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综合性学习;策略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首次设置了“综合性学习”,它成为体现“课程标准”精神、引导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人教版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分别在两个专题中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到了五年级,有了整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它是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是对语文学习的提升与拓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带着问题主动走出教室去观察、实验、调查、访问,使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在实践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它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
综合性学习超越了传统单一学科的界限,将人类社会的综合性课题、跨学科性知识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以实践活动的形式整合起来,实现了学问性知识与体验性知识、单一学科性知识与跨学科性知识、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的有机结合。这更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对待,善于利用各种教学策略,使它走向规范,走向高效。
一、加强合作,突出学习的自主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它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灵活性和自主创造的空间。这不仅表现在学习活动的方式上,而且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与组织上。因此,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合作是教学中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手段,也是学生主体实践活动的一部分。研究发现,同类型的智力启发最容易接受。学生间相互帮助、相互启发、相互影响的学习环境比相互竞争的环境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合作不仅可增强自信心,而且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相互作用的发挥,以及独特思维风格的形成。所以教师要将整个综合性活动组织成一个完整的相互作用的系统,这个系统包括教师、学生和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制定研究方案,自行探索和研讨。把合作深入到认识活动中,使学生真正处在自主学习和积极交往的状态中。如五下第六单元《走进信息世界》,要求学生“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写研究报告比较花时间,也是比较有趣的。于是,我带领学生认真阅读文中的研究报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选择活动主题。自己策划活动方案,自主搜集活动资料,通过一系列小组合作活动,整理出有价值的材料,撰写出研究报告,进行汇报、总结、展示。在这过程中,我让学生合作设计活动环境、布置黑板报、开展系列活动。整个过程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策划。在活动中重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在评价中注重学习探究和个人独特情感的体验。语文学科所具有的人文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在这次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现,富有个性的学生使整个活动始终充满活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和积极性。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结合实际,体现资源的开放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无论是内容、组织形式还是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对语文学习资源开发利用得不够。特别是学校地处偏远的农村,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相对而言,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困难一些。但是,并非没有学习资源可开发利用。城市有城市的优势,农村也有农村的优势。在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及体验的联系方面,农村孩子不比城里的孩子弱,在对大自然的感悟方面也比城里的孩子丰富。实际上,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生生活就是重要的学习资源,自然风光、风俗民情、节日文化都可成为有益的学习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实践,把社会实践融入语文学习。这需要教师转变观念,拓宽视野,培养识别语文课程资源的敏锐眼力,开发语文学习资源。特别是要调动学生留意并关注身边可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加工、优化整合,使之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开放使学生的阅读更具个性化,也必将带来更为开放的创造与活力。
三、注重过程,强调活动的实践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重过程。语文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地搜集、综合、分析、运用信息,发现并解决问题,而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比所要追求的结果更重要。语文综合性学习重体验,重实践,强调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可是,在目前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存存对“学习过程”认识不足,对“整体考虑”关注不够的现象,把学习活动的过程仅仅当作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对过程中教育价值发掘不够,缺乏及时的评价、激励。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它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强调学生的实践体验。实践既是改变语文学习方式的要求,又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本途径。如小学语文四上第五单元《灿烂的中华文化》综合展示活动,就不仅仅是收集一些反映中华文化的图片和资料,还可以深入地分析某一种中华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了解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及人们对他的态度等。这样,“中华灿烂文化”的文化味就更浓。当然,这也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及当地的教学资源进行选择。教师还要重视学生情感激发和牵引,把情感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独特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使他们的思想有了更广阔的空间,也使他们的思维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碰撞与升华。
四、围绕语文,注重专题的探究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整体性特点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的选择范围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所以,任何主题的综合性学习都应该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如小学语文五上《遨游汉字王国》综合性学习中设置了两个主题:“有趣的汉字”和“汉字,我爱你”。在活动时,我以专题方式来组织教学,围绕“有趣的汉字”开展了解汉字历史、猜字谜、找谐音字、谐音笑话等一系列活动,围绕“汉字,我爱你”,开展了解汉字起源和历史、搜集错别字、欣赏书法艺术、学写简单的调查报告等活动。活动围绕两个主题,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两个专题的探究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汉字的个性解读特色和学习中的合作意识。活动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纵观整个活动进程,学生扩大了课外阅读面,文学积累不断丰富,知识与能力得到了提高。多样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方法进一步更新,学生得到共同进步。在整个活动中,围绕语文目标,紧扣探究的主题作了重点的研究,突出了活动的专题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材资源合理运用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材资源的合理运用,能够在激活学生语言学习欲望和潜能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优化合作能力,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围绕教材资源的合理运用,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1)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运用。(2)开阔学生的语言学习文化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3)注重教学方法的多元化,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不断形成自主学习和多元探究的学习技能,升华教材的引导示范作用。
1.注重整体阅读,培养语篇概括运用能力
学生在整体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深入感悟文章表达的思想内涵,调动他们语言学习的思维情感。在教学中,根据文本课程的表达要求和特点需要,从教材的整体阅读感知出发,多运用整体阅读教学,能够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篇概括运用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从教材资源的有效运用和整体使用出发,关注教材的学习使用特点,让学生进行全面学习运用。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自悟理解能力,掌握文章大意,为提高自己的英语理解能力奠定基础。同时,要求学生注重挖掘文本中的核心内容,让学生运用原文词汇概括能力来表达文本内容。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感悟文本使用,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信心。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教材学习使用升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学生在依据教材表达特点中,能够深入感悟其中的表达内容。像在《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withEnglish)模块七Unit1“LivingwithTechnology”的“ReadingB:TVandaudiodevices:Areview”教学中,老师可要求学生根据“ReadingA”中的思考探究题来进行整体阅读感知,并尝试运用文本中的词汇和短语来概括文章的表达主题,以培养学生的文本整体学习运用能力。学生在学习了文章后,可要求他们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What’saboutTVandaudiodevices?”以此来培养他们的整体运用能力。
2.关注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丰富学习资源能力
根据教材资源进行合作探究,不仅是新课程英语教学倡导的任务型教学原则的具体体现,而且是丰富学生语言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具体体现。学生在彼此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表达主题,而且能够提高语言学习运用能力。
学生根据教材特点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语言学习方法,通过彼此合作探究,不仅是深化课程教材运用的需要,更是拓宽他们语言学习方法的需要,能够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多元化学习策略。在教学中,多从语言文本表达内容出发,鼓励学生就课程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进行探究感悟,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口语或者书面表达的形式来呈现学习内容,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语言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语言学习运用能力。
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能够更为全面地认知语言文本表达素材。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七Unit2“FitforLife”的“Reading:Twolife-savingmedicines”教学过程中,我建议学生就“ExploringChinesemedicine”话题,围绕“Whatdoyouthinkso?”来进行互相表达交流。这样,不仅突出了文本的示范引导作用,而且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鼓励拓展延伸,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审美能力
一.对英语课程资源的理解
根据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从这一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英语课程资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所使用的英语教材;二是独立于英语教材之外的一切有利于英语教学和学习的资源,如录音资料,报刊杂志,网络资源等。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整合各种课程资源,使之有效地为英语教学服务。
二.中学英语教师如何有效整合英语课程资源
1.基于教材,突破教材
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一般来说,英语教材除了包括学生课堂用书以外,还应该配有教师用书、练习册、挂图、卡片、录音带、配套读物等。英语教师应以教材为主线,从宏观上把握英语教材,认真分析教材的结构和内容,明确每一个单元或模块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本单元或本模块的特点,整合教材和其他各种课程资源。
首先,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内部结构进行整合。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为例,每个单元都分为Warmingup,Listening,Speaking,Reading,LanguageStudy,IntegratedSkills等部分。英语教师大多按照从Warmingup到IntegratedSkills的顺序来设计教学。笔者认为,适当情况下,教师可以对其作些顺序上的调整。以高一下学期Uinit14Festival为例,用一个课时完成Warmingup,Listening和Speaking后,教师若能先进入IntegratedSkills部分,效果会更佳。因为本单元IntegratedSkills部分简要概括了地球日,马丁·路德·金纪念日,墨西哥亡灵节,愚人节,浅显易懂,而这些信息都可以为本单元的Reading部分作铺垫。待阅读课文讲完后,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不同文化节日的理解,教师可以直接跳过LanguageStudy,进入练习册后的IntegratedSkills的教学。
其次,教师可根据需要将其它课程资源和教材进行整合。目前很多中学都订了一份英文辅导报纸,如英语辅导报,学生双语报,英语周报等。教师在处理教材的时候,完全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教材外的相关资源。此外,可以大胆地删减教材内一些不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材料。同样以人教社高中英语第一册下unit14Festivals为例,教材中提供了三副图画,分别是有关西方的万圣节,日本的盂兰盆节,墨西哥的亡灵节。笔者在学生了解中发现,很少有学生听说过这三个节日,更不用说有关这些节日的文化知识。根据克拉申的观点,语言输入应该保持在i+1的水平上,即略高于学习者目前的自然顺序水平。如果教师完全从这三副图画出发,对本单元的节日话题进行导入,开展热身训练,效果就不会很好。而在某英文辅导报纸的“热身吧”栏目提供了6副画,分别是关于春节,圣诞节,中秋节,感恩节,情人节,母亲节。这几副图主题突出,学生很容易便能识别每副图所代表的节日。这样学生在参与语言活动的时候就能够做到敢说,有话可说。当讨论完双语报上的六副图后,再回到教材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比较不同国家的节日。
2.基于学生,来源于学生
首先,由于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故所有的课程资源都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充分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以人教版高一上Unit5Silverscreen为例,教师在导入的时候并不一定要完全按照教材上的几副图画来进行,而可以在上这个单元的时候,先对学生做一个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最喜欢的电影并对票数进行统计,最后找到排行榜第一的相关电影资料,在课堂上观看或讨论。这样学生注意力必定会非常集中,听课效率高。此外,由于所选电影来自学生自己的心声,学生能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整堂课就会更具有交际互动性。
【关键词】资源整合;人教版;初中英语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是以不同的单元呈现的,而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相应的
话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备课过程中仔细研读每单元的话题,然后对相似话题的内容进行整合,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并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比如,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第四单元Wherewouldyouliketovisit?和第十四单元Haveyoupackedyet?的话题都有假日有关,因此教师就可以将这两个单元进行整合,可以先进行第七单元的学习,因为这一单元涉及到询问假日要去哪里旅行的句型,然后再进行第十四单元的学习,因为这一单元涉及到询问旅行之前是否已经准备好的句型,这样学生在进行完这两单元的集中学习之后,可以自己进行对话表演,首先询问同伴假期要去哪里旅行,然后再问是否已经准备好等,这样可以有利于学生对相关句型的掌握和对相关话题的熟悉。
一、对同一教学素材进行多元化形式整合
综合来看,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尤其是七年级的教材中,为了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配了大量的插图,因此课文中的文字性内容较少,不能很好地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全方面的学习和锻炼。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就需要赋予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生命,即对同一教学素材采取不同方式,设计不同课堂活动,从听,说,读,写多方面进行利用,这样既可以提高教材的有效性,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的英语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九年级英语第一单元Howdoyoustudyforatest?中的2a部分是让学生听录音,并钩出录音中提到的问题,比如DoyoulearnEnglishbywatchingEnglish-languagevideos?Haveyoueverstudiedwithagroup?等。这个练习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作为英语教师,就可以在让学生钩出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再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这些相关问题。这样既拉近了学生和教材的距离又在听力的基础上提高了学生的口语水平,可谓一举多得。
二、将教学内容与网络资源进行整合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英语教师不应该仅仅满足于课本所提供的教学素材,而应该打开教学视野,最大程度地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包括声音资源,图片资源,视频资源等。这样做既可以使英语课堂生动活泼,又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打破了传统课堂上英语老师满堂灌的局面,实现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的有效结合。比如,在学习九年级第七单元Wherewouldyouliketovisit?这一单元时,老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展示不同旅游景点的图片,这样可以激发同学们对本话题的兴趣,又有利于他们进行头脑风暴,从而更好地将以前所学的知识和本课的内容结合起来。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也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利用,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的效率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教材结构和教学内容,合理整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对初中英语教材合理利用,从相似话题内容整合、同一教学素材多元化整合及教学内容和网络资源的整合三个方面入手,有效提升了初中英语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一、整合本地资源
随着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现在的学校已经拥有了许多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随着“四配套”工程、“校校通”工程的推进,江苏省各种教学用具比较齐全了,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就产生了“拿来主义”的思想,上课时只用学校配备的教学用具,而对于学生喜闻乐见的乡土资源却少用或不用,一来认为开发乡土资源费时费力,二来认为上级为我们配备的都是符合教学规律的,都是先进的,如果不加以利用,就非常可惜了。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整合地方资源,在教学的同时努力开发并利用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地方资源。无论是动物或植物、山川或河流,还是其他的人文资源都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资源。语文课程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好各种语文课程资源,才能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如我们学校的社区自然景观有九座梅花山、太皇河、徐洪河(龙河)、乌鸦岭、兵马塘、回龙闸、水牛沉等景观及其神话传说;人文景观有克复桥、复龙庵、牦牛庄等;地方特产有归仁绿豆饼、罗氏卤菜等;抗战英雄有董立功、陈福和、陈杰斯、苏中任等。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得天独厚的语文课程资源。如果我们能够带领学生走进乡土,就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
二、整合课堂资源
在当今的课堂上,很多教师为了体现课堂的教学容量,总是向学生展示过多的教学资源,无论是与教学有关还是无关的资源都一股脑地向学生呈献,以致占用了太多的课堂时间,让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而整合课堂资源就是要求我们充分利用教科书、各种教具等有形资源,关注学生的状态资源,以便随时调整教学策略,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一位教师教《新型玻璃》(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一课,在揭示课题时,从新型玻璃引申到各种创新科技,并向学生展示了许多科技成果,课堂时间被占用了很多。课堂上引用了过多的学习资源,挤占了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学生能真正用于解读文本、品赏语言的时间少之又少。所以,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必须遵循实效性原则,一定要从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出发,资源并非用得越多越好。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生成一些资源,而这些资源恰恰是训练学生语文技能的契机,我们要细心捕捉并加以利用。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一位学生冒出一句话:“桂林山水太美了,可我们家乡什么也没有。我为什么没有生在桂林这个地方呢?”这时候,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一资源,让学生小组讨论自己家乡的美景。学生经过讨论,在汇报的时候,有的学生说:“我们宿迁有京杭大运河,它是我国南水北调的枢纽,为北方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水,也成为我国重要的航运通道。”有的说:“我们的家乡有项王故里,当年楚霸王叱咤风云的故事到现在还在我们宿迁大地流传。”有的说:“我们的家乡有马陵山,当年苏北大战的指挥部就设在这儿。”有的说:“我们家乡有一条徐洪河,相传是古时候有一条龙从这儿游过,所以我们当地人都称它为龙河。”汇报与交流,激发了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同时也让学生对自己家乡的历史有了一次更深刻的认识。
三、整合学科资源
现在的语文教学很少联系其他学科的资源,只是自己单打独斗,把各科教学严重地割裂开来。语文教学可以联系音乐、美术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许多教师都认为那是在音乐或美术课上要完成的任务,而语文课只能谈关于语文的内容。这是造成语文教学效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新课改精神就是要让我们在教学时学会学科整合。在语文教学中,音乐、美术、科学、数学等学科,都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如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到教学楼四楼做实验,拿两个大小不一的铁球从四楼丢下去,看看是不是同时着地,当然首先要在安全的情况下进行这个实验。这样比空洞的教学有效率得多。在教学《黄河怎样变化的》一课时,学生们用数学方法计算到每年黄河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达16亿吨。我问学生:“如果用载重5吨的货车来拉,得拉多少车?”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和治理黄河的热情。写景的课文,我认为这是与美术学科相结合的最佳时机。如《北京的春节》、《各具特色的民居》、《威尼斯的小艇》等都可以让学生画一画,让学生在绘画中加深理解,陶冶情操。
关键词:教学资源一体化;艺术类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8-0172-02
一、文献研究综述
全球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单一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教育中多元化的英语教学资源作为学习的主要内容,其设计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和学习效度。”(李霞,2014)。
孙奕东(2007)认为,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的资源、课程教学的辅助资源、电子教辅资源、网络自主学习资源库。如何把这几部分的资源整合到一起,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除了上述不同的教学资源外,新形式的教学资源也不断出现,例如微课。在英语教学中应用微课,对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刘岩(2011)在《优化校本教学资源,打造高效课堂――英语教学一体化资料的建设与使用》中指出:不仅教学媒体是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也是教学资源,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李怀奎(2016)调查了30所大专院校在英语教学资源一体化上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五个方面:(1)对教材和教辅资源的整合。(2)对习题资源的整合。(3)对影视和比赛资源的整合。(4)对其他英语语言文化资源的整合。
本课题关注的重点是:根据《艺术英语1》的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整合出符合学生情况和教学要求的一体化教学资源。
二、校内研究现状
北京城市学院基础部英语教研室自2010年开始启动艺术英语教学改革。该改革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2010―2014),此阶段主要是编写《大学艺术英语综合教程》系列教材,并依托此系列教材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
在此阶段教改期间,表演学部的英语教学也进行了初步改革。王雪燕老师提出了把英语教学与英语电影和歌曲结合,尝试找出适合表演专业的教学模式。
随着艺术学部和表演学部的快速发展,一个重要的教研问题摆到了我们面前:如何整合艺术英语和表演英语的教学?基于这个问题,我们启动了第二阶段的艺术英语教学改革。
第二阶段(2014―至今),在这个阶段,教改团队整合了艺术学部和表演学部的英语教学,并建立了过程性考核体系。在调研了艺术学部和表演学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和英语基础水平后,编写了新的教材:《大学艺术英语1-3》。
这套新教材自2015年9月份开始在艺术学部和表演学部一起使用,新教材比较符合学生水平,受到了学生和任课老师的好评。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了教学资源不完善的问题。
三、研究目的及研究问题
(一)研究目的
《艺术英语1》教学资源一体化的研究目的是建立丰富而完整的《艺术英语1》教学资源,实现其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一体化,满足学生和任课教师的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教学和研究意义。
(二)研究问题
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资源,通常包括教材、案例、音频、视频、图片、课件、网络课程、习题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教学资源一体化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教学资源的整合。本研究涉及的研究问题如下:(1)如何建立《艺术英语1》网络课程并应用在教学过程中;(2)《艺术英语1》线下教学资源应该包括哪些种类,如何编写、搜集并整合这些教学资源。
(三)研究过程
1.研究时间。本研究从2016年9月份开始,到2017年4月份结束。
2.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北京城市学院2016级艺术学部和表演学部共1400名学生作为被试,开展历时两学期的研究。
3.具体研究过程。
(1)前期调研阶段(2016年7月―2016年9月)
目前《艺术英语1》教学资源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调查和分析;
(2)具体实施阶段(2016年10月―2017年3月)
《艺术英语1》网络课程的建设和应用;
《艺术英语1》教学PPT课件的制作和修订;
《艺术英语1》每单元读写和听说的补充主题视频的搜集剪辑和整理;
《艺术英语1》其他课堂辅助教学资料的制作和整理;
(3)汇编结题阶段(2017年4月―2017年7月)
《艺术英语1》网络课程的修订和总结;
《艺术英语1》线下所有教W资源的一体化汇编;
《艺术英语1》一体化教学资源使用满意度的调查和分析;
完成研究报告及论文;
申请结题验收。
四、研究结果分析及结论
在所有教学资源建设并应用后,我们针对任课教师和学生进行了满意度的调查。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自编问卷,对教学资源一体化满意度实施调查。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下列几个维度:网络课程、教学PPT、补充主题视频、其他课堂辅助资料。调查结果显示:任课老师对每种教学资源都很满意,满意度分别达到:网络课程(95%)、教学PPT(100%)、补充主题视频(92%)、其他课堂辅助资料(96%)。学生对其他课堂辅助资料满意度(90%)相对较低,对网络课程(94%)、教学PPT(93%)、补充主题视频(96%)满意度都较高。另外,任课教师和学生也都提出了不同的建议。例如,任课老师希望能有文字整理成书的教辅材料,学生希望增加更多的视频内容和翻转课堂的内容。
从上述调查结果看,《艺术英语1》教学资源一体化满足了学生和任课教师的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我们也看到,教学资源的建设还要很多要提高和补充的方面。在今后的教研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扩充《艺术英语1》的各类教学资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五、主要建议
本研究τ谝帐趵啻笱в⒂锝萄ё试匆惶寤提供了新的角度。但是也存在很多不足和局限性。针对这些问题,作者给出了几点有益的建议。
1.教学资源的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例如对教材和教辅资源的整合,对题库资源的整合,对视频音频资料的整合等。
2.教学资源一体化的建设一定要和教学紧密结合,为教学服务。例如,网络课程在日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各种教学资源在日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教学资源一体化的建设要不断更新,尤其要关注技术的更新。例如,在搜寻视频资料时,要找高清、中英文字幕可以随时转换的视频。
参考文献:
[1]李霞.远程开放教育中多元化英语学习资源在课内教学中的优化设计应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
[2]孙奕东.大学英语网络教学的兴起与所存在的问题[J].开封大学学报,2007,(6):41-42.
[3]刘岩.优化校本资源,打造生本高效课堂[J].教学参考,2011,(9):6-8.
[4]李怀奎,李跃平.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资源的整合――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30所示范院校为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0):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