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收集28篇)

时间: 2024-08-11 栏目:实用范文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枫桥夜泊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篇1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枫桥夜泊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泊:b(停泊)pō(湖泊)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篇2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句子解析

1.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

从集中兵力大举进犯可看出敌人兵力强大,敌众我寡,五个战士接受的任务十分艰巨。

2.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的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这里,没有写其他战士的语言,只写他们的内心状态(热血沸腾)和动作(紧跟)。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

3.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这两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4.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打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这种恨与爱,是五壮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力量之源,是党所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战士们的力量之源,也是敌后抗日根据地英雄儿女们的力量之源。这句话充分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篇3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课文主题:

本文围绕读书学习这一主题,选取了三则古人谈论读书的小古文,从读书态度、读书方法、读书需具备的条件等方面进行探讨,启发我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热爱读书,善于读书。

形近字:

耻(羞耻)址(地址)

诲(教诲)悔(后悔)

诵(背诵)涌(汹涌)

恒(恒心)桓(盘桓)

皆(皆大欢喜)旨(旨意)

缺(缺少)缸(水缸)

[注解]

①敏:勤勉。②好:喜好。③耻:以为耻。④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知:同智,智慧。⑥识:记住,这里读zhi。⑦厌:满足。⑧诲:教诲。

①谓:说。②漫浪:随意。

①士人:读书人②恒:恒心。③下流:下等,劣等。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牛郎织女二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篇4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牛郎织女二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主题思想:

本文叙述了牛郎织女婚后幸福美满的生活和织女被王母娘娘无情地抓回天宫等事。歌颂了劳动人民反对压迫、争取自由和幸福的精神,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1.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

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衬托出织女热爱人间生活的情感。

2.一天,牛郎去喂牛,那头衰老的牛又说话了,眼眶里满是眼泪:我快不行了,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了我死以后,你把我的皮留着。碰见什么紧急事,你就披上我的皮老牛没说完就死了。

老牛会说话,而且最后说留下牛皮,遇到紧急的事披上,这些为后来的牛郎飞起来追织女做了铺垫。

3.越飞越近,眼看要赶上了,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糟了,牛郎的前边忽然出现一条天河。

王母一划出现天河,牛郎飞不过去,说明王母的实力很强,分开牛郎织女的决心很大。

4.日久天长,王母娘娘也拗不过她,就允许她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跟牛郎会一次面。

拗看出织女斗争的决心和敢于追求幸福的勇气。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珍珠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篇5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珍珠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句子解析

1.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从绿叶中伸出来。

影子小嘴是小鸟的剪影,透过剪影可以看出它们的自在。从可爱、鲜红等词语可以看出我很喜欢这对珍珠鸟。

2.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由于我给珍珠鸟创造了舒适、自由的生活环境,不去打扰它们,得到了它们的信任,这种关爱使珍珠鸟这种十分怕人的鸟与我越来越熟悉。

3.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里钻出来。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

这是我对出世不久的小珍珠鸟的外形描写,此处连用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小珍珠鸟可爱的样子,流露出对小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4.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使珍珠鸟似乎也有了人的神情和心理。挨近、蹦、俯下、喝、偏、瞧瞧、跑、绕、蹦来蹦去等动作描写,活画出一个像孩子一样顽皮的鸟的形象,那是一份回报我友好地对待它的情意。我从中得到的是一种惬意的独特的享受。表达出我心中温柔的爱意。这是人与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课文主题

这篇本文叙述了我和珍珠鸟从相识、熟悉、亲近到信赖的关系变化过程。谱写了一曲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爱的颂歌,告诉我们: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3、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7古诗三首之望洞庭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篇6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17古诗三首之望洞庭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古诗大意:

《望洞庭》:秋夜,皎洁明月的清光与清澈明净的洞庭湖的水色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因为没有风,湖面平静的像一面未经磨平的镜子,没有一丝波纹。月光下,洞庭山显得更加青翠,洞庭湖显得更加清澈远远望去,如同一只晶莹剔透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古诗主题:

《望洞庭》描写了秋夜皎洁明月下的洞庭湖的波光与月色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篇7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宿建德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宿建德江》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写了寒江、小舟、孤月、独客、老树、旷野,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2.《宿建德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宿建德江》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复习预习重难点归纳笔记篇8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复习预习重难点归纳笔记

1.《宿建德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发现的?

《宿建德江》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写了寒江、小舟、孤月、独客、老树、旷野,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2.《宿建德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宿建德江》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描写的景物有黑云、雨、风、湖水。

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诗中的比喻有什么作用?

诗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翻墨与跳珠的比喻新颖而生动,绘色绘声绘形,极为传神。

5.《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人在黄沙岭道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黄沙岭夜里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情景。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写出夏夜的山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6.《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突出了诗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堂笔记之作者简介篇9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堂笔记之作者简介

孟浩然,唐代诗人。汉族,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存诗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风格以清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篇10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sūn:孙(孙子、孙女、外孙)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生字组词及造句篇11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生字组词及造句

孙:子孙外孙侄孙孙女王孙贵族我的孙女是个可心人儿。

泊:停泊漂泊泊车淡泊名利你的生活达到了一种宁静的境界,淡泊名利、与世无争。

愁:忧愁愁闷发愁愁绪愁眉苦脸,你看他这愁眉苦脸的样子,肯定发生了什么事

寺:寺庙寺院佛寺山寺寺观既然进了寺院,就得尽快熟悉这种晨钟暮鼓的生活。

榆:榆关榆树榆钱榆荚榆叶榆木丹在数学方面真是个榆木脑袋。

畔:河畔田畔江畔湖畔篱畔池畔他独步在江畔,显得很郁闷。

五年级上册21课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评课稿听课记录篇12

五年级上册21课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评课稿听课记录

一、吟诵对比,了解词之特点

1.同:由同类思乡诗《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引出《长相思》

2.异:诗与词的区别

3.读出题目的味道:理解思

评:比较诗词异同,共感思乡之情,读出诗词的味道,词味到文学味,提升阅读品味与审美情趣。

二、多重诵读感知词之音律

1.读准读通全文,强调更,古时记时单位,这里指一更又一更,读出这种长久。

2.圈出韵脚:程灯更成声

特殊行

3.师生合作,读出押韵,读时把韵脚拖长,读出味道

评:正确理解关键字更,准确理解诗意,诵读是词之教学根本。课标高段要求学生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停顿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找到词之韵脚,读出韵味,为理解内容,正确把握诗意奠定基础。

三、移情想象,体悟词之意境

1.借助插图、注释和想象交流词的意思

2.王国维诗之境阔,词之言长,听师配乐范读,学生想象上阕画面

3.想象遇到的困难

4.上阕内容概括为行之难

5.想像下阙的画面

音乐引读助想象

6.概括下阕内容思之切

四、体会诗情

1.你觉得词中的哪个字深深地刺痛了你的心?碎

2.纳兰的心都碎了

3.引读升华情感

评:入境入情,行之难到思之切,引读激活想象,碎字形成张力,给学生强有力的震撼。

五、知人论世,体察词之内涵

1.孟子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2.了解作者纳兰性德:满清第一词人,渴望建功立业。

3.建功立业的壮志和理想,思念家乡的孤独与寂寞交织在一起,化作了长长的相思。

评:由词到人,角色置换,文本、作者、读者产生共鸣,理解诗词意境。

六、组词赏读,回味词之情韵

1.出示以长相思为词牌的组词,发现了什么?

长相思

南唐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长相思

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2.每一种词牌都有固定的字数、句式和韵律

3.长相思这个词牌最适宜表达思念之情。

4.纳兰性德的这首词被誉为古今思乡诗词中的经典,请背会这首千古绝唱。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四季之美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篇13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四季之美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句子解析

1.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主要描写天空、云。作者是抓住景物的静态美,描写了景物的色彩,如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云。

2.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泛表示大面积微微出现,染增强了颜色的立体感,飘体现了天空的动态美。这些词语表现了春天早晨天空的独特景致。

3.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第一句总写夏天最美是夜晚;第二、三句概括介绍了夏天夜晚的美景。

课文主题

本文作者从自己的主观感受出发,对四季之美进行了列举: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早晨。作者细致描写自然界中出现的各具特色的景物,从而赞美四季的美,表现了对生活及大自然的热爱。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常见易错字篇14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常见易错字

浣(hun)1.洗:~衣。~纱。2.唐代规定,官吏十天一次休息沐浴,将每月分为上浣、中浣、下浣。后来借作上旬、中旬、下旬的别称。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枫桥夜泊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篇15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枫桥夜泊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作者简介:

张继,字懿孙,汉族,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主要作品:《枫桥夜泊》。

课文主题:

《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译文篇16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译文

诗意: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唯独放不下,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宋朝的军队平定中原那一天,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告诉你的父亲。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花之歌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篇17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花之歌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句子解析

1.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两个又写出了花儿们周而复始、四季轮回的生命旅程。

2.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花比作星星,绿茵中花朵点点,就像星星从苍穹坠落。精灵般的花的形象跃然纸上。

3.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的成长与芬芳,暗示了花在自然界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既展示出了诗意的浪漫,也写出了现实的情景。

4.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原野上摇曳、清风中呼吸、星星陪伴微睡、太阳凝视中醒来写出了花怡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表面是写花,但真正是写人,诗人正是利用花这种大自然的语言,来寄托自己的伟大情操。

5.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我婆娑起舞,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会。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饮朝露、听鸟鸣、舞婆娑,花的生活精彩纷呈。人生有开花就有结果,写出了花的积极乐观态度。诗人用辨证的眼光来看待生命,这就是诗人的真正意图。

课文主题

诗人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话语,以象征的手法,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图画中有诗意的浪漫,也有现实的真实,诗人用诗意的叙述和思考的敏锐来书写积极乐观的人生。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小岛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篇18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小岛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1.这里树少,草少,土也很少,却驻扎着一群海军士兵。

句中三个少字突出了小岛的环境恶劣艰苦。

2.将军上岛时正是这儿比较凉快的时候,但也有二十多摄氏度。

说明岛上温度很高,比较凉快的时候就已经二十多摄氏度,那么热的时候温度就更高。驻扎在这里的海军土兵们生活很艰苦。

3.这种问题看起来很小,却直接关系到部队的战斗力。

种菜问题看似简单,但是在艰苦的小岛上却不简单,因为这里严重缺菜,因为吃不上蔬菜,战士们牙龈溃烂,嘴里起泡,这样就会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如果人人都能吃上蔬菜,身体健康了,部队的战斗力就强了。

4.饭堂里,战士们正在吃饭,见将军进来,都停住了筷子。将军看了看他们桌子上的罐头,喉咙哽了一下,说:同志们......停了一下,又说:孩子们,我给大家分菜,每人一筷子。

哽了一下停了一下写出了将军动容的样子,给大家分菜体现了将军对战士的关爱。

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以将军的见闻为线索,记叙了战士们在小岛上种出一大块中国地图形状的菜地的事,赞扬了海防战士们坚强乐观、不怕困难、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课堂笔记译文篇19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课堂笔记译文

诗意:旧是从秦汉时期延续至今的明月和边关,征战万里、守边御敌的将士至今还没有归来。倘若还有像飞将军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在,绝不会允许外敌南下越过阴山。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篇20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生字组词:

祭:祭拜祭祀祭奠祭天祭坛祭文

乃:乃父乃至乃至于有容乃大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篇21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课堂笔记课后生字组词

s建jin德d江jiānɡ

【唐tnɡ】孟mnɡ浩ho然rn

移y舟zhōu泊b烟yān渚zhǔ,

日r暮m客k愁chu新xīn。

野yě旷kunɡ天tiān低dī树sh,

江jiānɡ清qīnɡ月yu近jn人rn。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篇22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难句解析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不可估量是指损失大得无法计算,说明圆明园的损失之大。圆明园收藏的文化之古,景物丰富多彩,巧夺天公,美不胜收。这样一座具有国际性的文化艺术瑰宝被毁灭了,这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课文一开始用这句感叹句,直接表达了作者无比愤怒和痛惜的感情。

2.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这一句话中用有如、好像、仿佛、流连这些词语进一步点明了游览圆明园的感受,对园内汇聚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和融合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作者由衷地赞叹。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所创造的这一园林是世界园林之奇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3.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

作者通过举例,概括地写出了圆明园中的主要景物。让人感受到了圆明园中的景点之多,景致之美,不禁心生向往之情。

4.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这一句话中用有如、好像、仿佛、流连这些词语进一步点明了游览圆明园的感受,对园内汇聚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和融合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作者由衷地赞叹。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所创造的这一园林是世界园林之奇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5.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凡是统统等词写出了英法联军的贪婪无耻,掠走破坏毁掉等词,写出了英法联军残暴野蛮的强盗嘴脸,激起了人们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的无比憎恨。

课文主题

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警示人们勿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篇23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之山居秋暝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山居秋暝》: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为什么下笔说是空山?

大概诗人来到山林,远离了嘈杂烦扰的市朝,山居给他的突出印象就是非常寂静;当然,山中林木茂盛,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篇24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句子解析

1.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我也从来没有向母亲一次要过这么多钱。

从来没有也从来没有从不同角度写出了这一元多钱不论对我还是对我家来说,都绝对不是个小数目,可见我家很贫穷。

2.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失魂落魄把我对这本书的渴望程度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让读者看到了一个酷爱读书的孩子形象。

3.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这里四个立刻连用,写出快节奏的工作,这是叠加,是快速、加倍的工作,为了儿女的生活、读书,不伸懒腰,不喘气,不休息,拼着老命工作。母亲塞给我的是钱,更是浓浓的希望和浓浓的情。

4.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掏数两个动词写出了母亲对这不多的钱的珍惜。母亲给我的不仅仅是钱,更多的是对我读书的支持和浓浓的爱。

5.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这句话是说,母亲挣钱那么不易,家境那么困难,但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书,使我满足了读书的强烈愿望。我如果用那钱买别的东西,实在对不起母亲,对不起母亲浓浓的爱子真情。

课文主题

本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苦的生活条件下支持和鼓励我买书的往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五年级语文上册21课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好句摘抄篇25

五年级语文上册21课古诗词三首之长相思好句摘抄

好词:

sūn:孙(孙子、孙女、外孙)

b:泊(停泊、泊船、飘泊无定)

chu:愁(忧愁、发愁、愁眉不展)

s:寺(寺庙、寺院、少林寺)

y:榆(榆关、榆树、榆荚)

pn:畔(河畔、池畔、耳畔)

《长相思》:走过一条条山路,走过一条条水路,正向山海关那边走去,夜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晚上又刮风又下雪,风雪声搅碎了思乡的梦,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篇26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夏日绝句》知识点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

主要作品:《武陵春》《醉花阴》《如梦令》《声声慢》等。

写作背景:

北宋靖康二年,金兵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北宋王朝在统治一百多年后宣告灭亡,历史上称这次事变为靖康之变。百姓觉得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所以又称靖康耻。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做了皇帝,定都临安(今杭州),历史上称为南宋。

在那个国破家亡、风雨飘摇的时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南宋统治者却整日沉迷于享乐,不思恢复中原。公元1127年,李清照途经当年项羽自刎的乌江渡口,触发了她痛国伤时的无限感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夏日绝句》。

注释:

①人杰:人中豪杰。

②鬼雄:鬼中英雄。

③项羽:秦朝末年的起义军领袖,后来与刘邦争夺天下,失败自杀。

④江东:长江在芜湖、南京间作西南、东北流向,古人习惯上称自此以下的长江南岸地区为江东。

主题:

《夏日绝句》这首诗借古讽今,借赞颂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讽刺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生的行径,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鉴赏:

诗的前两句,直抒胸臆,提出生当作人杰,表达了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愿望;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是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诗的后两句用了一个典故:秦末,项羽与刘邦争天下。刘邦的主将韩信于垓下设下埋伏,项羽杀出重围,败退至乌江。乌江亭长劝他回江东重振旗鼓,东山再起。项羽自觉羞愧难当,无颜见江东父老,终不肯渡江,遂拔剑自刎而死。李清照借古喻今,既歌颂了项羽宁死不屈的高贵气节,又不着痕迹地痛斥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抛弃中原河山,南渡偷生的软弱行径。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篇27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出塞》知识点

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作者简介:王昌龄(?约756),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诗意境绝妙,含蓄蕴藉,与高适、王之涣齐名。主要作品:《出塞》《从军行》《闺怨》等。

注释:①但使:只要。②龙城:卢龙城,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③飞将:汉朝名将李广。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④教:令,使。⑤胡马:当时内地和北方游牧民族间常发生战争。胡马指袭扰内地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⑥阴山: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

主题:

《出塞》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鉴赏: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人从明月照关的景象写起,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中的月和关前面使用了秦时汉时两个时间定语,这并不是说明月属秦,关属于汉,也并非实指秦、汉两朝,其想表达的是防边筑城的措施始于秦汉,可见边关忧患的历史已经十分悠久。接下来的第二句万里长征人未还,让读者不由自主地联想起历史上那些在边塞战役中可歌可泣的将士。这两句诗,从整体上拉伸了全篇的时间感(秦汉)和空间感(万里),营造出一种雄浑的意境和历史的沧桑感。诗的后两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由叙事转为议论。长征未还,固然是千古共同的哀怨,但秦筑长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汉逐匈奴,单于内附。诗人借对前朝名将的怀念,表达了希望边关能够现固、国家安全与统一能够实现的心情。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课堂笔记同步习题及答案篇28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课堂笔记同步习题及答案

(1)请简析第二句中的新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三、四两句中表达的作者的感情。

(3)分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境及所体现的作者的心情。

(4)日暮客愁新的愁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

(1)以新说愁,别具一格。停船夜泊,本该好好休息,谁知在这鸟儿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新字写出了诗人的愁苦时时而生。(意对即可)

(2)这两句借景抒情,表面是写日暮时刻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与舟中人是那么近,旷野无垠唯有明月近人,我们能想象到诗人羁旅的惆怅、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等千愁万绪涌上心头,在表现手法上一隐一现,一虚一实,互相映衬,互相补充,构成了一种人宿建德江、心随明月去的意境。(意对即可)

(3)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表现了诗人的旅愁.

(4)

是旅途中暂时把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中小洲边上,苍茫的暮色给客旅之人增添了一缕新的愁绪.

    【实用范文】栏目
  • 上一篇:管理工作年度总结(整理12篇)
  • 下一篇:有效教学心得体会(整理10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