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作文网

显微镜在医学检验中的重要性(6篇)

时间: 2025-07-14 栏目:实用范文

显微镜在医学检验中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血液骨髓细胞形态患者症状体征临床知识

血液病是一种对人民健康危害较大的常见病、多发病。血液细胞、骨髓细胞检查,在血液病的诊断和估计预后方面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血液学、医学遗传学等学科的飞跃发展,血液病的诊断手段日臻完善与提高。但光镜下的血液细胞形态学的诊断,仍是临床最实际、最基本的诊断方法。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血液学发展迅速,重视和置身于血液病学工作的医师开始逐渐增多,然而当时医院内还没有专门的实验室。血液学研究和诊断完全是由内科医师来完成,血液学家也都是内科学家。由于血液学医师不同于其他临床医师,他们都自己能进行实验室工作,因此从历史上可以看到较多的临床血液学家在血液学基础理论和实验工作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现代临床检验在医院中已成为一个独立科室,在医学教育中已有一独立系。目前检验科专门有一个部门检查血细胞形态和计数。有血液系统疾病专科的医院,在检验科中设有一个专为血液疾病服务的实验室,因血液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有更多的特殊血液检查。这种实验室过去都由血液专科医师自己进行工作,目前已有专业检验师为血液科医师分担了工作。血液学检验在近展中已能诊断很多疾病,成为临床血液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观察血液细胞的技术不断改进;光学显微镜的精密度较当初发明时真有天壤之别;19世纪未以来,染色技术是细胞形态更清晰易于鉴别,得以区分出各类白细胞,且观察到各种血细胞的异常形态;特殊显微镜的发明使血液细胞形态概念更加充实。目前应用的特殊显微镜有:暗视野显微镜、位相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干涉显微镜以及电子显微镜等。这些先进的设备为血细胞形态的诊断和研究更是上了一个台阶,促进了血细胞形态学诊断技术的发展。

但血液学检验师应能正确进行各项有关血液疾病诊断和反应病情的实验;还需能适应血液学的发展,开展有关新实验;应能从事有关科学研究的实验工作;并应具有一定程度血液病的临床知识,对疾病能下诊断。

我们认为,血液检验专家应具有一定程度的血液病临床知识,正如从事血液疾病的临床专家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实验室经验同样重要。新型的查房制度不仅临床医师参加,还需有检验学专家等一起参加讨论诊断或治疗问题。现代的医学科学日新月异,不可能由一门学科的专家全面掌握。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可使医学水平进一步提高。血液检验专家在此也应起到作用。即使在日常检验工作中,他们考虑问题也常需与临床知识结合,否则容易得出错误结论。如果认为血液检验专家可以不考虑临床资料,对所得检验结果可不加以分析和提供参考意见,而让临床医师自己分析,那么他不是检验师,只能说是检验匠;他不可能跟上医学发展的形势,甚至会使他已有的技术退化变质。转贴于

以下一些血液学例子显示不参考临床资料可以得出错误的概念。例如血液中大量淋巴细胞增加,高达数万,如不考虑病员年龄就可得出错误结论。因为在孩童,这是百日咳的表现,而在60岁左右的老年,则不可能是百日咳,而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又如检查巨幼红细胞贫血病员骨髓细胞时,典型细胞形态可被药物所改变。如在骨髓检查中见不到巨幼红细胞贫血的形态特征,并非一定可排除巨幼红细胞贫血。检验人员必须从临床方面了解到病员是否已经接受过维生素B12或叶酸的治疗,因为此类药物可以在数小时内使骨髓象改观。骨髓检验者若不获得这一临床信息,可得错误概念,致贫血的临床诊断引入困境。再如恶性组织细胞病的诊断,更需结合临床考虑。理论上在骨髓中找到恶性组织细胞可以诊断此病,但实际上反应性的组织细胞和恶性组织细胞有时很相似。曾有将伤寒、结核甚至血吸虫病的组织细胞反应增多误诊为恶性组织细胞病。而且此病早期时,临床已有所表现,但骨髓内还可见不到典型的恶性组织细胞,需用某些组织的病理切片检查来做出阳性结果。可见我们血液学检验师在检查此种疾病的骨髓时,如结合临床考虑,可提高报告的正确性,减少过多的假阳性或假阴性。

现代临床检验在医院中已成为一个独立科室,因此血液学检验,尤其骨髓检查工作,需不断积累经验,同时又需不断扩大有关的实验和临床知识,结合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才能获得完美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高等医药院校教材:血液学及血液学检验.

[2]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血液骨髓细胞检查.

显微镜在医学检验中的重要性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2009年7月~12月间门诊患者共300例,用一次性尿杯留取新鲜中段尿液,避免污染,特别是女性,应避免月经血、阴道分泌物等混入;对取样进行编号、整理,均在1h内完成检测。

1.2仪器材料尿分析仪采用德国Bayer的CLINITEK200尿液分析仪;显微镜采用日产Olympus双目显微镜,使用尿11项试纸条。

1.3检测方法①尿分析仪检测法:每份标本取尿液10ml于试管中,将试纸条浸入尿中1~2s然后取出,再用滤纸拭去多余的尿液,将试纸条置于尿液FA-150尿分析仪中进行检测,严格按照仪器及试纸条的使用方法进行操作,将测定的结果打印并做好记录。②显微镜检测法: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的规程》所规定方法操作[1],取尿液10mL放置于离心机中以1500r/min,离心5min,去除上清液,留取残留尿和沉渣0.2mL,轻微、充分的混匀后,取约1滴约0.02ml置于载玻片上镜检,分别计数高倍镜下10个视野(HP)所见白细胞数,取其平均值(白细胞的正常值范围应在0~4个/HP),并记录结果。

2结果

将尿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结果按照0/μl、15/μl、70/μl、125/μl、500/μl分为5组,而镜检按0/HP、1~3/HP、4~6/HP、7~10/HP、

3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发展和新式医疗设备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尿常规检查由过去的3项发展到现在的11项,在临床上这对于相关的疾病诊断、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简便、精密度高的尿分析仪的不断普及,使得尿液中许多化学成分得以快速分析,但尿分析仪本身检测原理上的局限性也存在诸多不足,特别是对于尿沉渣中的管型、淋巴细胞、结晶、单核细胞等其他的有形物质成分不能检测,而且试纸条常常会受到尿液中一些药物及生理物质等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的结果[2]。

用于检测尿液白细胞的方法比较多,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就是干化学法检测和人工显微镜检查。尿液分析仪检测因其操作简便、结果快速,能使检验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已慢慢的取代了人工显微镜检查,但由于是其会受化学反应等因素的影响,其结果还是不能够完全相信,人工显微镜检查对于尿中有形成分检查的一直是检验界的“金标准”[3]。对于尿分析仪检测白细胞,通常是采用白细胞酯酶法。而白细胞的试剂膜块中常含有吲哚酚酯、重氮盐以及其他类的物质,粒细胞中也存在有酯酶能够作用于膜块的吲哚酚酯,从而使其产生吲哚酚,吲哚酚又与重氮盐发生反应生成紫色的缩合物,所以其颜色的深浅是与白细胞的含量成呈正比的关系。

从本实验研究的结果显示,两者检测结果相符均为阴性的有205例(68.3%),两者检测结果不符的有95例(31.7%),相对比不难看出2种方法对同一尿样的白细胞的检测结果是不完全一致的。这主要可能与:①试纸条的假阴性,可能会与其他物质的干扰有关,比如尿蛋白的含量在3g/L以上时、有大量葡萄糖、高比重的药物等都会使得反应的敏感降低或是产生假阴性的结果;②对试纸模块上的白细胞检测,其原理是基于其细胞红中性粒细胞质内的酯酶作用于模块中的吡咯酚酯形成化学作用,而如果白细胞中存在有其他细胞,比如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炎性细胞等都不会与此反应。③而当尿液中是以为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为主时,其结果显示也为阴性;④多数研究结果表明[3]假阳性的结果是试纸法检测到的中性粒细胞酯酶。当粒细胞造到了破坏、崩解从而可以被分析仪能检出假阳性,但是镜检却不能检出;⑤对于任何能够引起尿颜色异常的物质,比如甲醛、高浓度的胆红素等也都会产生假阳性[4]。

虽然干化学尿液的分析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显微镜检查也是不可或缺的的。尿液中白细胞的检测对于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泌尿系统的疾病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检查。临床医生要对判定结果的临床意义上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为避免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的现象,对一些微量的报告应持慎重的态度,结合临床症状做进一步的镜检排查,避免误诊。

参考文献

[1]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2]熊立凡,李树仁.临床检验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显微镜在医学检验中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尿液白细胞干化学法显微镜目视法

尿液沉渣有形成分检测,尤其是白细胞检测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有相当重要的临床意义,这就要求医学检验工作者要面对大量的检测标本,给医学检验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工作难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在尿液检验方面,尿液自动化分析技术在全国都得到了推广使用,为医学检验工作简单快速地提供数据提供了技术平台,但由于工作时对工作方法有时缺乏深层次的理解,以及对尿液分析中出现的假阳性、假阴性见解不同,有的甚至影响到了疾病的诊断,所以科学地运用好仪器法与显微镜目视法尤为重要。现对936例患者尿液中白细胞检测分别利用显微镜目视法和干化学法检测结果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

随机收取我院门诊病人晨尿936例,将10ml尿液置入离心管中,在离心机中用1500转每分钟离心5分钟,离心后弃去上清液,留下0.2ml尿液沉渣混匀镜检;镜检后用uriaest~300及配套试纸条进行检测。

1.2仪器

使用中国产的优利特uriaest~300及配套试纸条;日本产的OLYMPUS显微镜。

1.3方法

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1]中尿沉渣白细胞检测原理进行进行检测。

1.4数据

1.4.1干化学法检测936例患者尿液中白细胞数据(表1)

1.4.2显微镜目视法检测936例患者尿液中白细胞数据(表2)

1.4.3428例干化学法检测白细胞阳性标本用显微镜目视法检测白细胞比较表(表3)

2.结果

干化学法检测尿液中白细胞假阳性存在,对于干化学法检测尿液中白细胞阳性标本需要用显微镜目视法检测白细胞后发出报告。

3.讨论

干化学法检测尿液中白细胞和显微镜目视法检测尿液中白细胞其结果在总体上具有较好的对应趋势,但又不完全相对应。从表三中数据来看,428例干化学法检测尿液中白细胞阳性标本镜检时有112例标本结果为0个/ul,假阳性率为26.1%,所以干化学法检测尿液中白细胞时假阳性存在。有文献报道[2],干化学法检测尿液中白细胞假阳性原因可能是尿液中白细胞溶解,胞浆内脂酶释放,化学反应呈阳性,但镜检时无法检测到白细胞。笔者认为,除此因素外,尿液中是否有其他化学性反应因素导致假阳性出现尚应普遍关注。文献报道[3]说干化学法检测尿液中白细胞假阴性很低,笔者认为干化学法检测尿液中白细胞作为阴性筛查,从方法学来讲是经济的,同时结果也是可信的。

显微镜在医学检验中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尿分析仪筛查显微镜金标准

中图分类号:R44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348-02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redbloodcellswhitebloodcellsinurinedetectionequipmentandmanualmicroscopicexaminationresultscompared.MethdsJanuary2008-Januarytodourinetestinghospitalpatientsatotalof1000cases,urinecollection,allspecimensaretwowaystotestandreporttheresultsoutwithin2h.ResultsThephysicalcomponentsofcells,suchasurine,analyzermethodcannotbedetected,thephenomenonoffrequentmisdiagnosisoftheAct(especiallyurinarytractdisease),andmicroscopicexaminationcandirectlydetectavarietyofphysicalcomponents,cangetonbetterUrinarysystemdiseasediagnosisandclinicaltreatmenteffectobserved.ConclusionUrineAnalyzerissimple,rapid,testitemsandmorereproduciblesampleswithless;butitcannotreplacemicroscopicexaminationofurineformedelements.Analyzermethodonlyasascreeningtest,urinemicroscopicexaminationofurineroutineexaminationirreplaceablepart.

【Keywords】urineanalyzer;screening;microscope;goldstandard

广泛应用的计算机技术使医学检验技术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尿液分析仪逐渐在临床实验室中得到普及[1]。为了探讨不同方法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本文旨在观察仪器检测与人工镜检两种检测方法对尿中白细胞红细胞检测结果的情况,本文就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仪器检测与人工镜检进行了对比观察。

1材料与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月我院做尿常规检测的病人共1000例,标本使用中段尿,全部标本进行两种方法的检测并且两小时内出报告结果。

2结果

2.1检查结果(见表1)

表1比较两种方法检测尿常规情况(n)

2.2分析表1显示,分析仪法与镜检法结果不相符的情况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对其原因进行分析详见表2及表3。

表2两种方法检测白细胞结果分析

表3两种方法检测红细胞结果分析

3讨论

尿镜检法对白细胞的检查,主要用于泌尿系统及邻近组织器官感染或炎症疾病诊断,可协助诊断泌尿系感染、膀胱炎、结核、肿瘤等疾病;动态观察病人白细胞数量的增高,常同时伴有细菌,其对泌尿系感染的诊断有着重要临床价值;尿白细胞以多种形态存在,通过观察其形态可鉴别急性与慢性泌尿系感染。对红细胞的检查,可协助诊断和鉴别诊断血尿有关疾病(肾炎、膀胱炎、肾结核、肾结石等),可通过动态观察病人尿红细胞数量的变化判断疗效和预后,鉴别红细胞形态有助于判断血尿是肾源性还是非肾源性疾病(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红斑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结核、结石、肾移植排异反应等)。镜下检出上皮细胞且数量增多提示肾小管病变,见于急性肾小管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问质性炎症、慢性肾小球肾炎。镜下检出管型对诊断肾脏实质性病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镜下准确分类以确定管型类别,为临床确诊提供依据。如白细胞管型在正常尿液中是不会出现的,尿中出现白细胞管型提示肾实质有细菌感染性病变(急性肾盂肾炎、肾脓肿、问质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颗粒管型在尿中出现和增多提示肾脏有实质性病变(脱水、发热、急性或慢性肾小球炎、肾病、肾小管硬化等),在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早期可大量出现宽幅的颗料管型,如出现于慢性肾炎晚期则提示预后不良[2]。

尿分析仪具有快速、准确性高、重复性好的优点,但仍存在检测结果为假阳性或假阴性的现象,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显微镜检查,只能起初筛作用;显微镜检查是尿有形成分检查的金标准,但也存在一定的误差,如影红细胞等溶解造成假阴性等。为了消除各种方法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尿分析仪、试带过筛、显微镜检查三者之间必须有机结合,交叉互检,缺一不可,凡有下述情况的应进行显微镜镜检:①医生提出显微镜检查要求;②需要显微镜检查尿有形成分的疾病病人(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糖尿病病人、应用免疫抑制剂病人及妊娠病人等);③尿液任何一项物理学、化学检查异常;④尿液干化学检查中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质和亚硝酸盐4项中有一项异常者。检测结果报告之前,除了注意报告的文字书写或计算机录入的精确性外,更应仔细分析结果之间的关联性以及临床诊断和检验结果的符合性。总之,尿分析仪法已在临床上取得重大进展,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台仪器的检测结果能完全地替代显微镜;因此尿镜检法以其独特的临床价值成为尿常规分析中不可缺少的检测手段,是尿液有形成分检查的金标准[3]。

参考文献

[1]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291-296.

显微镜在医学检验中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红细胞;显微镜镜检

[中图分类号]R44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4(b)-166-02

ComparativeanalysisoftheresultsofUF-1000iurinalysisanalyzerandmicroscopeindeterminationofredbloodcells

LIURan,LIUDianxiang,LIYumei

(DepartmentofLaboratory,DaqingSecondHospital,Daqing16346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comparethecompliancerateofUF-1000iurinalysisanalyzerwithmicroscopeindeterminationofurineredbloodcells.Methods:Atotalof624casesofurinespecimenswerecollectedandexaminedbyUF-1000iurinalysisanalyzerandmicroscope.Theresultsofdeterminationofthetwomethodswerecomparedandanalyzed.Results:Indeterminationofurineredbloodcells,thepositiverateofUF-1000iurinalysisanalyzerwashigherthanthatofmicroscope.Thefalsepositiveratewas20.5%.Conclusion:ThefalsepositiverateofUF-1000iurinalysisanalyzerisalittlehigher,indeterminationoftheredbloodcellsintheurinespecimens,whichmustbereviewedbymicroscope.

[Keywords]UF-1000iurinalysisanalyzer;Urineredbloodcells;Microscopy

尿液红细胞检测是临床对诊断泌尿系疾病,特别是肾脏疾病诊断的重要实验指标之一,在肾脏疾病的诊断、病情进展和预后的判断中有重要的意义,进行精确的红细胞定量分析是进一步研究其临床意义的关键[1]。近年来我院尿沉渣自动分析仪(UF-1000i)得到广泛的应用,已经是住院患者的尿液常规检测方法。日常工作中认真按操作程序进行质量控制及操作,在质量控制范围内,很少有人认真分析仪器在红细胞检测时易出现假阳性问题。本文通过与显微镜检查对比来探讨UF-1000i在检测尿中红细胞方面存在的影响。主张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1~10月住院患者中,男标本355份,女标本269份;患者年龄9~70岁。

1.2仪器和试剂

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UF-1000i型尿沉渣分析仪,原厂配套试剂、原厂配套UF-1000i质控产品。显微镜型号OLYMPUSCX-31,水平式离心机(上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尿沉渣定量计数板(上海泰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3检测方法

①收集患者新鲜中段晨尿,每份尿液标本充分混匀分装2管,每管10ml,一管用于UF-1000i分析,另一管用于显微镜镜检。②在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有质量控制的保证下,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说明书标准操作,对尿标本进行检测,并记录红细胞数据。③显微镜检测的尿液标本,以1500r/min离心5min,吸弃上清液,留0.2ml沉渣量,轻轻摇匀镜检,均保证高倍镜下连续计数至少10个视野中红细胞,分别取其平均值,两种仪器操作全部必须在收到标本后2h内完成。

2结果

UF-1000i检查红细胞正常范围:男0~10/μl,女0~22/μl;显微镜检查红细胞正常范围:0~3/高倍视野,超过此值为阳性。624例受检尿液中,UF-1000i检测红细胞阳性215例,镜检法检测出异常为171例,符合率79.5%,假阳性率为20.5%。综上所述,UF-1000i检测红细胞干扰因素多,导致尿中红细胞的假阳性率偏高,易给临床造成误诊。

3讨论

尿沉渣检测有“体外肾活检”之称,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尿中红细胞检测主要用来检查肾实质疾病,并可为疾病的活动性和严重性提供线索,是泌尿科医生非常关注指标。红细胞数量是关键指标,红细胞大小、形态更是重要指标,并且对鉴别肾小球和非肾小球血尿来源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2]。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使用以前,尿液红细胞检测一直依赖人工显微镜检查,不仅能区分红细胞有形成分,还能在定量板上定量分析,使尿液中红细胞检测结果比较准确。存在问题是检测结果与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及责任心等都有关系,很难达到检测结果的标准化。当各级医院引进档次不等的尿沉渣分析仪后,尿沉渣检测步入由手工到仪器化时代。由于仪器自动化程度高,精密度好,摆脱了繁琐和费时的手工尿沉渣红细胞分析的操作程序,但是由于尿中红细胞形态变化比较大,加之干扰因素比较多,使尿沉渣分析中红细胞呈假阳性的比例较大。所以,仅靠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中红细胞是不够的。只有当尿中RBC、WBC、亚硝酸盐、蛋白全部为阴性时,可以省去显微镜镜检,对其中一项阳性者,应结合传统的沉渣镜检来验证。出现UF-1000i红细胞检测结果与显微镜检不一致的情况,它所提供结果就有假阳性现象,显微镜下草酸钙结晶是RBC假阳性的主要因素,还有酵母菌、细菌、黏液丝等。

UF-1000i尿有形成分分析仪是根据细胞的向前散射光强度和荧光强度来分析的,而结晶、细菌和类酵母样细胞的大小与红细胞相近,成为红细胞测定的主要干扰因素[3]。

通过本文对比分析,对UF-1000i的红细胞检测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必须以镜检复查为准。来提高尿液标本的检验质量[4-5],以免引起临床不必要的误诊[6]。

[参考文献]

[1]李汉桐.肾病临床特征及误诊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2007,5(3):208-209.

[2]顾可粱.尿沉渣镜检[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0,15(2):68-70.

[3]SunErLiawHwu,MinFuHo,ChiaBinLiu,etal.ExternalQualitySurveyofUrinalysisinTaiwan[J].ClinLabSic,2001,7(3):353-355.

[4]从玉隆,马俊龙.尿液有形成分镜检与自动化检测方法学利弊和互补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9,32(5):609.

[5]李玉芹,杨明清,钟亚玲.2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与尿沉渣镜检的对比测定[J].四川医学,2005,26(9):1016-1017.

显微镜在医学检验中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尿常规;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显微镜检验

尿常规作为一项常用的临床检验项目,及时反映身体健康状况,有利于准确筛检泌尿系统和糖尿病疾病,为病理分析提供充分的依据[1]。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措施不断改进。传统的显微镜手工法经过改进,逐渐发展为自动化、现代化的仪器化检测,使尿常规检验的展开更加方便简单。自动化尿液分析仪的使用,有效克服人工操作所带来的误差,提高检测结果的精准性[2]。为了分析对比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检验尿常规结果,在2013年01月~2014年01月,本院对收治的尿液标本,分别采取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与显微镜手工法进行尿常规检验,现将检验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01月~2014年01月本院收治的126例患者尿液标本,均自住院患者的晨尿,其中男性患者75例,女性患者51例,患者年龄在21~72岁,平均年龄为(48.53±5.45)岁。嘱患者采取一次性的洁净塑料尿杯收集中段晨尿,并送至检验科检验。

1.2方法

1.2.1显微镜手工法采取混合尿液10mL,进行离心1500r/min,时间为5min,将上清液吸弃干净,沉渣的残留量为0.2mL,并用合适的力气摇动。将制作好的尿沉渣混匀后,采取一次性尿吸管吸取充入尿沉渣定量,用分析板进行常规尿沉渣镜检。采取高倍镜进行鉴定,计数,记录并计算视野中所观察到的细胞数。尿蛋白采用加热醋酸法并记录结果。

1.2.2尿液干化学分析仪针对患者每份标本,严格遵循说明书中的要求,采取质控物进行测定,并达到规定要求后,在充分混匀的10mL尿液中,将试纸带完全浸入尿液样本中,在2s后取出,在试管边缘划过试纸,在滤纸上将多余的尿液吸取干净,以避免交叉污染的发生,轻轻置于传送盘上,严格遵循标准的操作原则,进行多次检测,最后将自动检测结果打印出来,进行记录保存。

1.3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对尿蛋白的检测阳性率为15.87%,白细胞阳性率为19.05%,阳性率略低于显微镜手工法的18.25%、21.43%,但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对红细胞的检测阳性率为25.40%,率略高于显微镜手工法的阳性率23.02%,但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尿常规作为医学临床中的重要检验项目之一,在初步检查中发挥不可代替的作用。一些肾脏病变患者在早期临床检查中,可发现蛋白尿或者、沉渣中会存在有形成分。可见,尿常规临床检验有利于正确筛检泌尿系统和糖尿病等疾病,确保分析病理过程的顺利展开。

杨蓉[3]等人分别采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显微镜手工法进行尿常规检验180份尿液标本,发现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对尿蛋白、白细胞、红细胞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6.7%、19.4%、21.7%,显微镜手工法对尿蛋白、白细胞、红细胞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8.9%、22.2%、19.4%,两组检验结果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与以上报道相符。通过以上研究表明,分别采取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与显微镜手工法进行尿常规检验,两种检验方法对尿蛋白、白细胞、红细胞等检测阳性率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作为一种全新的自动化仪器,可进行测定尿中某些化学成分,提高医学实验室尿液自动化检查的工作效率。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的应用优势在于:操作简单方便,速度较快,灵活性比较强,但是由于对尿液分析仪错误的使用,在中间可能会出现各种影响因素,将会对自动化分析结果准确性形成直接的影响。因此,在临床检验中要求操作者熟悉自动化仪器的原理,充分了解自动化仪器知识,正确操作自动化仪器,才能提高尿液分析仪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如下[4]:通过细胞胞浆中的脂酶进行检测尿中白细胞,但是粒细胞中淋巴细胞浆中并不存在脂酶,因此,在肾结核引起的淋巴细胞尿临床检验中,其尿液呈阴性,镜检呈阳性。另一方面,大量的抗生素,将会对粒细胞胞浆内脂酶的反应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呈现假阴性。大多情况下,白细胞数目会比较少,分析仪试纸条敏感度比较低,因此,与显微镜检测对比,分析仪检测尿中白细胞阳性率相对较低。

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在尿常规检查中,大多医院逐渐趋于采取简单方便的尿液干化学分析仪进行检查。胡永翠[5]等人认为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可作为一般尿液的初步筛查试验,但是在实际的临床检查中,需要综合采取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与传统的手工法进行检查,因为两种检验方法各具优势,均可互补,在临床中可联合应用。作为检验工作者及临床医师,应该不断充实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操作技巧,以客观的态度进行处理每份尿液,同时根据患者实际的病情,结合临床诊断结果,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在尿常规临床检验中,可综合采取尿液分析仪和显微镜进行检查,以提高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结果的准确性。在临床检验中,如出现可疑现象,应该及时向患者询问,明确其影响因素,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待每份尿液的分析结果,严格实施标准的操作规程,进行质量控制,确保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刘腊君.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显微镜手工法检验尿常规的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4(7):865-866.

[2]罗丽杰.尿液分析仪法与显微镜手工法检查尿常规的结果比较[J].当代医学,2013,29(13):154-155.

[3]杨蓉.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显微镜手工法检验尿常规的比较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13(10):265-266.

    【实用范文】栏目
  • 上一篇:家庭教育讲座学习心得体会7(整理20篇)
  • 下一篇:英语科组工作总结(收集11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栏目