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败走汉津口,只得投奔江夏。曹操欲请孙权会猎于江夏,共擒刘备,分荆州之地,永结盟好。
孙权问曹操大军至襄阳,刘琮已降,又星夜渠道江陵,乃集众谋士商议御守之策。鲁肃欲结盟刘备共破曹操。孙权喜从其言,遣鲁肃赍礼往江夏吊丧。刘备使人迎接鲁肃,鲁肃请诸葛亮到东吴共议大事。
孙权手下谋士欲降曹操,诸葛亮舌战群儒,令孙权下决心与刘备共破曹操。初战曹军水土不服,被周瑜大军杀败。曹操派蒋干去说服周瑜来降,不料反中周瑜的反间计。周瑜欲除诸葛亮,叫他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了十万枝箭。诸葛亮神机妙算,早已知道周瑜嫉妒欲至他于死地。
黄盖、阚泽诈降,庞统巧授曹操连环计,诸葛亮借东风,孙刘火烧曹军,把号称八十万大军的曹军烧得焦头烂额,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放了曹操。
我认为曹操败在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孙刘胜在冷静分析,结盟、巧用火攻,最后这场战争以弱胜强,从此,拉开了三国的`序幕。
《官渡之战》,深刻地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争权夺利。
曹操,一个智慧的才子,愿听取他人的建议,认真分析,作战勇猛,豁达大度,却误杀了忠义之士沮授。袁绍,虽说拥有雄兵猛将,但仍难取胜,他猜疑心重,又缺谋少断。在官渡之战,因为不采纳谋士许攸的`建议,怀疑暗中有勾结,而错失良机,全军溃败。许攸一气之下投奔曹操,袁绍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两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各的短处。曹操须做事三思而后行,唯恐后悔莫及。而袁绍猜疑心太重,自己要冷静地分析是对是错。
我觉得这篇短文,告诉人们:在生活中、工作中为人处事都必须谨慎,不能粗心大意,草率行事。如学习,即使做完了也需要仔细检查、字字不漏,如果到发现错误时也无能为力。特别是在考试中,千万不能松懈,做完后要细心地反复检查,哪怕一个字也可能造成很大的失误。但也不要太过紧张,这样反而不好,放着平常的心态,严谨细心,处世公心,待人善心。
在这一本书里,最让我感兴趣的是第十四回,火烧赤壁。这个故事不仅给我带来了乐趣,还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
这个故事主要讲诸葛亮不仅算到了蒋干的'中计,而且还推出曹操的反应,显示出诸葛亮的道高一尺。周瑜知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有学问,有本事,所以,周瑜就想陷害诸葛亮。第二天,周瑜就诸葛亮来上衣军事。周瑜明知水上交战要用弓箭,还要问诸葛亮在十天以内造好十万支弓箭,还故意吩咐铁匠们不要把材料准备齐全。从这可以看出周瑜心胸狭窄,阴险狡诈。
不过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善知人。说只要三天,诸葛亮知道第三天必有大雾,就去曹操那里白白取了十万支箭。周瑜得知了这件事,不得不心服口服。
我从中领悟到,做人不能心胸狭窄,要正派,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