
三、活动结束
1、教师简要小结:这节课小朋友听了故事《床边的“小太阳”》通过故事小朋友感受了小老鼠和老鼠奶奶之间的亲情和真情。我们要向小老鼠那样、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人。
活动目标:
1、体验风对不同物体的影响。
2、知道风对人们既有好处又有坏处。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幼儿已认识了风是由于空气流动而产生的。
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13—16页。
风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哪些物体会移动。
1、有的时候、风儿不知道躲到哪儿去了,树枝、树叶都不动摇了,我们扇动扇子、开电风扇,呀,风儿来了,让我们再想想,还有什么办法能使风儿快快出现。
2、提供每组一份操作材料:羽毛、纸张,石头、磁铁、小木棒、金属勺子,请幼儿猜想吵他们吹气时它们时候会移动,并作记录。
3、引导幼儿向不同的物体吹风,一次只能一个孩子吹。
4、请幼儿再次记录哪些物体被吹动了,哪些没有被吹动,看看与自己的猜测是否一致。
5、出示一个重物,如一块石头,引导幼儿想办法制造风使其移动。
二、表演风来了的情景。
1、刚才我们都看了风对不同的物体作用都不一样,现在老师想请一个小朋友来风,把自己想象成风,并说说你表演的是什么风。
2、引导幼儿思考怎样表现人们在大风中艰难行走的样子?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感受到风的存在,风很大的时候,我们行走特别的困难,有的时候衣服也会被风吹起来,在有些地方风达到七八级,很多大树都会被风吹倒,还有人的家也被吹倒。
三、风娃娃想做好事。
1、出示风娃娃图片:小朋友看,这是谁呀!(风娃娃)风娃娃它想干什么呢?请小朋友猜猜风娃娃想干什么。(想好后大胆地说给大家听)
2、风娃娃到底想干什么呢?我们来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风娃娃的心愿》。
3、老师讲述故事开头到“大家都不喜欢你了”。
提问:风娃娃到了哪些地方?它做了些什么?(树林、庄稼地、池塘、小朋友的身边)大家为什么都感谢它?风娃娃听了大家的话,心里怎么样?它有什么想法?(为大家做更多的好事)风娃娃是怎么做的?小朋友对风娃娃说了些什么?(风娃娃,停一停,快停一停,沙土迷了我的眼睛)
4、讨论:这次风娃娃做的事是不是好事呢?为什么?(不是,因为风娃娃把树枝吹断了,庄稼也吹倒了,小鱼也不敢出来了,把沙土吹到小朋友的眼睛里去了。)
5、风娃娃这样,大家喜欢风娃娃吗?(不喜欢)。小朋友告诉风娃娃要怎么样?大家才会喜欢它。
6、风娃娃有没有听小朋友的话,它是怎么做的呢?我们继续来听故事到最后。
提问:风娃娃是怎么做的了?(慢慢地停了下来,轻轻地吹起来)
7、这次大家喜欢风娃娃了吗?为什么?
8、幼儿在完整倾听故事一遍。
9、风娃娃做了这么多好事,那你喜欢风娃娃帮你做什么好事?引导幼儿大胆说出字的想法。
10、风娃娃做了这么多的好事,那风娃娃有没有做过你不喜欢的事呢?引导幼儿根据日常生活中碰到过的事情说出风给大家带来的坏处。如:有时风把房子吹到了,或把树吹断了等。
11、老师对上课的情况进行小结。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爱心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2、帮助幼儿懂得污染了的水将会对人类,动植物造成危害。
3、引导幼儿学习评价故事中的角色行为。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请父母带幼儿观察居住的河流、池塘的水质。
2、一杯清水,一杯脏水。
3、故事录音带,故事课件,有关水污染的原因的图片数幅,音乐《小鲤鱼捉迷藏》。
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培养幼儿保护水资源的意识;难点是幼儿知道水污染对人。动植物的伤害。
活动过程
(一)设计悬案。幼儿一边看鲤鱼在河里游来游去的画面,一边听音乐《小金鱼捉迷藏》,接着画面上的鲤鱼突然在河里翻白肚皮,提出疑问:河里的鲤鱼怎么了?为什么会中毒?请幼儿做法官,找出毒害鲤鱼的凶手。引出故事《伤心的鲤鱼》。
(二)看课件,让幼儿带着问题听故事寻找答案。
1、听完第一遍故事,提问幼儿,说出答案。
(教师小结:原来是大黑熊的化工厂生产排出有毒的废水,流进了河里,使河水有了毒,害的鲤鱼差一点死了。)
2、听完第二遍故事,讨论评价:黑熊做的对不对?为什么?
(引导幼儿从两方面看待问题,
1、大黑熊办工厂为大家造汽车是好事;
2、但办好事不能破坏周围的环境,随便向河里排放废水,是有害大家身体健康的,是不对的)
(三)引导幼儿回忆在父母的带领下观察的河水,让幼儿讲述他们的想法。然后出示图片,讲解分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1)工业废水是严重的污染源。
(2)生活污水。如洗衣水。洗澡水。粪便水,这些污水流入江河也会使河里的水变质。
(3)生活垃圾。许多人把江河当厂成大垃圾箱,把各种各样的垃圾倒进江河里,把江河搞臭搞脏了。
(4)农药和化肥。农田若施用了过量的农药和化肥,残余的会经过雨水流入江河。
(5)森林砍伐。江河两岸的树木被砍伐后,岸上的泥沙会流入江河,使河水变浑。(教师出示一杯清水,然后把少量沙土放进水中,水边浑,再与一杯清水比较,让幼儿感知水污染)
(四)请幼儿联系身边的生活,说一说水污染对人和动植物的危害,如我们人喝了被污染的水会怎么样?污水可以浇花,养鱼吗?教师讲解并置疑:当今世界包括我国水污染非常严重,全世界每年大约两万多人因没有水喝被渴死;有人住在大河边却没有水喝,没有鲜鱼活虾吃,也无法用河水浇灌农作物,因为河里流淌的是黑乎乎的臭水。地球上可利用的水资源是有限的,我们要保护水资源。
(五)引导幼儿讨论,我们该怎样保护水资源?总结幼儿力所能及的做法,让其在日常生活中行动起来,如:
(1)节约用水,一水多用;
(2)爱护花草树木;
(3)垃圾分类处理;
(4)建议父母使用无磷洗衣粉。
活动结束
开展“护水小卫士”竞赛活动。
活动目标:
1.欣赏配乐诗,多角度地感受与想像海风,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2.尝试用优美的词来形容海风,初步尝试扩展诗歌内容。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海上的风》。
2.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准备一段关于大海的录像。
活动过程:
一、谈论海风。
1.播放课件【背景音乐】。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关于大海的画面。
2.幼儿结合录像或在海边的经验,谈一谈自己对海上的风的感受。
教师:你去过海边吗?你吹过海风吗?有什么感觉?
二、初步欣赏、熟悉诗歌。
1.播放课件【诗歌欣赏】,把幼儿带入诗歌所营造的优美意境中。
2.教师:这里有一首关于海风的诗歌,请你们欣赏。
教师:海上的风是什么?它有什么本领?
三、理解、学习诗歌。
1.播放课件【诗歌教学】,分别点击“四个问号”,逐句理解诗歌内容。
教师:为什么海上的风是花神,她一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教师用同样的方式提问后三句:为什么说海上的风是琴师、海上的风是大力士、海上的风是狮子,她一来,分别发生了什么事?
2.讨论理解个别词汇,逐个讨论、解释。
老师有一个不明白的地方。“绽开”是什么意思?(幼儿个别回答,理解词义和意境)
3.伴随音乐,教师和幼儿轻声朗诵诗歌。
四、扩展诗歌内容。
1.播放课件【诗歌仿编】,引导幼儿讨论。
教师:海上的风还像什么?还会发生什么事?
2.鼓励幼儿展开想像,集体创编、扩展诗歌内容。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回家把《海上的风》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2.提供材料,请幼儿将自己的想法画下来,并将画展示在活动区,大家互相欣赏。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他们对物质的追求越来越不满足,加上父母长辈对他们的宠爱,他们要什么就会给他们什么,养成了他们一些贪婪、用不满足的坏习性。而绘本《獾的美餐》讲述的是:一只獾吃腻了苹果土豆和萝卜,想换换口味,吃点荤的。结果出去找了一圈什么都没吃到,还被马踢回到自己洞中,饥肠辘辘的獾想起洞里的苹果土豆和萝卜其实是不错的美味时,为时已晚!在体味绘本的诙谐幽默中明白了:当失去时,才懂得曾经拥有的珍贵!
活动目标:
了解画面特殊的设计及绘本中明暗两条线索,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
能根据画面中人物的表情,猜测内心活动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述。
重点:
根据人物表情猜测内心活动。
难点:
根据绘本中明暗两条线索,理解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
1、《獾的美餐》PPT、音频。
2、图书《獾的美餐》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阅读封面。
(1)、封面上有谁?它是什么表情?这表情表示什么意思?
(2)、巻角后面的小动物又是什么表情?它们和獾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此环节通过阅读封面猜测动物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幼儿对这本书的阅读兴趣,为下面阅读图书做铺垫。)
2、共同阅读
PPT1师:獾的洞里铺着软软的稻草,还有许多的食物,可是看它的表情和拿萝卜的样子,它是什么意思呢?
PPT2谁来说一说这幅画?
PPT3獾遇到了谁?它们分别是什么表情?獾头上的三个小点是什么意思?
师小结这幅画的内容。
PPT4獾抓到鼹鼠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獾和鼹鼠身边的长弧线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这些线条叫效果线,可以表示心情、动作、声音,你们画画时也可以用上效果线,这些线条会让你们的画更精彩。
PPT5鼹鼠哪里去了?同时獾又在做什么呢?
师小结:这一页和我们以前看的书有什么不一样?左上角好像有书角卷起来了,这叫卷页,其实这里有两个故事,一个大故事,一个小故事,两个故事正同时发生。"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看懂了这些,那下面的故事就要请小朋友自己来说说了,讲的时候要把大图和小图的事情都讲出来。
(此环节通过教师和幼儿的共同阅读,让幼儿了解了故事的开始,以及看绘本中明暗两条线索的的方法,为下面幼儿的自主阅读做准备。)
3、幼儿自主阅读图书,并和同伴说一说图书内容。
那么獾到底有没有抓住老鼠呢?幼儿自主阅读图书P12------P31
(1)、大图中尼看到了獾又遇到了哪些动物?它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
(2)、那小图里边又同时在发生着什么事呢?
(3)、最后一页的小动物在干嘛呢?它们嘴边的小短线表示什么意思?
师小结:獾后来遇到了老鼠、兔子和马,它想吃它们结果都被它们机智的逃脱了,最后反而被马踢回到了自己的洞里,可是洞里的美食不见了,獾这才傻了,后悔了。
(此环节通过幼儿在自主阅读中的观察,猜想和讲述,理解了故事的大概内容,在和同伴老师的交流中,学习到了怎么样看明暗两条线索的故事内容,给以后阅读类似的图书获得了经验。)
4、完整欣赏故事
(1)、獾吃到美餐了吗?为什么没吃到?
(2)、你喜欢獾吗?为什么?
小结:獾本来有好多的美食,而它却不满足,想去吃更好的的美餐,结果自己洞里的美餐反而让被它追着想吃它们的小动物给吃了,它不懂得珍惜已经拥有的美餐。那我们小朋友如果你拥有了好多美食或玩具,你会像獾一样吗?
(此环节通过提问提升寓意,让幼儿懂得珍惜现在拥有的东西和幸福。)
活动反思:
一本图画书,是通过文字和图画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文图协奏的一门艺术。本活动在为孩子创造了宽松的阅读环境后,利用"看"故事,"猜"故事,"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引起孩子的阅读动力。孩子们通过阅读图画、观察想象、猜想讨论,不仅获得了知识(獾的生活习性),还培养了读图、想象、表达、倾听、等各种能力,更习得积极愉快、饱满、幽默、尊重他人的情感。
整个活动,孩子们的思维是非常积极活跃的,观察力、想象力都不错。只是可能过于陶醉于画面的观察上,而在语言表达上不是十分严谨,有点随心所欲。但是,我个人觉得无妨,我认为绘本活动不是语言活动,虽然也可以利用绘本来进行“语言”的教学,但是,我认为读一个故事更主要的是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理解故事所蕴含的教育内容就够了,这正是为什么我一定要选择一个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孩子能够接受的有教育意义的绘本的原因。在最后,如果我能够结合孩子们平时在生活中没有珍惜自己班级里的东西来揭示故事的内涵,化抽象为具体形象了,我想孩子们印象一定会更加深刻,也更能接受这个道理。
其实,这对于我们成人而言,这个故事也是有意义的,现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或多或少的影响了我们。很多人都这样,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让原本安逸的生活多了一分不安。如果我们懂得好好珍惜身边的每一顿“美餐”,那么我们的生活每一天都是幸福快乐,有滋有味的。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合理想象,创造性地续编故事。
2、大胆参与表演故事,体验自编自导合作表演的乐趣。
3、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产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利用玩具围合小溪情境。
2、故事ppt《美丽的小溪》。
3、提供各色彩纸、笔。表演用的塑料袋、包装盒、方便面盒;故事录音。
【活动过程】
一、欣赏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师:森林里有一条晶亮的小溪,小溪里有五颜六色的鹅卵石,小溪两旁长着绿绿的青草,开着美丽的鲜花,在美丽的小溪边,来了谁?发生了什么事?请小朋友来听一听。(欣赏故事ppt)
提问:
(1)故事的题目是什么?故事中有谁?
(2)野鸭、灰兔、黑猫和小朋友们看见这么美丽的小溪,他们做了什么?
(3)他们玩过之后,小溪变得怎么样了?为什么?
二、续编故事。
师:小朋友们看到小溪变脏了,心里怎样?他们会说些什么?会怎样做?
幼儿互相讨论,自由续编故事。
三、表演故事。
1、制作人物标志,准备表演。
自由分组,协商分配角色,并利用彩纸制作胸饰。
2、分组,分角色表演故事。
附故事:美丽的小溪
森林里有一条晶亮的小溪,小溪里有五颜六色的鹅卵石,小溪两旁长着绿绿的青草,开着美丽的鲜花。
一只野鸭走过来说:“啊,这小溪真美啊!”于是,他在小溪边搭了一间草房,住了下来。
一只灰兔走过来说;“啊,这小溪的水真清啊!”于是,他在小溪边挖了个洞,住了下来。
一只黑猫走过来说;“啊,这小溪的水真清啊!”于是,他在小溪边挖了个洞,住了下来。
小朋友们听说野鸭、灰兔、黑猫搬了新家,都赶来看望,他们都称赞野鸭、灰兔、黑猫有眼光,找了一个这么美丽的好地方。小朋友们在小溪里游泳、捉鱼、打水战,一直玩到太阳下山才离去。
过了不久,朋友们又来到小溪边。美丽的小溪不见了,溪水变黑了,变臭了,水面上还漂浮着许多白色的塑料袋和红红绿绿的包装盒。原来,野鸭吃完了方便面,就把塑料袋扔进了小溪;黑猫吃完了烤鱼,就把鱼刺扔进了小溪;灰兔呢,把自己吃剩下的剩草剩菜都倒进了小溪。
小朋友都叫起来:“溪水好臭啊!”野鸭也叫起来:“天啊,这是谁干的?
活动目的:
1、学会仔细观察图片,讲述森林里的小动物和植物在雨中的行为和变化。
2、尝试用比喻的方式描述故事中的植物。
3、喜欢与同伴分享交流图片上的故事。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幼儿用书、挂图、挂图片的架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下雨天吗?那下雨的时候如果忘记带伞了你们会怎么做?
今天啊,也有一群小动物和植物们,他们也忘记带雨伞了,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二、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看图编故事。
1、出示图片1师:小朋友,图片上是什么天气啊?你看到了哪些动物?他们在干什么?跑到哪里躲雨了呢?你是怎么看出来他们是跑进树林里的?
哦,下雨了,小刺猬、小兔和小熊露出惊慌的表情,急忙地冲进树林里,大树叔叔说:"快来吧,快来吧,快到我这里躲雨吧。"
2、出示图片2、3、4、5、6(幼儿看图编故事)师:
(1)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雨中的森林发生了什么故事吧!
(2)小朋友要认真看看这几张图,想想这些小动物和植物在下雨的时候是怎么做的?可以先和你旁边的小伙伴说一说,等下老师请一些小朋友上来说说你的故事。
(3)你最喜欢哪张图?你给它编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4)有些小动物是害怕下雨的,而有些小动物和小植物是不怕下雨的,你们看到他们是下雨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①他们头上顶的是什么啊?他们把芭蕉叶拿来当?(雨伞)那你们觉得小狐狸、小猴还有熊猫躲在芭蕉叶下面会说些什么呢?
教师小结:小狐狸、小猴、熊猫他们找到了芭蕉叶当雨伞,他们躲在芭蕉叶下面高兴地说:",下吧,没关系,我们有芭蕉叶当雨伞,这样就不怕别雨淋了。"②你看到了七星瓢虫是怎么来躲雨的?(哦,原来它躲在了一片大树叶下面)那你觉得这片大树叶长得像什么?(七星瓢虫很小,树叶很大,下雨了,树叶把七星瓢虫紧紧的包住,就像一座帐篷,可安全了。)③咦?图片有什么啊?松鼠姐姐是怎么来帮鸟宝宝遮雨的啊?
教师小结:鸟宝宝看到下雨了都害怕地叽叽喳喳叫了起来。松鼠姐姐听见了,连忙抖出它那又长又软的尾巴,为鸟宝宝遮雨,她说:别怕,别怕,我来为你们遮风挡雨。
④两只青蛙看到下雨了,可高兴了,还跳起来欢快的舞蹈!
⑤花儿看到下雨,都张开了大嘴巴,咕噜咕噜地喝了好多的雨水,喝完之后,花儿就开出了五颜六色的花朵!
3、出示图片7、8、9、10师:
(1)滴答滴答,雨慢慢地停了。小朋友看一看,小动物和植物都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图片的蜘蛛姑娘在干什么啊?(她可爱美了,她吐出银丝,把挂在树上的小水珠串成一条条亮晶晶的项链。)
(3)有的雨水啊落到了地面上,那地面上会长出什么呢?(地面上长出了许多鲜艳的蘑菇还有美丽的花朵)那谁会看到这些蘑菇呢?它们看到了之后会怎么做啊?
(4)地板上的这些是什么啊?小刺猬看到了它是怎么做的?旁边的小熊在干什么?你们觉得他会做什么动作呢?(小熊高兴地一边拍手一边说:雨停了,大家快出来玩啊。)
(5)天晴了,天空上会出现什么?(彩虹)小动物们踏着彩虹桥,带着它们的战利品高高兴兴地去玩了!
三、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完整地看图编故事。
师:
1、刚刚我们都为这些美丽的图片编了一个好听的故事,现在呢,我们要把这个故事连起来编成一个大故事,跟着老师一起来吧!
2、这么好听的故事,是不是应该给它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呢?你们觉得可以取什么名字?老师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雨中的森林,你们喜欢吗?
四、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可以把这个好听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鱼鳍在鱼的身体里所起的作用。
2、让幼儿通过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学会观察事物的现象。
3、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理解鱼鳍在鱼身体里所起的作用。
活动准备
水盆、各种瓶子若干、实物——鱼、鱼泡、鱼缸
活动过程
开始环节:幼儿音乐入场
基本环节:
(一)幼儿动手操作
让幼儿在水中玩瓶子时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二)与幼儿进行谈话活动
《鱼儿游》律动,让幼儿回到座位上
(三)让幼儿观察鱼
为什么鱼一会儿游到水面上、一会儿游到水中间、一会又游到水底,是谁在鱼的身体里起到了作用?
(四)教师做实验
教师利用鱼泡来进行实验
(五)幼儿自己亲自体验来感知鱼鳍的作用
结束部分:幼儿互相交流此次活动中的快乐
延伸环节:
小朋友我们把小鱼放到我们的活动区域里,每天要记得喂它食物和换水。
活动目标
1、在熟悉音乐旋律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来表现乐曲节奏。
2、能够按乐曲的节拍进行整齐划一的传递活动。
3、通过传递,感受节奏游戏带来的快乐。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5、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准备
音乐:《拉德斯基进行曲》
积木、小乐器若干
场地:八字形、一字形
活动过程
1、完整欣赏乐曲,教师引导幼儿边听边用多种方法拍节奏。
导入,老师请大家来听一首好听的曲子,听完告诉老师它是什么曲子?
2、提问了解乐曲的风格特点。
(1)这是什么乐曲呀?
(2)是什么结构的?
(3)这首乐曲是什么风格的呀?
3、刚才小朋友用了拍手拍腿的动作来表现节拍,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幼儿发挥想像,用多种动作表现乐曲节拍)
4、介绍游戏规则。
(1)老师也有一种有趣的动作来表现节拍。(两位教师动作示范传递积木表现A段音乐)
提问:有趣吗?谁能告诉我,我的动作是怎么做的?
(2)刚才老师玩的叫“快乐的传递”,每个人手里拿一块积木,传给旁边的人,再拿一块,这样跟着乐曲的节拍进行传递。
(3)这个游戏人多才有意思,请两个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试试。
教师空手边示范边介绍玩法,每人拿一块积木,把积木传给旁边的小朋友时,嘴里轻轻地说“别人”,到自己跟前时就说“自己”。(教师带领幼儿由慢到快空手练习。)
5、师幼手拿积木分组练习。
(1)每人拿一块积木到八字形站好队,拍一拍右边小朋友的肩膀,看看他是谁,注意要把积木放到他的前面,这样他就好拿了。
(2)带领幼儿不听音乐尝试游戏,要求边玩边轻声说“别人”“自己”,教师强调要跟着老师的速度。(教师注意观察,根据练习时出现的情况,适当调整,再次练习。)
(3)随A段音乐集体练习快乐的传递,分组进行练习,及时表扬鼓励。
6、现在我们把队伍拉得长长的好不好?站成一排,提醒幼儿用两手拿积木,看看右边的小朋友是谁?(听音乐进行练习传递)
7、传递小乐器
(1)听完整音乐快乐的传递小乐器。
原来这些打击乐器不仅能奏出好听的声音,还能用来玩快乐的传递。
(2)变换队形进行游戏
刚才我们在玩快乐的传递的时候站的是什么队形?还能站出什么样的队形?我们来试一试。(圆队形听音乐进行快乐的传递)
8、有小朋友着急了,说拿了小乐器怎么还不演奏呢?我们知道这首乐曲是ABA’段式的,我们A段就来传递,B段就来演奏,A’段再传递。(听完整音乐进行节奏游戏2遍)
9、改变玩法进行游戏
A段音乐进行传递,B段音乐的时候站起来行走,A’段音乐再坐下进行传递。
10、延伸活动:和班里的其他孩子一起来玩这个游戏。
活动目标:
1、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初步了解骨骼的名称和作用。
2、懂得用多种方法保护骨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
3、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4、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活动准备:
动物骨头:鱼骨头、肉骨头;骨骼支架图一幅;操作卡若干;录音机、磁带、投影仪、笔等。
活动过程:
(一)以动物骨骼引起幼儿兴趣。
(二)了解人体的支架——骨骼。
1、找找说说哪儿有骨骼?它是怎样的?
2、结合图片共同整理,了解人体骨骼的数量和有关名称。
3、体验了解骨骼的作用。
(三)懂得保护骨骼的多种方法。
1、幼儿判断操作卡上幼儿行为的正误,懂得保护骨骼的多种方法。
2、评价:集体讲讲、学学或者修改。
3、师幼共同小结,用歌曲提升(加油干的音乐)。
内容:喝牛奶呀么呵嘿,喝牛奶呀么呵嘿,我们大家喝牛奶喝牛奶喝牛奶骨骼强又壮呀!(喝牛奶可更换为:晒太阳、作运动、坐得直、站得稳等)
活动延伸:
养成爱锻炼,不挑食物的良好的习惯。
教学目的:
1、了解春天的六个节气。
2、学唱歌曲《报春》,用有朝气、愉快的声音表现歌曲。
3、听赏春天的音乐《春风》、《春》、《春野》、《春之祭》,感受春天的美好、朝气蓬勃。
4、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5、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教学过程:
1、立春:(进教室用喜庆的春节音乐《春节序曲》)
(1)师:小朋友们,进教室时听到的音乐给你们什么感受?适合什么节日?
(2)对,它充满了喜庆的节日气氛,是刚刚过去的春节里常常响起的音乐,春节预示着什么季节来到我们身边了?
(3)春天!农历年的“立春”来到了。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2、雨水:(导入)
(1)师:古人有许多吟诵春天的诗句,你会吟诵吗?请小朋友读出诗歌的情感和韵律。
(2)师:你了解杜甫的《春夜喜雨》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首诗描写了春天里的什么?
“雨水”,小朋友一听这个节气名,就应知道随着“雨水”这一节气的到来,降雨开始。
(3)师:请小朋友们跟老师学几个动作:双臂上举,左右摇摆——双臂横于胸前,左右摇摆——双手在头顶捻指,口中打舌——搓手——双手不断击打腿面,可强可弱。
老师面向哪一组,这组的小朋友就随着老师一起表演,老师到下一组时,你们的动作保持不变,只有老师再次来到你们面前换动作时,你们才可以变化动作。
3、惊蛰:
(1)师:春雨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春雨播洒她滋润水滴的同时,谁也不甘寂寞地锤着锣鼓来到了?(播放《雷鸣电闪波尔卡》)
(2)雷公用他轰隆隆的雷声唤醒万物。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惊蛰”,蛰是藏的意思,那些在严寒冬天时躲进土壤内或在石洞里蛰伏起来的动物被春雷惊醒后,也开始苏醒、活动,迎接春天的来临。
(4)师:听,是谁在用它的歌声迎接春天的来临?(播放《杜鹃圆舞曲》引子)
(5)师:你了解布谷鸟吗?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对,它的学名叫杜鹃鸟,因为它的叫声,所以人们又亲切地称呼它:布谷。
(6)师:请小朋友们继续欣赏音乐,把你在音乐中感受到的春天说一说。(播放《杜鹃圆舞曲》)
生:(畅谈)
(7)师:请小朋友随着音乐演一演春天的各种角色。
A、先说说你想扮演春天里的什么角色?
B、全体起立,一起随着音乐表演春天。
(8)师:小朋友们有的扮演春雨、有的扮演春风、有的表演小动物和各种植物在快乐地生长玩耍……春天不但美丽还很快乐啊!
(9)师:远在德国的小朋友和我们有着共同的感受,他们演唱了一首春天、布谷的歌。
(10)师:歌曲里唱到了什么?
A、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报春》,先请小朋友们随着琴声感受三拍子的强弱
B、请小朋友用“lu”哼唱旋律
C、你们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唱出旋律音高吗?
(11)师:(读歌词,并贴上图谱)请小朋友跟着老师读一读歌词。
生:(跟琴演唱)
(11)师:还有什么地方自己感觉唱得不是太好,需要老师和小朋友帮忙?
师:老师想请一部分小朋友表演大树,一部分小朋友表演在枝头上唱歌、表演的小布谷,大树用什么动作表演呢?小布谷呢?
4、春分:
(1)师:(欣赏学生活动:蔬菜园)你们在干什么?
(2)师:“春分”是劳作的时节,农夫们忙著除草、施肥,小朋友们的蔬菜园也开张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太阳光和热也更多,温度升高,天气变暖。此时,鸟语花香的春天才真正来到了人间。
5、清明:
(1)师:杜牧的《清明》中是如何吟唱春天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师:清明节你们会做些什么?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清明节,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是人们出游的好时候,古人有清明踏青的习俗,所以又叫踏青节,你们知道什么是踏青吗?(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春游”。
(3)师:王老师将用音乐带领小朋友去郊外,体验春天里的美好景色,告诉老师,你体会到一种什么样的春天和心情?
A、《春风》:音乐描绘了春天里的什么?萨克司吹出了春风的温柔、连绵,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一个春天的故事。请小朋友一起表演、感受春风。
B、《春》:著名歌剧大师维瓦尔第《四季》中的第一首《春》,春天里一切都是那么生机勃勃,富有生命力,那么令人喜悦。
C、《春野》:这首乐曲名叫《春野》。春天的原野也许很杂乱,没有公园里的花草那么次序井然,却显出了一种自然的、和谐的美,让人感到悠闲自得。
D、《春之祭》:(师有感情的朗诵歌词)“别等春天悄悄的溜走以后才要青春再回头,别等夏天炎热的烈阳展露才明白春光的温柔,别等秋天叶色都变黄以后才想到变天会怒吼,别等冬天来到的冰冷感受才了解光阴的哀愁。”你们能理解歌词的含义吗?
师:春的诗、情、画、意让我们陶醉,在流连春的同时,小朋友也要珍惜春天的大好时光,好好把握春天!
6、谷雨:
(1)师:在歌声中我们走到了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农作物能茁壮成长。希望小朋友们在春天的滋润下,更加茁壮地成长,去迎接未来每一个美丽的春天。
(2)师:让我们一起唱着好听的《报春》离开教室,走到大自然中去拥抱春天、告别春天吧!
活动目标:
1、对植物的盘曲弯绕现象产生兴趣,认识集中攀缘植物。
2、更主动地关注各种特定的形状,体验发现的乐趣。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1、挂图第14号,幼儿活动材料第三册第29—30页。
2、在幼儿园附近事先寻找有弯绕植物的场所。
3、记录纸和笔。
活动过程:
1、植物为什么会有弯绕。
——出示挂图。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它们的名称吗?这些植物长得怎样?
——爬山虎长得怎样?为什么会爬得这么高呢?(引导幼儿说出爬山虎是依靠弯弯绕绕的藤蔓及叶片上的“脚”,向上攀缘的)
——牵牛花是怎样生长的呢?(引导幼儿观察牵牛花茎的攀附缠绕现象,即卷须及茎附着在别的东西上蔓延生长)
——西瓜长在地里时有一根长长的“辫子”,这根“辫子”又是怎样的呢?(帮助幼儿理解瓜藤都是弯弯绕绕的)
——这些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都离不开弯弯绕绕的藤蔓。
2、找找身边弯弯绕绕的植物。
——弯弯绕绕的植物还有许多,让我们去找找看吧。
——幼儿结伴寻找攀缘植物,并记录。绘画记录不必强调画面的逼真,只要能表现植物的盘曲弯绕现象即可。
——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藤蔓(茎、须)是怎样长的?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目标
通过欣赏,探索金鱼多样的组合排列,体会画面安排和构图美。
尝试使用擦色的方法,表现色彩问的渐变接色。
激发幼儿喜欢画、愿意的画的活动兴趣。
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准备
关于金鱼的多媒体、炫彩棒、餐巾纸、铅画纸、3B铅笔、有水景的画面上有一条白轮廓的金鱼。
过程
一、欣赏交流
1、教师:听说最近美美班的小朋友都找到我们中国的宝贝——金鱼啦。能不能告诉我,你找到的是什么品种的金鱼?它美不美?哪个地方最美?
(幼儿说鱼鳞时)对呀,金鱼说:“就是我的鱼鳞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所以人们给我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金鱼。”
(幼儿说尾鳍时)“你们也发现我的尾鳍了吗?这是我最美丽的地方,只要我不停地摆动,它就像一条美丽裙子舞动起来。为了扭动舞裙,我练了三天三夜呢,想不想再看看我拍的录像?”
2、定格欣赏画面
两条鱼:第一个出场的节目是我们的双人舞,看那轻轻摆动的长裙,像彩带一般飘起来。
三条鱼:这是我和两个好朋友一起表演的三人舞。
六条鱼:现在我们的群舞开始了。
一条鱼:最后出场的是我的独舞,这就是我练了三天三夜的舞蹈。
3、看了这么多的舞蹈,你们最喜欢的是几人舞呢?
独舞:是最高难度的动作,转圈的动作,多美呀!
双人舞:你看我,我看你,摆上一个漂亮的造型。
三人舞:也是难度很高的舞蹈,一不小心就变成三角形了。
群舞:很多人跳舞,既要动作整齐,又要造型美。
我想无论人数多少只要有优美的舞姿,一定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二、操作尝试
1、呜……呜……是谁在哭呀?原来是金鱼妹妹的衣服不见了,没法参加舞蹈表演。
2、“金鱼妹妹,你的衣服是什么颜色的呢?”
3、金鱼妹妹说:“我的名字叫黑金鱼,我的衣服是黑色的。”
4、我们大家来帮黑金鱼妹妹到炫彩棒里找出她的衣服(幼儿选择颜色,教师演示方法):
(1)黑色——我不是黑鱼,是黑金鱼,我的衣服会黑得发亮。
(2)找一找淡些的黑色是什么颜色——(加上灰色)有点亮了,,就是很像横条。
(3)用餐巾纸搓一搓——啊!这就是我发亮的黑衣服,谢谢!谢谢!
5、很多金鱼朋友都想请我们为它们找件新衣服:你们能让红金鱼的衣服红得更亮,能让黄金鱼的衣服闪金光吗?看来变色的办法真不少,就看本领大不大。
三、创作表现
1、今天,新的节目表演就要开始了,小金鱼们快上场吧!
2、教师担当记者来采访:
(1)你的长裙怎么飘动得像仙女一样,请问你练习了多少时间?
(2)请问你穿的是什么颜色的金衣?
“记者”及时把好消息在第一时间向大家报告:“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四、分享交流
请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演员”上台谢幕。
延伸
适当增添水生植物和银色水珠作舞台布景,增添画面的丰富色彩。
活动目标:
1、会说“我和谁去过什么地方”“我看到了什么景物”“我乘什么交通工具去的”
2、体验同伴间交流的乐趣。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活动准备:
照片
设计思路:
在“快乐的假期”活动中,我发现很多幼儿不能用清楚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语言活动,帮助幼儿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体验同伴之间语言交流的乐趣。
活动过程:
1、导入(故事“快乐的旅行”)
“快乐的旅行”——小白兔和小松鼠是一对很要好的好朋友,小松鼠在暑假里进行了依次非常愉快的旅行,于是小白兔就问小松鼠:“小松鼠小松鼠,你今年暑假和谁一起出去玩了?去什么地方了呀?”小松鼠说:“我跟爸爸妈妈一起去了美丽的大森林旅行了。”“那你都看到了一些什么有趣的东西呀?”小白兔又问。“我看到了美丽的花草,高高的山,还有清清的小溪,真美丽呀”小松鼠回答道。“那你是乘什么交通工具去的呀?”小白兔又问。小松鼠开心地回答道:“我们是乘大象伯伯的汽车去的。”
2、提问:(1)小白兔问了哪些问题呀?
(2)小松鼠是怎么回答的呀?(加深印象)
3、总结:
(1)我和谁去过什么地方
(2)我看到了什么景物
(3)我是乘什么交通工具去的
4、请小朋友用以上三句话来介绍自己的旅行(可以指着照片来说)
指导要点:
(1)提示幼儿用以上句式来进行描述
(2)有一些景物可让幼儿详细叙说(以追问的形式)
(3)一个幼儿讲完了,可以以提问形式帮助其他幼儿巩固所学句式
5、总结今天所学内容
师:今天我们大二班的小朋友真棒,都能用完整的语来
告诉老师自己旅行的事情,希望小朋友们能把这个本领回家告诉自己的爸爸妈妈讲给他们听好啊?下一次呀老师要请小朋友来讲一讲我们的家乡——洞泾。
6、活动延伸:游戏活动“快乐的旅行”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感知植物具有输送水份的作用。
2.愿意动手操作寻找植物的茎。
3.乐意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自己的认识。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提前两三天在自然角做茎输水作用的实验,将芹菜、大白菜的跟放入红色颜料水中,让幼儿每天定时观察,每组一份。
2.物质准备:若干颗白菜、芹菜。若干把粗了刻刀,每人一张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教师引导幼儿认识植物的茎。
1.教师出示芹菜、大白菜:它们的茎在那里?谁能找到他们呢?(鼓励幼儿大胆动手操作,寻找植物的茎)
教师:你是怎么找到它的茎的?
2.教师引导幼儿比一比谁找到的植物的茎最长,并请幼儿互相比较,让幼儿感受它们长得是否一样。
二、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来感知茎的作用。
教师:植物的茎有什么作用呢?(鼓励幼儿猜想)
教师:为什么这颗大白菜会变红呢?教师引导幼儿用塑料刀片将大白菜和放在红色颜料水中大白菜分别横切开,观察它们内部有怎样的变化,一次进一步感知茎的作用。
三、教师引导幼儿将观察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了解花语花意,懂得一些送花的学问。
2、鼓励幼儿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收集有关花的知识、鲜花、包装纸等
活动过程:
一、讨论交流:
1、大家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花?
2、你喜欢什么花?它表示什么意思?
二、选花:
1、请幼儿打开信封看看信上说什么?
2、给他们选什么花?为什么?
3、幼儿按照信上的任务去选花。
三、送花:
1、这样可以送了吗?
2、幼儿包装花儿。
四、设问:
你们再帮我想想还有什么时候也可以送花?送什么花?
【活动目标】
1、知道鼻子逃跑的原因。
2、通过故事知道养成了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3、喜欢并尝试创编故事结尾,并乐意和同伴一起学编。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第一册第5~12页;挂图“逃跑的鼻子”。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出示挂图,教师请幼儿观察。
师:请你看看图片中讲了谁的故事?
你发现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了吗?
二、欣赏故事“逃跑的鼻子”。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师:这个小男孩叫什么?他怎么了?
2、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小男孩“长指甲”的鼻子逃跑后的情绪变化。
师:小男孩“长指甲”发现自己的鼻子没有了,心情怎么样?
他是怎么寻找逃跑的鼻子的?
没有鼻子的时候,他是怎么出门的?找到鼻子之后呢?
三、再次欣赏故事,讨论鼻子逃跑的原因。
1、幼儿阅读幼儿用书中的故事,教师看着书讲述。
师:我们一起看着书再来看看这个故事,看看“长指甲”平时是怎么对待鼻子的?鼻子有什么感受?
2、幼儿看完故事后,回答以上的问题。
四、幼儿互相检查个人的卫生情况。
1、相互看一看鼻子和手指的卫生情况。
师:请你与同伴互相检查鼻子和手指,是不是很干净?
2、说一说应该如何爱护鼻子。
师:你在平时是如何爱护自己的鼻子的?
3、教师进行总结。
附故事:《逃跑的鼻子》
一大早,住在马焦莱湖畔的拉文诺市小码头对面的一位先生起了床,到盥洗室去刮胡子,可是一照镜子却惊叫了起来:
“救命啊!我的鼻子!”
鼻子,长在脸正中间的鼻子不见了,它待过的那个地方光秃秃的。那位先生穿着睡衣跑到晾台上,正好赶上看到鼻子在广场上迈着大步朝码头走去,在排着队准备上拖船的小汽车中间穿来穿去,而那些小汽车要运往维尔巴尼亚。
“站住!站住!”那位先生喊着:“我的鼻子!抓小偷!抓小偷啊!”
人们抬头看了看,全都笑了。
“有人偷了您的鼻子,把您的脸弄成一个南瓜啦!真糟糕!”
那位先生只好赶紧下楼跑到街上,去追赶那个逃跑的鼻子,同时还得用一块手绢捂着脸,好像得了重感冒一样。他刚赶到码头,就看见一艘拖船正从码头离岸。为了追上它,那位先生勇敢地跳进水里……
“加油!加油!”船上的乘客见状都大声叫喊着,但船已经加速开动起来,船长根本不打算掉头让这位迟到的乘客上船。
“你再等下一班拖船吧!”一个水手朝这位先生喊,“每半个钟头就有一班船!”
那位先生泄了气,正打算朝岸边游去时,突然发现他的鼻子躺在一块斗篷上,慢慢漂流着,像神话里的朱里奥。
“原来你没有上船呀,都是假装的?”那位先生喊了起来。
鼻子一直盯着前方,像个老练的航海家,连头都不扭一下。斗篷像水母一样在湖中轻轻漂荡着。
“你去哪儿?”
鼻子不吭声,他那失望的主人只好忍气吞声地回到码头,穿过好奇的人群回到家里,再也不敢出门了。他命令女仆不让任何人进来,自己则整天关在家里照镜子,看自己那张没了鼻子的脸。
几天以后,兰科一个渔民在收网时捞上来了那个逃跑的鼻子。它在湖中心落水了,因为斗篷上净是漏洞。渔民把它带到拉文诺的集市上去卖。
正好赶上那位先生的女仆去集市上买鱼,她一眼就看见了那只混在鲤鱼和梭鱼堆里的鼻子。
“这是我主人的鼻子!”她尖叫了起来,“快交给我,让我带给我的主人!”
“是谁的我不管,”渔民说,“是我打捞上来的,我就得卖!”
“多少钱?”
“您知道,它有多沉就值多少黄金。这可不是一条鲈鱼!”
女仆跑回家向主人报告消息。
“他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我要我的鼻子!”
女仆算了一下,需要一口袋的钱,因为那个鼻子太大了,需要很多钱。为了凑够这笔钱,她还卖掉了自己的耳环,因为她非常忠于主人,为他牺牲一切都只当是吹口气。
她买回了鼻子,用手绢包着回了家。鼻子乖乖地让她带着,甚至主人用颤抖的手抓过它的时候也都没有进行反抗。
“你为什么要逃跑?我有什么对不住你的地方?”
鼻子上下打量了主人一下,做了个表示恶心的鬼脸,说:“你听着,你再也别用手指掏鼻孔了!至少你得把手指甲剪一剪!”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水粉、小棒等材料进行美术创作,感受水粉画的特殊艺术效果。
2、能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创造性地表现“彩色的地球”。
3、养成良好的作画习惯,能与同伴合作运用材料。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具:课件、小鸟头饰。
材料:人手一张扇形纸、粗细不同的小棒、抹布、彩色颜料。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欣赏故事《彩色的地球》,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1、教师讲述故事《彩色的地球》。
一天,小鸟问鸟妈妈“地球是什么颜色的?”鸟妈妈说“只要你绕着地球飞一圈,就知道了。”听了妈妈的话小鸟出发了。它飞呀飞呀.前面出现了一片蓝蓝的大海。小鸟高兴地喊起来“啊,我知道了,地球是蓝色的。”说着,它拿出扇形小纸片做了个标记教师示范)。就这样,小鸟每到一个地方,就做一个标记、有绿色,红色、棕色、黑色等。一圈飞完了、小鸟一看,咦,地球是什么颜色的呢?
2、结合故事第二段,教师示范:
取一张扇形小纸,先用扁笔蘸满蓝色的颜料,然后顺着一个方向,从扇形纸的一头涂到另一头。要求涂得均匀,直到把扇形纸涂满为止。涂好底色后,再用小棒刻画上大海中的景物。
3、结合故事第三段,教师启发幼儿想象:
小鸟在绿色、红色、黄色、棕色、黑色等地方看到了什么?(幼绿色一一草原,红色一花园,黄色一沙漠,棕色——村林,黑色一夜晚的城市)
二、基本部分。
1、师:如果你是一只小鸟,你会看到些什么?(幼儿发挥想象,自由讲述)
2、幼儿自由选择,自由结伴,合作运用材料操作。
3、教师安排6组,每组提供一种颜色,幼儿按意愿选择。
4、根据需要,选取粗细不同的小棒。如画物体的外轮廓线,可选取粗的小棒,画细节部分,选取细的小棒。要求涂色均匀,注意桌面、衣服的卫生。
三、结束部分。
1、展示作品。鼓励幼儿自由组合,用每6张扇形纸片拼成一个彩色的地球。
2、边倾听歌曲《世界儿童心连心》,边欣赏作品,最后师生其同讲评。着重进行想象、创造方面的讲评,肯定想象丰富、奇特的幼儿。
活动目标
1.萌发喜欢鸟类、保护鸟类的情感。
2.初步尝试用复色涂法表现鸟类的羽毛特征。
3.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彩砂纸,油画棒。
2.知识经验准备:观察各种鸟类的羽毛。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幼儿观察鸟类羽毛的兴趣。
1.图片导入,引导幼儿观察各种鸟类的羽毛。
2.引导幼儿区分雌雄孔雀。
3.引导幼儿说说羽毛的作用(美观、保温、保护身体、帮助鸟儿飞翔等)。
二、组织教学
1.教师讲解示范复色涂法,并借形想象。
2.幼儿画鸟儿的羽毛并添画五官,教师巡回指导。
三、欣赏作品
幼儿互相欣赏彼此的作品。
四、活动延伸
家长与幼儿一起观看有关动物的电影、纪录片,了解大自然中动物千姿百态的美。
教学目标:
1、帮助幼儿获取有关物体转动的经验,并引导幼儿发现转动形成圆的现象。
2、激发幼儿对转动现象的好奇和探索的愿望。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培养幼儿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教学准备:
1、幼儿有过玩圈、竹蜻蜓的经验。
2、幼儿操作材料:一元硬币,乒乓球,皮球,塑料圈,圆盘,圆形积木,各种方形积木,竹蜻蜓等若干。
3、玩具汽车(自行车),螺丝(螺帽),吊扇(扇叶包红色纸),钟等。
4、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玩一玩1、请幼儿自由选取几种操作材料玩一玩。
2、请几名幼儿上来展示自己的玩法[小物体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对幼儿让物体转起来的玩法加以肯定、引导,“XXX小朋友让XX转起来了,这个玩法真好,还有谁也能让你手里的东西转起来?”
(二)试一试1、鼓励幼儿再玩一次,试一试,让你手中的东西转起来。
2、请幼儿说说,你玩了哪几样东西,你怎样让它转起来的?加以演示。[对因玩法不正确而转不起来的东西,可请转起来的幼儿加以补充演示。]
(三)看一看1、幼儿再次操作,仔细观察,“物体转起来后你发现了什么?”
2、请说一说你的发现。
3、请幼儿观看吊扇“怎样让电扇转起来?”(打开开关)师开开关,由慢到快,“电扇转起来后你发现了什么?”(圆)
(四)找一找1、幼儿再次操作,寻找观察物体转动后形成的圆,“找一找,你手里的东西转起来后有没有出现圆?”
2、幼儿互相交流。[对转动后出现圆较明显的物体用实物投影仪展示]
小结:物体转动后形成圆。
(五)说一说1、你知道还有什么东西会转?转动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例:电扇的叶子会转,转起来后吹出了风。
[钟的指针会转,转起来后我们知道了时间;螺丝帽会转,转起来后可以把东西固定;双层圆桌……]
[实物示范,观察]
2、小结:今天我们发现了许多会转的东西,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会转的东西,这些东西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认真看,仔细想,你还会发现更多有趣的东西,如果你发现了,请告诉我,或告诉你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