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环境破坏带来的危害。
2.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阅读故事,能细致的观察画面,大胆的表述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故事图片《灰喜鹊搬家》,故事音频《灰喜鹊搬家》,喜鹊叫声音效,爱护环境和破坏环境行为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教师出示第一张故事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灰喜鹊的生活环境。
1.看图并播放喜鹊的叫声音频,刺激观感引发幼儿的兴趣。
——你在图上看见了什么?如果你住在这里会是什么感觉呢?
——这是什么声音?这个声音快活吗?听完你的心情如何?
(引导幼儿感受:喜鹊为幸福生活快乐歌唱的愉悦情绪。)
小结:喜鹊们享受着和暖的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飞过碧绿的草地,生活得幸福快乐。
教师出示第二、第三张图片,引导幼儿对比观察画面的变化。
1.鼓励幼儿根据画面前后的变化进行猜测和表达。
——你看见了什么?你觉得发生什么事了?
——你喜欢现在家园的样子吗?为什么?
小结:绿色的家园没有了,灰喜鹊原来生活的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所以灰喜鹊决定搬走了。
出示第二、第三张故事图片,与幼儿一起欣赏故事。
1.从“他们飞到湖边的一棵大树上”至结尾,让幼儿感受因为环境破坏,而给灰喜鹊带来的危害。
——灰喜鹊去了哪些地方?最后找到家了吗?
教师播放完整故事视频,引导幼儿观看画面并进行讨论。
——湖水为什么又脏又臭?
——垃圾堆、烟囱、汽车尾气散发出的味道你喜欢吗?
——乡下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灰喜鹊的心情怎么样?
——你愿意在这种环境里游戏和生活吗?
——怎样让我们的空气变得清新?怎样让我们的环境变得美丽?
小结:如果大家都不爱护环境,就会破坏原本美丽的大自然,环境变得越来越糟,小喜鹊就找不到家,就再也不能快乐地歌唱了。
出示爱护环境和破坏环境行为的图片,引导幼儿找一找文明和不文明的行为,鼓励幼儿大胆表述。
——在图上你看见了什么?
——你觉得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不对的?为什么?
——如果你遇到了这些事情,你有什么话想跟他们说?
小结:希望大家都来保护环境,让我们在有清澈的湖水、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郁郁葱葱的大树、快乐的小鸟的环境里愉快地生活。
活动延伸
日常活动
组织幼儿拍摄幼儿园及其周围环境的照片,关注身边文明与不文明的现象。
区域活动
可组织幼儿一起绘制环保宣传画,办环保主题画展,有条件的幼儿园可结合远足向游客进行环保宣传。
家园共育
打印故事图片,请幼儿自主阅读《灰喜鹊搬家》,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净化空气的资料,探讨如何给喜鹊找一个空气清新的家。
活动提示
教师结合故事内容提出的问题,可以根据幼儿对画面的关注点打乱颗序,但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回应幼儿的不同想法。所提供的图片中,文明行为的图片可能是幼儿较容易发觉的,如植树、把垃圾倒在垃圾箱内等;不文明行为可以参照文明行为设定,如折断树枝、乱扔垃圾等,感受行为之间的差异,引导幼儿观察,激发幼儿共鸣。
附【故事】
灰喜鹊搬家
一对年轻的灰喜鹊一直住在城里一棵高高的大树顶端。他们享受着温暖的阳光,呼吸着绿叶的清香,飞过美丽的公国,生活得很幸福。
突然,有一天,一阵阵“隆隆”的巨响吵醒了这对灰喜鹊,大片大片的尘土飞扬起来。他们一边不停地咳嗽,一边睁大眼睛,才看清楚有一个庞然大物,正在推倒大树旁边的楼房。
这里的气味真是太难闻了!灰喜鹊决定搬家,在城里寻找新的家园。
他们飞到湖边的一棵大树上,肮脏的湖水臭气熏天。
他们飞到居民小区中的一棵大树上,垃圾散发出腐烂的气味。他们飞到街道旁的一棵大树上,街道上拥挤的汽车喷出刺鼻的汽油味,更是难以忍受。
这对灰喜鹊突然想起乡下的朋友。于是,他们决定离开城里,把家搬到乡下,和朋友们住在一起。
他们飞呀飞,终于来到了乡下。可是,眼前那一家家工厂的烟囱高高竖起,黑色的浓烟把天空抹得灰蒙蒙的,呛人的气味越来越浓。
田野边的大树哪里去了呢?麦田的清香哪里去了呢?乡下的朋友哪里去了呢?这对灰喜鹊伤心极了,他们真的不知道到哪里去安家,真的不知道到哪里去孵小宝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中“小老鼠把旧皮鞋打扮成皮鞋车以及帮助小动物的”故事内容。丰富词汇:美滋滋。(重点)
2.能大胆想象并表达自己的猜想,尝试用语气、语调、动作、表情表现角色的心情。(难点)
3.萌发变废为宝的意识,体验变废为宝、帮助他人的快乐。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丰富变废为宝的经验
物质准备:完整教学课件《漂亮的皮鞋车》
活动过程:
一、通过出示“旧皮鞋”的图片,激发幼儿大胆猜想、表达的兴趣。
提问1:草地上有一只什么样的皮鞋?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提问2: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旧皮鞋,你会怎么做呢?
小结:小朋友们真会想办法,让我们来看看故事中小动物们都是怎样做的。
二、分段配课件欣赏、理解、讲述故事内容,引导幼儿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大胆想象、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猜想,并尝试运用语气、语调、动作、表情创造性表现不同角色的心情。
(一)第一段:“从开头.…丢了多可惜啊”。引导幼儿理解、表演、讲述小动物们看见旧皮鞋的不同做法,尝试运用语气、语调和动作,体会不同角色的心情。
提问1:都有谁看见了这只旧皮鞋?他们都是怎样说?怎样做的?
提问2:小老鼠会用这只旧皮鞋做什么呢?如果你是小老鼠你会怎
样做?
(二)第二段:“从小老鼠上看下看……我有车了!”,引导幼儿理解并较完整讲述小老鼠把旧皮鞋变成皮鞋车的过程,尝试运用语气、语调、动作、表情表现小老鼠喜悦的心情,体会变废为宝的快乐。丰富词汇:
美滋滋。
提问1:小老鼠有个什么好主意啊?它是怎么说的?谁来学一学
提问2:小老鼠是怎样把旧皮鞋变成皮鞋车的?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小老鼠先做了什么?又做了什么?最后做了什么?
提问3:漂亮的皮鞋车做好了,小老鼠说了什么?它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这么高兴?
提问4:什么是美滋滋的?谁能来学一学?
小结:小老鼠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把旧皮鞋变成了皮鞋车,真得是太高兴了。让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心里美滋滋的小老鼠,分享一下它的快乐和喜悦!
提问5:小老鼠会开着这辆车去做什么呢?如果这辆皮鞋车是你的,你会开着这辆车去做什么呢?
(三)第三段:“从笛笛……草地上那只旧皮鞋”,引导幼儿大胆表演、讲述小老鼠帮助小动物的故事情节,进一步感知小老鼠乐于助人的角色特点,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提问1:小老鼠开着他的皮鞋车去做什么了?小兔和小松鼠是怎么说的?
提问2:小老鼠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
小结:原来帮助别人是一件这么快乐、幸福的事情啊!
三、完整欣赏故事,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体会角色特点。
提问:你们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老鼠?
小结:小老鼠把别人都不要的旧皮鞋变成了漂亮的皮鞋车,还用皮鞋车帮助了别人,这样聪明、能干、爱动脑筋、会变废为宝的小老鼠我们都喜欢!
四、延伸活动一—奇思妙想,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废旧材料的用处,萌发变废为宝的意识。
1.出示课件,观察发现生活中还有很多变废为宝的奇妙创想。
2.请幼儿到班级“奇思妙想”美工创意区去尝试把自己的想法做出来。
小结:“只要我们肯动脑筋、爱动手,这些废旧材料就会变成宝贝!
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你想用什么材料制作意见什么宝贝?那还等什么,现在就让我们去班级的“奇思妙想”美工创意区试试吧!”
后附改编后故事:《漂亮的皮鞋车》
草地上躺着一只旧皮鞋。小兔经过这儿,看见了这只鞋子,用脚踢了踢说:“多破的鞋子呀!”说着蹦蹦跳跳地走了。小松鼠经过这儿,看见了这只鞋子,用鼻子闻了闻说:“多臭的鞋子呀!”说完捂着鼻子走开了。小老鼠经过这儿,看见了这只鞋子,笑着说:“丢了多可惜呀!”他上看下看、左瞧右瞧,想了想说:“嘿!有了!我要把它变成一辆干净、漂亮的皮鞋车。”
小老鼠先找来一块抹布,把皮鞋擦得干干净净的;又找来一瓶胶水,把皮鞋的裂缝粘牢。又采来一些花,把皮鞋装饰得漂漂亮亮的。最后啊,按上轮子、车把,一辆干净、漂亮的皮鞋车就做好了。小老鼠擦擦汗,心里美滋滋的说:“哈哈,我有车了!”
“笛笛”小老鼠用它的皮鞋车帮小免运萝卜,小兔说:“谢谢你,小老鼠,你的车真漂亮。”“笛笛”小老鼠用它的皮鞋车送小松鼠去上学,小松鼠说:“谢谢你,小老鼠,你的车真好,可惜我没有。”
小兔、小松鼠都羡慕小老鼠有一辆干净、漂亮的皮鞋车,可惜他们都忘了自己经过草地时遇到的那只旧皮鞋。
语言中班故事《漂亮的皮鞋车》
课后反思:
《皮鞋车》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通过拟人的手法,刻画故事中小动物不同的特点,使幼儿清晰辨别:值得学习、不值得学习之处。
活动中共设计四个环节。
在第一个环节中,主要通过出示课件以及提问:“草地上有一只什么样的皮鞋?如果你到这样一只旧皮鞋,你会怎样做?”引出活动,孩子在这种开放性的问题下,积极的动脑筋,想出了很多的做法,如:“我会用它做花瓶”、“我会用它当小船”、“我会把它改成花盆种上五颜六色的鲜花”等等。紧接着,教师跟进式的引导语:“小朋友们的想法是各有不同,让我们来看看小动物们是怎样做的。”巧妙地引出了活动。
在第二个环节中,主要是分段讲故事。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并随故事情节大胆想象、创造性的讲述故事。这其中也渗透了一些教师巧妙的提问,如:“都有谁看见了这只旧皮鞋?他们都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你们猜猫小老鼠会用这只旧皮鞋做什么?”、“让我们来看看小老飘是怎样做的。”等等,达到了目标二的内容。
在此环节中还渗透了情感日标的挖掘,如:“一辆漂亮的皮鞋车就做好了,小老鼠是怎样说的?”、“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幼儿感受小老鼠把旧皮鞋变成“皮鞋车”后的快乐、自豪的心情以及成功感受,完成了活动目标三。
在第三环节中,主要是让幼儿对故实有一个完整的理解。在此环节中也渗透了一部分情感的内容在其中,如:“你们喜欢故事中的小老鼠吗?为什么?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老鼠?”从而激发了幼儿像小老鼠学习,做个爱动脑筋,变废为宝的好孩子。
在第四环节中,主要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废旧材料的用处,萌发幼儿变废为宝的意识。在这里教师用了一只小朋友穿小了说没有用的鞋子,请大家想办法,把它变废为宝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另外,还将生活中一些没用了的废旧材料,比如:卫生纸筒、矿泉水瓶,抛给幼儿请他们也动动脑筋,把废旧材料变成宝贝,并请幼儿一定到区角活动时去试试。并将此问题作为活动的延伸,继续引发幼儿的思考与创作。达到了活动日标一的要求。
在本节活动中也存在不足之处,如:在讨论如何把旧皮鞋改造成皮鞋车的过程中,我只关注了幼儿表达,忽视让幼儿在活动后结合实物,实践操作体验改变的过程与结果。
由于借班教学,教师对每一个孩子的了解不足,教师与孩子的契合度还不够。在让幼儿自主交流方面有所忽视,过程中关注个别孩子的不同声音、及时回应孩子有创意的想法方面还存在不足。
活动目标:
1、体会“做一件让大家开心的事”的美好,并懂得量力而行。
2、仔细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能在集体面前进行简单的讲述。
3、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动准备:ppt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出小象
1、出示ppt:看看老师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大象)师:知道我为什么喜欢他吗?因为他有许多的本领,那你知道大象有什么本领呢?
2、想一想当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他有没有那么厉害啊?为什么?
(因为小象还小,还有很多本领没有学过,所以许多事情都还不会做……)
二、小象的美好心愿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小象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小象的心愿》。什么是心愿?你的心愿是什么?
2、小象的心愿又是什么呢?小象的心愿就是“做一件让大家开心的事”。什么事情是能够让大家开心的呢?(幼儿自由说说)
三、小象做的大事
1、教师边演示ppt边讲述小象做的第一件事(当建筑师),小象为什么想当建筑师?(这是小象的心愿,他想建一幢漂亮的房子,请小动物们来住,他觉得这样大家一定很开心)
2、观察第二件事
(1)看,这是哪里?(厨房)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2)小象在厨房里干什么呢?(烧菜、烧饭)小象为什么要烧这么多的饭菜?(这是它的心愿:烧很多好吃的菜,请小动物们来做客,让它们感到快乐)
(3)小象在烧菜、烧饭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炒菜锅子冒出了火;水槽里的水淌到了地上;饭烧焦了,锅里冒出了烟;菜叶子粘在脑袋上,东西丢了一地)
(4)想一想小象现在的心情怎么样?(很着急,简直是手忙脚乱啊)
3、观察第三件事
(1)这些是什么?(布)小象用布在做什么?(做衣服)小象为什么要做这么多的衣服。(是小象的心愿:为小动物们做很多漂亮的衣服,给它们带去快乐)
(2)小象这次改做裁缝了,剪了很多布片,他做出衣服来了吗?(做不出来,布片还是一片一片的,它不知道怎么样缝起来)
(3)小象做不出衣服,他心里怎么样?(很着急,急得满头大汗)
4、小象去做了几件事情啊?是怎样3件呢?
(1)第一件事是什么?(出示相应图片)
(2)第二件事是什么?(出示相应图片)
(3)第三件事是什么?(出示相应图片)
5、小象啊,相当建筑师、厨师、裁缝,可是他当得好吗?为什么?
6、师小结:这三件事太难了,那么大的事情小象还不会做,他的年纪还小,很多本领还没有学过呢。那小象的心愿实现了吗?
四、讲述小象伤心的画面(出示小象伤心的图片)
1、小象一件事也没有做成,你们看他怎么样了,他的样子?他的表情?
2、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幅图吗?
3、小象那么伤心,怎么办呢?
4、既然这些大事小象做不好,那他可以做一些他能做的小事呀。你们帮小象想一想他可以做什么小事?
5、那小象到底做了什么呢?往家里走的路上,小象又碰见了谁呢?
五、小象能做的小事
1、请幼儿翻看《幼儿用书》,请幼儿说一说(小象去卖花了)他们的花是哪里来的呢?(自己种出来的)在种花的过程中,小象能做什么?(浇水)
2、(蛤蟆、青蛙)对了,小象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了正在浇水种花的蛤蟆和青蛙。这时候,会发生什么事呢?(边演示ppt边讲述故事至结尾)
4、小象做了什么小事?这是不是一件能让大家开心的事?他自己开心吗?你从哪里看出来?
5、小结:小象虽然只做了一件种花的小事,可是他很开心,他说种花送人,可以让大家的生活更加美好,也给大家带去了快乐。
六、实现愿望:做自己能做的事
1、小象之前做了那么多大事,但是一件也没有做好,一点也不开心;后来小象只做了一件自己能做的小事,却很开心,而且做得非常棒,让大家都开心了,小象的心愿实现了吗?
2、所以,孩子们,我们要给别人带去快乐就要做自己能做好的小事。
3、你会做什么让别人快乐的小事?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教材分析】
活动一:语言《设计台词》
可是孩子们对各个角色间的情感特点、语言的完整表达等挖掘的还不够,所以想重温这个文学作品的精髓,设计出大家认可的表演台词,开拓孩子思维,易于他们更加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活动目标】
1.能够在已有的阅读经验上,根据故事中的角色特征,设计角色台词。
2.尝试用辅助动作、语气表情等表现人物特征。
3.积极参加讨论,体验创作表演的乐趣。
4.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5.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小蝌蚪找妈妈》故事、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1.自主阅读故事,回忆故事内容。
(1)提问:你还记得故事里有谁吗?发生了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
2.集体阅读、讨论,进一步理解故事中的角色特点。
(1)集体阅读讨论,理清故事内容脉络。
2.梳理故事脉络,进一步分析角色关系与人物心理特点,逐一创编台词。
(1)梳理小蝌蚪找了几个小动物做妈妈的情节拓展创编台词。
提问:小蝌蚪一开始把谁当做了自己的妈妈?鸭妈妈是怎么和它说的?
(2)依次梳理分析其它角色的特点,拓展创编相关台词。
3.根据创编的台词,引导幼儿尝试进行对话表演。
(1)引导幼儿梳理创编的各角色台词。
(2)幼儿分角色尝试进行对话练习,表现不同角色的特点。
(3)鼓励各角色配合进行完整对话表演。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受散文的美,体验母子亲情交流的愉快。
2、加深幼儿对树叶从春天到秋天逐渐变黄,最后变成落叶的认识。
3、帮助幼儿理解新词:翩翩起舞,四面八方,焐焐,惦记,盼望等。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5、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一)物质准备:
1、图片若干张,实物投影仪。
2、大树妈妈头饰1个,小树叶头饰若干个。
3、录音机,录音磁带。
(二)知识准备:了解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特征。
活动过程
1、幼儿交流导入活动:让幼儿俩俩结伴,根据已有的经验说说春夏秋冬的树叶名称及特征。
2、完整欣赏散文介绍散文名称,有感情地配乐朗诵散文,幼儿第一遍欣赏。
第二遍幼儿边看图片边欣赏散文。
接着老师提出问题:小树叶落下来后先飘到哪?后飘到哪?像什么?它们心里在想什么?最后小树叶又飘到哪?为什么?(幼儿根据散文内容进行回答)
3、通过动作表演学习新词:翩翩起舞、焐焐、四面八方、惦记、盼望等
4、集体朗诵并进行表演教师扮演大树妈妈,小朋友扮演小树叶,体验小树叶快乐的情绪和爱妈妈的情感。在表演过程中着重引导幼儿用抱一抱、亲一亲、看一看等动作表现母子相亲相爱的情感。
5、迁移作品情感通过提问引出谈论的话题:"小树叶是怎么爱妈妈的?你喜欢自己的妈妈吗?你是怎么关心自己的妈妈的?"围绕这样的话题进行自由交谈或到集体面前谈。在幼儿交流时提醒其他幼儿认真倾听,发展语言理解能力。
教学反思:
总观这堂课,我个人觉得我抓住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也做了正确处理,教学设计板块清晰,发挥了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但还存在很多细节问题。
活动目标:
1、通过讲讲说说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并学习诗歌,感受诗歌的画面美和语言美。
2、引导幼儿仿编诗歌,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画有蓝天、树林、草地、河水、花儿、大幅背景图。
2、制作好的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贴绒学具。
活动过程:
(一)经验回忆,引起兴趣
1、引起兴趣: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对不对?它漂亮在哪里?
2、提问回忆:春天是座美丽的大花园,我们小朋友都很喜欢它。“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杨老师还知道我们小朋友更加喜欢有个漂亮快乐的家,是不是?说说,你喜欢什么样子的家呢?
(二)看看说说,初步感知
1、出示背景图,尝试讨论:图上有哪些景物?想想它们都会是谁的家?
2、看看说说,感知理解
(1)这些白云、小鸟、小羊、小鱼、蝴蝶它们找到自己的家了吗?
(2)它们的家又在哪里?它们的家漂亮吗?美在哪里?
3、欣赏儿歌,理解内容
(1)儿歌中都讲了有哪些家?分别是谁的家?
(2)你最喜欢哪个家?为什么?
(三)理解创作,分享快乐
1、再次欣赏,诗歌里说:"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密密的树林是小鸟的家",蓝蓝的天空除了是白云的家,还可以是谁的家?密密的树林又可以是谁的家?
2、幼儿自由讨论,教师指导。
3、幼儿自由发言,教师提升组合。
4、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可真能干,自己也能编出了好听的儿歌,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编编,还有什么也是谁的家,明天拿来告诉大家,好吗?
七、各环境渗透
在教室环境布置中,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美术区)制作的一些关于春天的景象添加到墙面上,增加了幼儿之间交流。
区角活动中(语言区)的,让小朋友自制春天各种景色变化的图书,让小朋友边看边交流。
附诗歌:《家》
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密密的树林是小鸟的家,
绿绿的草地是小羊的家,清清的河水是小鱼的家,
红红的花儿是蝴蝶的家,我们的家多美啊!
仿编:
蓝蓝的天空是小鸟的家,密密的树林是蘑菇的家,
绿绿的草地是小兔的家,清清的河水是水草的家,
红红的花儿是密蜂的家,我们的家多美啊!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配合,认真尝试,在自主练习里获取了经验,又在集体练习里感受到了快乐和喜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教学目标也得到了圆满的完成。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家
教师:快思
作品分析:
《家》这首小诗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将幼儿所不熟悉的事物引入他们熟悉的经验范畴。作者大胆地想象大海是珊瑚的家,云朵为大雨的家,地下是石油的家,森林是蘑菇的家。这就一下子调动起幼儿已有的经验和亲切的感觉,帮助他们从这样的视角去看待和想象周围的世界!
作者在结尾时用一句"小朋友到了动物园玩儿,可别忘了回家!"将幼儿想象拉回到现实,使他们更贴切地联想到自己,更真实地感受到家的重要性。这样的结尾给幼儿以有趣、有余蕴的感觉。
整首诗歌语句简练明白,充满了欢快流畅的情绪,易于为幼儿所喜爱和接受。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语言和画面,把握这首诗的内在情感脉络。
(2)教幼儿学习以艺术的方式观察周围事物,想象事物之间的关系。
(3)教幼儿按照诗歌的重复结构仿编,将个人的经验想象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活动准备;
1、根据诗歌内容,制作1幅教学挂图。
2、水笔、油画棒、剪刀、浆糊
活动过程:
第一层次:学习作品教师主要帮助幼儿理解诗歌中"家"的含义和诗歌的诗文及画面,弄清楚每段诗句中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感受诗歌中的内在情绪。
①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出学习的内容。如:教师问:你们都有家吗?喜欢自己的家吗?今天,老师请你们听一首诗歌,诗歌的名字就叫"家",你们仔细听听看,诗歌里都说了谁的家,是怎样说的?
②接着教师用富有感情的声音,朗诵1遍诗歌,给幼儿一个初步的印象。
③以对话的方式,让幼儿讲出诗歌中的主要内容,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帮助幼儿记忆诗歌。例如:蓝色的大海,是谁的家?黑色的云朵,是谁的家?深深的地下,是谁的家?密密的森林,是谁的家?当讲到最后一句时,教师要放慢速度,带领全体幼儿一齐说完。
④教师以提问的方式,让幼儿进一步理解每段诗句中事物之间的联系。如,教师问:为什么说,蓝色的大海,是珊瑚的家?为什么说,黑色的云朵,是大雨的家?为什么说,深深的地下,是石油的家?为什么说,密密的森林,是蘑菇的家?
⑤最后,教师带领全体幼儿朗诵两遍诗歌,教师要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幼儿,使幼儿初步感受到诗歌的内在情绪,能正确地朗诵。
第二层次:进一步理解诗歌这个层次可采用多种活动形式进行,意在进一步感受,理解诗歌,以及由诗歌引发的,通过多种途径去探寻相关事物的"家"。
(1)诗歌表演通过动作形态、语言等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
(2)到大自然中观察,寻找相关事物的"家",并用语言表述出来。
(3)利用画报、电视等知识媒介物,寻找相关事物的"家"。
第三层次:迁移诗歌的经验这个层次,主要通过另一种活动形式,把幼儿从诗歌中猁的知识经验,再现出来,为第四层次的活动作准备。
可以采取剪贴画的形式进行。教师从一些废旧的画册上剪下图案,由幼儿自由选帖,添画,表现一幅"家"的图画。
第四层次:扩展想象,仿编诗歌"家"这个层次重点让幼儿把获得的大量知识经验,用诗歌的语言表现出来。
(1)教师带领幼儿回忆并复习诗歌。然后请全体幼儿一齐朗诵诗歌,并让幼儿谈谈每段诗句事物之间的联系。
(2)激发幼儿讲讲,除了诗歌中说的,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做谁的家呢?
(3)请幼儿用诗歌的语言,把想象的东西仿编成一首新的诗歌。教师可先示范,再请1名幼儿上来讲。
教师要帮助幼儿掌握仿编的方法。然后请幼儿分组自由仿编,教师注意观察,指导。最后,让每位幼儿轮流说一句诗,组成一首新的长长的"家"的诗篇,以结束整个活动。
教学效果评价:
这是采用文学网络活动的结构进行的,幼儿在掌握原诗的基本格式后又丰富了有关的大量知识经验。因此在仿编活动中,幼儿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各人将自己的经验和想象编出一段"家"的诗歌。
最后全体幼儿"接龙",将各自的诗句连接起来,形成一首新的长长的"家"的诗歌。这首诗的内容和语言并不复杂,因此不需要用太复杂的教具材料,因为幼儿已能根据诗歌语言较好理解诗歌内容了。是珊瑚的家。
教学流程图为;激发兴趣---自由探索---动手操作---创编诗歌
教学反思:
在实施过程中,我首先根据诗歌的内容制作了图片来吸引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从活动的现场效果可以看出本节课教学与传统的诗歌教学有着令人欣喜的变化。首先利用图片进行教学,让幼儿在视觉、听觉上有新鲜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其次,幼儿在仿编诗歌时都能注意与诗歌情调和谐,幼儿想象思维活跃,整个活动都是主动、积极的,对仿编诗歌充满了兴趣。
附:诗歌作品蓝色的大海,是珊瑚的家。黑色的云朵,是大雨的家。深深的地下,是石油的家。密密的森林,是蘑菇的家。小朋友到了动物园玩儿,可别忘了回家!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并能用较连贯的语言进行讲述。
2、运用挂图和课件,初步理解并形成“半个月”的时间概念。
3、萌发对月相变化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感受半个月里月亮形状变化的过程。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6、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7、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兔妈妈和小兔玩偶、课件、单月的日历一张。
2、律动《月亮婆婆喜欢我》
3、《望着月亮吃大饼》故事挂图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小客人,是谁呀?”(出示玩偶)“打个招呼吧!”“兔公公家盖房子,兔妈妈要去帮忙,小兔只能在家里等妈妈,它会怎么等妈妈呢?”(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大胆讲述)“平时,你的妈妈不在家,你会怎样等妈妈呢?”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欣赏,初步了解半个月的时间概念。
“小兔子怎样等妈妈呢?请听故事《望着月亮吃大饼》。”
教师:“兔妈妈要多长时间才回来呢?你们知道半个月时间有多长呢?”(教师出示日历: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日历,就知道半个月有多长了)除了用数日历的方法,兔妈妈还告诉小兔一个什么好办法呢?
3、出示挂图,进一步欣赏、理解故事内容。
“好,我们一起来听听兔妈妈的好办法吧!”(播放录音,再次欣赏故事)
提问:(1)兔妈妈走后头几天,小兔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演示挂图中的月亮变化)
(2)七八天过去了,月亮变成了什么样?小兔把圆圆的大饼吃掉了多少?
(3)又有几天过去了,天空中的月亮只剩下了什么?小兔的饼也变成了什么?
(4)最后一天晚上发生了什么事?小兔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5)小兔是照着谁的样子等回了妈妈呢?原来圆圆的月亮会变呢!
4、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进行讲述。
“好,我们看着大屏幕,一起讲讲这个好听的故事,好吗?”
5、律动《月亮婆婆喜欢我》结束活动。
“小朋友,月亮不仅会变样子,它还会和我们做唱歌做游戏呢!”(教师弹琴,幼儿做律动)
活动反思
《望着月亮吃大饼》是一个童话故事欣赏。一开始利用头饰兔妈妈和小兔来导入故事情节,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并让幼儿跟兔妈妈和小兔打招呼问好。在我第一次完整地讲述故事时,孩子们听的很认真。当我故事讲完开始提问:半个月到底是多久的时候,小朋友的回答千奇百怪,都迫不及待的说出自己的答案。最后我用数一数和故事中兔妈妈教给小兔观察月亮变化的方法告诉小朋友半个月到底是多久。这节课的难点就是在于幼儿对月相变化的理解,在活动中准备了月亮变化的图片,幼儿可以更加直观的了解半个月中月亮变化的过程,孩子们也可以轻松的说出故事情节,比如老师提问:兔妈妈走后刚开始几天,小兔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孩子们积极地说:“月亮缺了一些”。老师问:“小兔把月饼吃成什么样?”孩子们说:“吃掉了一点点”。老师问:“七八天过去了,月亮变成了什么样”?孩子们说:“变成了半圆”。老师问:“小兔把大饼吃成了什么样”?孩子们说“吃掉了一半”。。。。。。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演示和提问的方式把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了,这样幼儿既理解了故事内容,也明白了月相变化的过程,同时培养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不足:
1、教师在讲述月象的原因时,语言可更简洁。
2、在活动中应发挥幼儿主体,让他们多说,用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动目标:
1、认识和了解各城市的名称。
2、学会与集体协调动作,并随儿歌轮流交流角色进行问答游戏。
3、敢于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讲述,快速地接说游戏儿歌。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6、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7、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知道我国一些城市的名称,电脑网络图片(天安门)
活动过程:
1、老师通过提问,引出主题。
出示天安门,提问:这是什么?天安门在哪里?你想去北京吗?怎样才能到北京呢?启发幼儿说出乘火车,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开火车”。
2、老师讲解游戏规则。
(1)开火车的人,边拍手边说:“嘿嘿,我的火车就要开”。
(2)全班幼儿要边拍手边问开火车的人:“哪里开?”和“谁来开?”
3、老师分别与集体或个别幼儿一起进行“开火车”游戏活动,练习游戏中的对话,训练幼儿的听说能力。
(1)老师先扮开火车的人,与幼儿进行对答游戏。。老师:“我的火车就要开!”幼儿:“哪里开?”老师:“北京开”幼儿:“谁来开?”老
师:“大家开。”接着幼儿扮开火车的人,与老师进行对答,通过这种集体练习,帮助幼儿熟悉游戏中的对话。
(2)老师扮开火车的人,分别与个别幼儿进行“开火车”游戏,鼓励幼儿声音响亮地与老师进行对话。
4、老师引导幼儿将开往全国各地,丰富游戏的内容。
启发幼儿说说:火车能开到北京去,还可开到哪里去呢?鼓励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说出各省市的名称。然后,老师再与个别幼儿进行“开火车”的游戏。
5、幼儿围坐成半圆形,老师先请一位幼儿扮开火车的,大家一起边拍手边回答。老师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幼儿将火车开往各个地放,提醒幼儿注意倾听别人的讲话,较快地进行对答。
附游戏儿歌:
开火车
甲:嘿,嘿,我的火车就要开。
齐:哪里开?
甲:××开(地名)
齐:谁来开?
甲:×××开。(人名)
活动反思:
由于开始没有向幼儿交代清楚边拍手边说儿歌,而导致游戏时再想起叫幼儿边拍手边说儿歌使幼儿显得有些被动。虽然后面游戏进行的较顺利幼儿兴趣也很浓厚,达到了预设的目的。但开始游戏幼儿与教师的互动就欠缺了气氛。而孩子们对地名知识也了解得很少,应该与家长配合帮助孩子扩展这方面的知识。
活动目标:
1、能进入意境,感受诗歌所表现的内容。
2、学习诗歌,能迁移已有生活经验表达喜欢。
3、愿意用动作、语言等进行大胆表现,体会表现乐趣。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6、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7、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活动准备:
每句一个背景挂图,翻跟头的卡片,荡秋千的卡片,蚂蚁搬家的卡片,朵朵小水花的卡片,小点心的卡片,牵爸爸的大手的卡片,配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过程:(3分钟)
导入活动,引出“喜欢”
师:“今天,我带来了桃心,你觉得它代表什么意思呢?”(爱、喜欢)“是的,喜欢;你喜欢做什么?(鼓励幼儿用“我喜欢”说一句完整的话。
预设:幼:我喜欢玩;师:在哪里玩?;家里;师补充:请完整的说,我喜欢在家里,快乐的玩耍。)你能用什么动作表现喜欢呢?”(比心,头顶比心)
二、欣赏诗歌《我喜欢》,感受诗歌内容(示范,语速慢)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张老师喜欢什么呢?
(放音乐,朗诵,2分钟)
师问:①师:“听完《我喜欢》这首诗歌,张老师喜欢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呢?”
(请小朋友说一说;4分钟)【提示幼儿句式完整,在翻图片的时候,再和小朋友一起来完整说一下这句话】
预设1:小朋友说到翻跟头(我就出示卡片翻跟头),并提问:“我喜欢在哪里快乐的翻跟头?”(幼:草地上,师:我喜欢在青青的草地上,快乐的翻跟头;我揭开这张背景图,并将整句补充完整:看(指画),和我一起朗诵出来,我喜欢在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翻跟头。)
预设2:小朋友说到“在花园里”(我就出示这张背景图),提问:“我喜欢在美丽的花园里做什么?”(幼:荡秋千;我出示荡秋千的卡片。并将整句补充完整:我喜欢在美丽的公园里,慢慢地荡秋千)
预设3:小朋友没有把全部的所有的诗歌内容回忆出来,把回忆出来的图片揭开,没有回忆起来的诗歌就用白纸继续蒙上。
预设4:小朋友都没有说出任何一句诗歌,师:“看来小朋友都没有听清楚,那我们再来仔细听一次《我喜欢》,诗歌里说了我喜欢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呢?”
②“(没有全部揭开的情况下)有的小朋友可能听得不够清楚,咱们再仔细听一次《我喜欢》,诗歌里还说了我喜欢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呢?”
三、第二次欣赏诗歌(2分钟),并通过手势帮助幼儿记忆诗歌。(放音乐,加手势朗诵诗歌。注:更喜欢的手势动作在头顶上比心)
师:“孩子们,诗歌里还说了我喜欢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呢?”(请小朋友来说一说,没有说完整的老师帮忙补充,老师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并揭开没有被说出来的诗句的背景图;4分钟)
四、第三次欣赏诗歌,完整跟ppt学习诗歌(2分钟)
师:“听,孩子们,让我们随着这柔美的旋律一起来感受一下诗歌《我喜欢》,请你们用响亮又好听的声音来试一试”【老师逐图指出每一句诗句,不做动作,跟图朗诵一遍】
五、理解诗歌内容(4分钟),手势表演诗歌(2分钟)。
师:“你最喜欢诗歌《我喜欢》里的哪一句呢?请加上你的动作、表情”(出示图文挂图,幼儿回忆说一说)
预设1:幼:我喜欢在草地上,翻跟头(幼儿加了动作),师补充:“我喜欢在青青的草地上,快乐的翻跟头(边说边补充图片);他做了动作,很棒,我们再加上表情,一起来试着说一说(指一下相应的图夹文,老师加上动作,要求幼儿一起来做做)我喜欢在青青的草地上,快乐的翻跟头。”
预设2:(没有人主动举手),“张老师最喜欢第一句(指一下),我喜欢在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翻跟头(边说边补充图片)我想请一个能干的小朋友做好来说第二句的准备。注意看我的动作、表情和语气。来,跟着我一起来试着做一做,我喜欢在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翻跟头(带动作、表情、语气朗诵第一句)”
预设3:如果小朋友没有加动作也没表情的朗诵完了一句诗(老师补充完整这一句的图片),师:“这位小朋友朗诵得很完整,要是能加上动作、表情效果会更好!来,我们一起来加上动作,表情说一说这一句(手指一下这句的图夹文)我喜欢在青青的草地上,快乐的翻跟头”
预设4:如果这位小朋友加了面部表情,没有动作,能完整朗诵这一句老师补充完整这一句的图片),师“他笑得很灿烂,我相信他是真心的喜欢这一句,要是能再加一点肢体动作来表现诗歌就更好了,来,我们一起来加上动作,(手指一下这句的图夹文)我喜欢在青青的草地上,快乐的翻跟头”
预设5:如果有小朋友和我做的手势不一样,并更有创造性,那么及时进行鼓励,老师提出来,并引用她的动作重复这句诗(老师补充完整这一句的图片)。师:“你这个动作用得特别好,我们一起来跟她学一学,来,准备,我喜欢在青青的草地上,快乐的翻跟头”(念诗,做动作)
师:“我看看谁的小眼睛看着我,谁的小手做好了准备(提醒幼儿站好,不乱动),让我们用最甜美的声音跟随柔美的旋律,用我们的动作、表情,从上往下的顺序来表达《我喜欢》这首诗歌,准备,诗歌《我喜欢》……”(小朋友记得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指一下图夹文提示)
表演完后:我喜欢在宽敞的教室里,看小朋友认真表演的样子。
六、迁移生活经验,根据诗歌句式说一说我喜欢。(2分钟)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呢?”(句式不完整的,老师进行补充或提示,和小朋友再一起完整的说一遍。请一两个幼儿说一说)
七、结束活动(1分钟)
师:孩子们,回去以后请你们仔细的想一想,你们喜欢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呢?下次把你的喜欢分享给你的好朋友,好吗?”
诗歌:《我喜欢》
我喜欢(出示桃心)在青青的草地上,
快乐地翻跟头(出示娃娃翻跟头)。
我喜欢(出示桃心)在美丽的公园里,
慢慢地荡秋千(出示荡秋千)。
我喜欢(出示桃心)在高高的大树下,
看成群的蚂蚁搬家(蚂蚁搬家)。
我喜欢(出示桃心)在细细的小雨中,
踩出朵朵小水花(出示小水花)。
我喜欢(出示桃心)在休息的日子里。
吃妈妈做的小点心(出示小点心)。
我更喜欢(出示大一点的桃心)在郊游后,
牵爸爸的大手一起回家(出示牵爸爸的手回家)。
【教材分析】
故事中的小蝌蚪不知道快乐是什么,后来妈妈让小蝌蚪明白了,快乐并不是拥有很多漂亮的衣服,而是有朋友的关心与陪伴。
【活动目标】
1.能独立创编并清楚的讲述情节丰富、具有想象力的新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2.能专心倾听同伴讲述,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3.乐于与同伴交流故事中的情节,感受创编的乐趣。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利用环境创设和生活活动组织幼儿讲述自编的小蝌蚪找妈妈故事。
2.物质准备:课件《做有礼貌的小观众》。
【活动过程】
1.通过观看课件,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做一个有礼貌的小观众。
小结:(1)要认真倾听同伴讲故事。
(2)别人讲完后,要热情的为小朋友鼓掌喝彩。
2.通过演示和讨论,引导幼儿明确举办故事会的方式及要求。
(1)教师当故事会主持人,介绍活动方式:先小组内讲故事,推选一名故事大王参加全班故事会。
(2)组织幼儿讨论:推选的故事大王须具备什么条件?
如:声音响亮、表情丰富、故事完整有趣等。
3.通过多种形式的故事讲述,引导幼儿推选故事大王。
(1)幼儿在小组内轮流讲故事。
教师引导每组幼儿推选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决定讲故事的顺序及推选人员。(本环节教师可根据自己班孩子的情况进行,或者可以3名教师各负责一组.)
(2)各组介绍自己推荐的人选及理由。
4.举行全班故事会,教师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倾听,做一个文明的小听众。
5.公布比赛结果,教师注意及时小结。
对于讲的较好的幼儿进行奖励,对于其他幼儿提出修改意见。
6.小结:任何故事的结局都不是固定的,每个人的心里都可以有自己满意的结局,我们要勇于说出自己心中的故事。
课后反思:
事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幼儿看图引导孩子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要求要求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这样孩子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活动中,我尽量让孩子自己说,自己问,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最后还请孩子分角色表演了一次,孩子都很开心。
活动目标:
1.通过诗画形式使幼儿了解春、夏、秋、冬的明显特征。
2.培养幼儿诗画教学的兴趣,轻松自然的掌握儿歌内容。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录音机、配乐儿歌一首《四季歌》、笔、绘画用纸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儿歌
1.幼儿完整欣赏配乐儿歌一遍。
2.请幼儿说说儿歌中讲到了什么?(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二、画儿歌
根据幼儿的讲述教师画儿歌
1.春
迎春花、柳树、蜜蜂、蝴蝶等。
2.夏
火红的太阳、枝繁叶茂的大树、荷花等。
3.秋
美丽的菊花、飘落的树叶、黄色的小草。
4.冬
腊梅花、雪花飘、雪人等。
三、看画学儿歌
1.春
师:春天来、春天来,什么花儿开?
幼:春天来、春天来,迎春花儿开。
师:红花开、黄花开,谁和谁都飞来?
幼:红花开、黄花开,蜜蜂、蝴蝶都飞来。
2.夏
师:夏天到、夏天到,什么东西当头照?
幼:夏天到、夏天到,火红的太阳当头照。
师:谁枝繁叶茂,谁朝着太阳笑?
幼:大树枝繁叶茂,荷花朝着太阳笑。
3.秋
师:秋天到、秋天到,美丽的什么画开放了?
幼:秋天到、秋天到,美丽的菊花画开放了。
师:什么吹、什么飘,谁换上了黄衣袍?
幼:秋风吹、树叶飘,小草换上了黄衣袍。
4.冬
师:冬天到、冬天到,什么花儿开放了?
幼:冬天到、冬天到,腊梅花儿开放。
师:什么吹、什么飘、雪人松柏齐叫好?
幼:北风吹、雪花飘、雪人松柏齐叫好。
四、编动作念儿
根据儿歌内容,编上简单的动作,完整的念儿歌。
课后反思:
以前在儿歌教学中,大多是教师说一句,小朋友学一句,通过多次反复,小朋友也就掌握了,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的,虽然会说了,但完全靠机械记忆,缺乏主动性。现在我觉得运用画儿歌的形式,图文并茂,直观形象,趣味性强,诗画对应,看画学诗针对性强,孩子们在欣赏图画的同时,轻松自然的掌握儿歌的内容。
通过教学活动,我觉得在幼儿学会说儿歌,还可以启发幼儿画儿歌,通过说、画使幼儿理解并掌握儿歌的内容,编排简单的动作,通过说、画、表演等系列活动,圆满的达到认知的目的。
一、教学目标:
1.欣赏绘本,初步理解绘本内容并根据画面细节,大胆想象,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通过逐步阅读画面和讨论交流,理解绘本中小猫和小鱼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深厚的情感。
3.能用语言或动作大胆表达自己的爱。
4.感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5.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二、课前准备:
1、《亲爱的小鱼》ppt,柔美的音乐
2、一顶帽子。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阅读封面:
1.在封面中你看到了什么?
2.猫咪看到小鱼,会想到什么?(想吃鱼)
师:你们家的小猫喜欢吃什么?是啊!猫咪最喜欢吃小鱼,猫和小鱼本来就是天敌。那么这对天敌之间又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发生呢?
3.图中的小猫咪和小鱼在干什么呢?
师:猫咪亲小鱼,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故事《亲爱的小鱼》。猫咪怎么叫小鱼呢?老师现在是小猫咪,你们是小鱼,我们来相互叫叫好不好?师:“亲爱的小鱼。”学生:“亲爱的猫咪。”
(二)、师生共同阅读绘本:
1、师:我有一条心爱的小鱼,我好爱好爱他,我每天站在鱼缸前静静的看着他。
(ppt)猫咪:“亲爱的小鱼,我好爱你,为了让你快点长大,我会拿面包喂你。”
2.(ppt)猫咪:“每一天,我都会送你一个甜蜜的吻,而且,我保证永远都不会忘记。”
3.(ppt)猫咪:“可是,总有一天,我亲爱的小鱼,你会大的没法再呆在小小的鱼缸里。”
师:如果你是猫咪,你会怎么办呢?(等待学生回答)
师:我们一起看看猫咪是怎么做的?
4、(ppt)猫咪:“亲爱的小鱼,我会把你带到大海边,看着你自由地离去。”
5、(ppt)猫咪:“你是那么的快活!可是,亲爱的小鱼,我好想你......”
6.(ppt)猫咪:“亲爱的小鱼,我会一整天在这儿等你,看你会不会游回来。亲爱的小鱼,我好想你。”
7.(ppt)猫咪:“亲爱的小鱼,我会一整夜在这儿等你,看你会不会回到我的视线里。亲爱的小鱼,我好想你。”
8.(ppt)猫咪:“亲爱的小鱼,我会把我唯一的帽子扔进大海,看你会不会把它带回来。”
9.(ppt)猫咪:“如果你带着它回到我这里,我将是怎样的惊喜!”
10.(ppt)猫咪:“亲爱的小鱼,你会成为我最爱的小船,和我一起去远航。”
11.(ppt)猫咪:“亲爱的小鱼,你带着我穿过河流和大海,来到长着棕榈树的小岛上。”
12.(ppt)猫咪:“亲爱的小鱼,我们就住那里,一直玩“接帽子”的游戏。”(师生互动扔帽子)
小鱼请把你的帽子摘下来,扔给我,小鱼我要把帽子扔给你了,你要接住哦!做这个游戏你们高兴吗?
师:“猫咪和小鱼还可以一起做什么游戏呢?”
猫咪:“亲爱的小鱼,只要你在我的身边,我就会觉得好幸福。”
13.(ppt)猫咪“亲爱的小鱼,我明白你对我的爱,我给了你自由,你却还是愿意回到我的这里。”
猫咪:亲爱的小鱼,我爱你。”
学生:亲爱的猫咪,我爱你!”
(三)、师生共讲绘本故事。
师:大家想不想再读故事?那么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读这个故事吧!
师:“亲爱的小鱼,我好爱你。为了让你快快长大,我会拿面包喂你。”
生:“亲爱的猫咪,你好爱我。为了让我长大,你会拿面包喂我。”
师:“亲爱的小鱼,每天,我都会送给你一个甜蜜的吻,而且我保证永远都不会忘记。
生:“亲爱的猫咪,每天,你都会送给我一个甜蜜的吻,而且你保证永远都不会忘记。”
师:“可是,总有一天,我亲爱的小鱼,你会大的没法再呆在这小小的鱼缸里。”
生:“可是,总有一天,我亲爱的猫咪,我会大的没法再呆在这小小的鱼缸里。”
(四)、升华主题,大胆表达自己的爱。
师:爱是个永恒的话题,爱是一个温馨的字眼,爱是世界上最最美好的东西。孩子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在家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学校里,老师同学们对我们的爱,你最想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对谁的爱呢?
学生展示。(可以用语言表达,也可以用动作来表达)
师:孩子们,当几年之后,你们会离开一小这所学校时,所有爱你们的老师们,会目送你们到高等的学府去。当你离开这个你学习的地方,当你离开这些关心你的老师们以后,你会做些什么呢?
师小结:是啊!爱是什么?爱是一种付出,爱是一种陪伴,爱还是一种回报。让我们对着我们身边每一个爱着我们的人,表达并回报出我们心中的爱吧!
五、拓展问题:
1、小鱼在大海里这么自由快乐,为什么还要回到小猫身边?
2、说说你听故事后的感受?你背故事的哪些地方感动了?
六、活动延伸: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将你心中的故事也绘一绘。
1、小猫和小鱼之间还会做些什么呢?请你想一想,再画一画。
2、听了这个故事,你还会编一个什么样好听的故事呢?赶快画一画,再讲给大家听吧!
教学反思:
《亲爱的小鱼》是个充满爱的故事,配上轻柔的音乐,静谧中充满温馨,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孩子们对文学作品不一样的见解,她们丰富的想象和可爱童真,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只有引领孩子真正走进文学作品感受爱,懂得爱,珍惜爱,愿意付出爱才是绘本教学的意义所在。
活动目标:
1、能看懂画面的主要内容,并尝试讲述画面中的故事。
2、能用完整的话说出河马帮助了谁?怎么帮的?
3、帮助幼儿感受与体验河马助人为乐的情感。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6、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7、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活动重、难点:
1、帮助幼儿感受和体验河马助人为乐的情感。
2、能看懂画面的主要内容,并尝试用完整的话说出河马帮助了谁及所用的方法。
活动准备:
课件、动物头饰、字卡“帮忙”
活动过程:
一、展示《我想帮忙》课件,引导幼儿看图说话,并认读词语:帮忙。
1、谈话导入:
(教师神秘地说)告诉大家一个秘密:老师发现了一群小动物们之间的故事,你们想知道吗?可是,小动物们说了要想知道它们的秘密必须靠小朋友自己,要用自己的小眼睛认真观察,动脑筋思考,还要大胆回答出问题才行呢!大家能做到吗?就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出示幻灯一)引导幼儿说说画面中的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
(出示幻灯二)猜猜“河马会怎么帮忙呢?”
(这样的设计就是抓住幼儿喜欢小动物的心理,利用幼儿观察小动物们生活化的动作形态和解答悬疑问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出示幻灯三——六)在展示画面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认真观察,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并使幼儿养成注意倾听的好习惯。
3、认读词语:帮忙。利用字卡和情境画面帮助幼儿直观形象地去了解、认识词语,再通过游戏《帮字宝宝找朋友》进一步加深理解词语。(此环节不但培养了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而且使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实现活动目标1)
4、以启发、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讲述主要故事情节,如:河马帮助了谁?(河马帮助了小兔。)河马是怎么帮忙的?(河马用嘴巴含住小兔,又把小兔送到草地上了。)要求幼儿用完整的话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及听到的,告诉幼儿也可以用动作、肢体语言来表达。
(此环节既突破了重难点:能看懂画面的主要内容,并尝试用完整的话说出河马帮助了谁及所用的方法。又着重体现了活动目标2。)
5、尝试表演,感受和体验河马助人为乐的情感。
教师出示河马等小动物头饰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提问:大家都喜欢爱帮忙的河马,如果你是河马,你会怎么帮助这些小动物们呢?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下吧!
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要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做一个爱帮忙的人。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选用了幼儿熟悉的小兔、小鸡、小羊等动物形象为角色,以主角河马的思想行为活动为主线展开情节讲述。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我首先以谈话导入,创设一个幼儿想说、敢说、愿意说、有机会说的语言环境,又抓住幼儿喜欢小动物的心理出示动物形象,激发幼儿学习兴趣。通过设置悬疑问题引导幼儿积极动脑思考,充分发挥想象,进一步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和兴趣。又利用情境表演环节帮助幼儿感受和体验河马助人为乐的情感,在愉快的表演中,不但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并学习帮助他人。
教学理论依据
《谁的本领大》是一篇久经传承的童话故事,故事内容浅显易懂,但寓意深刻。这篇童话故事通过:梅花鹿和小猴比本领——遇到困难想办法——相互合作摘到果子的情节为主线,揭示了互相帮助才能摘到果子,本领更大以及合作更快乐的道理。
针对中班幼儿语言正处在迅速发展时期以及直觉形象思维的学习特点,我对教材进行了适当调整,增加了动物之间的对话。
教学策略
1.视听结合,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创设活动所需的情景,使幼儿如临其境,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情感。
2.充分利用开放式提问、分析性提问、递进性提问等有效提问的教育手段,引导幼儿分析故事情节,明晰故事所讲道理。给幼儿创造想说、敢说的空间,让语言活动成为师幼双方积极互动的过程。
3.运用模仿、表演游戏等体验式学习形式,启发引导幼儿用语言、表情、动作表达对故事的理解,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4.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幼儿回忆与同伴互相帮助、一起合作的生活场景,向幼儿提供一个将文学作品经验迁移到生活中与幼儿生活经验结合起来的机会,从而加深对故事里所讲道理的理解和应用,形成愿意与同伴合作的态度,掌握与同伴合作的方法,增强幼儿在生活中的合作意识。
通过以上策略,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积极大胆地交流所思、所想,这样幼儿获得的不仅仅是语言经验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和提高。
活动目标
1.知道梅花鹿和小猴各自的本领,理解梅花鹿和小猴共同合作摘到果子的故事情节。丰富词汇:抓耳挠腮、合作。(重点)
2.能大胆表达自己摘果子的办法,尝试用语言、表情和动作表现小猴和梅花鹿的对话。(难点)
3.感受合作的快乐,懂得同伴之间相互帮助本领会更大的道理。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初步了解动物的本领,幼儿有互相帮助合作的经验感受。
2、物质准备:课件、音乐、视频资料(幼儿在幼儿园游戏中各种合作的照片)
活动过程
1、创设谈话情境引入活动,幼儿初步了解梅花鹿和小猴的本领。
教师出示小猴、梅花鹿课件。
提问:梅花鹿和小猴都有什么本领?
你认为谁的本领大?
2、播放课件教师分段讲述故事,幼儿学说对话,初步了解小猴和梅花鹿是怎样摘到果子的。
(1)教师讲述第一段故事,引导幼儿理解——虽然梅花鹿和小猴都有各自的本领但是也有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提问:故事里的小猴和梅花鹿都有什么本领?它们是怎样夸自己的?
听了刚才的故事你认为谁的本领大?
(2)幼儿讨论交流摘果子的办法。
提问:有什么办法能让小猴和梅花鹿都摘到果子?(幼儿讨论、猜测)
(3)教师续讲故事,帮助幼儿理解——互相帮助一起合作就能摘到果子的道理。
提问:小猴和梅花鹿是怎样摘到果子的?(丰富词汇:合作)
小猴和梅花鹿是怎么说的?
3、师幼共同完整讲述故事,感受合作的快乐,懂得合作本领更大。
4、结合课件,师幼共同讲述故事。
(1)师幼互动,比较小猴、梅花鹿摘果子前后的不同表现及不同心情,理解互相帮助一起合作会让我们更加快乐。
提问:为什么一开始小猴和梅花鹿没有摘到果子?没摘到果子它们的心情怎么样?(丰富词汇:抓耳挠腮)
(2)后来是怎样摘到果子的?摘到果子后它们的心情怎么样?
现在你们知道谁的本领大了吗?
小结:小猴会爬树、梅花鹿会过河,它们用自己的本领互相帮助一起配合就摘到了果子,合作让本领更大了。
5、幼儿表演故事,引导幼儿用语言、表情、动作表现小动物们合作摘果子的情节,进一步感受合作的快乐。
(1)幼儿自主选择角色。
(2)幼儿表演故事,重点启发幼儿能够用语言、表情、动作表现小猴和梅花鹿的对话。
6、集体分享交流,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合作以及合作带来的快乐。
(1)引导幼儿讲述,交流生活中的合作。
提问:在幼儿园里做游戏的时候你们是怎么合作的?
(2)欣赏视频,进一步感受合作本领大以及带来的快乐。
小结:只要我们能互相帮助、一起合作,我们的本领会更大,得到更多的快乐。
附故事:(根据原故事改编)
森林里,住着一只梅花鹿和一只小猴。他们都觉得自己的本领很大,小猴说:“我会爬树,我的本领最大。”梅花鹿说:“我跑得快,我的本领最大。”于是决定比一比,请来大象当裁判。大象说:“河对岸有棵又高又大的果树,你们谁先摘到果子,就算谁的本领大。”
比赛开始了,梅花鹿跑得快,一眨眼就跑到了小河边,轻轻一跳就过了河,他一口气跑到了果树下。可是果树太高了,他伸长脖子跳了又跳,怎么也摘不到果子,心里真着急说:“怎么办呀”。小猴呢?他跑到小河边,河上没有桥也没有船,小猴不会游泳,也跳不过去,急得他抓耳挠腮团团转“怎么办怎么办?”。
小猴想了想,有办法了!他对梅花鹿说:“梅花鹿,你驮我过河,我们一起去摘果子吧!”梅花鹿说:“好,我们一起去摘果子。”梅花鹿驮着小猴跳过了小河,小猴很快爬上了果树,摘到了果子。他们一起把果子交给了大象。大象笑眯眯地说:“小猴会爬树不会过河,梅花鹿会过河不会爬树,你们只有互相帮助才能摘到果子,本领也就更大了。”小猴和梅花鹿开心的笑了,从此他们成了好朋友。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活动目标:
1.通过表演、实践故事,引导幼儿懂得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做好或完成一件事情。
2.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3.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6.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7.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五兄弟指偶,笤帚一把
活动过程:
1.教师利用指偶给幼儿边演示边讲故事。
2.讨论:⑴五个手指兄弟单独扫地为什么办不到?⑵五兄弟同时进行为什么就很快完成了?
3.游戏:幼儿五个手指分别戴上五兄弟的指偶,边说儿歌,边做手指游戏。
附故事:手指五兄弟的争吵
有一天,小玉刚想上床睡午觉,忽然听见右手的五个手指头说起话来。大拇指说:我是你们的大哥,我最有用了。食指说:瞎说,瞎说,我最有用。中指、无名指也嚷嚷开了:我最有用!我最有用!小拇指一听,笑了:哈哈,我最有用!咱们光嚷嚷有什么用?总得讲出点道理才行啊!
大拇指马上说:我先说!人们都管我叫大拇指哥,小玉夸奖什么的时候,总是把我伸出来,说真好,真好,第一第一,我当然最有用啦!
食指说:你是老大哥怎么啦,你没有我长得高!我最有用。小玉要尝一样好吃的东西,总是用蘸一下,谁听说让你蘸过呀!
中指说:别吹牛了,你有我高吗?我在五个兄弟里最高,所以人们管我叫中拇,比高呀,那可数我第一!
无名指也嚷嚷开了:你们都别说了,我紧有用,人最喜欢我,管我叫无名指。有的人有漂亮的戒指,都是戴在我身上的!
小拇指说:你们说的都不错,可是最有用的得数我!小玉耳朵痒了,就用我来抠。
不对,我最有用!
不对,我最有用!
……
呵,这兄弟五个吵起来了。小玉一听,觉也睡不着了,他咯咯地笑了。五个指头兄弟
对、对,还是让小玉说说吧,我们谁最有用?
我看你们别争了,父们都用。有些事一个人就办不了,要靠大家才能办好。
我不信。
我也不信。
好,不信你们就试试吧。来你们谁能用一个指头,拿起这把笤帚扫扫地?
大拇指说:我能!
好,试试吧!
大拇指想,这还不容易。它走过去就想把笤帚拿起来,可是不知为什么,笤帚就是不听它的话。四个弟弟一看全笑了。食指说:还是我来吧!
食指过去了,它把身子弯过来一勾,真把笤帚勾起来了。可它想拿起笤帚扫地,笤帚就是不听它的话。中指、无名指、小拇指也全试过了,谁也没能把笤起来。五个兄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说话了。小玉又跟他们说:来,你们大家一起使劲,看看能不能把笤帚拿起来!
五个指头一合作,一下子就把笤帚拿起来了,哗啦,哗啦,把地扫得十净极了。
小玉问大家:你们说谁最有用啊?
我们都有用,团结起来力量大!
五个指头都不说话了,小玉躺在床上,不一会就睡着了。
活动建议:
请幼儿体验: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团结协作扫扫我们的室内环境,活动形式可以把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负责做一件事情,如:擦桌子、扫地……。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语言表达方面:有大部分幼儿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故事体验后能独立表达自己的意愿,有一小部分幼儿需要听同伴分享总结后才能自己理解总结,幼儿初步认识到了团结的力量。
设计背景
中班幼儿已具有初步的自我意识,对身体各器官逐步产生探索兴趣。然而,幼儿对身体器官的认识还很肤浅,爱护身体、保护自己的经验又比较缺乏,此活动的进行,可以使孩子认识自己的小手,知道小手的用处,对自己的小手感兴趣并萌发保护小手的意识。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小手,初步了解各手指的名称,乐意用语言表达。
2、幼儿能大胆说出小手的作用,并进行想象活动。
3、幼儿能产生爱小手、爱家长的情感。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6、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7、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了解手指名称。
难点:能正确说出各个手指名称并进行想象活动。
活动准备
小手的图片,橘子。
活动过程:
一)歌声引题
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唱《五官歌》,边唱边拍手,好吗?
2、刚才我们一起拍手了,是用我们身体的哪个部位呀?(小手图片),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小手。
(二)展开活动
1、我们的手有几个手指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些手指都有一个名字,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吗?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指导:
(1)我们一起来拉拉勾,拉勾的手指叫什么?它叫小指。
(2)看看我们的黑板在哪里啊?你们用哪个手指指呀!它叫什么?它叫食指。用食指指给我看看,窗户在哪儿、门在哪儿?
(3)宝宝们真聪明,看看老师现在伸出来的是哪根手指呢?对了,老师常用它来夸小朋友的,所以它叫大拇指?
(4)我们把小手拿出来看看谁最长啊?它旁边各有几根手指啊?它是在中间的,所以叫它中指。
(5)还有一跟手指真可怜没人踩它,它没有名字,所以叫无名指。
2、小朋友看图片,跟我读: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三)活动结束:(欣赏)
老师的手会变魔术,请大家看一看:
小手小手变魔术,变出白鸽咕咕咕!
小手小手变魔术,变出小猫喵喵喵!
小手小手变魔术,变出小鸭嘎嘎嘎!
(四)活动延伸展与拓展
1、小朋友,我们的小手除了变魔术外,还可以干什么呢?
2、我们的小手本领真大。宝宝们看:这是什么呀?它是什么形状的,是什么颜色的?平时都是爸爸妈妈剥橘子给我们小朋友吃,今天陈老师想请小朋友来剥给爸爸妈妈吃好吗?
3、请小朋友将小椅子搬回座位剥桔子,同时提醒小朋友将皮剥在盘子中,保持环境卫生!
教学反思
我的设计遵循了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使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中增强了语文实践能力、也全面提高了幼儿的语言素养。
活动目标:
1、能感受散文中太阳“调皮”的表现。
2、体会散文的幽默、诙谐意味。
3、理解散文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散文。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引导幼儿在散文中学习,感悟生活。
6、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7、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准备:
1、挂图;
2、太阳头饰,红色圆形纸板若干(跟幼儿脸大小),自制乌云图片一张(同脸大小);
3、故事磁带;
4、活动前带幼儿感受太阳升起、太阳落山的方位变化。
活动过程:
1、欣赏图片
(1)这些图片讲了些什么事情?
(2)幼儿独立阅读幼儿活动材料,然后可小声讨论;
(3)你看到了什么?
(4)太阳在干什么?
(5)这个太阳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有什么不同?(帮助幼儿理解“调皮”)。
2、欣赏散文
(1)散文里讲了什么事情,是谁的事情?
(2)欣赏散文后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
3、再次欣赏散文
(1)散文的题目叫什么?为什么要说它是“调皮的太阳”?
(2)小朋友,你们还有什么听不懂的地方吗?
4、游戏:《调皮的太阳》
(1)幼儿分成五组,在五个不同的地方站好,分别扮演小朋友、庄稼、苹果、草莓、雨点儿;
(2)跟着录音机,幼儿和教师一起玩游戏,教师扮演太阳,跟着散文里的情节发展做相应的动作;
(3)游戏结束。
活动反思:
儿童散文是开展幼儿文学欣赏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阅读材料。培养幼儿爱听、爱看、爱讲、爱表演儿童文学作品,能理解并复述简短的儿童文学作品。要帮助幼儿顺利地学习儿童散文,离不开教师对作品进行必要的解释。开展儿童散文教学,让幼儿从小接触散文,可以在幼儿稚嫩的心田里播种下美的种子,让幼儿从小懂得学会用一种审美的目光来看待周围现实的生活,不断增强幼儿抵御社会上种种庸俗实用市侩现象的侵袭的能力。
活动目标
能够发现图画中恐龙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知道图画中不同类型符号所表示的意思。
认识恐龙化石。
通过多媒体教学,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真的有恐龙吗?》内容图片、恐龙化石实拍图、有关挖掘恐龙化石的视频。
活动过程
出示《真的有恐龙吗?》图片1,启发幼儿思考恐龙曾经在地球上生存的依据。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生活着很多很多的恐龙,可是现在它们都消失了。既然我们没有真正见过恐龙,那我们怎么知道曾经有过恐龙呢?
出示《真的有恐龙吗?》图片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说这些动物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考古学家先会在地下发现一些奇怪的东西,比如图画上的这些,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这只脚看起来像谁的脚呢?
——这个牙齿和嘴巴又像是谁的呢?
——画面中为什么鸵鸟、大象、河马都用蓝色泡泡圈起来?(因为这是考古学家的猜想,这个大圆圈是“思考泡泡”)
出示《真的有恐龙吗?》图片3,请幼儿找出刚才局部图的骨骼在整体图的什么部位。讨论模型的外形特点。
——专家们把挖出来的化石都拼凑起来,形成了这样的模型,发现这不是现在地球上还存在的动物。
——认真观察一下,说说这个骨架是由哪些部分成的?(头骨、脊椎骨、肋骨、腿骨等)
——红色虚线圆圈圈住了什么?是什么意思?(红色虚线图圈圈住了恐龙很特别的牙齿
和脚爪,是“提醒大家注意”的意思)
——你觉得它和现在的动物有什么不一样呢?
出示《真的有恐龙吗?》图片4,引导幼儿阅读恐龙化石的形成图,讨论恐龙化石是如何形成的。
——考古学家在地下发现的这些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呢?这4张小图告诉了我们答案,你看看每一张图都说了什么?
——其他动物的化石也是这样形成的。你见过化石吗?在哪见过?说说你还在博物馆里看到过哪些化石?
播放发现恐龙化石的视频,让幼儿对化石及挖掘工作有更直观的了解。
活动目标
1、对故事感兴趣,萌发欣赏美的情感。
2、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
3、主动参与活动,并大胆地表述出自己想法和意见,体验与同伴共同阅读的乐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6、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7、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活动准备
1、幼儿《蒙氏阅读》故事第三册。
2、专门为本活动设计,制作的资源课件。
3、师幼活动交流板:黑板
4、图片、头饰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预备活动
听音乐模仿动物行走。(如:模仿大象、蜜蜂、蝴蝶、小虫、小鱼)。
第二阶段:感知活动
出示幼儿作品,说说太阳的颜色。幼儿自由发言,教师肯定幼儿的答案,运用过渡语:太阳到底是什么的呢?我们来听听小动物们和太阳自己是怎么说的。教师播放录音带,幼儿认真倾听。
通过看书了解故事内容。幼儿有序取书,翻到故事《太阳的颜色》,进行自主阅读。看完把书放回原处。
教师倾听幼儿之间的交流,了解幼儿对故事的理解情况,帮助他们理解故事内容。
第三阶段:理解活动
利用课件帮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看图一,教师讲述:太阳出来把大地照得亮亮的,太阳是什么颜色的呢?识字:太阳
2、依次看图二至图五。请幼儿根据画面中小动物的理解,说说太阳是什么颜色的。怎么大家说的都不一样呢?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3、看图六。猜猜太阳自己说自己是什么颜色的?识字:彩虹桥
4、教师为幼儿朗读故事,简单小结:太阳光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
5、看完把书放回原处。第四阶段:体验活动播放音乐,教师与幼儿戴头饰表演故事。
活动反思
1、幼儿对活动很感兴趣,大胆猜想,积极举手发言。
2、识字:太阳、彩虹桥会用所学新词说话。
3、通过直观的课件演示,幼儿理解了故事内容,知道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
4、幼儿积极参加角色表演,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本活动的教育对象是中班的幼儿,他们大多来自农村,父母知识水平偏低,接受的是保姆式的教育,但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活动中,对周围事物很感兴趣,可自制力较差。幼儿不善于观察,需成人正确引导,逐步培养其观察能力。幼儿的逻辑能力较差,语言组织能力有待提高。通过“家园栏”,家长会向家长宣传一些科学育儿的知识。真正做到家园共育。让“指南”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到学以致用。
活动目标:
1、学念儿歌,体会儿歌段落停顿与押韵的感觉。
2、知道一年中有12个月的含义,初步获得年和月的概念。
3、知道自己的年龄,并能用相似的数来表征。
4、设计生日蜡烛,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6、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7、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
活动准备:
儿歌:《我几岁》(请参见幼儿用书)。
1—12月份的生日蛋糕图卡【附1】;纸张、画笔等美工材料。
活动过程:
请幼儿看“儿歌:《我几岁》”图页,有没有发现这些小朋友有共同的动作(五根指头排排站)。
用轻快的语调念“儿歌:《我几岁》”【附2】给幼儿听。
问问幼儿几岁。学念儿歌时,根据各自的年龄做出手势。
大家一起念儿歌,把手举高,看看大家是几岁(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不同的内容)。
问幼儿过生日时有没有许愿。邀请幼儿玩“生日许愿”的游戏:
——老师将制作好的1—12个月的生日蛋糕图卡贴在展示区的墙面上。
——请幼儿运用美工材料画一根代表自己生日的蜡烛,并试着在蜡烛上标出代表自己的符号(亦可请老师帮忙写上姓名、生日)。
画好后,请幼儿说说自己的生日愿望,老师用简单的文字将幼儿的愿望记录在画有生日蜡烛的纸上。
请幼儿轮流将自己的“生日蜡烛”贴在蛋糕上,班上就有一面“生日许愿墙”了。
活动评价:
能画出代表自己的生日蜡烛。
能说出自己的生日愿望。
活动延伸:
让幼儿寻找同月出生的人,同时也可以比看,谁的生日先到?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同月生日的人?统计哪个月的人数最多。
【附1】生日蛋糕参考图案
【附2】儿歌:我几岁
去年我几岁?大拇指弯一弯,举起小手掌,四根指头排排站。
今年我几岁?大拇指不用弯,举起小手掌,五根指头排排站。
明年我几岁?请你算一算,举起小掌,几根指头排排站。
活动反思:
《纲要》中明确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这一要求淡化了文学教育的工具色彩,而突出了艺术欣赏要求。儿童文学作品形象性强,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浅显,非常适合幼儿的欣赏水平。其突出的功能就是培养儿童的美感和审美能力,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活动设计背景
冬天快到了,让孩子们知道冬天的基本特征及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阅读画面,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2、在阅读画面的基础上,初步认识汉字“白房子、绿房子、黄房子、蓝房子”。
3、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大胆讲述。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教学重点、难点
1、孩子能自己讲述故事
2、知道冬天的基本特征及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录音机,实物投影仪。
2、字卡:白房子、绿房子、黄房子、蓝房子
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白房子》
孩子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个好听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二、提问:
故事里有谁?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
三、听录音讲故事。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季节?故事里有谁?!.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幼儿讲述。(这一环节是帮助幼儿回忆巩固阅读内容,大胆发表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四、师生共同阅读画面,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大胆想像,讲述。
提问:
1、冬天来了,小兔、小猫和小松鼠三个小动物各自盖了间什么样的房子?出示字卡:认读汉字“绿房子、黄房子、蓝房子”
2、有一天,它们外出找食物,回来时发生了什么事?
3、它们是怎样找到自己的房子的?
五、幼儿再次阅读故事,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六、个别幼儿讲述。
教学反思
一、存在问题:
在最后一个环节个别幼儿讲述时要主要面向幼儿,让幼儿与幼儿之间有交流,有互动,效果更好。
二、分析问题:
在幼儿个别讲述时由于书放在实物投影仪上需要幼儿自己动手翻书,我忽略了幼儿应面向全体幼儿,加强幼儿间的互动与交流。
三:具体策略:
在活动中让孩子面向全体幼儿进行讲述,老师可帮助幼儿翻书,使幼儿之间有更多的交流,让幼儿变得更自信、更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